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护理医学论文

合集下载

青壮年白血病患者心理问题护理论文

青壮年白血病患者心理问题护理论文

青壮年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摘要:白血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白血病细胞无限制的异常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同时广泛浸润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组织器官浸润症状。

白血病好发于青壮年,且病死率较高,此类病人除了承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外,还要面临社会、家庭、经济的巨大压力,从而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反应,这些反应都不是一般药物、护理所能解决的。

因此,在青壮年白血病治疗过程中,规范化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白血病;心理问题;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5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57-011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其心理反应分为三个阶段[1]:1.1情绪休克期: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休克”、“不相信”、“不听话”、否认态度,继而出现忧郁、恐惧、紧张、睡眠障碍、无助感及绝望感(有自杀倾向)。

1.2求索与退缩期:患者千方百计探索民间治疗方案,做一些不切实际的工作计划或治疗方案。

1.3知命与平静期:患者较能平静地面对即将发生的事实,治疗合作,轻度抑郁、焦虑,晚期处于消极被动应付、无望及无助状态。

2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问题2.1否认这种反应会延误人们采取积极地措施2.2痛苦由疾病本身所致的心理问题2.2.1恐惧和猜疑恐惧:是企图摆脱某种不良后果或危险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紧张情绪[1],常表现为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不愿面对疾病的折磨、容貌的损坏(如脱发)和死亡;猜疑:常表现为对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怀疑,这两种心理相互作用,使患者心理负担异常沉重2.2.2抑郁是一组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情绪状态[1]。

轻者,抑郁寡欢,沉默少语,不愿与人接触,失去信心;重者,可消极厌世,甚至产生自杀行为2.2.3焦虑可引起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反应,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2.2.4自怜和怨恨由恐惧和侥幸心理转化而来,甚至会有罪恶感2.3由治疗和护理所致的心理特点由于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个人性格、地位的不同,同样的语言、动作,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医务人员的语言及操作、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等,均可引起患者不适、自卑等,最终导致心理上的不安,甚至恐惧等2.4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对确诊难以接受及治疗效果差或复发的患者,常表现为否认、恐惧、情绪低落、愤怒、惶恐不安、焦虑等2.5化疗药物所致的心理反应如激素,可致情绪不稳,产生抑郁或欣快感,l-天门冬酰胺酶可使患者出现精神混浊,甚至谵妄3出现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3.1焦虑、抑郁情绪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住院费用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焦虑、抑郁与个性因素关系密切,并且抑郁的发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耐受性增强,同时女性患者焦虑症状较男性严重,说明女性遇到心理应激时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急性白血病健康教育论文

急性白血病健康教育论文

急性白血病的健康教育关键词白血病溃疡化疗药物感染出血急性白血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脏器,抑制正常造血。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

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

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

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正常血细胞的减少,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和发热等症状。

白血病细胞浸润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肝、脾和淋巴结,以及其他器官所造成的临床表现。

肝脾肿大可引起食欲减退、腹胀、乏力、体重减轻。

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溃疡、皮肤感染等都是常见表现。

白血病的一般治疗化疗。

并发症的治疗。

白血病的护理⑴一般护理及病情观察。

环境: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休息与进餐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休息: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明显出血或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应卧床休息。

白血病患者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休息可使基础代谢率降低,减少氧的消耗。

营养:由于机体代谢亢进,需给予高热量、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适量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饮食,以补充机体热量的消耗。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发热情况,观察口腔、咽喉、呼吸道、尿路、肛门周围有无感染征象;注意出血倾向及程度,尤其注意有无皮肤、黏膜及颅脑出血的先兆,以便及早处理;同时观察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浸润表现,如患者发生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时,应考虑白血病细胞浸润硬脑膜、蛛网膜及颅内血管的可能。

⑵化疗护理。

①熟悉化疗方法,了解化疗药物的作用、分类、特性、不良反应和用法。

向病人说明化疗药物的特点,以免病人因紧张、恐惧,而拒绝治疗。

②合理使用静脉,避免外渗:在推注过程中不断试抽回血,以确定针头是否在血管内。

拔针前抽少许回血,以免药液带入皮下,拔针后局部用干棉签压迫止血。

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影响论文

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影响论文

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9名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有所改善,护理人员应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多应用这些方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心理状况;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49-02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中会出现恶心、呕吐及脱发等现象导致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1],常见的有焦虑、恐惧、紧张怕疼等[2]。

