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重点难点】

重点:复合材料的优越性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激情,为祖国制造出新的复合材料。

【知识讲解】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穿过大气层时,外壳和大气层摩擦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是什么材料经受了这种考验而使飞船安然无恙呢?运动员在撑杆跳项目中使用的撑杆极富弹性,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是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比如:陶瓷),还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

下面我们先讨论一下各种单一材料的优缺点:

从上面可以看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都各有其优缺点,故飞船、撑杆不可能是由这样的单一材料制成的。

那么,它们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一、认识复合材料

1、人们是怎样想到制造复合材料的

木材坚固、耐用,可作为建筑材料。它由木质长纤维组成,靠被称为木质素的物质黏结起来。木质纤维比较柔软,木质素较脆,它们各自都不能承受重压,但这两种物质复合后就构成了强壮的树干。

人们做泥砖时,往泥中掺入禾秸,这样可以提高泥砖的强度。将沙子、砾石与水泥混合在一起,其强度比单纯水泥的强度大得多。人们还把钢筋嵌入混凝土中,制成了更为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用来建造高楼。

其实,人们正是根据这种将不同性质的材料复合在一起有可能获得性能更佳的材料的想法来制造复合材料的。

2、什么是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具有比单一材料更优越性能的材料称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称为基体,在复合材料中起黏结作用;另一部分称为增强体,在复合材料中起骨架作用。

复合材料既保持了原有材料的特点,又使各组分之间协同作用,形成了优于原材料的特性。例如,金属材料易被腐蚀,有机合成材料易老化、不耐高温,陶瓷材料易破碎,这些缺点都可以通过复合的方法予以改善和克服。

3、复合材料

将复合材料按基体分类: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

将复合材料按增强体的形状分类: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夹层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

料。

二、形形色色的复合材料

组成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多种多样,增强体又可做成不同的形状,因而复合材料的种类繁多。在复合材料这个大家族中,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是纤维做增强体的复合材料。

1、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复合材料

知识储备:

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是将熔化的玻璃以极快的速度拉成的极细的丝。这种纤维柔软如蚕丝,可以像棉纱一样纺织。直径为5~10μm的玻璃纤维,只有头发丝直径的1/10左右,但其拉伸强度却接近高强度钢的拉伸强度,为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拉伸强度的5~30倍。为了节约成本、简化工艺,一般采用直径为10~20μm的玻璃纤维,只有在制造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制品如防火衣、宇航服和宇宙飞船时,才采用直径为3~5μm的超细玻璃纤维或中空玻璃纤维,以提高制品的柔性、减轻制品的质量。

合成树脂:合成树脂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无固定熔点,一般不导电,受热会变软并逐渐熔化,大多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合成树脂是塑料最基本的成分。

在上面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让我们来认识两种常用的复合材料——玻璃钢和碳纤维复合材料。

(1)玻璃钢:是一种以合成树脂做基体,以玻璃纤维做增强体的复合材料。做为增强体的玻璃纤维除了普通玻璃纤维(主要成分为SiO2、Al2O3、Na2O等)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耐化学腐蚀、耐高温或强度高的特种玻璃纤维做玻璃钢增强体。

在制造玻璃钢时,可以将玻璃纤维制成纱或织物加到合成树脂中,也可以把玻璃纤维切成短玻璃丝加到合成树脂中。玻璃钢的强度可达到甚至超过合金钢的强度,而密度只有钢铁的1/5左右;同时,这种材料保持着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和机械加工性能,而且又不像普通玻璃那样硬脆。

玻璃钢已大量用于游乐车、水上滑梯、运输罐、电话亭、餐桌椅等产品的生产,这些产品充分发挥了玻璃钢重量轻、强度高、耐水、耐磨、耐撞、产品美观及制造方便等特点。玻璃钢在排水管道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管道用玻璃钢制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废水所含的腐蚀物质的种类在不断增加,腐蚀作用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管道材料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玻璃钢便是一种理想材料。

(2)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是在合成树脂的基体中加入了碳纤维做增强体。

这种纤维的特性是:耐高温、耐磨擦、耐腐蚀、韧性好、导电、导热等,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而且碳纤维比重小、质轻。此外,还有耐低温性能,在-200℃时也不会发脆。

碳纤维是50年代初应火箭、宇航及航空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而产生的,目前还广泛应用于体育器械(比如制造高尔夫球杆、网球拍、羽毛球拍、赛车、赛艇、滑雪板、冲浪板等)、纺织机械、化工机械及医学领域(例如制作人体组织中的韧带)。

2、航天、航空领域中的复合材料

在火箭、导弹、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上,复合材料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1)金属基复合材料:飞机、火箭的机翼和机身以及导弹的壳体、尾翼中用的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是以金属为基体,大多以纤维为增强体。作为基体的金属用得较多的是铝、镁、

钛等密度小的轻金属。作为增强体的纤维有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和氧化铝纤维等耐热性能好的纤维,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碳纤维。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强度高、导电性好、导热性好、不吸湿、不易老化等优点。因此,是令人注目的航空航天用耐高温材料,可用做飞机涡轮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热区和超音速飞机的表面材料。

目前发展最快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以碳化硅颗粒为增强体的铝合金复合材料。这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比重只有钢的1/3,为钛合金的2/3,与铝合金相近。它的强度比中碳钢好,与钛合金相近而又比铝合金略高。其耐磨性也比钛合金、铝合金好。目前已小批量应用于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

金属基复合材料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造价昂贵,故尚未能在工业生产中大规模使用。

(2)陶瓷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的基体是陶瓷,增强体多为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硅纤维,基体的主要成分有Al2O3陶瓷、MgO·Al2O3陶瓷、SiO2陶瓷、Al2O3·ZrO2陶瓷、Si3N4陶瓷、SiC陶瓷等。

