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完整资料).doc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完整资料).doc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完整资料).doc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

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

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一、基本操作需知

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002射频消融指南

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

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

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

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

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

消融+消融方式:点消融、线消融

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

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二、血管穿刺术

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

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

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例如房室结

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

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

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房上部,记录局部电图为HRA1,2和HRA3,4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V波较小或不明显。

希氏束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三尖瓣膈瓣上缘,记录局部电图为HBE1,2和HBE3,4,HBE1,2的H波高大,HBE3,4的A/V≥1,H波清楚。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室尖部,局部电图为大V波,

无A波。

冠状窦电极可用6F 4极(极间距1cm),但目前常用专用塑形的6F 10极(极间距2-8-2mm)导管,经股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易於进入CS,理想位置应将导管最近端电极放置在其口部(CSO),局部电图特点多数病人A>V,少数病人A<V。

左室导管常用7F 4极大头电极,主要同於标测消融,其部位取决於消融的靶点部位。

此外,左房房速、肺静脉肌袖房性心律失常和部分左侧旁道需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放置导管。以上各部位的局部电图与体表心电图同步记录,心腔内局部电图的滤波范围为30~

400Hz。同步记录由上而下的顺序为体表心电图、HRA、HBE、CS、RVA和消融电极局

部电图(Ab)。部分特殊病例或置入特殊导管(如Hallo导管、laso导管等)需调整记录顺序。

四、心脏程控刺激

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常选择高位右房和右室尖作为心房和心室的刺激部位,特殊情况下可选

择心脏任一部位进行刺激。程控刺激的主要目的在於评价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征,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刺激强度常选择1.5~2.0倍刺激阈(恰好夺获心房或心室的刺激强度)。常规刺激方法为S1S1增频(递减周期)刺激和S1S2单早搏或多早搏

(S1S2S3、S1S2S3S4)刺激。

五、药物试验

用於心动过速诊断和评价的药物试验有Atropine、lsoprenaline(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和ATP(腺苷)抑制试验。主要用於消融消融前后以评价消融效果。

1.Atropnie试验:多用於PSVT病人,尤其是AVNRT基础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者。静脉注射0.02~0.04mg/kg后重复心脏程控刺激以促发心动过速或对比用药前后

的电生理变化。

2.Lsoprenaline试验:多用於PSVT和室速病人。用於促发心动过速和评价消融疗效。0.5~1mg加入250ml液体内静脉滴注,以心率增加20~40%时心脏程控刺激。3.ATP试验:用以抑制AVN传导以评价旁道和DAVNP消融效果。AVNRT病人注射ATP(10~20mg)后可显示AH和PR突然延长以证实DAVNP,而慢径消融后注射ATP 可证实消融效果。旁道(尤其是间隔旁道)消融后在心室起搏心律下注射ATP可根据VA

传导是否受抑制而判断室房传导途径是AVN或旁道。宽QRS心动过速时注射ATP可根

据AV或VA阻滞与否及与心动过速的关系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

六、分析心电生理资料

对心电生理资料的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和消融靶部位。倒如PSVT病人,分析时应明确心动过速是AVNRT抑或是AVRT,然后确定消融慢径(AVNRT)或旁道(AVRT)。

1.心房程控刺激:分析房室传导和心动过速诱发的特点。

正常房室传导:递减传导性能,即随着S1S1间期或S1S2间期缩短,AH间期逐渐延长;房室旁道前传特点:房室传导间期恒定并伴有心室预激是;

AVN双径的表现:随着S1S2间期缩短,AH间期跃增性延长,为AVNRT的电生理基础。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与房室传导没有关系。

折返有关:心房刺激、重复性诱发心动过速常提示与折返有关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2.心室程控刺激:分析室房传导和心动过速的诱发特点。

正常室房传导具有递减传导性能:与前传一样,即随S1S1和S1S2间距缩短,VA间期逐渐延长;

隐匿性旁道:室房传导间期恒定常提示旁道传导,伴心房激动顺序异常则旁道位於激离型,而心房激动顺序正常则提示旁道位於间隔部。

室房递减传导伴心房激动顺序异常则提示游离至慢旁道。

心室刺激不仅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也可诱发AVRT、AVNRT和房性心动过速。与折返有关的心动过速,常有临界性的心室刺激间期。

3.分析心动过速的特点

分析心动过速的心腔电图特点是确定心动过速性性质的主要方法。

(1)房室和室房关系:房速可共存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AVNRT可共存2:1房室传导;AVRT仅为1:1房室传导;室性心动过速可共存室房分离。

(2)房波和室波关系:房速A波常位於V波前、AVNRT则A波常与V波重叠;AVRT

的 A波常位於V之后;室性心动过速A波和V波无关,或A波位於V波之后。

(3)心房和心室激动顺序:房性心动过速的心房激动顺序取决於心动过速的部位,越邻

近心动过速病灶则心房激动越早。AVNRT和AVRT心房均为逆向传传激动,而AVNRT

心房激动顺序类同正常室房传导,但A波重叠於V波以至难以分析。AVRT为旁道逆传,其心房激动顺序取决旁道部位。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呈典型的左、右束支阻滞常提示PSVT伴功能性束支阻滞或特发性室速,QRS波呈完全性心室预激形多提示逆向型AVRT

或房扑伴旁道前传。

(4)心房预激:对有1:1房室和/或室房关系的心动过速,心房预激现象是确定室房途径

为旁道的可靠方法。心动过速时以H波同步刺激心室,观察A波是否提前激动,即AAS

间期是否缩短(>30ms)。与H波同步刺激心室时,其逆传激动恰遇希氏束的不应期而

不能逆传至心房,如引起心房激动则只能通过旁道逆传。

(5)对ATP的反应:心动过速时静脉注射ATP10~20mg,观察心动过速的房室或室房关系是确定心动过速性质的重要方法。ATP常使AVRT、AVNRT及部分房速终止。室速