我们及时掌握我院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现将本研究的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入住我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年龄7-32(11.8±17.6)岁,其中女性患者56例,男性患者33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46人,对照组患者43人,两组患者的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对干预组患者采取以下干预措施,①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眼神与患者保持联系,对患者的顾虑给予科学的解答,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鼓励和引导病人情感的疏泄,缓解患者压抑的情绪;②着力激起病人的求生欲望,了解病人的想法,通过交谈启发和引导病人学会认识自身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明白白血病并非是不治之症,逐渐树立他们对抗疾病的信心;③向患者介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虽然无法完全避免这些反应,但是可以通过心理、行为的调整,辅助药物的使用而减轻,消除病人的疑虑;④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嘱咐家属轮流进行看护,增强家庭支持,从内心深处让病人得到家庭的温暖,可以让病人安心养病;⑤护士应给予患者关心、体贴和理解,用精湛的技术和敏税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并能做出及时处理,同时能给其作出正确的指导,如预防感染,定期复查,高营养饮食,勿过度劳累等;⑥向病人介绍清楚病人所处的病程阶段,讲明急性白血病的病理特点,叮嘱病人听从医生的治疗安排,按时化疗,早日康复。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学号:050750705密级:湖北民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院(系)名称医学院专业护理学学生姓名李洁莉指导教师胡文春2012年 4 月 1 日Stu.ID:SECRET:BACHELOR'S THESIS OF HUBEI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cute leukemic patients care experienceProfessionalStudent nameGuidance teacherYear month day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1 临床资料 (3)1.1一般临床资料…………………………………………………1.2致病因素…………………………………………………………1.3临床表现…………………………………………………………2 护理…………………………………………………………………………2.1常规护理…………………………………………………………2.1.1环境………………………………………………………2.1.2 休息与活动……………………………………………2.1.3 饮食………………………………………………………2.2病情观察…………………………………………………………2.3对症护理…………………………………………………………2.4化疗不良反应及护理…………………………………………2.4.1局部刺激作用…………………………………………2.4.2骨髓抑制………………………………………………2.4.3消化道反应……………………………………………2.4.4重要脏器的损害…………………………………………2.4.5神经毒性抗肿瘤药物损害………………………………2.4.6脱发………………………………………………………2.5并发症及护理…………………………………………………2.5.1窒息………………………………………………………2.5.2肾衰竭…………………………………………………2.5.3感染性休克……………………………………………2.6 PICC管的护理…………………………………………………2.7心理护理…………………………………………………………3 健康指导…………………………………………………………………4 体会 (6)参考文献 (8)声明 (9)致谢……………………………………………………………………附录……………………………………………………………………摘要目的对白血病患者护理要点进行探讨,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水平与技巧,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白血病论文

白血病论文

纯中药治疗白血病快速有效简论血液病;传统医学称“血虚”、“血劳”,《素问一刺志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都对肝藏血、脱血、亡血等有祥细介绍。

当代医疗手段高超科技水平尖端,然而血液病至今还是处在人财两空的递增中。

一个血液病人,除自身的病痛之外,又加治疗魔难,病床上,一个个脸色苍白生命垂危的患者,引人不寒而粟。

人摄入饮食转化成精微物质,又通过水谷精微物质转化成营气、津液等营养物质,又由各种营养物质变化成血。

这些转化过程都是由气与血的协作运动作用而变化,这些运动变化又通过脏腑功能的活动而体现出生命活力。

气血的变化能力强,则生命力旺盛,气血的运动变化能力弱,则生命力也相对减弱。

其中,血液循坏赖于气的推动,气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循环质量。

正常的气血生理关系受到破坏,气血症状导致血液系统疾病产生。

血液之所以在脉管中正常运行,全依赖气的协助作用。

气攝血而脾统血,脾为气血上下运行枢纽,气血共摄,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溉四旁,充溢肌肤,所谓居中央畅四方者如是;若脾弱气虚统攝无权,则血液不循常道而逸出脉外,脱陷妄行,导致各种出血证候,造成骨髓灌溉断路而缺养枯燥,此时病情恶化而高烧不退,这时的骨髓造血系统被烘烧干烤,治疗中必须先解除骨髓造血系统被烘烧干烤的病灶问题。

