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影片质量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电影行业加强电影审查制度提高电影质量

电影行业加强电影审查制度提高电影质量

电影行业加强电影审查制度提高电影质量电影行业加强电影审查制度提高电影质量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影不仅是娱乐方式,也是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影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低质量和不良影片,给观众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为了保护观众权益,提高电影质量和行业形象,电影行业必须加强电影审查制度。

首先,加强电影审查制度有利于保护观众权益。

观众作为电影的最终消费者,应该得到质量优良、内容正面的电影作品。

加强电影审查制度可以对电影进行严格审核,杜绝低俗、暴力、淫秽等不良内容的出现,从而为观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电影观影环境。

其次,加强电影审查制度有助于提高电影质量。

电影审查不仅仅是对电影内容的审核,也是对电影艺术创作的指导和提升。

通过制定更加严格和规范的审查标准,电影行业可以要求电影制作公司和从业人员积极提高电影创作水平,注重剧本的创新和深度,精心打磨电影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电影的质量。

此外,加强电影审查制度可以促进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应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

加强电影审查制度可以对电影内容进行道德评估和意识形态引导,推动电影行业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发展,同时避免电影上演过激色情、低俗内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然而,要加强电影审查制度并提高电影质量并非易事。

首先,电影审查应该充分尊重艺术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避免过度干预和限制影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审查机构应该与电影人展开对话和交流,在保护电影自由创作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其表达方式。

其次,电影审查制度应该公平公正,避免产生审查腐败等问题。

建立科学的审查机制,加强内外部监督和评价,确保审查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总结起来,加强电影审查制度是电影行业提高电影质量和形象的重要举措。

通过严格审核,提高创作水平,引导电影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电影行业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平衡审查和创作自由之间的关系,确保审查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电影行业的痛点与整改措施

电影行业的痛点与整改措施

电影行业的痛点与整改措施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娱乐和消遣的功能,更可以传递思想、展现美学以及塑造文化形象。

然而,在电影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痛点和问题,例如票房虚高、内容简单化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痛点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票房虚高1.问题描述当前,很多电影因为宣传手段以及明星效应等原因实现了票房虚高。

这种现象严重扭曲了市场规律和观众审美导向,对于创新性较低但市场宣传偏多的商业片来说尤为突出。

2.痛点分析首先,观众普遍受明星效应所吸引,在缺乏足够信息和选择时容易被忽悠而购买电影票。

其次,过度依赖营销策略使得部分优秀作品被埋没或得不到充分关注。

再者,在推动大量低质内容上映后期始终盈利而非考虑影片质量的情况下,电影市场出现了不正常竞争现象。

3.整改措施a) 强化观众教育:鼓励观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购票前对电影进行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并提供相关评价渠道。

b) 加强监管效果:完善电影市场管理制度,引入更多行业专家参与审核和监督机制,避免虚假宣传等问题。

c) 支持优质作品:通过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支持,鼓励那些有创意、深度和高质量的电影作品真正进入市场。

三、内容简单化1.问题描述近年来,一些商业片因迎合大众口味而在剧情设置上变得越发简单化。

这种内容简单化导致了相关题材创新度降低以及文艺性被忽视。

2.痛点分析首先,经济利益是导致内容简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回本或者获得高额利润,投资方通常会追求较为保守且适应大众口味的剧本;其次,中小成本电影由于资本等方面的限制,创作者更可能选择生产更为保守的作品。

3.整改措施a)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电影从业者例如编剧和导演的文化水平,培养他们对电影艺术以及观众需求的敏感度。

同时,加大对中小成本片的支持力度,鼓励投资方给予这些项目更多关注与信任。

b) 增加题材多样性:政府和企业应在内容审查、投稿、展映等环节上建立一套完善有效地体系,并根据市场需求推广不同类型和风格的电影作品。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迅速,坐享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声誉,但是因为我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不成熟与不完善,存在影片成本投入畸形、产业链垂直垄断、融资渠道有限、票房泡沫、资本炒作等问题。

