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与中国核工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核反应堆及发展

核反应堆及发展

核反应堆的类型核电站中的反应堆设计具有多样性,也就是说,核反应堆具有不同类型,相应形成不同的核电站。

可以利用下列三个特点表征不同类型的反应堆。

第一,所用的核燃料可以是天然铀或浓缩铀、钮或钍;第二,使用不同类型的冷却剂,可以是水、二氧化碳、氮气或钠;第三,用于控制链式反应中释放的中子能量的慢化剂,可以是石墨、重水或轻水(即普通水)。

下面就是迄今国际上核电站常用的4种核反应堆型。

压水堆是以加压轻水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且水在堆内不沸腾的核反应堆。

目前以压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在核电站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沸水堆是以沸腾轻水为慢化剂和冷却剂并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直接产生饱和蒸汽的核反应堆。

沸水堆与压水堆同属轻水堆,都具有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建造费用低和负荷跟随能力强等优点。

它们都需使用低富集铀作燃料。

以沸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在未来市场中仍将占有显著的地位。

重水堆是以重水作为慢化剂,轻水或重水作为冷却剂的核反应堆,可以直接利用天然铀作为核燃料。

重水堆分压力容器式和压力管式两类。

重水堆核电站是发展较早的核电站,但已实现工业规模的只有加拿大发展起来的坎杜型压力管式重水堆核电站。

快堆是由快中子引起链式裂变反应的核反应堆。

快堆在运行中既消耗裂变材料,又生产新裂变材料,而且所产可多于所耗,能实现核裂变材料的增殖。

专家预计,快堆未来的发展将会加快起来。

前景看好的快堆现在世界上所运行的绝大多数反应堆是热中子堆,或者说是非增殖堆型,利用的只是铀-235,而天然铀将近99.3%是难裂变的铀-238,所以这些堆型对铀资源的利用率只有1 %~2%。

但在快堆中,铀-238 原则上都能通过核反应转变成易裂变的钮-239而得以使用。

即使考虑到各种损耗,快堆总体上可将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60%~70%,也可使核废料产生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

具体点说,在堆芯燃料钮-239的外围再生区里放置铀-238,通过钮-239产生的裂变反应时放出来的快中子,使铀-238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连续两次8衰变后,铀-238很快被转变成钮-239,同时产生了能量,如此核反应下去,能够源源不断地将铀-238转变成可用的燃料钮-239。

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核电运行研究与创新实践

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核电运行研究与创新实践

一、实施背景(一)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的需要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科技创新版图和政治经济格局正再构重塑;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加,特别是美国对我国的打压遏制呈现出不断升级、愈演愈烈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这“两个随时可能”警示我们必须做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准备,全力维护好国防安全、科技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

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资国企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一根本目标,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用好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这两个途径,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坚定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力量。

(二)把握核电发展新机遇的需要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逐步落地,作为能源供应的增量主体,清洁低碳能源进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期。

其中,以核电为代表的稳定基荷能源与间歇性、分散性可再生能源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正加快形成互补发展的新局面。

作为我国核工业体系中最先与国际接轨的核电企业,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核电”)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控股股东,联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和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近年来,中国核电积极践行中核集团“建设先进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集团,推动我国建成世界核工业强国”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对标世界一流,瞄准全面提升核电运营能力,基于发展历史、核心竞争力、内部资源能力、宏观环境扫描、行业环境等内外部分析,明确“一核心、两主力、双责任”的战略定位,制定“清洁化投资、国际化发展、现代化运营”的战略方针,深入实施“领跑世界核电运营”发展战略目标,持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经营能力、创新能力、管控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

核能发电调研报告

核能发电调研报告

中国核电发展调研报告 一、前言 核工业是20 世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组成体系包括:铀矿勘探、铀矿开采与铀的提取、燃料元件制造、铀同位素分离、反应堆发电、乏燃料后处理、同位素应用以及与核工业相关的建筑安装、仪器仪表、设备制造与加工、安全防护及环境保护。

