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两类花岗岩的特征、侵位机制及成因意义(秦志鹏,汪雄武,唐菊兴等

合集下载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石英脉特征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石英脉特征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石英脉特征彭惠娟;汪雄武;侯林;秦志鹏;周云【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2(031)003【摘要】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东段,是冈底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产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中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矿床.文章以该矿区斑岩体中各类脉体的矿物特征,尤其是脉体石英显微结构以及微量元素特征为切入点,初步划分出3大类5个阶段的岩浆-热液流体.金属硫化物主要沉淀于第2、第4和第5阶段.脉体石英中Al、Fe、K含量的变化指示了流体pH值的变化以及与钾化有关的蚀变.流体的温度范围跨度极大,从602℃到130℃,即从斑岩型高温岩浆流体演化为浅成低温热液型流体.岩浆热液生命周期至少持续3Ma,具有多期多阶段性,开始于岩浆房中岩浆-热液流体的出溶,一直演化至成矿作用结束,贯穿整个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含矿流体中金属元素沉淀得益于岩浆流体pH值的改变.%The Jiama polymetallic copper deposit is located in eastern Gangdise volcano-magmatic arc,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Gangdise metallogenic belt. The Jiama deposit is a typical superlarge porphyry-skarn-epithermal polymetallic copper deposit related to post-collision. The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cathodoluminescence (CL) and LA-ICP-MS microanalysis of Al, Ti, K and Fe in veined quartz has yielded results permitting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mineralization of the Jiama porphyry-style deposit. The data obtained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rtzprecipitation, dissolution and ore deposition with the variation of ore-forming fluid through time. Five major quartz generations were identified. Ti-in-quartz geothermometer and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from JMi to JM V varies between 602℃ and 130℃. The CL and trace element signa tures from JMi to JM V stages of the porphyries show feature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porphyry-style deposits of other areas. This suggests that a common sequence of quartz crystalliz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early veins in many porphyry copper systems.【总页数】15页(P465-479)【作者】彭惠娟;汪雄武;侯林;秦志鹏;周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相关文献】1.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研究西藏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辉钼矿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应立娟;林彬;王立强;李超;王阔2.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新世埃达克岩特征 [J], 李波;胡道功;罗斐;张翼飞;张海林;韩昱3.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磁黄铁矿标型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杨阳; 唐菊兴;吴纯能; 林彬; 唐攀; 张泽斌; 何亮; 祁婧; 李怡萱4.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成矿流体运移规律浅析 [J], 秦志鹏;汪雄武;唐菊兴;唐小倩5.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成矿流体运移规律浅析① [J], 秦志鹏;汪雄武;唐菊兴;唐小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自治区甲玛矿区牛马塘矿段铜多金属矿控矿构造简析

西藏自治区甲玛矿区牛马塘矿段铜多金属矿控矿构造简析

西藏自治区甲玛矿区牛马塘矿段铜多金属矿控矿构造简析本文主要根据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牛马塘矿段铜多金属矿勘探工作成果,对牛马塘矿段铜多金属矿控矿构造进行简要分析。

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控制,同时在矿床形成后对矿床起到了改造作用。

标签:西藏甲玛构造特征控矿构造1矿床地质特征甲玛矿区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板片中南部。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亦称拉萨微型陆块,南北分别为班公湖-怒江、雅鲁藏布江两条缝合带围限,更北为羌塘-三江地体,更南为印度板块。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被动陆缘期的碎屑-碳酸盐岩系,包括上侏罗统多底沟组,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以及少量第四系。

矿区的矽卡岩型矿化发生于岩体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接触带附近,以及和岩浆热液导通的多底沟组和林布宗组界线的层间破碎带,角岩型矿化主要发生在下白垩统林布宗组受岩浆热液影响而发生角岩化的部位。

2控矿构造简析2.1大地构造环境根据矿区内花岗岩采样及化学分析结果,在构造判别图解SiO2-TFeO/(TFeO+MgO)中,甲玛花岗斑岩投点于后碰撞造山环境区域,从野外地质产状来看,甲玛花岗斑岩的产出受区域挤压构造运动的控制,主要表现在:(1)花岗斑岩单个岩体沿NNW 向构造展布,明显主要受控于近NNW向的拉张走滑构造控制;(2)甲玛花岗斑岩分布整体呈近东西向,平行于雅江缝合带,整体受控于亚洲-印度大陆碰撞运动,是后碰撞造山期的产物。

