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模数计算

蜗轮模数计算

已知端面模数ms、蜗杆头数Z1、蜗杆的分度圆直径d1,就可求出螺旋角β,(蜗轮与蜗杆的螺旋角是相

同的)。

tg β = ms Z1 / d1 . 式中d1=ms q ( q 为蜗杆的特性系数)。

蜗轮、蜗杆的计算公式:

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

2,中心距=(蜗轮节径+蜗杆节径)÷2 3,蜗轮吼径=(齿数+2)×模数

4,蜗轮节径=模数×齿数

5,蜗杆节径=蜗杆外径-2×模数

6,蜗杆导程=π×模数×头数

7,螺旋角(导程角)tgB=(模数×头数)÷蜗杆节径

已知端面模数ms、蜗杆头数Z1、蜗杆的分度圆直径d1,就可求出螺旋角β,(蜗轮与蜗杆的螺旋角是相

同的)。tg β = ms Z1 / d1 . 式中d1=ms q ( q 为蜗杆的特性系数)。蜗轮、蜗杆的计算公式:1,传动

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2,中心距=(蜗轮节径+蜗杆节径)÷2 3,蜗轮吼径=(齿数+2)×模数4,蜗轮

节径=模数×齿数5,蜗杆节径=蜗杆外径-2×模数6,蜗杆导程=π×模数×头数7,螺旋角(导程角)tgB=

(模数×头数)÷蜗杆节径

计算时是用蜗杆轴向模数和蜗轮端面模数。

在蜗杆传动中,规定蜗杆的轴向模数和蜗轮的端面模数为标准模数。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蜗杆的

轴向模数和轴向压力角与蜗轮的端面模数和端面压力角应分别相等,且为标准值;同时,蜗杆分度圆柱上的

导程角应等于蜗轮分度圆上的螺旋角,且旋向相同。

蜗杆涡轮的计算公式

蜗杆的齿顶圆计算公式、蜗杆的模数计算、蜗杆分度圆直径计算

蜗杆模数是否=齿顶圆直径/{齿数+2} 分度圆直径是否=齿顶圆直径---2X模数

模数:m=2a/(q+z2+2x2);分度圆d=q×m;齿顶圆da=(q+2)×m;a

为中心距;q为蜗杆直径系数;m为模数;z2为蜗轮齿数;x2为蜗轮变位系数

对于普通圆柱蜗杆传动蜗轮的尺寸计算,首先模数m和齿数z的乘积是蜗轮的

分度圆直径d,其次蜗轮的齿顶圆直径da=d+2(1+x)*m,其中x是蜗轮的变位

系数。蜗杆的导程角γ等于蜗轮的螺旋角β,其值是根据强度计算再结合标准

GB10085-1988查出来的!

追问

da=d+2(1+x)*m在这里X代替什么;还有da=d+2????(1+x)*m我在da

=d+2后面打了问号不知道这里没有加减乘除讲的是什么..能回答今非常

感激了就帮我到底吧,谢谢!

回答

x是蜗轮的变位系数,是个介于0.5和负0.5之间的数,根据中心距a,

查标准查出来的,齿顶圆计算的式子中2和x之间没有符号了,就是2

乘(1+x)再乘模数m

排涝流量计算

5.4 治涝工程 5.4.1治涝标准 排水闸及排涝涵闸等建筑物的设计防洪标准与堤防工程防洪标准相同,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排涝标准为十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一天排干。 5.4.3 设计排涝流量 根据排水片区集雨面积,设计排涝流量采用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计算确定, n m p F R K q ??= F q Qp ?= 式中: q ——设计排涝模数(m 3/s·km 2); K ——综合系数(反映河网配套程度、排水沟坡度、降雨历时及流域形状等因素),参考有关资料,取K=0.017; Rp ——设计暴雨量(mm),本工程24小时点雨量查广东省水文图集得H 24=110mm ,C V24=0.40,查皮尔逊III 曲线得:P=10%时,Kp=1.535,则Rp =H 24p =Kp ×H 24=1.535×110=169mm ; F ——控制排水集雨面积(km 2),引连干渠集雨面积0.415 km 2; m ——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的关系)参考有关资料,取m=1.0; n ——递减指数(反映排涝模数与面积的关系);参考有关资料,取n=-0.238 Qp ——设计排水流量(m 3/s);

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5-6 排涝设计流量计算表 本工程根据试算法求相应溢流水深的溢流量,采用自由式堰流流量公式计算: 2 30MbH Q ε= b H 0 2.01ξε-= 式中: ξ ——为约束系数,按入口直立边缘的形状而定,本设计采用圆弧形,采用7.0=ξ; M ——第二流量系数,g M 2m =,对于曲线形断面堰第一流量系数m 可采用 0.45,则M=0.45×4.43=2.0; b ——计算断面的宽度,本工程b 分别取25m 和8m ; 0H ——计入行进流速水头,按公式g V H H 22 00α+ =计算,α采用 1.0, () P H b Q A Q V +== 00,P 为最大陂高即1.5m 。 假定一系列陂顶过水深H 值,根据上述公式算出相应的溢流量1Q ,如表5-1、表5-2。

排涝水文计算

6、治涝总体布局 6.3 治涝水文 6.3.1计算方法 通过暴雨资料,按照《××地区实用水文手册》、《陕西省暴雨图集》及《除涝水文计算方法》(以下简称《手册》、《图集》及《方法》)等资料的相关章节,参照暴雨等值线图的暴雨数据计算净雨量。然后按照排模公式法计算自排情况下的排涝模数或者按照平均排除法计算抽排情况下的排涝模数。 6.3.2涝区主要特征参数的确定 (1)点暴雨相关参数 按照××县1:1万地形图,通过绘图软件,勾画量取该地区的集雨面积为0.84平方公里。根据《手册》表5-1中流域面积小于20km2,设计暴雨历时可选取3~6小时,本次计算选用设计暴雨历时为6小时。 (2)面暴雨相关参数 暴雨分区:参照《手册》中××地区产流,××县所有项目区均在第一暴雨区。 (3)净雨推求相关参数 按照《手册》表6-7前期影响雨量Ha统计分析表查得流域最大损失量Im为90mm(县城排涝项目区属于第Ⅳ产流区,江北及白石河产流区,注:××县境内的涝区产区不同,所得参数也不相同)。6.3.3排涝计算 (1)点雨量

