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考试之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考试之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考试之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考试之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指10世界末以前高等教育从萌芽到雏形、成型而趋于完善的过程。

2、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及其特征:古巴比伦、古埃及的“寺庙学校”、僧侣执教、雅典七艺“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文法和修辞”、雅典大学通常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中国在殷周时期,便有“右学”、“辟雍”、“泮宫”等高层次的学问传授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西方的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芝诺以及“智者派”成员;中国孔子和老子。

特征: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3、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及特征:主要指形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和中国汉代的大学及唐、宋的书院教育。欧洲中世纪大学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组织雏形和特征。大约于12世纪初,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城市有了由教师和学生群体组成的大学,如著名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特征: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机构。

4、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及其特征:始于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而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把这一阶段推向了高峰;同一时期的

中国高等教育却出现了一个断裂带。以赫胥黎、斯宾塞为代表的科学教育派之间展开的长期激烈的抗衡之后,自然科学教育终于在传统的大学教育里站稳了脚跟,在其他新建的大学里得到了迅速扩展。

特征:

5、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及其特征:是指它的形成从单一走向多样,其职能不断丰富和充实。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发展科学的职能开始进入大学教育活动领域,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新职能。

特征:

6、扩张中的高等教育:呈现出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和趋势。

7、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8、个别研究阶段及其特征

9高等教育学产生、组织研究阶段——

10、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11、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12、高等教育学的任务:在于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而在高等教育学科群中,相对于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高等教育学科而言,高等教育学又属基础学科或基本学科,它还担负起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研究任务,以指导自身领域学科群的研究和丰富教育基础科学学科的理论。

13、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14、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15、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是高等教育研究中最高级最普遍的方法论,是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根本学说,是方法的方法。

16、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第一层次是对各学科都具有方法论意

义的系统科学和科学学等方法。第二层次是学科群和具体学科的方法。

17、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测验法、

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

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

18、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1)多科学研究法;(2)文献研究法;(3)案例分析法;(4)反思批判法;

(5)体悟总结法。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1、对教育本质多认识,一方面取决于“正确的路径”;另一方面教育的本质还没有定论,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2、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1)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2)人的

本性中蕴涵人的内在价值;

(3)人性是朝着愈来愈完美的趋向发展。

3、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1)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

4、在基础上,我们认为考虑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

手。

5、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

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6、高等教育的概念

7、不同时期概念发生演变,不同国家概念界定不同;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8、在较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高等教育可界定为: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9、高等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份。高等教育是一种负责的社会现象。

10、对高等教育基本特征认识的4种观点:(1)高等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因而高等教育的本质服从于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它的基本特点表现在“高”与“专”上。(2)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不是“专”而是“高”,它是传递高层文化、研究高深学问、造就高级人才的活动。(3)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仅是“专”,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教育。(4)高等教育是“专”、“深”、“新”的综合,体现为教育目标的“专”,教育内容的“深”,教育方法、手段的“新”。

11、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特征:(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育应当有着不同于初级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殊性。

12、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是本位价值与社会价值。

13、以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或在于社会作为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本份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走进社会的中心。 14、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

15、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是指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和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16、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和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两个方面。

17、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制约、教育)和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育环境)。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1、教育方针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特点:阶段性、历史性、时代性、教育方针的相对稳定性。

2、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一是概念上的不同,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制定的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因而政治色彩较浓,属于政治性概念,而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学术色彩较浓,属于学术性概念。二是层次上

的差别。教育方针作为总政策,属于最高层次;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方针的一部分,居于中间层次;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形式,处于最低层次。三是稳定性的差异。教育方针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因而不同历史时期会有所不同;教育目的相对于教育方针要稳定一些,一旦提出,不会轻易改变;培养目标相对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稳定性要差很多,它会随教育体制、招生对象、学制、学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联系:教育目的是党和国家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贯彻和实现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

3、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

4、教育目的的概念:就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

5、教育目的的作用:有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和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方面。

6、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客观尺度——社会需求;内在准则——个体需要;根本依据——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

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马克思主义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

(2)分工与人的片面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8、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2)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构成。