病人应用ATP后可出现室房分离,部分房速则出现房室阻滞。

七、确定消融的靶部位

根据电生理检查确定心动过速性质后,选择心动过速的关键部位为消融的靶部位。AVNRT和AVRT分别消融慢径和旁道,即慢径和旁道是靶部位。

房扑则以峡部为靶部位,与肺静脉肌袖有关的房性心律失常则应消融电隔离相关肺静脉口部。

与手术疤痕或梗死疤痕有关的心动过速应采用更复杂的标测消融该区域。

局灶性房速和室速,则直接消融心动过速的起源点。

八、消融能量控制—温控大头

消融能量常以功率或温度控制。有效损伤靶部位的能量常为20~50W×60~90秒,或50℃~60℃连续放电60~90秒。目前越来越多的采用温度控制能量输出。

九、消融终点

1.心动过速终止和不能诱发再诱发

消融中心动过速终止和消融后心动过速不能诱发几乎是所有心动过速消融有效的指标之一,尤其是房速和室速。

2.靶部位传导阻滞

消融后靶部位传导阻滞是消融有效的客观指标。如AVNRT的慢径阻滞,AVRT的旁道阻断,房扑的狭部阻滞等。

3.电隔离

消融造成局部(邻近心动过速灶)的电隔离是部分心动过速的治疗终点。例如与静脉袖有

关的房性心律失常,已往直接消融肺静脉不仅疗效低,复发率高,而且并发症较多,而“环状”电隔离相关肺静脉口部,即能达到安全有效消融的目的。

4.药物试验

评价消融疗效的药物试验主要有异丙肾上腺素试验和ATP试验。

心脏电生理检查基础

详细的EPS检查是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展射频消融术的心内科医生来说就更重要子,一步一步做,不去抢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心律失常诊断的准

确性,并且最好至少放三根标测电极。然而,由于国情的原因,为了替患者省钱,目前国

内许多医生用二根电极就搞定(一根CS电极,一根HRA和RVA电极)了,甚至许多经

验丰富的医生有时在单导管的情况下也可以解决一些显性旁道,当然,术后检测还是需要

再加一根电极的。对于刚开展的医生,我觉得最好还是用三根标测电极的好,有一条HIS 电极,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帮助非常大,尤其是在不能确定是否是旁道还是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时。

此外,对于CS电极,目前主要是四极的十极,其中十极的是专门的CS电极,十极的CS

电极有它的优点,对于左侧旁道不能确定是游离壁还是间隔部的时候,十极的CS电极就

比较好判断了,而四极的就较难判断,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但是十极的CS电极也有它

的缺点,它的前端比较软(减少损伤冠状窦静脉的机会),有时候放入冠状窦静脉比较困难,或者总是进入某一个分支静脉,位置过浅,从而导致误诊右侧旁道为左侧旁道,即使

在经验丰富的电生理中心,仍然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刚刚开展的医生来说就更加容易误诊。而四极电极比较硬,有可能增加心包填塞的风险,但对于十极CS电极不能到位时,

换用四极电极有时候常常到位比较理想。

导管的朔形也很重要,有的时候当电极或者导管不能到位时,而又没有其它可能选的替代品,或许你塑一下形,就到位了,当然这得需要丰富的电生理经验和对解剖的了解。

武器也很重要,如果仅有一种武器供你选择,有的时候忙活一整天都不一定成功,而换用

一根型号不同的消融大头(蓝把头端更长,红把头端更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

这一点,在一般的医院就很难满足这种要求了,毕竟例数少,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大头供你选。

护理学基础知识:先天性心脏病的三大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三大类具体如下: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在左、右心之间或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异常通路,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所以血液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屏气、剧烈哭闹或任何病理情况致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氧含量低的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故此型又称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二.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为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组,由于畸形的存在,致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而血液从右向左分流;或大动脉起源异常时,导致大量回心静脉血进入体循环,引起全身持续性青紫。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在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没有异常分流或交通存在,故无青紫现象,只在发生心衰时才发生青紫,如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 在介绍完先心病的3种分类后,小编讲把考试的高频考点给大家梳理总结。方便大家的掌握和对疾病的鉴别。 1.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发育落后,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咳嗽,出现肺动脉高压时青紫。听诊时,在患儿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P2亢进,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心影:梨形心。 2.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发育落后,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咳嗽,出现肺动脉高压时青紫。听诊时,在患儿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粗糙全收缩期样杂音,P2亢进,左心室、右心室增大,心影:二尖瓣型心。

3.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为:差异性发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周围血管征。听诊时,在患儿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P2亢进,左心室、左心室增大。 4.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为:发育落后,乏力,青紫(哭闹时加重);蹲踞,可有阵发性晕厥。听诊时,在患儿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P2减弱,右心室增大,心影:靴形心。 以上介绍的四种疾病,是考试的重点,小编给大家总结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大家解题的关键。好滴,今天有关先心病的知识就普及到这里,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先心病的内容,还请继续关注我们呦!下面有一道题,大家可以测测自己学的怎么样。最后祝大家都有一个健康、棒棒的身体。

