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范式
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

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作者:蔡守秋吴贤静来源:《现代法学》2010年第06期摘要:“主、客二分”和“主、客一体”这两种范式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后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
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的范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彻底克服“主、客二分”范式的逻辑弊病,发扬“主、客一体”范式理论优势的需要;是发展环境资源保护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告别旧时代,信任和投入新时代的需要;是学科健康发展、深化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需要。
关键词:“主、客二分”;“主、客一体”;范式转变;环境资源法;法理学中图分类号:DF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即从“主、客二分”范式转变为“主、客一体”范式,是指在破除、扬弃“主、客二分”范式的基础上,树立和奉行“主、客一体”范式。
之所以提出范式转变,是因为“主、客二分”范式存在许多弊病、不良作用和消极影响,它发展到现在,已经对人类生态系统造成并正在继续造成许多消极的甚至有害的影响,已经堕落为一些人掠夺、统治和歧视自然的精神支柱,维护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人与自然不平等秩序的理论根据。
“主、客一体”范式却有许多优点,其科学的、综合的、辩证唯物的、适应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适合于、有利于对人类生态系统的认识、维护和建设,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与自己、对于学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并正在对人类生态系统以及包括环境资源法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和法律不同于传统的道德和法律。
只有实现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的范式变革,才能建立健全其规范体系和理论体系,打破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技术学科的分割,促进其融合,将由环境保护和生态运动引起的道德和法律变革进行到底;才能发挥生态伦理和环境资源法学的理论指导作用,从根本上促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紧缺等现代环境资源生态问题的解决,促进人与自然关系领域各门学科及“五型社会” “五型社会”指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能源)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型社会。
《雷雨》主题解读的两种经典范式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雷雨》主题解读的两种经典范式耿植 吉林省实验中学摘 要:《雷雨》通过刻画描写周朴园这一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命运,讲述了周鲁两家的人物矛盾关系和冲突,体现出当时的社会阶层及其关系,是对当时社会真实情况的再现。
作者曹禺运用比较激烈的语言表达,将心中的愤懑和不满以及对于悲剧人物的同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并充分表现出旧社会就家庭的黑暗和罪恶,揭露资产阶级的伪善和残酷,并点明了旧制度最终是要走向灭亡的。
这部充满现实主义的作品在发表后就引起强烈反响,研究《雷雨》的主题的作品也比较多,作品甚至成为大学的必修内容,新时期,解读《雷雨》的两种经典范式对于更好的解读作品和人物,明确作品的中心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雷雨》;主题解读;经典范式;悲剧作者简介:耿植(2001-),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学生,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25-02《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
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1.《雷雨》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简介《雷雨》是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周鲁两家人之间的矛盾和人物复杂的关系,小说中四凤是周家的女佣,周萍以及周冲是同父异母的两兄弟,他们都爱上了女佣四凤。
但是实际上,四凤是父亲周朴园的侍妾侍萍在被周朴园抛弃后,与鲁贵所生的女儿,以此,周萍和四凤实际上是同母异父的兄妹。
而周萍与周冲的母亲,周朴园的妻子繁漪却有着情人的关系。
周萍在与四凤相恋的阶段,对于繁漪就置之不理,繁漪为了挽回周萍的心,在知道自己的儿子周冲也喜欢四凤的情况下,邀请四凤的母亲前来,希望她能够把四凤带走,但是在四凤母亲侍萍离开周家的时候,却撞上了周朴园,也就是她的前夫,因此繁漪知道了三十年前的种种。
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深奥?别急,别急,听我慢慢给你捋一捋,保证你不但能听懂,还能把这些东西记住。
其实吧,这些数学逻辑的术语虽然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其实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讨论去哪家餐馆吃饭,大家意见不合,一下子就闹成了“矛盾”,对吧?然后你们通过一番“哲学辩论”后,终于达成共识,决定去吃某家餐厅。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解决“矛盾”的过程,不信你试试!现在,回到题目——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简单来说,它们就是两种处理逻辑公式的方式。
就像两种不同的调料,虽然都是给你味蕾上的享受,但味道和吃法不一样罢了。
咱们来说说主析取范式。
你可以想象,主析取范式就像一个拼盘,里面放了很多“选项”。
这里的“选项”指的就是一些“或”的关系。
比如说,你站在路口,左右两边都可以走,一边是公园,一边是商场,你不想做决定,所以就说:“我去公园,或者我去商场。
”在逻辑上,这就是在表达“析取”关系,也就是“或者”的意思。
主析取范式就把这些“或”的关系都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分支”。
但这里可不是让你随便乱讲条件哦,必须保证每个分支里都用“与”的关系连接不同的命题。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公式“(A 或 B)且(C 或 D)”,那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主析取范式,它把不同的选择通过“或”连接在一起。
说完了主析取范式,咱们再聊聊主合取范式。
你想啊,这就像是一道大杂烩,里面每一部分都是“与”的关系。
记住啦,这个“与”可是必须要清清楚楚的,不能偷工减料。
就像你炒菜时,放菜油、放盐、放酱油,每一样都得在固定的顺序里加好,不能偷懒。