航天飞机机身上使用的隔热陶瓷瓦就是由陶瓷复合材料制成的。纤维的加入使陶瓷保持了耐高温的特性,又增加了陶瓷的韧性,使航天飞机能安全地穿越大气层返回地球。

(3)纳米瓷塑复合板:这种复合材料是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一种新型的纳米陶瓷材料经多道工艺处理后,在高温高压下成型。该材料兼具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优良润滑性能和陶瓷的优良耐磨性能、并具有重量轻、面积大、安装方便、吸水率低、不与其它物料粘接等特点,该板材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煤炭、焦化、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块状物料仓体内衬和各种溜槽、矿槽内衬。

(4)高分子复合材料:它是由高分子材料和另外不同组成、不同形状、不同性质的物质复合粘结而成的多相材料。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最大优点是博各种材料之长, 如高强度、质轻、耐高温、耐腐蚀、绝热、绝缘等性质。根据应用目的,选取高分子材料和其他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制成满足需要的复合材料。

高分子复合材料分为两大类:①高分子结构复合材料;②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其中高分子结构复合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基体材料和增强剂。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基体材料主要是起粘合作用的胶粘剂,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热固性树脂及苯乙烯等热塑性树脂;增强剂是具有高强度、耐高温的纤维及须物,如玻璃纤维、氮化硅晶须、硼纤维等。这种复合材料的强度,比金属还高,是国防、尖端技术方面不可缺少的材料。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也是由树脂类基体材料和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材料构成,如某些电导、半导、磁性、发光、电压等性质的材料复合而成,使之具有新的功能。如冰箱的磁性密封条即是这类复合材料。

(5)智能复合材料:是机敏复合材料的高级形式。机敏材料对环境能做出线性反应,而智能材料则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程度非线性地使材料与之适应以达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说,在机敏复合材料自诊断、自适应、自愈合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决策、自修补的功能,体现具有智能的高级形式。

显然,智能材料必然是复合材料而不可能是传统的单一材料。已在研究的智能材料和系统有:自诊断断裂的飞机机翼、自愈合裂纹的混凝土,控制湍流和噪声的机械蒙皮,人工肌肉和皮肤等。在宇航、航空、舰艇、汽车、建筑、机器人、仿生和医药领域已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复合材料展现出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材料科学专家普遍认为,当前人类已经从合成材料时代步入复合材料时代。不久的将来,复合材料大家族中将会增添更多性能优异、功能独特的新成员。

【例题分析】

例1、我国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研制出一种陶瓷柴油机,这种柴油机发动机部件的受热面是由一种耐高温且不易传热的材料制造的,这种材料是()

A、氧化铝陶瓷

B、氮化硅陶瓷

C、光导纤维C、玻璃钢

解析:氮化硅陶瓷是一种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并且耐磨损,除氢氟酸外,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也能抗氧化,而且能抵抗冷热冲击,性能优良。

答案:B。

例2、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它是锗酸铋的简称。若知:①在BGO中,锗处于其最高价态;②在BGO中,铋的价态与铋跟氯形成的某种共价氯化物时所呈的价态相同,在此氯化物中铋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③BGO可看成是由锗和铋两种元素的氧化物所形成的复杂氧化物,且在BGO晶体的化学式中,这两种氧化物所含氧的总质量相同。请填空:

(1)锗和铋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和_____。

(2)BGO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

(3)BGO晶体中所含铋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

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对Ge、Bi两元素化合价的推断。由条件①可知Ge为+4价,因为锗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主族,最高正价为+4价。铋处于第五主族,其正价有+3、+5价。根据条件②,铋应为+3价。因为BiCl3中的Bi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由条件③可知该化合物可写成mBi2O3·nGeO2,由于两种氧化物中所含氧的总质量相等,所以m∶n=2∶3。锗酸铋写成2Bi2O3·3GeO2,也可写成盐的形式Bi4(GeO4)3,其中锗酸根为-4价。

答案:(1)Ge、Bi

(2)Bi4Ge3O12或2Bi2O3·3GeO2或Bi4(GeO4)3

(3)Bi2O3

【达标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光学特性、生物功能、电学特性、耐高温、强度高。

B、高温结构陶瓷比金属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如不怕氧化、密度小等优点。

C、光导纤维做通讯材料有许多优点,但怕腐蚀,铺设也很不方便。

D、光导纤维除用于通讯外,还可用于医疗、信息处理等许多方面。

2、精细陶瓷(又称特种陶瓷)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前景很广。以SiO2加少量PdCl2研磨成极细的颗粒,经高温烧结制成多孔烧结体,具有半导体的性质.其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将它和电子元件及仪表组成“电子鼻”,被称为“人工神鼻”。冰箱泄漏的氟利昂浓度达十万分之一也能“嗅”出。关于“人工神鼻”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工神鼻”大大突破了人的嗅觉。

B、“人工神鼻”吸附气体的能力极强。

C、“人工神鼻”可广泛用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自动检测和报警。

D、“人工神鼻”易溶于水。

3、新型无机材料碳化钛(TiC)、碳化硼(B4C)、氮化硅(Si3N4)等称非氧化物陶瓷,合成这些物质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在合成工艺中必须注意()

A、通入充足的氧气。

B、避免与氧气接触。

C、可在氮气气氛中合成。

D、通入少量氧气。

4、氮化硅陶瓷是一种超硬耐磨物质,可用于制造高性能柴油机发动机部件,它属于()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D、功能高分子材料

5、人造骨架是一种具有生物功能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它类似人骨和天然牙的性质和结构。人造骨可以依靠从人体液中补充某些离子形成新骨。可在骨骼接合界面产生分解、吸收、析出等反应,实现与骨骼的牢固结合。人造骨植入人体内需吸收人体中____离子形成新骨。()

