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作业1及参考答案

环境评价作业1及参考答案
环境评价作业1及参考答案

注意:为方便评阅,避免因无法看见作业解答而影响成绩,请学员务必以附件形式提交作业!!

《环境评价》作业1

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特点

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及执行原则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主要任务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及选用原则

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及选用原则

6.简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类型

7.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点

8.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

《环境评价》作业1参考答案

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特点

(1)规定对建设项目和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具有法律强制性;

(3)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过程;

(4)分类管理和评价;

(5)资格审核和持证评价制度;

(6)公众参与制度;

(7)跟踪评价和后评价。

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及执行原则

根据环境标准的使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三级六类标准体系。三级是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六类是指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我污染物

排放(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其中地方环境标准只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两类。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主要任务

(1)准备阶段

研究相关文件;如国家和地方法律、发展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建设项目依据、可行性报告及其他相关文件。初步工程分析及环境现状调查。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椅子,明确环境评价重点。确定各单位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工作等级。

(2)正式工作阶段

进一步的工程分析。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公众意见调查。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污染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多个厂址的比选。(3)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汇总、分析各种资料、数据。从环境角度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给出评价总结。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及选用原则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主要有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各自特点如下:

搜集资料法:应用广泛,收效大,较节省人力、物力、时间;但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往往不全面,需要补充。

现场调查法: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可弥补搜集资料法的不足;但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往往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遥感法:能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的特点,特别是人们不易开展现状调查的地区的环境状况;但受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制约,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现状调查。

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及选用原则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数学模式法、物理模拟法、对比法与类比法、专业判断法等四类。各种方法特点如下:

数学模式法:计算简便,结果定量;需要一定的计算条件,并输入必要的参数和数据。

物理模拟法:定量化和再现性好,能反映复杂的环境特征;需要合适的实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

对比法与类比法:对比法是最简单的主观预测方法;类比法属于半定量性质,需要找到一个可供类比的已知项目。

专业判断法:定性反映环境问题,主观性强;强烈依赖专家的学识、积极性和权威。

6.简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类型

项目环评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规划环评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篇章说明

7.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点

1)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8)结论及建议

9)其他(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8.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

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个等级。环境保护部在确定评价资质等级的同时,根据评价机构专业特长和工作能力,确定相应的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11个小类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2个小类。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是指输变电及广电通讯、核工业类别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是指除输变电及广电通讯、核工业类别以外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酒精环境风险评价

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 10.1 概述 所谓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灾难事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事件,它具有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同时风险发生的概率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倘若一旦发生,其破坏性极强,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严重破坏。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10.2环境风险识别 10.2.1 化学品危害特性识别 拟建工程产品是食用酒精、CO2、杂醇油(主要含有丁醇、丙醇等)。各化学品的特性见表10-1,危害因素分析见表10-2。

表10-2 主要物料危害因素分析一览表 10.2.2主要事故因素分析 1、酒精车间 在蒸馏、酒精提纯过程中,若蒸馏塔、管道、阀门或容器发生酒精泄露,酒精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雷电、静电等能引起燃烧爆炸。 在酒精储存过程中如果不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或者储罐及其辅助设施发生故障泄露、运行泄露,或管道长期使用、腐蚀、损伤等原因,出现泄露,不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不当等,酒精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等极易燃烧爆炸。 车间 2、CO 2 本项目在生产液态CO2的过程中使用液态CO2钢瓶等,属于压力容器,由于压力容器承受一定的压力,存在超压爆炸的危险。

