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第八章气体知识点汇总填空训练

物理选修第八章气体知识点汇总填空训练
物理选修第八章气体知识点汇总填空训练

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知识点汇总

(填空训练版)

知识点一、气体的等温变化

一、等温变化

(一)、概念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发生的状态变化过程,叫做气体的等温变化。

(二)、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做一做:用注射器密闭一定质量的空气,缓慢地推动和拔出活塞,观察活塞中空气体积和压强的变化?

2)主要步骤:

1、密封一定质量的气体。

2、改变气体的体积,记录气体长度和该状态下压强的大小。

3、数据处理。

3)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漏气。

2、不要用手握住玻璃管。

3、移动活塞要缓慢。

4)探究结论:在误差范围内,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p

和体积V 成反比。

5)误差分析:1、读数误差。2、漏气。3、未保持等温。

二、玻意耳定律

(一)、定律内容:一定质量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

与体积V 成反比。

(二)、公式表述:pV=C (常数) 或v p v p 2211=

(三)、条件:气体质量一定且温度不变

(四)、适用范围: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

(五)、利用玻意耳定律的解题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气体);

(2)分析过程特点,判断为等温过程;

(3)列出初、末状态的p 、V

(4)根据v p v p 2211=列式求解;

三、P-V 图像(等温线)

物理意义:

1)等温线上的某点表示气体的一个确定状态。

2)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相同,即p与V乘积相同。

3)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离原点越远,温度越高。

知识点二、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一、气体的等容变化

1.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变化叫做等容变化.

2.查理定律

⑴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

⑵表达式:①

⑶适用条件:气体质量一定,体积不变

⑷适用范围: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3.等容线: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变化关

系的图线,叫气体的等容线.

特点:

⑴等容线是延长线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⑵图线上每一个点表示气体一个确定的状态;

⑶同一根等容线上各状态的体积相同,

斜率反映体积大小 ,斜率越大,体积越小

(同一温度下,压强大的体积小)如图所示,V 2

4.查理定律的分比形式

即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

压强的变化量与热力学温度的变化量

(等于摄氏温度变化量)成正比。 注意:p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

不与摄氏温度成正比,但压强的

变化?p 与摄氏温度?t 的变化成正比。

二、气体的等压变化

1.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时,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叫T p T p T p ??==2211

做等压变化.

2. 盖·吕萨克定律

⑴内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V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

⑵表达式:①

⑶适用条件: 气体质量一定,压强不变

⑷适用范围: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3.等压线: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时,体积随温度变化关

系的图线,叫气体的等压线.

特点:

⑴等压线是延长线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⑵图线上每一个点表示气体一个确定的状态;

⑶同一根等压线上各状态的压强相同,

斜率反映压强大小 ,斜率越大,压强越小

(同一温度下,体积大的压强小)如图所示,p 2

4. 盖·吕萨克定律的分比形式

C CT V T

V == 或

即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 体积的变化量与热力学温度的变化量

(等于摄氏温度变化量)成正比。

注意:v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

不与摄氏温度成正比,但体积的

变化?V 与摄氏温度?t 的变化成正比。

知识点三、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一.理想气体:

1、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实际气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在微观上,

分子间的距离绝对大于分子本身的尺寸(r ??10r 0),从而可忽略气体分

子本身的体积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这样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宏观

上,始终能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也就是说,在常温

和常压下的实际气体,其性质都近似于理想气体

特点:

1)理想气体是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模型。

2)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时实际气体都可看成是理想气体。

3)从微观上说:分子间以及分子和器壁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

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

T

V T V T V ??==2211

4)从能量上说:理想气体的微观本质是忽略了分子力,没有分子势能,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有分子动能。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 ,与气体的体积无关.