A、Ca2+

B、Na+

C、K+

D、PO43-

6、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植入生物体内的生物陶瓷材料HAP[化学式为Cam(PO4)n(OH)2],已被医疗上用于修补人的骨和牙组织,HAP的化学式中m 等于()

A、B、

C、D、n+1

7、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以金属为基体,尤其是以轻金属为基体,以纤维为增强体,下列金属中不能作为基体的金属是()

A、Al

B、Mg

C、Cu

D、Ti

8、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与氮化硼熔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相同的是()

A、金刚石和硝酸钠

B、水晶和晶体硅

C、苯酚和萘

D、冰和干冰

9、复合材料按基体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按增强体的形状分类,分为___、____、_____。

10、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K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它是一种超硬物质,具有耐磨、耐腐蚀、抗冷热冲击、抗氧化的特性,它是以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为原料来生产的,下图所示为其生产过程,其中虚线框内转化是为探究C的组成而设,G、F、H均难溶于水且为白色粉末;图中除M、K(均含A元素)外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K可能所属的晶体类型______ ,K晶体中A原子周围化学键的键角均相等,键角值为__________。

(2)写出化学式:单质B__________;化合物F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CD;

2、D;

3、B;

4、B;

5、AD;

6、A;

7、C;

8、B;

9、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夹层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10、(1)原子晶体,109°28′

(2)Cl2,H2SiO3(或H4SiO4)

(3)Cl-+Ag+=AgCl↓

SiO2+2OH-=SiO32-+H2O

(4)3Si(NH2)4Si3N4+8NH3↑

复合材料

高分子复合材料结课论文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和应用进展 学院:材料学院 班级:高分子12-1班 姓名:苏庆慧 学号:1201130724

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和应用进展 摘要:石墨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纳米尺寸的碳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以及优秀的机械性能等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它们之间可以产生一种协同效应,使其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得到增强,因而这种复合材料在很多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以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为综述对象,详细地介绍了它的制备、掺杂和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同时也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这种复合材料不仅被成功地应用在电容器、光电器件、储能电池、电化学传感器和其它领域,而且也会在这些领域内深化并向其它领域延伸。关键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应用 Abstract:Graphene and carbon nanotubes are nanometer-sized carbon material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at specific surface area,goo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Selecting appropriate methods to prepare graphen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can generate a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hem with many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enhanced,and these composites have a great future in many areas。In this paper,some kinds of preparation methods about graphen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such as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layer by layer deposition,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vacuum filtration,coating membrane and in situ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were compared as table format。To further enhance the functions,the graphen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were doped with other materials such as polymer materials,nanoparticles,metal oxid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odification。Some researchers proposed theoretical computer model design for some special composites structures such as three-dimensional columnar structure and spiral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s。Meanwhile,the applications of composites in supercapacitor,a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energy storage batteries,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nd other field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These applications fully proved that composites had a brighter future than pure graphene or carbon nanotube。In addition,the developments of composites are prospected。Preparations of graphem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are maturing,but

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界面及界面改性方法 界面结合强度低,则增强纤维与基体很容易分离,在材料的断面可观察到脱粘、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等现象,起不到增强作用;但界面结合强度太高,则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应力无法松弛,形成脆性断裂。 在研究和设计界面时,不应只追求界面粘结而应考虑到最优化和最佳综合性能。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 界面结合有机械粘接与润湿吸附、化学键结合等。 大多数界面为物理粘结,结合强度较低,结合力主要来自如色散力、偶极力、氢键等物理粘结力。 偶联剂与纤维的结合(化学反应或氢键)也不稳定,可能被环境(水、化学介质等)破坏。一般在较低温度下使用,其界面可保持相对稳定。增强剂本身一般不与基体材料反应。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原则: 1)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中,首先应考虑如何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间的浸润性。一般可采取延长浸渍时间,增大体系压力、降低熔体粘度以及改变增强体织物结构等措施。2)适度的界面结合强度 3)减少复合材料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4)调节界面内应力和减缓应力集中 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改性方法 1、颗粒增强体在热塑性聚合物基体加入两性相溶剂(增容剂),则能使液晶微纤与基体间形成结合良好的界面 2、纤维增强体复合材料界面改善 a)纤维表面偶联剂 b)涂覆界面层 c)增强体表面改性 2、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 金属基体在高温下容易与增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金属基体多为合金材料,在冷却凝固热处理过程中还会发生元素偏聚、扩散、固溶、相变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方式有化学结合、物理结合、扩散结合、机械结合。总的来讲,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界面以化学结合为主,有时也会出现几种界面结合方式共存。 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的界面有3种类型:第一类界面平整、组分纯净,无中间相。第二类界面不平直,由原始组分构成的凸凹的溶解扩散型界面。第三类界面中含有尺寸在亚微米级的界面反应物。多数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控制研究方法: 1)对增强材料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在增强材料组元上预先涂层以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的浸润性,同时涂层还应起到防止发生反应的阻挡层作用。 2)选择金属元素改变基体的合金成分,造成某一元素在界面上富集形成阻挡层来控制界面反应。尽量避免选择易参与界面反应生成脆硬界面相、造成强界面结合的合金元素 3)优化制备工艺和参数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程度主要取决于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因此优化制备工艺和严格控制工艺参数是优化界面结构和控制界面反应的有效途径。 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陶瓷基体复合材料指基体为陶瓷材料的复合材料。增强体包括金属和陶瓷材料。界面结合方式与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基本相同,有化学结合、物理结合、机械结合和扩散结合,其中以化学结合为主,有时几种结合方式同时存在。 陶瓷基体复合材料界面控制方法

