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3-1解答

解:根据CSTR 基本方程

?

-=A

x A A A r dx c t 0

0)

(,c c A B 时当1/00=2

20)1()(A

A A x kc r -=-)

1(1

)

1()1(1)

1(00

2

2

01A A

A x A A A x A A A

x x kc x x d kc x kc dx t A

A

-=

---

=-=

?

?

,x A 时当5.0=)(30.5)5.01(5.0307.0615.011h t =-??=,

x A 时当9.0=)

(70.47)

9.01(9

.0307.0615.01

1h t =-?

?=

,x A 时当99.0=)(70.524)

99.01(99

.0307.0615.011h t =-??=

c c A B 时当5/00=)

5)(1()(20

A A A A x x kc r --=-)

1(55ln

41]

)

5()1([41

)

5)(1(10

2A A

A x A A x A A A x A A A

A x x kc x dx x dx kc x x dx kc t A

A

A

--=

---=--=?

??

x A 时当5.0=)

(78.0)

5.01(55.05ln

307

.0615.041

2h t =-?-??=

x A 时当9.0=)

(79.2)9.01(59

.05ln 307.0615.0412h t =-?-??=,

x A 时当99.0=)

(81.5)

99.01(599.05ln

307

.0615.041

2h t =-?-??=

分析:等当量配料,随转化率提高,反应时间迅速增长;若采用过量组分配料,随转化率提高,反应时间增长放慢。

习题3-2解答

26.5A

B A A C

C kC r ==L

mol C C B A /02.000==;

D C B :A +→+已知)

1(0Af A Af

x kC x :t -=

根据);

/(min 6.5mol L k ?=(min)

64.169)

95.01(02.06.595

.0213

3

=-?=

=∴t :m V R 时和当(反应时间与反应体积无关)

习题3-3解答

(1)PFR

)1(1ln Afp x k -=τ(2)CSTR

)

1(Afc Afc

x x k -=

τ解:(1)

(2)

操作条件不变,等体积反应器,则

303

.2)

9.01(1

ln

)

1(1ln

)

1(=-=-=-=

Afp Afc Afc x x x k τ697

.0303

.3303.2==

Afc x

平推流

;

11ln

1

11A x k -=τ2

2221A A x x k -=

τ全混流;

21ττ=RT

E e k k /0-=1

2

2/0/01

211ln

/11

2A A A RT E RT E x x x e

k e k k k --=

=--]

6

.011ln

/7

.017.0ln[

1000

68.83314.8142312

--?=

-

T ;

9347.01000

68.83314.81423

12

??=

-T K

T 4412=

;

/5.10.32

10L mol C A =?=

L

mol C B /0.10.22

10=?=

;

000==R P C C ;

8.0=Bf x ;533.05

.18

.00.10

0=?=

=

A Bf

B Af

C x C x ;7.0)533.01(5.1=-?=A C ;

2.0)8.01(1=-?=B C ;

8.08.00.10=?===Bf B R P x C C C ;)(00

f

A Af A R r x C V V =

Af

A R P

B A R x

C C C C C V V 00)

7.18(-=

min

/004.0533

.05.1)

8.08.07.12.07.08(1.00L V =???-???=

min

/2004.05.02

00201mL V V V =?==

=∴

习题3-6解答

已知;

2A

A kC r =min)

/(4.17?=mol ml k ;/75.0ml g =ρmin;

/14.70L V =;/14.70L mol C A =解:

(1)串联两个体积0.25m 3的CSTR 试求下列方案的转化率。

min

3510

14.725.0)

(3

22

1202

1

100

=?=

-=

=

=

-A A A A A A A R kC

x x C kC

x C V V τ

35

.41014.7104.173535)

1()

1(3

6

2

2122

11=????==--=

--A A A A A A kC x x x x x ;

035.47.935.421

1=+-A A x

x 62.01=A x 35

.4)

1(62.02

22=--A A x x 0

35.47.997.422

2=+-A A x

x 80

.02=A x

(2)一个0.25m 3的CSTR ,后接一个0.25m 3的PFR

min

3510

14.725.03

22

021

100

2

1

=?=

==

=

-?

A A x x A A A A A A R kC

dx C kC

x C V V τ;

35.4)

1()

1(2

1

2

22

11=-=-?

A A x x A A A A x dx x x 62

.01=A x ;

35.4)1(2

62

.02

2=-∴?

A x A A x dx ;

35.462

.011112

=--

-A x ;

98.611

2

=-A x 86

.098

.6112=-

=A x

(3)一个0.25m 3的PFR ,后接一个0.25m 3的CSTR

3510

14.725.0)

(3

21

1200

21

00

1

=?=

-=

==

-?

A A A A x A A A R kC

x x C kC

dx C V V A τ35

.4)

1()()1(2

2120

2

11

=--=

-?