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积极推进核电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制定了核电“2020年建成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核电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5年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广东、浙江、辽宁、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正在建设一批新的核电站,与此同时,在电力需求的强力推动下,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等内陆省市也在竞相成为我国第一批内陆核电站的所在地,过去几十年只能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核电建设正向我国内陆地区迈进。

2008年初,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进一步引起政府的思考,加大了发展核电的决心,且有大大增加原定规划目标的迹象。

本报告介绍了世界以及我国核电的发展概括,并引入了核电的相关概念进行描述,提出了我国核电建设的部分问题并给出个人的建议。

作为电力大学的学生,我们更应该了解我国的电力行业,尤其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争议颇多的核电行业。

在我国能源的消费格局中,长期以煤为主(占总能源的74%)。

相比较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煤资源的数量相对不充裕。

据计算,如果维持我国煤的消耗占总能耗的70%水平估算,则2050年煤的年消耗量将达50亿t。

到下世纪60年代,我国可以经济开采的煤将开采完毕。

由于燃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和运输问题也逐渐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另外,虽然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列世界第一,但我国人均水能资源只及世界人均值的一半。

由于我国水能资源大多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且地质条件复杂,能经济开发的水能资源不到总资源的一半。

即使到2050年可经济开发的水能资源都开发完毕,也不到2亿kw,只相当于2亿多t标准煤。

核电在世界上的应用和我国核电现状

核电在世界上的应用和我国核电现状

阶, 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 自行设计 、 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19 94年 2月 和 5月 , 部引进 法 国设 备 和 技 术 的大 亚 湾 核 电站 , 台装 机 容 量 百 万 千 瓦 全 两
的压水 堆 核 电机 组投 入商 业运 行 。
20 0 2年 5月 和 2 0 0 3年 1 , 澳一 期 两 台装 机 容 量百 万 千 瓦 的压 水 堆 核 电机 组 投 入 商 月 岭
< 海南省风能资源评价报告> 明, 表 海南 岛西部沿海的东方感城镇沿海岸线至昌江海尾镇 , 为风能资源极其丰富区 , 面积约 30 m ; 0 k 2东北部风速要 比西部沿海地区小些 , 为风能资源丰富
区, 面积约 3 0 i ; 0 k 2从海尾镇沿海岸线至临高马袅 , n 为风能资源较丰富区, 面积约 40 r 。此 0 kn z
机 容 量达 3 7亿 k 。 . W 法 国是 世界 上 核发 电 比例 最高 的国家 ,0 4年 的核 发 电量 占 当年 总发 电量 的 7 % , 美 20 8 而
国 和俄 罗 斯 也分 别 达到 了 2 %和 1 %。 0 6 在 亚洲 , 日本 、 国为代 表 的东 亚 国家 的核 电建 设 正在 蓬 勃发 展 。 目前亚洲 正 在运行 的 以 韩
了一个 新 台 阶 , 成为 世 界上 第七 个 能够 自行 设计 、 建造 核 电站 的 国家 。 在 全 世界 范 围内 , 电 由于资 源消耗 少 、 核 环境 影 响 小 和供 应 能 力 强 等 优 点 , 日益 被 公众 了 解 和 接 受 , 为 与 火 电 、 电并 称 的世 界 三 大 电力供 应 支柱 。核 能 的 和平 利 用 在世 界 上 已有 成 水 5 0多 年 的历 史 。截 至 2 0 06年 1月 4日 , 世界 共有 3 国家 的 4 3台核 电机组在 运行 , 装 全 1个 4 总

核电站背景资料

核电站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全球核电站之最及其分布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事故引起全球对核电安全的担忧。

事实上,自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反应堆开始运行以来,全球在运行的核反应堆有400多座,累计安全运行了约13000堆年。

其间重大核安全事故共发生三次: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这次福岛核电站事故。

世界核电发展之最世界上第一个核电站:1954年苏联在莫斯科西南奥布宁斯克建成,装机容量为5000千瓦。

世界最大的核电站:位于日本西北部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

世界核电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拥有104座核电站。

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电力比例最高的国家:法国。

法国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电力的比例接近80%。

全球核电分布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

拥有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104个、法国58个、日本54个(世界核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字为55)、俄罗斯32个、韩国21个、印度20个、英国19个、加拿大18个、德国17个、乌克兰15个、中国13个。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到2030年,全球运行核电站将可能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约300座。

