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太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附)太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附)太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4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

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黄精华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

2.理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画出示意图。

3.理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学生掌握黄赤交角的“一轴两面三角度”。

2.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并结合教材P20活动,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4.创设虚拟的逆向思维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自制教具演示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以问题的形式复习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引出地球公转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的教学。

(推进新课):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四:地球公转与季节(板书)

(师):计算机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引出黄赤交角的概念,设计问题让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1.黄赤交角

(学生活动):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出地轴、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及度数。 (2)在图中画出太阳平行光线,标出太阳平行光线,进一步找出太阳光线在地表的直射点。 (学生通过动手,对知识的印象更深) (探究活动):

(思考):若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如何变化?

(师):若地轴是竖直的,黄赤交角还存在吗?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始终在哪里?

教师讲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由于地球自

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

过渡: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在公转过程中给太阳直射点也就是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的位置带来什么变化? (板书):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师用自制教具演示: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教师手持地球仪,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在行间按逆时针方向走动,以中间四个红色箭头(延长线过地心)为太阳直射光线,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地球在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何变化。

教师讲述: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自23°26′N 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S 即南回归线。从冬至日到第二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自23°2′S 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N 即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就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我们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一个回归年。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变化。

课堂活动:学生按要求完成活动题。

按如下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1)按等间距绘图,画三条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和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 纬线。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表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本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轨迹。

答案如下图所示:

(培养学生绘图能力,通过直观的示意图,进一步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过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得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的描述。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昼夜长短的变化。

(板书)3.昼夜长短的变化 . (师):首先介绍教具的组成。

(学生分组探究活动):学生用自制教具演示“二分二至”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并观察、归纳、总结某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完成表格内容。 (师):把学生的填表投影展示,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师):归纳总结规律: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该半球极点 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直射点的纬度越高,该半球各地昼越长,夜越短,且该 半球极点周围极昼的范围越大。

3.只有极圈以内,才会有极昼极夜的现象,但极圈内不同纬度上极昼极夜的天数不 同,从极点(约半年)向极圈(一天)递减。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师):昼夜长短的变化从日照时间的长短体现了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因时因地而变化,下一节课,我们要探讨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辐射的强弱体现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配的变化。

(布置作业):作图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日照图(侧视图

)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

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早于6时日出)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晚于6时日出) 西南 (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 昼长 2日落时间=12+ 昼长 2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 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规律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3.能达到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逻辑推理过程 ,突破高考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应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1、随纬度变化规律: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春分日秋分日3月21日 9月23日 前后 赤道 由直射点纬线向南北两侧依次 等距离递减 夏至日6月22日 前后 北回 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 2、随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达最大值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达最小值达最大值 赤道上 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春秋分日达到最大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达到最大植。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计算:H=90°—/φ-δ / 即①取当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取其纬度差的余角。 例1: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 ①A.23°26′N B.46°52′N C.66°34′N D.90°N ②A.90°N B.66°34′N C.23°26′N D.0° ③A.0° B.23°26′N C.90°N D.66°34′N ④A.23°26′N B.46°52′N C.90°N D.66°34′N 例2:设m(纬度0°、30°E),n(23°26′N、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每年有某时刻Hm=Hn

初中地理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初中地理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判断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A.①到②段B.②到③段C.③到④段D.④到⑤段 2.五一节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A.北半球,往南移动B.北半球,往北移动 C.南半球,往南移动D.南半球,往北移动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据此完成3~5题。 3.国务院批复发布农民丰收节的当天,太阳直射点接近下图中的哪个位置 A.①B.②C.③D.④ 4.全国农民在庆祝首届丰收节时,我国昼夜情况接近哪幅图 A.B.C.D. 5.我国国庆节那一天,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 A.北半球B.南半球C.赤道上D.南回归线上 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6~7题。