2.2推覆构造2.2.1 红-塔背斜该背斜是本矿区的主褶皱,轴迹呈北西向,位于一号矿带的南西侧,从红旗岭-东风垭纵贯整个矿区。

红-塔背斜北东翼岩层倾向北东,倾角30°~45°,南西翼靠近核部地层倾向南西,下部转为北东,倾角为50°~70°,轴面倾向北东,该背斜的两翼地层内部褶曲发育,为一同斜倒转的复式背斜。

矿体主要生长在红-塔背斜的北翼,分布于次级的牛马塘背斜和夏工普向斜部位。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石榴子石矿物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石榴子石矿物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2 1 年 7月 02




J . 01 u1 2 2
第3 3卷 第 4 : 3—4 期 6 360
WWW.a s ult .o c g b l i c m www. 球学 报 c m en 地 o
Ae aGe s No. 0 33 1 4:6 3— 40 3 6
d f r n e t so r lh l s a t e mie c ne n h d e o h imaGy ma e o i i e e td p h f d i oe t h n e t a d t e e g ft e Ja ( a )d p s ,wi eald f l r t t a d ti h e
M i e a o i a a a t rs i sa d Ge e i fGa n ti he n r l g c lCh r c e itc n n sso r e n t
Ja ( a ) p e — oy t lcDe o i o ie ima Gy ma Co p rP lmeal p st f b t i T
s a n i t e ma n s a n t p , n h r f r i n fc n o su y t e mi e a o i a h r c e i t sa d g n sso k r s h i k r y e a d i i t e e o e sg i a tt t d n r l g c l a a t rsi n e e i f ts i h c c t e g r e . s d o r v o s su i s t e a t o s u e l c r c o r b o a ay e t e g r e sc le t d fo h a n t Ba e n p e i u t d e , h u h r s d e e ton mi r p o e t n l z h a n t o l c e r m

西藏甲玛过铝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西藏甲玛过铝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V o138 N o . .1 Fe 2 b. 011
21 0 1年 2月
[ 章 编 号 ]1 7 7 7 2 1 ) 10 7 9 文 6 19 2 (0 10 0 60
西藏 甲玛过 铝质 花 岗岩 的地 球化 学 特 征 及 成 因 意 义
秦 志鹏 汪雄 武 唐 菊 兴 唐 晓倩 周 云 彭 慧娟
目( Z 4 7 共 同 资助 项 目 S D0 0 ) [ 者 简 介 ]秦 志 鹏 ( 9 3 ) 男 , 士 研 究 生 , 物 学 、 石 学 、 床 学专 业 , — i z ie g qn 1 6 c m。 作 18 , 博 矿 岩 矿 E ma : hp n — i@ 2 . o l
西 藏 甲玛 铜多 金属 矿位 于冈底 斯 一念青唐古 拉构 造 岩浆 带岩 ( 也称拉 萨地 块 ) 南带 ( 隆格 尔 一 措麦 断裂 以南 、 雅鲁 藏布 结合带 以北 ) 东段 墨竹工
卡 一 错 那 裂 谷 盆 地 中 ( 1 , 印 度 一 亚 洲 大 陆 图 )是
用 时 空 关 系 密 切 , 中 发 生 于 l .P 集 5 Ma B .
以及 花 岗斑 岩 的侵 位 机 制 , 分 析花 岗斑 岩 的地 并
[ 稿 日期 ]2 1 00 收 0 01 9 [ 金 项 目] I土 资 源 部 科 学 基 地 协 作 研 究 ( H0 0— ) 地 质 调 查 项 目( 0 0 ) 青 藏 专 项 ( 2 2 1 88 8 ) 西 藏 华 泰 基 X B 983 、 N 87 、 1 10 0 1 0 9 、 龙 矿 业 开 发 有 限 公 司勘探 项 目、 术 开 发 项 目( 0 0 ) 、 育 部 岩 石 学 矿 床 学 国 家 重 点 ( 育 ) 科 建 设 项 技 E 84”教 培 学

西藏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勘查与研究新进展

西藏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勘查与研究新进展

西藏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勘查与研究新进展西藏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中国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

