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灰霉病

合集下载

13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13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13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范昆;曲健禄;付丽;张勇;武海斌;陶吉寒【摘要】筛选当前对葡萄灰霉病有明显防治效果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分别测定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咪鲜胺、咯菌腈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分别为0.1204、0.1396、0.1838μg/mL;嘧菌环胺、啶酰菌胺、啶菌唑、咯菌腈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分别为0.2017、0.3266、0.4592、0.5585μg/m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葡萄安全无药害,是适合推广应用于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杀菌剂品种.【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24【总页数】4页(P95-98)【关键词】杀菌剂;葡萄灰霉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防治效果【作者】范昆;曲健禄;付丽;张勇;武海斌;陶吉寒【作者单位】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S436.631.1+9葡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葡萄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年度损失20%左右,发病严重的果园病穗率可达50%以上。

葡萄灰霉病除在生长季危害果实外,产后的贮藏阶段也能引起毁灭性地损失[1]。

目前,生产上防治葡萄灰霉病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灰霉病菌繁殖速度快、遗传变异大、适合度高,加之田间连续多年使用单一药剂防治,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等杀菌剂已产生了抗药性,甚至出现了多重抗药性[2-7]。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周群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
【年(卷),期】2016(000)005
【摘 要】葡萄灰霉病俗称"烂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葡萄灰
霉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在所有贮藏发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
损失最为严重。一、葡萄灰霉病的发病症状葡萄灰霉病危害花穗和果实,有时也危
害叶片和新梢。花穗多在开花前发病,花序受害初期似被热水烫状,呈暗褐色,病组织
软腐,表面密生灰色霉层,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极易脱落;果梗感病后呈黑褐色,有时病
斑上产生黑色块状的菌核;

【总页数】1页(P35)
【作 者】周群
【作者单位】海城市种子管理站
【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浅析葡萄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及绿色防治措施2.葡萄灰霉病识别与安全防治3.生防
菌混合接种对葡萄灰霉病菌的防治效果4.吡噻菌胺防治巨峰葡萄灰霉病的效果试
验5.大棚葡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丙烷脒等药剂防治设施延迟栽培葡萄灰霉病药效试验

丙烷脒等药剂防治设施延迟栽培葡萄灰霉病药效试验
丙烷脒等药剂防治设施延迟栽培葡萄 灰霉病药效试验


顾 军 ,赵 新 红
( 甘肃 天水 市果树 研 究所 ,甘肃 天水 7 10 ) 4 02
葡 萄 灰 霉 病 是 葡 萄 设 施 延 112 供试 菌 株 .. 迟 栽 培 中 的一 种 重 要 病 害 。近 年
显增 加 ,防 效 不 理 想 。2 l 年 , 00
株式 会社 生产 。
收稿 日期 :2 1 -32 0 1 —3 0
表2 不 同处 理防治 葡萄 灰 霉病 的 田间药 效对 E 匕
注 :表 中不 同的 大写字 母 表示差 异极 显著 ( <0 1 P . )。 0
并 对 校 正 防 效 进 行 显著 性 分 析 。
病 的 防 治 效 果 分 别 为 7 .0 、 38 %
1材 料 与方 法 11 室 内药剂 筛选 .
111 供 试 药剂 ..
P DA培 养 基 配 方 :马 铃 薯 照 ,重 复4 。试 验地 点 设在 天水 次 (丙 烷 脒 ) 2 0g 0 ,葡萄 糖 2 ,琼 脂 1 ~2 市果 树研 究 所葡 萄 设 施 延 迟 栽 培 0g 5 0
却后再补 足水分至10 0 0mL,分
分 离 白天 水 市 果 树 研 究所 葡 装试管,加塞、包扎 ,灭菌 (2 1l
株。
0mi左 来 ,灰 霉 病 对 常规 药 剂 的 抗 性 明 萄 设 施 延 迟 栽 培 的葡 萄 灰 霉 病 菌 ℃ )2 n 右 后 取 出 ,试 管斜 置冷 却 后贮存 备 用 。
生 产 。7 %达 科 宁 ( 菌 清 ) 5 百
可 湿 性 粉 剂 : 主 要 成 分 百 菌 清
(hooh lnl ,上 海 惠 光 化 c lrtao i)