3、污水处理站 污水站设1个200m3的沼气罐,由于沼气是易燃气体,存在爆炸的危险。 4、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拟建工程的产品为汽运和船运。各类危险品在装卸、运输中可能由于碰撞、震动、挤压等,或由于操作不当、重装重卸、容器多次回收利用,强度下降,垫圈失落没有拧紧等,均易造成物品泄漏、固体散落,甚至引起火灾、爆炸或污染环境等事故。同时在运输途中,由于意外各种原因,造成危险品抛至水体、大气,造成较大事故,因此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环境风险。 综合以上分析,项目主要危险源为厂区内的酒精储罐、蒸馏塔、二氧化碳钢瓶、沼气罐以及运送产品的车辆、船只。 10.2.3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1规定,拟建项目无重大危险源。 10.3源项分析 10.3.1事故统计及最大可信事故 对拟建项目来说,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利用相关型装置发生事故的类比统计资料,确定事故发生的频率。 10.3.2事故树分析 新建项目风险事故主要是火灾、爆炸事故及泄漏对环境的影响。项目顶端事故与基本事件关联见图10-1,储罐、管道系统事件树见图10-2。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环境工程专业)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 学分:2.5 考核方式:总成绩=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成绩×70% + 平时成绩×30%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成绩包括:工程分析是否准确;环境影响预测是否准确;污染防治对策是否合理;报告表编制是否规范、调理清晰;报告表编制过程中对基础专业知识把握是否准确。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提问。 中文简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环境科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或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这是环境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技术技能之一,是学生日后就业的方向之一。 课程以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为主线,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重点讲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用的技术导则和技术方法,尤其是大气、地表水、噪声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本课程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主要部分做以具体的课堂讲授,其他的部分指导学生自学。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对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基本的了解。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书)编制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点。 (3)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主要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噪声、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和基本方法。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能力。在环评相关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具备自学进一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以案例为主线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讲授、学生以小组完成的任务等,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讲授与提问、引导和自学、实际环评报告编制的练习,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对实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能力。

环境评价作业整理版讲解学习

环境评价作业整理版

第一、二章作业 教材P22: 2、3、4题 2、试论述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功能的体现。 判断功能: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 预知功能: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的价值作出判断。 选择功能: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客体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哪一个更有价值,更值得争取的。 导向功能:是评价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以上三种都隶属于这一功能 3、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什么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用环境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为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 4、论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1)具有法律强制性:现行的重要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明确的要求,具有不可违抗的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各种项目要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开工建设之前,完成其环境影响评价的报批,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部门不办理征地,银行不予贷款。 3)分类管理:对造成不同程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①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③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分级审批: 国务院审批或国务院授权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登记表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其他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来承担。 评价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甲、乙两级证书。 教材P35: 2、4、5题 2、根据环境影响分类筛选分类原则,可以确定的评价类别有哪几种? 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5、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原则。 补充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几个工作等级?等级划分依据是什么? 将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评价次之;三级评价较简略。 等级划分的依据: 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水环境化学作业(1)

水环境化学作业(1) 一、填空题 1.天然水中的[总碱度]= +2 + [OH-] —。 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和 3.影响胶体微粒聚沉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体pH及流动状况,带相反电荷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4.适用于水体颗粒物对污染物吸附的等温式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种方程。其中 _______________可求饱和吸附量。 5.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771,其pE o为______。 6、腐殖质中不溶于NaOH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可溶于NaOH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因而表层水呈 环境。 二、简答题 1. 向某一含有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问:①总酸度、②总碱度、 ③无机酸度、④酚酞碱度、⑤CO2酸度,是增加还、减少还是不变。 2. 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作用?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 3. 请说明水体中胶体的凝聚和絮凝之间的区别。 三、计算题 1.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 [Ksp(CdS=7.9×10-27)]

2.用Langmuir方程描述悬浮物对溶质的吸附作用,假设溶液平衡浓度为 3.00×10-3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固体吸附溶质0.50×10-3mol/L,当平衡浓度降至 1.00×10-3mol/L时, 每克吸附剂吸附溶质0.25×10-3mol/L,问每克吸附剂可以吸附溶质的限量是多少? 3. 若有水A,pH为7.5,其碱度为6.38 mmol/L,水B的pH为9.0, 碱度为0.80 mmol/L,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值是多少? 4. 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 mmol/L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要加多少mmol/L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值上升至8.0。若用NaOH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多少碱?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辩识、评价唐山市西北片区BT建设项目在施工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唐山市西北片区BT建设项目所有施工活动中的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4 职责 4.1工程项目管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管理合同范围内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的组织、管理工作。 4.2 工程项目管理督查部为工程项目管理部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工程项目管理部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工作。对各BT承包商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工作进行监督,负责对其危害辩识、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4.3 各BT承包商执行工程项目管理部发布的《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工作。 5 内容及要求 5.1 工程项目管理部结合项目生产活动的具体情况,组建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评价小组,组织制定《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

