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讨论

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讨论
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讨论

讨论日期:2012.7.6

讨论地点:眼科中心五楼会议室

主持人:科主任律鹏副主任医师记录员:王万鹏参加人员:鲁建华主任医师、周晓燕主治医师、张栋彦住院医师以及全体研究生及进修医师

王万鹏主管医师介绍病情:患者马玉平,女,50岁,因“右眼晶体取出术后3月余”于2012年7月4日入院,入院眼科检查:ccV OD 0.4,OS 指数/40cm ,IOP R 14mmHg,L 17mmHg,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正常,瞳孔不圆,直径约4mm,虹膜萎缩斑,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缺如,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神经萎缩,C/D=0.8,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不明显,网膜无出血或渗出。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瞳孔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神经萎缩,C/D= 0.9,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不明显,视网膜无出血或渗出。入院诊断:1.右眼无晶体眼;2.左眼闭角型青光眼;3.右眼抗青光眼术后。

鲁建华主任医师:患者因“右眼恶性青光眼”于2012年3月30日入院,行“右眼前房成形+小梁切除+虹膜根切术”及“右眼晶体Phaco+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手术已切除晶体,需二期植入人工晶体。二期人工晶体手术前应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区是否正常及脉络膜有无病变。人工晶体的选择极为重要,关系到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应该做到术前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眼轴长度等参数的精确测量,必要时反复多次测量。人工晶体的种类选择中要详细告知患者各类晶体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其经济状况和病情选择。要充分掌握患者术前的病例资料,做好术前的各项评估,要充分估计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

周晓燕主治医师:该患者手术后能否有视功能,取决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决定因素为视神经功能。患者双眼眼底杯盘比均明显增大,视神经损失较重,预计术后视力改善有限。

张栋彦住院医师:患者行“右眼晶体Phaco+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因晶体挤压周边前房,导致房角关闭,房水流出通道受阻,眼压升高。长时间高眼压对眼底造成损害,同时房角可能发生粘连,故行晶体超声乳化。现右眼眼压正常,考虑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若患者眼底情况可,可有效提高视力。

律鹏副主任医师总结发言:患者诊断明确:1.右眼无晶体眼;2.左眼闭角型青光眼;3.右眼抗青光眼术后。治疗方案明确:右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但患者手术风险大,术中可能因其他眼部发育异常而导致人工晶体无法植入。该手术系内眼手术,且需植入人工材料,术后发生眼内感染可能性较大。术前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手术过程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家属同意,拟于2012年7月9日行手术治疗。

ICL人工晶体植入术简介

ICL人工晶体植入术简介 一、什么是ICL人工晶体植入术? ICL人工晶体植入术,又叫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LASIK、PRK和其他切削手术进行屈光矫正的最新技术,是目前国际上矫治近视最新最安全的产品之一,目前在美国已被广泛使用。它可用于矫正大范围的近视、远视和散光,而无需去除或破坏角膜组织、无须进行手术后缝合,尤其对高度近视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8705349.html,/)。 二、ICL适应人群 1、年龄在18—50岁,近年来屈光度数稳定,无内眼手术史及眼内色素膜、视网膜及青光眼等病变,矫正视力良好。 2、远视的矫正范围是300--1000度,近视的矫正范围是300--2300度,散光范围是100--600度; 3、高度近视不能接受眼镜、角膜接触镜(RGP),有较好矫正视力,无高眼压和青光眼,无葡萄膜炎史,对手术的可能结果理解。 4、对于角膜厚度有限,准分子激光难以兼顾保留安全的角膜厚度和足够大的切削面积时,ICL是很好的选择。 三、ICL不适应人群 1、全身或眼部疾病不适合内眼手术者。 2、年龄>55岁。 3、中央前房深度<2.8mm。 4、眼前段疾病:晶状体疾病(早期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角膜内皮计数<2 000/mm2或角膜变性,青光眼。 5、伴有葡萄膜炎(活动期或静止期)。 6、伴有需要定期检查周边部眼底的疾病,ICL植入术后会对周边部视网膜检查有一定的影响。 7、病人不能理解手术风险、过分焦虑。 四、步骤: 1、首先,在您眼睛的白色和黑色之间的部位制作一个小切口。

