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第2课时 光学仪器)教案 粤教沪版

(安徽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第2课时 光学仪器)教案 粤教沪版
(安徽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第2课时 光学仪器)教案 粤教沪版

3.7.2 光学仪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和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焦距为50mm和300 mm的凸透镜各一个,焦距是-75mm 的凹透镜一个,(以上透镜在“JZ507型光具座”选取)滴管一个,磁带盒一个,小烧杯一个,少许清水,带有箭头的白纸一张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引入:探索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要探索就需要观察,要观察就要借助眼睛,并期望加以扩展,正是透镜的发明和使用,才使人类的这种愿望得以实现。

2、提问:透镜有几种?哪两种?

学生活动:判断所给器材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

引用问题:利用透镜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像,如果我们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进行猜想。

我们用一个放大镜时,发现放大倍数有限,但当我们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发现比刚才放大更多。

新课教学:一、望远镜

(一)、学生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发现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的像

要求说明:用的是哪两个透镜,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看到的是怎样的像。

1、以f=50 mm的凸透镜为目镜,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开普勒望远镜)调整目镜,观察远处,可观察到清晰的倒立的像。

2、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目镜,以f=5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显微镜)调整目镜,

观察细小物体,可观察到放大的虚像。

(二)、望远镜

1、介绍望远镜的构造

什么叫目镜?什么叫物镜?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应注意什么?

靠近眼睛的是目镜(凹透镜),靠近被测物体的是物镜(凸透镜)。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或其它强光源,否则会损伤眼睛。

2、望远镜的原理:

原理:物像:u>2f 倒立缩小的像.

目镜:u<f 正立、放大的像.

3、望远镜的应用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4、望远镜的类型

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显微镜

在组合透镜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利用两个凸透镜可以看到物体放大的虚像,———显微镜。

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原理:物镜f<u<2f

目镜u<f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区别

设问: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相同的地方:它们的目镜、物镜都用的是凸透镜

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很短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五)、小结: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f<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望远镜和显微镜而看到的越来越远,越来越小,我们可以预见我们会看到得更多,这个世界是充满着奥秘的,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未来就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三、作业布置:课本77页1、2、3、4、5、6

板书设计

反思:1、从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又能成放大的虚像,引导学生去思考: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教学时可以在投

影片画一小物体,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投影片画面上的这个物体,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让

学生观察屏幕画面上的这个物体,然后让学生拿着放大镜再去观察这个物体。说明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是利用两个透镜放大作用的组合制成的。这里可以让学生讲一讲感受。

2、影响视角的因素:

视角就是物体的头尾与眼睛的光心所张的角,视角越大,看物体就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请同学们想一想要看清楚物体该怎么办?

(生讨论)归纳:要想看清楚物体可从两方面入手:(1)、减小物体到眼睛的距离(2)、增大物体在眼睛内的视角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及运用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2)举例及应用 影子(光斑),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射击瞄准,激光准直,排队 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二、光的反射规律 (1)规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光路可逆 (2)举例 倒影、镜花水月、杯弓蛇影 — 例题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例题2.(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 ②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 向后折,(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由以上 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例题3.(1)如下图所示,两块平面镜互相垂直放置,一光线与平面镜成500角入射,请画出光线两次反射的光路图。 $ (2)在图3-3甲中,由点光源A发出的一条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试作出光路图;在图3-3乙中,根据O 1B、O2D两条反射光线,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例题4.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成语”,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形成的,立竿见影是由光的形成的,镜花水月是由光的形成的,井底之蛙是由光的形成的,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形成的,繁星闪烁是由光的形成的。 ·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物距与像距相等 (2)常考知识 ①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 ②该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下进行比较好 ③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④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⑤* ⑥因为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不能承接; ⑦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不随物距和像距的改变而改变; ⑧玻璃中出现两个蜡烛的像是由于玻璃有厚度,玻璃板越薄越好。 (3)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对称、虚像 例题1:如上图,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注:旨在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实验中,应选择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且玻璃板纸面放置。同时,还应选择两支的蜡烛,确保像与物大小相同。实验中还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注:旨在考查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放置) %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 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光屏能否承接像 第一次5.0} 5.0 等大不能 第二次9.09.0等大不能> 第三次 14.014.0等大不能 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像与物的大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注:旨在考查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四、光的折射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___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停表 s v t 小长 0.29 变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s v t 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 (2)[4][5]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3)[6]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 2 0.8m ===0.29m/s 2.8s s v t (4)[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需要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4节眼睛和眼镜 整体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材处理上,突破现有教材对有关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平铺直叙,力图“体现教师不应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生者”“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结构上,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建构课堂程序,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入新课,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分析问题,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和“近视和远视成因”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解决问题,即通过“近视和远视矫正”的探究和“眼健康保健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眼保健知识,学会正确用眼和护眼,体现物理教学的人本观。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4.通过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渗透物理学无处不在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 1.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练习题

