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采修辞

有文采修辞
有文采修辞

把脉高考】

“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对文章语言的要求,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用词生动,即要求文章用词恰当、精练、形象。

二是句式灵活,就是句式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整散结合,或反复,或设问等。

三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

四是文句有意蕴,指文句含义深刻、有韵味。

【备考策略】

如何让语言有文采

①活用、巧用、借用词语。要想使语言生动富有磁性,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自己语言的个性风采,要学会活用词语、巧用词语。在独特的情意下改变词性,

即活用词语,运用高度形象而又高度抽象的词语、超常搭配的词语、鲜活时代特点的词语、地道的俗文学的词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巧用词语不只是词语的移用一类,还包括谐音巧用、联绵词的巧用、叠音词的巧用、模拟词的巧用,等等。

活用的例子如:

是可忍,孰不可忍!你不让用我偏用。我站起来说就这样就这样。这样用“很城市”,因为我们“很青春”,你看不惯是因为你“很别里科夫”。

句中把三个名词都活用成形容词,形象的表现了“我”的情绪,极有个性,可谓生动传神。

巧用的例子如: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

句中“新店”的“店”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捞一把”是生活中的俗语,有贬义,这里表现了对美帝国主义本质的深刻揭露。

借用的例子如:

我“坦白交待”了考试成绩之后,妈妈就将我隔壁房间的电视机搬走了。头两天,我强忍着没有“跟踪追击”,可是两天一过,我再也忍不住了,偷偷溜到妈妈房间看电视。还没看一会儿,妈妈、姐姐便向我展开了“攻势”,我严词争辩。妈妈开始还同我争论,一会儿便不耐烦了,拿出“尚方宝剑”——一根圆溜溜的竹棒,我当然明白它“够威够力”,赶忙退出了“战场”。这场“海湾战争”便以我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我退出屋子时,身后还传来了妈妈的话:“除非你下次考试能达标,否则,这屋子就是你的…禁区?!”我终于不敢越雷池半步。句中运用了大量法律术语、军事术语、广告词和古代政治术语,使文章充满了幽默、风趣的意味,调侃式的笔调使文章变得鲜活而生动。

②以形象性的描写代概括介绍。

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A.春天来了。

B.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撤向田野;她伴着山间的小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她带着归来的小篮子,把春天的喜讯传遍山村,传遍农家。

两句的基本意思相同,但A句只是交代,“来了”是抽象的、模糊的,而B句是通过拟人句,以形象性的描写,把春天到来的具体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③化静态陈述为动态描写。推敲的典故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动态描写的生动性特点,古人特别注重“炼字”,而我们写作同样也要推敲词义,以使文句富有文采,文章生动形象。如:

小弟脑海中闪出这样一幅图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坐在门边的一张小凳子上,手里端着一个洋铁碗。媳妇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

这是记忆移植的话题作文中的一段,儿女不孝,在母亲死去时迫切希望移植母亲的记忆,以找到遗产。这里写的是小弟在移植记忆后想起的情景。“闪出”即活画出急切的心情,又表现了母亲心灵创伤之重;“剜”字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媳妇的冷酷无情。

④绘形、绘声、绘色。就是能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具体地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

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转引自秦牧《语林采英》)

用“滚”“丁丁当当~跳”这就绘形/绘声了。

再如:踩碎冬日的苍白,走过春天的翠绿。

“苍白”是沉闷、死气的象征;“翠绿”是生机、希望的代名词。这是绘色。

一篇高考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地运用修辞语。句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要选用最有表现力的词语。例如“李师傅往炉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起来了”,如果改成“李师傅轻快地往炉里添了几铲煤,不一会儿,那红火苗就腾腾地蹿起来了”。这就有“声”有“色”了。几字之差,文句就大为改观。巧妙使用成语,也能使作文具有文采。

⑤善用修辞手法。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品位的重要手段。

A.比喻。

一个生动、新颖、贴切的比喻,会立即使句子增色,产生激活语言的效果。有一句诗:“一束鲜花,就是一束心香。”把“鲜花”比作“心香”,那种赠献鲜花的人的美好心意,似乎飘溢出醉人的芬芳馨香,直沁入人的心脾。

我们可以仿造上述例子,写作时多多运用比喻,使文章透出一个个耀眼的亮点。如:

——描写山中潭水:山坳中那一泓深潭呀,就是大山灵动的眼睛。

——描写月亮:那夜之泉,明明净净,清清澈澈,还洒了一地银亮的波光。

——毕业班的最后时光:留下最美的笑容,让记忆收藏一片风景。

B.拈连和移就。

拈连,就是本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句,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顺势拈用于乙事物的修辞方法。移就,是将描写甲事物形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这两种修辞方法中学阶段没要求掌握,但它们却是写文章时常用的手法,从这一点说,它们的作用仅次于比喻。合理的拈连和移就,由于把不常搭配的语句巧妙新颖地“焊接”在一起,乍看,常常大出意料。细想,又觉合情合理。好的拈连和移就,能使语言生动,富有情趣,也更能体现出用语的智慧。

比如,《乌苏里船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百花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的红杜鹃。”这是个拈连句。“满山的红杜鹃”紧接在上文“人儿笑”之后,说花是被人笑开的。这种组合,让人感到很新奇,仔细琢磨,那满山红艳艳的杜鹃花正争芳斗艳,粲然开放,恰与百花林里的人们满心欢喜的感情一致。从此时人的眼睛来看,那盛开的红花确实在笑,而且是受到人的感染才“笑开”的。

再如,有这样一个运用移就修辞的句子:“他鼻子酸酸的,用力打了一个回忆往事的喷嚏。”说喷嚏是“回忆往事”式的,让人感到这一生理活动也染上了人的主观色彩,可以想见,“他”凝神回忆往事中,突然一个大大的喷嚏,那往事好像也随口喷溅出来。

作文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运用移就和拈连,创设设语巧妙、用意深长的境界。如:

——种子孕育着颗颗生机,绿叶萌发着片片春意。(移就)

——秋叶飘下阵阵的悲凉,麦穗垂下沉沉的思想。(拈连)

——拆开学生的来信,倒出两片红彤彤的枫叶,一个精巧细致的“方胜”,倾倒出你新近赏到的漫山的红艳和你在母校写下的脉脉深情。(拈连)