A A A x A A x x x x dx A ;

35.41)

1(1

1=--A x 81

.035

.5111=-

=A x

;

35.4)

1()81.0(2

22=--A A x x 0

35.47.916.522

2=+-A A x

x 88

.02=A x (4)两个0.25m 3的PFR 串联

min

3510

14.725

.03

22

00

21

00

2

1

1

=?=

===

-?

?A A A x x A A A x A A A R kC

dx C kC

dx C V V τ

35.4)1()1(2

1

1

2

10

2

1=-=-?

?

A A A x x A A x A A x dx x dx 35

.41111111

12

1=--

-=

--A A A x x x ;

35.41111=--A x ;35.5111

=-A x ;

35.435.5112

=--A x 90

.07

.9112=-

=A x ;

81.01=A x

习题3-7讲解

3-7

已知:A

P

;P A A C kC r =);/(103

2

s kmol m k ?=-s

m V /002.03

0=;

/23

0m kmol C A =0

0=P C ,

x A 时问98.0=下列各种情况下的反应体积。

解:

(1)单个PFR

?

==

A

x A

A A R r dx C V V 0

00

τ根据

?

?

-=

-=A

A

x A

A A A x A

A A A A

A x x dx k C x C x k C dx C 0

000)1(1)1(τs

x x k C x dx k

x dx k c V V A A A x A

A x A A A R A

A

2.3892

01.0892.32]

)

1([ln

2

2

)1(298.05

.00

5

.05

.000

=??=

-=

+

-=

=

??

τ原积分可改写为

的对称函数是关于被积函数∴=-=;

5.0)1(1)(:A A

A x x x x f 3

0778.02.389002.0m

V V R =?==τ

(2)单个CSTR

A

Af

A R r x C V V 00

=

=

τ根据)

(2500)

98.01(201.01

)]1()[1(00000

s x C C x kC x C V V Af A A Af A Af

A R =-??=

---=

=∴τ)

(5002.025*******

0m V V R =?=?=

(3)两个CSTR 串联

2

1201

1

00

)

(A A A A A A A R r x x C r x C V V -=

=

=

τ根据1

=m 2

=m 2

0201201

0101

0)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x C x kC x x C x C x kC x C --=

-;

)1()()

1(12

2121A A A A A x x x x x --=

-85

.01≈A x 98.02=A x

)

85.01(201.01

)

1(1100

1-??=

-=

=

A A R x kC V V τ)

(67.0002.033.33333.3333

01m V V R =?=?=)

(34.167.0223

1m V V R R =?==98

.0)98.01(201.0)85.098.0()1()(2

201202?-??-=

--=

A A A A A R x x kC x x V V );

(63.3310

2s V V R =)

(66.063.331002.03

2m V R =?=

习题3-8讲解

3-8

已知:R

A A C k C k r 21-=;

3

2*=

A

x ;3

1=

Af x ?

21=

Af x 使如何调节加料速率,

A

R

解:

当反应达到平衡转化率时

21=-=R A A C k C k r 2

3

/213/21)

1()1(***0*002

1=-=

-=

---=

=A

A A

A A

A A A

R x

x

x C x C C C C k k

;

213

1323

1

2

12

101

k k k k V V R -=-=

2

12

102

12

12121k k k k V V R -=

-=Af

Af Af

Af

A Af A Af

A R A Af A f A Af A R x k x k x x C k x C k x C C k C k x C r x C V V 210201021000

)1()1()(--=

--=

-=

=

(完整版)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复习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A)Na2S (B) Na2CO3(C) Na2SO3(D) Na2S2O3 (答:D) 2、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3、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4、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5、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6、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7、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答:B) 8、KMnO4能稳定存在于何处?

(A)空气中(B)HCl中(C)碱液中(D)稀H2SO4溶液中 (答:D) 9、用蒸馏操作分离混合物的基本依据是下列性质的哪种差异? A密度(B)挥发度(C)溶解度(D)化学性质 (答:B) 10、在分光光度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4%)的光度范围是: (A)0.1~0.2 (B)0.2~0.7 (C)0.8~1.0 (D)1.1~1.2 (答:B) 11、下列哪种氢氧化物既溶于NaOH,又溶于NH3·H2O (A)Al(OH)3(B)Zn(OH)2(C)Cd(OH)2(D)Ni(OH)2 (答:B) 12、1:1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2mol / L (B)4mol / L (C)6mol / L (D)8mol / L (答:C) 1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测定什么光谱: (A)原子吸收光谱(B)分子吸收光谱(C)电子吸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答:B)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提纯多硝基化合物通常不采用蒸馏操作; (B)减压蒸馏能用来分离固体混合物; (C)液体有机物干燥完全与否可根据是否由浑浊变澄清来判断; (D)在测熔点时,通常在接近熔点时要求升温低于1℃/min。 (答:B)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解答