结合本流域具体情况查《手册》得到相应历时t 的点暴雨均值t H 和变差系数Cv ,再以偏态系数Cs=3.5Cv 的关系,查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表,得设计频率为P 的模比系数K p ,再根据设计历时为t 的点暴雨量公式: H tp 点 =K p · Ht 计算得到相应历时t 的点雨量见表6-1。 式中: Htp 点——设计历时为t ,设计频率为P 的点暴雨量(mm ); Ht ——设计历时为t 的点暴雨均值(mm ); Kp ——设计频率为P 的模比系数。 (2)面雨量 选用《手册》中点面系数法公式5-4进行计算: )1(1 F t a b t += α 式中:α—历时为t 的暴雨点面系数; F —设计控制流域面积(km 2); at 、bt —拟合曲线参数与指数; 根据《手册》规定流域面积大于500 km 2,且计算暴雨重现期大于500年需要进行流域修正,而项目区流域面积小于500 km 2,因此 不用流域修正。根据面雨量公式H tp 面= H tp · αt 计算,式中:H tp 面—设计历时为t 的流域面平均雨量(mm ); H tp —设计历时为t 的流域点暴雨量(mm )。

标准齿轮模数齿数计算公式

标准齿轮模数齿数计算公式 找对应表太不现实了! 告诉你一简单的: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模数) 比如:M4 32齿34* 齿顶圆直径=(32+2)*4=136mm 分度圆直径=32*4=128mm 齿根圆直径=*4=118mm 7M 12齿中心距D=(分度圆直径1+分度圆直径2)/2 就是 (12+2)*7=98mm 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 =齿轮外径÷(齿数-2) 齿轮模数是有国家标准的(GB1357-78) 模数标准系列(优先选用)1、、、2、、3、4、5、6、8、10、12、14、16、20、25、32、40、50 模数标准系列(可以选用),,,,,,7,9,14,18,22,28,36,45 模数标准系列(尽可能不用),,,11,30 上面数值以外为非标准齿轮,不要采用! 塑胶齿轮注塑后要不要入水除应力 精确测定斜齿轮螺旋角的新方法 Circular Pitch (CP)周节 齿轮分度圆直径d的大小可以用模数(m)、径节(DP)或周节(CP)与齿数(z)表示 径节P(DP)是指按齿轮分度圆直径(以英寸计算)每英寸上所占有的齿数而言 径节与模数有这样的关系: m=DP CP1/8模=DP8= (π)=模 1) 什么是「模数」? 模数表示轮齿的大小。 R模数是分度圆齿距与圆周率(π)之比,单位为毫米(mm)。 除模数外,表示轮齿大小的还有CP(周节:Circular pitch)与DP(径节:Diametral pitch)。【参考】齿距是相邻两齿上相当点间的分度圆弧长。 2) 什么是「分度圆直径」? 分度圆直径是齿轮的基准直径。 决定齿轮大小的两大要素是模数和齿数、 分度圆直径等于齿数与模数(端面)的乘积。 过去,分度圆直径被称为基准节径。最近,按ISO标准,统一称为分度圆直径。 3) 什么是「压力角」?

排涝工程水文水利及布局规模计算

1. 水文水利计算 (1) 设计暴雨推求 有资料地区,设计暴雨的推求采用实测雨量进行分析;缺资料地区采用2003年颁布的《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查算。 (2) 设计排涝流量 设计排涝流量一般采用平均排除法,也可采用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当涝区内有较大的蓄涝区时,一般需要采用产、汇流方法推求设计排涝流量过程线,供排涝演算使用。 1) 平均排除法 广东省一般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排水流量,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集水面积较小的涝区排水设计。平均排除法按涝区积水总量和设计排涝历时计算排水流量和排涝模数,其计算公式为: 43213 21)(1000q q q q T W W W h E R A C Q i i p i i ++++-----?=∑ (5-1) F Q q = 式中:Q ——设计排水流量(m 3/s); Ci ——各地类径流系数,参考值:水稻田、鱼塘和河涌采用1.0;山岗、坡地、经济作物地类采用0.7;村庄、道路采用0.7~0.9;城镇不透水地面采用0.95; Ai ——各地类面积(km 2); Rp ——设计暴雨量(mm); Ei ——各地蒸发量(mm ),一般可采用4mm/d ; hi ——各地类暂存水量(mm ),水稻田采用40mm ,鱼塘采用50mm ~

100mm,河涌采用100mm; W1——水闸排水量(m3); W2——截洪渠截流水量(m3); W3——水库、坑塘蓄滞水量(m3); T——排涝历时(s); q1——堤围渗漏量(m3/s) q2——涵闸渗漏量(m3/s) q3——涝区引入水量,对灌溉是指回归水量(m3/s) q4——废污水量(m3/s) q——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F——控制排水面积(km2)。 治涝区内有水闸、泵站联合运用的情况下,一般先用水闸抢排,再电排。在用平均排除法计算泵站排涝流量时,应扣除水闸排水量和相应排水时间。 2) 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 需求出最大排涝流量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n m F =(5-2)? q? R K = Q? F q 式中: K——综合系数(反映河网配套程度、排水沟坡度、降雨历时及流域形状等因素); m——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的关系);