2、然后,向您的眼内注入一种凝胶保护眼内组织,再将ICL推注到眼内。 3、随后,将ICL仔细调整到虹膜后面,并将凝胶从眼内冲出。 五、常见问题: 1、我适合此手术吗? 如果您只有近视或近视+散光,年龄18周岁---50周岁,而没有其他眼部疾病,完全可以接受ICL植入手术。 ICL手术可以矫正大多数屈光不正,还包括很多不适合角膜激光手术的情况。尤其对高度近视的矫正方面有优势,例如:度数高于8.00D的近视、角膜薄、瞳孔较大等不能实施激光手术的患者。 2、ICL手术有哪些优点? 高预测性,通过术前的精密检查,手术完成后能够达到预期的视觉质量; 可复原性,如遇有任何问题,不论时间长短随时可以取出; 高生物相容性,独特的生物材料保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长时间放置。您既看不见晶体,也感觉不到晶体的存在。唯一的感觉就是您可以看见一个清晰的世界。 3、我做了手术,外观上有影响吗? 完全不必担心。检查者肉眼是无法观察到该晶体的。只有在特殊的检查设备下才能检查到该晶体。 4、做了该手术后,视力会反复吗? 在术后每年的随访当中,发现视力有明显的改变,可以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等方式或者考虑重新手术换一枚ICL晶体,当然在全球植入80000例中,至今只发现了几例这样的情况。 ICL晶体植入的原理 ICL眼内晶体是一种柔软的人工晶体,它是现代眼科屈光矫治领域又一创新科技成果,可安放在眼晶体前安全区、厚度仅50微米左右,比头发的直径还薄,而术后视觉优于配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及其它在角膜上实施的屈光矫正技术。 成都眼科医院近视手术专家介绍,在进行ICL植入手术之前,需要在眼内的虹膜上打1-2个小孔,以保证该部位的房水流通,防止术后眼压升高。 1,在眼睛的黑色和白色之间的部位制作一个小切口。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准备与配合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准备与配合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屈光矫正手术的新技术,通过眼内植入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来达到屈光矫正的目的。随着人工晶体材料的更新和发展,可折叠、高相容、高稳定的人工晶体已广泛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屈光矫正,也用于近视、远视的屈光矫正。以屈光矫正为目的在有晶体眼眼内后房植入的人工晶体,又称可植入型接触镜(ImplantableContactLens,ICL)。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可逆性好,如因特殊并发症,需取出人工晶体时,眼内原有组织结构功能不受影响,保留了调节能力,所以术后功能恢复非常完善。 1、手术适应证 高度近视不能接受眼镜、角膜接触镜;有较好矫正视力,视网膜无干性裂孔或有周边变性行光凝术后;无高眼压和青光眼;无葡萄膜炎。 2、手术配合要点 ⑴术前准备 ①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除了高度近视,无其他眼疾,而ICL术后可能发生白内障,眼压高等并发症,针对上述原因,应向患者和家属交待手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矫正超高度近视,尤其是对于角膜厚度薄,不宜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时,ICL是一种替代手术方法,由于人工晶体的表面光洁度好于激光扫描后的角膜面,ICL术后的视力质量可能更好。

