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管理系统

合集下载

工艺管理定义与部门职责

工艺管理定义与部门职责

生产技术管理名目繁多,概括地讲,有工艺管理,操作管理,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管理等。

但这些管理均需围绕一个中心--管理,突出一个重点--质量,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狠抓生产技术管理,尤其是工艺管理。

工艺管理是技术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技术管理的核心,是体现企业的生产方针---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益的保证,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

1系统概念生产工艺管理系统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管理软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满足石油、石化行业各生产企业的要求。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装置开停工、生产装置达标、生产工艺、临时工艺卡、临时标准等的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以及为决策支持层提供生产工艺方面的数据依据,真正实现了企业数据的共享2系统功能1. 生产技术文件管理完成装置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及达标等管理情况的工作。

该部分主要包括下列功能:材料、能源消耗;水、汽等消耗;装置达标情况;技术分;技术总结。

2. 工艺数据管理完成管理装置操作情况的工作。

该部分主要包括下列功能:工艺条件和生产流程。

3. 装置开停工方案管理完成装置开工、停工方案等的管理工作。

该部分主要包括下列功能:开工、停工方案申请;开工、停工方案审批;装置开工、停工方案历史记载。

4. 临时工艺、临时标准管理完成临时工艺、临时标准等的管理工作。

该部分主要包括下列功能:临时工艺卡片编制;临时标准申请;临时标准审批。

5. 统计报表管理完成生产工艺统计、报表等的管理工作。

该部分主要包括下列功能:技术月报;装置操作数据月报;装置操作数据季报;装置操作数据年报;装置达标数据表;能源月报。

6. 综合查询管理完成生产工艺管理部门对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查询工作。

该部分包括下列功能:调度早报、生产调度;计划统计报表;质检上报报表;质量日报、馏出口质量早报、馏出口合格率;质量化验数据;装置泄露率、设备完好率、仪表三率;装置排污合格率、污水含油;主要财务指标情况表。

TCM结构化工艺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TCM结构化工艺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TCM结构化工艺管理系统技术方案一、系统概述二、系统架构1.采集子系统:负责对生产现场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和传输,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信息。

2.控制子系统: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生成控制命令,控制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

3.数据存储子系统: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长期存储,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查询。

4.分析子系统: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离线分析,挖掘出潜在的问题和优化方案。

5.监控子系统:实时监控整个工艺流程,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及时处理。

6.人机界面子系统:通过图形化的界面,提供给操作人员直观的展示和操作功能。

7.报表子系统:根据用户需要生成各种报表,如生产报表、故障报表等。

三、技术实现1.硬件设备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传感器、控制器和通讯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采集和传输。

2.软件系统开发:使用现代软件开发技术,按照系统需求进行软件设计和编码,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数据库设计: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存储需求,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保证数据的安全和高效访问。

4.网络通信:采用现代网络技术,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畅通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5.数据分析算法: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大量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生产优化提供支持。

6.报表生成: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报表模板和数据导出方式,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取各类报表。

四、系统优势1.实时监控:通过采集和传输实时数据,快速发现工艺异常,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2.数据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和优化的空间,提供决策支持。

3.系统集成: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安全性管理:通过权限管理和数据加密等措施,确保工艺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5.灵活可扩展:根据生产需求和技术发展,可以灵活地扩展系统功能和容量。

综上所述,TCM结构化工艺管理系统通过实现对工艺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生产决策支持。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Prod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1.引言生产工艺管理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系统。

它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产质量的稳定提高。

本文将对生产工艺管理系统的定义、功能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详细介绍。

2.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的定义生产工艺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方法的系统,用于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

它包括生产计划编排、生产任务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等多个模块,通过自动化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调度和优化。

3.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的功能(1)生产计划编排:生产工艺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包括订单接收、排程、物料调配等,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2)生产任务管理:生产工艺管理系统可以对生产任务进行动态调度和监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进度,确保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

(3)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工艺管理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包括设备运行状态、工序参数、质量指标等,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可控。

(4)数据分析和预测:生产工艺管理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挖掘,通过建立模型和算法进行数据预测,提前发现生产异常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5)质量管理:生产工艺管理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和控制,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点,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和符合标准要求。