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时,

尽管p 、V 、T 都可能改变,但是压强跟体积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保

持不变。

2、公式: 或

注:式中恒量C 由理想气体的质量和种类决定,即由理想气体的物质

的量决定。

〖推导过程

假设一定质量的气体

从A →B 为等温变化:

由玻意耳定律得 p A V A =p B V B ①

从B →C 为等容变化:

由查理定律得 112212

p V p V T T =C B B C

p p T T =

又T A =T B V B =V C

联立①②式得 由上式可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若保持某一个

参量不变时,就可从气态方程分别得到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

克定律.〗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推论

推论一涉及到气体的状态参量为压强、密度、热力学温度。

推论二反映了几部分气体从几个分状态合为一个状态(或相反)时各

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拓展--------克拉珀龙方程

1、公式 或

说明:1)n 为物质的量,或叫摩尔数;R 叫普适气体恒量,也叫摩尔气

体恒量,

R =8.31J/mol.k 。

(2)该式是任意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又叫克拉帕龙方程

(3)克拉珀龙方程是任意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它联系着某一确定状态下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对实际气体只要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

C

C C A A A T V p T V p

大就可应用克拉珀龙方程解题。

〖普适气体恒量R的推导

以1mol的某种理想气体为研究对象,它在标准状态

设为1mol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常量,叫做摩尔气体常量.

代入数值得:

四、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要点:

1)选对象——根据题意,选出所研究的某一部分气体.这部分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其质量必须保持一定.

2)找参量——找出作为研究对象的这部分气体发生状态变化前后的一组T、p、V数值或表达式.其中压强的确定往往是个关键,需注意它的一些常见情况(参见第一节),并结合力学知识(如力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才能写出表达式.

3)认过程——过程表示两个状态之间的一种变化方式,除题中条件已直接指明外,在许多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对研究对象跟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分析中才能确定.认清变化过程这是正确选用物理规律的前提.

K 273

L/m ol

4.

22

atm

1

0=

=

=T

V

p,

4)列方程——根据研究对象状态变化的具体方式,选用气态方程或某一实验定律.代入具体数值时,T必须用热力学温度,p、V两个量只需方程两边对应一致.

知识点四、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一、随机性与统计规律

1、在一定条件下,若某事件必然出现,这个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2、若某件事不可能出现,这个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3、若在一定条件下某事件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这个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4、大量随机事件的整体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个规律就是统计规律。

二、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距离比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弱,分子除了相互碰撞或跟器壁碰撞外不受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因而会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2、气体分子数量巨大,之间频繁地碰撞,分子速度大小和方向频繁改变,运动杂乱无章,任何一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目基本相等

三、气体温度的微观意义

1、 如图,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与分子的平均动能成正比

即 为比例常数,R

a N A 32 . 2、 可见,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四、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1、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

而产生的。

“大米模拟实验”

在某高度, 将大米连续倒在秤盘上,观察示数;

在更高的位置,将大米连续倒在秤盘上,观察示数

实验现象:位置越高,台秤的示数越大

实验结论:气体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气体压强越大

在相同高度, 将大米更密集倒在秤盘上,观察示数

实验现象:倒在秤盘上的大米越密集,示数越大

实验结论:气体分子越密集,气体压强越大

a

结 论: 气体压强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宏观:温度)

▲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宏观:体积)

五、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 玻意耳定律的微观解释(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见教材29页)

【解题示例】

例题1: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是20L 时,压强为1×105Pa 。当气体的

体积减小到16L 时,压强为多大?设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解:以气体为研究对象,

由p1V1=p2V2得 例题2:如图所示,汽缸内封闭着一定温度的气体,气体长度为12cm 。

活塞质量为20kg ,横截面积为100cm2。已知大气压强为1×105Pa 。

求:汽缸开口向上时,气体的长度。

例题3:一定质量的气体由状态A 变到状态B 的过程如图所示,A 、B

位于同一双曲线上,则此变化过程中,温度( )

A 、一直下降

B 、先上升后下降

C 、先下降后上升

D 、一直上升

Pa V V p p 52

1121025.1?==

答案:B

例4 :某种气体在状态A时压强2×105Pa,体积为1m 3,温度为200K,(1)

它在等温过程中由状态A 变为状态B,状态B 的体积为2m 3,求状态B 的压

强.(2)随后,又由状态B 在等容过程中变为状态C ,状态C 的温度为300K,

求状态C 的压强.

解(1)气体由状态A 变为状态B 的过程遵从玻意耳定律.

由p A V A = P B V B, P B =105Pa

(2)气体由状态B 变为状态C 的过程遵从查理定律.