蜗轮蜗杆计算

蜗轮的计算公式: 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 2中心距=(蜗轮节圆直径+蜗轮节圆直径)△2 三。蜗轮中径=(齿数+2)×模数 4蜗轮齿数×蜗轮模数 5蜗杆螺距直径=蜗杆外径-2×模数 6蜗杆引线=π×元件×头数 7螺旋角(前角)TGB=(模数×头数)×蜗杆节径 基本参数: 蜗轮蜗杆模数m、压力角、蜗杆直径系数Q、导程角、蜗杆头数、蜗杆齿数、齿高系数(1)、间隙系数(0.2)。其中,模数m和压力角是蜗轮轴表面的模数和压力角,即蜗轮端面的模数和压力角,两者均为标准值。蜗杆直径系数q是蜗杆分度圆直径与其模数M的比值。 蜗轮蜗杆正确啮合的条件:

在中间平面,蜗杆和蜗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即蜗轮端面的模数等于蜗杆轴线的模数,即标准值。蜗轮端面的压力角应等于蜗杆的轴向压力角和标准值,即==M。 当蜗轮的交角一定时,必须保证蜗轮和蜗杆的螺旋方向一致。 蜗轮结构通常用于在两个交错轴之间传递运动和动力。蜗轮相当于中间平面上的齿轮和齿条,蜗杆和螺钉的形状相似。 分类 这些系列大致包括:1。Wh系列蜗轮减速器:wht/whx/whs/whc2;CW系列蜗轮减速器:CWU/CWS/cwo3;WP系列蜗轮减速器:WPA/WPS/WPW/WPE/wpz/wpd4;TP系列包络蜗轮减速器:TPU/TPS/TPA/tpg5;PW型平面双包环面环面蜗杆减速器;另外,根据蜗杆的形状,蜗杆传动可分为圆柱蜗杆传动、环形蜗杆传动和斜蜗杆传动。[1] 组织特征 1该机构比交错斜齿轮机构具有更大的传动比。2两轮啮合齿面间存在线接触,其承载能力远高于交错斜齿轮机构。三。蜗杆传动相当于螺旋传动,即多齿啮合传动,传动平稳,

齿轮及蜗轮蜗杆的测绘方法

齿轮及蜗轮蜗杆的测绘 齿轮和蜗轮蜗杆结构较为复杂,因而此类零件的测绘较一般常见零件更为繁琐,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本章主要讨论我国最常用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和标准直齿圆锥齿轮以及蜗轮蜗杆的功用与结构、测绘步骤、几何参数的测量和基本参数的确定等内容。 8.1 齿轮测绘概述 8.1.1 齿轮的功用与结构 齿轮是组成机器的重要传动零件,其主要功用是通过平键或花键和轴类零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再和另一个或多个齿轮相啮合,将动力和运动从一根轴上传递到另一根轴上。 齿轮是回转零件,其结构特点是直径一般大于长度,通常由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键槽(花键槽)、轮齿、齿槽及阶梯端面等组成,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齿轮上常常还有轮缘、轮毂、腹板、孔板、轮辐等结构。按结构不同齿轮可分为实心式、腹板式、孔板式、轮辐式等多种型式,如果齿轮和轴做在一起,则形成齿轮轴。按轮齿齿形和分布形式不同,齿轮又有多种型式,常用的标准齿轮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等。 8.1.2 齿轮的测绘步骤 齿轮测绘是机械零部件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前,首先要了解被测齿轮的应用场合、负荷大小、速度高低、润滑方式、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和齿面强化工艺等。因为齿轮是配对使用的,因而配对齿轮要同时测量。特别是当测绘的齿轮严重损坏时,一些参数无法直接测量得到,需要根据其啮合中心距a和齿数z,重新设计齿形及相关参数,从这个意义上讲,齿轮测绘也是齿轮设计。 齿轮测绘主要是根据齿轮及齿轮副实物进行几何要素的测量,如齿数z,齿顶圆直径da,齿根圆直径df、齿全高h、公法线长度W k、中心距a、齿宽b、分度圆弦齿厚s及固定弦齿厚sc、齿轮副法向侧隙n及螺旋角β、分锥角δ、锥距R等,经过计算和分析,推测出原设计的基本参数,如模数m、齿形角α、齿顶高系数h a*、顶隙系数C*等,并据此计算出齿轮的几何尺寸,如齿顶圆直径d a、分度圆直径d及齿根圆直径d f等,齿轮的其它部分结构尺寸按一般测绘原则进行,以达到准确地恢复齿轮原设计的目的。 由于齿轮的特殊性,齿轮测绘有别于其它一般零件。首先,齿轮通常精度较高,测量时要选用比较精密的量具,有条件时可借助于精密仪器测量,其次,齿轮的许多参数都己标准化,测绘中必须与其标准值进行比较;再则,齿轮的许多参数都是互相关联的,必须经过计算获得。齿轮测绘的一般步骤为: 1. 首先对要测绘的齿轮进行结构和工艺分析。 2. 画出齿轮的结构草图和必须的参数表,并画出所需标注尺寸的尺寸界线及尺寸线。 130

暴雨洪水计算分析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表3.1.2灌溉设计保证率 表3.3.3灌排建筑物、灌溉渠道设计防洪标准 3.3.3灌区内必须修建的排洪沟(撇洪沟),其防洪标准可根据排洪流量的大小,按5~10a 确定。 附录C 排涝模数计算 C.0.1经验公式法。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 Q=KR m A n (C.0.1) 式中:q ——设计排涝模数(m 3/s ·km 2) R ——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 K ——综合系数(反应降雨历时、流域形状、排水沟网密度、沟底比降等因素) m ——峰量指数(反应洪峰与洪量关系) N ——递减指数(反应排涝模数与面积关系) K 、m 、n 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实地测验确定。(规范条文说明中有参考取值范围) C.0.2平均排除法 1平原区旱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12.0.(4.86-= C T R q d 式中 q d ——旱地设计排涝模数(m 3/s ·km 2) R ——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 T ——排涝历时(d )。