9、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一种思想教育,在这种思想倡导下的素质教育目的主要是促进人的和谐与全面发展,在这种思想倡导下的素质教育实践主要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种种条件,创造种种机会。

10、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制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

11、通才教育

12、专才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因此也有人认为“专才教育”就是以职业训练为目的的教育。

)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2)学分 1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模式:(1 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3)不分专业模式;(4)产学研结合模式。

14、确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依据:(1)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2)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3)根据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设计培养目标;(4)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设计培养目标;(5)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

15、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1、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2、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与微观高等教育结构

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是指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3、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联: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高等教育要实现新的功能,必然要求结构发生改变。另一方面,结构与功能并不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相同的功能常常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来实现。

4、关于高等教育功能的多种看法:朱九思等提出,用三句话概括高等教育功能:“传递高级文化、探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1995年,潘元与朱国仁提出高等教育通过“文化的选择、传递、传播、保存、批判、创造等方式对社会发生作用”,“这永远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这种功能本身也是高等教育的活力所在”。这一功能说的提出,标志着高等教育功能研究开始注重高等教育的性质的特点,并在理论上突破了已有的研究范式。

5、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

6、国外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各国是有差别的。

7、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历史与现状:(1)层次结构;(2)科类和专业结构;(3)形式结构;(4)地区结构。

8、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

(1)层次结构调整科类: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2)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

(3)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

(4)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球高等学校的发展。

9、高等学校基本职能的历史演变

(1)培养人才——18世纪以前高等学校的职能。

(2)发展科学——19世纪初高等学校的新职能。

(3)直接服务社会——19世纪末现代高等学校的新职能。

10、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服务社会。

11、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基本认识:首先高等学校的职能并非生来如此,一成不变的。其次,在高等学校职能的递进发展过程中,后出现的职能并不否定或取代先前已经存在的职能,而是和原来的职能一道展现高等教育的功能。最后,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具有综合交叉发生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1、主体性的高等学校学科研究

1、高等学校学科研究的意义

(1)内部意义:人才培养意义;教师队伍建设意义;学科建设意义;经费筹措意义。

(2)外部意义: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繁荣学术文化;服务社会;解决国际学术难题。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1)承担国家的重大科研课题;(2)进行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3)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应用研究)优化资源配置,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5)开展教育科学和开发研究;(4 研究。

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

(1)从课题来源分:自主研究与立项课题研究。

(2)从课题性质分:按研究课题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程度,或是与现实联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实践性研究。

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课题申报的主要步骤:科研选题;项目设计。

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1)教学与科研互促进性原则;(2)社会经济效益

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3)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

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6、高等学校科举研究的组织的一般流程:科研准备阶段、科研实施阶段、研究成果结题评审报奖阶段和推广应用阶段。

7、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内容:(1)科研规划和计划;(2)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3)科研资料管理;(4)科研成果管理。

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

(1)鉴定范围:是指列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以及少数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

(2)申请坚定的前期准备:申请渠道、请坚定的资料准备、申请鉴定的程序。

(3)鉴定形式与步骤:检测鉴定及步骤;会议鉴定及其步骤;函审鉴定及其步骤。

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1)加大国家对大学科技园、高校技术创新

孵化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2)推动高校成立技术转让机构。(3) 进一步规范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4)推动高校与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

养方面的合作。

第八章高等学校服务社会

1、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义:(1)对办学方向的意义;(2)对促进教学、科研的

意义;(3)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

2、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两种模式:美国都市大学;专业发展学校。

3、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对我国的启示:(1)大学走出象牙塔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结果;(2)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是服务社会过程中的首要难题;(3)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为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4、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

(1)教学服务

a.为了满足特定单位的实际需要或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供的正规的教学服务;

b.高校为当地政府、企业或个人提供岗位培训;

c.高校直接提供技术性教学服务。

(2)科研服务

a.科技开发;

b.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让;

c.科技咨询;

d.科技人才的直接输入。

(3)通过信息和设备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

a.高校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为改革提高舆论支持,引导社会发展;

b.高校将

图书馆、体育场馆和设施对外开发,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c.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法律、卫生健康、文化等知识的普及作出贡献。