5.2 各BT承包商按《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的要求,对本年度所有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人员的活动,以及机械设备进行危险源辩识、环境因素和风险评价。 5.3 危害辩识、风险评价的重点: a)工作场地特点:如高空、井下、洞口、容器内、带电作业、交叉作业,作业场地狭小,安全装备无法使用等可能给作业带来危险的因素。 b)工作环境的情况: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缺氧等可能给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 c)工作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材料等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d)操作程序以及工艺流程的颠倒、操作方法的错误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e)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与所从事工作的身体要求不适应,或者作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技术素质、熟练程度、安全意识)的局限给作业人员带来的隐患。

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生产区域地面状态

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生产区域地面状态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生产区域地面状态1.设置目的 生产区域地面平坦,整洁是确保物料流转,人员通行和操作安全的必备条件。 2.适用范围 凡属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的作业场所均为评价范围。 3.查证方法 3.1评价时以厂房的一跨或一个工作间为一个计数单位。 3.2人行道、车行道和宽度要符合规定的要求(“人行道”指为生产操作所需的工位,如开断电源、检修或调整工作位置时,操作者必须经过的地方。“车行道”指电瓶车、手推车等需进出的地方)。 3.3在生产区域内生产而设置的深>0.2m,宽>0.1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3.4作业场所工业垃圾、废油、废水及废物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避免人员通行或操作时滑跌造成事故。任何一个工位的工业垃圾不应超过一个班次的发生量。一处的废油,废水,漫渍面积应小于1平方米。 3.5车间人行道及其他地面应平坦、无绊脚物。“平坦”指无台阶和高差小于5厘米的凹凸地面。“绊脚物”指埋于地下而突出地面2厘米以上管、线、零年等非浮放物品。由于工作(生产)需要暂时突出的物件,应设醒目的标志。 3.6在车间内搭建的平顶房屋顶上堆物,作业或作为通道的,房顶应有足够的安全强度和防护栏杆,并参照作业平台进行评价。 4.计分方法 本项目分值为10分。 4.1人行道、车行道都符合要求给2分。任意一处不符要求扣1分,两项中各有一处不符合要求或一项中有二处不符合要求则该条款不得分。 4.2坑、壕、池有任意一处不符要求扣1分。车间内小屋平顶护栏不符要求,则该条款不得分。

审计第七章 风险评估 课后作业

第七章风险评估(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风险评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能够为注册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但并非必要程序 B.风险评估为确定重要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C.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关键是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D.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要低于管理层为经营管理企业而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需要了解的程度 2.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的审计程序是()。 A.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 B.实施分析程序以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 C.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D.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3.注册会计师可以向相关人员询问获得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下列与询问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询问治理层,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环境 B.询问内部审计人员,有助于了解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询问普通员工,有助于评估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适当的措施 D.询问法律顾问,有助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项目组内部讨论的内容的是()。 A.项目组成员是否保持了独立性 B.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 C.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 D.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5.注册会计师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项因素中,既涉及内部因素也涉及外部因素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B.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C.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D.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6.下列关于了解被审计单位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关联方关系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 B.了解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的目的是考虑复杂组织结构可能导致的

光环境 补充作业整理及答案

补充作业整理及答案---光环境. 第一讲:光环境、视觉与光度量单位 1、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光最明亮。 A、700nm红光 B、510nm蓝绿光 C、580nm黄光 D、555nm 黄绿光 2、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3、下列()是亮度的单位。 A、Ix B、Cd C 、Im D、Cd/m2 4、下列材料中()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5、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C、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6、下列材料中,()是漫透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茶色平板玻璃 C、乳白玻璃 D、中空透明玻璃 7、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桌面的水平面照度 D、桌子表面亮 8、在照度为10lx的房间里,增加1lx的照度刚能察觉出变化;在另一个照度水平为500lx的房间里,需要增加()lx的照度才能刚刚察出有照度的变化。 A、2 B、5 C、 10 D、50 9、某直接性灯具,发2200Im光通量,光通均匀分布于下半空间,则与竖直方向呈30度夹角方向上的光强为()Cd.

