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督教建筑
基督教建筑文化

六、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罗马帝国的分裂 The split of the Rome Empire
六、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六、基督教第二次分裂
六、基督教第二次分裂
六、基督教各教派分布
六、基督教各教派信教比例
西什库教堂和广东湛江维多尔天主教堂。
一、基督教建筑艺术-发展进程
(一)地下墓窟和宅邸 教堂 基督教成立初期,罗马 皇帝对基督徒进行宗教 迫害,大批基督徒因此 丧生。为逃避杀戮,教 徒们的集会都是在墓窟 中秘密举行的。 (三)罗马式教堂 5世纪以后教堂建筑出现 了新的形式,即中心穹 窿形式。它仿造古罗马长 方形会堂建筑风格,参照 早期“巴西里卡”教堂形 式,体现出一种宏伟的观 念和高超的技艺,风格多 以抽象含混为主。 (二)巴西里卡式教堂 基督教被拥立为国教后, 教会随之由地下转移至地 上,最初的祈祷场所,是 对原来异教神庙或宽敞的 建筑物加以改建,由长方 形会堂改建而成的,在古 代被称为巴西里卡式。
二、基督教建筑艺术-罗马式特点总结
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
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随着罗马建筑的发展,中厅愈来愈高。为减少和平衡 高耸的中厅上拱脚的坠力,并使拱顶适应于不同尺寸和形 式的平面。罗马式建筑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它的贡献不仅 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更在于它
乌尔姆大教堂 Ulm Cathedral
手法形成有机整体。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哥特式
沙特尔主教堂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哥特式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哥特式
沙特尔大教堂 Chartres cathedral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哥特式特点总结
一、尖塔高耸、尖形拱门
二、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基督教堂建筑设计方案模板

基督教堂建筑设计方案模板建筑设计方案模板一、引言基督教堂是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场所,是信徒们礼拜、聚会和祈祷的地方。
基督教堂的建筑设计方案至关重要,它既要满足建筑学的要求,也要符合基督教信仰的精神内涵。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督教堂建筑设计方案模板,以供参考。
二、建筑形式设计1. 整体布局基督教堂的建筑形式多样,但一般都注重宏伟、庄严的氛围。
可以考虑采用十字形平面布局,以展示基督教信仰中耶稣受难和救赎的象征意义。
2. 主体结构建议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材料,以体现基督教堂的尊贵和神圣。
3. 屋顶设计建议采用尖顶或拱顶设计,以展示建筑物的垂直感和庄重感。
可以加入装饰元素,如十字架等,以突出基督教堂的特征。
三、室内空间设计1. 入口大厅入口大厅是信徒进入教堂的第一个空间,因此应该宽敞明亮,以营造热烈欢迎的氛围。
可以设计一个接待台,方便信徒们获得需要的信息和指导。
2. 教堂大厅教堂大厅是信徒礼拜和聚会的主要场所,应注重空间的开敞感和观众的舒适性。
可以采用阶梯式座位布置,以提供良好的视野和听觉体验。
3. 牧师讲台与圣经讲台牧师讲台和圣经讲台是教堂中最重要的位置,应该突出其地位和功能。
可以考虑设计一座宏伟的讲台,供牧师讲道和传授神圣的教诲。
4. 举行圣餐的地方基督教信仰中的圣餐仪式是非常重要的,建议设计一个专门的区域用于举行圣餐,以彰显其特殊的意义。
四、装饰元素设计1. 窗户建议利用彩色玻璃窗设计,窗户上可以描绘圣经故事或基督教的象征性图案,以增加宗教氛围。
2. 雕塑和壁画可以在教堂内部或外部设置雕塑或壁画,以展示基督教故事、圣徒形象或其他宗教主题,激发信徒的宗教情感。
3. 灯具设计灯具可以采用仿古或现代设计,但要注意选择柔和的光线,以营造庄严而祥和的氛围。
五、总结基督教堂的建筑设计方案模板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学和宗教信仰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建筑形式设计、室内空间规划和装饰元素设置,可以创造出一个令人敬畏和舒适的建筑环境,满足信徒们的精神需求。
罗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建筑

罗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建筑时间:公元9世纪至15世纪,基督教建筑特点:造型厚重坚实,有些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力量的体现。
屋顶、窗户、门和拱廊都是半圆形的。
整个建筑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穹顶状的天空与大地紧密结合,同时又以向上隆起的形式与真实的大地分离。
代表建筑:罗马斗兽场、万神庙、圣彼得大教堂、比萨斜塔、庞贝古城罗马斗兽场意大利万神庙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拜占庭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是一种建筑的艺术形式,以基督教为背景。
该建筑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点是屋顶的圆形。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殖民地,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东罗马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史发展来看,东罗马的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由于地缘关系,也吸收了波斯、梁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1.建筑类型:拜占庭建筑最重要的是宗教建筑。