第三章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 1.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比如点燃的蜡烛,请你再举出两个生活中常见的光源:________。 2. 雨后初晴常见彩虹,它是太阳光被分解成的一条彩色的光带依次为红、橙、、___、靛、紫七种色光。 3. 斑阑的色彩世界是由三种不同基色的不同组合而成,它们分别是、、。 4. 我们要看见一个物体,要求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同时还要求 [ ]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必须进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D.眼睛能发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光照在绿纸上,纸呈黄色 B.红光照在绿纸上,纸呈红色 C.红光照在绿纸上,纸呈绿色 D.红光照在绿纸上,纸呈黑色 6. 太阳光能使冰雪熔化,给我们带来温暖,也说明光具有一定的能量,你能举出三种以上的利用光能的例子吗?试试看。 7. 活动:挂在天空的彩虹是美丽的,阳光下、月圆之夜,只要有一面镜子,一盆水同样能让“人造彩虹”走进你家。试试看?如果能,你会用物理知识解释吗? 3.2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1. 光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会发生,这是因为地球表面的空气是 . 2.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发生了 反射,生活中常说“物体反光”看不清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反射,它们是反射的两种方式。 3. 一束光线如图3-1所示射向镜面时,其入射角是, 当界面顺时针射20°角时,反射光与入射光夹角是。 4. 木工常用一只眼睛去观察一根长的木料是否笔直,这是利用了 原图3-1

理。 5.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A.影子的形成 B.小孔成像 C.月食 D.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6. 试试看,晚上用手电筒斜着照斜挂在墙上的一面镜子和它附近的白墙,你从正面看去[ ] A.墙是白的,镜子是亮的 B.墙是黑的,镜子是亮的 C.墙是白的,镜子是黑的 D.墙是黑的,镜子也是黑的 7. 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阳光的点形状是[ ] A.不规则的 B.三角形的 C.圆形的 D.正方形的 8.(1)在图3-2中画出它们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反射角 (2)在图3-3中找出反射面的位置 9. 雷电交加时,雷电是同时发生的而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 呢?假如你是百米赛跑的动运员时,你是发令员的枪声,还中看枪的白烟? 10. 小明和小华在登山,发现一个山洞,外面阳光灿烂,洞里漆黑一片,你能让山洞也有阳光吗?请说说你的做法,并用文字和作图说明。 11. 把教室里的窗用厚窗帘挡住,只留一条狭缝,让阳光形成一条光束照进教室,你用眼睛随光束看去,你会看到,这道光束里有许多的小灰尘颗粒在飘动。请问: (1)我们为什么能看见灰尘?假如电影院放映电影时,没有银幕(或屏),也没有灰尘,放映机射出的光束你能看见吗? (2)在观察光是如何传播时,为了清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你可采用什么方法?试试看。 3.3 平面镜成像 1. 一平静的池水深1m ,月亮距离水面为 3.8×108 km ,水中的“月亮”距离水面距离3-2 图3-3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案:眼睛和眼镜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案:眼睛和眼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 2.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原因的了解,学会如何保护眼睛和矫正视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养成自觉注意保护视力的习惯。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 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要感谢自己的眼睛,是它让我们看到如此美丽的画卷。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成像的吗?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眼睛 [阅读课本]P100“眼睛” [小组讨论]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 [提示]眼睛主要由睫状体、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组成。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归纳提升]晶状体、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一个光屏。 [思考]眼睛如何看清近处的物体?像距不可调,怎么办? [分析]我们的眼睛有强大的自动调节能力,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凸透镜焦距越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会聚光线的本领越强;眼睛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凸透镜”的焦距,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归纳提升](1)看近处物体:使晶状体变凸,焦距变小,从而使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2)看远处物体:使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从而使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思考]什么是明视距离? [提示]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 [思考]为什么边走路边看书对眼睛有害? [归纳提升]因为边走路边看书,睫状体要不停地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以便看清物体,这样极易造成睫状体疲劳,减弱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对眼睛有害。 探究点2近视眼及其矫正 [阅读课本]P100“近视眼及其矫正”