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解释,如介绍本眼科中心医疗条件及技术水平,手术时间长短,术中所听到的机器声为何声音,以及表面麻醉后术野无痛觉,但眼周围有感觉等有关情况,以消除患者害怕疼痛的紧张心理和担心手术效果的顾虑,同时告之患者术中应注意控制咳嗽和打喷嚏,听从医生的指挥,眼睛根据医生的要求盯住灯光或往左、往右看等,积极和医护人员合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②该手术无需剪除眼睫毛,结膜囊用0.5%PVP碘液冲洗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③麻醉方法为表面麻醉,用4%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术前30min开始每10min术眼结膜囊点滴1次,手术开始时再加滴1次。 ④术前40min开始,术眼用快速散瞳剂2.5%新福林,1%托品卡胺,1%赛克罗奇(Cyclogyl)每隔15min滴1次,共滴2~3次。 ⑵术中配合 ①护士只有了解手术基本步骤,才能准确传递所需各种器械,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配合。在患者手术之前,首先在显微镜下将ICL晶体装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推进器内备用,安装时应注意晶体的度数、型号、安装的方向、位置等。 手术步骤是:术眼常规消毒铺巾,粘贴保护薄膜,用开睑器撑开术眼,用表面麻醉剂再滴术眼1次。用Mastel钻石刀作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宽3.2mm,长2.3mm.前房注入粘弹剂自3.2mm切口用推进器植入ICL晶体,用显微虹膜恢复器将ICL前端推入虹膜后,注意动作不对透明晶体施压,旋转180°;同法将后

人工晶体植入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人工晶状体是目前矫正无晶状体眼屈光的最有效的方法,它在解剖上和光学上取代了原来的晶状体,构成了一个近似正常的系统,尤其是固定在正常晶状体生理位置上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可用于单眼,术后可迅速恢复视力,易建立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 疾病简介 自从英国著名眼科医生Ridley找到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材料,并于1949年植入第一例硬性人工晶状体以来,已有五代人工晶状体问世。第四代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可植入囊袋内,术后可以散瞳,便于检查眼底。第五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可从小切口植入,与角膜内皮接触损伤小,重量轻,在术后短期内能恢复稳定的视力。制造最接近生理状态且具有调节功能的人工晶状体,一直是眼科专家梦寐以求的目的。目前已研制出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以及可以矫正散光的Toric人工晶状体等。 人工晶状体分类 1)按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固定位置分类:可分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因术后并发症多,现多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 2)按制作人工晶状体的材料分类 A. 聚甲基丙烯酰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酰甲酯是最先用来制造人工晶状体的材料,为硬性人工晶状体的首选材料,其性能稳定﹑质轻﹑透明度好﹑不会被机体的生物氧化反应所降解,屈光指数为1.49。缺点是不耐高温高压消毒,目前多用环氧乙烷气体来消毒,柔韧性差。临床用有两种:一是用PMMA材料一次铸压成型的人工晶状体,称一片式;二是用PMMA 制成晶状体光学部分,用聚丙烯制成支撑襻,称三片式。 B.硅凝胶:是软性人工晶状体的主要材料,热稳定性好,可高压煮沸消毒,分子结构稳定,抗老化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柔软,弹性大,可经小切口植入。屈光指数为1.41~1.46。缺点是韧性差,受机械力作用可变性,且易产生静电效应,容易吸附异物。 C.水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是一种亲水性材料,含水量一般为38%~55%,可高达60%,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耐高温,韧性大。人工晶状体可脱水植入,复水后恢复软性并且线性长度增加15%。因其富含渗水性,眼内代谢物可进入内部而粘附污染,影响透明度。D.丙烯酸酯:是苯乙基丙烯酸酯和苯乙基甲基丙烯酸组成的共聚体,具有与PMMA相当的光学和生物学特性,但又具有柔软性。屈光指数1.51,人工晶状体较薄,折叠后的人工晶状体能柔软而缓慢的展开。 度数的测算与选择 1)正视眼的标准度数:后房型需+19D。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二期后房人工晶体植入临床研究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二期后房人工晶体植入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对25例(34眼)2岁以前已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的无晶体眼患儿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包括虹膜分离及虹膜拉钩的使用、后囊膜撕开或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悬吊式人工晶体缝线固定等技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34只眼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周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主要有高眼压、残留后囊膜混浊、虹膜后粘连、人工晶体前纤维膜形成、人工晶体偏斜等,观察6个月无眼后节并发症,但尚需长期观察。结论: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2岁以上儿童无晶体眼的最佳方法,安全可靠,但需要掌握处理复杂情况的显微手术技巧和经验。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较常见的眼病,我国先天性白内障的患病率是0.05%(1:1918),先天性白内障占儿童失明原因的10%~38%,占失明原因的第二位,是小儿视力障碍和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1]。尽早发现、及时手术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2岁以内的患儿双眼先天性白内障行单纯白内障摘除术,术后戴镜矫正无晶体眼屈光不正,2岁以上的患儿行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单眼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I期植入IOL[2]。目前国内关于先天性白内障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报道较少,二期手术的情况复杂多变,因人而异,各不相同。2006年1月-2011年12月年,对25例34眼已行白内障摘除的无晶体眼患儿实施了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手术患儿在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经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后开展。单纯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体眼25例34眼,单眼16例,双眼9例,男14例(19只眼),女11例(15只眼);年龄 2.5~16岁,平均8.9岁;白内障摘除时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岁。部分患儿伴有其他眼部先天异常,其中眼球震颤5例,青光眼2例,虹膜缺损2例,先天性小眼球1例。 1.2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眼部情况最佳视力矫正为0.02~0.08者13眼,0.1~0.2者14眼,>0.3者7眼,最好矫正视力0.5。术眼伴有瞳孔不规则,虹膜局部后粘连或机化膜18眼,虹膜缺损2眼,瞳孔膜闭或闭锁6眼,伴前房玻璃体疝3眼。后囊膜完整并完全混浊12眼,已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瞳孔区清亮或轻度混浊,周边后囊膜存在11眼,后囊膜大部分缺失8眼。与第一次手术时间间隔为6个月~4年,平均11.6个月。 1.3手术方法能合作的患儿采用局麻,其余的在全麻下进行。采用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巩膜切开时,在距角膜缘约 2.0~2.5 mm处做深度为1/2厚度的板层切开,分离至透明角膜并穿透前房,注入玻璃体酸钠后,用冲吸针头或截囊针分离松解虹膜粘连,对瞳孔膜闭或闭锁患儿使用虹膜拉钩,清除瞳孔区的机化膜。后囊完整混浊的先行中央部后囊膜切开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植入相应度数的直径为5.5~6.0 mm的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已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视轴区清亮周边部后囊膜存在的植入直径为5.5~6.0 mm的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后囊缺失的采用缝线固定人工晶体。6眼行单袢缝线固定,3眼行双袢缝线固定。前房注入约0.01 ml的曲安奈德,10-0尼龙线缝合巩膜切口2针,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及地塞米松。术后局部每天托品酰胺眼水活动瞳孔及点抗生素及糖