复合材料的种类定义

复合材料的种类、定义 复合材料的定义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虽然保待其相对独立性。但复合材料的性能却不是组分材料性能的简单加和,而是有着重要的改进.在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相(增强体)。分散相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的。两相之间存在着相界面。分欣相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顺村状成弥散的坡料。 从上述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复合材料可以是一个连续物理相与一个连续分散相的复合。也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连续相与一个或多个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复合,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若复合产物为液体或气体时,就不能称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材料的某些特点,又能发挥组合后的新特征.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什。从而最合理地达到使用所要求的性能。 复合材料的分类 随着材料品种不断增加,人们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使用材料,需要对材料进行分类.材料的分类方法较多。如按材料的化学性质分类,有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之分;如按物理性质分类,有绝缘材料、磁性材料、透光材料、半导体材料、导电材料等。按用途分类,有航空材料、电工材料、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等。 复合材料的分类方法也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按基体材料类型分类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有机聚合物(主要为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及橡胶)为基体制 成的复合材料。 金属从复合材料以金属为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如铝墓复合材料、铁基复合材料等。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陶瓷材料(也包括玻璃和水泥)为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种类分类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有机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芳香族聚酯纤维、高强度聚烯烃纤维等)复合材料。 金属纤维(如钨丝、不锈钢丝等)复合材料。 陶瓷纤维(如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翩纤维等)复合材料。 此外,如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增强同一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称为“混杂复合材料”。混杂复合材料可以看对免戈趁两种或多种单一纤维复合材料的相互复合,即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分散相的纤维,每根纤维的两个端点都位于复合材料的边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现状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现状 2008-11-25 中国复合材料在线[收藏该文章] 材料的水平决定着一个领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航空、航天、空天三大领域都 对材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材料科技制约着宇航事业的发展。 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其结构简单,机动、可靠、易于维护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武器系统及航 天领域。而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情况是衡量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 一。在固体发动机研制及生产中尽量使用高性能复合材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发展目标, 目前已拓展到液体动力领域。科技发达国家在新材料研制中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做到了需求牵引带动材料技术发展,同时材料技术创新又推动了发动机水平提高的良性发展。 目前,航天动力领域先进复合材料技术总的发展方向是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及低成本。 作为我国固体动力技术领域专业材料研究所,四十三所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各类结构、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及成型技术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研究水平,突破了我国固体火箭发动 机用复合材料壳体和喷管等部件研制生产中大量的应用基础技术和工艺技术难关,为我国的 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牵引我国相关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总体水平的 提高。建所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通讯卫星东方红二号远地点发动机,气象卫星风云二号 远地点发动机,多种战略、战术导弹复合材料部件的研制及生产任务。目前,四十三所正在 研制多种航天动力先进复合材料部件,研制和生产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逃逸系统发动机部件。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国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1结构复合材料 国外发动机壳体材料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主要方向是采用炭纤维缠绕壳体,使发动机质量比有较大提高。如美国“侏儒”小型地地洲际弹道导弹三级发动机(SICBM-1 、-2、- 3 )燃烧室壳体由IM-7炭纤维/HBRF-55A 环氧树脂缠绕制作,IM-7炭纤维拉伸强度为 5 300MPa , HBRF-55A 环氧树脂拉伸强度为84.6MPa,壳体容器特性系数(PV/Wc )>3 9KM ;美国的潜射导弹“三叉戟II (D5 )”第一级采用炭纤维壳体,质量比达0.944,壳 体特性系数43KM,其性能较凯芙拉/环氧提高30% 国外炭纤维的开发自八十年代以来,品种、性能有了较大幅度改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①性能不断提高,七、八十年代主要以3000MPa的炭纤维为主,九十年代初普遍使用 的IM7、IM8纤维强度达到5300MPa,九十年代末T1000纤维强度达到7000MPa,并已开始工程应用;②品种不断增多,以东丽公司为例,1983年产的炭纤维品种只有4种,至U 1995 年炭纤维品种达21种之多。不同种类、不同性能的炭纤维满足了不同的需要,为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芳纶纤维是芳族有机纤维的总称,典型的有美国的Kevlar、俄罗斯的APMOC,均已在多 个型号上得到应用,如前苏联的SS24、SS25洲际导弹。俄罗斯的APMOC纤维生产及其应 用技术相当成熟,APMOC纤维强度比Kevlar高38%、模量高20%,纤维强度转化率已达到75%以上。PBO纤维是美国空军1970年开始作为飞机结构材料而着手研究的产品,具有刚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复习资料 一简答证明题 1复合材料的概念: 复合材料是有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在宏观尺度上组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2复合材料的种类: (1)颗粒复合材料,由颗粒增强材料和基本组成。 (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纤维和基本组成。 (3)层合复合材料,由多种片状材料层合而成。 3 复合材料的优缺点: 优点:比强度高,比模量高,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某些复合材料的而稳定性好,高温性能好,各种复合材料还具有各种不同的优良性能,例如抗疲劳性,抗冲击性,透电磁波性,减振阻尼性和耐腐蚀性等。 缺点:材料各向异性严重,材料性能分散程度较大,材料成本较高,有些复合材料韧性较差,机械连接较困难。 4复合材料的应用: 航空航天工程的应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兵器工业中的应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车辆制造工业中的应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体育器械中的应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4 C ij对称性: 由dW=C ijεj dεi对两边求偏导 =C ij =C ji 因应变势能密度W的微分与次序无关,所以有 C ij=C ji,即刚度系数矩阵C具有对称性。 5,独立常数 对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只有9个独立弹性数具有以下关系