心血管病科普知识讲解学习

心血管疾病 实况报道第317号 2013年3月 重要事实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它死因 (1)。 ?估计在2008年有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0%(1)。这些死者中,估计730万人死于冠心病,620万人死于中风(2)。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受到的影响尤甚:超过8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男性和女性的情况几尽相同(1)。 ?到2030年,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人数将增加至2330万人(1,3)。预计心血管疾病将继续成为单个首要死因(3)。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解决诸如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和肥胖、缺乏身体活动、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升高等危险因素而得到预防。 ?每年有940万例死亡,或所有死亡数的16.5%可能由高血压造成(4)。这包括51%因中风造成的死亡以及45%因冠心病造成的死亡(5)。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包括: ?冠心病——心肌供血血管的疾病 ?脑血管疾病——大脑供血血管的疾病 ?周围末梢动脉血管疾病——手臂和腿部供血血管的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由链球菌造成的风湿热对心肌和心脏瓣膜的损害 ?先天性心脏病——出生时存在的心脏结构畸形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腿部静脉出现血块,它可脱落并移动至心脏和肺部。 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通常属于急症,主要是由于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心脏或大脑。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在心脏或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堆积有脂肪层。中风也可能是因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心脏病和中风的最重要行为危险因素是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身体活动、使用烟草和有害使用酒精。行为危险因素引发大约80%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1)。 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造成的影响在个体中可能表现为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升高,以及超重和肥胖;这些“间接危险因素”可在初级保健机构得到衡量,它表明出现心脏病发作、中风、心衰和其它并发症的危险有所上升。 已经证明,停止使用烟草、减少膳食盐含量、使用水果蔬菜、有规律进行身体锻炼以及避免有害使用酒精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通过预防或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升高,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一些政策可创造出有利环境,使人们能够承担并可得到健康的选择。这些政策对鼓动人们采用健康行为并加以保持是必不可少的。 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潜在的决定因素,或“起因的起因”。它们体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主要力量——全球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其它决定因素包括贫穷、压力,以及遗传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症状是什么? 心脏病和中风的症状 潜在的血管病通常没有症状。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可能是潜在疾病的最初警告。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包括:

电生理基础知识

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 (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

LAO下两个瓣环的大概位置注意CS电极的形状 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 Ilis |'HO\ 4 CS M (s PROX

RAO下4个电极的位置 正位AP 注意一下脊柱的位置和电极弧度的变化 上两图为RAO、下为LAO 分别显示了环肺标测电极分别进入左上LSPV、右上RSPV、左下LIPV、右下RIPV肺静脉的情况

I LSPV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已经从原来的二维观察过度到现在的三维重建,目前三维的的操作界面有两种,一 种为圣犹达的 Ensite 3000 系统分NavX 和Array ,NavX 系统为接触式标测, Array 为非接触式标 测,就是熟称的“球囊”再有一种就是强生的“ CARTO" 介绍一下Ensite 3000 指导下的常见消融 这是该系统的电极贴片 Ensite 系统采用的是贴片定位技术,分六块贴片,前后、左右、头颈后部,和左大腿内侧 中间的是一个计时模块,一旦激活计时模块,系统便倒计时 18小时。 L5PV I . UPV cs RSPV

这是ensite系统的组成,想有些同道在导管室已经见过了,但还是给大家看一下 以房颤消融AF为例简要说明一下,第一步,导管进入心腔后由于AF需要穿房间隔,待穿刺后激活系统,系统可以显示导管在心腔内的位置,注意,图中一个长的是放在CS的冠状窦电极,一个是在心房4极电极

CDFI彩超上岗证:先天性心脏病考试题预测模拟考试卷.doc

CDFI 彩超上岗证:先天性心脏病考试题预测模拟考 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肺动脉狭窄的含义,哪项是错误的A.即肺动脉缩窄 B.即肺动脉瓣上狭窄 C.即肺动脉瓣下狭窄 D.系指主干型,外围型及中间型肺动脉狭窄 E.指自肺动脉瓣至肺小动脉之间的不同部位有狭窄存在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时的射流特点,应除外A.峰值速度大于4m/s B.血流加速度时间短 C.血流减速时间长 D.频谱增宽内部呈充填状 E.主动脉跨瓣压差增高不明显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升主动脉瘤为马凡氏综合症二维超声直接征象,其内径在A.40mm 以上 B.40mm 以下 C.42mm 以上 D.42mm 以下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E.以上都不对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要点是A.有无主动脉骑跨 B.有无肺动脉狭窄 C.大动脉起源 D.心室有无反位 E.心房有无反位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二维超声检查时有什么表现?A.右心房扩大 B.肺动脉变窄 C.胸骨左缘右室流出道长轴切面上,显示室间隔缺损位于肺动脉瓣下 D.心尖五腔心切面图显示室间隔缺损在三尖瓣隔瓣下方 E.显示主动脉骑跨 本题答案: 6、单项选择题 单发左位心(左旋心)的病理解剖,错误的为A.心尖在左胸腔 B.心房正位 C.心室右袢 D.主动脉与左室连接 E.肺动脉与右室连接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主动脉窦瘤破裂,多普勒检查特异性表现为A.舒张期有分流 B.收缩期有分流 C.双期分流 D.以收缩期分流为主的双期分流 E.以上均不对 本题答案: 8、单项选择题

临床心脏电生理基础题库1-0-8

临床心脏电生理基础 题库1-0-8

问题: [单选,A型题]关于心腔内电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位右心房刺激可形成接近窦性心律时的心脏激动顺序 B.冠状窦内发放电刺激可代表左心房起搏 C.希氏束部位刺激形成正常QRS波群时,该部位记录到的是右束支电位 D.在右心室心尖部刺激,体表心电图常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E.导管电极在心腔内某个部位记录到的波形代表该局部的电活动 希氏束部位刺激形成正常QRS波群时,该部位记录到的是希氏束电位,而非右束支电位。

