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ppt

合集下载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讲课文档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讲课文档
➢ 1期睡眠(思睡期) α波逐渐解体,慢波渐增多,双侧
顶部出现顶尖波。
第二十三页,共74页。
第二十四页,共74页。
第二十五页,共74页。
➢ 2期睡眠(浅睡期) 睡眠纺锤波(14Hz左右)与K复合波显著
,可见低幅θ波、δ波。
第二十六页,共74页。
第二十七页,共74页。
➢ 3期睡眠(中度睡眠期) ➢ 4期睡眠(深睡眠期)
第十八页,共74页。
正常清醒期EEG
第十九页,共74页。
α波泛化:α波不仅在枕部,而且在额
、中央、顶、颞部等全导联部位都持 续出现。 多见于脑外伤后遗症、脑动脉硬化患 者,提示存在有脑的广泛性轻度功能 低下。
第二十页,共74页。
α波泛化
第二十一页,共74页。
第二十二页,共74页。
正常成人睡眠期脑电图
α波 8~13Hz 不足14Hz
快波
14~17Hz(不足18Hz)→中间快波
18~34Hz(不足35Hz)→β波
35Hz~
→γ波
第十二页,共74页。
滤波:0.5-100Hz
走纸速度:每秒3cm
位相:脑电波各部分之间的时间关系。
同位相:两个波的波顶与波顶、波底与波底完 全一致。
位相倒置:波的周期和波幅相等,但方向相 反(呈针锋相对)。
让被检者闭眼,以20~30次/分的速率进行 3min过度换气。
多数小儿及一部分成人可见脑电图慢波 增多、波幅增高,通常在过度换气结束后 30秒内恢复背景。
该试验对于癫痫失神发作是最为有效的 诱发试验,可诱发出典型的3Hz棘慢波。
第五十三页,共74页。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将闪光灯置于被检者眼前15~30cm处,嘱 其闭眼,给予某个频率的闪光5~10s,刺激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简介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简介

睁闭眼试验
原理:在视觉通路完整的情况下,闭眼时没有视觉刺激传 入,正常人在枕区视觉皮层表现为固有的α节律;睁眼时 视觉刺激的传入使枕叶皮层活动增强, α节律受到阻滞, 代之以去同步化的低波幅快波。
方法:清醒状态下闭眼,每隔10s左右令病人睁眼3-5秒左 右,反复2-3次。
正常反应:睁眼后经过<1s的潜伏期,出现α节律受到阻滞, 闭眼1-1.5s内枕区节律恢复。
双极导联
记录的是两个活性电极的电位差。不适合于记录准确 的波形或电位变动的绝对值,当脑电显示一种局灶性 异常时,双极导联可以起到有效的定位作用,单极导 联显示某一部位异常波时,可以在双极导联上得到印 证,即表现在异常出现的部位可以看到异常波的位相 倒置。 单极导联是分析脑电图的基础,双极导联应结合单极 导联的的所见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周期和频率
周期:指一个波从开始到终止的时间,单位为ms。 频率:为一秒钟内相同周期的脑波重复出现的次
数,单位为Hz或周波∕秒(c ∕ s)。 换算公式为:
频率(Hz)=1000 (ms) ∕周期(ms)
脑波频率的分类
α波:8-13 Hz, α1: 8-10 Hz, α2:11-13Hz β波:14-30 Hz, β1:14-20 Hz, β2:21-30Hz θ波:4-7.5 Hz δ波:0.3-3.5 Hz 慢波:8 Hz以下的波,包括θ波和δ波。 快波:13 Hz以上的波。
名称: 左前额Fp1、右前额Fp2、左额F3、右额F4、左中央C3、 右中央C4、左顶P3、右顶P4、左枕O1、右枕O2、左前颞 F7、右前颞F8、左中颞T3、右中颞T4、左后颞T5、右后 颞 T6、头顶正中Cz、左耳垂A1、右耳垂A2
电极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置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无创脑电图技术
利用先进的电磁成像技术,实现无创、高分辨率的脑电图监测,为临 床诊疗和康复领域提供更安全、舒适的解决方案。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拓展
神经机制研究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广泛应用于研究神经机制和认知过程,未来将进一步揭示脑神经活动 的奥秘,为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脑疾病诊断
脑电图在脑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未来随着脑电图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在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目的
脑电图主要用于临床诊断、研究以及监测大脑功能状态。它 可以提供关于大脑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状态和神 经元活动的信息。
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发展历程
自19世纪末以来,脑电图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静态脑电图到现在的动态 脑电图,以及多导联、高分辨率的脑电图技术。
应用领域
脑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领域。它可以 帮助诊断和治疗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炎、痴呆等,同时也是研究 大脑认知和情感等高级功能的重要工具。
THANKS
脑电图可以评估神经康复患者的预后情况,预测康 复治疗效果。
通过脑电图监测,可以了解患者大脑的电活动情 况,判断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和速度,为制定康
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神经疾病辅助诊断
一些神经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 化等,在临床诊断时需要借助其他辅 助检查手段。
脑电图可以辅助诊断这些神经疾病, 通过观察大脑电活动的变化,为临床 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06
脑电图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脑电图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进步
01
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更高
采用更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提高脑电图记录和