即(i,j=1.2.3,但i j) 共有六个和E1,E2,E3 ij 二计算题 1单层板任意方向应力---应变关系 3-2已知玻璃/环氧单层材料的E 1=4.8MPa,E2=1.6 MPa,=0.27, G 12=0.80MPa,受有应力=100MPa,=-30MPa,=10MPa,求应变。 3-3已知单层板材料受应力=50MPa,=20Pa,=-30MPa,求角时的,,分量。 3-4已知玻璃/环氧单层材料的E 1=3.9MPa,E2=1.3 MPa,=0.25, G 12=0.42MPa,求S ij,Q ij 2层合板刚度(层板理论) 90/0

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

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现状 2014-08-10 Lb23742 摘要:回顾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史;综述了先进复合材料工业上通常使用环氧树脂的品种、性能和特性;复合材料使用的增强纤维;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用于固体发动机壳体的树脂基体;用于固体发动机喷管的耐热树脂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用韧性环氧树脂基体;树脂基结构复合材料;防弹结构复合材料;先进战斗机用复合材料;树脂基体;航天器用外热防护涂层材料;飞机结构受力构件用的高性能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其它应用;民用大飞机复合材料;国产大飞机的软肋还是技术问题;复合材料之惑。 关键词:树脂基体;复合材料;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结构复合材料 0 前言 复合材料与金属、高聚物、陶瓷并称为四大材料。今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复合材料工业水平,已成为衡量其科技与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先进复合材料是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源泉。到2020年,只有复合材料才有潜力获得20-25%的性能提升。 环氧树脂是优良的反应固化型性树脂。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领域中,环氧树脂大显身手。它与高性能纤维:PAN基碳纤维、芳纶纤维、聚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S或E玻璃纤维复合,便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基体材料和结构材料,广泛运用在电子电力、航天航空、运动器材、建筑补强、压力管雄、化工防腐等六个领域。本文重点论述航空航天先进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现状及中国的技术软肋问题 1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史 树脂基复合材料(Resin Matrix Composite)也称纤维增强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是技术比较成熟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是用短切的或连续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基体,经复合而成。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相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产业,在我国不科学地俗称为玻璃钢。 树脂基复合材料于1932年在美国出现,1940年以手糊成型制成了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军用飞机的雷达罩,其后不久,美国莱特空军发展中心设计制造了一架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为机身和机翼的飞机,并于1944年3月在莱特-帕特空军基地试飞成功。1946年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在美国出现,为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制造提供了技术贮备。1949年研究成功玻璃纤维预混料并制出了表面光洁,尺寸、形状准确的复合材料模压件。1950年真空袋和压力袋成型工艺研究成功,并制成直升飞机的螺旋桨。60年代在美国利用纤维缠绕技术,制造出北极星、土星等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为航天技术开辟了轻质高强结构的最佳途径。在此期间,玻璃纤维-聚酯树脂喷射成型技术得到了应用,使手糊工艺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大为提高。1961年片状模塑料(Sheet Molding Compound, 简称SMC)在法国问世,利用这种技术可制出大幅面表面光洁,尺寸、形状稳定的制品,如汽车、

(整理)C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方法.

C/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方法 地点:山西大同大学炭研究所 时间:5.31——6.3 学习内容: 一、C/C复合材料简述 C/C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及其织物为增强材料,以碳为基体,通过加工处理和碳化处理制成的全碳质复合材料。 优点:抗热冲击和抗热诱导能力极强,具有一定的化学惰性,高温形状稳定,升华温度高,烧蚀凹陷低,在高温条件下的强度和刚度可保持不变,抗辐射,易加工和制造,重量轻。 缺点:非轴向力学性能差,破坏应变低,空洞含量高,纤维与基体结合差,抗氧化性能差,制造加工周期长,设计方法复杂。 二、C/C复合材料的成型技术 化学气相沉积法 气相沉积法(CVD法):将碳氢化合物,如甲烷、丙烷、液化天然气等通入预制体,并使其分解,析出的碳沉积在预制体中。 技术关键:热分解的碳均匀沉积到预制体中。 影响因素:预制体的性质、气源和载气、温度和压力都将影响过程的效率、沉积碳基体的性能及均匀性。 工艺方法:温度梯度法 温度梯度法 工艺方法:将感应线圈和感应器的几何形状做得与预制体相同。接近

感应器的预制体外表面是温度最高的区域,碳的沉积由此开始,向径向发展。 温度梯度法的设备如下图:

三、预制体的制备 碳纤维预制体是根据结构工况和形状要求,编织而成的具有大量空隙的织物。 二维编织物:面内各向性能好,但层间和垂直面方向性能差;如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 三维编织物:改善层间和垂直面方向性能;如热解炭 四、C/C的基体的获得 C/C的基体材料主要有热解碳和浸渍碳两种。 热解碳的前驱体:主要有甲烷、乙烷、丙烷、丙烯和乙烯以及低分子芳烃等;大同大学炭研究所使用的是液化天燃气。 浸渍碳的前驱体:主要有沥青和树脂 五、预制体和碳基体的复合 碳纤维编织预制体是空虚的,需向内渗碳使其致密化,以实现预制体和碳基体的复合。 渗碳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法。 基本要求:基体的先驱体与预制体的特性相一致,以确保得到高致密和高强度的C/C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工艺流程: 碳纤维预制体→通入C、H化合物气体→加热分解、沉积→C/C复合材料。 六、碳碳复合材料的机械加工和检测 可以用一般石墨材料的机械加工方法,对C/C制品进行加工。对C/C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设计要求比较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要求的比较 复合材料是指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等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它既能保留原有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互相补充并彼此关联与协同,从而获得原组分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 复合化是当代材料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而大量采用高性能复合材料是航空航天飞行器发展的重要方向。航空航天追求性能第一的特点,使其成为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率先实验和转化的战场,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和需求推动了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而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又促进了航空航天的进步。先进复合材料继铝、钢、钛之后,迅速发展成四大结构材料之一,其用量成为航空航天结构的先进性标志之一。将先进复合材料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上可相应减重20%~30%,这是其他先进技术很难达到的效果。美国NASA的Langley 研究中心在航空航天用先进复合材料发展报告中指出,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亚音速运输机获得51%的减重(相对于起飞重量)效益,其中,气动设计与优化技术减重4·6%,复合材料机翼机身和气动剪裁技术减重24·3%,发动机系统和热结构设计减重13.1%,先进导航与飞行控制系统减重9%,说明了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减重最明显。这不仅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增加装备的机动性,还可以提高其抗疲劳、耐腐蚀性能。 由于航天与航空的使用环境和应用范围存在区别,因而造成复合