为了满足东正教仪式的需要,结合当地的传统,教会形成了地方特色。
2.结构: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将穹顶支撑在四根或四根以上独立柱子上的结构方法,即利用帆拱来解决在正方形平面上覆盖穹顶过渡的问题。
3.空间:作为拜占庭的建筑特色,是利用小亚细亚的经验创造的新的中央集权式教堂,穹顶覆盖了很大的空间。
当一组这样的穹顶聚集在一起时,它们所覆盖的空间就形成了一个宽广多变的看似无限的空间。
4.平面:在巴西利卡的基础上,教堂的平面发展为十字平面,即希腊十字平面。
自9世纪以来,希腊十字平面教堂成为拜占庭教堂最常见的形式。
5.外观:其实已经由内部空间决定了,缺乏表现力,不需要柱柱廊。
6.室内装修:豪华富丽,马赛克艺术和彩色马赛克达到较高水平。
7.技术:在罗马混凝土穹顶屋顶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自己的特色。
建筑实例圣索菲亚大数堂、圣马可大教堂俄罗斯圣索菲亚大数堂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哥特式建筑时间:11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3—15世纪兴盛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特点:高直型。
基督教建筑PPT

意大利的拜占 庭式建筑 圣马可教堂
俄罗斯的拜占庭式建筑
圣瓦西里大教堂
中世纪中后期教堂建筑 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早 出现的一种叫“罗马 式”,它是由更早的 “巴西里卡式”演变而 来,因为模仿古罗马凯 旋门、城墙、古堡等建 筑样式,采用古罗马式 的券、拱等而得名。其 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 以其坚固、敦厚、牢不 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 权威,如意大利的比萨 教堂。
拜占庭建筑
中世纪前期以拜占庭式风格为主,具有以下四 个特点: •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 中心突出.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 建筑的构图中心。 • 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四个独立方柱上的结 构方法。 • 色彩灿烂夺目。
拜占庭式建筑——索菲亚大教堂土耳其-君士坦丁堡
精美绝伦的柱头雕刻
新教的教堂,各 派教会亦有差异。 总的来说,教堂 建筑比较简朴, 大都为长方形礼 堂。内部由于重 视讲道,讲台一 般置于显著地位。 新教加尔文派的 教堂甚至没有圣 像、宗教画、彩 色玻璃和圣坛。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没有显著的教堂建筑风格: 1. 天主教教堂、东正教教堂风格没有太大改变。 2. 16世纪宗教改革后出现了新教。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说人只要信上帝就能赎罪,就不用 通过教堂和神职人员与上帝交流。新教也有教堂,也可 以祷告,基督徒可以在任何地方向神祷告。甚至有人说 新教不需要教堂,只要聚会所就够了。
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正面西班牙巴塞罗那贝特雷姆教堂向无穷高处上升的尖顶象是尘世中向苍穹伸出的双手它在向上帝呼窗户射入的光线揉为一体启示了三位一体的神秘而从三个方面射入的光线则属于预言者使徒和殉教者
基督教建筑艺术
引言
• 基督教建筑的具体所指是什么? 教堂 • 为什么要有教堂? 神需要有可以感性地、直观地把握的现实象征。 • 教堂象征了什么? 教堂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之上的神圣空间,是神在人 间的宅第,应该像天国一样尽善尽美,尽可能地神 圣和富于超灵验性。
基督教知识-天主教教堂的建筑风格

天主教教堂的建筑风格在西方建筑史中,天主教的教堂建筑始终影响着人们的信仰和思想。
天主教建筑文化构成了西方历史上艺术创作的主体。
许多世纪以来,它以独特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基督宗教的教堂建筑文化。
东正教教堂的建筑样式多为拜占廷式或斯拉夫式。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廷式)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斯拉夫式)天主教教堂多为罗马式或哥特式。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罗马式)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罗马式)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哥特式)德国科隆大教堂(哥特式)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古罗马的拱顶结构和拉丁十字。
它的特点是,轮廓富有变化,而且墩柱以圆柱形为特征,把教堂平面建构为十字架格局,主堂与廊的交叉部分为穹窿覆顶,支撑着整个建筑,与辅助勒拱结合,使内部空间显得很宽广。
成为后来天主教教堂建筑严格遵守的建筑形式。
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
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
屋顶上设一采光的高楼,从室内看,这是唯一能够射进光线的地方。
教堂内光线幽暗,给人一种神秘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
哥特式教堂为天主教建筑文化提供了建筑艺术所呈现出的高超技术,突出表现了坚韧的宗教信念。
它具备三个特点:以肋架为拱顶承重构件,重力传递明确;采用独立的飞扶壁,支撑承重墙中的侧向水平推力结构;使用尖券调节起券角度,达到同一高度,减少侧推力,有向上的态势。
从外部就可看出它高而尖的顶。
哥特式以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
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