基础化学(第3版) 思考题和练习题解析 第一章 绪 论 1. 为什么说化学和医学的关系密切,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化学? 答:(略) 2. “1 mol 硫酸的质量是98.0g ”,对吗? 答:错误!未指明基本单元,正确说法是1 mol H 2SO 4的质量是98.0g 或1 mol [(1/2) (H 2SO 4)]的质量是49.0g 。 3. 0.4 mol H 2SO 4溶解于水,配成500 m L 溶液,其浓度表示正确的是 A. c (H 2SO 4) = 0.8 mol ·L -1 B. c [2 1(H 2SO 4)] = 0.8 mol ·L -1 C. c [ 2 1 (H 2SO 4) ]= 0.4 mol ·L -1 D. 硫酸的浓度为0.8 mol ·L -1 答;正确的是A 。根据定义,1L 溶液中含有0.8 mol H 2SO 4,c (H 2SO 4) = 0.8 mol ·L -1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O ”可以说成“1 mol 原子O ” B. 1摩尔碳C 原子等于12g C. 1 L 溶液中含有H 2SO 4 98 g ,该溶液的摩尔浓度是1 mol ·L -1 D. 基本单元不仅可以是构成物质的任何自然存在的粒子或粒子的组合,也可以是想象的或根据需要假设的种种粒子或其分割与组合 答:正确的是D 。 A 应说成“1 mol 氧原子”; B 应为“1摩尔碳 C 原子的质量等于12g ”; C 不应该使用“摩尔浓度”,此术语已被废除。 5. 求0.100kg (2 1Ca 2+ )的物质的量。 解:M (2 1Ca 2+) =(40.08 / 2)= 20.04 (g · mol -1 ), n ( 21Ca 2+) = [ m / M (2 1Ca 2+) ] = (0.100×103 )/20.04 = 4.99 (mol) 6. 每100m L 血浆含K + 为20mg ,计算K + 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用mmol ·L -1 表示。 解:M (K + )= 39.10 g · mol -1 , n (K +)= [ m / M (K +) ] = 20 / 39.10 = 0.51 (mmol)

课后思考题答案1

第一章 1、试解释用1kg干空气作为湿空气参数度量单位基础的原因? 答:因为大气(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的。干空气的成分是氮、氧、氩、及其他微量气体,多数成分比较稳定,少数随季节变化有所波动,但从总体上可将干空气作为一个稳定的混合物来看待。为了便于热工计算,选一个稳定的参数作为基础,方便计算。(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干空气不发生变化,水蒸气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干空气作为基准是不能发生变化的) 2、如何用含湿量和相对湿度来表征湿空气的干、湿程度? 答:含湿量表示空气的干湿方法:取空气中的水蒸气密度与干空气密度之比作为湿空气含有水蒸气的指标,换言之,取对应于1Kg干空气所含有水蒸汽量。(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干湿的方法: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之比。(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

3、某管道表面温度等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试问该表面是否结露? 答:该表面不会结霜。因为判定是否结霜取决于是否在露点温度以下,当空气温度大于或等于露点温度时是不会结霜的。 4、有人认为:“空气中水的温度就是空气湿球温度”,对否? 答:错,空气湿球温度是空气与水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而空气中水的温度就是水蒸气温度(空气的干球温度),所以是错的。 8、写出水温为t w时水的汽化潜热计算式。 解:汽化潜热的计算式为:r t=r0+1.84t w-4.19t w=2500-2.35t w 10、为什么喷入100摄氏度的热蒸汽,如果不产生凝结水,则空气温度不会明显升高? 答:这种情况叫等温增焓加湿,当蒸汽温度为100摄氏度时,热湿比等于一个常数ε=2684,该过程近似于等温线变化,所以空气温度不会明显升高。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习题解答 1.(1)错误。原因:氨水为一元弱碱,其[OH -]=c k b θ (2)错误。原因:n HCl =n HAc 故所需NaOH 的摩尔数应相同,体积相同。 2.I=1/2∑CiZi 2 =1/2[0.050×(+3)2+3×0.050×(-1)2+2×0.020×(+1)2+0.020×(-2)2] =0.36 (mol ·L -1) 51 .3 101.3%31100.1][ % 31 1 , 500 / , 20 3.432 =?=??===-=???--+pH c H c k k c K c K a a a w a a ααα αθ θ θ按近似式计算 4. 应加入碱。原因:H 2S HS -+H + HS -S 2- + H + 要使[S 2-]增加,应减 小[H +],使平衡右移,故应加碱。 5.稀氨水中加入少量晶体NH 4Ac ,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氨水解离度减小,颜色变浅(或消退)。 101.13.0)1097.2()1012.1(] [][][] [] [][ 10 97.23.01.01091.8][][][ ] [] [][ 6. 9 812222228 82121 2---+ -- -- +-+---+- -+- +?=???=?=∴?= +??=??=?=∴?=+?H HS K S HS S H K S H HS H S H K HS S H HS H K HS H S H a a a a θ θ θ θ 7.NH 4+-NH 3, Ac —-HAc, H 2O-H 3O +, H 2O-OH -, HSO 4—-SO 42-, HNO 3-NO 3-, H 2SO 4-HSO 4-, CO 32—-HCO 3-, HCO 3—-H 2CO 3 8. 质子酸:HCl 质子碱:NH 3, SO 42-, NO 3-, Ac -, OH - 两性物质:[Al(H 2O)4]3+, HSO 4-, HS -, HCO 3-, H 2PO 4-, H 2O 9. 否。原因:pH=-lg[H +] 10. pH=5.0 [H +]=1.0×10-5 =C HCl pH=11.0 [OH -]=1.0×10-3 =C NaOH 两者混合后, [OH -]≈1.0×10-3 故 pH ≈11.0 11.pH=1.4 [H +]=3.98×10-2 pH=5.0 [H +]=1.00×10-5 故成人胃液是 婴儿胃液[H +]的3980倍。