而主合取范式就是把所有这些“与”的关系,都给捏合成一个大大的整体,啥意思呢?就是说,它要求在公式的每一个小分支里面,所有的条件必须是“与”的关系,而每个分支本身是通过“或”的方式来连接的。
换句话说,主合取范式看上去就像一个个“并行”的小块儿,都是由“与”关系组成的小分支。
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上)(精)

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上)关键词: “主、客二分”/“主、客一体”/范式转变/环境资源法/法理学内容提要: “主、客二分”和“主、客一体”这两种范式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 = 人、客体 = 物”,后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
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的范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彻底克服“主、客二分”范式的逻辑弊病,发扬“主、客一体”范式理论优势的需要;是发展环境资源保护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告别旧时代,信任和投入新时代的需要;是学科健康发展、深化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需要。
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即从“主、客二分”范式转变为“主、客一体”范式,是指在破除、扬弃“主、客二分”范式的基础上,树立和奉行“主、客一体”范式。
之所以提出范式转变,是因为“主、客二分”范式存在许多弊病、不良作用和消极影响,它发展到现在,已经对人类生态系统造成并正在继续造成许多消极的甚至有害的影响,已经堕落为一些人掠夺、统治和歧视自然的精神支柱,维护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人与自然不平等秩序的理论根据。
“主、客一体”范式却有许多优点,其科学的、综合的、辩证唯物的、适应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适合于、有利于对人类生态系统的认识、维护和建设,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与自己、对于学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并正在对人类生态系统以及包括环境资源法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和法律不同于传统的道德和法律。
只有实现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的范式变革,才能建立健全其规范体系和理论体系,打破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技术学科的分割,促进其融合,将由环境保护和生态运动引起的道德和法律变革进行到底;才能发挥生态伦理和环境资源法学的理论指导作用,从根本上促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紧缺等现代环境资源生态问题的解决,促进人与自然关系领域各门学科及“五型社会”(注:“五型社会”指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能源)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型社会。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两种范式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比较研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两种范式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和比较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两种重要范式一一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作为两位杰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独特视角。
他们的理论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调整和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实现的。
维果茨基则更加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语言和社会交往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并探讨它们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价值。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和机制,还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指导,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Piaget)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发展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于对儿童思维和认知过程的深入观察与研究,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认知发展阶段和机制的理论观点。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且阶段性的过程,他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特点和任务,儿童在这些阶段中逐步发展出更高级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感觉运动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初阶段,主要发生在婴儿期和幼儿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物理交互来了解世界,形成了物体永恒性、客体导向等基本认知概念。
前运算期则出现在幼儿期和学前期,此时儿童的思维开始具有符号性,能够使用语言和图像来表达思维。
然而,他们的思维仍具有局限性,如缺乏守恒观念、易受直观影响等。
具体运算期大约在学龄期开始,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投资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比较

以马克维茨投资组合理论为起点,以)*+*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林特纳、夏普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罗斯的套利定价模型和布莱克0斯克尔斯的期权定价模型为核心,形成了现代投资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该理论分析框架被称为标准分析范式,因为它以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和金融市场完全竞争为假设条件,以个人最优化和一般均衡分析为方法论,来研究投资行为和金融资产定价。