通过借鉴美国好莱坞和印度宝莱坞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电影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一)我国电影市场全球增长最快根据广电总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我国电影市场票房从2002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57亿元,观影人次从2002年的不足7000万上涨到2016年的超过13亿人次,电影银幕数量从2002年的1845块增加到2017年的4.1万块,银幕数量已经超过美??成为世界第一,已连续数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有专家预测在2020年代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例如《摔跤吧!爸爸》的北美票房收入为1200万美金,约合8100万人民币,然而在我国突破了10亿人民币的票房。

可见我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

电影市场不仅是我国高速增长的行业之一,也是全球电影产业增长最快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约46%左右。

虽然年电影票房457亿人民币的收入不到格力电器营业收入的一半,是一个小体量行业,但是目前处于空前繁荣的时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及资本。

(二)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不强在我国的电影市场上,国产片上映数量远超进口片,但是进口片的票房贡献率只稍逊于国产片。

以2016年为例,全国共上映国产电影476部,总票房约为267亿,占比约为585。

进口电影上映90部,其中分账片39部,批片51部,总票房约为190亿,占比约为42%。

虽然国产片的电影数量是进口片的5倍多。

但是票房收入并未占有优势。

单银幕产出指标体现了影院和观众之间的供求关系。

根据广电总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我国的银幕数截至目前已经有41179块,超过了美国电影协会统计的美国银幕数40759块,成为全球第一,且银幕数一直在增长中。

电影业的问题与意见

电影业的问题与意见

电影业的问题与意见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不仅具有娱乐性质,还承载着许多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念。

然而,当前电影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电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意见与建议。

二、电影产业链问题1. 缺乏创新力目前,大部分商业电影过于注重票房收入,导致创新内容和艺术品质下降。

很多商业片固守旧有模式,缺乏新鲜感和突破性创意。

2. 片源匮乏目前中国市场上优秀的原创剧本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庞大观众需求。

同时,外国优秀片源引进不足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3. 巨额票补导致投机心态为了争夺更高票房成绩,一些制片方选择采用巨额票补手段来吸引观众。

这种做法增加了商业风险以及对作品质量的侵蚀。

4. 地区文化特色匮乏在全球化交流的今天,电影业应该更好地展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然而现实是,许多电影过于迎合大众口味,缺少地域特色和深度思考。

三、社会问题1. 盗版侵权问题盗版制品在市场上泛滥成灾,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版权保护和电影产值分配。

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打击盗版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2. 良莠不齐的影视从业人员素质一些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存在缺乏专业知识和道德底线等问题。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与管理来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3. 封建迷信题材泛滥一些电影倾向于拍摄封建迷信题材,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观众甚至侵犯了科学精神。

出品方应在片源选择上更慎重,并加强审查机制。

四、解决方案和意见1. 鼓励原创剧本创作通过提供剧本撰写奖励、设立创作基金等措施,鼓励优秀原创剧本的发展。

同时,加强对国外优秀片源的引进与翻译,拓宽观众选择。

2. 建立行业规范和评级制度加强电影监管力度,完善行业规范和评级制度。

严格区分市场影片和艺术影片,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票房至上的倾向。

3. 引导正能量内容创作政府和企业应提供奖励、赞助等支持机制来催生更多正能量、社会价值观强烈的电影创作。

同时减少封建迷信题材的投放。

4.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降低巨额票补现象的发生频率,并鼓励独立电影院线与发行机构合作,为小成本、非商业类型的电影提供更多放映机会。

中国商业电影弊病之我见

中国商业电影弊病之我见

中国商业电影弊病之我见汉语082班金子纯3摘要:因为《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风月》等商业之作失败而苦苦寻找出路的张艺谋、陈凯歌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具东方文化特色的武侠片,作为其商业之作的突破口。

人文关怀的匮乏和叙事技巧的平庸,注定了《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尽管可以在商业市场上无限风光,但是却叫座不叫好,终究难以在世界电影的艺术圣殿上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商业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数量太少了。

很多中国导演都喜欢艺术片,和艺术电影比起来,商业电影的生命力很弱。

但我的观点一直都是——商业电影是艺术电影的土壤。

先把商业片拍好,然后再拍艺术电影,先有土壤,后有花。

关键词:中国商业电影、产业化、好莱坞、第五代导演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产电影曾进入最低谷。