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
哥特式教堂的庄严与堂皇,能激起心灵的伟大思想和情感,把人们投向赞叹与神往之中。
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
宗教对建筑的影响

浅谈宗教对建筑的影响摘要:本文围绕着宗教信仰对建筑的影响并对宗教建筑的形成与独特风格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研究,通过对宗教、宗教建筑部分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对宗教建筑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关键词:宗教宗教建筑基督教建筑哥特式建筑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包括了符号意义、信仰、叙事体的故事,还有应该给予修行者生命体验的宗教实践。
无论宗教的中心意义体现在任一神性或众多神灵上,抑或是根本真理,宗教的普遍特征是由修行者的祈祷、仪轨、冥思、音乐和艺术形式所表现,除此以外,宗教还和社会及政治常常相互交织。
宗教建筑为信仰者提供了祈祷,冥想,敬畏及崇拜大自然甚至超自然力量的场所。
宗教建筑最后甚至发展成人类社会精神与生活的中心。
以下简单介绍基督教的形成发展对建筑的影响。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整个西欧社会在外族入侵下陷入了所谓的“黑暗时代”。
直到800年,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西欧社会开始逐渐地恢复了元气,并且曾一度出现了所谓的“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
尽管如此,这种文艺复兴仍然可以被当作一个试图超出中世纪早期的野蛮状态的良好开端,它意味着在经历了一段蒙昧的黑暗时期之后,“日耳曼的君主制度终于与古典——基督宗教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这种最初的文化复兴工作虽然是由查理曼帝国的统治者推动的,但是使欧洲文化免于湮灭的主要功劳还是应当归于基督教会,正是由于基督教会在普遍蒙昧的中世纪早期保存了古典文化的火种(即使是以一种歪曲的方式保存的),才使得外族统治者的文明化教养成为可能。
然而中世纪基督教的最杰出的文化成就还不是骑士文学,而是哥特式建筑。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一、佛教建筑1、佛教建筑: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
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
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
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
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
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
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
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
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小型的寺庙,一般只有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两厢为僧房。
佛寺建筑群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属建筑,如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现存的佛塔都是砖石建造的。
著名的有广安门外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斗栱密檐型);阜成门内元代建造的妙应寺白塔(屠坡型);阜成门明代修建的慈寿寺塔(斗栱密檐型);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印度金刚宝座式)。
卧佛寺在西山余脉聚宝山(寿安山)南麓,寺首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寿安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十方普觉寺。
因寺内有元至顺元年——二年(1330—1331年)铸造的一躯释迦牟尼涅盘铜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
碧云寺在西山东麓,各组殿堂成阶梯状层层上升;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十六世纪初)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
天宁寺塔在广安门外,是我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
此塔隋代已有,现存的这座塔是辽代建的。
2、喇嘛寺喇嘛寺在我国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两个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筑也因宗教内容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世界著名的基督教教堂建筑

米兰大教堂
(四)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 第二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的建造历经五个世 纪才完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建筑师 先后参与主教堂设计,汇集了多种民族的建 筑艺术风格,德意志风格影响尤为显著。米 兰大教堂整个外观极尽华美,主教堂用白色 大理石砌成,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之一。 整个建筑呈拉丁十字形,长度大于宽度。
世界著名的基督教教堂建筑课提纲一、伊斯坦布尔圣·索非亚教堂 二、巴黎圣母院 三、科隆大教堂 四、米兰大教堂