——大海摇着蔚蓝的梦幻,大山耸起翠绿的希望。(移就)

C.拟人。

拟人是能够把事物写活的一种修辞方法。作文时若运用得当常常起到醒人耳目、感染心情的作用。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郭熙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绘山的名句:“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凝重如睡。”画家把毫无生命的山比拟成充满生命气息的美丽可爱的姑娘,山随季节而出现的不同情景,作者描述成姑娘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的盈盈体态,款款妙姿,是那样的动人,那样的令人神往。

模仿这样的句子,我们可以对事物进行拟人化的描绘:

——粉笔,耗尽自身,却留下知识最洁白的记忆。

——岁月可以抹去客颜的红润,却涂不去思念的温馨。

——鲜花盛开欢笑,绿草溢散舒爽。

D.排比。

好的排比不仅能增强语势,产生气贯长虹般的文

章气韵,还能够从各种角度各个层面描述同一事物,使事物的特点得以全面、深刻地展现,还能够使语言产生华美丰茂的“文采效应”。

如,我们对作文课构思写作过程运用排比进行描绘:

——作文课,你以心为帆,徜徉于生活的海中,突然,一叶风帆就像鲜艳夺目的旗帜照亮大海,从而辉映出大气磅礴之作,那是何等的豪迈;以心为露,游弋在生活的花朵间,突然,一颗露珠就像晶莹透明的珍珠润泽了鲜花,从而滋养成精致玲珑的文章,那是何等的舒爽;以心为云,漂浮在生活的高空中,突然,一片白云就像美妙缥缈的梦放飞于蓝天,联翩成飘逸畅达的文章,那是何等的洒脱。

E.引用。

引用不仅能显示出你知识的渊博,还能反映出你善于化他人佳句绘自己佳境的才情,巧妙的引用在文中常常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比如,回答语文是什么,可以引用名句回答:

——语文就是青天里那一行白鹭;就是沉舟侧畔的千点白帆;就是秦皇岛一望无垠的大海中冲破万里玻璃皱的打鱼船。直而言之,语文就是充满意境的生活。

F.倒置。

就是在语法规则的允许下,把甲乙两事物对调(有时是修饰语和中心语),造成出人意料、出语不凡的效果。如有一句歌词把本来是在太阳的炙烤下汗珠子不断滚落的情景,写成“汗珠子滚太阳”。把“太阳”与“汗珠子”对调,立刻显得气势非凡,也隐隐流露出人在烈日下奋战的豪壮气魄。

作文时,我们可以仿写这样的句子,如:

——从他向后飘拂的头发,我看见他思绪中流动的风。

——人群中,我要找寻人性的至真。

——荒漠中,找寻生活的希望。

考场作文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格可能就是比喻了,恰当的比喻会使文章文采飞扬。例如2002年高考优作《在选择中起航》中的一段:

选择,是深邃的天空霎时滑过的一颗流星;选择,是青春的面庞上掠过的一丝神秘的微笑;选择,是秋水的碧波上荡起的一层美丽的涟漪。选择是如此的诱人——似隔着轻纱的美女,似含茹着生命的花蕾,似幽静的山谷中飘出的一缕花香。

⑥灵活运用句式。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长句和短句结合,尤其要学会使用短句。要能整句和散句兼行或散中见骈。状物写景,叙事说理,就能摇曳生辉,各擅其胜。如:

我一直都有一个心愿: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可以在山间。周围青山叠翠,林间曲径通幽,上有浓荫蔽日,旁有鸟鸣伴行。

可以在湖边。一湖碧水,一湖风帆,只见雪白的江鸥在澄净的蓝天里翱翔。

可以在田野。绿野阡陌,水田交错,红瓦白墙人家,小桥流水天涯。

甚至这些都没有,只有一座小屋,屋外几棵树,屋内一桌、一椅、一床,再加上满满一架书和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清新自然,简单朴素。

我可以推窗欣赏四季轮回:春天。柳絮飘飞,花香弥漫;夏夜,月白风清,蛙噪蝉鸣;秋天,天高云淡,落叶纷纷;冬天,雪花飘扬,檐冰嘀嗒。

句式长短富于变化,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你能从这些美文中,领悟句式变化的艺术美,会对你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哀痛者·幸福者》中的一段:

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

这段文字从句式的角度看,以对偶、排比为主的整句为主,同时使用散文的章法,注重整散、对称与呼应,形成一种整散结合之美。

①述宾式拈连句②主谓式拈连句

“主谓粘连即拈体和拈词是主谓结构。”

例如:“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象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鲁迅《阿Q 正传》)

此例中,前面有“烛火……闪闪的跳”,后面再用“思想……迸跳”构成拈连。构成拈连的本体(“烛火……闪闪的跳”)和拈体(“思想……迸跳”)都是主谓结构。

“述宾拈连即拈体和拈词是述宾结构。”

例如:“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本例前面的本体为“承担……战争”,后面的拈体有两个:“承担……艰辛”,“承担……离情”,它们都是述宾结构,表达深沉而含蓄。

①你默默地吐着丝,吐着温暖,吐着爱。在用生命织出的丝绸上,人们认识了你的价值。(马继红《蚕》)

②这条隧道把滦水水系和海河水系沟通了,把军民的感情沟通了,把昨天、今天、明天沟通了。(李延国《在这片国土上》)

③这架飞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载着解放区人民的心,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载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方纪《挥手之间》)

④今年比往年都热闹,我记得当人们把种子撒在泥土里时,同时撒下了多少希望与多少幻想啊!(刘白羽《秋窗偶记》)

⑤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杨朔《荔枝蜜》)

移就:

例:1.愤怒的葡萄\2.燃烧的心\3.蓝色的幽静

1中,葡萄不应该用愤怒形容,这就是把人的感情移用到葡萄上了.这是移就中的”移人于物”.

2中,心无法燃烧,这是把火的燃烧移用到”心”上了,是移就中的”移物于人”.