材料在航空飞行器与航天飞行器上使用的设计要求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而且由于任务目标和使用环境差异,飞机结构的要求不能直接作为空间飞行器的结构设计要求。空间飞行器的飞行环境和承受的载荷很特殊,并且几乎没有可能再去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结构或在其任务条件下验证其结构的性能。因此,空间飞行器复合结构设计必须比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更加稳定可靠。虽然如此,飞机行业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方面的经验仍然可以为航天器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航空和航天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要求具体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呢? 第一点是两者的生成规模差别很大。航空产品通常进行大规模生产,不仅整机生产数量多,而且因为需要维修等等,这样更换损坏的零件同样数量巨大;而航天产品则大多生产较少。因此在结构设计时,航空产品对结构设计时需要对加工工艺等配套设施进行细致的考虑,以达到成本、周期。效益的均衡,而航天结构设计则大多不需要考虑。同时生产数量的差异也使后续的设计工作产生了很大不同。 第二点是初始设计要求。飞机工业需要通过测试数量庞大的样本总结设计出一套模块建立的方法。但航天器的生产数量很有限,因此用于航空专业的样本采集到模块建立的方法,要想应用于航天器,从成本和进度的角度来看,是不切实际的。 第三点是强度要求。在航空和航天器中,对于强度的要求二者是一致的,但因工作环境不同存在一定的区别。航空和航天器复合材料

改性塑料粒子复合材料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分析)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改性塑料粒子复合材料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x工业园 场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用以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场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而且生产要素供应充裕,确保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6833.41平方米(折合约40.23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4.85%,建筑容积率1.5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3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6.17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26833.41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0084.81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41860.1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8573.71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257.41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32台(套),设备购置费2233.56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124478.12千瓦时,折合138.20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2801.52立方米,折合1.95吨标准煤。 3、“改性塑料粒子复合材料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124478.12千瓦时,年总用水量22801.52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40.15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4.26吨标准煤/年, 项目总节能率23.09%,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x工业园发展规划,符合xxx工业园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 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 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针刺技术在CC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针刺技术在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中的应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2306367.html, 2006-11-07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四十三所西北工业大学[收藏该 文章] 针刺技术在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中的应用 刘建军1,李铁虎2,郝志彪1,李飞1,嵇阿琳1 (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四十三所,西安 710025) 2.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72) 摘要:本文在介绍刺针功能的基础上,对针刺技术用于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成型的原材料特点、工艺与应用等进行了论述,对针刺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针刺;纤维;增强织物 1 前言 针刺技术是利用纺织工业的非织造布技术,用截面为三角或其它形状的棱边上带倒钩的刺针对纤维布、网胎或复合叠层材料进行接力针刺,从而制备炭/炭(C/C)复合材料准三维织物预制体的方法。由于针刺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孔隙分布均匀、易致密成型、较高的面内和层间强度等特点,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C/C复合材料预制体,并可用做其它复合材料增强预制体[1-4]。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生产炭纤维的原丝作为针刺的材料开始,因低制作成本、易于制作复杂型面制品的强技术适应能力,原材料和针刺工艺不断得到改进,目前已发展到利用炭纤维作为针刺的材料。由于针刺增强织物中材料构成成分、刺针和工艺的多样性,使得针刺增强织物具有相当的可设计性,是一种多用途的织物成型技术,可成型平板、锥体、圆筒等,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如飞机刹车盘、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扩散段以及其它高温领域用C/C 复合材料增强预制体。 2刺针的结构与作用 2.1刺针的结构 常见刺针的结构如图1所示。 针尖的主要作用是协助工作段更容易刺入制品中。针叶是刺针的主要工作部位,针叶直[1]径(截面高度)、针叶长度,针叶截面形状是针叶的重要参数。针叶的直径决定了刺针的强度并影响针体弹性。针叶的长度取决于钩刺间距和钩刺数目,同时对针体的弹性产生影响。针叶的截面形状一般为等边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改进形、圆形等,它对刺针是否能够均匀

复合材料研究及其应用

郑州华信学院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复合材料研究及其应用 系部: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09机电班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2012年3月28日

复合材料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 复合材料是指除机械性能以外而提供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如:导电、超导、半导、磁性、压电、阻尼、吸波、透波、磨擦、屏蔽、阻燃、防热、吸声、隔热等凸显某一功能。统称为功能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主要由功能体和增强体及基体组成。功能体可由一种或以上功能材料组成。多元功能体的复合材料、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同时,还有可能由于复合效应而产生新的功能。多功能复合材料是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一、全球复合材料发展概况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树脂与玻璃纤维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普遍提高,使得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价格成本已被许多行业接受,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尚不足以和金属匹敌。因此,碳纤维、硼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相继

