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8课《小狗包弟》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三单元第8课

《小狗包弟》导学案

一、新知导学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反省忏悔意识。

3.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写作水

(二)学习重点

1.理清思路,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

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

于自责的精神。

(三)学习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四)知识清单

1、字音:

舔舐(tiǎn shì)舐犊(shì dú)情深

忝(tiǎn )列作揖 (yī) 缉 (jī) 毒

编辑 (jí) 修葺 (qì) 揪(jiū)住

锹(qiāo)啁啾(jiū)愀(qiǎo)然

堕(du?)落坠(zhuì)入叱(chì)骂

解剖(pōu) 租赁(lìn)绿草如茵(yīn) 绿树成荫(yīn)树荫(yīn)荫庇(yìn)阴暗yīn 塌(tā)方竹榻(tà)

邋遢(lā)拖沓(tà)毛茸茸(r?ng)

煎熬(áo)熬(āo)白菜

2、字形:

姗姗来迟删除蹒跚栅栏惊魂摄魄

满目疮痍绿草如茵绿树成阴荫蔽

血:xua,用于复音词及成语,如“贫血、

心血、呕心沥血、血泪史、狗血喷头”;xiě,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鸡血,血晕,血块子”。爪:手爪、鹰爪、爪牙,读zhǎo;余指禽兽的脚或像爪的东西,读zhuǎ。

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3、近义词辨析

①适合适宜

适合:指符合实际情况或者客观要求。如:这件衣服适合秋冬季穿着。

适宜:指合适、相宜。

如:这汤的浓淡适宜。

②安静清净

安静:指没有声音,同时安稳平静,如:过了几年安静生活,她改掉了自己的急脾气。

清净:指环境安静不嘈杂,如:耳根清净/我们找个清净的地方谈谈

二.教材探究.

(一)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巴金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曾对二十世纪中国有过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无论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鼓舞人们走向新生道路的《激流三部曲》,还是八十年代代表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痛苦反思的“讲真话的书”——《随

想录》。乃至后来呼唤建立文革博物馆,虔诚严苛地自我拷问和历史反思的忏悔精神,都曾在思想界和社会各阶层引起强烈反响。像这样巨大的思想艺术的冲击波,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阅读上实属罕见。沈从文夫人张兆和晚年说;“巴金奋斗了一辈子,活得太苦、太累、太不容易,但他的文章却让几代人思考怎样做人和作文。

2、背景知识

“文革”结束后,巴金开始创作《随想录》。首先在香港《大公报》上开辟《随想录》专栏,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人望乡》至1986年8月20日写完最后一篇即第150篇《怀念胡风》,历时八年,共完成42万字。在《随想录》中,巴老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但他并未像其他的“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四人帮”,而是对自己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做了十年的奴隶”的“奴在心者”心态作了毫不留情的自我解剖。同时,他又对全民族在“文革”浩劫中的病态思想和知识分子为自保而出卖朋友、出卖良知的行为作了思考与分析,表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良心与勇气。

(二) 释疑解惑

1.理清文章思路。

默读后把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楔子(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悲伤)

第二部分:开端(2)小狗包弟的来历。

发展((3~6)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欢快)

结局(7~9)小狗包弟惨遭厄运。(忧虑)第三部分:尾声(10~13)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轻松—沉重—歉意)

2、阅读“楔子”部分

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在“楔子”这部分内容后面划上问号)

3、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②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4、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a、日本种的小狗。

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5、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 (两个)

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6、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轻松——沉重——自责

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7、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师范读后三段。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三)延伸拓展

【写作素材】

1、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

2、能说真话,敢说真话,是一个人正直诚实的表现,是一个人美丽而高贵的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人性的鲜花吐出的沁人心脾的芬芳。巴金亲身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并在这场“运动”中受到冲击,深受其害,同时也听到看到许许多多在后人看来十分荒唐的事和人。“文革”后,许多人对这一场政治运动都还心有余悸,却又不敢说一个“不”字。在拨乱反正的年代里,巴金终于感受到了噩梦醒来后的晨光,勇敢地说出了久抑心里的真心话,让人们受到深刻的启迪,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