世界核能协会预计,“到2015年,全世界可能平均每5天就会开工一个装机容量约1000兆瓦的核电站”。

日本核电概况日本的核能发电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自1963年10月26日首次在茨城县东海村建成试验核电站以来,日本已拥有54座核电机组。

目前,日本的核发电能力在国际上排在美国和法国之后,为世界第三。

柏崎刈羽核电站为世界最大核电站,位于日本西北部新潟县。

在2007年7月发生的地震中,这座核电站因发生核泄漏,曾一度被关闭数月。

福岛第一核电站,为东京电力公司的第一座核能发电站,位于日本福岛县双叶郡大熊町及双叶町,共有六个机组运转,总发电能力为4.7兆千瓦,是全世界25个发电量最大的发电厂之一。

参观816核工业基地有感

参观816核工业基地有感

参观 816 核工业基地有感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中国 816 核工业基地,这是一个具有重要
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地方。

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核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

816 核工业基地是中国最早的核工业基地之一,始建于 1958 年。

在当时,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压力和核威胁,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核武器。

816 核工业基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在参观过程中,我听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些故事讲述了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历程和那些为此付出巨大努力的人们。

他们中的许多人默默无闻,但他们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参观 816 核工业基地让我对中国核工业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是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奋斗出来的,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典范。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不仅保障了国家安全,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在当今世界,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核工业的技术和经验已经成为世界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也为全球能源治理和气候变化应对做出了贡献。

参观 816 核工业基地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
程和辉煌成就让我倍感自豪,也激励着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
的贡献。

我相信,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核工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核电发展的必要性毕业论文

核电发展的必要性毕业论文

核电发展的必要性摘要:核电是高效能源,核电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运输紧张、填补能源供需矛盾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核电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核电高度重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思考核电的利弊。

关键词:中国核电核电的必要性日本福岛核泄漏第四代核电技术正文:引言我国煤炭量非常丰富,居世界第三位,但如果以人均占有量来计算,却只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煤炭资源中等的国家。

如果再考虑到人口众多,那就是人均占有有效资源相当紧缺。

因此,中国有必要积极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给。

发展核电是改善能源供应的最为有效的一条途径。

然而俄罗斯核泄漏事件又一次为人们敲响警钟,中国核电产业到底要不要继续发展?因此,本文从中国发展核电的背影,必要性,优缺点比较等方面出发,对我国核电产业进行探讨。

一.我国核电发展背影(1)核电发展的必要性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保证能源供应充足和安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条件。

核电是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是保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展核电,对于我国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同时,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持核工业体系完整能力、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也是顺从世界能源利用趋势的必然选择。

(2)发展核电带来的好处1 防止温室效应,保护环境。

从环保角度讲,核能无疑是应对地球温室效应的最佳手段。

2 经济和技术角度上的诸多优势,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看,核电则具有容量大、运行小时数高、发电波动性小,经济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能满足工业化大规模使用,可有效取代煤电,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3发展核电是战略需求,是提高我国核科技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保持与核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一支高科技核力量所在。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原子弹名字是什么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原子弹名字是什么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原子弹名字是什么原子弹,作为当代最为致命的武器之一,具备巨大的威力和毁灭力。

在二战期间,原子弹的开发和使用引发了世界范围的震惊。

而在世界进入核时代后不久,我国也顺应形势,开始了自己的原子弹研发计划。

那么,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原子弹名字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我国核武器的研发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正值国际形势紧张,尤其是邻近的苏联和美国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和氢弹。

在面临安全威胁的情况下,我国决定迅速展开研制工作,争取尽早拥有核武器作为自卫和威慑手段。

然而,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技术人才。

因此,我国政府决定向苏联求助,希望能够取得技术支持。

经过苏联的帮助和指导,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得以加速推进。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这次试验被命名为“596”。