6.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C.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 7.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A.昼夜等长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D.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8.每年冬去春来,天气逐渐变暖,对这种现象有下列四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 ③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④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9.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这一天是 A.9月23日前后B.12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前后D.6月22日前后 10.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太阳能够直射的最北和最南界限是 A.北回归线和赤道B.赤道和南回归线 C.南、北纬66.5度的纬线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二、解答题 12.读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统考版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练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计算含解析.doc

专练3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1.[2020·江苏卷,2]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 [2020·南京市三模]图为安徽省某村住宅楼景观,箭头分别表示日出和正午时刻太阳光线照射的方向,据此完成2~3题。 2.该日当地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3.该日之后到当地正午日影最短期间( ) A.正午住宅内光照面积变大 B.安徽各地昼夜差值扩大 C.我国各地日出东南 D.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2020·河南名校模拟]城市路灯有光控和钟控两种,光控路灯可根据光线强弱自动开关,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会导致光控路灯的开关时间不同,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二分二至日光控路灯开关时刻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城市的经度最可能是( ) A.108°E B.121°E C.131°E D.141°E 5.该城市光控路灯耗电量最多的节气是( ) A.a B.b C.c D.d [2020·山东济南模拟]家住南京(118°46′E,32°03′N)的小明每天早晨沿着玄武湖边绿道(如下图)跑步锻炼。他从A地出发,按照顺时针方向的线路匀速绕湖一圈。据此完成6~7题。 6.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小明想要做到每天都在日出时出发跑步,有关其出发时间(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月1日到5月1日出发时间推迟 B.4月1日到6月1日出发时间提前 C.5月1日到7月1日出发时间推迟 D.6月1日到8月1日出发时间提前 7.某日小明出发时观测到太阳刚好从正东方的湖面升起,他看了一下手表,下列时间最接近的是( ) A.5时30分 B.6时00分 C.6时05分 D.6时12分 [2020·天津滨海区二模]国庆节当天,李明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游览,如图为他拍摄的照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单选题 1.夏至日,某地(32°N,121°E)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则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应调整为 A.23.5°B.35.5°C.8.5°D.55.5° 2.下图是春分日正午,垂直立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四个地点的四根竹竿影子的长短情况,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 图a是天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户外实践活动期间面朝正东拍摄的行道树(道路两旁的景观树)照片,图b示意北半球极夜面积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图a中行道树照片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6:OO B.8:00-9:00C.12:00-13:00D.17:00-18:00 4.从甲到戊期间,图a中行道树正午树影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塔里木盆地是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夏至日,北京时间17:00,一组驼队在塔里木盆地中部某地行驶,右侧有一排新月形沙丘,与行驶大致平行。读图,回答5~6题

5.拍摄此景观时,其面向的方向可能是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6.从上述景观可知,此前该地盛行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7~8题 7.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南、近靠北回归线的地方 C.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 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 8.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本地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A.白昼长度B.正午太阳高度角C.大气温度D.降水量 读下图完成9~11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一年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5.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1~2题。 1.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5月B.8月 C.11月D.12月 2.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 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 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 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答案 1.C 2.D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此时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由于极昼或极夜范围较小,可能出现的月份为11月。第2题,该图示表达出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从中可以读出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读“某日四地的昼长对比表”,完成3~4题。 3.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D.丁、甲、乙、丙 4.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 A.甲地的日出早于乙 B.乙、丁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丙地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大于其他三地 D.丁地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位置越偏南,昼越长,据此排列从北到南的次序。第4题,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期昼长为12小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或秋分)日;根据表中乙、丁昼长知二者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位置。春秋分时,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和日出日落方位时间(学案)

三、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 从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_____; 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______, 呈_______状分布(即等太阳高度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_____。 等太 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 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例1、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北半球)。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大于或小于)23°26′。 (6)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A.甲 B.乙 C.丙 D.丁 例2、图为地球上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7时 B. 15时 C. 17时 D. 21时 2. 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纬度相同, 则此时刻的太阳高度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 3. 此时 A. PM为昏线,PN为晨线 B. 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8 C. 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7/8 D. 全球昼夜平分 4. 此时Q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例3、该图所示区域全部为夜半球,读图回答:(1)此日正午太 阳高度角为0°的点是__,纬度是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点。 四、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例4、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判断四地的纬度位置