问世,使高分子复合材料家族更加完备,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必备材料。目前全世界复合材料的年产量已达550多万吨,年产值达1300亿美元以上,若将欧、美的军事航空航天的高价值产品计入,其产值将更为惊人。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复合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近几年欧美复合材料产需均持续增长,而亚洲的日本则因经济不景气,发展较为缓慢,但中国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市场发展迅速。据世界主要复合材料生产商PPG公司统计,2000年欧洲的复合材料全球占有率约为32%,年产量约200万吨。与此同时,美国复合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率约为美国GDP增长率的2倍,达到4%~6%。2000年,美国复合材料的年产量达170万吨左右。特别是汽车用复合材料的迅速增加使得美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重新崛起。亚洲近几年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与政治经济的整体变化密切相关,各国的占有率变化很大。总体而言,亚洲的复合材料仍将继续增长,2000年的总产量约为145万吨,预计2005年总产量将达180万吨。 从应用上看,复合材料在美国和欧洲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2000年美国汽车零件的复合材料用量达14.8万吨,欧洲汽车复合材料用量到2003年估计可达10.5万吨。而在日本,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住宅建设,如卫浴设备等,此类产品在2000年的用量达7.5万吨,汽车等领域的用量仅为2.4万吨。不过从全球范围看,汽车工业是复合材料最大的用户,今后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目前还有许多新技术正在开发中。例如,为降低发动机噪声,增加轿车的舒适性,正着力开发两层冷轧板间粘附热塑性树脂的减振钢板;为满足发动机向高速、增压、高负荷方向发展的要求,发动机活塞、连杆、轴瓦已开始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复合材料将被应用到汽车

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摘要现代飞机和卫星的制造材料应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先进复合材料的独有性能使它成为制造卫星和飞机的理想材料。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航天用符合材料的研究情况,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Prospec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s in Aviation and Aerospace Abstract Nowadays, the material of producing planes and satellites should be light, strong and should resist high temperature, corrosion and so on. Because of the unique peculiarities, advanced composites become the ideal material of producing planes and satellites.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applied research on composite materials for aero-space application in China are given. Key words composites; aviation and aerospace ;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trends

CC复合材料烧蚀形貌测量及烧蚀机理分析

C/C复合材料烧蚀形貌测量及烧蚀机理分析 俞继军1 马志强1 姜贵庆1 童秉纲2 (1 北京空气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74)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文 摘 对C/C复合材料试件的表面细观烧蚀进行了常压下的亚、超声速和高压下的亚音速烧蚀形貌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了C/C复合材料在上述情况下的质量损失规律。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在亚音速流场的条件下,z向纤维束首先发生剥蚀,当压力升高时,碳布会发生层间剥蚀的现象;而在超音速条件下,碳布更容易发生剥蚀的现象。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烧蚀,机械剥蚀 Pattern Surface Measure and Ablation Analysis for C/C C om posite Material Y u Jijun1 Ma Zhiqiang1 Jiang G uiqing1 T ong Binggang2 (1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dynamics,Beijing 100074) (2 G 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39) Abstract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 of ablated surfaces,including those under normal pressure and subs onic or su2 pers onic flow field and those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subs onic flow field,are measured for the sam ples of C/C com posite materials.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mass loss rules under corresponding conditions are given.The results dem on2 strate that under the subs onic flow fields there firstly exists mechanical erosion of fibers in z direction and with the pres2 sure higher laminated carbon cloth will be peeled between the layers,but under supers onic flow fields,the carbon cloth will be eroded m ore easily. K ey w ords C/C com posite material,Ablation,Mechanical erosion 1 引言 在航天器再入的过程中,C/C复合材料会受到空间的高焓、高压、高热流恶劣条件,在材料自身各组成相的烧蚀不同步的情况下,材料的表面会形成一定的细观烧蚀形貌[1,2]。结构缝隙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表明[3]:在结构缝隙的内部,其热流要远远低于外部的热流,因此在材料相对确定的深度不会发生烧蚀;同时边界层的微观孔洞的理论分析也证明了在孔洞的表面出口剪应力要远远大于内部,因此在材料相对确定的深度不会发生由剥蚀而产生的质量损失。在烧蚀过程中,材料优先烧蚀和优先剥蚀的部分不会无限深下去,而是应该有一个稳定值或一个稳定的演化规律,因此在材料表面应该有相对稳定的细观烧蚀形貌。 在空间环境较为恶劣的条件下,C/C复合材料的表面会产生由热化学烧蚀及机械剥蚀而引起的质量损失。其中C/C复合材料的热化学烧蚀的理论研究较多[4,5],而材料的机械剥蚀与热化学烧蚀的 收稿日期:2002-07-12;修回日期:2002-08-19 俞继军,1974年出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气动热力学的研究工作

复合材料概况

学院: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材料09-1班姓名:聂占立 学号:310906010121

复合材料概况 人类进步的历史与人类应用材料的历史密切相关。在迈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合成材料时代,现已迈入应用复合材料的新时代。长期以来,人们不断改进原有材料、开发新的材料品种,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材料的经验。但是,任何一种单一的材料(金属、陶瓷、聚合物),虽有许多优点,但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改性也往往是有限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严、越来越多的要求,既要求良好的综合性能,如高强度、高刚度、高韧性、低密度等性能,又希望能够在高温、高压、强腐蚀等恶劣的环境下服役。这些是传统的单一材料所不能满足的。于是人们想到将一些不同性能的材料复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这样就出现了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并不是人类发明的新材料,在自然界存在许多天然的复合材料,人类使用复合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 复合材料定义及特点 复合材料是指将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材料,用适当的方法复合成一种新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复合材料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元通过宏观或微观复合形成的一 种新型材料,组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 ②复合材料中各组元不但保持各自的固有特性而且可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材料组元的 特性,并赋予单一材料组元所不具备的优良持殊性能。 ③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复合材料的结构通常是一个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而另一相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的分散相,与连续相相比,这种分散相的性能优越,会使材料的性能显著增强,故常称为增强体(也称为增强材料、增强相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分散相较基体硬,强度和刚度较基体大。分散相可以是纤维及其编织物,也可以是颗粒状或弥散的填料。在基体与增强体之间存在着界面。 复合材料分类 按增强材料的形态分类 零维: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根据颗粒大小,又分为弥散颗粒增强复合材料(100~2500?)和真正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米级)。 一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按纤维长短有分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晶须增强复合材料。按纤维种类有分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硼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金属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二维:板状复合材料、平面编织复合材料、片状材料增强复合材料。 三维:骨架状复合材料、立体编织复合材料。