问题: [单选,A型题]关于分级递增起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常用的一种S1S1刺激方法 B.采用比自身心率快10~20次/分的频率起搏 C.每级刺激持续30~60秒 D.每级的刺激间隔为1~2分钟 E.不适用于窦房结功能测定 分级递增起搏是常用的一种S1S1刺激方法,一般用比自身心率快10~20次/分的频率起搏,每级刺激持续30~60秒,每级递增10次/分,每级的刺激间隔为1~2分钟。

问题: [单选,A型题]关于S1S2程序刺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于测定房室结的不应期 B.可用于测定旁路的不应期 C.可用于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 D.可用于检测房室结双径路 E.可用于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1S2程序刺激可用于测定房室结和旁路的不应期、检测房室结双径路、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一般选用S1S1分级递增起搏方式。 (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0227890.html,)

问题: [单选,A型题]关于右束支电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A.A.是右束支的除极电位 B.B.时限一般为10ms左右 C.C.位于H波和V波之间 D.D.振幅比H波低,时限比H波短 E.E.以上都是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一、基本操作需知 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002射频消融指南 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 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 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 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 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 消融+消融方式:点消融、线消融 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 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 二、血管穿刺术 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 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房上部,记录局部电图为HRA1,2和HRA3,4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V波较小或不明显。 希氏束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三尖瓣膈瓣上缘,记录局部电图为HBE1,2和HBE3,4,HBE1,2的H波高大,HBE3,4的A/V≥1,H波清楚。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 (一)住院健康教育 1.术前宣教 (1)心理指导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入院后生活习惯的改变、陌生环境的影响等容易产生心理应激,同时术前家长因担心孩子疾病的严重程度、手术风险及预后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告知家长不良的心理可加重患儿的不良情绪,指导家长学会自我调整,在患儿面前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减轻患儿不良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 说明术前禁食禁水的意义,为防止手术过程中呕吐引起误吸甚至窒息,手术前12小时需禁食,术前4-6小时禁水。 (3)呼吸道准备指导 术前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对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者必须在控制感染后才能进行手术。肺部并发症是心脏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必须训练腹式呼吸深呼吸和咳嗽排痰,有利于减轻疼痛防止肺部并发症。有效咳痰方法:进行数次随意的深呼吸(腹式呼吸),在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咳嗽应在深呼吸后进行)。这样可使分泌物从远端移向大气道并随咳嗽排出。 (4)术前准备指导 手语训练指导,术后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时患儿不能讲话。为使患儿能更好地与医务人员进行非语言沟通,术前要教会患儿用手语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伤口疼痛就皱皱眉,想小便时可握拳等。患者只要点头或摇头示意一下,护士会用简单的话语与其沟通。

2.术后宣教 (1)体位指导术后平卧,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取半卧位。 (2)饮食指导拔除气管插管6小时后可进流食,无呛咳、呕吐可适当添加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菜汤、蒸蛋、肉末、各种水果,进食量要控制,实行少量多次。 (3)病情观察指导指导家长注意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如术后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通常为外科术后吸收热,为正常现象,于术后1-2天逐渐恢复正常,不需特殊处理。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术后3天又出现发热,应警惕手术切口、双肺及尿路感染的发生。(4)呼吸道护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家长术后为了预防肺部并发症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鼓励患儿有效咳嗽、咳痰,促进分泌物排出。 (5)引流管护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家长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要折叠、抓脱、扭曲,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和量,如有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6)伤口护理指导指导家长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伤口敷料有无脱落。切口局部有无红、肿、热、压痛等症状。告知患儿不要自行抓脱敷料,必要时指导家长做好四肢约束。 (二)出院健康指导 1.术后患儿体质虚弱,指导家长给予营养价值高、清淡易消化的乳类、瘦肉、鱼虾等食品,可适当食些水果、蔬菜、少食多餐,控制零食和饮料摄入。病症复杂、心功能低下及术后持续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应少食盐。 2.术后半年内活动要适度,心功能较差、需长期服用强心药者更要注意。半年后可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但避免剧烈运动。活动原则是先户内后户外,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十三、体表心电图产生的心肌细胞电生理基础

心电图临床应用已经一百周年,对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心肌缺血损伤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是,对于心电图波形发生的原理,多年来一直处于理论上的推断。近十年来,由于采用了同时记录心肌细胞电活动和跨壁心电图(transmural ECG )的方法,进入了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的实验研究阶段,跨出了可喜的一步。以下简单介绍心电图波形的产生原理: P 波: 反映右、左心房先后的激动兴奋。节律性兴奋自窦房结发出后,兴奋右心房,同时通过心房内的优势传导通路BAChmann 束将兴奋传导到左心房,其传导速度达到0.8~1.0米/秒。右、左心房的兴奋历时约100mS。P 波的前半代表右心房兴奋,后半代表左心房兴奋,所以右心房肥大造成P 波波幅高耸,左心房肥大引起P 波时间延长或伴有P 波切迹(切迹前代表右心房兴奋,切迹后代表左心房兴奋)。 心房的复极化波称为T 波,一般重合于P-R 段及QRS 波群而被掩盖,在房室完全传导阻滞、房室脱节或者心房肥大时,有时在心电图上可以见到T 波。 P-R 间期: 窦性节律兴奋一方面兴奋心房,另一方面通过心房内的优势传导通路,将兴奋传给房室结、希式浦肯野系统,一直到心室壁内层。在这个兴奋传布过程中,耗时最多的是房室结,因为一方面它们产生的是慢反应动作电位,另方面房室结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稀疏,所以传导速度仅为0.1米/秒,兴奋通过房室结耗时约70mS。P-R 段的时间大多消耗在房室结内,造成房室延搁。 QRS xx: 反映左、右心室的兴奋激动过程。心室内兴奋的传布,依赖位于室壁内的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它们的细胞膜上具有高密度的快钠通道,传导速度很快,使两侧心室很快兴奋激动。在心室的兴奋过程中,最先兴奋的是室间隔的左侧,然后兴奋循左、右束支的行进方向,引起心尖部位室壁由心内膜下

