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一种艺术
书法艺术的基本含义

书法艺术的基本含义
书法艺术是指以汉字、字母等文字为主要表达形式,通过运笔、线条、形体等艺术手法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的作品的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的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书写表达:书法艺术是一种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的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家通过墨水、纸张、笔尖等工具,在平面上书写文字,通过不同的字体风格、运笔技巧等,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表达。
2. 美学审美:书法艺术强调形神兼备,追求线条的流畅与协调、字体的秀丽与稳定等元素的协调统一。
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传递一种美的情感和意义。
3. 传统文化: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古人的思想和智慧,增强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4. 修身养性:书法艺术需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专注、冥想和心无杂念的状态,因此书法艺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
通过练习书法,可以培养自律、耐心和专注力,提高人的修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承载着思想、情感、文化和修身的意义,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书法的地位与影响力

书法的地位与影响力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以汉字为基础,结合了绘画和文字的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书法的地位和影响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书法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魅力。
在古代,学习书法被视为绅士教育的重要内容,被用来培养人的修养和品德。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与道德的结合,成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手段。
因此,书法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具有独特的地位。
另外,书法的地位还体现在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上。
通过书写汉字,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亲近先贤的思想与情感。
而且,中国古代文人、政府官员等都被要求具备一定的书法水平,以展现自己的修养和文化底蕴。
因此,书法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对于继承和传承中华文化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书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力书法不仅在文化领域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力。
首先,学习书法对于个人的修养和人格完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书法需要人们具备专注力、耐心和毅力,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技巧。
这种修身养性的过程培养了人们的坚韧性格和自律能力,对个人的品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书法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产生更大的艺术效果。
例如,书法与绘画、雕塑相结合,可以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视觉体验。
同时,书法作品也可以与音乐、舞蹈等非视觉艺术形式相结合,产生更丰富的艺术表达。
这种跨界合作不仅能够创作出更具创新性的艺术作品,也能够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
再次,书法还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书法作品可以更方便地被大众所接触和传播。
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与他人交流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喜欢书法的理由

喜欢书法的理由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我喜欢书法,原因有以下几点。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美感。
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法、布局和气韵,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不同的字体和风格,展现了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美学。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倍感艺术的魅力与力量。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身心修养方式。
在写字的过程中,需要专注和细致地描绘每一个笔画。
这种专注和细致的过程,使我能够暂时远离纷繁的现实世界,进入到一种宁静和平和的境界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沉浸在自己与字体之间的亲密互动中,感受到身心的舒展和放松。
写字不仅能够培养我的耐心和毅力,还能够提高我的专注力和集中力,对我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书法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和欣赏书法,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书法也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通过自己的字体和作品,我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书法作品也可以成为一种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帮助我与他人建立联系和理解。
喜欢书法也是因为它具有无限的学习和创作空间。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
通过学习书法,我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巧和境界,不断发掘和探索书法的奥秘。
同时,书法也是一门创作的艺术。
通过书写自己的作品,我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展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理念。
书法给予了我无限的创作空间和表达自我的机会。
喜欢书法的理由有很多。
它独特的艺术形式、身心修养方式、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以及学习和创作空间,都让我深深地被吸引和喜爱。
通过书法,我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培养自己的情感和修养,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我喜欢书法,愿意一直坚持和热爱下去。