思考: 能否画出以下地区的太阳高度全天变化情况 1.北回归线与北极圈线之间 2.北极圈线与北极点之间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_____的, 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_______的纬度,其值的年变化幅度介于___到_______之间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_______的。 一天之内有一个最___值,即当地的___________ A: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太阳高度的变化: 从日变化看,极昼期间,全天太阳高度始终都大于或等于00,其中极圈上在0时太阳高度为______(如图乙),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太阳高度全天始终都_____00(如图丙);从年变化看,北极圈内太阳高度是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______,南极圈反之 B:其他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 都是日出日落时为____,_____时最大,12时前递____,12时后递_____,特殊之处是:赤道上的太阳高度是_____时和_____时为00(如图丁),其最大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__ 五、日出日落的时间、方位1、比较下图甲、乙、丙三图所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 (1)三地太阳视运动相同点是: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教案设计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归纳】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昼夜长度各为12小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为0小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可达24小时。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冬至与夏至,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春分与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夏半年(春分—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 1.昼长=昼弧所跨经度/15° 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3.昼长=(12:00—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00)×2 4.昼长=24—夜长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1.利用昼夜长短判断南北半球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南半球。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昼长夜短为南半球,昼短夜长为北半球。 2.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 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越大,说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所处的纬度越高;差值越小,纬度越低。 3.利用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地方时=12—昼长/2,日落地方时=12+昼长/2。 4.利用昼夜长短判断某地的季节 昼长夜短为当地的夏半年,昼短夜长为当地的冬半年。 【典例精析】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1—2题。 1.该城市的经度为() A.123.5°E B.112.5°E C.127.5°E D.135°E 2.该城市应位于北京的() A.西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 【解析】当地的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8时30分—4时30分=14小时,故日出时间=12—昼长/2=5时。所以当地地方时为5时时,对应北京时间为4时30分,要早30分钟,即该城市经度应在北京时间所用经度120°E向东7.5°,即127.5°E。 该城市位于我国,而我国经度超过125°E的领土绝大部分位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应位于天津的东北方向。 【答案】1.C 2.D 下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下图,回答3—4题。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计算

1、太阳直射点经度的计算 ①根据地方时计算 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所以,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数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例题】当北京时间为10时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北京时间10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0时,由此可推算出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度数为150°E,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50°E。 ②根据日照图计算 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将昼半球平分,所以,在日照图中将昼半球平分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数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例题】图1(图中O点为极点)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L经线将昼半球平分,故此时太阳直射在L经线上。根 据图中30°E经线和地球自转方向,可以推知L经线的度数为60°W,即此时太阳直 射点的经度为60°W(或西经60°)。 2、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计算 ①根据特殊日期(二分二至日)计算 根据太阳回归运动的规律,当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当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当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 【例题】图2(图中阴影为黑夜)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分析】根据图中黑夜范围,可以推断此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重合,故此时应为春分或秋分,太阳应该直射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 ②根据极昼、极夜的范围计算 如果北半球极昼范围最南界线为χ°(或南半球极夜范围最北界线为χ°),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χ°)N;如果北半球极夜范围最南界线为χ°(或南半球极昼范围最北界线为χ°),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χ°)S。 【例题】图3外圆纬度数为n,圆内为某日极昼分布的范围,中心为极点。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 图3 A. 北纬(90°-n) B. 南纬(90°-n) C. 北纬(23.5°-n) D. 南纬(23.5°-n) 【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应该是90°与出现极昼现象范围的最低纬度数之差,即为(90°-n)。从图中的经度递变规律可知,图中圆心为北极点,即北纬n度以北地区为极昼,故此时太阳直射在北纬(90°-n),A选项正确。 ③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如果知道某地的地理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H),就能根据公式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只能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的取值范围在0°~23°26”之间。当为正值时,则太阳直射点与某地位于同半球(北半球或南半球);当为负值时,太阳直射点与某地位于异半球。 【例题】图4是某日北京(北纬40°)当地太阳高度示意图。据图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图4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位于北京的正南方向,为北京正午时刻,此时太阳高度即为北京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将有关数据(H