适合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的人工晶体主要分为两类

适合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的人工晶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前房型人工晶体,包括虹膜爪型和房角支撑型;另一类是后房型人工晶体。由于房角支撑型人工晶体容易使瞳孔变形;而且可能影响房角,造成眼压升高,目前临床常用的IOL主要有荷兰OPHTEC B.V.公司生产的前房型人工晶体,商品名为Artisan,即Verisyse? 以及STAAR Surgical AG 公司的后房型屈光晶体,商品名为Collamer可植入接触镜,即 ICL TM。 1、Verisyse? 商品名为Artisan,是一种位于前房内、虹膜固定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通过晶体襻上的“爪” 抓持住部分虹膜组织而附着于虹膜前表面。主要材料为PMMA,中央光学区直径有5mm和6mm两种,人工晶状体长度为8.5mm。矫治度数范围 : -3.0D to -23.5D(近视)及+1.0D to +12.0(远视)。 2、ICL TM:商品名为Collamer可植入接触镜,是瑞典STAAR Surgical AG 公司生产的后房型屈光晶体,为单镜片型。中央为直径为4.5至5.5 mm的凹陷形或隆凸形光学区(根据型号或屈光度)。为了配合不同的眼睛大小,镜片以6种总长度生产,其中近视镜片的包括11.5、12.0、12.5、13.0和13.5 mm,远视镜片的包括 11.0、11.5、 12.0、12.5和13.0 mm。镜片的生产原料为该公司拥有专利的猪胶原与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 polymer)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眼内无任何不良反应。其折光率在35℃下时为1.453,比重为1.21,硬度(邵氏A硬底计)为45。 HEMA聚合物可吸收紫外线辐射,故可阻挡90%的光波长小于387 nm紫外线辐射,其可见光透光率约为90%±5%。该种镜片可折叠,并可通过3.5 mm或更小的切口(1.4mm)植入。用于近视和远视的ICL度数范围分别为-3.0至-23.0 和+3.0至21.0。