工程热力学例题答案解

例1:如图,已知大气压p b=101325Pa ,U 型管内 汞柱高度差H =300mm ,气体表B 读数为0.2543MPa ,求:A 室压力p A 及气压表A 的读数p e,A 。 解: 强调: P b 是测压仪表所在环境压力 例2:有一橡皮气球,当其内部压力为0.1MPa (和大气压相同)时是自由状态,其容积为0.3m 3。当气球受太阳照射而气体受热时,其容积膨胀一倍而压力上升到0.15MPa 。设气球压力的增加和容积的增加成正比。试求: (1)该膨胀过程的p~f (v )关系; (2)该过程中气体作的功; (3)用于克服橡皮球弹力所作的功。 解:气球受太阳照射而升温比较缓慢,可假定其 ,所以关键在于求出p~f (v ) (2) (3) 例3:如图,气缸内充以空气,活塞及负载195kg ,缸壁充分导热,取走100kg 负载,待平 衡后,不计摩擦时,求:(1)活塞上升的高度 ;(2)气体在过程中作的功和换热量,已 知 解:取缸内气体为热力系—闭口系 分析:非准静态,过程不可逆,用第一定律解析式。 计算状态1及2的参数: 过程中质量m 不变 据 因m 2=m 1,且 T 2=T 1 体系对外力作功 注意:活塞及其上重物位能增加 例4:如图,已知活塞与气缸无摩擦,初始时p 1=p b ,t 1=27℃,缓缓加热, 使 p 2=0.15MPa ,t 2=207℃ ,若m =0.1kg ,缸径=0.4m ,空气 求:过程加热量Q 。 解: 据题意 ()()121272.0T T m u u m U -=-=? 例6 已知:0.1MPa 、20℃的空气在压气机中绝热压缩后,导入换热器排走部分热量,再进入喷管膨胀到0.1MPa 、20℃。喷管出口截面积A =0.0324m2,气体流速c f2=300m/s 。已知压气机耗功率710kW ,问换热器的换热量。 解: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黑箱技术 例7:一台稳定工况运行的水冷式压缩机,运行参数如图。设空气比热 cp =1.003kJ/(kg·K),水的比热c w=4.187kJ/(kg·K)。若不计压气机向环境的散热损失、动能差及位能差,试确定驱动该压气机所需功率。[已知空气的焓差h 2-h 1=cp (T 2-T 1)] 解:取控制体为压气机(不包括水冷部分 流入: 流出: 6101325Pa 0.254310Pa 355600Pa B b eB p p p =+=+?=()()63 02160.110Pa 0.60.3m 0.0310J 30kJ W p V V =-=??-=?=斥L ?{}{}kJ/kg K 0.72u T =1 2T T =W U Q +?=()()212211U U U m u m u ?=-=-252 1.96010Pa (0.01m 0.05m)98J e W F L p A L =??=???=???={}{}kJ/kg K 0.72u T =W U Q +?=g V m pq q R T =()f 22g p c A R T =620.110Pa 300m/s 0.0324m 11.56kg/s 287J/(kg K)293K ???==??()111 11111m V m P e q p q P q u p v ++?++() 1 2 1 22222m V m e q p q q u p v ++Φ?Φ++水水

《基础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有机部分)