5、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管理:(1)社会(政府)对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管理;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过程中的自我管理。 (2

第九章高等学校管理

1、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概念:是指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由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构成。

2、高等学校内部领导层的组成:高等学校的校长;高等学校的几种决策力机构。

3、高等学校内部决策领导的活动方式:科层制模式;学术团体模式;双重组织模式。

4、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

(1)1950-1956年的校长负责制;(2)1956-1961年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3)1961-1966年党委领导下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4)1971-1976年的党委“一元化”领导;(5)1978-1985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6)1985-1989年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试点;(7)1989年至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4、历次演变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特别是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发展变化的影响,高

等学校不可能超出这种环境之外而生存。二是与如何处理党的领导和行政领导的关系、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想联系。对这两个关系的处理,绝对地肯定或否定某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经验和教训;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辩证的统一。三是与高等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密切关联;只有很好地分析和研究了高等学校的性质和特点,才能使高等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符合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也才能与社会、经济、科技等的体制相协调。

5、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1)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体制;(2)以社会

力量为主的运作模式;(3)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体制。

6、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阶段划分:(1)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2)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7、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考虑的因素:我国的国情、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待、分别知道、分布推进。每一步改革都要综合考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民主参与和高校自主办学三个方面。

8、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

(1)从功能划分:决策领导机构、职能管理部门、教学科研单位和有关附属单位。

(2)从管理层次上:有的分为校、系两级,有的则分为校、院、系三级或校、系、教研室三级,某些多校区高等学校,则会在校和院系之间多出分校一级的管理层次。

9、高等学校组织的特点:(1)组织结构的学科性和国际性;(2)组织目标的多样性和模糊性;(3)组织成员活动的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

10、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集中的方面:(1)内部管理的重心宜放在院(系)一级;(2)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民主参与;(3)建立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激励机制;(4)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

11、高等学校管理的系统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式;管理目的;管理环境。

12、高等学校管理的特性:(1)管理组织的松散性;(2)管理权威的双重性;

)管理结构的多样性;(4)管理准则、规范的矛盾性和含糊性;(5)管理主(3

客体的相对性。

13、高等学校管理的原则:(1)一般管理原则;(2)学校管理原则;(3)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14、高等学校比较重要的几项管理内容:(1)人力资源管理;(2)教学管理;(3)科研管理;(4)财力和物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的概念:是国家为了从组织系统上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

2、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念:是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是国家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3、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学制的建立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学制的建立收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学制的建立须适应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4、国外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美国:三级结构,第一级为两年制初级学院,毕业后可获得副学士学位;第二位为四年制综合大学和各种专业学院,毕业后可获得学士学位;第三级为研究院和高级专业教育,研究生可在不同的年限与水平上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2)日本: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本科大学。

(3)法国:大学、大学校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三大类,分为长期教育和短期教育两个序列。

(4)德国:职业学院和专科大学、大学。

(5)英国:古典大学如牛津和剑桥,这两所大学本科生修业3年,学习学士学位课程,毕业后实习一年硕士学位课程,然后再进行3~4年的博士学位的研究。

除古典大学外,英国大量的高等学校是近代大学和新大学,二者修业年限都为4年,但近代大学4年里包括一年的硕士课程,实行走读制,不要求天天到校;新大学实行工读交替制。

5、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

(1)全日制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职业高等 ?

学校。

(2)成人高等学校

6、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1)统一的入学考试;(2)由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方式;(4)直接从中学招生,不举行考试。

7、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方向:(1)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权;(2)录取时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3)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通过辅之以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基金等制度,保证高校招生制度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8、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即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9、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方向:(1)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2)明确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定位;(3)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4)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建设

1、高等学校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1)切合实际的职称结构;(2)多样动态的专业结构;(3)充满活力的年龄结构;(4)不断优化的学历结构;(5)多元互补的学源结构;(6)凝聚人心的团粒结构。

2、改善教师队伍的三大观念:(1)确立“教师为本”的办学观,坚定教师的主体地位;(2)确立“海纳百川”的师聘观,广延国内外名师;(3)确立“中西交融”的师培观,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3、学科建设的意义:主要是从科学学和学术意义上说的,而专业建设是从教育学意义上说的。