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讨论

讨论日期:2012.7.6 讨论地点:眼科中心五楼会议室 主持人:科主任律鹏副主任医师记录员:王万鹏参加人员:鲁建华主任医师、周晓燕主治医师、张栋彦住院医师以及全体研究生及进修医师 王万鹏主管医师介绍病情:患者马玉平,女,50岁,因“右眼晶体取出术后3月余”于2012年7月4日入院,入院眼科检查:ccV OD 0.4,OS 指数/40cm ,IOP R 14mmHg,L 17mmHg,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正常,瞳孔不圆,直径约4mm,虹膜萎缩斑,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缺如,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神经萎缩,C/D=0.8,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不明显,网膜无出血或渗出。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瞳孔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神经萎缩,C/D= 0.9,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不明显,视网膜无出血或渗出。入院诊断:1.右眼无晶体眼;2.左眼闭角型青光眼;3.右眼抗青光眼术后。 鲁建华主任医师:患者因“右眼恶性青光眼”于2012年3月30日入院,行“右眼前房成形+小梁切除+虹膜根切术”及“右眼晶体Phaco+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手术已切除晶体,需二期植入人工晶体。二期人工晶体手术前应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区是否正常及脉络膜有无病变。人工晶体的选择极为重要,关系到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应该做到术前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眼轴长度等参数的精确测量,必要时反复多次测量。人工晶体的种类选择中要详细告知患者各类晶体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其经济状况和病情选择。要充分掌握患者术前的病例资料,做好术前的各项评估,要充分估计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 周晓燕主治医师:该患者手术后能否有视功能,取决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决定因素为视神经功能。患者双眼眼底杯盘比均明显增大,视神经损失较重,预计术后视力改善有限。 张栋彦住院医师:患者行“右眼晶体Phaco+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因晶体挤压周边前房,导致房角关闭,房水流出通道受阻,眼压升高。长时间高眼压对眼底造成损害,同时房角可能发生粘连,故行晶体超声乳化。现右眼眼压正常,考虑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若患者眼底情况可,可有效提高视力。 律鹏副主任医师总结发言:患者诊断明确:1.右眼无晶体眼;2.左眼闭角型青光眼;3.右眼抗青光眼术后。治疗方案明确:右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但患者手术风险大,术中可能因其他眼部发育异常而导致人工晶体无法植入。该手术系内眼手术,且需植入人工材料,术后发生眼内感染可能性较大。术前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手术过程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家属同意,拟于2012年7月9日行手术治疗。