3中,幽静是一种状态,不应该用蓝色形容,这是把物的颜色移用到”幽静”这种状态上了,也就是”移物于物”.在凡卡的世界里充满了黑色的悲凉

一.移就使文句更简洁生动。

如茅盾《子夜》:“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酱紫色的脸皮上泛出来。”由于移用“铁青色”来修饰“苦闷和失望”,就将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勾通起来,省去了分别去写肖像和心理的许多笔墨,使文句显得更简洁生动、深刻有力了。张洁的散文《挖荠菜》中,用“懒洋洋”来修饰“筷子”,通过这种巧妙的移用,来表达晚辈们对荠菜感情之淡漠,从而表现出两代人之间的隔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二.移就使语句表达力更强。

李瑛的长诗《我的中国》中,写“南京大屠杀”之后有这样的诗句:“历史/倚着愤怒的废墟/站在地狱的门口/以热血/一次次淘洗我们/黎明前的祖国”,其中“愤怒的废墟”就用了移就,连“废墟”也在“愤怒”,可想而知,这些经过高度凝缩的诗句,蕴含了如何深不可测的潜在的力度,更具有了如何震撼人心的力量。

同样在这首诗中,写十年动乱时诗人用了“忧伤的云”、“窒息的河流”等诗句,通过对具有忧患意识的意象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层思考,对十年动乱的深刻反思。

三.移就给人想象的空间,给人以无穷诗意。

词语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用得合适就是好。移就是词语创造性的活用,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往往能够给人以无穷诗意。

如“学生们举行中秋联欢会,操场上燃起了欢乐的篝火”一句中,“欢乐”修饰“篝火”,能充分调动人们的想象力,想到操场上熊熊燃烧着的篝火,想到一张张年轻的笑脸,想到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它比罗嗦的一大段描写更管用。

还有如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苍白的日子”、“消瘦的日子”、“滚烫的话语”、“温情的茄子”、“浅浅的虫鸣”、“沉默的绿意”等等,这些看似有语病的组合,却往往能唤起我们的想象,传达丰富的情感,给我们以无穷的诗意。

总之,移就看似词语的错用,但正是这种错位,错出了一种美丽,错出了一种诗意,产生出无穷的艺术张力,起到了出奇制胜的好效果。灵活使用词语,是词语使用的最高境界,我们在写作时不妨尝试着“移就”一番。

5、拈连

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窃读记》

(2)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十里长街送总理》

(3)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6、移就

两项事物相关联,叙述中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另一事物的性状的修辞方法。移就可以把人物的感情渗透到景色之中,使人感到情景交融,增强语言的抒情气氛。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听听,秋的声音》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

(3)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五)移就 把只能用来对甲从性状方面进行修饰的词语故意用来对乙从性状方面加以修饰,这种辞格叫移就。例如: ①啊,那是怎样的宁静而幸福的夜啊! ②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 ③他苦读十年,寂寞的书桌从来没有人陪伴。 例①把适用于人的感受的“幸福”移属于“夜”。例②把适用于命运的“悲惨”移属于“皱纹”。例③把适用于人的心情的“寂寞”移属于“书桌”。 从上述各例可以看出移就有以下特点:第一,移用的词语是表示性状的;第二,移就所关涉的两项一般构成限定关系(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恰当地运用移就可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第一,表现人们对事物的感情,如例①表现了对“夜”的喜爱,例②表现了对生活的不幸的怨恨,例③表现了对苦读的叹息。第二,造成一种特殊的情调。上例中的“幸福”“悲惨”“寂寞”本来适用于人,却分别与“夜”“皱纹”“书桌”去发生联系,这就显得生动、活泼、风趣。 移就同拈连,都是把适用于甲的词语用到乙身上去,但它们作为不同的辞格各有不同的特点:第一,移就,把属于甲的词语移去就于乙,所移的词语是表性状的形容词。拈连,把适用于甲的词语拈来与乙相连,所拈的词语是表动作的动词。第二,移就所移的词语用来作修饰语,拈连所拈的词语用来作谓语中心。 移就同比拟更接近,但它们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都有差别。从内容上看,比拟是把乙当作甲来表现,说人有物的属性,或说物有人的属性,乙已经异化为甲了。

(四)仿词 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现成词语中的语素或构成材料,临时仿造出语言中本没有的新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

更换的语素或构成材料与原来的语素或构成材料之间往往有对义、反义等关系。例如: ①作诗的人,叫“诗人”,说作诗的话,叫“诗话”。李有才作出来的歌,不是“诗”,明明叫做“快板”,因此不能算“诗人”,只能算“板人”。这本小说既然是说他作快板的话,所以叫做“李有才板话”。 ②20年代,他去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在勤奋掌握人体素描技巧的同时,也就开始研究马的骨骼、经络等生理结构,并对活马写生,速写稿达一千多幅。从此他做到了画马时胸有成马。 ③这一套,不但汪精卫在演出,更严重的就是还有许多的张精卫、李精卫,他们暗藏在抗日阵线内部,也在和汪精卫里应外合地演出,有些唱双簧,有些装红脸。 例①仿照“诗人”,临时造出个“板人”,仿照“诗话”临时造出个“板话”。例②仿照“胸有成竹”临时造出个“胸有成马”。例③仿照“汪精卫”临时造出“张精卫”和“李精卫”。这里换用的语素或构成材料和原来的语素或构成材料之间是对义的关系。 ④后来这终于从浅闺传进深闺里去了。

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顺势连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例如: ①线儿缝在衣服上,情意缝进我心里。 ②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自由的身,锁不

住革命精神! ③我们的眼泪流啊流!总也流不尽那难言的痛苦和无尽的怀念。 ④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蜜的生活。 例①“情意”是不能“缝”的,这里顺势从上文将动词“缝”拈来,“连”在下文里,让“缝”同“情意”巧妙地连在一起了。例②中的“锁”只适用于“身”,不适用于“精神”,由于身体和精神放在一块儿说,便顺势拈来用在精神上了。例③中本来流的是眼泪,这里顺势将“流”拈至下文,用它连出“难言的痛苦和无尽的怀念”来。例④中“酿”的宾语本是“蜜”,这里顺势将“酿”拈至下文,再用它构成“酿造”一词,连出“生活”和“最甜蜜的生活”来。 拈连中的甲乙两事物,内容上是有联系的,语言表达上却无共通之处。由于甲事物往往是具体的,乙事物往往是抽象的,运用拈连就赋予抽象事物以具体形象。由于把不适用于乙事物的词语临时用到乙事物上,便使人感到明快而又别致。 拈连与比拟有共同点,都是把适用于甲对象的词语移用到乙对象。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拈连要“连”,两种不同语言环境都出现,或先或后地“连”在一起,比拟只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表现,没有“连”的形式。

