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历程
我国国防历史简述

我国国防历史简述
中国国防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防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中国古代的军事术语和战略思想,例如《孙子兵法》《六韬》等,对后世的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近代历史中,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国防历经一系列重大的考验和改革。
中国清朝末期遭到列强的侵略和割地,使得中国国防力量严重衰弱。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
争中,中国军队被日本击败,这一事件激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国防逐渐成为国家的重要议题。
然而,中国国内面临许多问题,国防能力长期受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再次入侵中国,中国军队在艰苦战斗中起到了抵抗者的角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防问题成为新中国面临的
首要任务之一。
建国初期,中国国防力量主要侧重于人民解放军,重点发展陆军。
此后,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
国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在冷战时期,中国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并加强了核武器的研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力量经历了快速发展。
国防预算逐年增加,军队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反恐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安全合作活动。
中国国防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保护国家利益,并为国家的和平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与此同时,中国也重视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通过外交渠道参与国际军事对话与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成就一、国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工作立即成为党和国家的重中之重。
从最初的剪刀和棉花包围,到如今的强军战略,我国的国防体系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正逐渐实现。
二、军队现代化的取得通过近年来的军队改革与现代化建设,我国军队已经实现了崭新的飞跃。
国产航母下水、歼-20战机服役、DF-41洲际导弹试射等一系列重大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成功,使中国军事实力节节攀升,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
三、国际维和与海外行动作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了多项涉及世界和平稳定的国际维和行动。
中国军队赴联合国维和部队,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了海上护航、救援行动等,展现了大国担当和责任。
四、军民融合的实现过去几年,中国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军民融合使国防科技创新更加繁荣,同时也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巨大助力。
军民融合的实现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更新和优化。
五、军事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强军事关事关全局,军事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是国防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我国军事院校及科研机构在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批批优秀的军事科技人才,为我国军事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六、国防教育的普及与提升国防教育是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国防教育的普及与提升,通过校园国防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
七、祖国统一与边疆稳定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推动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
通过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我国成功解决了诸多领土争端和边境纠纷,保障了边疆的和平安宁。
八、抗击灾害与人道援助作为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中国军队在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无论是地震、洪水还是其他自然灾害,军队总能及时出手相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简述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

简述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一、引言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
在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不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进行详细阐述。
二、军事力量1.军队规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队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我军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队之一,拥有超过200万现役军人和数百万预备役部队。
2.装备水平近年来,我国在装备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例如,在空中作战能力方面,我国已经拥有了多款先进战机和无人机;在海上作战能力方面,我国海军已经拥有了多艘航母和先进潜艇;在陆地作战能力方面,我国陆军已经拥有了多款主战坦克和自行火炮等先进武器装备。
3.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现代军事力量的重要支撑。
我国在军事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例如,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多款新型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等。
三、国防预算1.预算规模我国的国防预算规模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2019年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国防预算为177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
2.投入比例我国在GDP中投入的军费比例相对较低。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军费占GDP比重为1.9%,远低于美国、俄罗斯等其他大国。
四、军事外交1.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我国积极参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行动。
例如,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遣了大量维和部队,并积极参与了若干次重要维和任务。
2.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我国积极加强友好合作关系,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军事合作机制。
例如,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共同开展安全合作,提升了地区的安全稳定水平。
五、军事训练1.实战化训练我国军队实行实战化训练,以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例如,在南海某海域进行的大规模实兵演习中,中国海军组建了多个舰队和编队,进行了多种类型的作战演练。
2.多国联合训练我国积极开展多国联合训练,与其他国家的军队深入交流,并在联合演习中提高部队协同作战能力。
新中国66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成就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调研论文得分:论文名称:新中国60 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成就年级专业:粮工F1302学生姓名/学号:张大志************评阅教师:提交时间: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摘要: 新中国66 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人民解放军由单一陆军发展成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军队; 二是建立了完整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体系; 三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军事法规体系; 四是全面展开了军事人才队伍建设;五是武器装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关键词:新中国军事史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就对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做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强现代化的陆军, 并建设空军和海军, 以巩固国防。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郑重地强调: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 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 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
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 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①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讲过: “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 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 这是两件大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0 年的光辉历程,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第一, 人民解放军已经由单一的陆军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军队。
新中国成立时, 人民解放军只是单一的陆军,没有空军, 没有海军。
陆军也基本上是步兵, 炮兵和装甲兵部队极为有限, 军队武器装备基本上是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 性能落后, 型号繁杂, 威力弱小。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解放军在这样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 建立了海军、空军等军种和陆军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技术兵种部队, 并都形成了作战能力, 空军和陆军各技术兵种都有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军事理论作业

成绩关于中国国防历史的调查报告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姓名:陈兵学号:201351010303【内容提要】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全局和发展大势,适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着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阔步向前。
下面我就从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国防历史谈起。
【关键词】新中国历史国防部署调查起因:国防是国家安全的前提,为了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发展,更好地推动未来国防的发展,特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
调查方式:图书馆查阅上网查找相关图书调查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一、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过渡从1949年底至1953年,国家正处在外御帝国侵略、内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的时期。
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部同时,还参加了建设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以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工作。
朝鲜战争爆发后,积极入朝参战,有力地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建设。
这一时期,为使解放军向高级阶段转变,党中央、中央军委着手筹建空军、海军和陆军各技术兵种,新建改建各类军事、政治、文化、后勤、技术院校,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院校教育体制。
经过这段时期的努力,我军开始由长期的以单一陆军为主向合成军队过渡,为即将全面展开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提出并开始进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1953年底到1965年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要时期。
1953年12月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是我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这次会议确定了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帝国主义侵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
为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了减少军人数量,提高军队质量,精兵、合成的战略决策。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0年至1958年.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压缩了军队规模。
国防建设思想的发展历史及启示