4.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1)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工艺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的合理编排和任务的动态调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工序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2)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工艺管理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一、引言生产工艺管理系统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工艺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通过该系统,企业能够实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情况,并能够及时调整和控制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工艺过程的优化管理。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维等方面介绍生产工艺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

二、需求分析1.系统目标生产工艺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对工艺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需求分析(1)对工艺过程的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工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情况,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的监测和记录,以便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和控制。

(2)工艺参数的设定和控制:系统能够设定和控制工艺参数,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3)质量管理:系统能够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实现对质量问题的追溯和处理。

(4)生产进度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生产进度,包括生产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生产任务的分配和完成情况的记录,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生产流程。

(5)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对生产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设备故障的处理以及设备使用情况的监控。

三、系统设计1.系统架构生产工艺管理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前端界面包括工艺监控界面、参数设定界面、质量分析界面和生产进度界面,后台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

2.功能模块设计(1)工艺监控模块:实时监控和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情况,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的监测和记录。

(2)参数设定模块:设定和控制工艺参数,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3)质量管理模块: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实现对质量问题的追溯和处理。

(4)生产进度模块:实时监测和记录生产进度,包括生产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生产任务的分配和完成情况的记录。

(5)设备管理模块:对生产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设备故障的处理以及设备使用情况的监控。

工艺流程管理系统

工艺流程管理系统

工艺流程管理系统工艺流程管理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工艺流程进行管理和优化的系统。

它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地掌握每个工艺流程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面是一篇关于工艺流程管理系统的700字的文章。

工艺流程管理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工艺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和优化的系统。

它能够实时监控和反馈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帮助企业准确地了解每个工艺流程的进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定位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工艺流程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在计算机上建立一个实时的工艺流程模型,包括各种产品的制造过程、设备操作步骤、物料和工艺参数等信息。

这样,生产运营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工艺流程进行在线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工艺流程管理系统还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并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来评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瓶颈,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另外,工艺流程管理系统还可以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比如与企业的ERP系统和MES系统进行集成。

这样,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可以与企业的其他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响应能力。

在工艺流程管理系统中,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权限和角色,以确保各个操作人员只能操作其所负责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这种权限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非法操作和数据泄露,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工艺流程管理系统,企业还可以实现对生产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

这意味着生产运营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操作,无论是在公司办公室,还是在家里。

这种远程监控和操作的能力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综上所述,工艺流程管理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工艺流程进行管理和优化的系统。

工艺管理系统

工艺管理系统

工艺管理系统工艺管理系统的前端系统是库存系统、BOM系统(主要提供产品加工的标准工艺路线、定额工时)、工单系统。

工艺系统是对车间现场加工工序的管理。

根据生产产成品或者半成品的工单,以及产品标准工艺路线,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产品工序加工命令,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工序调整。

系统可根据每道工序,打印工序派工单。

工序之间物料转移,使用转移单进行控制。

转移单上自动显示定额工时,应从哪道工序转入哪道。

工序转移时要录入该道工序加工的数量,是正常完工还是返工完成,转入下道工序数量、工时耗用、加工机台、工人等现场数据。

如果成本计算要使用实际工时作为人工和制费的分摊依据,工艺系统就必须先启用工艺管理系统系统特色:1.可对每道制造工序提供在产品量、完成量、报废量、返工量、待转量及调整等数量的控制。

2.提供产品标准工艺路线及工时资料建立作业,以作为生产效率评估的依据及标准人工成本、制造费用计算的依据。

3.产品标准工艺路线中提供每道工序的标准操作说明,且可以多项产品对应同样产品工艺路线,减少产品工艺路线建立的时间,增加其弹性。

4.提供工单工艺路线自动产生及建立作业,以作为生产进度管理的依据及生产效率、损坏率的评估依据。

5.工单工艺路线在输入时,提供由产品标准工艺路线文件复制的功能,以节省资料输入的时间。

6.提供各生产线的移转单建立作业,并自动更新反映工单工艺路线的进度、在产品、重修与耗用工时状况。

7.若工艺路线的移转按现场的情况,可以不需要按照工单工艺路线的标准顺序来转移,随时按实际需求增加,具备转移的弹性,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于生产的灵活运作。