昼夜长短计算

二、昼夜长短 日照时间的长短是地球上冷热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某地日照时间长,就意味着可以接收较多的太阳辐射能量,就会热一些,反之则要冷一些。决定日照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昼夜的长短变化。 1.晨昏圈和昼夜交替 地球是个非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阳光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该半球处于白昼状态;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该半球处于黑夜状态。随着地球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在地表不断地移动着。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晨线;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昏线。晨线和昏线都是半圆弧,二者构成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叫做晨昏圈(如图4-4)。由于地球的自转,晨昏圈通过的地方,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早晨或黄昏。昼半球和夜半球是不断相互交替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 2.昼夜长短的计量 晨昏圈一般都把地球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即两个弧段。位于昼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夜弧。昼弧和夜弧的相对长度,决定着某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如图4-5)。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夜弧长于昼弧,则昼短夜长;若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某地昼弧和夜弧的变化,即昼夜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一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用表示;二是太阳赤纬,用δ表示。 如图4-6所示,设某地纬度为,该日太阳赤纬为δ,圆弧ABCD即 为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当太阳处于A点时,太阳升出地平,也就是白昼的开始和黑夜的结束;当太阳处于B点时,即太阳上中天,当地此时是正午,白昼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当太阳处于C点时,太阳落入地平,也就是白昼的结束的黑夜的开始;当太阳处于D点时,即太阳下中天,当地此时为子夜。所以,昼长实际上就是,太阳自出地平(A点)经上中天(B点),到落地平(C点)的时间间隔,它等于做周日视运动的太阳由B点运移到C点所需时间的两倍。而太阳由B点运行到C点所需的时间,就是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所以,昼长等于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的两倍。我们把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叫做半昼长。 通常选用T代表昼长,用t代表半昼长,则有T=2t。由下图可见,t 密切。根据球面三角学的原理,得到: cost=-tgδ·tg 这就是半昼长的计算公式。在计算时,按照习惯,δ和都以北半球 为正号,南半球为负号。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任何地点、任何日期的白昼和黑夜的长夜。

太阳直射点经纬度的确定(汇编)

2007 年第4 期 教材新析 11 太阳直射点经纬度的确定 ●王建林/河南省息县第二高中( 464300) 地 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 是进行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首选内容, 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学生在理解这一部分知识时需要拥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这一类问题往往会涉及到太阳直射点的特点和确定。一、太阳直射点的基本知识 太阳直射点是指某一时刻被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球表面, 此时该地的太阳高度为90°, 影长为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会发生往返移动, 其周期为 一个回归年, 再加上地球的自转,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 因此, 它可以用一组经度和纬度数字来表示。但由于一天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很小, 我们可以认为某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不变的,用下面的方法就能确定直射点的经纬度。 二、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1.根据具体日期确定 在不同的日期, 太阳直射在不同的纬度位置, 如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 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在非特殊的日期, 可以通过查阅天文年历得知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在试题中往往要根据晨昏线的位置特点来确定日期: 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经过南北极点、将所有纬线平分时,可以确定为春( 秋) 分日; 当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时( 各只有一个交点) , 再根据是南极或北极附近是极昼还是极夜,可以确定夏至日———北极附近为极昼,南极附近为极夜, 反之则为冬至日。有时还可以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来确定日期: 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零, 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最大为23°26′。 2.作图法 在地球的日照图( 侧视图) 上,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与常见图表判读 晨昏圈上=0昼半球大于0夜半球小于0 (一)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日变化曲线图 (1)出现极昼现象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大小不变=直射点纬度=晨昏线与地轴夹角,与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和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互余; (2)除极点外,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h日出时=0,h逐渐增大,当地正午12最大(H),之后渐小,h日落时=0,日落后小于0; (3)太阳高度最大时(为正午太阳高度角):若太阳高度最大时等于90°,则该地当天正午被太阳直射; (4)极昼区内的三种情况: ①24小时太阳高度都大于等于0°,该地出现极昼现象; ②太阳高度角最小=0°,该地极昼,且处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上,即当天极昼的最低纬度; ③若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大于0°且为一定值,则该地为处于极昼的极点; ④若太阳高度角最大=0,则该地极夜,并处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上;