A、350 B、175 C、367 D、303 10、离P点2m远有一个点光源,测出光强为100 Cd,当将光源顺原方位移动到4m远时,光强为()Cd。 A、 25 B、50 C、100 D、200 11、一块20 cm2 平板乳白玻璃受到光的均匀照射,其反光系数0.3,吸收系数0.1,如已测出透射光通量为0.12 Im,则其所受照度为()Ix。 A、0.01 B、100 C、0.006 D、600 第二讲:颜色的基本概念与光环境质量评价 1、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是错误的? 、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A. B、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尽管光谱组成不同,也会有完全相同显色性; C、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光谱组成不同,显色性有很大差异; D、色表有明显区别的两个光源,显色性不可能相等。 2、光源显色的优劣,用()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3、下列减少反射眩光措施的叙述中,()是错误的? A、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 B、使视觉作业避开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镜面反射区域; C、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 D、提高引起镜面反射的光源照度在总照度中的比例。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

绪论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答: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 、在 20 世纪 60 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 、 1972 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 、20 世纪 80 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 、进入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 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怎样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 答:地球环境系统即为生物圈,生物圈有五大圈层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这五大圈层受到人类影响,也就影响了整个地球环境系统。例如: 大气圈:人类的工业化,是的矿物质燃料使得CO2、SO2等气体大量进入大气中使得大气吸收的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多,形成保温层,这就是我们说的。 生物圈:人类的砍伐,屠杀野生动物,造成的破坏,食物链的断裂或减少,是的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受到影响,造成灾害,各种的恢复力减弱,抗破坏力减弱。 土壤圈:树木的砍伐造成,人们盲目施肥,造成 水圈:水的污染就不用说了 :人类活动的原因引发,腐蚀,砍伐造成风沙肆虐,风化现象加剧。

环境影响评价多选题(作业)

环境影响评价多选题 1.类比法中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是指()。 A、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B、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C、生产管理及政策的相似性 D、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2.下列关于资料复用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 B、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 C、只能在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D、只能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3.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源强核算要求算清的账包括()。 A、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 B、工程本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 C、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 D、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削减量 4.新建项目污染物源强核算要求算清的账为()。 A、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 B、工程本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 C、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 D、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削减量 5.下列这些污染源调查中,()基本上采用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 A、工业点源 B、工业非点源 C、山林非点源 D、城市非点源 6.对于工业非点源污染,应调查的内容包括()。 A、原料堆放方式 B、排放方式 C、主要水质参数 D、排放浓度及其变化 7.下面这些污染源的排放属于无组织排放的是()。 A、设备、管道和管件的跑、冒、滴、漏 B、机动车开过的道路扬尘 C、生产工艺过程具有弥散型污染物的排放 D、有害溶剂在空气中的蒸发或逸散 8.清洁生产指标分析中,下列指标可做定性评价的是()。 A、原材料指标 B、产品指标 C、资源指标 D、污染物产生指标 9.清洁生产指标分析中,下列()指标可做定量评价。 A、原材料指标