由 p c =1.5×105Pa 例5: 例6: ?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温度从1℃升高到5℃,压

强的增量为 2.0×103 Pa ,则 [??? ]

A .它从5℃升高到10℃,压强增量为2.0×103Pa

B .它从15℃升高到20℃,压强增量为2.0×103Pa

C .它在0℃时,压强约为1.4×105Pa

D .它在0℃时,压强约为0

c

c B B T p T p =时体积是多大?

度升高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在

时的体积为一定质量的空气,C 100,10.01C 2732???-m

例7:教室的容积是100m 3,在温度是7℃,大气压强为1.0×105Pa 时,

室内空气的质量是130kg ,当温度升高到27℃时大气压强为1.2×105Pa 时,

教室内空气质量是多少?

解:初态:P 1=1.0×105pa ,V 1=100m 3,T 1=273+7=280K

末态:P 2=1.2×105Pa ,V 2=?,T 2=300K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因 ,所以说明有气体流入房间

【知识要点填空】

A 、概念:

一、描述气体的状态参量

1、温度:

①定义: . ②单位及其换算关

系: .

③一般情况下,我们定量计算时要用 温标.

2、体积:

①宏观上:容纳气体的 .②微观上:气体分子所能达到

22

2111T V P T V P =31122123.89m V T P T P V ==

的.③单位:国际单位为,且1 m3=103 dm3=106 cm3.

3、压强:

①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气体的压强是分子地碰撞器壁产生的,单个分子碰撞器壁的冲力是短暂的,但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对器壁就产生了持续、均匀的压力,气体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②国际单位为,符号为,且1atm=1.013×105Pa=76 cmHg.

③大小决定因素:宏观上:气体的和物质的量.

微观上: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

4、物质的量:

①它是描述系统参量的物理量. ②物质的量n= .

5、内能:

①物体内的总和,叫内能. ②影响因素: .

6、理想气体:

①在和下都能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

②理想气体是一种的模型;其分子间作用力,分子的大

小 .

7、统计规律:

统计规律.

B 、规律:

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

(1)P —V 图像 (2)P —

V 1图像 (3)P —T 图像 ( 4 ) P — t 图像

(5)V —T 图像 (6) V — t 图像

C、微观解释:

1、温度:温度是的标志。公式表示为。

2、压强:①从微观角度来说,气体压强跟两个要素有关:;

②从宏观角度来说,气体压强跟两个要素有关:。

3、玻意耳定律的微观解释:一定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是一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小时,分子的增大,气体的就增大。

4、查理定律的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5、盖—吕萨克定律的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只有气体的同时增大,使分子的密集程度,才能保持压强不变。

【针对性训练】

1.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圆板的质量为M,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间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

,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

压强等于()

A、P

0+Mgcosθ/S B、P

/cosθ+Mg /Scosθ

C、P

0+Mgcos2θ/S D、P

+Mg /S

2.U形管的A端封有气体,B端也有一小段气体。其中封闭气体的水银柱长度为l,高度差为h,大气压强P0 ,则A端气柱的压强为多少?

3.关于气体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气体分子可以看作质点

B.气体分子除了碰撞以外,可以自由地运动

C.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斥力,所以气体对容器壁有压强

D.在常温常压下,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

4.如图所示,桌子上有台秤,用很多大豆向台秤倾倒,此时台秤示数为N。下述正确的是

()

A.当倾倒大豆的杯子高度增大时台秤示数减小

B.当倾倒大豆的杯子高度增大时台秤示数不变

C.当相同时间内倾倒大豆的数量增加时台秤示数减小

D.当相同时间内倾倒大豆的数量增加时台秤示数增大

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Ⅰ.现设法使其温度降低而压强

升高,达到平衡状态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状态Ⅰ时气体的密度比状态Ⅱ时的大

B.状态Ⅰ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比状态Ⅱ时的大

C.状态Ⅰ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状态Ⅱ时的大

D.状态Ⅰ时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都比状态Ⅱ时的分子运动速率大

6.关于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由于气体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

B.是由于气体分子碰撞容器壁产生的

C.是由于气体的重力产生的

D.气体温度越高,压强就一定越大

7.向固定容器内充气,当气体压强为p,温度为27℃时气体的密度为ρ,当温度为327℃,气体压强为1.5P时,气体的密度为()