4、学科、专业建设方略:(1)合理规划,确立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2)理顺学科体系,优化学科结构;

(3)重视学生梯队建设;(4)突破原有的学科建设组织形式;(5)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

5、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容:(1)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重视课程管理。

6、课程建设的评价:(1)课程建设评价的过程;(2)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3)课程建设评价的原则;(4)课程建设评价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7、高等学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1)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2)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建设;(3)共享也是一种建设。

8、高等学校教学、实验装备建设:(1)合理规划是教学、实验装备建设的基础;(2)强化项目管理是教学、实验装备建设的关键;(3)建立灵活的投资机制是教学、实验装备建设的重要策略;(4)健全管理制度是教学、实验装备建设的保障。

9、高等学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1)教育、实习基地的功能;(2)教育、

实习基地的建立和管理。

10、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

)校园文化辐射社会精神文明;(2)校园文化养成大 11、校园文化的意义:(1 学生素质;(3)校园文化奠基教育现代化。

12、校园文化的特征:认同与超越、交融与批判、吸收与辐射、教育与自我教育、对外的独特性与对内的一致性。

13、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导向目标;启迪智慧;塑造人格;规范行为。

14、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途径:(1)共创校园精神;(2)发展职能结构;(3)培养健全人格;(4)丰富业余生活。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发展

1、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1)高等教育的加快发展与适度规模;(2)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多层次、低重心;(3)学科和课程结构日益综合化。

2、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思想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意义;(2)高

等教育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高等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

4、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和方式:(1)办学主体多元化;(2)高教结构多样化;(3)专业设置多样化;(4)民办高教规范化。

5、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6、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1)国际化的教育观念;(2)国际化的培养目

标;(3)国际化的课程内容;

(4)人员的国际交流;(5)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6)国际化的教育评估。

7、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是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方式发展的要求和必然产物。

8、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9、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1)传统文化限制高等教育现代化的

发展;(2)现实国情制约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法。

10、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高等教育由于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可直接为科教兴国战略服务,理应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江泽民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阐述了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1998

年5月4日他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2001年4月29日,他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江泽民的这一论述,是对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的高度概括。

11、实施科教兴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1)首要的事确保高等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2)重点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3)重点发展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

12、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意义:是我国为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挑战、落后科教兴国战略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和未来命运。这项伟大举措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和吸引一大批德才兼备、具有创造性的高层次人才。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必然要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来。可以说,国家创新体系有赖于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13、高等教育在国加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1)首先,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担着开展基础研究、进行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的任务,是国家组织实施创新工程的支柱系统之一。

(2)其次,由于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本职能主要是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每一个部分,就其运转来说都离不开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参与。

(3)再次,当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条件,创新则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实干、敢于承担风险、乐于交流以及对环境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等品质。

(4)最后,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还以其多学科的融合、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的便利、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环境等特殊的优势,为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的创新氛围,从而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思想、新知识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14、高等教育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共生共荣、相辅相成、因此应当携手共进、共谋发展。

15、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以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先导。这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湖南高等教育学试题含答案 2017

精品文档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课程试题(A)
8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 教学是教育的唯一途径 C 两者相同
B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D 不相干
(B )
考试类别(闭卷):
题号

考试时量:120 分钟



总分
评卷人
9 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
A 办学者
B 管理者
C 主管者
D 举办者
(D )
10 1632 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 )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A 夸美纽斯(捷克);
B 纽曼(英国);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 1.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 D )。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 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C)
A 服务社会
B 了解国情
C 培养学生 D 勤工俭学
3.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 A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开发研究
4 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量化指标是毛入学率占适龄青年的
(C )
A 10%以上
B 15%以上
C 50%以上
D 100%
5 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B )。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在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称为
( A)
A.总结性评价 B.项目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7 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
(B )
A、德育
.
B、教学 C、智育
D、体育
C 皮洛戈夫(俄国);
D 保尔森 ( 德国)。
11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
(A )
A 主导作用
B 教师中心
C 辅助角色
D 咨询者
1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B )
A 德、智、体诸育相结合;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3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叫做
(B )
A 培养目标
B 教育目的
C 专业目标
D 学习要求
14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除了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外,最基本的是
(C )
A 锻炼身体
B 艺术活动
C 教学工作
D 德育活动
15 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是
(D )
A 自主发展和建构的主体
B 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C 独立的探究性的学习者
D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16 广义课程是指
(C )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D 实践环节
《高等教育学》(A 卷)共 6 页第 1 页
《高等教育学》(A 卷)共 6 页第 2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 B.习题课; C.军事训练; 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 B.院校研究; C.行动研究; D.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是"流"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2015年第二期)