1994年8月1日,电影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开始把电影推向市场化。

2003年,《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的出台打破了过去只有国家指定的16家电影制片厂才有资格拍电影的行规,任何国有、民营企业都可以投资制作、发行和放映电影,这样,将电影完全市场化。

不知何故,中国商业电影仍旧像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

(一)产业化过程引起的改变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国电影是没有商业片的位置,中国导演看不起那些不讲艺术只讲票房的“电影产品”,当然中国的电影制片厂也拿不出商业片运作所需要的投资金额。

虽然电影产业化声势热闹,可直到影坛冒出了个年年拍贺岁片的冯小刚成功证明“中国人也可以拍商业片,中国的商业片也可以赚钱”,商业片在内地才稍有抬头。

2002年的中国电影出现了《大腕》、《寻枪》、《和你在一起》、《英雄》、《天地英雄》等多部投资额超过600万、以商业运作为主导的影片。

特别是张艺谋导演的《英雄》,3000万美元的投资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之最,预示着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导演开始进入商业电影领域,并带动中国商业电影发展。

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 外 影 视 作 品找职业替身演 员,这也是国外演员拍戏过程中很少出事的根 本原因。此外,国外很多特技镜头都是先拍, 最后再把演员合成到里面 ,好莱坞的有些制 作方式值得借鉴,像《木乃伊3》在浙江横店 拍摄时,导演面试100个群众演员,最终只有 30个被看中。有危险镜头时,剧组人员丈量好 每位群众演员之间的距离,保证没有偏差,并 在现场配备了医务人员。 在美国、俄罗斯、 英国等国家,都有特技替身演员协会,这样既 可以保护替身演员的自身利益,也方便剧组寻 找替身演员。也许只有等到建立了行业协会时 才能让影视剧的行业规范,也许只有等到特技 演员需要有资格证、烟火师要有上岗证的时候, 这些安全事故才能杜绝
●2007年,敦煌、武夷山,电影《功夫之王》 在开拍的第一天发生两起重大交通事故,分 别造成一名司机当场死亡,一名司机双腿截 肢。
●2007年,北京,电影《梅兰芳》片场的大 吊车突然失去平衡砸中房梁,而房梁和瓦块 砸伤了正在现场的4名工作人员。
●2008年,云南,电视剧《滇西1944》, 拍摄中发生意外事故,一名52岁的场工在 转场时触电身亡。
●2009年,河北,电视剧《高粱红了》, 在拍摄战争场面时突发爆炸事件,导致朱 亚文、王挺等四位演员受伤入院。
●2010年,山西,陈凯歌新片《赵氏 孤儿》举行开机庆典时不幸发生坍塌事 故,近200人从1米多高的看台上摔下, 导致多名媒体记者和观众受伤
事故频发生的原因:
原因一:爆破师经验不足 原因二:忽视拍摄前准备工作 原因三:爆破师与演员沟通不足 原因四:演员保护机制不完善 原因五:为省钱而忽略应急预案 原因六:演员拍摄时难以实施保护措施 原因七:非人为因素导致的意外
当然,国内已经有一些剧组的管理相对专业,比如冯 小刚在拍摄《集结号》时,花高价从韩国请来专业的 战争特技制作小组。费用虽不菲,但专业小组打造的 战争场面在拍摄火爆的战争场景的戏时,众多群众演 员安然无恙。

浅析农村公益电影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公益电影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公益电影存在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公益电影是指以农村为拍摄背景,关注农村生活、农民命运,传播正能量和社会正义为主题的电影作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公益电影在中国逐渐兴起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这些电影以其真实、温情、接地气的特点,反映了农民生活的真实面貌,唤起了社会对农村的关注和关爱。

农村公益电影不仅可以展现农村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还可以反映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引发社会对农村发展的思考和关注。

通过电影这一形式,观众可以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感受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促进城乡间的沟通和理解,推动农村建设和发展。

随着农村公益电影的日益普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公益电影的作用,提高其影响力和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农村公益电影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农村公益电影的现状农村公益电影是近年来在中国农村地区兴起的一种影视形式,它以宣传农村发展、贫困救助、环境保护等为主题,旨在通过电影的形式引起社会关注和共鸣。