太阳高度角日变化曲线图的相关计算和分析: 1、读时间坐标 (1)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①若昼短于12小时,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 ②若昼等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赤道(两分)或该地位于赤道上; ③若昼长于12,说明该地是夏半年; ④若昼长等于24小时,说明该地极昼。 (2)若坐标上为北京时间: ①可计算:日出当地时间=12-昼长/2 日落当地时间=12+昼长/2 ②据当地与北京时间差,求当地经度; 2、读太阳高度高度角,可判断或计算直射点纬度、当地纬度: a h (太阳高度) 0° 66°34 0:00 6:00 12:00 18:00 24:00 90° 23°26 46°52 43°08 b c d e f

高考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 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 【参考答案】1.C 2.A 3.D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早于6时日出)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晚于6时日出) 西南 (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关于“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的归纳总结

关于“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的归纳总结 关于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的试题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这类试题本不是很难,但学生经常出错,如果能够把常见情况熟悉并理解,做这类题应该轻而易举。现把主要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总结归纳如下: 读图,首先应弄清横纵坐标具体表示什么: 如左图纵坐标表示太阳高度,横坐标表示时间;而右图纵坐标表示时间,横坐标表示太阳高度。 其次、从图中找出三个特殊点:日出点A 、正午C 、日 落点B ;并且能够读出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太 阳高度;根据日落时间和日出时间推算出昼长(昼长=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根据昼长大于或者小于12小时,从而可以判断当地正处于夏半年或者冬半年。从而判断出季节。 主要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当地处于冬半年,昼短夜长: ⑶刚出现极昼处,昼长=24小时,最小太阳高度等于零。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 如右图:直射点纬度=H 1/2 ⑷已经出现极昼地方,昼长=24小时,最小太阳高度大于零。 当地最小太阳高度与最大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点纬度的 2倍。 h (太阳高度) t (地方时) h (太阳高度) H 1 h ( 太阳高度 ) h ( 太阳 高度 ) h (太阳高度 ) h (太阳高度 )

如右图:直射点纬度=(H 1+H 2)/2 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 如图:直射点纬度=H 1 四、图中时间可能采用非地方时,比如:世界时、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等等。 ⑴如图,为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试分析其地理 坐标: 根据直射北回归线,而正午太阳高度600 来计算纬度。 正午地方时应为 12点,而正午时北京时间从图上可知为15点来计算当地经度。 ⑵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00,600W B 、0 0,600E C 、900S , 1200E D 、900N ,1800 ②Q 点的数值为:( ) A、55023’ B、70058’ C、66034’ D、630 46’ 例题1: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 , 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h 为一已知量 )。 (1) 这一天 ,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④表示的地点是 。 (2) ②表示的地点是 。该地夏半年太阳高度值 h 的变化范围是 。 (3) 四地中, 发生极昼现象的是 地。③地正午太阳高度H= 。 (4) 四地的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④①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例题21.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 ) A .65°N B .75°N C .65°S D .75°S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 A .20°N B .25°N C .20°5 D .25°S 3.当太阳光线处在a 位置时,国际标准时间是20时,则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 A .65°W B .经度0° C .60°E D .经度180° h ( 太阳高度) h ( 太阳高度) h ( 太阳高度) 24 18 (北京时间) h ( 太 阳高 度)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 2007-06-23 07:49 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12—(12—日出时间)×2=(日落—12)×2 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公式计算见下 1.晨昏圈和昼夜交替 地球是个非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阳光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该半球处于白昼状态;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该半球处于黑夜状态。随着地球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在地表不断地移动着。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晨线;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昏线。晨线和昏线都是半圆弧,二者构成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叫做晨昏圈(如图4-4)。由于地球的自转,晨昏圈通过的地方,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早晨或黄昏。昼半球和夜半球是不断相互交替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 2.昼夜长短的计量 晨昏圈一般都把地球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即两个弧段。位于昼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夜弧。昼弧和夜弧的相对长度,决定着某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如图4-5)。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夜弧长于昼弧,则昼短夜长;若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某地昼弧和夜弧的变化,即昼夜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一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用α表示;二是太阳赤纬,用δ表示。 如图4-6所示,设某地纬度为α,该日太阳赤纬为δ,圆弧ABCD即为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当太阳处于A点时,太阳升出地平,也就是白昼的开始和黑夜的结束;当太阳处于B点时,即太阳上中天,当地此时是正午,白昼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当太阳处于C点时,太阳落入地平,也就是白昼的结束的黑夜的开始;当太阳处于D点时,即太阳下中天,当地此时为子夜。所以,昼长实际上就是,太阳自出地平(A点)经上中天(B点),到落地平(C点)的时间间隔,它等于做周日视运动的太阳由B点运移到C点所需时间的两倍。而太阳由B点运行到C点所需的时间,就是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所以,昼长等于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的两倍。我们把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叫做半昼长。 通常选用T代表昼长,用t代表半昼长,则有T=2t。