航天复合材料数字化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航天复合材料数字化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当前小型化、轻质化、高可靠性的新形势对航天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航天复合材料的性能,数字化集成技术在其 中的应用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传统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复合材料的一体化研制模式,并详细说明一体化研制模式的主要内容,为 实现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的高效高质奠定基础。 关键词:航天,复合材料,结构,数字化,一体化 0 引言 经对航天产品发展趋势的研究可知,未来航天产品将朝着轻质化、小型化、 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鉴于如上发展趋势,对于航天产品相关的复合材料的性能 和质量也提出了的新的要求和挑战,即对复合材料研制中的技术和工艺有了更高 的要求[1]。此外,在当前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新形势下,将数字化设 计技术与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应用于复合材料的设计和研发中。其中,上述技术应 用相对成功的公司主要有波音公司和空客集团等。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复合材 料的数字化集成技术对提升复合材料的性能,实现复合材料的数字化生产线的建 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我国航天航天复合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中,也应积极将 数字化集成技术应用于其中,为提升我国航天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奠定基础。 1 传统复合材料产品结构设计研究 我国传统复合材料产品结构设计的人员分配如下:设计人员主要完成产品的 接口和尺寸设计;工艺人员主要完成产品的铺层和工艺设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工艺人员也充当了设计人员的角色[2]。具体产品产品设计研发流程如图 1所示: 图1 传统复合材料研发、制造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传统复合材料的研发、制造过程中设计与工艺是分离开来的, 且其研制流程相对单一。上述缺陷导致设计和工艺配合度低,设计过程不受控制;制造时主要依靠二维图纸,使得复合材料的研制周期大大延长。 2 复合材料的一体化研制模式 2.1 复合材料一体化研制模式的总体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1”中所述的复合材料设计和工艺过程的相互隔离的问题,本文 提出一体化研制模式。具体阐述如下: 在相关仿真分析、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复合材料的铺层构型库;以复合材料的 设计技术和工艺技术为关键建立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层;以全三维在线协同设计 平台为主构建复合材料的平台层,并制定相应的设计、工艺规范体系[3]。此外, 根据产品研制流程的进程,决定工艺人员介入产品研制的程度。 2.2 复合材料一体化研制模式的主要内容 复合材料的设计工艺研制的内容包括有:协同设计文件、MBD设计方法、 IPD管理模式以及资源库应用技术等。其中的核心内容为MBD产品设计方法和 IPD管理模式。 (1)协同设计文件及规范体系文件建设 为了确保复合材料在研发、设计以及制造等各个阶段工作的规范性,项目组 成员搭建了全三维数字设计规范体系。该规范体系主要涵盖了复合材料的产品设 计标准、模板、设计手册以及产品开发等相关文件的管理手册。此外,严格对参

粒子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粒子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 作者:周静, 孙海滨, 郑昕, 刘俊成, Zhou Jing, Sun Haibin, Zheng Xin, Liu Juncheng 作者单位:周静,孙海滨,刘俊成,Zhou Jing,Sun Haibin,Liu Juncheng(山东理工大学,淄博,255091), 郑昕,Zheng Xin(金晶玻璃集团,淄博,255200) 刊名: 陶瓷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RAMICS 年,卷(期):2009,30(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0条) 1.张佐光功能复合材料 2004 2.贾向明.李光宪.陆玉本本证导电复合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2003(154) 3.Fish D.Zhou G.Smid J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cyclotetrasiloxanes with large substituents 1990(01) 4.Kirkpatrick S Electrical conduction in a nonconjugated polymer doped with SnCl4 and SbCl5 1973 5.Aharoni S M ElectricaI resistivity of a composite of conducting particles in an insulating matrix 1972(05) 6.Janzen J On the critical conductive filler loading in antistatic composites 1975(02) 7.Stauffer D.Ahamoy A Introduction to percolation theory 1991 8.樊中云论两相材料中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996(zk) 9.Sumita M.Takenaka K Characterization of dispersion and percolation of filled polymers; mold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percolation time on carbon black filled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1995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2306367.html,ndauer 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inhomogeneous media 1978 11.Mclachlan D S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a model dual-conductivity medium using a generalized effective medium theory 1988(08) 12.Mclachlan D S.Blaszkiewicz M.Newnham R 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composites 1990(08) 13.Rajagopal C.Stayam M Studies 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insulator-conductor composites 1978(11) 14.Asada T Two-step percolation in polymer blends filled with CB PTC effect in CB/epoxy polymer composites 1987(04) 15.Medalia A I Electrical conduction in carbon black composites 1986(03) 16.Shklovskii B I.Efros A L Electronic processes of doped semiconductors 1984 17.Simmons J G Generalized formula for the electric tunnel effect between similar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thin insulating film 1963(06) 18.Ezquerra T A.Kulescza M.Cruz C S Charge transport exponents 1990(12) 19.雷忠利.成长谋.孟雅新导电复合材料中的双逾渗行为及其应用 2002(06) 20.Van Beck L K.Van Pul B I Internal field emission in carbon black-loaded natural rubber vulcanizates 19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