目前,农村公益电影的制作数量逐渐增多,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现状:一、题材单一。

农村公益电影在题材上往往偏重于贫困救助、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等方面,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二、制作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农村公益电影在剧情设置、表演水平、后期制作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

三、推广渠道不畅。

目前,农村公益电影的推广主要依靠相关单位和媒体的宣传,缺乏更为广泛的传播平台和渠道。

四、受众群体狭窄。

由于农村公益电影的题材与主题较为局限,使得其受众主要局限在农村地区或具有特定关注点的群体中。

农村公益电影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农村公益电影的健康发展。

2.2 问题分析1. 农村公益电影主题单一。

目前,农村公益电影多集中在宣传农村扶贫、农村生活困境等议题上,缺乏多样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导致影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

电影产业发展的弱点与整改建议

电影产业发展的弱点与整改建议

电影产业发展的弱点与整改建议一、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弱点自20世纪初以来,电影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然而,在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弱点和问题。

以下将探讨电影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弱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1. 缺乏创新力和原创性思维当前,大多数院线上映的电影都是商业片或者重复搬演的题材,在故事情节和剧本方面缺乏创新性和原创性。

这导致了观众对国内电影市场逐渐失去兴趣,不少观众转向海外市场寻找新鲜感。

建议:鼓励电影从业者提倡创新思维和原创性作品。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有潜力和独特性的高质量原创电影项目,并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保护原创作品。

2. 资金短缺和投资环境不佳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场,但在制片环节却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国内投资者过于注重利润回报,对电影产业缺乏长期性的支持和投入。

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电影产业的财政资金补贴力度,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

此外,推动建立风险投资机构,为有前景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3. 监管体系不完善当前的监管体系在保护电影产业生态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完善。

侵权盗版行为仍然猖獗,导致制片方和发行方难以获得合理收益,限制了电影产业发展。

建议: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律执行水平。

二、整改建议1. 促进原创作品创作通过设立奖项并加大文化艺术基金支持力度等方式,激励编剧和导演创作独特性、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创作品。

同时鼓励院线向原创影片投资,打破商业片的垄断局面,推广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

2.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可以通过举办电影论坛、展览和交流活动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推动国内院校与海外院校开展合作交流,提高电影人才的培养水平,并加强电影技术研发力度。