均为 Na + , K + , Br , Cl 离子各 1mol 。 第十章 开链烃 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 2、NaCl 相同?如将 CH 4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3 及 CH 3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 为什么? 答: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 - - 由于 CH 4 与 CCl 4 及 CHCl 3 与 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 物。 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⑴2-甲基丙烷 ⑵2,4,4-三甲基-5-丁基壬烷 ⑶己烷 ⑷3-乙基戊烷 ⑸3-甲基-5-异丙基辛烷 ⑹2-甲基-5-乙基庚烷 4、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H 3C CH 3 ⑴3,3-二甲基丁烷 H 3C H 2 CH 3 H 3C 错,2,2-二甲基丁烷 CH 2CH 3 ⑵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H 3C H C C 3 错,2,3,3-三甲基戊烷 CH 3 CH 3 ⑶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 H 3C C CH 3 CH 3 3 错,2,2,3,5,6-五甲基庚烷 H 3C C H 2 CH 3 CH 3 H 3C CH ⑷2,3-二甲基-4-丙基庚烷 H 3 H C H 2 C C H 2 CH 3 CH 2CH 2CH 3 H 3C H 3C CH 2CH 3 H 2 ⑸2,4,5,5-四甲基-4-乙基庚烷 H 3CH C H 2 C H 3C C C 3 3

通风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通风工程课后习题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全面通风 3 3 0 3^ 1^ 60 3 6?解:依题可知,V = 1200m , q v =3.6m /s ,y 1 ------------ ------------------ =0.175(g/m ), 1200 x =350mg/s =0.35g/s , y°=0(g/s), y 2 = 100mg/s = 0.1g/s , 根据公式: 故风机启动后18.5分钟有害物浓度才能达到要求 7?解:依题已知,q m,jj =1.2kg/s ,q m,p =1.39kg/s ,t j =20 C , Q d - 20kW , t w - 4 C , t n0 - 20 C , (1)车间达到空气平衡时, q m,jj q m,zj ~ q m,p q m, zp 7.解:根据质量浓度与体积分数的换算关系式可得 Y = M C 22.4 c 22.4Y 22.4 0.2 3、 二 C 0.264(mL / m ) M 17 故氨的最高容许体积分数为 0.264mL/m 3

从而空气平衡方程式变为:q m,jj 7m,zj二q m,p 故窗孔M进风,并且进风量为0.19kg/s. (2)车间达到热平衡时,

= 4.5 (t n -4) 1.39 1 t n =20 1.2 1 20 0.19 1 4 =5.89t n = 62.76 =■ t n :-11 C 故热平衡时室内的空气温度为 11 C . 8.解:依题可知:x =20mg/s ,t w = 32 C , Q =174kW , t n =35 C , K=3, 从而温差 L t =t n -t w = 35 -32 = 3( C ), 根据附录2,查得硫酸蒸气的最高容许浓度为 :y 2=2mg/m 3 故按照卫生标准所需的全面通风量为 :q v1 =心=3 20 =30(m 3/s) y 2 2 查附录 2 可得,y 2CO =30mg/s , y 2so2 =15mg/s , KX 6 工 120 按照卫生标准,稀释CO 所需的全面通风量为:q v1 = Meo = 6 izu =24(m 3/s) y 2CO 30 而稀释SO 2所需的全面通风量为:q v2二"s 。2 =6 105 =42(m 3/s) y 2SO2 15 故该车间的全面通风量为:q v = q v1 ' q v2 = 24 ? 42 = 66(m 3 /s) 10.解:依题可知:V =2V f =2 170m 3 = 340m 3, :C = 0.1%-0.05% =0.05% , M 44 … 对应的质量浓度差为::丫 C 0.05% 1000= 0.98(g/m 3) 22.4 22.4 工作人员1小时呼出的CO 2量为m 0 = q m t - 19.8 1 = 19.8(g) 根据质量守恒,故室内能容纳的最多人数为 第四章局部通风 V Y n 二 ----- m ° 340 0.98 19.8 = 16.8 : 17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完整版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 解答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 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 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 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 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哈工大工程热力学习题答案——杨玉顺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思 考 题 1. 热量和热力学能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热量和热力学能是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热量指的是热力系通过界面与外界进行的热能交换量,是与热力过程有关的过程量。热力系经历不同的过程与外界交换的热量是不同的;而热力学能指的是热力系内部大量微观粒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合,是与热力过程无关而与热力系所处的热力状态有关的状态量。简言之,热量是热能的传输量,热力学能是能量?的储存量。二者的联系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d d q u p v δ=+ 看出;热量的传输除了可能引起做功或者消耗功外还会引起热力学能的变化。 2. 如果将能量方程写为 d d q u p v δ=+ 或 d d q h v p δ=- 那么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二式均适用于任意工质组成的闭口系所进行的无摩擦的内部平衡过程。因为 u h pv =-,()du d h pv dh pdv vdp =-=-- 对闭口系将 du 代入第一式得 q dh pdv vdp pdv δ=--+ 即 q dh vdp δ=-。 3. 能量方程 δq u p v =+d d (变大)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 很相像,为什么热量 q 不是状态参数,而焓 h 是状态参数? 答:尽管能量方程 q du pdv δ=+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似乎相象,但两者 的数学本质不同,前者不是全微分的形式,而后者是全微分的形式。是否状态参数的数学检验就是,看该参数的循环积分是否为零。对焓的微分式来说,其循环积分:()dh du d pv =+??? 因为 0du =?,()0d pv =? 所以 0dh =?, 因此焓是状态参数。 而 对 于 能 量 方 程 来 说 ,其循环积分:

通风课后习题

《通风安全学》课程 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安全工程系编 二00六年三月 《通风安全学》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矿井空气 1-1地面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矿井空气与地面空气有何区别? 1-2氧气有哪些性质?造成矿井空气中氧浓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3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有哪些?《煤矿安全规程》对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有哪些具体规定? 1-4 CO有哪些性质?试说明CO对人体的危害以及矿井空气中CO的主要来源。1-5防止井下有害气体中毒应采取哪些措施? 1-6什么叫矿井气候条件?简述气候条件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 1-7何谓卡他度?从事采掘劳动时适宜的卡他度值为多少? 1-8《煤矿安全规程》对矿井空气的质量有那些具体规定? 1-9某矿一采煤工作面CO2的绝对涌出量为7.56m3/min,当供风量为850 m3/min时,问该工作面回风流中CO2浓度为多少?能否进行正常工作。 1-10井下空气中,按体积计CO浓度不得超过0.0024%,试将体积浓度Cv(%)换算为0℃及101325Pa状态下的质量浓度Cm(mg/m3)。 第二章矿井空气流动基本理论 2-1 说明影响空气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压力和温度相同的干空气与湿空气相比,哪种空气的密度大,为什么? 2-2 何谓空气的静压,它是怎样产生的?说明其物理意义和单位。 2-3 何谓空气的重力位能?说明其物理意义和单位。 2-4 简述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的概念,为什么在正压通风中断面上某点的相对全压大于相对静压;而在负压通风中断面某点的相对全压小于相对静压? 2-5 试述能量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2-6 在用压差计法测定通风阻力,当两断面相等时,为什么压差计的读数就等于通风阻力? 2-7 动能校正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在通风工程计算中为什么可以不考虑动能系数? 2-8 分别叙述在单位质量和单位体积流体能量方程中,风流的状态变化过程是怎

西南科技大学基础有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整理

1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1. 从教材中可以找到下列术语的答案 2. HCl 、CH 3OH 、CH 2Cl 2和CH 3OCH 3为极性分子;Cl 2和CCl 4为非极性分子。 3. 参照表1-7 ,可以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结构式 4.亲核试剂: Cl -, -CH 3;亲电试剂:AlCl 3,C 2H 4,CH 4,ZnCl 2,BF 3,CH 3CN ,Ag +, H +,Br +, Fe +, +NO 2,+CH 3;既是亲核试剂又是亲电试剂:H 2O ,CH 3OH ,HCHO 。 5.属于酸的化合物:HBr ,NH 4+;属于碱的化合物:CN -;既是酸又是碱的化合物:NH 3,HS -,H 2O ,HCO 3- 6. 按照碳骨架分类,芳香族化合物为:(1)(2)(3)(4);脂环(族)化合物为:(5)(6);开链化合物为:(7)(8)。按照官能团分类,羧酸:(2)(3)(6)(7);醇:(1)(5)(8);酚:(4)。 7.按照碳骨架分类,除了(2)和(5)之外都属于不饱和化合物。属于哪一族?(略) 2 烷烃习题参考答案 1 (1) 1° 1°1° 1°2° 2°3° 3°2-甲基-3-乙基己烷 (2)1°1°1°1°2°2°2°3°3°2°3-甲基-5-乙基庚烷 (3) 1° 1°1° 1° 1° 2°2°2°2°2° 3°4° 3,6-二甲基-3-乙基辛烷 (4) 1° 1° 1° 1°1° 1°2°2°2°2°2°3°3° 3°3° 3,5-二甲基-6-异丙基癸烷 (5) 2,3,5,5,7-五甲基辛烷 (6) 2,4,4-三甲基-5-乙基辛烷 (7) 2,7-二甲基-7-乙基壬烷 (8) 2,11,14-三甲基-7- 乙基十六烷 2 (1) (2) (3) (4) (5)CH CH 3CH 3 H 3 C (6) 3 解:烷烃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随着分子质量增加,色散力增大,使沸点升高。各异构体中,一般是直链烷烃的沸点最高,支链愈多沸点愈低。故沸点:正癸烷>正庚烷>正己烷>2-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 4解:含单电子的碳上连接的烷基越多,自由基越稳定,自由基越稳定则形成产物的机会越多。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为: ·C(CH 3)3 > ·CH(CH 3)2 > ·CH 2CH 3 > ·CH 3 5解:C n H 2n+2 = 72,所以n = 5。该烷烃的构造式为: CH 3CHCH 2CH 33 6(1)正己烷 Cl Cl Cl 2CH 2CH 2CH 2CH 2CH 3 CH 32CH 2CH 2CH 3 CH 3CH 22CH 2CH 3 ( 2 )2-甲基戊烷 (3)2,2-二甲基丁烷 CH 3CH 3CH 3CH 2CCH 2CH 3 CH 2CCHCH 3 CH 3CCH 2CH 2 Cl Cl CH 3 CH 33 7解: 8 解:四种典型构象中分子内能最低的是对位交叉式(a),因为它的两个大基团(CH 3-和Cl-)相距最远,扭转张力最小;分子内能最高的是全重叠式(d)为它的两个大基团相距最近,扭转张力最大;其他两种构象的内能处于上述两种构象之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8章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总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完整版)工程热力学习题集附答案