说明:一般集水面积多大于50km 2。 参考湖北取值,K=0.017,m=1,n=-0.238,d=3 2.平原区水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 22.0.(4.86'1----= C T F ET h P q w 式中q w ——水田设计排涝模数(m 3/s ·km 2) P ——历时为T 的设计暴雨量(mm ) h 1——水田滞蓄水深(mm ) ET`——历时为T 的水田蒸发量(mm ),一般可取3~5mm/d 。 F ——历时为T 的水田渗漏量(mm ),一般可取2~8mm/d 。 说明:一般集水面积多小于10km 2。 h 1=h m -h 0计算。h m 、h 0分别表示水稻耐淹水深和适宜水深。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培训教材 第四章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第二节:(五)渠道设计流量简化算法 1.续灌渠道流量推算 (1)水稻区可按下式计算 η αt Ae 3600667.0Q = 式中:α——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占控制灌溉面积的比例)。 A ——该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 e ——典型年主要作物用水高峰期的日耗水量(mm ),根据调查确定,一般粘壤土地区水稻最大日耗水量8~11mm ,最大13mm 。 t ——每天灌水时间(小说),一般自流灌区24小时,提水灌区20~22小时。 η——渠系水利用系数。 (2)旱作区可按下式计算 η αTt mA 3600Q =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模数齿轮计算公式: 名称代号计算公式 模数m m=p/π=d/z=da/(z+2) (d为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 齿距p p=πm=πd/z 齿数z z=d/m=πd/p 分度圆直径 d d=mz=da-2m 齿顶圆直径da da=m(z+2)=d+2m=p(z+2)/π 齿根圆直径df df=d-2.5m=m(z-2.5)=da-2h=da-4.5m 齿顶高ha ha=m=p/π 齿根高hf hf=1.25m 齿高h h=2.25m 齿厚s s=p/2=πm/2 中心距 a a=(z1+z2)m/2=(d1+d2)/2 跨测齿数k k=z/9+0.5 公法线长度w w=m[2.9521(k-0.5)+0.014z] 13-1 什么是分度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在什么位置上? 13-2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r b=40 mm,试求此渐开线压力角α=20°处的半径r和曲率半径ρ的大小。 13-3 有一个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其齿顶圆直径d a=106.40 mm,齿数z=25,问是哪一种齿制的齿轮,基本参数是多少? 13-4 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齿数z l=22、z2=98,小齿轮齿顶圆直径d al=240 mm,大齿轮全齿高h =22.5 mm,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 13-5 有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齿数为z1=19、z2=81,模数m=5 mm,压力角 α=20°。若将其安装成a′=250 mm的齿轮传动,问能否实现无侧隙啮合?为什么?此时的顶隙(径向间隙)C是多少? 13-6 已知C6150车床主轴箱内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z1=21、z2=66,模数m=3.5 mm,压力角α=20°,正常齿。试确定这对齿轮的传动比、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全齿高、中心距、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

排涝模数计算

附录C 排涝模数计算时间:2006-11-03 来源: 作者: 排涝模数主要与设计暴雨历时、强度和频率、排涝面积、排水区形状、地面坡度、植被条件和农作物组成、土壤性质、地下水埋深、河网和湖泊的调蓄能力、排水沟网分布情况和排水沟底比降等因素有关,可根据排水区的具体情况分别选用下列公式计算。 C.0.1 经验公式法。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 q =KR m A n (C.0.1)式中 q ——设计排涝模数 (m 3/s ·km 2); R ——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 (mm ); A ——设计控制的排水面积 (km 2); K ——综合系数 (反映降雨历时、流域形状、排水沟网密度、沟底比降等因素); m ——峰量指数 (反映洪峰与洪量关系); n ——递减指数 (反映排涝模数与面积关系)。 K 、m 、n 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实地测验确定。 C.0.2 平均排除法。 1 平原区旱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1) 式中 q d ——旱地设计排涝模数 (m 3/s ·km 2); T ——排涝历时 (d )。 2 平原区水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2) 式中 q w ——水田设计排涝模数(m 3/s ·km 2); P ——历时为T 的设计暴雨量 (mm );

h 1——水田滞蓄水深 (mm );E T ′——历时为T 的水田蒸发量 (mm );F ——历时为 T 的水田渗漏量 (mm )。3 平原区旱地和水田综合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3) 式中 q p ——综合设计排涝模数 (m 3/s ·km 2); A d ——旱地面积 (km 2);A w ——水田面积 (km 2)。4 圩区内无较大湖泊、洼地作承泄区时的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4) 式中 q j ——泵站向外河机排的设计排涝模数 (m 3/s ·km 2); A ——排水区总面积 (km 2);h 2——河网、沟塘滞蓄水深 (mm );A 2——河网、沟塘水面面积 (km 2);h 3——旱地及非耕地的初损与稳渗量 (mm );A 3——旱地及非耕地面积 (km 2);E w ——历时为T 的水面蒸发量 (mm );A 1——河网、沟塘及水田面积 (km 2);t 1——水泵在d 内的运转时间 (h )。5 圩区内有较大湖泊、洼地作承泄区时,自排区的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蜗轮蜗杆的计算

蜗轮、蜗杆的计算公式: 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 2,中心距=(蜗轮节径+蜗杆节径)÷2 3,蜗轮吼径=(齿数+2)×模数 4,蜗轮节径=模数×齿数 5,蜗杆节径=蜗杆外径-2×模数 6,蜗杆导程=π×模数×头数 7,螺旋角(导程角)tgβ=(模数×头数)÷蜗杆节径 一.基本参数: (1)模数m和压力角α: 在中间平面中,为保证蜗杆蜗轮传动的正确啮合,蜗杆的轴向模数m a1和压力角αa1应分别相等于蜗轮的法面模数m t2和压力角αt2,即 m a1=m t2=m αa1=αt2 蜗杆轴向压力角与法向压力角的关系为: tgαa=tgαn/cosγ 式中:γ-导程角。 (2)蜗杆的分度圆直径d1和直径系数q 为了保证蜗杆与蜗轮的正确啮合,要用与蜗杆尺寸相同的蜗杆滚刀来加工蜗轮。由于相同的模数,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蜗杆直径,这样就造成要配备很多的蜗轮滚刀,以适应不同的蜗杆直径。显然,这样很不经济。 为了减少蜗轮滚刀的个数和便于滚刀的标准化,就对每一标准的模数规定了一定数量的蜗杆分度圆直径d1,而把及分度圆直径和模数的比称为蜗杆直径系数q,即: q=d1/m 常用的标准模数m和蜗杆分度圆直径d1及直径系数q,见匹配表。 (3)蜗杆头数z1和蜗轮齿数z2