近年来,针对这些矿床的勘查与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一、勘查技术不断创新钻探阶段是铜多金属矿床勘查的关键环节,传统的钻探技术仅仅通过观察钻孔岩心来推断矿床隐伏位置与规模,但会存在误差。

近年来,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铜多金属矿床的勘查,如地球物理勘测、遥感技术、多普勒雷达技术、地震勘查、卫星遥感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勘探效率和成果。

二、矿体成因机制得到深度探讨近年来,通过对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的矿体成因机理的研究,认为矿化作用与地壳演化和构造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数理化模拟等手段,得以更加深度地探究矿体成因。

同时,也在以往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矿体演化规律、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机制、超大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及资源评价等问题。

三、环境保护抓得更紧在勘查与研究的同时,环境保护建设也是关键之一。

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所在区域属于西藏高原自然保护区,根据相关政策,矿业勘查和开采必须遵守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

目前,工作人员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确保该项工作健康、安全的进行。

综上所述,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勘查与研究在技术创新、矿体成因机制、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其勘查与开发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矿床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首先是矿床规模,据统计,甲玛矿床的铜金属储量为8.28百万吨,其中含铜量达到了0.50%,同时还有近2吨的黄金储量,同时还有显著的银、铅、锌、钼等多种金属。

可以看出,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具有非常丰富的多金属资源,具有极高的价值。

其次是矿床勘探技术,如遥感技术、地震勘查等,这些现代化的技术在甲玛等矿区的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勘探公司有效地提高矿化带的勘查效率,减少盲目投掷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对矿区的环境造成过度破坏。

西藏邦铺钼(铜)矿床含矿二长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西藏邦铺钼(铜)矿床含矿二长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t r u h L I P - S p e i e em i a i n o h ic n U— b a e f r t e mo y d n t — e rn o z g a i h o g A- C ・ r cs d t r n t f t e zr o - g o h l b e ieb a i g m n o r n t M e o P - e p r h r .2 ic n r m h o z g a i r h r il e h i h e v r g 。 P / 。U g ff 6 2 o p y y 6 zr o sf o t em n o r n t p p y y y ed d t e weg t d a e a e b a e o eo 1 3±
3C l g f at i cs C eg uUnvrt f c nl y C eg u6 0 5 , i u ,C ia ol e r S e e, hn d i syo Teh o g , hn d 10 9 Sc a e o E hc n ei o hn hn )
Ab ta t sr c
LA.CP- S z r o Pb d tng o r - e r ng m o z g a ie p r h r I M i c n U— a i f o e b a i n o r n t o p y y
i a g umoy d n m ( o p r e o i,T b ta d i in fc n e n B n p lb e u c p e )d p st ie n ss iia c t g
Th a g up rh r eB n p op yyMo( u eoi i l ae b u 0k n rh at fte i o p rp l tlc C )dp s ctda o t m otes o a cp e y a i tso 3 h J ma o me l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地质找矿探讨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地质找矿探讨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地质找矿探讨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地区的超大型矿床,其丰富的钼矿产于矽卡岩型和角岩型矿,以及斑岩型矿石中。

笔者通过对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区的简介,主要地质构造及元素分布分析,找矿分布及多种找矿模型的探讨,供该行业参考。

标签:甲玛铜多金属矿区找矿模型1引言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找矿一直是西藏找矿勘查的主要项目,作为中国超大型的矿床,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具有极大的开采及研究价值,并且在不同矿型的研究中找到了突破点。

2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及地质概述2.1金属矿床总况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处于特提斯区域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体板片的中南方向,属于超大型矿床。

矿区及其邻近区域地层主要属于被动陆缘火山沉积岩,如上三叠统麦隆岗组T 3m,中下侏罗统叶巴组J1-2y,上侏罗统却桑温泉组J3q以及多底沟组J 3d。

前期岩基主要通过地壳的增厚、壳源的岩浆活动、同碰撞剪切以及逆冲推覆为特征的碰撞汇聚和挤压增生环境而形成的,在后期,岩基凭借壳慢物质的流动、慢源或是壳慢混源岩浆活动、大规模的断裂和剪切为特征的陆内俯冲及构造转换环境形成,如图1为矿床外景。