3、鲁迅先生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在《记念刘和珍等为国家民族而死的爱国青年,称自己的学生们为“君”,称自己为“苟活到现在的我”,表现了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勇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巴金在《小狗包弟》一文中同样也表现了这种可贵的精神。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人从自危,夫妻背叛,亲人反目,朋友相互出卖的事经常出现。把一只小狗送走本是一件小事,“狗命”按理说也不如“人命”价值高,但是巴金却抓住这件小事的本质——自己无力保护这只讲“仁义”的小狗,却为“保全”自己而舍弃小狗,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歉疚和自责:“我感到羞耻”“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这种“解剖自己”的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体现出深刻的社会价值。【素材激活】

认识你自己

巴金在“文革”中属于被侵害、被侮辱的人,而这样一个并无过错的老人,在动乱结束后,率先反省,《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的伟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认识自己的可悲。”

可是,一个人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在古希腊帕尔纳索斯山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箴言:“要认识你自己。”卢梭称这一碑铭“比伦理学家的一切巨著更为重要,更为深奥。”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大写的人,首先要正视自身的短处和不足;否则,即使一时有所作为,最终也会成为悲剧人物。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是难能可贵的”“正确看待自己”““诚实正直”“社会良心”“真诚与虚伪”“求真”“自责”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个人与社会”“同情”“承担责任”“忏悔”“解剖自己”“见证真诚”等写作观点或写作话题。

“说真话”是诚实正直的表现,是良心良知的外化,是一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体现,是作为虚伪、虚假等丑恶的人性的对立面出现的;勇于解剖自己是一种勇气,一种胆略,一种胸怀,一种高贵品质,也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负责。

写作以上话题,要注意揭示出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要努力找到话题与素材的“连接点”或“结合点”。

【运用范例】

(一)我合上书,封面上的巴老笑得是那样平静,那样坦然,那安详,一开始我纳罕为什么一位迟暮之年的老人会有如此极富生命力的笑容,现在终于懂了;当一个人可以无畏地面对死亡时,岁月又能奈他几何呢?(《读懂巴金》)

(二)一个人的伟大,不是谁说了算的,我想,巴金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在默默无闻地实践自己的理想抱负,他在为人民而艺术,他的人格熔铸在他的文学中,他用真情演绎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对巴老的了解,还从世界语的接触中有所领悟,他是一位杰出的世界语者,他为世界语的推广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为人类和平作努力的理想也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巴金的过世无疑又让我们失去了一个文学泰斗,于是有人慨言:星星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呢?尽管文学新秀层出不穷,胸怀文学抱负者比比皆是,有文学才华的也目不暇接,但文学并不是为名为利而来的艺术,妄图通过文学来造就自己的名望的会失望,妄图通过文学来发财的也不可不必。有犀利的文风、雄辩的思维者,用文学来抨击世事,却空泛内容,让人叹惋,有逻辑思维、有生活阅历者,用文学来记载历史、反映社会,却也情怀私狭,无酣畅淋漓之作。我想,大师虽然走了,我们学习大师的精神是永远的事。愿巴老一路走好!(《巴金随想》)

(三)你走了,我们悲恸于你的离去;你走了,如灯火熄灭。但《家》《春》《秋》没有熄灭,《雾》《雨》《电》也没有熄灭,你把它们留在了这五彩斑斓的世上,让心灵拥有避风的港湾,让季节在阳光下展现。在尚未开垦的土地上,因为你,我们学会了如何耕种:真实的锅头,真实的铲子,真实的犁伴伴随着和风细雨、鸟语花香,脚下是一块温暖而真实的土地。

我看见你从巴山蜀水走来,炽热的血液,绽放的笑容,沉思的瞬间,都因为这完美的谢幕,化作一滴滴墨晕,在宣纸上散开“让我来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来给人间添一点温暖。”这是最完美的谢幕。

这是你生前真实的写照。“把心交给读者”诠释了你写作的宗旨,“讲真话”奠定了你为人的准则,你的作品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历程,伴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震撼着我们的灵魂,而你的灵魂,如一盏明灯,指引了迷茫中的我们。

你是中华民族的一面镜子;是一个让国人仰慕的文学泰斗;是一个无论时境如何,也未丧失良心的大写的人。我想怀念你的最好方式,就是反复重温,细细品味属于你的一篇篇经典著作,完成你未完成的心愿。

如今,你走了,带着爱与祝福,静静地走了,这是最完美的谢幕。(《完美的谢幕》)(四)文坛巨匠巴金曾说:“我的生活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别人,使每一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这个用《家》《春》《秋》等着作慰藉于苦难中向往和平的人们的作家,唯一的生活目标是帮助别人——不管是用充满爱意的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