光环境---补充作业整理及答案

第一讲:光环境、视觉与光度量单位 1、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光最明亮。 A、700nm红光 B、510nm蓝绿光 C、580nm黄光 D、555nm黄绿光 2、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3、下列()是亮度的单位。 A、Ix B、Cd C 、Im D、Cd/m2 4、下列材料中()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5、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C、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6、下列材料中,()是漫透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茶色平板玻璃 C、乳白玻璃 D、中空透明玻璃 7、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桌面的水平面照度 D、桌子表面亮 8、在照度为10lx的房间里,增加1lx的照度刚能察觉出变化;在另一个照度水平为500lx的房间里,需要增加()lx的照度才能刚刚察出有照度的变化。 A、2 B、5 C、 10 D、50 9、某直接性灯具,发2200Im光通量,光通均匀分布于下半空间,则与竖直方向呈30度夹角方向上的光强为()Cd. A、350 B、175 C、367 D、303 10、离P点2m远有一个点光源,测出光强为100 Cd,当将光源顺原方位移动到4m远时,光强为()Cd。 A、 25 B、50 C、100 D、200 11、一块20 cm2 平板乳白玻璃受到光的均匀照射,其反光系数0.3,吸收系数 0.1,如已测出透射光通量为0.12 Im,则其所受照度为()Ix。 A、0.01 B、100 C、0.006 D、600 第二讲:颜色的基本概念与光环境质量评价 1、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是错误的? A、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250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 度标准版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目的 为辩识、评价唐山市西北片区BT建设项目在施工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唐山市西北片区BT建设项目所有施工活动中的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24001-200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4 职责 4.1工程项目管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管理合同范围内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的组织、管理工作。 4.2 工程项目管理督查部为工程项目管理部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工程项目管理部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工作。对各BT承包商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工作进行监督,负责对其危害辩识、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4.3 各BT承包商执行工程项目管理部发布的《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工作。

5 内容及要求 5.1 工程项目管理部结合项目生产活动的具体情况,组建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评价小组,组织制定《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 5.2 各BT承包商按《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的要求,对本年度所有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人员的活动,以及机械设备进行危险源辩识、环境因素和风险评价。 5.3 危害辩识、风险评价的重点: a) 工作场地特点:如高空、井下、洞口、容器内、带电作业、交叉作业,作业场地狭小,安全装备无法使用等可能给作业带来危险的因素。 b) 工作环境的情况: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缺氧等可能给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

环评作业

某A市到B市之间修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长127km,项目共投资30亿元,属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区域声级变化3~11dB(A)。其中两地都有火电厂,粉煤灰运回自己的贮存场,公路途经30余个村庄,且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活动,公路修建桥梁一座,经过一条河流,河流下游7km处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公路穿过一条隧道。 问题:1.该项目噪声评价等级为几级简述理由。 一级评价。该高速公路为大型建设项目,沿线村庄较多涉及人口多,声环境功能区为居民集中区,噪声影响声级变化幅度较大,且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本题考的是噪声影响评价导则的有关规定。学习时不仅要知道一级评价确定的或方式,同时要知道二级、三级评价确定的理由及方式) 2.营运中评价噪声影响,需要的主要技术资料? 1)工程技术资料:公路路段、道路结构、坡度、路面材料、标高、地面材料、交叉口、道桥数量。 2)车流情况:分段给出公路、道路昼间和夜间各类型车辆的平均车流量,车速。 3)环境状况:公路至预测点之间的地面类型,公路与预测点之间的障碍物,地形高差等。 4)敏感点参数:敏感点名称、类型、所在路段、桩号(里程)和路基的相对高差、人口数量、沿线公布情况、建筑物的朝向、层数、现状噪声,采用的评价标准。 (在2005年环评师案例考试题中,两道生态类考题其中之一是高速公路案例,重点考了噪声预测所需技术参数及资料获取问题。但2008年又出了基本类似的问题。) 3.进行环评时,还需要收集哪些关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水土流失的资料 1)调查并收集野生动物名称(包括拉丁学名)、保护级别、种群数量、分布、生境条件,包括栖息地、活动区、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区、迁徙路线及领地范围等。 2)调查并收集当地水土保持区划及水土保持要求,收集沿线有关发生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包括地形、坡度、当地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等方面的资料,调查收集当地已采取成熟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4.保护耕地的措施(限6项)? (1)工程选线尽可能少占耕地2)采用低路基或以桥隧代路基方案 (3)利用隧道弃渣作路基填料,减少从耕地取土4)临时占地选址尽可能避开耕地(5)保护土壤层,工程建设时先将表层土壤剥离,堆放保存好,用于植被恢复或重建(6)利用两地电厂粉煤灰用路基填料之一,减少从耕地内取土 (还有:保护水保设施,防止发生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等。但本题限6项,答少或答多了均可能不得分,或酌情扣分。) 5.桥梁运营期间的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1)桥梁营运期的风险主要是运输危险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危险品泄漏对下游饮用水源地的污染; (2)提高桥梁建设安全等级; (3)建设桥面径流引导设施,避免直接排入河流; (4)设置警示标志和监控设施; (5)限制车辆速度; (6)实施运输危险品车辆的登记和全程监控制度; (7)提出风险应急预案。 (风险评价是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首次在公路案例中考出环境风险是在20 06年的公路案例考题中。在2006年的公路案例考试题中提出了公路经过跨河桥梁时应关