2.2金属矿区的地质构造金属矿矿体在水平方向上呈北西西走向,倾向北北东,在走向上矿体长三千四百米,倾向方向延伸则超过两千米,总体成隐伏和半隐伏。

按照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一般可分为九个矿体,大部分以似层状在多底沟组与林布宗组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发现,少部分以似层状、透镜状及脉状在多底沟组顶部或是林布宗组底部发现,其余的矿体多产于顶板角岩中和底板大理岩等中的热液型矿区。

2.3找矿分类及其元素分布找矿主要根据矿石的构造分类,一般矿区的矿石类型有浸染状矿石以及细脉浸染状矿石[1],几乎占到总体储量的总体,其他类型主要为稠密的浸染状矿石及块状矿石。

可以通过矿区的主要有用矿物组合来进行矿石的分类,其主要类型有黄铜矿系矿石、辉钼矿系矿石、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系矿石、黄铜矿-辉钼矿系矿石、方铅矿-闪锌矿系矿石等六类,其他类型是黄铜矿-黄铁矿系矿石等等。

西藏甲玛超大型铜矿区斑岩脉成岩时代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西藏甲玛超大型铜矿区斑岩脉成岩时代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西藏甲玛超大型铜矿区斑岩脉成岩时代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应立娟;唐菊兴;王登红;郑文宝;秦志鹏;张丽【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1(027)007【摘要】The Jiama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ore deposit with a super-large scale in the Cangdese metallogenic belt of Tibet Re-Os dating of molybdenites occurred in skarn, porphyry and hornfels has indicated the metallogenic period of Cu-Mo mineralization during17Ma to 14Ma, whereas the research on its age of diagenesis is rather lack, especially for the porphyry veins as south-north distributed outcrops. In this paper, two samples of slightly mineralized porphyry rocks: granite porphyry (sample JM52-0) and granitic diorite porphyry (sample JM52-46.7 ) , have been collected from the No. 52 adit in Qianshan of the mining area Through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at the first time, their 206pb/238 U -207 Pb/235 U concord ages are 14. 2 ± 0. 2Ma and 14. 1 ± 0. 3Ma, respectively. The ages from the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in this paper mean the crystallization age of magmatic zircon representing the south-north distributed granite and granitic diorite porphyry outcrops. The diagenesis age of this type porphyry veins is at the same period of ore-bearing porphyry intrusive event related to the south-north normal fault system and rift zone in Gangdese( 18 ~ 12Ma). Diagenesis and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Jiama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shows thesimilar period for metallogenesis and diagenesis, which is similar to other porphyry-skam type ore deposits in the east part of the Gangdese metallogenic belt with a strong concentration of mineralization during 17 - 14Ma, indicating the magmatic-tectonic events in Miocene in the Gangdese and the genesis relationship between Cu-Mo mineralization and hydrothermal process in Jiama.%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冈底斯成矿带上资源储量达到超大型规模的又一个重要矿床,2010年7月已正式投产.产于矽卡岩、斑岩和角岩中的辉钼矿Re-Os定年已表明甲玛矿床的铜钼成矿时代集中于17 ~ 14Ma,而成岩时代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矿区及外围大量出露的近南北向展布的斑岩脉.本文选取矿区铅山上52号平硐内的2件弱矿化斑岩脉样品,花岗斑岩(JM52-0)和花岗闪长斑岩(JM52-46.7),首次开展斑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的206Pb/238 U-207 Pb/235U协和年龄分别为14.2 ±0.2Ma和14.1±0.3Ma,代表了甲玛矿区地表出露的近南北向展布的斑岩脉侵位时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斑岩脉的成岩时代与区域上与近南北向正断层系统及裂谷裂陷带有关的冈底斯含矿斑岩侵位时代( 18~12Ma)一致.甲玛的成岩成矿时代显示了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基本同期,且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主要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基本一致,成矿高峰集中在17~14Ma之间,指示了冈底斯在中新世的岩浆构造活动事件,而且表明了甲玛铜钼矿化与岩浆热液的成因联系.【总页数】8页(P2095-2102)【作者】应立娟;唐菊兴;王登红;郑文宝;秦志鹏;张丽【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P618.41【相关文献】1.西藏吉如斑岩铜矿:与陆陆碰撞过程相关的斑岩成岩成矿时代约束 [J], 张刚阳;郑有业;龚福志;高顺宝;屈文俊;庞迎春;石玉若;殷世艳2.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以西藏甲玛超大型矿床为例 [J], 林彬; 唐菊兴; 唐攀; 郑文宝; Greg Hall; 陈国良; 张忠坤3.西藏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找矿方向 [J], 杨征坤; 吴纯能; 吴鑫; 行天纬; 张忠坤; 林彬; 唐攀; 赫健; 次真白桑; 焦海军; 杨阳4.西藏甲玛斑岩铜矿成矿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J], 曾祥健;万丽;刘慧5.西藏甲玛超大型矿床南坑厚大矽卡岩矿体的成岩-成矿-构造耦合关系 [J], 张忠坤;高福太;焦海军;孙建军;李亚军;苏伟;林彬;陈国良;邹兵;杨征坤;唐攀;高昕;祁婧;李发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成因意义பைடு நூலகம்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的“后碰撞”陆内造山环境 (± 15 Ma) , 伴随着中新世 Langhian 期南北向正断层和裂谷系统的发育,矿床岩浆岩的形成及产出完全受区域构造运动的制约。主要可以分为 两个阶段: (1) 早期南北向的伸展构造运动阶段: 21 Ma 前后, 冈底斯成矿带的快速隆升之后 (>2 mma-1) (Chen et al.,1999;Harrsion et al.,1992;Yin et al.,1994) ,在 20~14 Ma 之间印度-亚洲大陆进入的“后碰撞” 造山期(Turner et al.,1993) ,由于南北向挤压应力的减弱,导致早期挤压运动形成的东西向的推覆构造 不同程度的滑覆,形成区域性的南北向的滑覆构造体系,而甲玛 S 型花岗斑岩气球膨胀式强力就位机制则 显示在此构造环境下短暂的挤压运动过程,在此构造应力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并沿滑 覆运动形成的东西向构造破碎带侵位至浅地表。 (2)晚期东西向的拉张-走滑构造运动阶段:在 14 Ma 前后,随着软流圈的大规模上涌,由于青藏 高原不均衡快速超负荷隆升(Turner et al.,1993) ,导致东西向的“崩塌”,形成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及裂 陷盆地系统。在此作用过程中,由于地壳减薄,底侵玄武质岩浆大规模上涌,形成二长花岗质(花岗闪长 质)岩浆,并导致矿质的萃取与富集,随着混合岩浆结晶分异及同化作用的持续进行,矿质不断从岩浆中 分馏出进入流体系统,并在早期的构造破碎带(主要是矽卡岩中)中沉淀、叠加成矿。