蜗杆头数可根据要求的传动比和效率来选择,一般取z1=1-10,推荐z1=1,2,4,6。

选择的原则是:当要求传动比较大,或要求传递大的转矩时,则z1取小值;要求传动自锁时取z1=1;要求具有高的传动效率,或高速传动时,则z1取较大值。蜗轮齿数的多少,影响运转的平稳性,并受到两个限制:最少齿数应避免发生根切与干涉,理论上应使z2min≥17,但z2<26时,啮合区显著减小,影响平稳性,而在z2≥30时,则可始终保持有两对齿以上啮合,因之通常规定z2>28。另一方面z2也不能过多,当z2>80时(对于动力传动),蜗轮直径将增大过多,在结构上相应就须增大蜗杆两支承点间的跨距,影响蜗杆轴的刚度和啮合精度;对一定直径的蜗轮,如z2取得过多,模数m就减小甚多,将影响轮齿的弯曲强度;故对于动力传动,常用的范围为z2≈28-70。对于传递运动的传动,z2可达200、300,甚至可到1000。z1和z2的推荐值见下表 (4)导程角γ 蜗杆的形成原理与螺旋相同,所以蜗杆轴向齿距p a与蜗杆导程p z的关系为p z=z

排涝流量计算

5.4 治涝工程 5.4.1 治涝标准 排水闸及排涝涵闸等建筑物的设计防洪标准与堤防工程防洪标准相同,按 20 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排涝标准为十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一天排干。5.4.3 设计排涝流量 根据排水片区集雨面积,设计排涝流量采用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计算确定, q K R p m F n Qp q F 式中: q ------ 设计排涝模数(m3/s ? km2); K――综合系数(反映河网配套程度、排水沟坡度、降雨历时及流域形状等因素),参考有关资料,取K=0.017 ; R 设计暴雨量(mm),本工程24小时点雨量查广东省水文图集得 H4=110mmG24=0.40,查皮尔逊III 曲线得:P=10%^,Kp=1.535,则Rp=H24p=Kp X H24 = 1.535 x 110=169mm F——控制排水集雨面积(km),引连干渠集雨面积0.415 km2; m 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的关系)参考有关资料,取m=1.0; n——递减指数(反映排涝模数与面积的关系);参考有关资料,取n=-0.238

Qp --- 设计排水流量(m 3/s ); 计算结果如下表: 本工程根据试算法求相应溢流水深的溢流量,采用自由式堰流流量公式计算: Q MbH 32 0.2 式中: ――为约束系数,按入口直立边缘的形状而定,本设计采用圆弧形,采用 0.7 ; M ――第二流量系数,M m.、2g ,对于曲线形断面堰第一流量系数 m 可采用 0.45,贝U M=0.45 X 4.43=2.0; b ――计算断面的宽度,本工程 b 分别取25m 和8m ; V 2 H 0 计入行进流速水头,按公式H 0 H —计算, 米用1.0, 2g V 0 - Q ,P 为最大陂高即1.5m A 0 b H P 假定一系列陂顶过水深 H 值,根据上述公式算出相应的溢流量 Q i ,如表5-1、表5-2 表5-6 排涝设计流量计算表

《农田水利学》复习题A

《农田水利学》复习题A 一、填空题 1、降雨损失主要包括、、等几部分。 2、对于灌溉水质要求的指标主要有、、 、等几项内容。 3、一个完整的灌溉渠道系统组成包括、 、等几个部分。 4、按照渠道施工挖填方的形式,渠道横断面的形状可分为、 、等三种形状。 5、喷灌的主要技术指标是、、。 6、目前应用的微灌方法主要有、、。 二、选择题 1.农田水分存在三种基本形式, ( )是与作物生长关系最为密切的水分存在形 式。 A.地面水 B.土壤水 C.地下水 D.汽态水 2.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形态,在这三种形态水中,( )是土壤水存在的 主要形态。 A.固态水 B.汽态水 C.液态水 D.地面水 3.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形态,在这三种形态水中,( )是对农业生产 意义最大。 A.膜状水 B.汽态水 C. 地面水 D. 液态水 4.当土壤含水率达到( )后,土粒分子的引力已不能在从空气中吸附水分子,但 土粒表面仍有剩余的分子引力。 A. 吸湿系数 B. 凋萎系数 C. 有效水量 D.膜状系数 5.旱作物根系吸水层中允许的平均最大含水率,一般不超过根系吸水层中的( )。

A. 吸湿系数 B. 凋萎系数 C. 土壤含水率 D.田间持水率 6.在矩形渠道的水力最优断面中,矩形渠道的宽深比是( )。 A. 2 B. 1.5 C. 2.5 D. 3 7.当水流的流线为相互平行的直线时的水流称为 ( )。 A. 恒定流 B. 均匀流 C.非均匀流 D. 非恒定流 8.在水利工程中,闸后、跌水、泄水、水轮机中的水流为( )。 A. 层流 B. 非均匀流 C. 紊流 D. 急变流 9.灌溉水的含盐量,一般要求是,含盐量小于( ),对作物生长基本无害。 A. 0.20% B. 0.15% C. 0.25% D. 0.35% 10.旱作物根系吸水层中最小含水率不应小于 ( )。 A. 吸湿系数 B. 凋萎系数 C. 土壤含水率 D.田间持水率 三、名词解释 1、径流系数 2、灌溉保证率 3、作物需水系数 4、排涝模数 5、田间持水量 四、简答题 1、简述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2、说明土壤蒸发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试述灌溉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确定方法。 4、简述田间沟渠路的布置方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5、简述渠道建筑物的主要类型,并举例说明。 6、简述目前应用的主要排水方法及其优缺点。 五论述题 1、中国是一个农业的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水资源极为缺乏的国家,请就如何发展具有