致同行: 本人参加了2015年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二期),为了更多的后来者可以更有效的通过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考试,特整理了下述资料,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下面提到的2015年第二期岗前培训考试《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职业道德修养》真题是本人考试后根据回忆整理出来的,上面的答案是本人整理的,不是标准答案,仅供参考,有些没有答案,希望同行自己看书进行整理。除了选择题不记得外,其它题目内容是不会错的。 第一部分:2015年岗前培训(第二期)考试的四套真题2015年第二期岗前培训考试真题《高等教育学》(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该部分内容考后记得不太清楚,在此省略。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通识教育 答:通识教育又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是指高等教育中“非专业性教育”,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强调完全摆脱功利和实用,注重陶冶情操和道德,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P20,P149】。 2、培养方案 答:培养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的分学期分配等内容。【P159】 3、高等教育大众化 答: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马丁.特罗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相统一的概念,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入学人数/适龄入学人口)达到15-50%。这时,与精英教育相比,大众化高等教育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P255】 三、材料分析(每小题20分,共40分) 材料一:大致内容是:耶鲁大学等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看法。

2020年新编-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程试题(1)名师精品资料.

2008年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程试题 [考试类别:(闭卷) 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在本科之上建立独立的研究生院,是哪个国家的首创?()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中国 2.科研成为大学在教学之外的又一职能,肇始于() A.纽曼; B.洪堡; C.克拉克?科尔; D.雅斯贝尔斯 3.下面哪个选项不是最早的欧洲中世纪大学() A.巴黎大学; B.牛津大学; C.麻省理工大学; D.萨莱诺大学 4.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量化指标是毛入学率占适龄青年的() A.10%以上; B.15%以上; C.50%以上; D.100% 5.通才教育不是() A.通识教育; B.博雅教育; C.自由教育; D.专业教育 6.高等教育的层级结构又称() A.科类结构; B.水平结构; C.形式结构; D.能级结构 7.下列因素中何者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 A.文化因素; B.科技因素; C.经济因素中的产业结构; D.教育因素 8.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教学是教育的唯一途径; B.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C.两者相同; D.不相干 9.教学过程是() A.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即智育; C.它是学生认识与发展过程的统一; D.一种心理活动 10.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A.大学教学的专业性; B.教育与科研的结合; C.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D.完全可以脱离大学老师的指导 11.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A.主导作用; B.教师中心; C.辅助角色; D.咨询者 12.以下哪个选项体现的是微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A.中央集权型; 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大学教代会 13.大学学术权力的主体是() A.教授; B.行政官员; C.教辅人员; D.大学生 1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 A.层次结构; B.科类结构; C.课程结构; D.能级结构 15.大学生在教学中角色定位不是() A.自主发展和建构的主体; B.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C.独立的探究性的学习者; D.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16.广义课程是指()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D.实践环节 17.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 A.身心成熟性; B.高等专业性; C.复杂精神性; D.非公益性 18.高校的主要职能不能是() A.人才培养; B.科研; C.服务社会; D.追求利润 19.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更主要表现在()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试卷