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计算

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计算 ●李善中 一. 方法点拨 1. 太阳直射点经度的计算 ①根据地方时计算 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所以,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数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例题】当北京时间为10时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北京时间10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0时,由此可推算出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度数为150°E,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50°E。②根据日照图计算 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将昼半球平分,所以,在日照图中将昼半球平分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数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例题】图1(图中O点为极点)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L经线将昼半球平分,故此时太阳直射在L经线上。根 据图中30°E经线和地球自转方向,可以推知L经线的度数为60°W,即此时太阳直 射点的经度为60°W(或西经60°)。 2. 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计算 ①根据特殊日期(二分二至日)计算

根据太阳回归运动的规律,当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当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当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 【例题】图2(图中阴影为黑夜)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分析】根据图中黑夜范围,可以推断此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重合,故此时应为春分或秋分,太阳应该直射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 ②根据极昼、极夜的范围计算 如果北半球极昼范围最南界线为χ°(或南半球极夜范围最北界线为χ°),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χ°)N;如果北半球极夜范围最南界线为χ°(或南半球极昼范围最北界线为χ°),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χ°)S。 【例题】图3外圆纬度数为n,圆内为某日极昼分布的范围,中心为极点。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 图3 A. 北纬(90°-n) C. 南纬(90°-n)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相关的应用(教师版)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的应用 概念(注意与昼夜现象、昼夜更替的差异) 形成原因:黄赤交角 晨昏线移动 规律:1. 2.总结: 技巧总结: (06地理卷)1.若 AB 弧表示夜弧,则 D 点的日出时刻是( B ) 日出时刻=夜长 / 2 A .21 时 30 分 B .2 时 30 分 C .8 时 00 分 D .3 时 30 分 2.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 ) A . B . C . D . 3.若AB 弧表示2006年3月1日的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 B 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C ) A .2 月 28 日 13 时 40 分 B .2 月 29 日 13 时 40 分 C .3 月 2 日 14 日 00 分 D .2 月 28 日 14 时 00 分 总结:1.同一纬度上各点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昼夜长短相同 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 )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 )资料。据此回答4~6题。 4、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 ) A 、②④①③ B 、③②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④② 5、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B ) 最短昼长*2+昼长最大差值=24 A 、8小时21分 B 、9小时9分 C 、10小时42分 D 、11小时22分 6、当国际标准时为10时24分时,①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则①地的经纬度可能为( C ) 可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规律判断 A 、42°26′N, 156°E B 、23°26′N,24°E C 、20°S ,24°E D 、46°34′S,156°E 总结:2.同一地点最长的昼长与最短昼长之和为24小时,昼长差关于12小时对称