2010 年



第 29 卷 增刊
MINERAL DEPOSITS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两类花岗岩的特征、侵位机制 及成因意义
秦志鹏 1,汪雄武 1,唐菊兴 1,2,唐晓倩 1,周 云 1,彭慧娟 1
(1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表1
花岗斑岩 石英闪长玢岩 二长花岗斑岩 花岗闪长斑岩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酸性斑岩侵位次序以及与含矿矽卡岩的关系
侵位时间 15.31~16.27 Ma ―― 14.81 Ma± ―― 脉体穿切关系 ―― 切穿花岗斑岩 切穿石英闪长玢岩 切穿二长花岗斑岩 与矽卡岩关系 早于矽卡岩 早于矽卡岩 晚于矽卡岩 晚于矽卡岩 与成矿的关系 早于 Cu、Mo 矿化 早期 Cu、Mo 矿化 中期 Cu、Mo 矿化 晚期 Cu、Mo 矿化
262




2010 年
南北向的构造线一致。② 围岩接触带变形较弱,岩体侵位时未对围岩产生强烈明显的挤压,具体表现在: ① 围岩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② 接触带岩石变形不强;③ 岩体与围岩界线呈锯齿状接触,岩体边界发 育冷凝边并多见围岩捕掳体,可见两者呈不协调关系。④ 岩体顶部围岩多发育有网脉状破裂系,局部地 段(则古郎地区)发育引爆角砾岩。
参 考 文 献
应立娟, 唐菊兴, 王登红, 畅哲生, 屈文俊, 郑文宝. 2009.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夕卡岩中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成矿意义[J]. 岩矿测试, 28(3): 265-268. Chen WJ,Li Q and Hao J.1999.Post crystallization 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of Gangdes batholithic zone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 [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42:37-44. Harrsion T M,Copeland P,Kidd W S F, et al. 1992. Raising Tibet[J]. Science, 255:1663-1670. Turner S,Hawkesworth C,Liu J Q, et al. 1993. Timing of Tibetan uplift constrained by analysis of volcanic rocks[J]. Nature, 364: 50-54. Yin A,Harrison T M and Ryerson F J. 1994. Tertiary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Gangdes thrust system , southeastern Tibet [J]. Geophys. Res., 99:175-201.