工程热力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 1.能源按使用程度和技术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 2.孤立系是与外界无任何 和 交换的热力系。 3.单位质量的广延量参数具有 参数的性质,称为比参数。 4.测得容器的真空度48V p KPa =,大气压力MPa p b 102.0=,则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 。 5.只有 过程且过程中无任何 效应的过程是可逆过程。 6.饱和水线和饱和蒸汽线将压容图和温熵图分成三个区域,位于三区和二线上的水和水蒸气呈现五种状态:未饱和水 饱和水 湿蒸气、 和 。 7.在湿空气温度一定条件下,露点温度越高说明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越 、水蒸气含量越 ,湿空气越潮湿。(填高、低和多、少) 8.克劳修斯积分 /Q T δ?? 为可逆循环。 9.熵流是由 引起的。 10.多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V c = 。 11.能源按其有无加工、转换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 12.绝热系是与外界无 交换的热力系。 13.状态公理指出,对于简单可压缩系,只要给定 个相互独立的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它的平衡状态。 14.测得容器的表压力75g p KPa =,大气压力MPa p b 098.0=,则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 。 15.如果系统完成某一热力过程后,再沿原来路径逆向进行时,能使 都返回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6.卡诺循环是由两个 和两个 过程所构成。 17.相对湿度越 ,湿空气越干燥,吸收水分的能力越 。(填大、小) 18.克劳修斯积分 /Q T δ?? 为不可逆循环。 19.熵产是由 引起的。 20.双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p c = 。 21、基本热力学状态参数有:( )、( )、( )。 22、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是温度的( )函数。 23、热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 24、不可逆绝热过程中,由于不可逆因素导致的熵增量,叫做( )。 25、卡诺循环由( )热力学过程组成。 26、熵增原理指出了热力过程进行的( )、( )、( )。 31.当热力系与外界既没有能量交换也没有物质交换时,该热力系为_______。 32.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_______。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标准答案-章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章

————————————————————————————————作者:————————————————————————————————日期: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通风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通风工程课后习题 第一章 概述 7.解:根据质量浓度与体积分数的换算关系式可得: 故氨的最高容许体积分数为0.264mL/m 3. 第二章 全面通风 s g s mg x /35.0/350==, )/(00s g y =, s g s mg y /1.0/1002==, 根据公式: 故风机启动后18.5分钟有害物浓度才能达到要求. 7.解:依题已知, s kg q jj m /2.1,=,s kg q p m /39.1,=,20=j t ℃, kW 20Q d =,4=w t ℃, 200=n t ℃, (1)车间达到空气平衡时, zp m p m zj m jj m q q q q ,,,,+=+ 0)/(19.02.139.1,,,,>=-=-=-?s kg q q q q jj m p m zp m zj m 从而空气平衡方程式变为: p m zj m jj m q q q ,,,=+ 故窗孔M 进风,并且进风量为0.19kg/s. (2)车间达到热平衡时, w zj m j jj m d n p m s ct q ct q Q ct q Q ,,,++=+