8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这些东西(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等),每摸一样,说出这是什么? 教师在教室里走动,拿着不同东西,让学生们摸. [师]为什么不用眼睛,用手摸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凉热等特点? [生]因为我们有触觉、味觉、视觉、嗅觉、听觉,能摸出来是触觉的作用.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其实这些东西的特点,除了用手摸,用眼睛一下就看出来了.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上节课我布置收集关于眼睛的资料,来说给大家听. 二、新课教学 [放投影片,课本图5.4—1,眼球的结构,让同学们通过挂图和投影片讲叙] [生甲]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 [生乙]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生丙]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生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师]大家鼓掌,对他们精彩的讲解进行鼓励,谁还有不明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甲]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单元测试-A4纸-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全品中考网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3.如图(2)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图(2)图(3)图(4) 4.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外表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如图(3)是一张放在阳光下的VCD光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 B. 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 C. 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形面是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 D. 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形面是光的色散现象 5.如图(4)所示为用玻璃罩罩着的古石碑,由于玻璃反光,石碑上的字很难看清。小科认为: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酸雨对石碑的侵蚀;②石碑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 ④若罩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⑤若罩内能给石碑一定的照明,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会更清晰。其中合理的是()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6.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7.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 (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选填“A”或“B”)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v=s t 时间小于 65.0 0.1625 B 【解析】【分析】【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s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

均速度 v= 65.0cm 4s s t ==16.25cm/s=0.1625m/s (5)[6] 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2.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照片中A到G的长度L=8.4cm。 照片中A到G的长度L/cm ①③ 纸锥的平均速度 v/(m·s-1) 8.4②④ (1)为了能够从已知的信息计算得出纸锥从A下落到G点的平均速度,请你在设计的表格中将空缺的①②③④部分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 (2)观察纸锥下落的照片,可以得出纸锥从A到G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m 0.84 从A到G的下落时间t/s 1.5 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先增加后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 [1][2]由表格可知,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需知道纸锥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纸锥的实际直径为8.0cm,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因此照片中纸锥和实际纸锥的比例是1:10,故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为照片中A到G的长度的10倍,即: H=8.4cm?10=84cm=0.84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八年级物理:眼睛和眼镜(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眼睛和眼镜(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八上)》第68-71页,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课型: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 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最后安排了《科学世界》供同学

们阅读。《动手动脑学物理》穿插在《科学世界》之前。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下意识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思维脉络展露出来,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未知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这是我设计的主要思想。我先通过“盲校的同学在认真地用手看书”导入,让学生体会残疾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热爱世界的情感,感受热爱生命的真谛。再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1.模拟眼睛成像,随后,由模拟眼球成像实验与真正的眼睛的区别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从长时间的近观导致眼睛的病变引入课题。 2.近视眼的成因,让学生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选用器材,进行对比实验,验证猜想。 3.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同时我还为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了预备知识一栏,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把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地应用已学到的知识,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这样做有利于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最佳配合,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改变“重结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的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光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的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光的知识点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

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3

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能力 (2)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2)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眼睛成像的机理 难点:认识近(远)视眼 教学器材:多媒体系统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08年残奥会开幕式上的一个节目,请大家保持安静,注意听他说的话(播放视频)。好了,这位歌唱者叫杨海晨,是一个盲人,大家听到他最后说的什么吗? 生:他说他最想看到他的爸爸和妈妈 师:嗯,他在倾诉他对光明的渴望,所以像我们这些能看见的人就该好好珍惜爱护我们的眼睛,那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物体呢? 新课教学 1.眼睛的构造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眼睛的构造(幻灯片:眼球剖面图),大家看,A是什么 生:睫状体 师:后面呢,依次是…… 生: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 师:那我们的眼睛究竟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呢? 2.眼睛成像的机理 生: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成像在了视网膜上 师:哎,这是不是和我们前面刚学过的凸透镜成像很像啊。我们来看一下,在凸透镜成像中,远处的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同样的对于我们眼睛,远处的物体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样我们就看见了清晰的物体,所以晶状体和视网膜就分别相当于什么 生: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师:那它们是不是完全一样呢?是不是没有区别呢? 生:不是 师:那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看一下(播放凸透镜成像规律动画),在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发生变化时,像距怎样 生:也在变化 师:但对于我们眼睛大家注意,我们之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像成在了视网膜上,这样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就是像距,而又因为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对于眼睛当物距发生变化时,像距是不变的,那我们眼睛是怎样做到这个的呢?我们看一下下面的情况,物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像于S’,如果我们将物距减 小,这时像距就应该 生:增大,因为物近像远 师:如果物距增大,像距就该 生:减小,因为物远像近 S’ 生:思考 S’ 生:折射程度更大 师:嗯,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一个相对于A凸透镜更怎样的凸透镜 生:更厚的B凸透镜 师:哎,很好,因为我们前面讲过凸透镜越厚,其聚光能力越强,焦距越小。我们再看第三个,同样的要使它的像成在这,它的折射程度更 生:更小 师:也就是要选择一个比A聚光能力更弱的凸透镜,所以我们选择了更薄的凸透镜。所以说如果当物距发生变化时要使像距不变,就可以改变凸透镜的厚度,也就是它的焦距。现在大家来看看我们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有什么变化,是不是和凸透镜的变化一样呢?(播放动画)大家注意看当老师移动物体改变物距时晶状体的变化(先将物体移远),大家看当物距增大时晶状体怎样 生:变薄了 师:(再将物体移近)大家看当物距减小时晶状体怎样 生:又变厚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案