本文由国土资源部西藏甲玛斑岩铜多金属矿科学基地协作研究(BH0908-3) 、地质调查项目念青唐古拉地区成矿条件研究与找矿靶区优选(N0807) 、 青藏专项(编号:1212010818089) 、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勘探项目、技术开发项目“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 向研究项目(编号:E0804)”、成都理工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设项目(SZD0407)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秦志鹏,男,1983 年 7 月生。在职博士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通讯地址:610059,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 1 号。Email: zhipeng_qin@。
3 岩浆作用时代
花岗斑岩(3 件)和二长花岗斑岩(1 件)的锆石 La-ICP-MS 测年结果及精细的地质填图资料证实: 花岗斑岩侵位最早,侵位时间在 15.31~16.27 Ma 之间,分别早于矽卡岩和辉钼矿(应立娟等,2009)的 形成。 (石英)闪长玢岩稍晚于花岗斑岩的侵位,早于矽卡岩的形成。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均晚 于矽卡岩的形成,但二长花岗斑岩侵位早于花岗闪长斑岩,其相互关系见表 1。
1 岩浆岩类型及特征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以矽卡岩-角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为主,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最具代表 性的世界级特大型与斑岩成矿系统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发育有 I/S 型两种类型的花岗岩,显示两 种不同的岩浆演化系列。 S 型花岗岩岩石组合为花岗斑岩,主要分布于象背山、塔龙尾及独立峰地区,呈岩珠(或隐伏岩床) 近东西向分布于矿区范围内推覆构造系的转折端,单个岩体的长轴与构造线及地层走向一致;岩石主矿物 组合为石英、钾长石及斜长石(An≈60) 、白云母及少量细粒片状的黑云母,副矿物主要有磷灰石+榍石+ 锆石+磁铁矿+钛铁矿组成。 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 Na2O/K2O<1、 A/CNK>1.1、 刚玉标准分子 (w (C-norm) ) >1%,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高 Sr 低 Y 和 Yb,但 Sr/Y 值相对较低,负 Eu、Ce 异常不明 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尤其是 Rb、Cs、Th、U 和 K 等元素,而高场强元素,尤其是 Sc、Ti 则强烈亏 损。锶同位素初始值 ISr 值变化于 0.70591~0. 0.7076,显示一定壳幔作用的特征。 I 型花岗岩表现为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的岩石组合,集中分布于 0~40 勘探 线之间,呈岩脉群近南北向雁列型展布。岩石普遍发育岩浆混合现象,以不规则发育的 MME 包体为特征, 其主矿物组合为石英、斜长石(An≈30) 、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副矿物组成主要有磷灰石+榍石+ 锆石+磁铁矿+锆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甲玛 S 型花岗岩相似,同样显示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富 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然而其不同之处在于:Na2O/K2O>1, Fe2O3/(FeO+Fe2O3)比值 较高(平均为 0.6) ,A/CNK<1, 并且表现相当高的 Sr/Y 值,显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锶同位 素初始值 ISr 值变化于 0.7053~0.7066,同样显示一定程度壳幔作用特征。
2 侵位机制研究
S 型花岗斑岩:主动侵位围岩,显示气球膨胀式侵位特征,其证据主要有:① 甲玛花岗斑岩岩体出露 呈浑圆状或近浑圆状,发育明显的同心环带状相带(象背山岩体最为突出,中心至边缘由粗中粒花岗斑岩 过渡为细粒花岗斑岩,酸性逐渐增强) ;② 岩体边界与围岩产状基本相一致,呈协调式侵入,但在岩体 NW 端,围岩变形强烈,发育流变带,同时热变质带加宽;③ 接触变质带中大量发育有同生构造变斑晶 -方解石。④ 沿岩体边缘未形成较具规模的 Cu、Mo 矿床(强力侵位不利于成矿) 。 I 型斑岩脉:被动侵位围岩,显示岩墙扩展和顶蚀式侵位特征,表现为:① 岩体地质产状受控于围岩 构造,岩脉长轴走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岩脉长轴方向与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