基于标准范式的投资理论在指导投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一方面由于标准范式的投资理论对很多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和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难以做出满意的解释,另一方面,由于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另一种投资学分析范式———行为范式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的目的在于比较这两种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差异,并对未来的发展做简单的展望。
一、两种研究范式的理论假设条件比较任何理论体系都有其假设条件,投资学也不例外,而标准投资学研究范式与行为投资学研究范式在理论假设条件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假设条件的差异导致了理论框架和指导投资实践的理念方面的差别。
&一(人们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行为特征的假设差异投资学主要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进行跨期资源配置问题,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刻画投资者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行为特征。
标准投资学研究范式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预期效用最大化者,这等价于投资者的偏好关系必须满足相应的公理化假设。
在/*10,23433等(!556)看来,理性的预期效用最大化等价于投资者的偏好关系满足完备性、传递性、独立性(该假设由7894和:;*<=>&!5?!(提出)三个最基本的公理化假设。
而@4A34和B4<C &"##!(则认为其等价于偏好关系满足完备性、传递性、单调性、替代性(该假设最早由D2<E48<+*<和/2;F4<1=4;<&!5%%()四个公理化假设。
科学主义评价范式和人文主义评价范式

科学主义评价范式和人文主义评价范式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学范式是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两种典型教学范式。
科学主义教学范式侧重于教学过程中的自然、客观规律、知识、逻辑等;人文主义教学范式侧重于教学过程中的人、主观情感、价值、直觉等。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是贯穿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两大主线。
由于两者的教育主张基本对立,两种教育思想形成的教学范式也长期处于矛盾与冲突中,这必将推进教学范式的改革,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教学范式相互融合,扬长避短。
一、“范式”与“教学范式”“范式”在美国科学史家库恩《必要的张力》一书中首次作为专业术语提出。
“教科书只是提出专业人员作为范式而接受的具体题解……实质上都十分接近于教科书或相应的讲课给以引导的题目”该术语的流行始于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一书问世之后。
他指出,一种成就“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又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我们称之为“范式”。
崔允漷(1996)根据库恩的观点为“范式”提出了较科学的解释:“范式就是指科学共同体用基本一致的思考方式来研究同一领域的特定问题,简言之,范式代表了一种近乎固定的问题和解题方法。
”美国教学研究之父盖奇在《教学研究的范式》(1963)中首先将“范式”与教学研究领域建立起联系,说明范式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或研究形式,对理论的形成起着很大作用。
“教学范式”是指教学人员及研究者对教学这一特殊而复杂的实践活动最基本的认识,是对教学活动结构形式的抽象,回答“教学的形式与本质”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人与物及人与文化间的关系”等问题,讲明教学过程的逻辑及如何进行教学。
二、科学主义教学范式科学主义教学范式是指以科学主义影响下的教育哲学(主要是行为主义)为基础的教学理论、计划、步骤及方法。
科学主义崇尚理智、逻辑与科学。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认为学习是理解人类行为的关键所在,是为了形成适应社会生活的行为。
主合取范式和合取范式的转换

主合取范式和合取范式的转换主合取范式(CNF)和合取范式(DNF)是布尔逻辑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在逻辑推理和计算机科学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CNF和DNF的定义、转换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定义主合取范式(CNF)和合取范式(DNF)。
CNF是由若干个子句的析取构成,并且每个子句都由若干个文字的合取构成。
换句话说,CNF是多个合取式的析取。
例如,(A∧B)∨(¬C∧D)就是一个CNF。
而DNF则是由若干个子句的合取构成,并且每个子句由若干个文字的析取构成。
DNF是多个析取式的合取。
例如,(A∨B)∧(¬C∨D)就是一个DNF。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如何将逻辑表达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可以将一个逻辑表达式转换为CNF或DNF的步骤如下:1. 去除双重否定:对于CNF,将每个双重否定转换为它所否定的字母;对于DNF,则将每个双重否定转换为它所否定的字母的否定。
2. 应用分配律:对于CNF,将合取项中的析取项应用分配律,得到更多的合取项;对于DNF,则将析取项中的合取项应用分配律,得到更多的析取项。
3. 使用De Morgan律:对于CNF,将每个合取式内的析取项转换为它们的否定的合取;对于DNF,则将每个析取式内的合取项转换为它们的否定的析取。
4. 结合相同的操作数:将CNF中相同操作数的合取项合并为一个合取项;将DNF中相同操作数的析取项合并为一个析取项。
5. 最后,将逻辑表达式中的重复子句(对于CNF)或子句(对于DNF)去重。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将一个逻辑表达式转换为CNF或DNF。
这种转换的意义在于,CNF和DNF形式的逻辑表达式更容易进行逻辑推理和计算机算法的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CNF和DNF的转换可以用于布尔运算的化简、形式化推理和逻辑程序设计等方面。
总结起来,主合取范式(CNF)和合取范式(DNF)是布尔逻辑中的两种重要形式,通过转换将一个逻辑表达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使得表达式更易于处理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nclair 退休, the Tuscan Word Centre E. Tognini-Bonelli (2001) “激进的经验主义”与“温和的经验主 义”(Gast 2006) The Bootcamp Discussion
两种研究范式的分歧
2008年8月12日,Stefan Th. Gries: Bootcamp: Quantitative Corpus Linguistics with R 8月12日,Bill Louw
Corpus-driven grammar is not theoryfree.