这个名称的由来,其实暗示了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核威慑的目的。

首先,数字“596”代表了1964年10月16日这一重要日子。

在这个日子上午3点钟,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省连队谷地心正式爆炸成功。

这一日期成为中国核武器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其次,项目代号“596”背后的寓意也有其特殊的含义。

数字“5”表示五十年代,即起源于五十年代的核武器研发;数字“9”则象征我国第九个研制单位,即中国核工业第九研究院;最后的数字“6”则表明我们成功发射的是六十年代初的第一枚原子弹。

作为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的里程碑,名为“596”的原子弹试验引起了全世界的巨大关注。

当时,美国、苏联以及其他世界各国都对中国取得这一重大突破表示震惊,并对我国的核能力表示关注。

然而,尽管“596”原子弹试验成功,但较于苏联和美国,我国的核武器研发工作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直到1967年,我国才成功研制出第一颗氢弹。

这一系列的成功,为我国自卫防御提供了强力的核威慑。

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核工业的发展
摘要:核工业是利用核反应堆或核衰变释放出的能量或辐射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
益或社会效益产业的总称。它主要包括:核燃料产业、核反应堆工程、核电与推
进动力、核武器、核专业设备及仪器与特种材料等。

关键词: 中国 核工业 发展
正文:

1、 核工业内容
核工业是利用核反应堆或核衰变释放出的能量或辐射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或
社会效益产业的总称。它主要包括:核燃料产业、核反应堆工程、核电与推进动
力、核武器、核专业设备及仪器与特种材料等。

2、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
从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到如今2010年,我国核工业发展经历了55
年的发展历程。在这55年中我国核工业的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也取得了不少
的成就,这些都体现在核工业体系的各个方面。
2、1 成功研制核武器、核潜艇
1964年10月16日,一声惊雷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响起——中国成功地爆
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 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
成功。1971年9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70年代和80年代,我们先后掌握了
中子弹设计、核武器小型化和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技术。
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研制
成功核武器,跻身核大国行列,打破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
对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我国发展科学技术、
迎头赶上原子能时代,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发展核燃料工业
我们自力更生建立了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成为世
界上少数几个有完整的核燃料工业的国家之一,核燃料循环工业包括铀矿勘探、
采冶、铀浓缩、元件制造、反应堆、后处理,以及相配套的科研设计。
铀是发展核工业的最基本原料,核燃料生产是核工业的基础。铀浓缩技术、后处
理技术是国际上相互封锁、绝对保密的技术,我国依靠自己的科研开发,掌握了
核燃料工业的核心技术。自1955年以来,在我国广大国土上开始的大规模的铀
矿普查勘探工作,所提交的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为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
证。近年来,在常规采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质情况,采用地浸或堆浸技术,
使天然铀成本下降30%左右。在铀浓缩方面,正逐步用离心法取代落后的扩散
法,使成本大幅度下降。新技术的采用,缩短了我国核燃料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
差距。
2、3 建设核电
到80年代,核工业由以国防建设为主转向重点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开始了以核电建设为标志的我国核工业第二次创业。
发展核电是和平利用核能的主要途径,也是核工业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主
要方式。位于东海之滨,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30万千瓦核电站---秦
山核电站,令国人扬眉吐气。我国是世界上第8个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核电
站的国家,是世界上第7个能够成套出口核电站的国家。
发展我国核电,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安全、清洁的新能源!“九五”核电建设优化
了核工业产业结构,带动了科研设计、核燃料生产、建筑安装、仪器设备制造等
整个核工业的全局,一支核电技术队伍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核工业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发挥出来。
2、4发展同位素及非核民品生产
大力发展和推广同位素与辐射技术,是核工业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
又一领域。中国目前能生产和供应的同位素制品达800多种,广泛应用于工业、
农业、医学、环境、科研、教学等各个领域,正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应用
前景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其中,仅农业辐照育种一项,每年可为农业创经济效益
33亿元。
2、5 问题和挑战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核工业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我国核工业人才仍然稀缺。因此,我们正提倡科技兴核,努力追赶世界先进
水平。核工业是知识、技术、人才密集的高科技行业。我们要努力打造一个门类
齐全、专业配套、素质高、实力雄厚的核科技队伍。
从80年代起,我国核工业重点的转变,要求我国切实贯彻军民结合的思想,
努力建立一批核工业集团,注重企业效率,真正做到核为民用,利用核电这一清
洁能源造福国民经济的发展,利用核放射性在医疗方面的突破,为我国民生作出
应有的贡献。
我国核电工业体制仍不完善。中国的核电工业格局一直步履蹒跚于部门利益
的窠臼之中,核电发展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上的,而是战略和体制上的。至今,
中国没有形成符合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的核电工业体制。我国应努力改革核电发
展体制,为我国核电的发展扫清障碍。