76 .6289.54 119.02012.120139.1)4(5.4=???+??+=??+-??n n n t t t 11≈?n t ℃ 故热平衡时室内的空气温度为11℃. 8.解:依题可知: s mg x /20=,32=w t ℃, kW Q 174=,35=n t ℃, 3=K , 从而温差33235=-=-=?w n t t t (℃), 根据附录2,查得硫酸蒸气的最高容许浓度为: 32/2m mg y = 故该车间的全面通风量为39s m /3. 9.解: 依题已知: s mg X CO /120=,s mg X SO /1052=, 6=K 查附录2可得, s mg y CO /302=,s mg y SO /1522=, 故该车间的全面通风量为: )/(664224321s m q q q v v v =+=+= 10.解:依题可知: 3334017022m m V V f =?==,%05.0%05.0%1.0C =-=?, 工作人员1小时呼出的CO 2量为)(8.1918.190g t q m m =?== 根据质量守恒,故室内能容纳的最多人数为: 第四章 局部通风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 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 θr m G ?、θ 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 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 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 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

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 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则θ f m H ?(MgO ,298K )等于 600.21 kJ·mol -1 。已知M(Mg)=24.3g ﹒mol -1。 2-11 已知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 (1) Cu 2O(s) +1/2O 2(g)2CuO(s) θ m r H ?= -146.02kJ·mol -1

工程热力学习题解答

1. 热量和热力学能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热量和热力学能是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热量指的是热力系通过界面与外界进行的热能交换量,是与热力过程有关的过程量。热力系经历不同的过程与外界交换的热量是不同的;而热力学能指的是热力系内部大量微观粒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合,是与热力过程无关而与热力系所处的热力状态有关的状态量。简言之,热量是热能的传输量,热力学能是能量?的储存量。二者的联系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d d q u p v δ=+ 看出;热量的传输除了可能引起做功或者消耗功外还会引起热力学能的变化。 2. 如果将能量方程写为 d d q u p v δ=+ 或 d d q h v p δ=- 那么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二式均适用于任意工质组成的闭口系所进行的无摩擦的内部平衡过程。因为 u h p v =-,()du d h pv dh pdv vdp =-=-- 对闭口系将 du 代入第一式得 q dh pdv vdp pdv δ=--+ 即 q dh vdp δ=-。 3. 能量方程 δq u p v =+d d (变大)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 很相像,为什么热量 q 不是状态参数,而焓 h 是状态参数? 答:尽管能量方程 q du pdv δ=+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似乎相象,但两者的数学本 质不同,前者不是全微分的形式,而后者是全微分的形式。是否状态参数的数学检验就是,看该参数的循环积分是否为零。对焓的微分式来说,其循环积分:()dh du d pv =+??? 因为 0du =?,()0d pv =? 所以 0dh =?, 因此焓是状态参数。 而对于能量方程来说,其循环积分: q du pdv δ=+??? 虽然: 0du =? 但是: 0pdv ≠? 所以: 0q δ≠? 因此热量q 不是状态参数。 4. 用隔板将绝热刚性容器分成A 、B 两部分(图2-13),A 部分装有1 kg 气体,B 部分为高度真空。将隔板抽去后,气体热力学能是否会发生变化?能不能用 d d q u p v δ=+ 来分析这一过程?

通风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通风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通风工程课后习题 第一章 概述 7.解:根据质量浓度与体积分数的换算关系式可得: 故氨的最高容许体积分数为m 3 . 第二章 全面通风 s g s mg x /35.0/350==, )/(00s g y =, s g s mg y /1.0/1002==, 根据公式: 故风机启动后分钟有害物浓度才能达到要求. 7.解:依题已知, s kg q jj m /2.1,=,s kg q p m /39.1,=,20=j t ℃, kW 20Q d =,4=w t ℃, 200=n t ℃, (1)车间达到空气平衡时, zp m p m zj m jj m q q q q ,,,,+=+ 0)/(19.02.139.1,,,,>=-=-=-?s kg q q q q jj m p m zp m zj m 从而空气平衡方程式变为: p m zj m jj m q q q ,,,=+ 故窗孔M 进风,并且进风量为0.19kg/s. (2)车间达到热平衡时, w zj m j jj m d n p m s ct q ct q Q ct q Q ,,,++=+

76 .6289.54 119.02012.120139.1)4(5.4=???+??+=??+-??n n n t t t 11≈?n t ℃ 故热平衡时室内的空气温度为11℃. 8.解:依题可知: s mg x /20=,32=w t ℃, kW Q 174=,35=n t ℃, 3=K , 从而温差33235=-=-=?w n t t t (℃), 根据附录2,查得硫酸蒸气的最高容许浓度为: 32/2m mg y = 故该车间的全面通风量为39s m /3. 9.解: 依题已知: s mg X CO /120=,s mg X SO /1052=, 6=K 查附录2可得, s mg y CO /302=,s mg y SO /1522=, 故该车间的全面通风量为: )/(664224321s m q q q v v v =+=+= 10.解:依题可知: 3334017022m m V V f =?==,%05.0%05.0%1.0C =-=?, 工作人员1小时呼出的CO 2量为)(8.1918.190g t q m m =?== 根据质量守恒,故室内能容纳的最多人数为: 第四章 局部通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