妙用修辞文生辉教学设计

妙用修辞文生辉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ingenious rhetoric

妙用修辞文生辉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修辞标点是借助于标点符号而进行的修辞活动,其作用是改变句界、明确层次、消除歧义、调整节奏、传达语气、突出重点、标明性质、产生含义。本教案根 据修辞标点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子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一部《论语》, 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含蓄,堪称古 文学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 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 于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有些人写文章不太重视文采,他们 的笔下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没有鲜明生动的论证,效果当然不会好。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 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 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辞格。 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曾这样来描绘月下的荷花:“层 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 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 出浴的美人。”连用了拟人、比喻,“袅娜”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羞涩”写出荷花含苞待放的忸怩之态。这两词把荷花写活

了,可谓形神兼备物性人情统一。“刚出浴的美人”,既写出了 纤尘不染,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而想到荷花 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又使人想到水中月、雾中花,灯下观美人那种朦胧美的意境。总之,经过多次比喻、拟人,这 荷花就仿佛对着读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 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 仿拟等。 一、可巧用比喻。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20xx年高考一安徽考生的作文《诚信归去来》中有这样 一段话:“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 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在作者的笔下,诚信成了月亮、砝码、水,文章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这都是比喻 的作用。如果我们将这一段文字改为:“诚信可以反映出一个人

比喻修辞的妙用

比喻是汉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广义的比喻即打比方,它是借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类比。高考作文中要想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更好地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更好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就必须靠形象化的比喻手法。文章中如果用了好的比喻,分数一定也会高出一个等级。如高考作文《尝试》,一位考生是这样开篇的:“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直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作者开始连用四个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它一出现,就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一、好的比喻有哪些作用呢? 1、能化无形为有形,突出形象美。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比喻句,本体常是抽象的或无法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那么喻体则应是具体形象的。因为审美感受只涉及对象的外观。用形象的具有审美性的具体事物来描绘无形的对象,能有效地突出其形象美。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典型的化无形为有形。 2、能化有形为无形,突出朦胧美。读一首诗,大家都觉得它美,但对它的美说出确定的“所以然”来,是难以办到的,“可以意会,不可言传”。在比喻修辞中,用无形的喻体比附有形的本体,也可达到这种效果。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就是这样。 3、以多喻一,突出动态美。对同一事物,用多个形象来比附。由于喻体形象的丰富性和多层面,造成句势的连贯、思维的跳跃、情感的跨越,从而形成一气呵成、飞流直下的动态美,如果说理,则可以把一个相当复杂的意思阐述得通俗透彻,层次分明。 二、运用比喻的几种形式: 1、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

作文文采指导教案

作文文采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体味优美语言的魅力,掌握塑造语言美的方法。 教学设想: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直白为含蓄,化无形为有形。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教学步骤: 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提问……)可以说,不管你的作文构思多么巧妙,不管你的立意多么深刻,离开生动、优美的语言作依托,是难以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 二、高考满分作文展示: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你能读懂黄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吗? 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剔抉,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奋斗、生之抗争,都在这由苍松摇出的命运交响曲中展现出来了。 读黄山松,你不觉得我们的安徽正是一棵伟岸挺拔的劲松吗? 安徽,襟江带淮,千年激荡,几经兴衰,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群雄逐鹿、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沧桑;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劳和艰辛。 “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不正印证了文人墨客们对江淮秀丽景色的向往吗? 众人皆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几人清楚那倚门而立翘首遥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正是咱安徽潜山姑娘呀!“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令诗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那“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焦刘之恋不也跨越时空感动今人吗? 文房四宝,徽派建筑,芜湖铁画,黄梅戏,凤阳花鼓……这些,全是江淮儿女智慧的结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江淮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黄山松,你是徽魂! 简评:本文立意深远,作者以“黄山松”为象征物,通过对黄山松的描写,表达了对安徽文化、安徽人民的精神的讴歌、赞美之情。从黄山松入手,切入口小,但能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构筑黄山松与“徽魂”的相似点。这篇文章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止在于它的立意,语言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你认为语言好在哪里?(学生交流)文采飞扬是其一大特点,整散句交错使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抒情酣畅,气势充沛,扩充了文章的内涵,强化了对黄山松、对徽魂的赞美之情。 三、解读考纲:高考《考试说明》关于“有文采”是这样描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要做到使文章“有文采”,就要摒弃枯燥乏味干瘪的信息语言,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例如:她很忧愁------------------------------------ 她是一棵孤单的树,忧愁宛如层层水雾将她笼罩。(借用比喻) 她的忧愁“剪不断,理还乱”,恰如春水绵绵不绝。(借用古诗词)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就从修辞和引用化用诗句的角度打造作文语言。 四、技法指导(一)、巧用修辞 【例1】责任,是一块蘸满高尚情愫的海绵,倘若你愿挤,总有光辉闪烁的思想渗入你生命的夹层之中;责任,是一块久已蒙尘的水晶,倘若你愿擦,它会照得你的心灵亮堂起来;责任,是一支先人遗失的生花妙笔,倘若你愿拿,它会把你短暂的一生描绘得流光溢彩…… 1、学生大声读一遍,初步感知语言文采的魅力。 2、提问:你认为这一段文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

中考语文妙用修辞拟人式及其他经典

xx语文妙用修辞拟人式及其他经典 例子 中考在即,以下是学习啦为大家整理的修辞妙用,供大家参考阅读! 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常听老人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那时,我就在想,桥究竟是什么呢?难道只是村西头的那两块老槐树叠加起来的、我们上学必须经过的桥 吗?(选自山西省中考满分文《美丽的桥》)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上面几例中,第一例运用比喻、排比手法,第二例运用似物、排比手法,第三例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第四例则采用设问方式,先设下疑问,再展开故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妙用修辞,xx情趣xx。 从美学上说,人的审美眼光是独特的,但是对美的追求却是一致的。美总是借助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以感情为铺垫,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拟写文题时,巧用修辞,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拟人式 例如:2002年常州市中考话题作文,人们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可以改变人------人们的习惯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可以改变------学习方式可以改变,生活态度可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改变。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你的经历,体验,可以谈你的感受、想法,也可以编故事。题目自拟。考场佳作的标题有《耳朵挑食》。拟题跳出了常规定势思维的窠臼,把耳朵拟人化了,并以耳朵的挑食为线索,演绎了真话逐渐失落的故事,抨击了社会的不良