新中国国防建设思想的发展及启示国防建设指的是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人力物力的多种动员准备: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设,战略物资的储备,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对人民群众和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发展国防体育事业,建立,健全国防法规体系:军事理论研究,发展军事科学,制定并完善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原则:后备力量的建设,以及与国防相关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电、能源、水利、造林、气象、卫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设。
重点是武装力量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重心,随之转到巩固国防、建设现代化国防上来。
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这也成为我国日后国防建设发展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1.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对外永远不称霸,决不侵犯别人,也决不允许别人侵犯中国。
2.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以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和平,为国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3.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国家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国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国防建设,在不断增加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国防现代化。
4.中国的国防现代化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的方针。
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依靠广大军民共建国防。
国防斗争要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种方式,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
5.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军队建设应保持适当规模,注重提高质量,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建设诸军种、兵种合成的国防军。
6.建立完整的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方针,根据本国本军的特点发展武器装备,尤其要重视发展当代尖端武器和技术装备。
军事理论-中国国防概述

爱和平、重防御、求统一
三、中国国防历史
(一)中国古代国防
(二)中国近代国防
三、中国国防历史
(二)中国近代国防
1.清朝后期的的国防
三、中国国防历史
(二)中国近代国防
国防建设发展历程

国防建设发展历程
国防建设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军事概念的形成和军事技术的出现。
在古代,国家之间的战争是常态,因此国家需要建立军队来保卫自身领土和利益。
在中国,最早的国防建设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当时的秦国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指挥系统,这成为了中国古代国防建设的先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国防建设逐渐发展,并在秦朝的统一战争中达到了巅峰。
在欧洲,中世纪的国防建设主要以城堡建设为主。
城堡是军事防御的象征,同时也是贵族统治的象征。
这些城堡通常由高墙和护城河组成,以防止敌人入侵。
城堡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和资源,因此只有富裕的贵族能够拥有自己的城堡。
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防建设也进入了新阶段。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军事技术出现了巨大的突破,如火炮、机枪和战舰等。
这些新的武器和战术使得国防建设更加依赖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防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的规模和破坏力使得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国防建设和军备竞赛。
军事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防建设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
核武器的出现更是使国防建设进入了新的时代。
现代国防建设不仅仅关注传统的军事力量和防御体系,还包括网络安全、情报战和军事外交等方面。
在数字化时代,保护国
家的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已成为国防建设的重要部分。
国防建设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和变化,它不仅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还受到战争和军事技术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防建设将继续适应新的环境和威胁,以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历程
——2010自动化(2)班许博政国防是每一个国家必备的防御方式,国防建设的怎样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和军事,甚至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政体。
既然有了国防就必须有军事化的建设,军事化发展是与一个国家的命运相连的。
近代我国不仅经济落后,而且军事也很落后。
如今一切都已经改变了,从任人宰割的无国防到成为世界上的国防强国;从小米加步枪的落后装备到快速精准的导弹装备部队;从枪炮化国防到信息化国防建设。
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我国的国防建设历程:
一、确立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1956年3 月6日至
15 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和国防建设问题,彭德怀代表中央军委作了关于保卫祖国战略方针的国防建设问题的报告。
50年代后期,提出了诱敌深人,顶防结合,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游击战相配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战争指导原则60年代,提出了有重点地设防和守备的原则年代;60中期70到年代初,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口号。
二、建立和完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体系。
1953 年12
月7日至1954年1月26日,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上,根据毛泽东关于把我军建设成为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指示,明确规定把建设世界上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以保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防御帝国主义侵略,作为我军军事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
80年代以后,邓小平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的变化,提出了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学的体系。
江泽民出任中央军委主席后就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建设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建设总目标和总要求,为我军的全面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
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号召“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而奋斗。
”1952年7月10日,毛泽东又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建军的高级阶段。
”从1954年起,人民解放军按照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确定的方针和原则,在已有的基础上,从调整编制体制、改革军事制度、改善武器装备、加强正规的军事训练等方面人手,全面展开了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四、研制和开发武器装备。
1955年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由“小米加步枪”阶段,进人了“步枪加飞机大炮”的新
阶段。
从50年代末开始,我国着手自行设计试制新一代武器装备,1975到年底,人民解放军拥有的国产装甲车辆、飞机、战斗舰艇、工程机械、火炮等已分别占全部装备的75%~97%。
各种枪防化装备和舟桥、渡河器材全部国产化。
五、建立国防军事法规与制度。
1988年6月,成立了中央军委法局,修改制定了一系列军事法规制度。
这一时期颁发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征兵工作条例》、《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战略核武器定型工作条例》等。
特别是1997年《国防法》的颁发施行,改变了军事法体系长期处于“群龙无首”的被动局面,使军队建设的许多方面都有了法律依据,我国国防建设从此走上了法律建设的轨道。
六、发展独立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
1951年1月4日,成立了兵工委员会,提出了第一个军工生产计划,加强了对军工生产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力地保障了我军解放沿海岛屿,搜剿土匪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并为建立统一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积累了经验。
到了50年代末,国防工业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1964年6月,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获得成功;同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尖端武器技术。
1966年10月27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飞行爆炸试验。
次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是中国核武器发
展的又一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
航天方面,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行研制生产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1975年11月26日,又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0年5月18日中国的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1982年10月12日,潜地导弹发射成功。
1984年4月8日,我
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并于
90年代开始承担外星发射任务。
新中国国防建设5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只有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防建设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才能有强大的力量抵御外来侵略,捍卫领土主权,巩固国防,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得以顺利进行,昂首迈进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