伊斯坦布尔圣·索非亚教堂
(一)伊斯坦布尔圣·索非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建于东罗马皇帝Justinian统治时 期(公元532年—— 公元537年),当时拜占庭帝国正处于 鼎盛阶段。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 非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圣索非亚教堂恢宏 无比,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从而也成为了后 来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事实上,自拜占庭帝国衰 落后,圣索非亚大教堂已转变成了供奉安拉的土耳其清 真寺。如今,圣索非亚大教堂是属于基督徒和穆罕默德 信徒共有的一个宗教博物馆。
科隆大教堂
(三)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世 界最高的教堂之一。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 位于科隆市中心,莱茵河畔。科隆大教堂又 称圣彼得大教堂,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 的代表作。始建于1248年,1880年建成。占 地8000平方米。内有礼拜堂10个。中央大礼 堂穹顶高达43.35米,中央双尖塔高161米, 直插云霄。大教堂四壁上方共10000多平方米 的窗户上,全部绘有《圣经》人物,在阳光 反射下,金光四射,多彩多姿。教堂钟楼上 有5座响钟,最大的重24吨,响钟齐鸣时,洪 亮深沉。21世纪的古文物被存放在教堂的金 神龛中,被视为中世纪金饰艺术代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主讲教师:娄宇
学号 2011211736 姓名陈爱梅成绩: ____
浅谈基督教建筑
摘要:基督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教堂建筑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可分为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有圣菲索亚教堂、圣马可教堂等,罗马式有比萨大教堂等,哥特式有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夏特尔大教堂等,风格各异,但都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自己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关键字:基督教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首的基督教,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不容忽略的地位。
基督教起源于1世纪,在早期,政权与神权的结合非常明显,政治家们往往通过宗教来统治人民,可宗教深刻复杂的教义要怎样才能让知识水平不高的人民理解呢?通过艺术,比如建筑、图像、雕塑等等。
在中世纪,教堂建筑艺术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建筑,建立了很多很多非常著名的教堂。
基督教美术可以分为早期基督教美术(2-5世纪)、拜占庭美术(5-15世纪)、罗马式美术(10-12世纪)、哥特式美术(12-15世纪)。
早期基督教在教堂建筑、玻璃画、镶嵌画、圣像画及圣像雕刻等方面成就显赫。
尤其是关于《圣经》的圣像画以及圣像雕刻,出现很多作品,至今无人可超越。
在建筑方面有圣玛丽亚大教堂、圣康斯坦察教堂等。
圆顶教堂——圣玛丽亚大教堂是一个主教大教堂。
这个著名的历史性纪念物成为了古老的里加镇的象征。
圣玛丽亚大教堂位于欧洲的拉脱维亚,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它几次被重建,因此建筑包含了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
艾伯特主教于1211年开始修建新的大教堂和修道院,1270年第一期建筑工程结束。
圆顶教堂的尖顶一度是这个城市中最高的尖顶,高140米。
1776年重建之后,尖塔被改建后,高90米。
圆顶教堂的著名的管风琴制于1884年,至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有 6717管子。
拜占庭式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
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史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拜占庭式有圣菲索亚教堂、圣马可教堂
等。
圣索菲亚教堂(或称圣智大教堂)建于公元532年-公元537年,该处先前的教堂在暴乱中被摧毁。
教堂宏伟的穹顶由4座大拱门支撑。
穹顶和柱子的顶部布满由一小块一小块玻璃组成的美丽镶嵌图案,常以金、银来加以衬托。
作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在拜占庭帝国中起着重要作用,所有的帝王都在那里加冕。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攻占该城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对这座建筑大加赞赏。
他第一个骑马到达圣索菲亚大教堂前,并且宣布它将变成一座清真寺。
另一座非凡的建筑-蓝色清真寺就建在附近,但圣索菲亚大教堂仍不失其重要性。
现今它是一个博物馆。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遵照拜占庭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查士丁尼的命令建造的。
他编纂了帝国法律,并重新征服了过去的西方帝国,当圣索菲亚大教堂完工时,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写道,教堂的穹顶看起来好像没有基座,仿佛是靠一条金链悬挂在天堂上。
“圣·索菲亚”义为“神的智慧”,它承载的是东正教徒永恒的梦。
圣菲索亚教堂是一个梦,是接近上帝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政权与神权的结合。
罗马式