书法在国学文化中有何重要性?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学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书法在国学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书法是国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诸多学问,如经学、史学、文学、哲学、艺术等,而书法作为艺术学科之一,是国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二、书法是传承国学文化的重要手段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作用。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书法的传承,可以将国学文化的精髓传承下来。
书法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手段,它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通过书法的传承,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三、书法是培养人的修养和素养的重要途径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修养和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人们的修养和素养,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
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的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不断地练习和钻研,这也培养了人们的毅力和耐性,提高了人们的自我修养。
四、书法是传承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书法的传承,可以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精神。
书法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通过书法的传承,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书法在国学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书法的好处和坏处演讲稿

书法的好处和坏处演讲稿书法的好处和坏处。
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书法的好处和坏处。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书法的好处。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于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练习书法,可以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使人们更加懂得欣赏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其次,书法对于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耐心具有重要意义。
书法需要艺术家们细心地描绘每一个笔画,需要耐心地等待墨迹干燥,需要专注地投入其中,这对于培养人们的耐心和专注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此外,书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灵慰藉。
在书写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将内心的情感通过笔墨流淌出来,这样既可以宣泄情感,也可以得到心灵的抚慰。
然而,书法也有其不足之处。
首先,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受众面相对较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更倾向于追求新潮的艺术形式,这使得书法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其次,书法的学习和练习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投入,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奢侈。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缺乏耐心和时间来专心练习书法,这也成为书法发展的一种障碍。
综上所述,书法作为一种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在审美情趣的提高、专注力和耐心的培养,还是在心灵慰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书法也面临着传统艺术形式受众狭窄、学习投入大的困境。
因此,我们应该在传承和发展书法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式,让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愿书法这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慰藉。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
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
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
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
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
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
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
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
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
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都遵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
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
中国书法历史简介

中国书法历史简介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心灵的表达。
本文将为读者简要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和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时期。
在那个时代,人们用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来记录各种信息。
这些刻写的文字形状简单而朴实,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字逐渐演变成了更加规范和精致的字体,形成了后来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不同风格的书体。
篆书是中国书法的最早形式,它的字形严谨而规整,线条刚劲有力。
隶书是篆书的演变形式,字形更加简化,线条更加流畅,成为了古代官方文书的主要书写方式。
楷书是隶书的发展,字形更加规范,结构更加稳定,成为了后来书法艺术的基础。
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变体,字形结构更加宽松,线条流畅自如,给人一种自由和奔放的感觉。
草书则是行书的一种草率变形,字形潦草而难辨,但却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的书法家通过不同的书体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杰出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例如,东汉末年的张芝和王羲之,他们的楷书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
唐代的颜真卿和柳公权,他们的行书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觉。
宋代的米芾和黄庭坚,他们的草书狂放不羁,蕴含着一种独特的个性与情感。
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它不仅通过文字的书写来传递信息,更通过线条的运动和形式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中国书法注重笔画的变化和结构的平衡,追求形神兼备,以及“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通过书法的练习,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提高人的修养境界。