渊源(2)
贡献
phraseology and the Idiom Principle Michael Hoey: Lexical priming Pattern Grammar
Semantic Prosody
两种研究范式的分歧
渊源(1)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Randolph Quirk at UCL the Survey of English Usage “Gang of Four” f English Usage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1972)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985)
渊源(1)
合作与交流
Nelson Francis Quirk Leech ICAME Brown, UCL, Lancaster 同根同源
渊源(2)
J. R. Firth 其人 简历
Leeds India SOAS
学术贡献
韵律分析 语境论
个性十足,褒贬不一 影响
渊源(2)
新弗斯学派 Halliday, M.A.K. 1961. Categories of the theory of grammar. In memory of J. R. Firth (1966)
Sinclair
Sinclair 和 Halliday 的不一致
渊源(2)
Halliday (1992):
Sinclair is a lexicographer. He is trying to construct a grammar out of a dictionary.
I am a grammarian. I am trying to construct a dictionary out of grammar. Halliday (2005):
主要内容
渊源: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范式
渊源:语料库驱动的研究范式
两种范式及其分歧
语料库语言学发展趋势
渊源(1)
布朗语料库
William Freeman Twaddell (1906-1982) Henry Kučera (1925-2010) Nelson Francis (1911-2002)
在美国的影响 布朗语料库的意义 1980后美国的语料库语言学
Prosodic Analysis
Lexis (Halliday, Sinclair)
渊源(2)
Michael Halliday 和John Sinclair 5 years at the Univ. of Edinburgh
Birmingham and UCL
“受用一生”
渊源(2)
新一代的“新弗斯学派” 什么是“新弗斯学派”
More corpus work at UCL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 (ICE) Diachronic Corpus of Present-Day Spoken English
渊源(1)
Leech’s team at LancasterU
Quirk-Leech tradition Computational + Linguistic Achievements Corpora NLP Linguistic studies
Douglas Biber Michigan, UCSB, Brigham Young
渊源(1)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Randolph Quirk in the US 1951-1952: Michigan, Yale, Harvard, Brown, etc. Friendship with Charles Fries, William Twaddell, Nelson Francis, George Zipf
关于语料库语言学学科属性的分歧
关于研究目的和分析步骤的分歧
关于语料库标注的分歧 关于语料库建设中文本取样方法的分歧 关于语料库分析中统计学方法的差异 关于对非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态度分 歧
前景展望
“语料库驱动”研究范式的局限性
课题进度安排
谢谢
8月14日,Wolfgang Teubert
两种研究范式的分歧
I have to accept… that the label corpus linguistics has, over the last decade, been hijacked ... (Teubert 2010)
两种研究范式的分歧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
渊源、分歧与前景
梁茂成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任何方法论的探讨最终都会落实到哲学 问题; 语料库语言学基于经验主义的哲学思想; 经验主义可以分为“激进的经验主义” (radical empiricism)和“温和的经验主 义”(moderate empiricism); “语料库驱动”和“基于语料库”的研 究范式分别基于“激进的经验主义”和 “温和的经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