细集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一、计算题可能设计的方面 1. 细集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以上分计、累计、通过各2分) 计算细度模数 6.25 1005 5)9580552913(=-?-++++= M (2分) 由细度模数得出该砂为中砂,满足设计通过率要求(级配曲线图省略)。(2分) 2. 水泥抗折,抗压强度的试验处理方法 抗折强度:以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值中强度有超出平均值的±10%。应舍去超出值再取平均值后作为抗折强度,如有两个超出平均值的±10%,试件作废。 , , 3 5.1b FL R = L =100mm ,b =40mm , MPa , MPa R= MPa 抗压强度:以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六个值中有一个强度有超出平均值的±10%,应舍去,取剩余五个值的平均值后作为结果,如果五个值中有一个强度有超出五个结果平均值的±10%,试件作废。 , , , , , A F p = a=40mm

, MPa , MPa , , MPa , P= MPa 3. 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的试验处理方法 2 bh FL f = L=450mm ,b =150mm ,h =150mm A F p = a =150mm 无论抗折抗压强度均取以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值中强度有超出中值的±15%,取中值作为试验结果,如有两个超出中值的±15%,试件作废。 4. 混凝土强度评定 设计强度为C30的水泥混凝土,施工抽检了10组试件,其28天的抗压强度(标准尺寸试件、标准养生)如下: 、、、、、、、、,, 试评定该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取判定系数k1=,k2=)。 解答:1、MPa n k R n i n 88.33, 10== =∑ MPa n k k S n i n 763.31 ) (2 =--= ∑ R=30MPa R min = MPa S K R n n 817.31763.37.188.331=?-=- MPa R 279.0309.0=?= ∴R S K R n n 9.01>- MPa R 4.28min = MPa R K 27309.02=?= ∴R k R 2min > 判定结果是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水灰比为,在试拌调整时,增加了10%的水泥浆用量。试求 (1)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不能用假定密度法); (2)若已知以实验室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每m 3 需用水泥320kg ,求1m 3 混凝土中其它材料的用量; (3)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 混凝土各种材料的

标准齿轮模数齿数计算公式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 比如:M4 32齿34*3.5 齿顶圆直径=(32+2)*4=136 分度圆直径=32*4=128 齿根圆直径=136-4.5*4=118 7M 12齿 中心距(分度圆直径1+分度圆直径2)/2 就是(12+2)*7=98 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 =齿轮外径÷(齿数-2) 齿轮模数是有国家标准的(1357-78) 模数标准系列(优先选用)1、1.25、1.5、2、2.5、3、4、5、6、8、10、12、14、16、20、25、32、40、50 模数标准系列(可以选用)1.75,2.25,2.75,3.5,4.5,5.5,7,9,14,18,22,28,36,45 模数标准系列(尽可能不用)3.25,3.75,6.5,11,30

上面数值以外为非标准齿轮,不要采用! 塑胶齿轮注塑后要不要入水除应力 精确测定斜齿轮螺旋角的新方法 ()周节 齿轮分度圆直径d的大小可以用模数(m)、径节()或周节()与齿数(z)表示 径节P()是指按齿轮分度圆直径(以英寸计算)每英寸上所占有的齿数而言

径节与模数有这样的关系: 25.4 1/8模=25.48=3.175 3.175/3.1416(π)=1.0106模 1) 什么是「模数」? 模数表示轮齿的大小。 R模数是分度圆齿距与圆周率(π)之比,单位为毫米()。 除模数外,表示轮齿大小的还有CP(周节:)与DP(径节:)。【参考】齿距是相邻两齿上相当点间的分度圆弧长。 2) 什么是「分度圆直径」? 分度圆直径是齿轮的基准直径。 决定齿轮大小的两大要素是模数和齿数、 分度圆直径等于齿数与模数(端面)的乘积。 过去,分度圆直径被称为基准节径。最近,按标准,统一称为分度圆直径。 3) 什么是「压力角」? 齿形与分度圆交点的径向线与该点的齿形切线所夹的锐角被称为分度圆压力角。一般所说的压力角,都是指分度圆压力角。 最为普遍地使用的压力角为20°,但是,也有使用14.5°、15°、17.5°、22.5°压力角的齿轮。 4) 单头与双头蜗杆的不同是什么? 蜗杆的螺旋齿数被称为「头数」,相当于齿轮的轮齿数。