A. 0.25ρ

B. 0.5ρ

C. 0.75ρ

D. ρ

8.将一根质量可忽略的一端封闭的塑料管子插入液体中,

在力F作用下保持平衡,在图8.3—5中H值的大小将与下列

图8.3—5 哪个量无关

A.管子的半径

B.大气压强

C. 液体的密度

D. 力F

9.如图8.3—4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吊在弹簧下,

缸内被活塞封住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活塞与缸壁摩擦),

当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变化了的量有()

A. 活塞高度h

B. 缸体高度H

C. 气体压强p

D. 弹簧长度L

10.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1,3)沿直线AB变化到C(3,1),如图8.3—7所示,气体在A、B、C三个状态中的温度之比是

A.1:1:1

B. 1:2:3

C. 3:4:3

D. 4:3:4

11.用活塞气筒向一个容积为V的容器内打气,每次能把体积

为V

0、压强为P

的空气打入容器内。若容器内原有空气的压

强为P

0,打气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打了n次后容器内气体的

图8.3—4

图8.3—7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电压电阻》复习精要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 ..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 ....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填空)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 ..(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 ..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 ..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 .."x x x" .....的电流。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 v=1000V .........1V=1000m V .........1.m V=1000 .......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家庭 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V.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二看清 二要: ①电压表要并联 ..在电路中。 (.1.、.但是当电压表不小心串联到电路中时 ................发生的状况是:电压表的 ........... 时数有很大的偏转,约等于电源的电压。在测小灯泡的试验中,讲 .............................V. 表和 ..A.表反接的状 .....况是电压表有时数,电流表无时数。都不会损坏 .....................) 2.、.当电压表之间只是有一段导线没有任何用电器的时候,我们认为............................ 此时电压表是没有时数的。所以在电路中电压表没有时数我们分析............................. 电路状况可以考虑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是短路的。 .......................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一不: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连实物图一定要先选量程) .............二看清: ①一要看清电压表的量程 .. ②二要看清电压表的分度值 ...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 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 ..电压表。(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电压表 异符号 A V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 3A 3V 15V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高二物理-1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高二物理选修1-1第一章节知识点汇总 库仑定律 运用条件:在真空中(在空气中也可) 静止的点电荷(不产生影响因素) 库伦力与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描述电荷间的作用力的大小 在公式中有一个K值是指静电力常量 K=9*10的九次方n.m2\c2 一.经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在电场的周围存在一种物质既电场 只要有电荷的存在,就存在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场强 研究的要求:放入电场的电荷必须对研究没有影响,体积需要十分的小,这样的电荷叫做试探电荷 运用比值定义的方法:E=F\Q(场强确定以后,则与条件改变无关电流的磁感应现象是以以偶b为单位单位N\C 场强是矢量,其方向与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一致,则负电荷在电场中的方向与场强的方向相反 电场线 电场线是真实存在,但人们无法用视野看到的。电场线是曲线,则曲线上的一点的切线方向代表场强的放向。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 电场线的特点:从正电荷向负电荷无限出发,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是不闭合的曲线,疏密表示强弱 匀强电场 条件:两块靠近的金属板平行,大小相等,互相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是距离相等的平行线 电场与电流 放电原理:在莱顿瓶发明后,发现雷电可产生强的火花与电击,产生静电现象。富兰克林的实验证明天电与摩擦产生的电是相同的。根据尖端放电原理,制作了避雷针 电荷 经过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质,则这些摩擦过的物体就带上了电荷。这些物