脑电图基础知识详解共55页

脑电图基础知识详解共55页
脑电图基础知识详解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脑电图基础知识 (1)

脑电图基础知识 (1)
进入NREM 或REM睡眠期。
正常睡眠脑电图
潜伏期(思睡期):清醒状态时α波幅降低, α 节律解体,低波幅θ波,阵发θ节律.
浅睡期(Ⅰ期):在α解体的基础上出现顶尖 波.
轻度睡眠期(Ⅱ期):α波消失,出现12--14Hz睡眠纺锤波,以额、中央区为主.
中度睡眠期(Ⅲ期):2Hz以下高波幅δ波占 20%---50%,仍有睡眠纺锤波.
5---7个月开始出现。
纺锤波:
是NREM睡眠Ⅱ---Ⅲ期特征性波形,为双 侧额、中央、顶区为主12---14Hz梭形节 律。
明显的14Hz纺锤波最早见于1.5---2个月, 3个月时最明显, 持续时间很长,5个月 时持续时间缩短。
1岁时非同步性纺锤波应消失。5岁时增加 有12Hz纺锤波,持续到十几岁。
2.5---4.5Hz中高幅慢活动,非恒 定地出现于某一侧α节律中。
后头部孤立性慢波:
枕区α节律中插入的单个慢波。
儿童后头部慢波与异常慢波鉴别
对睁闭眼试验的反应 不出现在其他部位、其他状态 出现的年龄
(二) 正常睡眠期脑电图
思睡期慢波活动 顶尖波 纺锤波 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 觉醒反应
小儿脑电图简介
脑电图定义:
脑电图是从颅外头皮或颅内记 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活动的总和。 即皮层的大锥体细胞及其顶树突 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脑电图在儿科的适应症:
鉴别儿童各种发作性症状的性质,特别 是癫痫与癫痫综合征的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脑功能损伤的判断 指标
在新生儿窒息、脑病中对脑损伤程度的 评价及判断预后
发作期脑电图:
在临床发作对侧大脑半球中央—中 颞区频繁棘波节律或低电压快波活动,随 时间延长波幅逐渐增高,频率逐渐减慢, 扩散至同侧或对侧皮层。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正常成人脑电图
成人正常脑电图的判定
• 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闭目时,由α波和快波构成,有少量 θ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的θ波和δ波。 • α波连续在枕部优势出现 • 波幅两侧对称,可有轻度的波幅差,多数为非优势半球侧较 高,但不应超过20%,在枕部不超过50% • 波幅不应过高,α波平均波幅小于100微伏,β波小于50微 伏 • 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受到刺激时,α波应有正常的反应 • 睡眠时脑波应左右对称。无异常电活动 • 无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 等异常波形。
2.肌电伪差
常见的肌电伪差来源包括咀嚼、 吞咽、额肌活动、面部肌肉痉挛或 震颤。