李医生先天性心脏病科普

(仅供参考) 一般入院后手术前需要做:血常规(排除孩子感染,明确孩子的血色素情况及血液成分的比例等)、生化(了解孩子的肝肾功能等)、PT(凝血功能)、免疫(明确孩子有无相关感染)、尿常规(了解孩子的泌尿系统情况),胸片(了解孩子的肺血多少,有无肺部感染,心脏大小等,综合评判孩子的病情),超声心动图(了解孩子的病变、病情,),心电图(明确孩子的心率心律情况,排除些心律失常存在的可能,侧面反映孩子的心脏大小等)。部分孩子尤其是复杂病情的孩子还要根据情况选做造影和/或ct检查。术前检查是为了全面评估孩子的病情、整体状况,以确定孩子的手术方案、手术时机,排除手术禁忌,指导术后处理。一般而言,抽血需要一天才能出结果,病人入院后除了等待检查结果出来的时间外,还要组织讨论,对孩子的病情和手术方式进行讨论,全面评估每个孩子的病情和特点,安排手术方案及术中术后的细节。这些在入院后1-2天内完成,所以一般入院第三天排手术,而特殊病情或者复杂病情,要做其他辅助检查才能明确孩子的病情。 1、人体心脏有四个瓣膜,其中三尖瓣功能最不重要,由于其解剖特点和功能,所以正常人群普查也会发现三尖瓣存在微量的甚至少量的三尖瓣返流。所以有些孩子术后复查发现三尖瓣微量或少量三尖瓣返流不必担心 2、有的家属担心孩子服用药物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其实药物就像吃饭,吃少了会饿,吃多了会撑,不吃又不行。任何药吃多了都有问题,吃少了又达不到治疗效果。所以要根据孩子的病情、体重计算后给孩子开药。不能因为药的说明书上写的那么的危害可能,就望而却步,就草木皆兵。 3、孩子们术后的运动问题。许多孩子家长咨询,孩子手术后的运动等情况,一般是这样的,手术后一般的运动是可以参加的,但是建议不做剧烈运动,向几千几千米的长跑就不建议了。 4、室间隔缺损个房间隔缺损哪个好长。1.所谓的房间隔缺损好长其实绝大部分是小的或者不大的卵圆孔未闭,真正意义上的房间隔缺损很难长好,这与缺损长好的机制有关系。2.室间隔缺损容易长,也不是所有的室间隔缺损都好长,一般而言膜周的,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且流速不快的容易长好。而位置较高,且分流压差大的孩子不容易长。3.缺损长好的机制有几个方面,主要的是周围组织的粘连,其次是炎症局部瘢痕挛缩粘连,第三是周围组织生长(小的肌部缺损) 5、一般孩子越小发育越差的孩子越显得痰多,发育好一些的大一些的孩子会自己咳痰,气管上皮的功能也好一些。手术后在住院期间雾化里有化痰的药,但是更重要的是体疗,也就是拍背,所以出院后如果孩子有痰要好好给孩子拍背,孩子是拍不坏的咽下去了是到了消化系统,而不是潴留在肺里,这样也达到了帮助排痰的目的了术后孩子如何拍背促进孩子咳痰 - n 术后孩子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咳嗽、咳痰等情况,所以术后要加强体疗,注意拍背促进孩子排痰。拍背时应该鼓起掌心,呈凹陷的勺状,以掌面拍击孩子的背部,由下向上,力度适中,不要过于轻柔,过于轻柔起不到... 6、术后尿色深可能有如下原因,入量不足,出汗多,尿液浓缩,某些药可能会

心脏病的相关知识

心脏病会遗传吗?除了先天性心脏病有遗传倾向,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一般不遗传。父母一方有“先心”,婴儿“先心”的发生率是2%,是一般人群的6倍。不过先天性心脏病不一定就会遗传,由单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各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10%,可见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心血管畸形相关较强的环境因素主要为: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缺氧、羊膜病变、胎儿受压、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放射线和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等。 心脏病高发人群:1 ?.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大于55岁的女性。 2.吸烟酗酒者。 3.有家族遗传病史者。? 4.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心血管内分泌疾病患者。5 ?.缺乏运动或工作紧张者。?心脏病详细解释:?先天性心脏病: 目前认为先心病的发生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影响有关。由单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各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10%,可见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心血管畸形相关较强的环境因素主要为: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缺氧、羊膜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以及地区差别等。?后天疾病所致: 1.冠心病:抽烟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硬化狭窄,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损。?2.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在风湿热感染后,心脏瓣膜逐渐病变所导致之异常。? 3.肺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阶段,所有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疾病终将进展为肺心病。? 4.心肌病:新陈代谢或荷尔蒙异常的心肌变化等,有时酗酒,药物亦导致心肌变化。5 ?.心脏肿瘤:心脏肿瘤表面碎片或血栓脱落引起栓塞。可能与肿瘤的产物、肿瘤坏死或免疫反应有关。?6.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悸、运动耐力减弱,甚至导致心房颤动(房颤)、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发展和恶化等。80%左右的甲减患者都有心血管系统受累的异常表现。典型者表现为甲减性心肌心包病,包括心包积液,心脏无力性扩张和继发性心肌病。 7.其他疾病导致的心脏病:包括高血压以及其它免疫机能异常引起之血管病变,与糖尿病有关的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慢性低压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感染导致的心脏病变。 药物因素:可能与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氧自由基和超氧化物直接损害心肌细胞线粒体有关,干扰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呼吸,抑制辅酶Q的合成和活性,Ca2+过多地进入心肌细胞,致使心肌细胞ATP耗竭,抑制心肌细胞功能。?放射线:对心肌细胞、血管、心内淋巴管有直接损伤。发生率高低与射线量有关,放射剂量超过4Gy(400rad)即可致心脏损伤;超过60Gy(6000rad)时,50%的患者可发病。 症状 心脏病的症状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体力活动劳累时或饱餐、寒冷、吸烟、紧张时,有心悸、疲劳、气急、呼吸困难感等不适,或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高枕而睡。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出现下肢浮肿。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心脏病的症状: 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心衰的症状,大多数患者基础病变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又往往伴有多种疾病,使其症状不典型,常见有反复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憋气,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经常性胸闷胸痛,心动过速,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显紫绀。部分有心绞痛、晕厥,排汗量异常。晚期病例则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端坐呼吸和肺水肿。 一、先天性心脏病: 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蹲踞体征、杵状指(趾)、肺动脉高压、出生后或婴儿期即已出现响亮的心脏杂音。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患儿自幼有反复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显紫绀。部分有胸痛、晕厥。部分排汗量异常。?二、心肺病变所致心脏病1 ?.冠心病:冠心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发作性心绞痛。有时患者也会以急性心肌梗死为第一表现。少数患者可以表现为隐形的慢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扩大和慢性心衰。冠心病的另一临床表现可以是猝死。还有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心律失常。 2.风湿性心脏病: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