排涝模数计算

附录C 排涝模数计算 时间:2006-11-03 来源:作者: 排涝模数主要与设计暴雨历时、强度和频率、排涝面积、排水区形状、地面坡度、植被条件和农作物组成、土壤性质、地下水埋深、河网和湖泊的调蓄能力、排水沟网分布情况和排水沟底比降等因素有关,可根据排水区的具体情况分别选用下列公式计算。 C.0.1经验公式法。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 q=KR m A n (C.0.1) 式中 q——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R——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A——设计控制的排水面积(km2); K——综合系数(反映降雨历时、流域形状、排水沟网密度、沟底比降等因素); m——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关系); n——递减指数(反映排涝模数与面积关系)。 K、m、n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实地测验确定。 C.0.2平均排除法。 1平原区旱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1)式中 q d——旱地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T——排涝历时(d)。 2平原区水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2)式中 q w——水田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P——历时为T的设计暴雨量(mm); h1——水田滞蓄水深(mm); E T′——历时为T的水田蒸发量(mm); F——历时为T的水田渗漏量(mm)。 3平原区旱地和水田综合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3) 式中 q p——综合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A d——旱地面积(km2); A w——水田面积(km2)。 4 圩区内无较大湖泊、洼地作承泄区时的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4) 式中 q j——泵站向外河机排的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A——排水区总面积(km2); h2——河网、沟塘滞蓄水深(mm); A2——河网、沟塘水面面积(km2); h3——旱地及非耕地的初损与稳渗量(mm); A3——旱地及非耕地面积(km2); E w——历时为T 的水面蒸发量(mm); A1——河网、沟塘及水田面积(km2); t1——水泵在d内的运转时间(h)。 5圩区内有较大湖泊、洼地作承泄区时,自排区的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5)式中 q z——圩区内自排区的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A s——圩区内自排区面积(km2)。 6圩区内有较大湖泊、洼地作承泄区时,抢排与排湖的机排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6) 式中 q y——泵站向外河抢排与排湖的机排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q q——圩区内抢排区设计排涝模数(m3/s·km2),可按公式(C.0.2-4)计算,但式中A应改为Aq; A q——圩区内抢排区面积(km2); h q——圩区内湖泊死水位至正常蓄水位之间的水深(mm); A h——圩区内湖泊死水位至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平均水面面积(km2)。

标准齿轮模数计算 齿数计算

标准齿轮模数尺数计算公式 找对应表太不现实了! 告诉你一简单的: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3模数) 比如:M4 32齿34*3.5 齿顶圆直径=(32+2)*4=136mm 分度圆直径=32*4=128mm 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 7M 12齿中心距D=(分度圆直径1+分度圆直径2)/2 就是 (12+2)*7=98mm 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 =齿轮外径÷(齿数-2) 齿轮模数是有国家标准的(GB1357-78) 模数标准系列(优先选用)1、1.25、1.5、2、2.5、3、4、5、6、8、10、12、14、16、20、25、32、40、50 模数标准系列(可以选用)1.75,2.25,2.75,3.5,4.5,5.5,7,9,14,18,22,28,36,45 模数标准系列(尽可能不用)3.25,3.75,6.5,11,30 上面数值以外为非标准齿轮,不要采用! 塑胶齿轮注塑后要不要入水除应力

精确测定斜齿轮螺旋角的新方法 Circular Pitch (CP)周节 齿轮分度圆直径d的大小可以用模数(m)、径节(DP)或周节(CP)与齿数(z)表示 径节P(DP)是指按齿轮分度圆直径(以英寸计算)每英寸上所占有的齿数而言 径节与模数有这样的关系: m=25.4/DP CP1/8模=25.4/DP8=3.175 3.175/3.1416(π)=1.0106模 1) 什么是「模数」? 模数表示轮齿的大小。 R模数是分度圆齿距与圆周率(π)之比,单位为毫米(mm)。 除模数外,表示轮齿大小的还有CP(周节:Circular pitch)与DP(径节:Diametral pitch)。 【参考】齿距是相邻两齿上相当点间的分度圆弧长。 2) 什么是「分度圆直径」? 分度圆直径是齿轮的基准直径。 决定齿轮大小的两大要素是模数和齿数、 分度圆直径等于齿数与模数(端面)的乘积。 过去,分度圆直径被称为基准节径。最近,按ISO标准,统一称为分度圆直径。 3) 什么是「压力角」? 齿形与分度圆交点的径向线与该点的齿形切线所夹的锐角被称为分度圆压力角。一般所说的压力角,都是指分度圆压力角。 最为普遍地使用的压力角为20°,但是,也有使用14.5°、15°、17.5°、22.5°压力角的齿轮。 4) 单头与双头蜗杆的不同是什么? 蜗杆的螺旋齿数被称为「头数」,相当于齿轮的轮齿数。 头数越多,导程角越大。 5) 如何区分R(右旋)?L(左旋)? 齿轮轴垂直地面平放 轮齿向右上倾斜的是右旋齿轮、向左上倾斜的是左旋齿轮。 6) M(模数)与CP(周节)的不同是什么? CP(周节:Circular pitch)是在分度圆上的圆周齿距。单位与模数相同为毫米。 CP除以圆周率(π)得M(模数)。 M(模数)与CP得关系式如下所示。 M(模数)=CP/π(圆周率) 两者都是表示轮齿大小的单位。 (分度圆周长=πd=zp d=z p/π p/π称为模数) 7)什么是「齿隙」? 一对齿轮啮合时,齿面间的间隙。 齿隙是齿轮啮合圆滑运转所必须的参数。 8) 弯曲强度与齿面强度的不同是什么? 齿轮的强度一般应从弯曲和齿面强度的两方面考虑。 弯曲强度是传递动力的轮齿抵抗由于弯曲力的作用,轮齿在齿根部折断的强度。齿面强度是啮合的轮齿在反复接触中,齿面的抗摩擦强度。 9) 弯曲强度和齿面强度中,以什么强度为基准选定齿轮为好? 一般情况下,需要同时讨论弯曲和齿面的强度。 但是,在选定使用频度少的齿轮、手摇齿轮、低速啮合齿轮时,有仅以弯曲强度选定的情况。最终,应该由设计者自己决定。