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68例

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68例 发表时间:2011-06-23T14:20:08.83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韩志国韩金水[导读] 对于晶体囊袋完整者,选用一体式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 【摘要】目的:评价并发性白内障在施行小切口非超生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同时,根据不同的并发症分别采用青光眼白内障人工晶体三联术,虹膜粘连分离术,并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快,裸眼视力达到0.02~1.0.矫正视力达0.05~1.2.结论:并发性白内障多种联合手术并植入人工晶体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力,是治疗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关键词】并发性白内障;晶体植入;非超生乳化【中图分类号】R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02-01 并发性白内障大多数病情复杂,常合并高度近视、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色素膜炎、视网膜脱离、睫状体肿瘤、低血钙等疾病。我们对68例(76眼)并发性白内障施行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1998年10月~2007年12月治疗并发性白内障68例(76眼)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12~80岁平均(71.6±0.5岁)青光眼25例,复发性色素膜炎16例;高度近视29例;视网膜脱离2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3例;低血钙白内障1例。 1.2手术方法:表面麻醉滴爱尔凯因麻醉3次,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0.5ml开睑器开睑,在上方做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用隧道刀角膜缘后2mm处做6mm长切口,合并青光眼患者做4×6mm巩膜瓣,自巩膜与透明角膜缘前1mm交界处做2×4mm小梁切除及虹膜周切,自侧切口往瞳孔区虹膜后注射粘弹剂,用钝针头分离并注入粘弹剂,粘连严重者行虹膜周边切除,通过些口注入粘弹剂,持囊膜剪刀分离虹膜后粘连。顺时针截囊水分离,转动晶体核游离并浮至前房,圈匙托出晶状体核,并注吸出残留皮质,前房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后囊破孔较大者用囊膜剪剪除瞳孔区及切口处玻璃体,并做虹膜周边切除后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1.3人工晶体的选择:根据术前检查或术中观察到晶体囊袋情况,选择人工晶体类型和植入方式,以保证术后人工晶体有良好的固定。对于晶体囊袋完整者,选用一体式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晶状体囊带不完整者,选用一体式新型前房人工晶体植入前房,其中植入美国OII后房型人工晶体28枚;日本KOHTO后房型人工晶体21枚;Alcon一体式后房人工晶体25枚;Alcon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体2枚。 2结果 术后随访6~52个月,视力≥0.02-0.06 6例占6.7%,0.1~0.2 8例占11.7%,0.3~0.5 26例占38%,0.6~0.8 28例占41%,≥1.0 12例占17.6% 2.2并发症:3例术中发生轻度前房积血,多见广泛虹膜后粘连瞳孔膜闭并有新生血管无法分离,而被囊膜剪剪开处。在灌注液中加入1:10000肾上腺素冲洗后出血很快停止。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5例术中用囊膜剪刀剪除切口处及瞳孔区玻璃体后囊破口小注射粘弹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3例,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例;角膜水肿12例;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mg和地塞米松3mg一周内消失。 3讨论 随着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的广泛普及开展,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为患者解除痛苦,恢复视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通过对68例(76眼)手术病例观察。该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快等优点,虽然手术难度和风险大,但是只要医患配合好,认真操作掌握手术技巧,领会手术要领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参考文献 [1]姚克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J]中华眼科杂志 1996,32(5):333~335 [2]杨文辉刘奕志色素膜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华眼科杂志 1992,28(5):287~289 [3]张洪远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J] 2005,23(5)239~240 [4]李汉钊白内障青光眼三联手术的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3,25(6):406 [5]刘继敏三连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6,28(1):52~53作者单位:021008内蒙古海拉尔区眼科中心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策略分析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眼压的发生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12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手术治疗之后,均给予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随访事项包括:人工晶体拱高、眼底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以及裸眼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后第1 d至手术之后3个月内裸眼视力均达到最佳矫正视力。结论诱发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眼压的因素诸多,临床上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以此使患者的眼压恢复至正常水平。 标签:策略;原因;高眼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 现阶段,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此类手术方法能够在睫状沟内植入人工晶体,对于角膜内皮不会产生太大损伤,能够维持术眼调节力,具有可逆性。但是,植入人工晶体之后,其紧贴于虹膜,距离自身晶状体较近,既有导致白内障、高眼压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12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眼压的发生原因及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12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其中,22例(44眼)男性患者,38(76眼)女性患者,年龄在18~40岁,手术之前裸眼视力在0.03~0.3,近视屈光度在10~2 2.5D,最佳矫正视力在0.1~1.0。纳入标准:眼压低于21 mmHg,角膜散光度低于1.50 D,近视屈光度为10.00 D及10.00 D以上,排除黄斑病变、葡萄膜炎、青光眼以及白内障等多种眼内疾病。 1.2方法 1.2.1检测与处理手术之前,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角膜横径测量、角膜曲率、眼部B超、UBM(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角膜内皮技术、散瞳眼底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人工晶体度数主要选取人工晶体度数计算软件(STAAR SURGICAL公司生产制造)予以測算,手术前3 d 行抗生素滴眼液,手术前1 d及当日对泪道、结膜囊予以冲洗,选取生理盐水。 1.2.2手术方式给予表面麻醉处理,选取爱尔卡因,共滴3次,1滴/次。于十点钟方向行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于二点钟方式作辅助切口。将黏弹剂输注于前房中,然后在前房中选取推注器注入人工晶体,人工晶体四角在选取调位钩置于虹膜之后,对人工晶体进行调整,使其居中,对眼镜内部中的黏弹剂予以吸除,