先天性心脏病知识总结

先天性心脏病知识总结 一、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一)发病率:占先心病的10-20%,女男比约为2-3:1。 (二)胚胎学和发病机制: 1.原发孔ASD:胚胎第四周,原始心房在发育的过程中,原发房间隔停止生长,不与心内膜垫融合而遗留间隙,即成为原发孔(或第一孔)缺损。往往同时伴有房室瓣膜甚至心内膜垫发育不全现象,如二尖瓣大瓣和三尖瓣隔瓣的分裂,以及腹背心内膜垫呈分裂状态而禾融合,称为房室通道,有时还兼有室间隔缺损。 2.继发孔ASD:当原发房间隔向下生长而尚未和心内膜垫融合以前,其上部逐步被吸收,构成两侧心房的新通道,称为房间隔继发孔。在继发孔形成的同时,于原发房间隔的右侧,另有继发房间隔出现,其下缘的新月形开口并不对向心内膜垫,而是偏向后下方,对向下腔静脉入口生长。如原发房间隔被吸收过多,或继发房间隔发育障碍,则上下两边缘不能接触,遗留缺口,形成继发孔(或第二孔)缺损,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 3.PFO:为了维持胎儿左心的血循环,继发房间隔的下缘和原发房间隔的上缘虽然互相接触,但并不融合。原发房间隔如同瓣膜(卵圆孔瓣膜),只允许血液自右向左转流,而能防止自左向右的逆流。继发房间隔遗留的缺损呈卵圆形,称为卵圆孔。 婴儿出生后,开始呼吸,肺循环的血容量大为增加,但左、右心室肌肉的厚度和发育依然是相等的。随着婴儿的成长,主动脉超过肺动脉时,左心室肌肉开始增生、肥厚,压力逐渐增大,影响左心房血液的排出。因而使左心房压力大于右心房,卵圆孔瓣膜紧贴继发房间隔,关闭卵圆孔。一般在第八月或更长的时间,完全断绝左、右两心房间的血运。但有20%~25%的正常人,卵圆孔瓣膜和房间隔并不全部融合,遗留着探针大小的小孔,称为卵圆孔未闭。这种小孔的存在,并不引起血液分流,在临床上并无重要意义。 根据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分为两大类,即原发孔缺损和继发孔缺损 (三)继发孔ASD 1.病理分型:继发孔缺损可分为四个类型: (1)卵圆孔型或称中央型卵圆孔缺损:临床上最常见,发病率占总数的75%以上。绝大多数病例缺损单发,呈椭圆形,长约2~4cm,位于冠状窦的后上方。周围有良好的边缘,尤以上部更为明显。缺损距离传导系统较远,容易缝合,效果良好分。但个别病例的缺损,可呈筛孔形。