中国书法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它也影响了东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书法艺术。
在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都有人学习和继承中国书法的艺术传统。
世界各地的书法爱好者也对中国书法充满了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到书法的学习和实践中。
书法一笔一划的人生哲理

书法一笔一划的人生哲理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之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精神修养。
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下面是一些书法中的人生哲理,让我们一起感受它们的魅力吧:一、笔力与性格书法中的笔力与性格常常被人们提起。
书写时的用力与节奏,都与人的性格、气质有着密切关联。
轻重缓急的运用,反映出人的性格特点。
细致而有节制,干净利落而不刻意,顺势而为而不强求,都是书法中常见的性格特点。
二、大爱无声书法的核心是大爱无声。
一位高德先生曾说:“书无言,言无书。
”用一抹一笔来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与境界,大爱无声,却又在文字中展现无遗。
书法便成为了传递爱与情的一种载体。
三、静心与沉淀书法不仅需要笔力与技巧,还需要静心与沉淀。
只有在心静神定的状态下,才能书写出精湛的作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书法一样静心沉淀,培养自己的耐心和冷静思考的能力。
四、精神追求与自我创造书法是一种精神追求和自我创造的艺术形式。
通过不断地书写和思考,不断地追求自我突破和超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不断地创造和突破自我,尝试新鲜事物,挑战自己的极限,让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五、笔墨生风和变通应对书法的笔墨生风和变通应对也深刻地诠释了人生哲理。
一种笔法可能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随机应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转化新的体验。
人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通,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六、匠心独运书法讲究匠心独运,注重个性的表现和突出特点。
在人生中,我们也要注重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培养独立自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做到匠心独运,用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以上便是书法中生动的人生哲理。
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更可以享受到修身养性的过程,学会思考和生活的智慧,让我们从书法中汲取营养,让自己变得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它美在何处?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也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
在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时代,参与书法活动的人非常广泛,凡是读书人自幼就得开始习字,由此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也是最初的审美训练),此后相伴终身,所以书法又是中国最实用、最普及的艺术。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
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相比显得更为抽象,更难捉摸。
一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是常有的,即使是对一代书法大师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千口一音。
那么,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否存在统一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审美者所占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
艺术上的许多范畴,朴拙与呆笨、凝重与滞涩、豪放与粗野、宽博与松散、飘逸与轻浮、差别都很微妙,在欣赏和评价时把握不住就会产生移位,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观千器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
古往今来,有关书法艺术的审美著作、浩如烟海、今择其要点、归纳如下:一、线条姿态美: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
而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
书写的轻重、疾快、强弱、顿挫、提按、正偏在纸上留下浓谈、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1、和谐美。
这种美的要素,欧美艺术家讲究得极为精细,作张椅子,也要看长短、疏密、粗细、曲直,作得好就美,作得不好就不美。
线的美,在美术中,最为高等,不靠旁物的陪衬,专靠本身的排列。
而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
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
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
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
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
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
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2、动态美。
对于线条,古来有两个美谈,即:“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
这是表现线条力度的夸张说法,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瘦能挺、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那么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
这种动态之美在书法作品中,你或许感到小桥流水,轻流慢淌,或如飞流瀑布,落于九天,或如林中老树,静谧安祥,或如骇雷惊电,震撼环谷……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动感线条,体现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
从优秀作品中不仅看出书家笔墨技巧的娴熟,更能看到对作品的“韵”的把握。
即使人产生抑扬顿挫,似高山流水,时而泻于千里之外,时而旋于险滩之间,起到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二、运笔节奏美:书法美与音乐美、戏剧美、舞蹈美的相似之处是,在于使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至整幅作品中、富有旋律节奏和诗情画意的意趣。
就书法作品而言,笔画的轻重缓急、字形的大小变化、字形的结构、广窄、开合、伸缩、倚正以及自然的牵连飞渡等等的巧妙运用,都能使整幅作品有种自然的运笔节奏感,使欣赏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书法和音乐一样,以抽象的语言创造抽象的形象,这抽象的形象似乎很容易引发欣赏者各种联想,在优秀的艺术家笔下,能创造出使人感到旷远,博大、幽微、深沉、高逸,使人精神得到升华的境界。
就象优美的乐曲能激动人的心魄,激励人的情性、激发人的幽思。
这抽象形象所表达的虽不是明确的什么,但它仍是和人的审美理想、人的情性修养肯定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就是来自一种修养,一种艺术情志,一种由时代精神折射出来的精神面目,所有这一切铸成的审美内涵,它寓于运笔中的点画、布白之中,让读者通过书家创造的总体形象观赏它,感受它,品味它。