本病均因血虚存在心火亢盛,心火亢盛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元气不足,使脾脏不能气化而发生三焦水笃,由于下焦严重水笃失去功能,无法气化上升去滋润上焦各脏,使上焦失去滋养而阳亢。

形成身体上部火盛阳亢,心无滋养而大火四起,火伤肝部使肝自燃,火伤到肺,使肺气不降肺阴受伤,水笃聚塞三焦不通上下隔离,造成心肾不交逆乱内生,身弱体虚不任风寒,舌白或因肾水无源,逐渐亏虚,日久造成肾水或肾火滋生,蒸灼津液出现潮热鼻衄等出血现象,或伤及肾阴由阴分而转入气分,造成心火亢盛的虚热病,也称虚劳病(血液病)。

人体各脏腑都在进行着升降出入的运动,若身体内气的运动发生障碍,或升降失调,就会导致脏腑、经脉发生病变。

白血病护理最重要措施和观察 篇4

白血病护理最重要措施和观察 篇4

白血病护理最重要措施和观察篇1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国内治疗的疗程要求达到5年[3]。

白血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常常大于疾病本身所致的症状。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用法和毒性反应,按时准确给药,可预见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轻毒性反应。

本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对白细胞数目的影响最大;常用的四种化疗方案所出现的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对化疗患者的心理、饮食、生活指导,可有效的减少化疗副作用的发生。

3.1 心理护理心理社会因素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为此对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合理的心理护理,可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我们通过对观察组131例患者在整个化疗过程中在全面收集患者的主、客观资料的基础上,对心理社会资料也进行系统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经过反复多次的心理指导,观察组所出现的化疗副作用明显比对照组少,均能以良好的心态完成整个疗程。

3.2 化疗副作用的预防护理3.2.1 药物外渗与继发性静脉炎多数化疗药物有强烈的刺激性,如外渗可致剧烈疼痛、组织坏死甚至造成肢体断残,有些化疗药无明显外渗亦继发静脉炎。

因此在注射化疗药物时选择血管尤其重要,对多次化疗及外周静脉血管较细者宜用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

上述部位血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药物与管壁接触时间短,既减轻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症状,又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由于在化疗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上的各个环节,两组患者均无药物外渗及静脉炎发生。

3.2.2 胃肠道反应化疗药物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恶心、呕吐是化疗后常见的早期症状,其发生率为80%~90%,重度呕吐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下降,并增加患者对化疗的恐惧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的顺应性[4]。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论文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论文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分析,提出护理措施,以促进疗效。

方法: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改善就医环境、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为患者寻求社会支持系统、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康复。

结果:调动了患者的积极心态,降低了心理应激反应,使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进展息息相关,科学的心理护理,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化疗继续进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心理反应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03-02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1],该病恶性程度高,治愈率低,其治疗目前仍是以化疗为主。

白血病本身及化疗都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病情[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

本文就其容易出现的负性情绪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促进康复1患者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分析1.1焦虑抑郁在李小云等人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anddepressionscale,had)对8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入院时进行基线测评结果中,按照原作者的标准,焦虑和抑郁2个分量表采用8分作为临界值,82例患者had焦虑分量表(had-a)得分为(7.43±4.20)分(0-21分),其中>8分焦虑阳性者36例,占43.9%;抑郁分量表(had-d)得分为(7.30±3.69)分(0-21分),其中>8分抑郁阳性者35例,占42.7%[3],可见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究其原因,疾病本身、化疗效果、治疗前景及治疗中产生的高额费用等都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1.2 敏感多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大多会出现脱发,而激素的长期使用会使部分患者出现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等,这种外貌改变会使大多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女性丧失自信,自尊心受挫,害怕被别人看不起,从而对外部环境特别敏感,过分注重自己,不相信别人,总想从别人那里获取一些本病信息,还怕别人对自己隐瞒病情,别人说话时,总以为偷偷议论自己。

优质护理理念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理念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理念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引言急性白血病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白血病类型,它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治疗难度大等特点,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和生理负担。