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

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渐开线齿轮有五个基本参数,它们分别是: 标准齿轮: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的渐开线齿轮。 我国规定的标准模数系列表 注:选用模数时,应优先采用第一系列,其次是第二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系列(1)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GB/T 1357-1987)第一系列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 1.25 1.5 2 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50 第二系列0.35 0.7 0.9 0.75 2.25 2.75 (3.25)3.5 (3.75) 4.5 5.5 ( 6.5)7 9 (11)14 18 22 28 (30)36 45 (2)锥齿轮模数(GB/T 12368-1990) 0.4 0.5 0.6 0.7 0.8 0.9 1 1.125 1.25 1.375 1.5 1.75 2 2.25 2.5 2.75 3 3.25 3.5 3.75 4 4.5 5 5.5 6 6.5 7 8 9 10 11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0 32 36 40 45 50 注: 1.对于渐开线圆柱斜齿轮是指法向模数。 2.优先选用第一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3.模数代号是m,单位是mm 名称含有蜗轮的标准 SH/T 0094-91 (1998年确认)蜗轮蜗杆油94KB SJ 1824-81 小模数蜗轮蜗杆优选结构尺寸206KB JB/T 8809-1998 SWL 蜗轮螺杆升降机型式、参数与尺寸520KB JB/T 8361.2-1996 高精度蜗轮滚齿机技术条件206KB JB/T 8361.1-1996 高精度蜗轮滚齿机精度261KB 名称含有蜗杆的标准 SH/T 0094-91 (1998年确认)蜗轮蜗杆油94KB QC/T 620-1999 A型蜗杆传动式软管夹子347KB QC/T 619-1999 B型和C型蜗杆传动式软管夹子83KB GB/T 19935-2005蜗杆传动蜗杆的几何参数-蜗杆装置的铭牌、中心距、用户提供给制造者的参数121KB SJ 1824-81 小模数蜗轮蜗杆优选结构尺寸206KB JB/T 9925.2-1999 蜗杆磨床技术条件160KB JB/T 9925.1-1999 蜗杆磨床精度检验244KB JB/T 9051-1999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922KB JB/T 8373-1996 普通磨具蜗杆砂轮250KB JB/T 7936-1999 直廓环面蜗杆减速器731KB JB/T 7935-1999 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467KB JB/T 7848-1995 立式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175KB JB/T 7847-1995 立式锥面包铬圆柱蜗杆减速器203KB JB/T 7008-1993 ZC1型双级蜗杆及齿轮蜗杆减速器548KB JB/T 6387-1992 轴装式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679KB JB/T 5559-1991 锥面包络圆柱蜗杆减速器524KB JB/T 5558-1991 蜗杆减速器加载试验方法96KB JB/T 53662-1999 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产品质量分等274KB JB/T 3993-1999 蜗杆砂轮磨齿机精度检验287KB

某城区排涝泵站设计流量计算方法分析

某城区排涝泵站设计流量计算方法分析 摘要:排涝泵站对于城区的整体泄洪工作、排涝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能够有效减轻城区的暴雨积水压力,为城区内部的生产生活创设相对稳定的环境 条件。积极计算好排涝泵站设计流量,将能为泵站的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支 持和数据支撑。本文主要是从某城区排涝泵站的基本情况入手,针对该城区的泵 站基本建设情况和排涝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排涝泵站设计流量计算 方法,为积极开展排涝泵站设计流量方面的计算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区;排涝泵站;流量计算方法;排涝流量 1.某城区排涝泵站的基本情况 东丽区全区共有中型水库1座,设计总库容1680万m3,坑塘湿地总面积约 22 km2。共有灌排泵站137座,总提水能力326 m3/s;主要河口泵站提水能力148.1 m3/s。农用桥、闸涵489座,二级河道跨河涵闸20座,形成了较完备的排 水灌溉体系。务本河泵站位于东丽区稻地村西侧,务本河与海河交汇处。是一座 灌排两用泵站,该站建于1976年,设计流量4.8m3/s。该泵站承担着东丽区稻地村、赵北村、谢屯村、务本一村、务本二村、务本三村、老圈村等村庄的排水任务,控制排水面积为20.41km2。该泵站河道调蓄流量为4.6m3/s,20年一遇流量 为30.89m3/s,规划出口泵站规模为20m3/s。 2.设计暴雨强度确定情况 该城区排涝泵站的流域降雨量资料齐全,来源较为准确可靠,针对20年来的最大24h降雨资料进行全面收集,积极针对水文年最大24h降雨量开展频率计算 工作,求得相应的年降雨量理论频率曲线,得出该泵站所在流域的20年一遇流 量降雨量为30.89m3/s。 根据《天津市平原地区农田除涝水文手册》中“天津市平原地区水文分区图”,务本河泵站排涝区位于Ⅱ3分区,年最大24h设计面雨量成果,具体情况如下表 1所示。 3.城区排涝泵站设计流量计算方法 针对城区排涝泵站设计流量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计算,将能够为充分发挥泵站的实际作 用和优势奠定坚实的前提基础,促进泵站运行效率的不断提升。 4.1最大24h雨型洪水流量时程分配方法 针对城区范围内的最大24h雨量和洪水流量时程情况进行充分考虑,通过最大24h雨型 洪水流量时程分配方法开展水量的计算工作,然后发挥调洪演算的作用,针对排涝区的设计 排水流量进行良好的推算和求解[1]。通过调洪试算要求,确定外河的水位一般较高,超出了 普通情况,这样就导致自排闸在开展自排工作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开始相应的抽排工作,因而 需要针对排涝的具体时间进行规定,使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始排涝,这样将能够最大限度发 挥泵站的排涝作用[2]。在实际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进行流量计算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按 照天津市的暴雨径流情况进行全面查询,并按照相应的全市最大24h设计雨型,从而针对务 本河区域内部的最大24h设计雨型情况进行全面收集和记录[3]。其次,依照设计雨型的相关 情况,需要将其所占据配比和三月合计暴雨值进行乘法计算,这样将能够计算出不同时段的 具体雨量情况。再者,这些不同时段的雨量是计算具体流量值的重要基础,将其乘以相应的 径流系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产流深度,并将泵站自身的集水面积进行充分结合,将能够得 对降雨产生的来水过程进行充分细致的了解[4]。最后,降雨来水过程,只是最大24h雨型洪 水流量时程分配方法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还需要将这个来水过程和生活污水量、涵闸渗 漏量以及工业污水量和堤围等方面数据进行良好叠加,才能够得到总设计来水过程的准确数据。通过这一系列步骤得出的洪水过程,充分利用排涝区水位和涌容关系,开展相应的调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