ICL人工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患者的高清视觉新时代

ICL人工晶体植入术一一高度近视患者的高清视觉新时代 (导读:)ICL人工晶体植入术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LASIK、PPK和其他切削手术进行 屈光矫正的最新技术,是矫治近视最新最安全的产品之一,目前在美国已被广泛使用。它可用于矫正大范围的近视、远视和散光,而无需去除或破坏角膜组织、无需进行角膜缝合。 ICL简介 ICL(lmpla ntable Con tact Len s, ICL)植入术,又叫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发明一种手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可替代激光切削进行屈光矫正的最新技术,在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已成功运用了10多年。 ICL是由Collamer专利胶原聚合材料制作而成。在35C温度下的屈光指数为 1.453,其屈光性质与人自然晶状体非常相似。该聚合材料可吸收紫外线辐射,对可见光的透光系数大约为90% ± 5%,波长低于387nm的紫外线辐射有 90%以上可以被阻挡。 ICL目前被认为是可互补LASIK、PRK和其他切削手术进行屈光矫正的最新技术,是矫治 近视的最新和最安全的技术,在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上尤为明显。 ICL专用晶体材料Collamer Collamer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晶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卓越的光学性能,应用于各种屈光性晶体,包括几种型号的人工晶体(lOLs)以及矫正近视、远视的ICL。 固有的抗反射界面 Collamer具有固有的抗反射界面,这是由于其表面的含水量高于晶体主体部分。晶体成分的40%是水分。表面含水量较高使得从水分(眼内房水)到晶体的屈光指数表现为渐进性变化。实际上,Collamer的光线模式非常接近人体天然晶状体。因此,光线反射很少,光线畸变也很少。 纤维连接蛋白有效地抑制异物反应 Collamer使得晶体在眼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抑制炎症反应。Collamer材料中的胶原 成分可黏附纤维连接蛋白,这是天然房水内的一种成分。晶体周围形成一层纤维连接蛋白,可抑制白细胞黏附于晶体。该保护层可防止晶体被识别为异物,晶体可在眼内永远不被识别 而保持静止状态。 ICL手术图解 在进行ICL植入手术之前,您需要点几滴表面麻醉眼药水。为防止手术过程中病人意外移动, 医生可能会给您一些弱的镇静药,切勿担心。 步骤一:在傑的眼暗的白色和 黑色之间的部位制作 -个小切口-步骤二:向悠的眼内注入一种 婪胶保护服内鉅织I 再将比谥注到眼內? 步骤三:将抚L甘细调整到虹膜后 面,井特滾胶从眼内冲出?