3. 加大对电影教育的支持鼓励学校加大对电影专业的培养力度,建立更完善的课程体系,提供更优质的师资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中国电影影片质量存在的问题
说到电影,无非就是用画面的,艺术的手法讲故事,这就需要考虑几个问题,讲什么故
事,怎么讲,对谁讲,还有如何劝别人来听你的故事。而在这几个方面,我国电影产业都有
很大的提升空间。
4.1.1剧本过于肤浅
目前很多电影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对电影艺术理解的偏差,这些影片让观众除了感受到光
影交错美轮美奂的画面和现代高科技逼真的特效场景外,没有留下值得反复回味、深刻反思
的东西。目前大部分电影的剧本投资不到总投资的3%。所谓的大成本,大制作,大多将资
金和精力花费在演员之大,投资之大和宣传之大上,真正用心去钻研剧本的,真是少之又少。
说到底,电影存在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的故事性和艺术性,是为了拍电影而拍电影,
而不该为了赚钱而拍电影,拍出了好的东西,自然有人会捧场,过于处心积虑去迎合所谓的
口味,反而会舍本求末,适得其反。
电影故事的情节编织,必须以最真诚的态度,融入自己切身的情感,寻找到最佳的叙事
方式,带领观众走完一段身临其境的情感历程。《阳光灿烂的日子》最成功之处就在于此。
姜文将自己对泛黄青春的深情缅怀老老实实地融进了那个青涩的故事中,虽然他作为评述人
数次试图改变故事进程,但这正符合“马晓军”爱面子、爱粉饰自己的人物形象。马晓军与
米兰的爱情故事其实很简单,但也很完整。不过就是社会青年邂逅少女,念兹在兹,在表白
与担心被拒绝的苦恼中徘徊,最终狂野而“有劲”地释放的故事。看似简单一句话就能涵盖
故事主线,但真正优秀的故事莫不如此:难道《洛奇》不是底层青年在爱情鼓舞下不断挑战
自己,最终击败拳王,证明自己价值的故事?难道《罗马假日》不是一个公主和一个记者在
罗马邂逅后浪漫一日游,最终黯然分手的故事?
4.1.2题材过于局限
国产电影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于太喜欢翻拍和跟风,经典的故事,随意截取一段,拍了再
拍,一部电影火了,相似题材的电影必定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三
国”题材的电影就有《赤壁》、《关云长》、《铜雀台》、《华陀与曹操》、《见龙卸甲》等等。而
我国电影目前跟风现象也比较严重,自《英雄》开创了国产武侠大片的新时期以来,银幕上
到处一片刀光剑影,古装武侠牢牢占据着商业片的主流。题材的狭隘与重复给观众造成了审
美疲劳,电影创作陷入狭隘单调的困境。
4.1.5分不清电影与电视剧的区别
由于客观原因,中国的电影投资与制作部门并没有完全做到专业化,基本都是与电视制
作的杂交部门。而负责投资的决策者们往往在他们熟悉的电视剧市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无可避免的,他们习惯于用他们得心应手的电视剧思维去要求电影剧本的创作。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编导片面追求所谓“裂度”,为了一种外在的强烈冲突,不惜牺牲
故事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去让剧中人物经历类似爹死娘嫁人一般的痛苦,似乎只有这样,剧
中人物才能赚取观众同情的眼泪。于是,一些电视剧常用的“桥段”如“失忆”、“残疾”、
“破产”、“被遗弃”等一再地出现在我们的商业电影中,电影人忘了,观众在影院欣赏电影
时,与辛劳一天后坐在沙发上不动脑筋的欣赏电视剧时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他们付出了票价,
就是渴望得到平时得不到的情感体验或理性认知。
4.1.4政治色彩过于浓厚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政治在我国电影界有着很普遍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使电影的题材收到很多限制,电影播放也受到影响,“不求艺术创新,只求政治
无过”这一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了我国电影业的发展。许多涉及敏感政治话题或被认
为有非正面政治导向的电影都或多或少地遭到了禁播,比如《鬼子来了》和《活着》等等,
另一些电影虽然没有全部遭到禁播,但在公映时也有很大程度的删节,比如陈凯歌导演的《霸
王别姬》就有很多地方被删节,其原因是涉及了文化大革命。
第二是许多英雄传记太过政治化而缺乏了真实性。这里以电影《生死牛玉儒》为例,电
影中牛玉儒患上癌症,依然抓紧时间为百姓工作,直至最后一分钟,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
他完全没有对生命的留恋、亲情的挂怀,这样的表现方式与以往特定年代文艺作品中的某些
表达方式极其相似,都过于强调政治性,既封闭又虚假,但这样的方式在当代的观众中便行
不通了。
4.1.5学习“好莱坞”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电影产业也具有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学习好莱坞的“大
片”称为很多导演选择的发展方向。
好莱坞商业大片,是其全球化电影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被称为“高概念电
影”。“所谓‘高概念’电影,是以美国好莱坞为典型代表的一种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
大市场的‘四大’商业电影模式,其核心是用营销决定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设置未来可以
营销的‘概念’,用大资本为大市场制造影片营销的‘高概念’,以追求最大化的可营销
性。”中式商业大片,又称中国式大片,或主流大片,受好莱坞“高概念”商业大片影响,
类型丰富,强调视听奇观,具有电影想像力,而且讲究明星运用,人物形象鲜明,制作精良,
有着比较强的影像张力,在电影市场中,以其与众不同的形式而崛起,代表了当下国产电影
创作的主流,传达了电影业界“跨国族的制作、放映与接受”的新成绩和新进展。
但是,这些模仿尽管国际化,也使我国电影与其他电影更趋于一体化,即缺少了个性化
的特质,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找到一条真正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中
国电影到底应该在世界电影文化领域里有怎样的一个定位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