8.转移单除记载各工艺路线的完工数量外也记载损坏、退回及重修数量资料。

另外对于工艺路线的实际耗用工时资料也做完整记录。

9.工时的搜集除了由转移单搜集外,用户也可选择由报工单进行工时的回馈,方便资料搜集且可以统一处理。

10.提供『工单工艺路线生产状况表』,以供了解各工艺路线的生产进度状况。

生产工艺跟踪管理系统

生产工艺跟踪管理系统

生产工艺跟踪管理系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制造业环境中,生产工艺的高效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生产工艺跟踪管理系统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正逐渐成为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关键。

生产工艺跟踪管理系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一套用于监控和记录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系统。

这个系统就像是一个“超级监视器”,时刻关注着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整个生产流程。

想象一下,在一个工厂里,有成百上千道工序,涉及到众多的设备、人员和原材料。

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要想准确地了解每一个产品在每一个阶段的生产情况,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而生产工艺跟踪管理系统的出现,让这一切变得清晰和可控。

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首先,通过在生产线上的关键节点安装传感器、扫描设备等,收集各种数据,比如原材料的批次、设备的运行参数、操作人员的信息等等。

然后,这些数据会被实时传输到中央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和分析。

接下来,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系统的界面,直观地查看生产进度、质量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设备故障或者产品质量不达标,系统能够迅速发出警报,让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那么,生产工艺跟踪管理系统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功能呢?其一,它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

这意味着管理人员不再需要亲自跑到生产现场去了解情况,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对整个生产流程了如指掌。

通过直观的图表和数据展示,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便于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其二,它有助于质量控制。

系统可以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参数进行严格监控,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一旦发现质量偏差,能够迅速追溯到问题的源头,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避免次品流入市场,维护企业的声誉。

其三,提高生产效率也是它的一大优势。

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为优化工艺流程提供依据。

比如,某个工序的加工时间过长,影响了整个生产线的进度,就可以对这个工序进行改进或者增加设备,从而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工艺管理系统方案

工艺管理系统方案

工艺管理系统方案1.建设目标企业工艺管理是一个分散的管理模式,包括邮件、电子文档、数据报表、纸质文档和流程图等,这种分散的管理导致企业工艺管理部门需要经过不同的途径才得到相应的数据和资料,并且数据和资料文档的历史备份、查找等问题会对企业工艺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不利于企业的高效管理,并且一部分数据在其他的业务系统中体现,而且没有接口,对于数据提取和统一管理极其不利的,现将企业工艺管理所涉及的生产、工艺、节能三方面业务建设成一个综合平台,完成日常工艺管理业务工作内容,将工艺技术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适应企业复杂工艺技术不断变化的需求。

具体目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建立工艺技术管理的综合平台,实现对全厂范围内生产、工艺、节能相关内容的综合管理。

(2)建立整个工艺技术管理系统的信息平台,实现企业的工艺技术类信息集成和权限内数据共享。

(3)实现报表的自动生成,装置的技术月报、节能月报可在短时间内自动生成。

(4)开发非正常数据自动剔除或隔离,确保系统界面、报表数据的准确性。

(5)实现系统安全建设,在保证系统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根据项目的阶段建设目标,充分利用企业现有信息系统资源,对系统进行安全设计,完成工艺管理系统的安全建设。

2.建设内容及范围工艺技术管理系统涉及工艺、生产、节能三方面的综合业务,用户通过系统能够管理和维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内容,全面提升工艺技术管理水平。

建设内容2.1.1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旨在将企业各套装置形成一条条链路,在各条链路上,对应每套装置显示出该装置当前生产加工方案、加工量及主要产品产量,便于各装置明确其自身的加工方案,对工艺参数的调整做到胸有成竹。

2.1.2生产实时监控对各个装置的物料平衡数据、罐区的罐存及成品数据、公用工程的消耗数据进行动态监控,可监控装置侧线产品流量、罐区油品库存历史变化,装置的侧线产品及罐区油品化验分析同时可进行查询。