肌电伪差
肌电伪差(1)
咀嚼所致伪差(1)

动作伪差:描图中患儿抽泣,脑电图呈现类似癫痫样放电的尖样波。技术员对于记录同时动 作的描述能够帮助鉴别。
3.电极质量不佳及与头皮接触 不良所致的伪差
电极完全或将要离断 头皮部脱脂不完全,致电极的电 阻增高。
参考电极:一般使用耳垂、鼻尖和乳突部 等相对零电位点的电极作为。
地电极:一般放置在前额正中或颅顶,另一端 接入仪器头盒的接地(ground或G)端口。
EEG临床意义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CT,MRI DSA MRA,MRV CTA SPECT PET EEG MEG EPs EMG 反映脑和脊髓形态 反映脑脊髓的血管形态 反映局部脑血流灌注 脑代谢 脑功能 周围神经和肌肉病
NREM睡眠Ⅱ期(浅睡期):顶尖波逐渐减少主要标志是出现 14Hz左右(12.5-15.5)的睡眠纺锤。此期还可出现比较多的K综合波。
• •
正常成人睡眠图(2期NREM) 可以见到中央、顶部为著的顶部尖波、K综合波以及14—16Hz的睡眠纺锤,双侧同步对称。

脑电图基础知识要领

脑电图基础知识要领

10、记录中散见两额、颞区的频率有所减慢或增快或伴有波 幅交替性不等高,但均无固定部位差,同时临床也无不对 称体征。 11、觉醒及睡眠时不出现棘波、棘慢波综合等病理性发作波
二、小儿正常脑电图 1、清醒时不出现高波幅,广泛性δ波。 2、慢波不是恒定地局限在某个部位。 3、自然睡眠中不出现50μv以上的广泛性β 波。 4、睡眠时顶部峰波、纺锤波、快波不是恒 定地在一侧缺乏或减弱。 5、不出现发作波。 6、不出现低电压的β波
2、发作间歇期:在这期中EEG完全正 常为20—30%,异常者为70—80%, 其中,以弥漫性节律性慢波快波或慢
波为多见。
3、癫癎大发作发源点:无论是原发性的
还是继发性的,其异常部位都与大脑
中部分-丘脑内板地带有关。
二、癫癎小发作
脑电图可出现两侧性、对称性、同步化的 3c/s棘慢、尖慢综合波。波幅一般为300— 500μv,有时高达上千μv,波幅最高在额、 中央区,顶区电压较低,癎样放电持续时 间为10秒钟,发作间歇期中EEG82%病人 有发作波放电。
脑电图入门
第一章 脑电图的一般知识
一、什么叫EEG:
通过某种机械能把脑部微小的生物电经过放大,描记出来的时间曲线。
二、它的适应症:
①癫痫;②中毒代谢疾病;③昏迷;④脑死亡诊断;⑤脑炎;⑥颅内占 位;⑦脑血管病; ⑧严重的颅内损伤;⑨慢性硬膜血肿;⑩脑脓肿;
三、EEG的临床意义
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⑵有助于疾病的分类 ⑶有助于疾病的预后估计 ⑷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及药物选择 ⑸在法医学中运用(对精神运动性癫痫、意识障碍、行为、精神异常) ⑹病灶定位、定性和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1、反应性异常(早期突破、延缓反应)
2、发作波异常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异常