三、形体组合美:书法的形体,由笔画、结构、章法三者组成。
笔画上,视其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谈、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结构上视其疏密、错落、承转、争让、欹正等照应周到、匀称生动;章法上,视其大小、高低、宽窄、黑白、虚实等协调统一、行气贯通。
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既要符合规范法度,又要富于变化。
字体有长有扁、有疏有密、有古朴有奇宕等等,字写得过于平正、则显得板滞拘瑾;结体过于险绝,又易涉怪迁俗。
所以应努力做到“平中寓险,险中求平、中宫收紧、左右挥洒、倚侧有正、曲中求直”,才能别有情趣,这样方可称为艺术。
人们追求的是真情流露、天趣盎然,符合于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
张猛龙碑,点画多变,以点而言,几处无一相同,此碑结字外疏内密,忽大忽小,忽收忽放,欹侧取势,奇丑相生,结体精密有奇趣。
《兰亭序》中21个“之”字,各具情态,形象生动,上下浑然,似天然雕饰,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品的形体极尽变幻,时整齐匀称,时参差错落,时空旷清朗,时密不透风、形随笔出,字随势生、呈观万千气象,诸多风情,对书法欣赏者来说,书家只有通过形体组合线条,把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贯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观赏者而感而动,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四、章法气势美:好的章法布局,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顾盼映带、气脉相通。
一幅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
1、相呼相应,相承相接。
就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来说,整体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的作品,从欣赏者的眼光来看,章法可以夺主先入,扑入眼帘,能给欣赏者第一眼的印象,能产生第一视觉效果,是关系列这幅字成败得失最关键的地方。
在章法布局中,要照顾到每一点画,每一字的安排位臵,是否正确,合理和自然、天头地脚,题款用印,字与字相呼、相应,行与行相承相接、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顾盼生姿、浑然一体。
整体布局是否自然生动,使人一眼望去,黑白分明,疏密有致、气势贯通、格调一致,令人有种统一感和整体感,达到相应的审美效果。
2、虚实相生,空灵相映。
宋人姜白石《续书谱》曰:“必须下笔动静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气,当密不密必致雕疏”。
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画,奇趣乃出”。
由于汉字的自身特点,书法家们可凭借自己的艺术构思和笔墨技巧,创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来表现自己的独特风格。
不同的书法作品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思维形式,有的作品重虚白,气势宽舒静谧,给人以空灵游逸感,有的作品雍容大度,有大气磅薄,纵横决荡之感; 有的作品苍古秀拔,奇崛危险,有种孤芳自赏感。
书法艺术中注重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如在颜真卿《刘中使帖》、怀素《自叙帖》中,虚实相间的例子更为比比皆是。
在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
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
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看来,虚白之处并非空洞无物,而“虚实相生,皆成妙境”的空间美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使人回味无穷。
五、内容情感美: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表达感情,抒发性灵为特征的,书法也是如此,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熔进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
作为书法欣赏者,面对一件书法作品,要力图窥见作者的感情因子。
作为形式艺术的书法,它不仅要求洞悉作品书写技巧、风格,又要领会作品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修契事”时“群贤毕至”“流畅曲水”“惠风和畅”的环境中创作出的。
就是用他风度超逸、墨彩飞动的正派书风,表现出东晋文人学士的风流潇洒姿态;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子家庙碑》等,则集中反映出他的端庄、厚重、雄壮的颜家气派。
又如岳飞的《满江红》,周恩来的《大江歌》、毛泽东的许多诗词墨迹,从内容到形体都表现出伟人的气势和魄力。
大凡成功的书作,不单是形体秀美、清丽雄劲、峻拔、怡人眼目,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情怀志趣,作者凭着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力求使自己笔下的文字形态更有线条美、更和谐流畅、更变化多姿、更参差错落,使欣赏者心领神会,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六、心灵意境美:意境,是指人的思维境界。
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
人们的意境是千差万别的,同样的功底,不同程度的意境,就出现不同样的书法水平。
意境美,是对书法作者的气势、骨力、神采、风味的高度慨括。
唐太宗说:“夫字以神为精魂”;宋黄庭坚说:“书者能以韵观之”,清姚配中说:“以气为主”。
历代书家所说的是“神”、“韵”、“气”。
而我们继承了意境美的观点,把它概括为“精、气、神”。
字为心声。
凡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如山水、云雾、日月、星辰、鱼虫、鸟兽、风雨、水火、雷霆、闪电、歌舞、战斗等等,无不给书家某些启迪。
作者利用某种特殊的工具,通过书写用点画线条等一系列因素,将心灵中的某种情趣表达出来,这种心灵意境的情趣,往往能使书法作品取得某种神奇的效果。
心灵意境美的体现,他决定作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个性。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外功”,作者的“字外功”愈深、立意也愈高。
他所追求的作品也愈真;愈真则愈美;愈美则愈雅,愈隽永、愈耐人寻味。
心灵意境美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只有不断加强“字外功”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可见,意境美是书法家思想感情和修养的流露。
思想感情是一切艺术的属性,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作者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之中。
从书法的内容、线条、结构、章法、体势等体现了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
再如清代“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当时提倡馆阁体的书风下,在书法上大胆创造、锐意革新,创造出“板桥体”。
他的章法如“乱石铺街”但“乱”出法度,“乱”出神韵、从中可以窥视他高风亮节的卓然傲世的精神;现代书家弘一法师,他的字充分体现了佛教精神,以上书家创造出不同的书法艺术意境美。
由此而知,每一个有成就的书家总有自己的个人风格、每件作品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意境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吸收和发展”。
如清澈曲折的小溪,多姿多彩的花卉,滔滔不绝的江河,天空飞翔的雄鹰,葱郁有趣的山林等等,都有自身的个性美,同时也有相互间的共性美,那就是自然生动的天趣美,能在书法艺术的点画线条、字体结构、行列安排、章法布局中程度不同地比拟吸收,也能在意趣神采、自然韵律,风姿格调、骨力、气势、气脉相通方面,心须意合,若明若暗地从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成为书法艺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