体静止在物体上叫做静电现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一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是库伦,即库。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候,带上正电荷,丝绸吸引带有多余的电荷而带上负电荷。 感应起电:相互靠近的电荷间,使一部分的电荷转移到另一部分。 接触起电:相互接触的带电物体之间发生电荷的转移,电荷有一个物体转到另一个物体上面。 中和现象:当两个电量相等,电性相反的带电物体相互靠近或是接触的时候,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为中和现象 电荷守恒: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有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或者从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面。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小的电荷是元电荷,为1.6/10-19。所有的带电物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火花放电:在干燥的天气里脱下化纤的衣服时,由于摩擦,身体上积聚了大量电荷。实验室中感应起电机的导电杆之间发生火花放电现象 接地放电:为了防止导体上过量聚集电荷,常常用导线把带电导体大地连接起来,进行接地放电 静电的应用和防止静电除尘原理,静电喷漆,复印机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工作的 电容器:莱顿瓶是最早出现的电容器,是贮存电荷的装置。 在两个正对的平行扳之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叫做电介质,则形成一个简便的电容器,两个金属板式电容器的极板。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带电时,两极板之间存在电压,存有的电荷量也就不同。单位是法拉。还有皮法,微法。他们之间是10的6次方的进制关系。皮法大于微法 电流与电源 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在酸碱溶液,盐水中都可形成。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金属中电子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反。 电流有强弱之分。单位是安培没有毫安,微安 科学界运用心脏的机械性收缩而产生的微小电流来反映心脏的工作是否正常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 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 =S /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知识点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进行测量时,应做到: 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使用中:(1)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 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 知识点1:概念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 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 )、分米(dm )、 厘米(cm )、毫米(mr ) 微米(卩n ) 纟内米 (nm ) 3-i m = 1000m=100.1m=10m 1dm2 换算关系:1km = -2-3-6-9 m 1nm=10m m 1mm=10m=10m 1卩1cm=1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 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 5 、换算关系:1mi n=60s 1h=60mi n=3600s 6 、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 数时粗心造成 的,是不该发生的, 8 、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 、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 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 作为 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 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 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 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 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 是能够避免的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速度 速率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 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标量 分类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决定因素 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 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 方向 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 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 无方向 联系 它们的单位相同(m/s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速度 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 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 小程度的物理量,是 一过程量 定义式 单位 m/s m/s 2 m/s 决定因素 v 的大小由v 0、a 、t 决定 a 不是由v 、△v 、△t 决定的,而是由F 和 m 决定。 由v 与v 0决定, 而且 ,也 由a 与△t 决定 方向 与位移x 或△x 同向,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与△v 方向一致 由 或 决定方向 大小 ①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③ x -t 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① 速度对时间的变 化率 ② 速度改变量与所 用时间的比值 ③ v —t 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且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大小、运动的方向或 运动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了,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 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 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参照物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参照物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参照物 1.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知识点归纳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 第一节: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 受力物体。 2、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F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力的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有关 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示意图:略,注意,在做示意图的时候要标出力的大小(单位)、方向、作用点。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那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调零、看量程、读数等) 4、知道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第三节:重力 1、重力:由于收到地球的吸引而收到的力叫重力。用字母G来表示。 2、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正比关系,即物体的质量越大,那么物体受到也越 大。G=mg, 3、一般认为:g=大小为,单位为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 注:g的大小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越大,南北极的g最大。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重心:物体重力的中心,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体的中心。 6、重力源于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即世间万物都会受到的相互作用力。 本章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它与质量有关,质量远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第二节:二力平衡 1、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那么我们 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我们称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节: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 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 a、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卩m,纳米(nm)。 1km=1000 m 1m=1000mm 1mm=1000 卩m 1卩m=1000n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3 96nm=96 x 1nm=96 x 10 n m=0.096 n m 数字与_—??等量代换一L进行」 单位分运算 离 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单位换算三部曲”解决: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 知识点2 长度的测量 a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 b、正确使用刻度尺:三看:(1 )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及其是否磨损; (2)看刻度尺的量程; (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 四会: (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 )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准,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 (3 )会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字+单位。 考察题型: 1、对长度的估计方法规律:一臂展~身高,一步幅~ 0.5m 一拃~ 20cm ;1指宽~ 1cm。臂展:两臂左右伸平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 间的距离。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从量程和分度值两个方面考虑。看题目里面对精 确度的要求。刻度尺的精确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度高。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则能精确到1毫米。 3、正确使用刻度尺:注意刻度尺的使用规则,违反规则的读数,都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物体的读数为2.43cm。可以推测出它的最小分度值是毫米。 2.43cm 单位(cm) 估读数字(0.03) 一个准确的读数应该包括三部分。当估读数字为0时, 准确数字(2.4) 也不能漏掉。 4、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学习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勤奋刻苦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心理素质是保证。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1-2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