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PPT课件

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PPT课件
面临的挑战
分析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技术在发展过程 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技术普及、成 本控制、政策支持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振幅整合
通过计算机处理,将原始脑电图 的振幅进行整合,提取出有代表 性的波形。
时间压缩
02
03
定量分析
将长时间记录的脑电图进行时间 压缩,以便更直观地观察波形变 化。
通过计算波形的振幅、频率等参 数,对新生儿的脑功能进行定量 分析。
振幅整合脑电图优势
01
早期发现脑损伤
振幅整合脑电图能够敏感地检测 出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迹象,有
早期发现脑损伤
敏感性和特异性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脑损伤具有较 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早期发现 异常。
VS
异常波形识别
通过观察振幅整合脑电图的波形特征,医 生可以识别出与脑损伤相关的异常波形。
评估脑功能状态
反映大脑活动
振幅整合脑电图可以反映新生儿大脑的电活 动情况,从而评估其脑功能状态。
判断意识水平
采集时长及参数设置
采集时长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设置合适的采集时长,一般不少于30 分钟。
参数设置
设置合适的采样频率、滤波器等参数,确保采集数据质量。
数据分析与解读要点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的脑电图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
特征提取
提取脑电图数据的特征参数,如振幅、频率、相位等 。
结果解读
根据特征参数和临床信息,对脑电图结果进行解读和 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表现为睡眠-觉醒周期不明显或 缺失,可能与新生儿神经系统 发育不成熟、脑损伤或外界环 境干扰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
脑电图的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试验 睁闭眼反应 过度换气 闪光刺激
课件
癫痫的脑电图
发作间期: 脑电图的表现形式为单个或孤立的棘 波\尖波和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多 棘慢波,表示病灶存在.
发作期: 可见明显不同于背景活动的脑电活动, 通常为单一节律性波,或波幅突然降低 \弥漫性不规则慢波或快波\假性正常 化.
课件
多位相慢活动:
2---4Hz中高幅正相波为主的多位 相慢波,反复出现在枕区α节律中。
后位慢波节律:
2.5---4.5Hz中高幅慢活动,非恒 定地出现于某一侧α节律中。
后头部孤立性慢波:
枕区α节律中插入的单个慢波。
课件
课件
儿童后头部慢波与异常慢波鉴别
对睁闭眼试验的反应 不出现在其他部位、其他状态 出现的年龄
课件
β活动:
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图的主要成分,分布 广泛,波幅较低。额区、中央区、后头部。
药物性快波,前头部为著。
课件
课件
儿童后头部慢波:
为2---4Hz左右中高幅以正相波为主的多
位相慢波或慢波节律,反复出现在枕区α节 律中。 3岁后逐渐增多,9---10岁最多,13岁后 逐渐减少,20岁左右消失。
发作间期:
背景节律偏慢, 全导高幅1.5---2.5Hz棘慢波.
课件
婴儿痉挛症
发作期: 高幅不规则棘慢波或慢波\一过性电压 降低\假性正常化.
发作间期: 高峰节律紊乱(背景活动为持续弥漫性 不规则高幅慢波,夹杂大量多灶性尖棘 波).
课件
课件
课件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
发作间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正常。 一侧或双侧中央、中颞区可见尖波或棘波, 单个或成簇出现,可波及顶、枕区。 浅睡期异常放电明显增多。 睡眠周期正常。
课件
脑电图波形基本要素:
1 频率 2 波幅 3 位相 4 波形
课件
频率:1秒钟内相同周期的脑波重复出现的次数。
Hz(次/秒)
δ : 0.5---3.5Hz的节律 θ : 4---7Hz的节律 α : 8---13 Hz的节律 β: >13 Hz的节律