水环境评价与保护作业题

水环境评价与保护作业题及答案第三章 7. 一均匀河段,有一含BOD5的废水稳定流入,河水流速U=20km/d,起始断面,BOD5和氧亏值分别为B1=20mg/L,D1=1mg/L,K1=0.5(1/d),K2=1.0(1/d)试用S-P模型计算x=1.4km处的河水BOD5浓度和氧亏值以及最大氧亏值。 答案: 由BOD衰减方程Bx=B1*exp(-K1*t)= 20*exp(-0.5*1.4/20)=1.93mg/l Dx=K1* B1*/( K2- K1) [exp(-k1*t)-exp(-k2*t)]+ D1*exp (-k2*t) =0.5*20*/(1.0-0.5) [exp(-0.5*1.4/20)-exp(1.0*1.4/20)]+1*exp(-1.0*1.4/20) =1.60mg/l 设临界氧亏点时间为tc,则: tc=Ln{K2*[1-D1*(K2-K1)/(B1*K1)]/K1}/(K2-K1) =1*ln[1.0*(1-1*(1-0.5)/( 0.5*20)/0.5)/(1-0.5)=1.28d 故最大氧亏值: Dc=K1*B1*exp(-k1*tc)/K2 =0.5*20*exp(-0.5*1.28)/1=5.27mg/l。 第四章 8.已知:某地区建有造纸厂、酿造厂和食品厂,其工业废水均排放到附近某地表水 体,排污口位置见下图。该河段主要的功能是农业灌溉,三个排污口的污染物监测 答案:主要污染源为A排污口,即造纸厂,贡献率为55.9%;主要污染物为CODcr,贡献率为44.2%。 第五章 9.

求该河段的水质达标情况(已知该河段的主要功能是供农业灌溉,查表得标准值依次为:2、40、10、2.0、6-9) 答案:多因子指数值:均值型:IA=1.236,IB=1.244;判断A断面水质优于B断面 第六章 10.某湖水水质污染情况见表(该湖水40%游泳,40%渔业,20%冷却水),试计算该湖水尼梅罗水质指数 11.一个库容1*105m3 =8mg/L,降解系数 5 。 k=0.5,河水可与库水迅速混合。求出水的BOD 5 答案:c=3.6mg/L 第七章 12.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0.15m3/s,苯酚浓度为30mg/L,河流流量 Q=5.5m3/s,流速ux=0.3m/s,苯酚背景浓度为0.5mg/L,苯酚的降解系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 Ex=10m2/s。假设下游无支流汇入,也无其他排污口,污水与河水迅速混合。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苯酚浓度。 解:C0=1.28ug/L; C=1.19ug/L 13.某河段流量Q=216×104m3 d-1,流速v=46km/d 水温T=13.6 度,k1=0.94d-1,k2=1.82d-1。拟建项目排放Q1=10×104m3/d,BOD5 为500mg/L,溶解氧为0的污水,上游河水BOD5为0,溶解氧为8.95 mg/L。若污水与河水迅速混合,求该河段x=6km 处河水的BOD5和氧亏值。 14.一个拟建工厂,将废水经过处理后排入附近的一条河流中,已知现状条件下,河流中BOD5的浓度为2.0mg/L,溶解氧浓度为8.0mg/L,河水水温为20o C,河流流量为14m3/s;排放的工业废水,BOD5的浓度在处理前为800mg/L,水温为20o C,流量为3.5 m3/s,废水排放前经过处理使溶解氧浓度为4.0mg/L;假定废水与河水在排放口附近迅速混合,混合后河道中平均水深达到0.8m,河宽为15.0m,参数k1(20o C)=0.23d-1,k2(20o C)=3.0d-1,若河流溶解氧标准为5.0mg/L,计算工厂排出废水允许进入河流的最高BOD5浓度。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化学-所有作业答案