高考作文指导:语言有文采

高考作文指导:语言有文采 一、化抽象为形象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 两句话虽然都表达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之类的诗句,所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 再如,一位同学在写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时,说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这句话没有写出小提琴的演奏内容和旋律之美,也没有写出听众的沉醉之态,体现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显得枯燥无味,缺乏应有的艺术美感。不妨改写为:优美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楼的窗口,穿过蒙蒙细雨,散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 二、化静态为动态莱辛在《拉奥孔》中说,动态之美是一纵即逝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比一般的美能产生更强烈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对那些静态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龙

泉洞某佛前即景》,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 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佛头 佛本是静态的,就是生长着的苔在我们看到的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却用微笑、看、听爬、跃、侵等动词,使佛和绿苔动态化了,仿佛有了生命似的。山水名胜,多为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所以,要善于让静物动起来,让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 三、绘形绘声绘色所谓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转引自秦牧《语林采英》)。这样一来,就有声有色了。 四、幽默俏皮活泼表达过于严肃,不免给人沉重感、压抑感,来一点幽默,讲一点俏皮话,能使文章形象生动,活泼有趣。请看高考满分作文《跟时代一起改变》收尾部分:我们并不一定要追赶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并不需要一味地学着人家的样儿,完全可以做更高级的事。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爱国的情操,而不是爱大米。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养,而不是只看搞笑

妙用修辞靓文章

妙用修辞靓文章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修辞的有关知识。学会运用修辞令文章语言更加优美。 2、积累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3、综合运用修辞写一篇美文。 [学习重点难点] 综合运用修辞写一篇美文。 [课时]两课时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作文几乎占了半壁江山,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读来既能让人深受教益又能让人得到美的享受,孔子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语言是内容的载体,离开了语言,内容也就不存在了。有文采的语言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什么样的语言是有文采呢? 《考试说明》中关于“有文采”是这样描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句有意蕴。 今天我们先从一个方面谈谈怎样写出一篇具有文采的佳作来。先谈哪一个方面呢? 二、读一读下面的文段,说一说它们语言上共同的特点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刘成章《安塞腰鼓》) 2、曾几何时,枝头的歌唱已停止;曾几何时,人类的魔爪伸向了你。一个可怜孤弱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停止。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被剥夺了。不知何时,小鸟搬家了,从枝头搬到了笼子里。笼子扼杀了天籁之音,扼杀了自由飞翔的梦。鸟是朋友,我们应该保护朋友。 3、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诶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汩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爱心是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 赏析: 1、这个句子用比喻与排比连用的句式,语势强劲豪迈,有着鲜明的韵律感,就像安塞腰鼓的鼓点声,铿锵有力。 这段文字,出自2008年宁夏某考生的高考作文《鸟的评说》。通过阅读可知,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这里,既用了拟人,如“歌唱”、“搬家”、“权利”,又用了反复,如“曾几何时”;既有借代,如“枝头”,又有比喻,如“魔爪”、“朋友”,等等。可见,文章从反面立意,再通过众多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将人对自然、对鸟儿的迫害与扼杀,十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和感染力。 3、本句中把爱心的美好用一组排比的物象来形容,生动形象,气势磅礴。 小结: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修辞是解决语言的好不好、美不美的问题。要使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美不胜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综合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修辞为语言服务,让语言为内容服务。 每一种修辞都分别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平日里,我们只要有意识的使用,就一定

中考作文指导课——如何让你的作文语言文采飞扬教案

中考作文指导课——如何让你的作文语言文采飞扬教案中考作文指导课 ——如何让你的作文语言文采飞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掌握提升中考作文语言文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仔细推敲,引导品味,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写作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掌握提升中考作文语言的文采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这几种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凝眸中考作文语言主要存在的四大问题:1.语言枯涩,最突出的表现是词汇贫乏。2、陈词滥调。3、故作深沉。4、空洞无物。而引出掌握提升中考作文语言文采的方法的重要性。 (二)揭秘方法一:锤炼词语,使语言形神兼备。 1、佳作共赏:(3分钟)学生同桌间讨论并回答好在哪些方面, (1)、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我的叔叔于勒》 (2)、老头浑身没多少肉,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芦花荡》 (3)、“咳,咳~”不好~是哪路同道发出了警报,班上马上停止行动,都向那声源望去。“呀,乃外语老师是也。”只见他,神情怪异地瞧着大家。我等大吃

一惊,冷汗淋漓,没想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外语老师竟是一位“武功盖世”不露真相的“真人”。人在冮湖,“胜者王,败者寇”,看来只好俯首称臣了,何况“高手”手下留情呢~——中考优秀作文《长春市中考优秀作文“江湖”风云录节选》明确:1、两位太太“托着,向前、伸、一动,吸进去,扔”等动词,无不显出她们矜持做作,高贵典雅的姿态。 2、“干黑,短短,花白、深陷、精神、明亮”等形容词可看出老头老当益壮与精干。 3、片段写的是几个学习态度不端正、想投机取巧的学生悔过自新的经过。笔调轻快,幽默诙谐。 学生归纳:准确地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或形容词,会使你的作文中的形象美起来、凸现出来,使文字具有音乐美。 教师点拨:亮点揭秘——锤炼词语,使语言形神兼备。 2、学以致用:(5分钟) 请修改句中红色的字,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他睁开眼睛时,发现闹钟早就响过了,于是推开被子,下了床,穿上鞋子,胡乱地刷了几下牙齿,洗了几把脸,提起饭桌上的早餐,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跑去。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改后的答案。 参考例句: 他睁开眼睛时,发现闹钟早就响过了,于是蹬开被子,跳下床,套上鞋子,胡乱地擦了几下牙齿,抹了几把脸,抓起饭桌上的早餐,拽过书包就往学校跑去。 (三)揭秘方法二:善用修辞,使语言形象可感。 1、出示两种不同表达的句子,让学生谈体会。 同一意思,两种表达。你喜欢A句还是B句,为什么,