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而言,优质的护理对于加速康复、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实际经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护理特点1.1 患病年龄小,心理脆弱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多处于幼儿或学龄前儿童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疾病的理解有限,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

在长时间住院治疗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面对疼痛、恶心、呕吐、脱发等痛苦的副作用,需要家庭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治疗,增强抗病能力。

1.2 治疗过程复杂,护理要求高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过程较长,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法,需求皮下注射、静脉输液、留置导管、输血等操作,医学护理技能要求较高。

患儿免疫力低下,对周围环境的抵抗力也较差,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环境控制,以确保患儿的安全。

1.3 家庭关爱的重要性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对于他们的陪伴和关爱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父母需要全心全意地照顾患儿,这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护理环境。

二、优质护理理念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2.1 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在接诊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后,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儿的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2.2 专业护理技能,确保安全有效在护理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时,护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确保各种护理操作的安全可靠。

例如静脉置管、留置引流管、皮下注射、输血等操作,需要细心、耐心和细致,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血病护理医学论文 白血病护理医学论文 摘要 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临床上常有贫血、岀血、发热和组织器官的浸润等表现。目前白血病的感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白血病的院内感染更为突出,由于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变化的特点,更易发生院内感染。为探讨白血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我收集了半年来在我科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50例,对发生院内感染的60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初步了解了白血病患者的易感因素,对于有效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白血病;护理;院内感染 1 临床资料 1.1 在我科住院的白血病患者有很多,我统计了xxxx9年9月至xxxx0年3月期间住院的白血病患者450例,其中发生院内感染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5~75岁,平均38岁,感染率为13.33%。均符合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1.2 其中60例院内感染中,上呼吸道感染29例,下呼吸道感染18例,败血症8例,口腔感染5例。其中有31例在病程中送血、痰、尿、粪、咽拭子检查,送检率为51.67%。有25例阳性标本,6例未检出病原菌,其中G+ 菌11例,占44%,G- 菌8例,占32%,真菌6例,占24%。

2 感染因素 2.1 与化疗强度有关 本组患者中有350例进行化疗,其中大剂量化疗有105例,院内感染35例,感染率为33.33%。而常规化疗有245例,院内感染25例,感染率为10.20%。

2.2 与白细胞数有关 白血病感染与白细胞减少密切相关,白细胞(2.1~4.0)*109/L,感染率6.48%,白细胞(0.6~2.0)*109/L,感染率15.38%,白细胞<0.5*109/L,感染率100%。

2.3 与使用抗生素有关 其中350例患者中,未用或仅用一种抗生素者有50例,医院感染6例,感染率为12.00%。使用过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者300例,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18.00%。 2.4 与住院时间有关 60例感染患者中住院时间为12~92天,平均36天。其中小于15 天的感染人数为3例,占5%。15~25 天的感染人数为5例,占8.33%。25~35天的感染人数为52例,占86.67%。

3 护理对策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在我国年发病率为2.76/10万,以急性白血病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其中多发于青少年,它是35岁以下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种,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三种;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种。其中急性白血病发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化学治疗为主,但化疗毒副作用大。病人常发生严重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加强化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得至关重要,其护理要点如下:

3.1 一般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代谢率高,加之化疗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化疗期间宜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例如动物的肝、肾脏、瘦肉、蛋类、鱼、虾等。另外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较高的水果,例如芦柑、橘子、西红柿、苹果等。嘱患者多饮水,提高化疗药物的代谢,每日大于3000毫升。由于化疗引起病人抵抗力低下,因此化疗期间须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整洁,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或者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做好房间及床单位的消毒;病人注意休息,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定期洗澡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口腔感染,每日用漱口水漱口。大便后用1:5000PP粉的溶液坐浴,或清洗外阴,防止肛周感染;女性病人月经期间应每日清洗会阴部;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注意观察有无皮肤损害、咽痛、咳嗽、发热等现象,如有应及时通知医师,作出处理。

