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卷 第4期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2 No14 2002年11月Journal of H ebei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v.2002

文章编号:167121068(2002)042167204

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刘保军

(河北理工学院图书馆,河北唐山063009)

关键词:书法;美学;线条造型;情感性;独创性

摘 要: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通过线条的组合变化,使书法具有生气

勃勃的运动,交织成匀称、连贯、参差、飞动的对称或不对称的平衡,而

构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造型美;书法是情感性突出而又充满个性的艺

术,它在表达作者意志、品格和思想感情的同时,便产生了强烈的个人

风格,表现出书法美的情感性和独创性。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至爱。人们喜爱书法,是因为它能示人以美,能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那么,书法到底美在何处?它具有哪些美的特征?我以为,书法美,不外乎线条造型美和内在本质美两个方面。

一 线条造型美

书法美的表现形式是线条造型美。书法的线条造型美,体现在线条的自身美和线条的组合美。

1 线条的自身美

书法的线条,就是通常讲的“点画”。作为汉字造型的基本要件,点、横、竖、撇、捺、钩、挑、折等基本笔画,是线条美的基础。尽管有书体、流派的差别,线条外形也不相同,但要写出美的线条,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则。那么,什么样的线条才能称得上美呢?看线条美不美,可从以下两方面判断:

(1)线条有无力感。线条的力感关系到两个因素:一是“中锋”;二是“涩行”。中锋用笔,就是笔锋居中的一种用笔方法。宋姜夔《续书谱》说:“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矣。”[1]中锋用笔,就能万毫齐力,提顿自如,写出的笔画自然、浑厚、有立体感,有一种丰满充实、向外凸起的感觉。“涩行”与“中锋”有内在的联系。“涩行”强调更进一步。“涩行”,是笔锋在纸面上行进时,遇到阻碍而又克服阻碍前进的过程表现。笔锋着纸,不是平拖而过,而是逆势运行,写出的线条不是平铺的一个面,而是有深度的,显示着一种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力透纸背”。古人常用“折钗股”、“屋漏痕”来形容这种艺术效果。所谓“折钗股”,是指钗股两头用力对弯时,有一股绷起的力量;“屋漏痕”是说水滴从收稿时间:2001212224

作者简介:刘保军(19502),男,河北高碑店人,河北理工学院图书馆工作。

861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卷 

屋顶沿墙流下时,是一边克服墙面阻力一边缓缓滴下的。

但是,讲中锋用笔,不是完全否定侧锋。姜夔《续书谱》说:“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2]这是讲用笔的辨证关系。书法中兼用侧锋,用得好,可增加俏丽感,正如红花还须配绿叶。

(2)线条有无动感。僵死的线条不能成为书法。只有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线条才能被人们所欣赏。一件成功的作品,是自然少不了线条的动感的。这种感觉,在用笔上最能体现。用笔的轻重、缓急、起伏、正侧能引起线条的千变万化,从而产生动势和节奏。音乐有音的强弱、高低和节奏的快慢。而书法线条虽然没有声音,但却具有音乐的旋律。晋卫夫人《笔阵图》说,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竖如“万岁枯藤”。古人称点为“侧”,称横为“勒”,这都是说它的“势”,势是什么?是反映书法生命的运动。正是有了这“势”,才有了生气和节奏。这是书法之所以能示人以美的重要原因之一。“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3]

2 线条的组合美

由于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只有线条自身的美,还不能构成书法美的整体,只有把线条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才能构成书法的整体美。在线条的组合中,集画成字,谓之“结构”,集字成篇,谓之“章法”。“章法”是以“结构”为基础的,没有“结构”,“章法”也就无从谈起。从审美的要求来说,线条的组合虽千变万化,但其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外乎以下三条,即:平正、呼应、变化。

(1)平正 平正是指字的重心平稳,就象房屋的梁柱、门窗,一定要保持平衡一样,使人看了有安稳舒适的感觉。平正,是对任何一种书体结构的总要求。楷书要求尤其高。楷书要求每一个单字本身必须是重心平稳的。然而,在处理重心平稳的方法上,各书家又不尽相同。如欧阳询喜欢采用偏正互补平稳结构,而颜真卿则采用左右外拓,两肩齐平,正面视人求得字的端庄。而在行草书中,某一单字可以是不稳的,但须通过字与字的倾侧互补,来达到整体的协调平衡。当书写某个字或创作某件作品时,画与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可能会有轻重、大小、疏密、正侧差别等,但整体必须不失平衡,正象我们今人喜欢不对称的平衡一样,因为我们觉得它更富有动势和美感。