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教育法通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下列哪种不是我国现行的对学生的处分种 类?() A扣缴毕业证书 B 记过 C 留校察看 D 开除学籍 2.一名学生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所有的课程,其他课程都合 格,只有毕业论文答辩不合格。对于该学生,学校应当采取哪种做法? A 不发任何学业证书 B 颁发结业证书 C 颁发肄业证书 D 颁发毕业证书 3.下列哪种权利救济方式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权法律救济方式?() A 教师和学生申诉 B 权利诉讼 C 司法调解 D 集体上访 4. 下列不是我国教育行政诉讼管辖形式的一种。 A 选择管辖 B 级别管辖 C 移动管辖 D 指定管辖 5. 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形式的是() A 学徒培训 B 转岗培训 C 适岗培训 D 待岗培训 6. 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是() A 与公办教育相比、属于从属地位B与公办教育具有平等法律地位 C 公办教育属于行政部门、民办教育属于企业单位 D 目前还不能确定 7. 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从年开始的。 A 1961 B 1976 C 1989 D 1995 8.按照我国教育申述制度的规定,下列不是我国教育申述的管辖形式。() A 选择管辖 B 级别管辖 C 隶属管辖 D 移送管辖 9. 根据衣物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最恰当的表述是一种() A 强制国家教育 B 强制基础教育 C 强制国民教育 D 强制免费教育 10. 下列哪一个程序属于行政复议程序的一种? A 复核 B 裁判 C 备案 D 受理 二、名词解释 1.法律责任 2.教师申诉制度 3.教育法治化 4.教育法律救济、 5.学业证书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权利。 2.简述我国教育申诉制度及其基本特点。 3.简述我国行政复议的管辖及其方式。 4.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本原则。 5.简述建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 试述行政诉讼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五、案例题

高等教育学真题及答案2014年

2014年湖南省高等教育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课程试题(A) 一、选择题 1.中世纪,每所大学都设有医学、文学、法学每个教师会。每个教师会推选一名系任性质的decani。() A.神学 B.数学 C.法学 D.辩证法 2.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学统一”和“”的新型教育原则,使大学除培养人才之外具备研究的新职能。() A.生产与劳动结合 B.科学与人文结合 C.教学与服务统一 D.独立与自由统一 3.“看来只有一个人类的终极价值,一个所有人都追求的遥远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被不同的著作家分别称之为自我实现、自我现实化、心理健康、个别化、自主性、创造力、生产力的东西。”这是主义的观点。() A.科学 B.唯物 C.人文D结构 4. 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知识创新、学术探求、科学研究() A.知识 B.能力 C. 个人 D. 社会 5.通过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的模式包括: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不分专业模式和产学研究结合模式。() A.弹性学习模式 B.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C.学分限制模式 D.完善学分制度模式 6.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这一基本功能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A.创新新知,促进社会发展 B.科学研究,发展真理 C.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D.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与创造 7搞到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一般概括为规律、教学科研互动规律、教学的发展性规律和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A.启发性 B.知行合一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8.收集资料、实验测试、理论概括和反复论证等活动,是科学研究的阶段。() A.科研准备 B.科研实施 C.成果结题 D.成果推广 9.专业发展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它是在 的报告中首先提出的。 A《明日之教师》B《都市大学宣言》 C《莫里尔法案》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0.在高等学校的系统特性中,就其组织成员活动的特性而言,具有的特性。() A学科性和国际性B多样性和模糊性 C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D目的性和逻辑性 11.在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中,从层次结构看,最后一个层次是。() A博士后B博士研究生 C专科和本科D本科和硕士研究生 12.我们提出,“海纳百川”的师聘观和“中西交融”的师培观,作为全球化视野下改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理念。( ) A“教师为本”的办学观B“大学自治”的办学观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附答案)

目录 大学心理学 (1) 高等教育法规 (226) 教师伦理学 (483) 高等教育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大学心理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