3.2 心理护理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白血病病情重,发展快,加上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人容易产生悲观沮丧的情绪,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病人,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通过心理诱导帮助患者减轻或转移对自身疾病的过分关注,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度过危险期。另外家属应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安静、舒适和愉悦宽松的环境,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3化疗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多数化疗药物对组织刺激性大,多次注射常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炎症,严重时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应用化疗药须注意保护血管。静脉选择应先远端,后近端,逐步向上移行,四肢静脉应交替使用。药物刺激性强、剂量过大时宜选择血管壁厚、弹性好的血管,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时方可推药,推药速度要慢,静脉注射后再注入10mL生理盐水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输注化疗药物时怀疑或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注入,不要拔针,由原部位抽取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局部滴入生理盐水以稀释药液或解药,如8.4%的碳酸氢钠5ml,局部冷敷后再用25%的硫酸镁湿敷,也可用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减轻局部损伤。注意观察化疗药的毒副作用,如长春新碱,可造成末梢神经炎、腹痛、脱发等表现。三尖杉酯碱或柔红霉素可致心脏损害、消化道反应等。须密切观察,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4 护理措施 4.1 切断感染途径 4.1.1 保持空气清新 良好的病室环境可以减少白血病的感染。病房要定时通风,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或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次30 min。病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在55%~65%,每天用2%的消毒液拖地及擦拭物体表面2次。定期做空气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4.1.2 手的卫生 手的卫生对预防感染也是很重要的,洗手是医护人员防止院内感染最重要、最简便、最容易取得良好预防效果的措施之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接触患者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都应严格洗手。提倡即使在为危重患者作医疗护理操作戴手套以避免交叉污染时,也要做到手套一人一换。

4.1.3 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为了预防感染应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要戴口罩。化疗期间注意观察白细胞数,白细胞数<0.5*109/L时,谢绝探视,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其必要性。

4.2 预防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病原体来自患者本身,大多数专家认为内源性感染与肠道菌群移位有关。白血病患者,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组织对细菌、病毒、真菌的抵抗力降低,因而极易导致感染。特别是在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粒细胞缺乏时,则感染较难控制。这类感染既不能通过隔离传染源和注射疫苗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也不能通过消毒、无菌操作来预防和控制。因此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

4.2.1 口腔的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指导并鼓励病人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饭后用软毛牙刷刷牙或用漱口液漱口来清洁口腔。含漱与口腔护理能保持口腔清洁,使常寄居于口腔的微生物脱落,能预防口臭与感染[1]。告知患者漱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持口腔清洁的方法,每餐前后漱口,并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或洗必泰溶液含漱。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易发生口腔溃疡,对已发生溃疡者,应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并监测口腔pH值,pH值降低有促进白色念珠菌繁殖的作用。口腔pH值降低时改用3%碳酸氢钠溶液含漱。

4.2.2 肠道的护理 做好患者个人卫生及饮食护理,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隔夜食物,生吃瓜果要去皮,吃饭前后要洗手,避免过甜、产气、辛辣和高脂食物,预防肠道的感染。口服肠道非吸收类抗菌药物,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2]。

4.2.3 肛周的护理 病人出现早期症状,如肛周红肿跳痛,应积极采取措施,除睡前及大便后清洗肛周、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溶液坐浴外,再用红外线灯局部照射30分钟,每日两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脓肿的形成。如病人肛周感染部位或痔疮上出现脓栓,可在以上护理的基础上,局部涂抗生素软膏,静脉给予抗生素,口服庆大霉素8万单位,每日3次,消灭肠道细菌,减少大便对局部的污染。如果脓肿形成,应及时做局部切开引流,定时用碘伏或新洁尔灭棉球局部换药,每日2次,保持引流畅通,每次大便后清洁换药。静脉应用强效抗生素,并加强支持疗法。

4.3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增加医院的感染率。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既要考虑选择的药物品种、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疗程方面有关,也要与患者的感染状况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相适宜,以有效控制感染;同时又要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性的产生。在化疗结束后粒细胞缺乏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缩短骨髓抑制时间,从而达到有效地防止感染。

结论 通过三年的临床经验与实践,我对白血病病人的护理及院内感染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为白血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低下,再加上化疗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促使白血病患者情绪低落精神紧张,丧失战胜病魔的勇气,所以给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白血病院内感染的患者提出了自己的护理经验,在三年的工作过程中认识到了白血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身体健康,并且可以降低白血病院内感染的发生。因此护理成为阻断病魔的有效保护伞。

参考文献 1 刘建红,郑晓莉,茅静等.《化疗致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分析》.护理学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