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艺术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埃及艺术的地位

西方艺术的起点是古希腊艺术,而古希腊艺术师承于约5000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艺术。

埃及艺术特征——模仿与观念

与追求永恒的观念相适应,埃及艺术最关紧要的不是美与个性,而是完整与清晰。艺术家的任务是要尽可能清楚、尽可能持久地把一切事物都保留下来,所以他们会从能表现事物全貌特征的角度去表现事物,由此给我们一种细致描摹自然又极不现实于一体的独特感受。

圆雕或高浮雕的规格

人物无论站立或安坐,都必须面对观者,头部和躯体保持笔直状态,眼直视前方,两臂紧贴身体,手里有时拿着权杖,脚一前一后,人体重心完全均等的落在两脚上,尽管是迈步的动作,但依然显的静止而略有些僵直。双耳、双肩、双膝构成的水平线始终平行。

雕塑色彩:男人较深,女人较浅。

希腊文明的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

古风时期,始于约公元前7世纪中期(约公元前650年左右),从希腊人与埃及和近东的古老文明交往并受他们刺激开始发展技术和思想时起,到公元前5世纪早期希波战争开始(公元前490-前479年)时为止的一个时期。

古典时期,指的是从希波战争开始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公元前404年)的一个时期。

古希腊

雕刻技术:雕刻前先在石料的三面或四面画好人像轮廓,正面画人物的正面像,两边画侧身像,然后逐步从正面到两侧进行雕凿,渐渐地石头的厚度同画的轮廓达到一致。

比例系统:人像轮廓均根据固定的比例系统画线,以便作品完成后,各侧面能相互融为一体。

真和美的诉求

希腊早期雕像表现人体美的三种方法:

对称

•沿垂直轴线对称:

•身体各部位左右对称;保持人像直立、面向正前方,站立时把重量同等地分配在两条腿上。

•沿水平轴对称

呼应

•躯体与肢端采用不同比例的相同形状相呼应,以此造成整体感、和谐感。

•V形、W形

细描——图案装饰效果

•古风式微笑;

•精确再现上眼皮和眉毛的曲线;

•耳朵;

•用许多形同圆珠的雕球饰组成披肩发。

“混合自然主义”的困境

•与前者相比,后者是修改了人像的比例,对早先雕成线条的表面的外形进行比较圆浑的处理而完成的。

•然而,由于在石头上令人信服地表现头发十分困难,因而保留了圆珠式披肩发。•圆浑丰满的、自然的身体,配上人为的、呆板的、圆珠式披肩发显得很不协调。

“完全自然主义”的困境

•男子立像(亚里斯多迪科)墓碑作于公元前500年

•具有令人信服的解剖学形态,不那么滚圆,头发问题也得到了妥善处理(短发)•真实却呆滞刻板

改变姿势

•稍稍转动面部,以代替直挺的头部;

•仍是两腿站立,但将重心放在后一条腿上,并将这边臀部稍稍提起,以代替两腿平分重量的站立姿势。

•雕像由此走向生活。

技术上的挑战

•此前的雕像,画在石料上的轮廓没有显著差别,修改的仅是比例以及作些精细加工。

但是,改变姿势则意味着在石料四面画全新的轮廓方案。

•受青铜铸像的激励

伟大的胆略,众多的问题:早期古典雕像

•特征或年龄的问题

•古风时代此问题尚未被关注

•古典早期雕刻家深深关注人的特征,并尽量使用各种手段区别人的年龄和个性特征。

•克雷提奥斯的少年:年轻的、未成熟的、几乎害羞的面孔

•阿特米西昂的宙斯:庄严的、成熟的、充满力量的面孔

•运动

•非对称美/动态平衡

•古风时期,形态的对称和重复被用来产生美的效果。而至“掷铁饼者”,这种对称被彻底废弃了。

•曲线——锯齿

•光滑——棱角

•闭合——开放

•躯干呈正面状+双腿呈侧面状

=各部位特征都得到明显表现

然而,“运动”的困境依然存在

古典的解决方法——“持矛者像”

•在行进中,瞬息的停顿和潜在的运动意识稳定结合;

•对偶倒列—躯干敏感,动态的平衡;

•S型曲线

对偶倒列

•绷紧和放松的肢体的交替与敏感的躯干相结合,便称为“对偶倒列”。这是人体的平衡姿态,在这种姿态时,人体重量不均匀地分布着,肩部轴线倾斜方向与臀部轴线倾斜方向相反。

•在整个艺术史上,这种方法得到了普遍运用,其效果是赋予石雕的、青铜铸造的或绘画的各种人物形象以生动有力的感觉。

S型曲线

头转向右边,与身体形成S型曲线,这种曲线在哥特式时期备受推崇,并用于优美的圣母雕像。头部右转还增加了侧视的趣味。

古风和古典雕像的趋势和发展

•逼真——模仿自然表象的能力

•设计——古风时期精心的对称形式

古典时期动态的对比方法

•时尚——情趣(衣饰的朴素与华丽)

哥特式

•“哥特”这一形容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发明的,它作为野蛮人一类(哥特人曾在中世纪时入侵欧洲)的贬义词,指的是12世纪至16世纪之间在西方发展的文化。该词语首先用于建筑,然后用于艺术总体,最后用于该时期的一切文化。

哥特艺术曾长期遭到鄙视,人们不加犹豫地毁掉它的作品,只是由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它才恢复了名誉。

哥特式建筑的特征

•尖拱

•肋拱

•飞扶垛

•彩色玻璃窗

哥特式建筑的特征

•尖拱——对高度的追求

•肋拱—结构:轻盈

装饰:线条化

•飞扶垛

•彩色玻璃窗——光明、神秘

观念

•在希腊艺术和哥特式艺术之间,在神庙艺术和教堂艺术之间,还有巨大差异。前者关心怎样构成美的人体,而后者只是借用前者的技巧,目的是把宗教故事表述得更加令人感动、安慰和信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