3、 世界核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核工业是非常敏感和特殊的行业。军用核工业是大国军事战略的基石,是慑
止战争、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时,核工业既可服务于军,又可服务于民;
研究发展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行业发展需要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政
策;涉及核安全、核不扩散、放射性废物管理、核设施退役等非常敏感的。
核工业加强政府集中管理的趋势。鉴于核高科技产业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绝
对重要地位,核大国和核门槛国家对核武器研制和核材料生产均采取政府集中管
理的模式,即由政府一个独立的高层次的部门统一管理。
核工业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实行军民结合的趋势。核高科技产业起源于核武
器研制。但是,在军用核高科技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核武器发展达到一定水平
后,核大国都逐渐转向民用核工业建设,特别是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军民两
用技术”是指既可以为军事目的又可以为民品生产所应用的技术。军民结合是指
为了“平战”结合,把军民任务结合起来考虑核工业的发展。世界上没有固定的
“军民结合”模式,各国均根据本国国情,采取不同的方式达到军民结合,使核
工业不断地发展。
以发展核电作为保持核能力、确保核大国地位的趋势。发展核电和相关的核
燃料循环技术,可以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并带动冶金、化工、电子、
机械制造和电力等基础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核电反应堆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
于军用材料生产堆、潜艇核动力和军用空间核动力。世界上所有核大国和存在发
展核武器潜在需求的国家,无一不重视核电、核燃料循环技术的发展。
今后核电发展的技术性能趋向是追求更好的安全性,不断改善核电的性,满
足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满足防核扩散
的要求。今后核能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将从以下三方面发展:由燃烧型反应堆向
增殖型反应堆发展;由一次通过燃料循环向闭合燃料循环发展;由基于热中子反
应堆的有限规模核能向基于快中子反应堆和闭合燃料循环的大规模核能工业发
展。

4、
我国核工业与世界核工业

在我国核工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核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现已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
地区,100多家主要客商开展科技合作和经济往来,并为促进我国及世界核科学
技术和工业生产的繁荣与发展而努力。
今后,我国核工业的发展要努力以我国核工业的战略——军民结合,以核电
为龙头,以核燃料为基础,以核技术应用为内容,建立中国核工业体系,跟踪世
界核能的发展,实现核工业的自主化——为指导。

5、
未来核工业的展望

核能与其他能源最大的不同是,其他能源都是以各种形式储存的太阳能。而
核能是我们生存的地球自带的一种珍贵能源,无论是核聚变还是核裂变,都要消
耗放射性元素。太阳能我们每天都可以接收到,而这些元素却是越用越少。所以
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人所需要的能源会越来越多,现在说的地球上的核能足够
支持上千年,可谁知道几十年后人类的数量和人均能耗又会翻几倍呢?所以发展
核能只是暂时之举,以后的能源还是要以太阳能为主,比如太空中建造超大太阳
能板,在月球表面铺设上太阳能板,或者干脆用太阳能版把太阳包起来。而那时
放射性元素会起到能量载体的作用,让重元素在地球裂变,把裂变后的轻核送到
太空,利用太阳能聚变成为重核,再运回到地球作为核电燃料。

参考资料:
【1】、<<核能经济与管理发展研究>> 任德曦著 2008年9月
【2】、中国军约网科技日报 1999年12月14日
【3】、应届毕业生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