眼睛和眼镜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 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过程 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 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 神。 2.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去 解释或联想某些生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情感 态度 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 用眼卫生。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 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 点 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矫正 教学难点1、近视眼及其矫正。2.远视眼及其矫正。 解决办 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动手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与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 教) 一、复习导入(5分) 二、研读目标(2分) 三、自主学习(10分) 四、合作探究(15分) 五、当堂检测(5分) 六、小组评价与课堂小结(5分)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每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用来观 察周围的事物,获得信息,眼睛 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患有近视 和远视的人要佩戴眼镜是怎样矫 正视力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眼 睛和眼镜。 (一)眼睛 1、问题: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 眼睛是如何看物体的呢?眼睛的 构造是怎样的呢? 在学生说出内容基础上通过播放 课件讲述: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 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 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 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 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 通过学生熟悉 的问题引入新 课,激发学生的 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 力 培养观察和理 解能力 通过问题激发 学生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理解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 探究能力 学生进一步理 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节 眼睛和眼镜眼睛和眼镜例题 (精品)

“眼睛和眼镜例题”知识点分析 例1 (2005·扬州)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膜上。图1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膜的前方,应戴___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图 1 解析:根据图1中,远近不同的物体经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在视膜上的情况可知,物体离人越近,眼睛的晶状体凸得越厉害,晶状体的焦距将变小。当人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例2 (2005·庐江)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若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睛的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2。根据该图,这个人可配戴装有_____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有研究发现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发生有关(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可以通过测定空腹时血清中的锌含量来确定),若要研究这二者的相关性,请你设计完成下列的研究过程: (1)将同校同年级的同学按___________分为两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血清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相关性。 图 2 解析: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如图2所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睛折射成像成在视膜的后面,则这个人是远视眼,应配戴装有凸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在研究“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发生关系”过程中,应: (1)将同校同年级的同学按是否近视分为两组; (2)测定两组学生空腹时血清中的含锌量; (3)比较血清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相关性。 例3 (2005·宜昌)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3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八年级物理上册5.4 眼睛和眼镜教案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5.4 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2)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生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2)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2、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意识的培养。 ●课前准备 课件、眼球的结构挂图、眼保健操乐曲磁带。 ●教学过程 (一)预学 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上,形成物体的像(填像的性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到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2、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矫治:戴。 3、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一个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戴。 (二)探究与精导 教学点1 眼睛

1、眼睛的构造 2、眼睛的工作原理 结合眼睛的构造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填写下表 【提示】与照相机对比进行说明(补全表格) 眼睛照相机 瞳孔光圈 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凸透镜 视网膜底片(感光底片 备注:瞳孔起到了照相机中光圈的作用,当光强时,瞳孔自动缩小;光弱时,瞳孔自动放大。 当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时,视神经就把视觉信号传送到大脑中。 【问题】①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2cm,而我们平时看物体时,物体到眼球的距离和2cm 比较有什么特点? ②由于u>2f,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③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重点强化】①物距一般都大于。 ②成、的实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到我们的大脑中,人们与生俱来就适应这种感觉,因此人们的感觉好像成了一个正立等大的像。 ③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就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达到改变眼睛“焦距”的目的。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焦距”变大,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得凸起时,“焦距”变小,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因此无论是远处物体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就像一架可以变焦距的高级照相机。 【学点训练】 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八年级物理上册5.4 眼睛和眼镜教案

第4节眼睛和眼镜 整体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材处理上,突破现有教材对有关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平铺直叙,力图“体现教师不应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生者”“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结构上,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建构课堂程序,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入新课,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分析问题,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和“近视和远视成因”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解决问题,即通过“近视和远视矫正”的探究和“眼健康保健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眼保健知识,学会正确用眼和护眼,体现物理教学的人本观。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4.通过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渗透物理学无处不在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 1.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2.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