7种小儿心脏病早发现早治疗

个案case 小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相当活泼懂事,只是从小就瘦瘦小小的,和同龄人比起来身材小了许多。父母也很纳闷,小小平时饮食很正常,食量也不小,也不挑食,可是为什么就是不长肉呢?爸爸妈妈也给小小买了好多营养品吃过,但是都没有效果。慢慢的,他们也就习惯了小小瘦小的样子。 有一天学校进行体检,医生发现小小有心杂音,让小小做进一步的心脏超声波检查才发现,小小患了一种名为心室中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病。这种病使得小小的心脏没有办法将血液有效地供应到全身,造成了小小身材矮小、瘦弱。 心脏病,在一般人眼中认为只有超过40岁的成人才会因生活习惯、饮食、环境、年龄或血压的因素罹患心脏病。“小儿心脏病”对大众而言,实在是个陌生的名词。其实不然,婴幼儿发生心脏病的几率并不比成人低。更因为小儿心脏病多为先天性的,意即受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或障碍所致,所以更是会大大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状况。 正常的心脏和血流 正常心脏包含4个腔室,其中接受血液回流的腔室为心房,将血液打离心脏的腔室则为心室,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心房和心室。 宝宝出生后的血流是身体利用完的低氧血从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经过三尖瓣流入右心室,心脏收缩时再从右心室将血液打入肺动脉,再流向肺部进行换氧工作。换氧后的充氧血则从肺静脉流回心脏的左心房,经过二尖瓣流入左心室,再由左心室打入主动脉,将充氧血供应到全身。 两种分类 小儿心脏病大致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两种。所谓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及大血管在母体怀孕第4~8周发育受阻或失常所造成的心脏缺损。每1 000个新生儿中,就有5~7个患有此病。 1.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可细分为“青紫型”与“无青紫型”。青紫型也就是皮肤、指甲、嘴唇呈现黑(或蓝紫)色的意思,其发生原因是因心脏有不正常的右心至左心的分流,使左心含有氧气的动脉血掺杂了缺氧的静脉血,使原有动脉血里的氧气浓度降低,血液变得较为黑紫色所致。 常见无青紫型是指心脏内没有异常的左右之间的分流或动静脉之间的分流,常见于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狭窄,可造成行经肺部的血流增加而使肺充血,患儿多有呼吸急促、心跳较快等现象,容易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的形成原因不明,可能综合了环境与遗传的各种因素,加上怀孕初期某些因素(如受药物或病毒感染等)互相影响到某个程度,综合在一起使胎儿心脏发育受阻而造成了畸形。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包含以下4大类: (1)室间隔缺损 当左右心脏大出血时,表示心室之间有破洞,称为“室间隔缺损”。因为左边心脏的压力比右边要大,左心室的充氧血会进入右心室中,再次被送到肺部去,即无效循环。此时,肺部会承受过多的血液而容易造成充血,心脏也会因为长时间的收缩增强而造成心室肥大甚至心力衰竭。 症状呼吸窘迫、无法进食等症状通常在出生后几周才可能会出现,假如这个破洞很大,宝宝往往无法正常长大,而是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 治疗方式小的室间隔缺损往往不需要手术治疗,因为有自然闭合的可能。大的缺损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讲课人: 日期:2015年月日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简要病史] 张玉姣之女,女,出生20分钟,入院诊断:1、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肺炎。3、足月小样儿。 4、先天性心脏病。5心包积液。 [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就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就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就是活产婴儿的5‰~8‰左右,而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为活产儿的10倍。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就是遗传与环境因素所致。 一、遗传因素: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单一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与先天性代谢紊乱。 二、环境因素:孕早期宫内感染。 此外,孕妇与大剂量的放射线接触,服用抗癌、抗癫痫药物,患代谢性病症,妊娠早期饮酒、吸食毒品等均可能与发病有关。 [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可分为: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 1、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小儿先心的25%~40%),根据缺损 部位分4类:①膜部;②漏斗部;③三尖瓣后方;④室间隔肌部。 临床表现:小型室内间隔缺损,无明显症状;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后期及婴儿期可出现喂养困难,吸允就是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心力

衰竭。长期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多有活动能力的下降,青紫与杵状指。 2、房间隔缺损:占先心发病总数的20%~30%,女孩多见。根据解剖病变的不同可分为:卵圆孔未闭、第一孔未闭型缺损、第二孔未闭型缺损。 临床表现: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与及生长发育迟缓,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 3、动脉导管未闭: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5%~20%,女多于男。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 大小、长短与形态分3型:①管型;②漏斗部;③窗型。 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的粗细,导管口细者,分流量小,可无症状。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影响生长发育,患儿疲劳无力,多汙,易合并呼吸道感染出现气急,咳嗽等。 二、左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与大动脉错位。 1、法洛四联症:就是存活婴儿最常见的青紫型心脏病,占10%~15%。由4种畸形组成: ①肺动脉狭窄(最主要);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 临床表现:a、青紫,主要表现,出生不明显,3~6个月后渐明显,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青紫常于唇、球结合膜、口腔粘膜、耳垂、指趾等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明显。 b、缺氧发作,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患儿,常在晨起时吃奶、大便、哭闹时出现阵发性 呼吸困难、烦躁与青紫加重,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或脑血管意外,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常能自动缓解。 c、蹲踞症状,婴儿常喜采用胸膝卧位。年长儿多有蹲踞症状,每于行走、活动或站立 过久时,因气急而主动下蹲片刻再行走,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缓解缺氧与疲劳的体位。 d、杵状指(趾0长期缺氧,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与骨组织也增生肥大,随后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常见肺动脉狭窄与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狭窄: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0%~20%,按狭窄部位不同分为:肺动脉瓣狭窄(最常见)、漏斗部狭窄、肺动脉干及肺动脉分支狭窄。 临床表现:轻度一般无症状,重度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有气急、乏力与心悸。重症的肺动脉瓣狭窄婴儿期即可发生青紫及右心衰竭。 [主要的护理诊断] 一、自主呼吸受损,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无力排痰有关。 三、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四、营养抽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困难,喂养不耐受有关。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讲课人: 日期:2015年月日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简要病史] 张玉姣之女,女,出生20分钟,入院诊断:1、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肺炎。3、足月小样儿。 4、先天性心脏病。5心包积液。 [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就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就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就是活产婴儿的5‰~8‰左右,而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为活产儿的10倍。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就是遗传与环境因素所致。 一、遗传因素: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单一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与先天性代谢紊乱。 二、环境因素:孕早期宫内感染。 此外,孕妇与大剂量的放射线接触,服用抗癌、抗癫痫药物,患代谢性病症,妊娠早期饮酒、吸食毒品等均可能与发病有关。 [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可分为: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 1、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小儿先心的25%~40%),根据缺损部 位分4类:①膜部;②漏斗部;③三尖瓣后方;④室间隔肌部。 临床表现:小型室内间隔缺损,无明显症状;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后期及婴儿期可出现喂养困难,吸允就是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心力衰竭。长期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多有活动能力的下降,青紫与杵状指。 2、房间隔缺损:占先心发病总数的20%~30%,女孩多见。根据解剖病变的不同可分 为:卵圆孔未闭、第一孔未闭型缺损、第二孔未闭型缺损。 临床表现: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与