绪论部分: 2、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10分) 答: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和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很难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4、什么是环境化学,学习环境化学有什么意义?(10分) 答: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意义:用来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确定环境保护决策,以及提供科学依据诸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5、简述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10分) 答:主要包括6类。 ①环境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品的形态、价态、结构、样品前处理和痕量分析的学科。 ②环境污染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元素循环的化学过程。 ③污染控制化学:主要研究与污染控制有关的化学机制及工艺技术中化学基础性问题。 ④污染生态化学: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产生生态效应的化学过程的学科。 ⑤环境计算化学:主要利用有效的数学近似以及电脑程序计算分子的性质。 ⑥环境生物化学:是研究环境化学品对生命影响的学科。 第一章: 1、地球环境主要由哪些圈层构成?英文单词?各之间有什么联系?各有哪些性 质?(10分) 答:地球环境主要由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土壤圈(pedosphere)、岩石圈(lithosphere)和生物圈(biosphere)构成。 联系: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环境系统,每个圈层都离不开

环境影响评价 大作业

杭州中粮制罐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环境现状调查 本项目为租赁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纬三路160号厂区内的现有生产厂房用于两片罐的生产。在对现场进行相关调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根据分析可知,本项目所在地(即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现有厂区)的主要污染物有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其中废气污染物处理情况如下: 废气主要为印刷废气、涂料废气、燃料废气以及食堂油烟废气。印刷废气和燃料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再经15m烟囱排放;涂料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送至废气处理机进行二次燃烧,再经15m烟囱排放;油烟废气经现有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沿竖井通至高空排放。其废气污染物包括NOx、苯、非甲烷总烃、甲苯、酯类;其中NOx与本项目烘干废气中的NOx为同类污染物,其产生量为3.76t/a,排放情况为:3.76t/a。 2、评价范围 空气评价范围以厂址为中心,主导风向(SSW)为轴心的4×4km的矩形区域。 3、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 项目建成后,厂区内的主要的工艺有包括彩印,其中会有印刷废气的产生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印刷产业二级标准,如表<1>.。 该厂区内的工艺最主要步骤是涂料,水性涂料以及高固体分涂料生产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不涉及化学反应,只是简单的物理混合过程。涂料生产过程中需使用颜料、填料等固体粉料,因此,在原料称量、加料、混合、搅拌工序过程中有粉尘产生,粉尘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颗粒物排放限值要求。但高固体分涂料在生产中涉及到二甲苯、丁醇、环己酮、醋酸丁酯等挥发性有机溶剂,所以会在各个生产工序产生挥发性有机废气排放。 由于清洗剂的主要成分为硫酸(15~40%)和硝酸(1~5%),另外还有少量的磷酸、氢氟酸、氟

石油华东《环境化学》2015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答案

《环境化学》2015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11 道试题,共44 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对生物、生态的影响的科学 . 环境化学所研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开放体系,变量多、条件复杂,化学原理根本不能运用 . 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生活中的无用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质 . 污染物按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等 -----------------选择: 2. 2,5-二甲基呋喃在蒸馏水中将其暴露于阳光中没有反应,但是它在含有天然腐殖质的水中降解很快,这是因为2,5-二甲基呋喃发生了 . 直接光解 . 敏化光解 . 氧化反应 . 共代谢 -----------------选择: 3. 某些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产生积累放大作用,这是( )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物理迁移 . 机械迁移 . 物理化学迁移 . 生物迁移 -----------------选择: 4. 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能给出饱和吸附量的等温线是 . F型 . L型 . H型 . W型 -----------------选择: 5. 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强的化合物是 . T . 六六六 . 2,3- . 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 -----------------选择: 6. 对水中铬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是 . 水体中铬主要以三价和六价铬的化合物为主 . 电镀废水中三价铬的毒性由于氧化成六价铬而增大 . 铬可以形成与甲基汞类似的甲基化物 . 与六价铬相比,三价铬容易以可溶形式存在 -----------------选择:

环境风险评价作业资料

1.根据数据homework,利用SPSS软件,建立因变量y2与自变量x1,x2,x3, x4和y1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简要解释。 第一种方法:非线性回归. MODEL PROGRAM a=1 b=1 c=1 d=1 e=1 f=1. 假设方程为y1=a * x1+b / x2+c / x3+d * EXP(e * x4) + f * y2.