(2)呼应 呼应的作用,是将原本独立的线条进行相应的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使字中笔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气势不断。毛笔在线条中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笔势”。作书时,上一笔收笔时产生的势能,正好为下一笔的起笔所利用,这样,上下笔之间或上下字之间就自然产生了联系,形成呼应关系。一件成功的作品,笔势往来呼应是不可缺少的。所谓的“一气呵成”,就是有意无意地制造和加强这种呼应关系。在行草书中,呼应关系容易体现,因为线条之间充满了有形(笔连)和无形(意连)的呼应。但在篆、隶、楷书中,线条的呼应关系就不象行草书那样容易观察了,但它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认为楷书点画间没有牵丝往来就是没有呼应,那就错了。需要清楚的是,由于楷书点画互不连属,上一笔的收笔到下一笔的入笔之间,是手提毛笔悬空运行的,纸上虽无形可见,但它却是上一笔到下一笔运行过程的一部分,是虽断而实连的无迹的呼应,构成了无形的连贯。

(3)变化 线条的组合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方圆变化 方笔刚劲挺拔,圆笔柔润清秀。只用圆笔多失阳刚之气,只用方笔多有刻板不遒。只有方圆兼用,才能孕育生机。宋姜夔《续书谱》说:“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

方,草贵圆。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

[4]大小变化 如果字的大小雷同,便显得呆板无生气,只有大小参差,才显活泼和富有节奏。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说:“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

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5]多么绝妙的比喻!

斜正变化 斜正变化,是以字的形态倾侧取势。一行中,字时而左斜,时而右倾,但始终又保持在行线中,不偏离中心,给人以形斜体正,势曲态直的感觉,从而获得险中求正的艺术效果。这就象杂技演员空中走钢丝一样,虽然身体左右在晃,但仍不失重心,不仅不会掉下来,而且还能在上面做出优美险绝的动作。

纵敛变化 纵敛变化既表现为字的开放、紧收的变化,也表现为主副笔的伸缩变化。纵敛变化,可增加气势和动感。若将相邻之字做横向放宽或将一字之主笔做拉长的夸张,在整体上会产生强烈的动感效果。

疏密变化 疏密变化实际是“留白”艺术。“留白”适当,就能疏密得宜,疏而不空,密而不挤。姜夔《续书谱》说:“书以疏欲风神,密欲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

至凋疏”。

[6]此外,如轻重变化,开合变化、主次变化,以及墨色的燥润、枯湿变化等,种类还很多,不一一赘述。

二 书法的本质美

书法是通过线条造型示人以美的。然而,书法美的最高要求,还不在于它的形象美,而在于它所表达的内在的本质美。

1 书法美的情感性

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说:“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矣”。

“笔墨性情,皆以其人性情为本。”[7]这里所讲的“如其人”,不是指人的外形,而是指人的

思想情趣。书法之所以能表达思想感情,是因为一个人的书法会直接受其审美情趣的影响,而审美情趣的形成则常与其思想、性格、气质有着密切联系。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情绪下写出的作品,其神韵是不同的。高兴时,心情舒畅,笔下多秀美;烦闷时,精神抑郁,笔下多沉重;急躁时,笔下多匆忙,惬意时,笔下多闲雅;信手拈来多率意,静思之后多凝练。凡此种种,无不表现和寄托作者的胸襟和感情。王羲之与亲朋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绮丽景致中,“流觞曲水”,“畅叙幽情”,即兴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就是最好的例证。其书字法秀美,章法自然,气韵生动,充分表现了其当时那种“快然自足”的情怀。很显然,书法具有明显的情感特点,是作者意志、品格、精神、情操的外在表现。当那些带有情感的线条出于作者之笔时,就已渗入了自己的思想情趣,同时也就有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一般说,思想活泼,性格豪爽的人,其书法不会拘谨;举止端庄,品行正直的人,其书法也不会轻浮。

961 第4期 刘保军: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