课件
波幅:
也称电压,是任意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通过脑波的高度确定电压值。 单位:微伏
•低波幅:<50μV •中波幅:50~150μV •高波幅:>150μV
课件
位相:
指脑电波形与时间的关系。
负相波 正相波
课件
波形:
正弦样波 弓形波 带切迹的波 双相波 三相波
棘波 尖波 复合波 多形性波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正常脑电图:
(一) 正常清醒期脑电图:
α节律 β活动 儿童后头部慢波
课件
儿童失神癫痫
发作期: 双侧同步对称3Hz为主(2---4Hz)棘慢 波爆发,突发突止. HV可诱发.
发作间期: 少量单发全导棘慢波,有时限局在额 区,背景活动正常.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Lennox-Gastaut综合症
发作期:
不典型失神→全导不规则棘慢波\慢波爆发. 失张力发作→低电压快活动\一过性电抑制\ 棘慢波或慢波爆发. 强直发作→10---20Hz左右快节律爆发. 肌阵挛发作→全导高幅多棘慢波爆发\广泛 性电压降低.
小儿脑电图简介
课件
脑电图定义:
脑电图是从颅外头皮或颅内记 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活动的总和。 即皮层的大锥体细胞及其顶树突 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课件
脑电图在儿科的适应症:
鉴别儿童各种发作性症状的性质,特别 是癫痫与癫痫综合征的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脑功能损伤的判断 指标
在新生儿窒息、脑病中对脑损伤程度的 评价及判断预后
深度睡眠期(Ⅳ期): 2Hz以下高波幅δ波占 50%以上
快速眼动期(REM期):低至中波幅混合波
课件
异常脑电图:
阵发性异常
背景活动异常
棘波、尖波、 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 阵发性慢波
课件
背景活动:
指脑电图记录中持续存在占优势的脑电活动。
脑波活动减少或消失 脑电活动频率减慢或增快 脑电节律的改变 脑电活动波幅的改变 脑电活动波形的改变
课件
α节律:
8-13Hz正弦样波,清醒闭目状态 下出现于双侧枕区,睁眼或思维 活动时可被抑制。
正常α节律的频率变化范围不超 过1-1.5Hz,两侧波幅可不对称, 一般右侧波幅稍高,但相差不超 过20%,若两侧波幅相差大于50%, 则为异常。
课件
课件
α节律的频率与年龄密切相关:
婴幼儿期未形成α节律 3岁左右出现8Hz α节律 10岁时接近成人节律10Hz 60岁后节律开始减慢
课件
(二) 正常睡眠期脑电图
思睡期慢波活动 顶尖波 纺锤波 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 觉醒反应
课件
思睡时慢波活动:
思睡早期出现的高度同步化电活动,
在深睡唤醒时也出现。 最早在2个月出现,多在6---8个月出
现,9个月明显,4岁时呈阵发性出现, 9岁以后逐渐减少。
课件
课件
课件
顶尖波:
为浅睡期(NREM睡眠Ⅰ~Ⅱ期)的特征 性波形。
出现在双侧中央、顶区的高幅负相尖波, 可单个或成串出现,双侧对称或不对称, 同步或不同步。
5---7个月开始出现。
课件
课件
纺锤波:
是NREM睡眠Ⅱ---Ⅲ期特征性波形,为双 侧额、中央、顶区为主12---14Hz梭形节 律。
明显的14Hz纺锤波最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1.5---2个月, 3个月时最明显, 持续时间很长,5个月 时持续时间缩短。
1岁时非同步性纺锤波应消失。5岁时增加 有12Hz纺锤波,持续到十几岁。
课件
课件
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
为睡眠中出现于枕区的单个或连续的4---5Hz正 相尖波,双侧对称或不对称。
出现于NREM睡眠各期,Ⅱ、Ⅲ期多于Ⅰ、Ⅳ 期,REM期消失。
多见于青少年和成年人。
课件
课件
觉醒反应:
从NREM睡眠Ⅰ期以外的任一睡眠期觉 醒时,在额、中央区出现的阵发性高幅慢 波节律,向后头部扩散,频率逐渐增快, 波幅逐渐降低,持续3---8秒。 觉醒反应后可进入临床觉醒,也可再次
进入NREM 或REM睡眠期。
课件
正常睡眠脑电图
潜伏期(思睡期):清醒状态时α波幅降低, α 节律解体,低波幅θ波,阵发θ节律.
浅睡期(Ⅰ期):在α解体的基础上出现顶尖 波.
轻度睡眠期(Ⅱ期):α波消失,出现12--14Hz睡眠纺锤波,以额、中央区为主.
中度睡眠期(Ⅲ期):2Hz以下高波幅δ波占 20%---50%,仍有睡眠纺锤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