ICL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ICL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是一种放置在眼球后房内虹膜后面晶状体之前固定在睫状沟的屈光性晶状体,主要由Ⅳ型胶原制成,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且机械强度高、亲水性及光学性能好。ICL 以其良好的可预测性、矫正范围广及保留眼睛原有调节力等优点,在眼屈光手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符合理想屈光手术的多种特点,已成为矫正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之一,在矫治高度近视、远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就ICL的优势及其局限性、并发症作一阐述。 1 ICL的优势 多年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被称为矫正近视的”金标准”,但高度近视或角膜薄的患者仍面临一些发生圆锥角膜及角膜光学性能降低的风险。国内外广泛报道应用ICL可以有效的矫正中度至高度屈光不正,即使在术后出现意想不到的屈光度的变化,ICL的可更换性是LASIK无法达到的,因此ICL植入术有更好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1.1较高的安全性与其他屈光手术相比,ICL植入术有较高的安全性:①与角膜内皮有相对安全距离,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②减少对角膜神经的损伤,角膜知觉、泪膜功能不受影响;③房角等眼内组织较少受影响,眼压保持正常; ④角膜组织不丢失或微量丢失,角膜结构无变化,保留了生理结构;⑤具有可逆性,出现严重并发症易于取出;⑥保留了自身晶状体,不影响眼的调节功能。 1.2较好的视觉质量高度近视患者角膜屈光手术后出现的眩光、光晕、夜视力下降以及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等并发症,都归咎于视觉质量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手术改变了角膜的光学界面,从而引起对比敏感度降低,高阶像差增加、光学中心偏离等。ICL固定于睫状沟,更加符合生理解剖状态,相对于角膜屈光手术而言,具有更大的成像放大率,从而达到成像质量高,术后视力好的效果。相关学者[1]比较ICL植入术与LASIK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 A),结果显示ICL术后各时间点的BCV A≥1.0的比例均高于LASIK组,且术后BCV A 均优于术前。此外,在Boxer等[2-3]将ICL与Vensyse(虹膜夹型)植入术的对比研究中发现,ICL的术后视力、屈光度矫正效率均优于Vensyse人工晶体。相对于角膜激光手术而言,ICL植入术不改变角膜形态,避免破坏角膜表面形状的影响,达到充分矫正屈光不正。波前像差对于视觉质量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阶像差,一般认为人眼的晶状体像差与角膜像差匹配,LASIK手术会改变这种匹配关系,从而影响视觉质量,而ICL植入术在不破坏这种匹配关系的基础上,植入消除像差的人工晶体,从而达到更高的视觉质量。 1.3理想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ICL理想的可预测性、有效性、稳定性及患者的满意度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相较于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ICL 植入术在矫正中高度近视甚至是低度近视在有效性、稳定性、可预测性等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且患者的满意度高。ICL与LASIK对低度近视进行矫正的

Verisyse有晶体眼人工晶体

?Verisyse有晶体眼人工晶体(具体型号:VRSM5/VRSM6)技术参数: 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滤过紫外线 透光率: >90%可见光 屈光度范围: -3.0D至-23.5D,0.5D递增 光学部形状: 5.0mm/6.0mm 总直径: 8.5mm 折射系数:1.49 襻宽度: 0.2mm 襻厚度: 0.14mm ?Verisyse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是眼力健公司推出的治疗高度屈光不正患者的人工晶体,尤其是针对高度近视患者。目前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近视的方法主要是准分子激光手术(例如Lasik手术),但Lasik手术针对高度近视(-8D以上)治疗效果不尽理想,对于这类患者采用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植入是目前稳妥地手术方法。Verisyse有晶体眼人工晶体属于虹膜固定型,具有优秀的屈光效果,屈光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目前市场上主要有3种有晶体眼人工晶体,分别为房角固定型(Phakic 6),后房固定型

(ICL)以及虹膜固定型(Verisyse)。针对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临床上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植入后的安全性以及远期效果,下面 从晶体本身设计的角度说明3种有晶体眼人工晶体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现: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眼内的非安全性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有:内皮细胞损失/眼内炎症以及闪辉/虹膜损伤,色素脱落,瞳孔阻滞/诱发青光眼/晶体源性白内障等,造成晶体上述非安全性表现的重要因素----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眼内的位置和固定稳定性: ?房角固定型(Phakic 6):固定位置为前房角,但目前临床 上无法精确测量出白到白的距离,所以也就无法 精确确定出房角固定型IOL的精确直径,结果是 房角固定有晶体眼IOL与前房角无法形成吻合, 造成IOL在前房中固定不稳,旋转,所以它的非安全性主要表现在内皮细胞损伤/虹膜损伤/房角损伤;每种Phakic6 IOL的同一度数有不同直径长度就是证明。 ?后房型(PRL&ICL):固定位置为睫状沟,位于透明晶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