修辞在写作中的运用

《修辞在写作中的运用》教学设计 岑溪市第五中学叶振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修辞有关知识。 2.学习修辞在写作中的运用。 3.熟练运用修辞手法,使作文富有文采。 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修辞手法,使作文富有文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不仅能使语言有文采,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使表达富有个性,增添文章的亮点,为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明确目标(略)) 结合课文例子分析 由朱自清《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作为例子解析。 内容讲析 谈谈在写作中修辞手法的写作中的运用。 一、画龙点睛,修辞让作文题目抢眼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抢眼的作文题目能给阅卷教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在阅卷场上阅卷教师往往会潜意识地给文章打高分(在其他方面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如以“美景”为话题,某生拟题为《扮靓母亲河》,运用拟人手法新奇地写出了母亲河的变化特点。又如《老师,我心中的灯》、《生活是张调色板》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灵动优美。《大禹会治水吗?》运用反问修辞手法,观点明确,有一定批判精神,吸引读者阅读。我们在作文时还可灵活运用借代、对偶、反复、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标题新人眼目,别具一格。 二、闪亮登场,修辞让作文开头华丽 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好的开头就是漂亮的“脸蛋”,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印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的开头部分非常重要,一篇作文好的开头将对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阅卷的老师通过对作文的开头审判基本上确定一篇作文的水准。写好了开头可以说便成功了一半,所以对作文的开头的打造不能小视。 下面是有个学生以“理想”为话题的作文开头部分: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日月一天天在穿梭,花开花又落,唯有我心中之梦不曾凋落…… 给鱼儿一片海,它就会自由遨游,给雄鹰一片蓝天,它就会展翅飞翔,给猛虎一座高山,它就会自由驰骋,给一个心愿,它就会温暖你的梦境。 以上两例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生动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别具一格,给人以清新、洒脱且韵味无穷之感。灵活运用修辞开头,就能写出有创意的开头,使读者过目不忘,让作文笔下生花。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的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选自江西中考满分文《待人和善》) 上面几例中,第一例运用比喻、排比手法,第二例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容易引发读者

满分作文亮点扫描:妙用修辞亮文采(整理精校版)

满分作文亮点扫描:妙用修辞亮文采 作文辅导 0417 1750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思想的花朵,考场作文在追求立意新颖的同时,也必须追求语言的新鲜。如果能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来装点,那么文章语言就可以出新出奇增色添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些精彩片段,就是满分作文中的一大亮点,细细品读吧! 一、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难怪著名作家秦牧会说:“精彩的比喻想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让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满文生辉。请看这些精彩片段: 1.妈妈的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得我浑身洋溢着温馨;爸爸的爱,深沉得犹如高山里的树木,让我从不受风吹雨打;我的爱,没有惊天动地,只犹如一缕清风拂过他们的身边。(山东淄博卷《进进出出,真爱无限》) 2.历史不仅是一个叙事的书架子,更因为那里有思想,有灵魂,那一本本书立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河南卷《读史抒怀》) 3.正如鸣蝉惯于吵闹,黄蜂惯于蜇人,小孩惯于哭叫一样,我的家乡也形成了难以变更,也从来没有变更过的习惯。(安徽卷《习惯》) 4.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雪,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山东济宁卷《宽容是阳光》) 5.四季周而复始,被自然调和得完美无缺,像一个精致光滑的瓷瓶。而人类,亦是这瓷瓶上美丽图案的一部分。(山东高青卷《天籁和鸣》) 6.琴声依旧回旋在苍照暮色中的小道上,却犹如一股清泉为每个途人洗去心灵的污垢,洗去疲倦的尘埃。(山东高青卷《琴声感动我心》) 7.细细的春雨,就像一个文静的姑娘,总是以轻得不能再轻的脚步款款向你走来。悄悄地织着一幅如烟如雾的薄纱,将天地都笼了进去。(山东高青卷《听雨》) 8.苦难,作为过去重重叠叠岁月的一种馈赠,似乎已成了一个老得该进博物馆的历史名词。我们常常拒绝苦难。(山东莱西卷《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苦难》)

让作文的语言更优美 作文的修辞手法

让作文的语言更优美作文的修辞手法 1、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成语 准确运用各种词语,会增加文章的表达效果。 形容词——可以使事物具体生动; 动词——可以使事物的动态形象逼真; 成语——寓意深刻、内容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起来言简意明,可以增添文采。 2、学会运用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指描写一种事物或说明一种道理时,用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使要描写的事物或说明的道理给人以生动具体、鲜明的印象。它是根据不同的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作比,没有相似的地方不能作比,同类事物也不能作比。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3、学会运用拟人句 根据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让物像人一样说话做事,称为拟人。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4、学会运用排比句 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用的修辞手法,叫作排比。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学会运用夸张 夸张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故意言过其实,对所描写的事物做夸大或缩小的描述,从而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常与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用。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用得合理,否则就成了大话、假话。夸张常用的情形有三种:把事物的性质、状态、程度扩大或缩小;扩张数量;夸大时间。 6、学会引用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此来说明或证明自己的见解,或者更恰当地描述自己想要形容的事物,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它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加自己观点的说服力,二是可以使文章显得更有文采。