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
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
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屋顶上设一采光的高楼。
教堂内部装饰主要采用壁画和雕刻,教堂外表的正面墙和内部柱头多用浮雕装饰,与建筑结构浑然一体。
罗马式时期的雕刻具有古代雕刻的气魄,较多运用变形夸张手法。
在浓厚的宗教气氛下产生一种阴郁和怪异感,具有解释教义的意义。
罗马式建筑比较著名的有比萨大教堂等。
比萨大教堂(Pisa 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
位于意大利比萨。
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
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
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比萨大教堂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杰作,对11-14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萨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产生于公元9世纪查理大帝(即查理曼)时期。
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政局一直是动荡不定的。
为了防御外敌,当时的宫殿或教会建筑,都筑成城堡样式,如果是教堂,就要在它旁边要加筑塔楼。
于是,在筑墙时,一方面把建筑的全面承重改为重点承重,因而出
现了承重的墩子或扶壁与间隔轻薄的墙;另一方面是创造了肋料拱顶。
一般的教堂,平面仍呈以往的“巴西里卡”式,但加大翼部,呈明显的十字架形,而十字交叉处从平面上看,由于上有突出的圆形或多边形塔楼,渐渐接近正方形。
比萨大教堂为例外,平面虽是“巴西里卡”式,其中央通廊上面是用木屋架,但其券拱结构,由于采用层叠券廊,罗马式特征依然十分明显。
比起教堂本身来说,比萨斜塔的名气似乎更大一些。
其实,它只是比萨大教堂的一个钟楼,因其特殊的外形、历史上与伽利略的关系而名声大噪。
并且历经多年,塔斜而不倒,被公认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哥特式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首先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世纪,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
并且大量采用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
雕塑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
著名的有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夏特尔大教堂等。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规模雄踞世界第二,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教堂之一。
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
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
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
米兰大教堂在宗教界的地位极其重要,著名的《米兰赦令》就从这里颁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在这里达芬奇,布拉曼特曾为他画过无数设计草稿,为使得大教堂更加壮丽。
拿破仑曾在这里加冕,达芬奇为这座建筑发明了电梯。
米兰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塑最多的建筑和尖塔最多的建筑,被誉为大理石山。
米兰大教堂也是天主教米兰总教区的主教堂,米兰教区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区。
米兰大教堂不仅仅是一个教堂,一栋建筑,他更是米兰的精神象征和标志,也是世界建筑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可供4万人举行宗教活动。
它始建于公元1386年,到公元1485年才完成。
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大厅宽达59米,长130米,中间拱顶最高45米。
教堂的特点在它的外形。
尖拱、壁柱、花窗棂,有135个尖塔,像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并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
的雕像。
教堂的外部总共有2000多个雕像,甚为奇特。
如果连内部雕像总共有6000多个雕像,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
因此教堂建筑格外显得华丽热闹,具有世俗气氛。
这个教堂有一个高达107米的尖塔,出于公元15世纪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之手。
塔顶上有圣母玛利亚雕像,金色,在阳光下显得光辉夺目,神奇而又壮丽。
《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这门课所牵涉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只有8周的时间,真的有非常多的内容老师只能是略过,老师讲的不尽兴,学生听得不尽情。
对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只能是浮光掠影般的了解,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真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去那些雄伟瑰丽的教堂去看看,一定比照片更加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