15.1 1625356.899 46.410 -1635.623 7434.215 3.404E-005 .617 -3.408 16.0 1625356.899 46.410 -1635.623 7434.215 3.404E-005 .617 -3.408 16.1 1624816.652 46.405 -1637.222 7447.867 7.053E-005 .587 -3.406 17.0 1624816.652 46.405 -1637.222 7447.867 7.053E-005 .587 -3.406 17.1 1624261.316 46.399 -1639.409 7462.802 .000 .556 -3.405 18.0 1624261.316 46.399 -1639.409 7462.802 .000 .556 -3.405 18.1 1623699.872 46.392 -1642.232 7479.130 .000 .526 -3.405 19.0 1623699.872 46.392 -1642.232 7479.130 .000 .526 -3.405 19.1 1623134.972 46.382 -1645.702 7496.886 .001 .496 -3.405 20.0 1623134.972 46.382 -1645.702 7496.886 .001 .496 -3.405 20.1 1622550.759 46.369 -1649.721 7515.777 .001 .468 -3.406 21.0 1622550.759 46.369 -1649.721 7515.777 .001 .468 -3.406 21.1 1622139.282 46.353 -1654.881 7536.360 .003 .438 -3.408 22.0 1622139.282 46.353 -1654.881 7536.360 .003 .438 -3.408 22.1 1621791.385 46.331 -1660.716 7558.445 .005 .408 -3.411 23.0 1621791.385 46.331 -1660.716 7558.445 .005 .408 -3.411 23.1 1621600.421 46.302 -1667.623 7581.481 .010 .377 -3.415 24.0 1621600.421 46.302 -1667.623 7581.481 .010 .377 -3.415 24.1 1620880.768 46.277 -1672.445 7596.565 .018 .362 -3.419 25.0 1620880.768 46.277 -1672.445 7596.565 .018 .362 -3.419 25.1 1621592.630 46.307 -1665.707 7579.807 .007 .393 -3.414 25.2 1620680.776 46.279 -1672.064 7595.012 .017 .369 -3.419 26.0 1620680.776 46.279 -1672.064 7595.012 .017 .369 -3.419 26.1 1620716.083 46.295 -1668.093 7586.179 .012 .381 -3.416 26.2 1620674.432 46.283 -1670.872 7592.749 .016 .372 -3.418 27.0 1620674.432 46.283 -1670.872 7592.749 .016 .372 -3.418 27.1 1620673.576 46.290 -1669.094 7588.711 .014 .377 -3.417 28.0 1620673.576 46.290 -1669.094 7588.711 .014 .377 -3.417 28.1 1620671.724 46.287 -1669.948 7590.771 .015 .375 -3.417 29.0 1620671.724 46.287 -1669.948 7590.771 .015 .375 -3.417 29.1 1620672.149 46.290 -1669.079 7588.757 .014 .377 -3.417 29.2 1620671.412 46.288 -1669.623 7590.027 .014 .376 -3.417 30.0 1620671.412 46.288 -1669.623 7590.027 .014 .376 -3.417 30.1 1620671.517 46.287 -1669.882 7590.634 .015 .375 -3.417 30.2 1620671.409 46.288 -1669.662 7590.120 .015 .376 -3.417 导数是通过数字计算的。 a. 主迭代数在小数左侧显示,次迭代数在小数右侧显示。 b. 由于连续残差平方和之间的相对减少量最多为 SSCON = 1.000E-008,因此在 66 模型评估和 30 导数评估之后,系统停止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