注重积累妙用修辞巧设标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7208465.html, 注重积累妙用修辞巧设标题 作者:徐洪霞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2年第11期 职中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中的学困生,语言功底薄弱,作文水平普遍不高,很多学生连基本的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或者有关描写的小片段也写不好,更别提写议论文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心底里讨厌作文课,只要一提写作,他们就会发出一片嘘声,对着白纸痛苦半天,感觉无从下笔。有的学生好不容易写了一篇作文,然而不是题材陈旧、结构混乱,就是主题不明、空洞无味、干瘪晦涩。面对这一现状,如何才能指导职中生写好作文呢?经过一段时期的作文训练,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巧借阅读,积累材料 好的作文往往源于真实的生活,因为多彩的生活经历是创作的丰富源泉。要想让职中生有东西可写,就要尽量从引导他们去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入手。只有让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不断积累、积极思考,写好日记或周记,那么真正作文时才会有米下锅,有东西可写。如果离开了可以有感而发的生活去写一些对于他们来说遥不可及的东西,那么这样的作文训练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当然作为职中生来说大多数人都是寄宿生,一天到晚生活在校园中,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他们很少接触社会,所见所闻也难免有限,再加上本来文化素养就不高,知识面较窄,写作语言贫乏,要让他们敏锐地找出生活闪亮点,并且写成优美的文章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非常有道理。多看、多读会让一些佳词佳句、美文佳作自然而然地在脑海里留下印象,写作时也会自然流诸于笔端。因此,把阅读作为学生间接生活的积累去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让他们大量诵读和抄读别人的优秀作品不但可以不断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还可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通过有效的阅读可以达到感悟的目的,通过真切的感悟可以达到创作的目的。笔者一般要求学生一天要读一篇优秀文章或节选其中一段读3~5次,如早读课读一遍,中午放学、晚读、临睡之前各读一遍,这样采取分散时间的方法进行阅读就不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仅仅阅读还不够,有些好句子、好段落、好文章,笔者还要求学生摘抄下来并作简单评论。每周抄写600字左右,要在熟读的基础上一字字、一句句地抄,要定期进行读书抄书小组交流。五人一组或十人一组,大家拿出自己抄的好文章,读给别人听,并相互评议好在何处,最后评出最佳读书抄书奖。这样一来,学生读书抄书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逐渐地养成了积累好词好句好段的好习惯。原先语言贫乏无味、材料干瘪枯燥的现象得到极大的改变。在学生的作文中逐渐出现了许多令人眼睛一亮的好词佳句来,当然这种方法看起来好像是极陈旧、极笨拙、极麻烦的,然而对于职中生来说实在是极为必要的一种好方法。

10.修辞让文章更生动

10、修辞让文章更生动 一、专题解析 1.什么是修辞? 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不仅要表达得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还应该力求做到生动形象,贴切鲜明,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语言艺术的美感。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考虑,在表达内容和语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以最恰切完美的语言加工形式去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我们在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反问、设问、借代等。 2.在作文中恰当使用修辞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靠文采装。在作文中,巧用排比添气势,借用名句显底蕴,多用比喻才生动,妙用修辞增文采。优美生动的语言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同学们切莫等闲视之。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了。学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文采,是否有亮点,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给。很多老师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 学生平时习作中应有意识的追求,考试中熟练的“包装”一些语句,弄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 如何使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不仅能使语言有文采,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使表达富有个性,增添文章的亮点,为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下面我们从修辞的角度来学习几种技巧。 二、知识结构图 三、写作指导实例引领 一)知识点解析 1、知识点一:标新立异,修辞让作文题目抢眼 解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抢眼的作文题目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如何让文章更有文采_小学作文指导

如何让文章更有文采_小学作文指导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作文“有文采”的基本要求有二:话语机智,文辞形象。即要做到话语有机智感,遣词遣得生动,尤其要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下功夫;造句要造得别致,句子成分倒错组合,有诗意;修辞用得精彩,如,比喻的喻体出人意料,排比的语气铿锵。借用、比描、泛灵、修饰等就是最出文采的好方法。 1、借用,即引用。 你哪知我有远大理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前路茫茫不知所往,正在徘徊出现了转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烦死了,愁煞人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比描即比喻等描绘手段。人的大脑喜欢形象感强的东西,我们作文的语言应既能传情达意,又形象感强。 A、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往事。

B、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丫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 A、她瘦极了! B、她的下巴与颈项瘦到极点,像蜜枣吮得光剩下核,核上只沾着一点毛毛的肉衣子。 A、试问闲愁都几许?且多,且乱,且久。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A只有意而没有象,B则通过比描成为中国传统的“立象以尽意”。倘用物理的眼光看,比描便于工作是通过联想给对象确定参照物。单说“愁”不易说清,为它觅一参照物,让读者在比照中自求自得,于是有了“立象尽意”的B句。 3、泛灵,即让被描绘的事物“泛”出人、物的“灵气”(往往用比拟)。 夏季的豆荚挤在门的四周。 我在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对面。 4、修饰——将文字写具体的好方法。 A、天空是蓝色的,鸟儿飞来飞去,远方的山模糊不清,绿色的四时散发着好闻的香味儿。 B、天空是孩子们画中的那种天空,彻头彻尾的