2017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

2017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中世纪大学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任务: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三阶段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一、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二、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三、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1)多学科研究法(2)文献研究法(3)案例分析法 (4)反思批判法(5)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索?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略)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价值:即高等教育与其服务对象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的,向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即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指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可分为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即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社会化,社会选择价值、促进社会流动的价值。 二、简答题 1、教育与高等教育 (一)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二)从人性视角认识教育的本质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0年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程试题 [考试类别:(闭卷) 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理念不包含(C)。 A.学术自由; B.教授治校; C.行政化领导; D.大学自治 2.吕克昂学院的举办者是( C )。 A. 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3.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是( B)的基本主张。 A.社会本位价值观; B.个人本位价值观; C.知识本位价值观; D.能力本位价值观 4.教育的本质不是(C)。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挥人的潜能; C.训练人的服从心; D.促进个体社会化 5.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在(C)社会才是可能实现的。(P52)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知识经济与后工业社会; D.原始社会 6.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因素是( D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学习者自身的努力 7.自由教育是以(A)为目的的教育。 A.自由发展人的理性; B.培养专门人才; C.掌握知识; D.发展体能 8.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D)。 A.面向全体学生;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让学生主动发展; D.高分低能 9.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划分属于(C)。 A.科类结构; B.形式结构; C.层次结构; D.地区结构 10.大学把直接服务于社会作为自身的职能,肇始于(C)。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11.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是(D)。 A.教师可包揽学生的发展; B.主要是学生自我发展;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等重要; D.教学相长 12.理想的师生关系不应是( C )。 A.民主和平等; B.交流和理解; C.权威和服从; D.自由和宽容 13.广义课程是(D)。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显性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14.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应排除(B) A.教学; B.低科技含量的创收活动; C.科研; D.科技开发与成果转让 15.下面哪个选项属于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A)。 A.校长负责制; B.中央集体制; C.地方分权制; D.集权与分权混合制 16.学术评议会充分体现了( B )。 A.行政权力; B.学术权力; C.学生权力; D.家长权力 17.科层制模式是指学校实际决策和执行权力集中在(C)。 A.教师; B.学生; C.行政管理人员; D.后勤人员 18.下面哪个选项没有真正体现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C )。(P240) A.自主招生; B.自编教材; C.专业调整应在国家专业目录之内; D.自主的内部人事任免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完整版)

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研训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制定了个人校本培训计划,具体如下: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 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 认真阅读每月的《教学月刊》专刊,及时积累第一手资料。 (2) 通过有计划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 4、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文件,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切实提高自身师德师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断与同事交流讨论,切实从思想上对师德师风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校本培训的意义和目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5、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相当重要。我将不断发挥个人优势,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材的研磨上和专业的发展规划上,紧紧围绕学校的“课堂教学研究”这个主题,上优质有效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学和所教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实际化的课堂教学风格。 (3)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4)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能独立制作电子教案和一系列教学课件。 总之,在校本培训中,我将会努力学习参与,使自己能力尽快适应学校工作,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D ) A.教师教学 B.教师教育 C.学生学习 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闻名代表是( C ) A.弗洛伊德 B.布鲁纳 C.马斯洛 D.布卢姆 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舞,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C ) A.预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4.发觉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D ) A.苛勒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刚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被称( 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 ) 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7.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据此,能够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A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 8.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

式的心理特征叫( C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适应 9.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 C )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派10.个体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 B ) A.凝聚性 B.从众 C.社会助长作用 D.士气 l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为( D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相关 D.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最高 12.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B ) A.规范 B.舆论 C.群体气氛 D.凝聚性 13.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进展时期的心理学家是( A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4.有如此一列数字:149162536496481100,假如孤立地经历,则有18个经历单位,难度专门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2,3,4,5,6,7,8,9,10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经历单位,提高了经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经历编码中的哪种策略( D ) A.系统化 B.联想 C.替换 D.组块化 15.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阻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B ) A.定势作用 B.功能固着 C.变式 D.迁移

湖南高等教育学试题1含答案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考试类别(闭卷) : 题 号 一 二
8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 教学是教育的唯一途径 C 两者相同 B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D 不相干
( B

课程试题(A)
9 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 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三 四 总 分 评卷人 C 主管者 D 举办者 ( A ) A 办学者 B 管理者
( D

10 1632 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 1.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 D ) 。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 2 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服务社会 B 了解国情 C 培养学生 ) 。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C ) A 夸美纽斯(捷克) ; C 皮洛戈夫(俄国) ; 11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 A 主导作用 B 教师中心 C 辅助角色 ( B B 纽曼(英国) ; D 保尔森 ( 德国)。
( A D 咨询者 )