及生长发育迟缓,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 3、动脉导管未闭: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5%~20%,女多于男。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大 小、长短与形态分3型:①管型;②漏斗部;③窗型。 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的粗细,导管口细者,分流量小,可无症状。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影响生长发育,患儿疲劳无力,多汙,易合并呼吸道感染出现气急,咳嗽等。 二、左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与大动脉错位。 1、法洛四联症:就是存活婴儿最常见的青紫型心脏病,占10%~15%。由4种畸形组成: ①肺动脉狭窄(最主要);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 临床表现:a、青紫,主要表现,出生不明显,3~6个月后渐明显,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青紫常于唇、球结合膜、口腔粘膜、耳垂、指趾等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明显。 b、缺氧发作,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患儿,常在晨起时吃奶、大便、哭闹时出现阵发性 呼吸困难、烦躁与青紫加重,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或脑血管意外,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常能自动缓解。 c、蹲踞症状,婴儿常喜采用胸膝卧位。年长儿多有蹲踞症状,每于行走、活动或站立 过久时,因气急而主动下蹲片刻再行走,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缓解缺氧与疲劳的体位。 d、杵状指(趾0长期缺氧,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与骨组织也增生 肥大,随后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常见肺动脉狭窄与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狭窄: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0%~20%,按狭窄部位不同分为:肺动脉瓣狭窄(最常见)、漏斗部狭窄、肺动脉干及肺动脉分支狭窄。 临床表现:轻度一般无症状,重度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有气急、乏力与心悸。重症的肺动脉瓣狭窄婴儿期即可发生青紫及右心衰竭。 [主要的护理诊断] 一、自主呼吸受损,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无力排痰有关。 三、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四、营养抽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困难,喂养不耐受有关。 五、活动无耐力,与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氧饱与度下降有关。 六、生长发育迟缓,与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氧下降影响生长发育有关。 七、有感染的危险,与肺血增多及心内缺损易致心内膜损伤有关。、 八、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左大腿内侧红斑有关。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 一、基本操作需知 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002射频消融指南 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 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 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 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 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 消融+消融方式:点消融、线消融 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 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二、血管穿刺术 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 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房上部,记录局部电图为HRA1,2和HRA3,4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V波较小或不明显。 希氏束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三尖瓣膈瓣上缘,记录局部电图为HBE1,2和HBE3,4,HBE1,2的H波高大,HBE3,4的A/V≥1,H波清楚。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室尖部,局部电图为大V波,无A波。 冠状窦电极可用6F 4极(极间距1cm),但目前常用专用塑形的6F 10极(极间距2-8-2mm)导管,经股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易於进入CS,理想位置应将导管最近端电极放置在其口部(CSO),局部电图特点多数病人A>V,少数病人A<V。 左室导管常用7F 4极大头电极,主要同於标测消融,其部位取决於消融的靶点部位。此外,左房房速、肺静脉肌袖房性心律失常和部分左侧旁道需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放置导管。以上各部位的局部电图与体表心电图同步记录,心腔内局部电图的滤波范围为30~400Hz。同步记录由上而下的顺序为体表心电图、HRA、HBE、CS、RVA和消融电极局部电图(Ab)。部分特殊病例或置入特殊导管(如Hallo导管、laso导管等)需调整记录顺序。

先天性心脏病基本知识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症状有无与表现还与疾病类型和有无并发症有关。根据血液动力学结合病理生理变化,可发为三类:一、无分流类。二、左至右分流类。三、右至左分流类。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岁死亡。发病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 先天性心脏病 - 分类 传统分类方法 主要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组。

(1)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包括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以及肺动脉瓣狭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2)左向右分流组(潜伏青紫型)此型有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隔缺损,以及主动脉窦动脉瘤破入右心或肺动脉等。 (3)右向左分流组(青紫型)该组所包括的畸形也构成了左右两侧心血管腔内的异常交通。右侧心血管腔内的静脉血,通过异常交通分流入左侧心血管腔,大量静脉血注入体循环,故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洛四联症、法洛三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等。 遗传学分类 遗传病共分五大类,即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病和体细胞遗传病,除体细胞病主要与肿瘤有关外,其余四种均与心血管病有关。 (1)单基因病。即孟德尔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目前约有120种单基因病伴有心血管系统缺陷性综合征,其中部分已确定了分子遗传缺陷的基因定位及基因突变,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的马凡综合征、Noonan 综合征、Holt-Oram综合征、不伴耳聋的长Q-T综合征(LQT)和主动脉瓣上狭窄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的Ellis-Van综合征、伴耳聋的LQT综合征等。 (2)染色体病即由染色体畸变所致疾病。在人类染色体病中约有50种伴有心血管异常。常见的主要有21-三体综合征(Down综合征),该综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频率为40%~50%,主要为心内膜垫缺损、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也有报道。18-三体综合征(Eward综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频率接近100%,最常见的为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也很常见,其他心脏异常包括主动脉瓣和/或肺动脉瓣畸形、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大动脉转位、法洛四联症、右位心和血管异常。13-三体综合征(Patau综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频率约为80%,常见的有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和大动脉转位等。这三种综合征的大部分患儿被认为染色体不分离所致也与母亲生育年龄有关。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与两对以上基因有关的遗传病,其发病既与遗传因素有关,又受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