2.1.2.1罐区罐存及成品数据按原油结构对罐区的库存及加工情况进行动态展示,使一次加工装置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到加工原油的性质及库存情况;对罐区的成品数据进行动态监控,了解各个成品罐的储存情况及储存余量,减少罐区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资料:________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
1、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

2、按照三同时原则,在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及技术改造项目设计时,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保证职业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部门对技改项目、新项目或新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投产时的三同时审查。

设计审查时,必须组织安全技术、机电、消防等有关部门参加。

4、安全技术部负责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的设计工作,确保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工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切实加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有关施工纪律的管理规定。

5、技术部负责组织工艺技术方面的安全检查,深入现场,及时解决工艺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查处工艺违章行为。

6、技术部要负责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参与设备引起人身伤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7、工艺技术原因引起的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

安全技术部要负责上报。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从振动的起因来讲,振动总是由于存在外力或内力的激励而产生。

一般来讲,由周期性外力激励引起的振动是最常见的起因。

在生产环境
第 2 页共 5 页
中,运转着的机械设备。

由于机械部件之间有力的存在,因而总是会产生振动的。

机械部件的运动形式不同,产生振动的直接起因也不同。

在旋转机械中引起振动的主要起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平衡。

当一个旋转部件各部分质量分布相对于旋转中心线不对称时,质量中心即与旋转中心不重合产生不平衡。

在旋转时,这种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力可引起振动。

②不同心。

这主要发生在支承轴的轴承座和轴的不严格同心,两轴联结时两者不处在同一轴线上等原因造成的不同心偏差。

这种不同心也可产生振动。

③松动。

松动是指约束力的松驰现象。

如轴承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引起轴承和轴间松动,紧固件松动等,都可以造成约束力的松驰。

一般情况下,松动总会引起严重的振动。

当机械设备中运动部件是以直线形式作反复运动时,如锻压、冲压机床和风镐、冲击钻等,在此类机械设备中,周期性的激振力是产生振动的主要起因。

局部振动作业,是指主要使用振动工具的各工种,如砂铆工、锻工、钻孔工、捣固工、研磨工及电锯、电刨的使用者等进行的作业;全身振动作业,主要是振动机械的操作工。

如震源车的震源工、车载钻机的操作工;钻井发电机房内的发电工及地震作业、钻前作业的拖拉机手等设备上的振动作业工人。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接触强烈的全身振动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如足部疼痛、下肢疲劳、足背肪博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女工可发生子宫下垂、自然流产及异常分娩率增加,振动加速度还可使人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内耳调节平衡功
第 3 页共 5 页
能失调,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头疼头晕、呼吸浅表、心率和血压降低等症状。

全身振动还可造成腰椎损伤等运动系统影响。

长期持续使用振动工具能引起末梢循环、末神经和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骨组织、听觉器官等都可能受到损伤。

如何预防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在很多情况下,振动是不能全部消除或避免的。

特别是在一些需使用手持振动工具的作业中,更是如此。

对振动的防护,主要是如何减少和避免振动对一些使用手持振动工具的生产人员所造成的损害。

振动的频率、振幅和加速度是振动作用于人体的主要因素,气温(寒冷是促使振动致病的生要外界条件之一)、噪声、接触时间、体位和姿势、个体差异、被加工部件的硬度、冲击力及紧张等因素也很重要。

1.改革工艺设备和方法,以达到减振的目的,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振动控制的最根本措施;改进振动设备与工具,降低振动强度,或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等;
2.在地板及设备地基采取隔振措施(橡胶减振动层、软木减振动垫层、玻璃纤维毡减振垫层、复合式隔振装置);
3.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如使用防振手套、防振垫,以减少振动对人体的作用;
4.改善工作条件。

如对工具的重量、振动的幅度、振动的频率进行限制;对操作人员,实行轮流作业制,使其能得到工间休息等;
5.加强技术训练,减少作业中静力作业成分;
6.定期体检,即是对经常使用振动工具或在振动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做好振动病的早期防治工作。

第 4 页共 5 页
行业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5 页共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