1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德、智、体诸育相结合; C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 勤工俭学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B ) D 学习要求 ( C ) D 德育活动 ( D B 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D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 C ) )
3.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 A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13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叫做 A 培养目标 B 教育目的 C 专业目标
D.开发研究 ( C D 100% A 锻炼身体 B 艺术活动 C 教学工作 ) 14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除了科学研究训练、 社会实践活动外, 最基本的是
4 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量化指标是毛入学率占适龄青年的 A 10%以上 B 15%以上 C 50%以上 ) 。
5 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B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15 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是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A 自主发展和建构的主体 6.在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称为 A.总结性评价 B.项目评 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 性评价 ( B D、体育 ) ( A) C 独立的探究性的学习者 16 广义课程是指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D 实践环节
7 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 A、德育 B、教学 C、智育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1 页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2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2011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教师岗前培训,学习内容丰富,授课的老师都是各大高校学院资深教授,他们都好不吝啬地展示出自己优秀的成果,令我们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启发,通过学习深刻的感受到他们的知识和人格的魅力。 一、高等教育学的学习认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传道授业的老师,解惑的学者。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要时时为学生着想,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关怀。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 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P4) ●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P5)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P6-12)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P16)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 发现人的价值/ 使个体社会化/ 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P34-35)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 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P41-42) ●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

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P46-48) ●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P49)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p51~53)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性质任务(为谁培养人)、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三方面的内容。其特点是:①阶级性(政治性)②历史性(阶段性)③时代性④相对稳定性。(P64)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66) ●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和依据: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期望或规定(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层次上有国家教育目的(反映在教育方针中)、各级各类教育目的(反映在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上)、教育过程的具体发展目标(反映在教育过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中)。(P67)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学习总结.doc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学习总结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学习总结(一) 今年我参加了川师大教师岗前培训班,通过短短一个月的紧张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大开眼界,没想到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里面有那么多的全国知名的专家和教授。老师们那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讲授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有的老师讲的特别精彩,他们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授课方法给我们学员留些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天气很炎热,但是大家都非常认真,这次所讲授的内容可以说是他们多年从教经验的心血结晶,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们这些教师如同指路的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教书育人的方向。 首先通过培训使我们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老师们谈到了当代教师肩负重任,角色特别这使我感到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大,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主要是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的"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所以老师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成效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要融洽,亲和力大到知心朋友一样。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

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使我们懂得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及时给予帮助和排解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先决条件就是要热爱教学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以我的理解应该表现在对业务的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应该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作好教学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 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第一步要写好教案,这里面要注意要对教学对象定位,是给什么样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要尽量多的占有素材,写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要从多种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种讲法学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教案不能多年一贯制,要认识到即使是讲同一门课,每次重复对教师来说都是专业知识、学业上的挑战,力求每次教学对知识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内容上则应该不断地追求更新、更前沿,以这样的态度写好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和提高,不仅是对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工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次,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比如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

2020年整合湖南省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2015问答题整理名师资料

2004-2015高等教育学问答题整理2015 一、p323论述: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高校招生制度概括起来有:统一的入学考试方式;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直接从中学招生不举行考试。请谈谈你对这几种招生制度的看法,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进行分析。(一)几种制度的看法: 1、实行统一的考试制度,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不同的高等学校学生入学水准的相对统一性,实行择优录取。 2、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是一些国家为保证部分顶尖大学的学术水平,采取竞争性的单独考试制度,严格选拔。 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根本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把握考生的详细情况,避免一考定终身。 4、直接从中学招生不考试,比较重视学生在中学的平时学习成绩,只需持有中学文凭、毕业考试成绩或高中阶段学习的成绩就可录取入大学。 (二)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 (1)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 (2)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 (3)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①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权; ②录取时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③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通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基金等制度,保证高校过辅之以奖学金、贷学金、.

招生制度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二、P79论述:“教育就是使你成为你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现实意义。 (一)价值取向: 1、这是一种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 2、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主要观点是:(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大学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3)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 个人本位价值观可溯源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亚里斯多德所 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论,是指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高等教育自由教育目的的忠实捍卫者是英国的红衣主教——英国都 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纽曼。 (二)现实意义: 1、合理性: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2、局限性:没有揭示出社会与个人的多种关系,导致教育的某些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