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案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变化》 教案设计 主讲人:黄兴永 [课题] 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及规律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302班学生 [课标与教材分析]本小节在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的第三节,主要是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地理高中教学阶段重点也是难点。与前一部分内容——地球自转及意义并列,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是学生必须理解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学生能从周围环境中切身的体会到,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但对其形成原理感到十分抽象。 [学情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仍停留在感性思维及对地理现象的观察上,缺乏对地理现象的理性分析。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从身边环境中有感性的认识,可以概括出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但很难弄清其成因。由于学生生活在地球上,又不能从宏观角度及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所以讲述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必须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合作探究,概括出两大规律,教师然后加以指导使学生明确其成因。 [教学设计思想]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中的第三节—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本节课所设计的主要是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及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地理高中教学阶段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它的难点在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同学空间思维要求比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很好的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 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多媒体动画和传统资源想结合,综合展现地球运动。通过展现,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地去认知地球空间运动,从而使学生理解由地球空间运动所带来的地理现象。在这节课的设计当中有3个地方需要提出来:1.要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结合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演示、自主观察、归纳,相互交流。进而引发学生质疑,分析其成因。因此要适当地利用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3.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要使得学生学会去分析一些地理现象,并努力挖掘学生们上课时的隐形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入理解晨昏线的概念及理解其特点; 2.用动画演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规律;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从 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理解地球的空间运动。 过程与方法 1 / 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三年级地理教学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第2周,第3案,学期总第3案 【目标导航】 知识点 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维设计P27 理解: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__,越远越____.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根据右图提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完成表格。 提示:H=900 - 纬度差 点 位置 达到最大值时间 达到最小值时间 A 北回归线以北 B 北回归线 C 赤道与 北回归线之间 D 赤道与 南回归线之间 E 南回归线以南 小结: 1.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_________的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__ __达全年最小值; 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_____ __的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____ ___达全年最小值; 3.纬度差(距离)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 。 跟踪练习 【例1】(08广东文基42~43)下列三幅图中的角度是位于120°E 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考点 考纲解读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命制人:张裕华 审核人:孙雪芳 命制时间:2015年9月6日 使用时间:2015年9月10日 N 45° S ① N S 60° ② S N 75° ③

⑴.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⑵.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3.如图3—2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 ),新加坡(1°N ),汕头(23°26′N ),海口(20°N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知识点 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太阳光线相对当地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简称太阳 高度。某地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当地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为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其计算公式为:H=90°-纬度距(所求点和阳光直 射点之间相隔的纬度数)。换言之,在任一时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与其 距离阳光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 纬度距的计算如图1所示。提示: ①若所求点与阳光直射点同在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两点间的纬度距为两点中较大的纬度减去较小的纬度。如图1,此时阳光直射北纬23.5°,为北半球夏至日,A 点与直射点间的纬度距为11.5°(35°-23.5°),正午太阳高度则为78.5°;B 点与直射点间的纬度距为13.5°(23.5°-10°),正午太阳高度则为76.5°。注意:图1中回归线度数取为23.5°,下面图3、图4相同。 ②若所求点与阳光直射点分属于南、北两个不同半球,两点间的纬度距为两点纬度之和。如图1,C 点与直射点间的纬度距为53.5°(30°+23.5°),正午太阳高度则为36.5°。 ③严格来讲,随着地球的公转,阳光直射点的纬度每时每刻在发生着南北移动。通常情况下,直射点移动的日变化忽略不计,因此,在任何一天,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同一条纬线上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根据A 、B 、C 三地6月22日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4.A 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A .43°08′ B .66°34′ C .46°52′ D .23°26′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阳光照射方向、日影的长短的问题 太阳直射点:无日影 其他地点:有日影 (一)日影朝向:日影方向始终_________太阳。(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正午日影的朝向: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_______,以南的地区朝向________(极点除外,极夜地 图3—2 10°N 35°N 30°S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 0°赤道 · · A B C 11.5° 13.5° 53.5°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