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及其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及其影響

一、中西文化交流及中斷(1583-1723-1842)

(一)中西文化交流之經過(1583-1723)

利瑪竇(Matteo Ricci)來華傳教(萬曆10年,1583)。

1517年葡萄牙人至澳門。

外國人到中國,僅限居於澳門一地,全是水手商人。

利瑪竇學習中華文化,入境隨俗,由澳門至廣州、南京、北京傳教。

利瑪竇自稱能解決「財政困難」及「東事」(努爾哈赤),其方法是開礦及操礟。

於是宣稱要「祭神」方能操礮,於是獲准造教堂,宣傳教義。

此後傳教士接踵而來,文化交流維傳教之副產品。

徐光啟(1562-1633)

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生於上海,於1604年考中進

士,相繼任禮部右侍郎、尚書、翰林院學士、東閣學士等,最

後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他畢生致力於介紹西方科學,同時注意

總結中國的固有科學遺產,編成巨著《農政全書》,成為我國

近代科學的啟蒙大師。徐光啟除與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前六卷外,還有《測量全義》(1631),這是西方三角學及測量術傳入我國之始。1629年(崇禎二年),徐光啟首次應用西方天文學和數學正確推算日蝕。同年七月,禮部決定開設曆局,由徐光啟主持,於是,一些西方傳教士如龍華尼(意大利人)、鄭玉函(瑞士人)、湯若望(德國人)、羅雅谷(意大利人)先後參與了中國的曆法改革工作。從公元1629至1643年,明亡止,共完成了《崇禎曆書》137卷,主要介紹當時歐洲天文學家第谷(Tycho. Brahe)的地心學說,數學方面則以平面幾何與球面三角居多。

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9-591-1966),字道未,耶穌會士,學者。出生於科隆貴族家庭,在義大利學完數學、物理、神學和天文學後,1611年加入耶穌會,1618年前往中國傳教,1620年到達澳門,在那裡學習中文。1623年進京。他在北京宮廷將伽利略的《遠鏡說》和德國礦冶學家阿格里科拉論述歐洲開採和冶金技術的巨著《礦冶全書》(中譯名《坤輿格致》)譯成中文。1630年湯若望第二次來到北京,奉召任職歷局,協助徐光啟編修《崇禎曆書》,並受明朝朝廷命令製造火炮。完成了測算日蝕和月蝕的《交食說》,後被御封為欽天監監正,官居一品。1644年清兵入關佔領北京,需要頒佈新的曆法,湯若望的「西洋新法曆書」獲得頒行,為「時憲曆」。湯若望深得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帝的信任,順治12年(1655)受封為通政使,晉一品,封贈三代。康熙3年(1664)湯若望在「曆案」中被判死刑,1665年被赦免,不久後去世。

明代皇帝派宦官至各地開礦,百姓不堪其擾。

1860年之後,自強運動時,西方人提出開礦建議,士大夫一致反對,鑒於明朝開礦亡國。

(二)中西文化交流中斷原因

就中國而言

(1)政治

滿清以邊疆民族入主中國(1644)後,自卑心重,特別提高西洋人地位,

壓抑漢人。

經過80年統治,漢人已服服貼貼,滿人已經不需要西洋人來制衡。

(2)宗教

天主教、喇嘛教之爭

康熙→→天主教雍親王→→喇嘛教

(3)國防

1665年,楊光先(中國傳統曆法家)發表《闢缪論》,批評湯若望曆法不準,當

時顧命大臣鰲拜不滿漢人及外邦人參議朝政,於是支持楊光先,把湯若望收押

獄中,天主教在華發展直挫,史稱「曆獄」。

楊光先著《不得已書》指出:

◎耶穌是叛徒,「the Christ」為國王之意。

◎十字架為刑具,不祥之物。

◎曆法無關國祚之長短。

雍正、毛澤東下令禁教,無人反抗,證明中國人不太重視宗教。

從西方而言

(1)儀禮之爭

此時天主教內鬨,(西班牙)耶穌會准許教徒祭天、祀祖、祭孔。(法國)

聖多明會(St. Dominican)認為此三事出賣天主教。

1702年教皇克勉十一世(1649-1721)被囚於法國境內Avignon,聽任法國

裁決,聖多明會獲勝。

1704年,紅衣主教鐸羅(Tournon)來華。

康熙皇帝親自接見鐸羅,解釋祭天、祀祖、祭孔,並不違反基督教義。

鐸羅不接受解釋,頒布命令:凡祭天、祀祖、祭孔者驅逐岀教。

康熙認為此命令違反教義,干涉中國內政,監禁鐸羅。

雍正全面禁教

(2)商業革命

17、18世紀,歐洲商業革命,重視中國的原料、市場。

二、中西文化交流之影響

(一)西學的東傳

明末清初,歐西天主教士的東來,其最大的貢獻,是將西方文化傳人中國。以前宋元時歐西文化的東傳,常是間接的、片段的、模糊不清的。惟明末清初的歐西傳教士則是將西方的學術著作翻譯為中文,具體的介紹到中國來,許多事物理論,為當時中國人聞所未聞。茲分述如下:

1 語文學

利瑪竇著有《西字奇跡》一書,係用拉丁拼音注讀漢字。其後又有金尼閤(Trigault Nicolas)著《西儒耳目資》一書,也是講拉丁文拼音與注音的,其條理比《西字奇跡》西字奇跡更為完密,此為西人介紹拉丁文的最早著作。當時中國學人多受其影響,方以智之作《通雅》,即曾引述該書。荷蘭人占據臺灣,曾設學校,教授當地人學習拉丁文。當時士人的應用文件,都採用拉丁文,稱為「紅毛字」。所以在明末清初,已有許多人懂得拉丁文。

2 天文曆法

明清之際的西方傳教士,對於中國最大的貢獻是天文學和曆法。先是在萬曆38年,因為日蝕不驗,發現舊曆的錯誤,就有李之藻與五官正周子愚等上疏。請採用西洋曆法,以改良舊曆,並推舉龐迪我、龍華民、熊三拔等西洋教士。朝廷未及採納,而發生了南京反教風潮,而有禁止耶教、驅逐教土之令。後來延至天啟、崇禎年間,再發生日蝕的錯誤,舊大統曆與回回曆都不驗。明思宗便接受徐光啟的建議,成立曆局,以徐光啟為監督,主持修訂新曆法。即以崇禎元年戊辰為新曆元年,名之曰崇禎曆。並貣用李之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