题记妙用_高考作文题记指导

题记妙用_高考作文题记指导
题记,是指写在文章题目下、正文前,自拟凝练的句子或引用名言警句,独立成段,作为对文章内容的重要阐释或揭示其主旨,起到 导引全文的作用。然而要用得贴切,不是作为点缀或摆设,则不太容易,因为那是非得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并且得会提炼筛选才行。
【策略解读】 1.简要点题。题记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更重要的是,让读者能及时充分、准确地揭示题意,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如 2004 年高考佳作《闲话山水》题记:“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2.揭示主旨。大多数题记是用来揭示文章主旨的。短短一两句话,直接把蕴藏于较长篇幅中的主旨揭示出来,醒人耳目,便于读者迅 速把握。例如 2004 年高考佳作《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有一段文采斐然的题记:“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 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3.交代背景。这类似于古诗文中的小序。如《夏令营小记》题记:太激动了,太难忘了,趁着小憩,把这新鲜的感受化为凝固的符号, 时时享受永恒的甜蜜。 4.渲染气氛。借助名言名句,或运用比喻,或借助古诗词的“起兴”手法,交代缘起,渲染故事的气氛。如 2004 年高考佳作《独上 高楼》的题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5.增添文采。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句有意蕴的题记,能给文章增添不少文采,成为文章的一大亮点。如 2004 年 高考佳作《画》,仅“题记”一句便可见语言的功力:“有那么一种很小的世界,它就是舞台;有那么一种很大的舞台,它叫做世界。” 在写作时,有些考生不了解题记的基本写法,常常出现许多不当之处。因此,运用题记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滥用,二是不要 牵强,三是不要冗长。否则,不但起不到概括文章主旨、导引全文的作用,反而会使读者生厌。 【例文解剖】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4 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心的舞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题记 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而从无心注意他们两鬓上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 上的对手打得狼狈不堪,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是竞争”,而你可曾想,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蝇头小利,而欺诈行骗,到头来众叛亲离,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自己苦心得来的“战利品”上。 也许…… 也许,在自己心中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 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出现、繁衍,从原始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 成了社会,有了文明。 可是,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只看到别人,而心中不装着自己,他也会有私欲。然而,事物往往都会有一个“度”,人总 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老是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留给别人立锥之地的话,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中,直至孤独地死去。 古代的帝王天子集专权于一身,可是他若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他若不把百姓装在心中,那么,他很可能就是“覆水 之舟”了。而我们现代人更应如此,毕竟,我们没有一呼百应的专权,我们总是要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 别做那个独舞者,要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无怨无悔;倚闾眺望,我们将做些 什么将得到些什么,眼中看到什么心中藏着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就无愧于心。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舞台,而在上面舞者,要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要看你心有多大! 解剖:为了使自己的布局和构思不落俗套,在这次高考作文中,不少考生采用“题记”的形式来为自己的作文进行“包装”。这位考 生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便有多大”作为题记,直接把文章的内蕴提炼出来,豁人眼目,便于读者迅速把握。纵 观全文,这个“心”就是指“胸怀”,即“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作者从如何看待自己的父母起笔,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古代帝王的 历史教训,说出了“若是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留给他人立锥之地的话,那么,他就永远生活在自我中,直至孤独地死去”的道理,无疑,这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周炽华整理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加文章辞采 lhzchua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广义的修辞包括炼词、炼句等许多问题;狭义的修辞是指运用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修辞手段使表达富有文采。运用多种修辞手段,使语言骈散结合,形象鲜明,气韵流畅。音调铿锵有力,这就是有文采;有文采往往可以使文章产生一种思辨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或者使文章具有内在的气势,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例如1996年高考作文片断:"面对着无言的伤口,我们不仅想到风波亭上的岳武穆,德胜门边的袁督师,菜市口前的六君子,我们还会想到邓拓、吴晗、老舍、彭大将军,想到我们民族首屈一指的人物的历史悲剧!面对这无血的创面,我们不仅想到王安石变法废弃的奏折,莫高窟内断头的佛像,民族工业残破的厂房,我们还会想到被推倒的古长城,被污染的清江水,被喝掉的教育款……想到我们民族的坎坷历程!一只残手,简直就是我们民族一切苦难和艰辛的耻辱碑刻!" 这段文字作者选用了十几个事例,在运用语言表述这些事例时,于遣词造句上狠下了一番功夫。首先作者将这些事例分成两大组,用近似于对偶的形式,并列推出,给人以凝重悲怆之感;每一大组中又分别以五六个句子构成的排比组成,一气呵成,气势逼人;最后一句以借喻作结,鲜明冷峻,振聋发聩。正因为语言有文采,所以所叙事例尽管比较平常,却仍能表现出勃勃生机,使赖以证明的观点得到有力的张扬。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一节 文字描写可谓生动形象之极。字句之间平仄调配得体,声调变化有致,选词回环使用,从而收到了抑扬顿挫、委婉动听的艺术效果。研究这段文字神韵兼具的原因,我们不难 发现,凡是能够形象地、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绪,给人以美感的语言就是有文采的语言。 2.力求铺排取势。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在写作中,最好侧重排比,兼容对偶、比喻、拟人、引用等其他修辞,从而获得充沛畅达的气势。排比可以各式各样,有短语的排比,也有单句、复句的排比,还有段落的排比,交错使用能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铺排"要讲究对事物、事理的"立体透视",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认知和剖析,避免单调重复。 3.注意修辞新颖。作文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

如何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文采

如何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文采 什么是有文采?孔子曾经提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著名论断。其中的“文”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文采”,也就是说:说话如果没有文采,就不能广泛而久远地流传下来。而对于我们的考场作文来说,“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重要标志,立意准确,材料丰富的作文,要提升档次,必须靠语言文采取胜。要使议论文有文采,首先要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用排比以求气势,用比喻以求生动,用对比以求鲜明,用典故以求凝练,用对偶以求整饬,用引用以求力度。同时,议论文的语言还要善于变换句式,详略参差,长句以求丰富,短句以求简沽,长短结合以求生动活泼,描写以求细腻,假设以求全面。 一、如何用修辞增加议论文论证的文采 (一)运用排比,增强议论气势。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就组成排比句。它可由短语组成,也可由句子组成,可以句与句之间构排比,也可以段与段之间组成排比。既可以用来议论,也可以用来抒怀、描述。用排比来说理,可把意思论述得更周密。 1.成分排比 句子成分排比多是短语排比,要求短语结构一致,可以是主谓式,或动宾式,或偏正式。成分排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主语排比 身处逆境时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遇到险运时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遭遇不幸时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这就是信念的魅力。 (2)宾语排比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泽,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3)定语排比 鲁迅先生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定、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4)状语排比 每当我看到小朋友们牵着盲人的手过马路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同学之间那友好的帮助、真诚

中考语文妙用修辞拟人式及其他经典例子

中考语文妙用修辞拟人式及其他经典例子 中考在即,以下是学习啦为大家整理的修辞妙用,供大家参考阅读! 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常听老人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那时,我就在想,桥究竟是什么呢?难道 只是村西头的那两块老槐树叠加起来的、我们上学必须经过的桥吗?(选自山西省中考满分 文《美丽的桥》)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上面几例中,第一例运用比喻、排比手法,第二例运用似物、排比手法,第三例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 人耳目一新;第四例则采用设问方式,先设下疑问,再展开故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妙用修辞,平添情趣美。 从美学上说,人的审美眼光是独特的,但是对美的追求却是一致的。美总是借助联想 和想象的翅膀,以感情为铺垫,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拟写文题时,巧用修辞,可以 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拟人式 例如:2002年常州市中考话题作文,人们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可以改变人------人们 的习惯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可以改变------学习方式可以改变,生活态度可以改变,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改变。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你的经历,体验,可以谈你 的感受、想法,也可以编故事。题目自拟。考场佳作的标题有《耳朵挑食》。拟题跳出了 常规定势思维的窠臼,把耳朵拟人化了,并以耳朵的挑食为线索,演绎了真话逐渐失落的 故事,抨击了社会的不良现象,激起了读者强烈的研读兴趣。《一张渔网的诉说》、《死 去的风筝》、《哭泣的老树》,都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又如2002年南昌市、太原 市中考作文,以幸福为话题。题目《雪花的快乐》、《无忧鸟》,把自然界的物写得很有 灵性,附着人的感情色彩,体现了幸福需要感悟的真谛。另外如《选择生活的色彩》、 《让信仰作主》、《阳光的脚步》等都令人耳目一亮,博得评分老师的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