葡萄几种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葡萄几种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架 面通 风 透 光 , 及 时 疏 掉 过 多 的枝 叶 , 减 少 靠 近 地 面 的枝 叶
和果穗 , 控制植株 的负载量。及 时清除 田间杂草 , 改善果 园 灌水 设 施 条 件 。 改 善架 式 与 整 形 方式 , 根 据本 地 区特 点 采用 适宜 的架 式 , 注意 提 高 结果 部位 。利 用 果穗 套 袋 措 施 , 可有 效地 防止病菌对果实的侵染 。 3 . 清除病源。 及时剪除病枝 、 病叶、 病果 等。 冬季清园是
落果粒务必收拾干净 , 集中烧毁或深埋。春季葡萄萌芽前 , 必须 用波美 3 度石 硫合剂加 0 . 3 %五氯 酚钠 或波美 5度石 硫合剂 , 细致周到地对植株 、 架杆 、 土壤进行 喷雾 , 以铲 除越 冬病菌 , 降低全年发病指数 。 4 . 药 剂 防 治 。不 同病 害选 用不 同 的药 剂 来 防 治 。黑 痘 病, 用7 0 %代森 锰锌可湿性粉 剂 5 0 0倍液 、 或 4 5 %果病清 可湿性粉剂 5 0 0倍 液 , 或 5 0 %多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6 0 0倍 液; 炭疽病 , 用8 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7 0 0 ~8 o 0倍液f 花 前施用) , 或4 5 %果 病 清 可 湿性 粉剂 5 0 O 一6 0 0倍 液 , 或5 0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 0 O 一7 0 ( 】 倍液 ; 白腐病 , 用 5 0 %甲基托 布津 6 0 0 —8 o 0倍液 , 或7 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 O O 一 8 0 0 倍 液 ;灰 霉 病 ,用 5 o % ̄ b 海 因可湿性粉 剂 1 0 0 0倍 液 , 或
葡 萄几种 病 害 的识别 与 防治
季 晓 霞


黑痘 病
存多雨地区和多雨季节发生严重 。黑痘病主要危 害植 株 的幼嫩组织——幼 叶、 嫩梢 、 花穗和幼果 。 嫩梢 、 幼叶受 害 后, 往往干枯而死 。幼果感病后 出现圆形深褐色小斑点 : 以 后病斑逐渐扩大 , 中央 变 成灰 白色 、 凹陷 、 边缘褐色 , 似鸡 眼 状; 后期病斑硬化龟裂。 病果小而酸 , 失去食用价值 。 病 菌主 要 以菌核在新梢 和卷须上越冬 ,通过雨水传播到葡 萄幼嫩 部位上 。侵染速度与气温有关 , 潜育期 3 — 5天 , 发病最适 温度为 2 4 —2 6 ℃。 在雨水多 、 湿度大 时危害严重。 通风透光 不 良或偏施氮肥 , 致使植 株徒长 , 易发病 。 二、 霜 霉 病 只危害葡萄植株幼嫩组织 , 如叶片 、 新梢 、 花穗和果实。 初发时叶片表面呈半透明 ,边缘有不清晰的淡黄色油浸状 斑点 , 后扩展至黄褐色多角形斑 , 背 面产生 白色霉层 , 病斑 最后变褐 , 叶片干枯。新 梢 、 卷须染病 , 表面也有 白色霉层 , 病株停止生长, 扭曲或干枯 。幼果染病后变硬 凹陷 , 长 出白 色霉层 , 严重时果粒 变黑软腐 。 病 菌孢子在病残体或 土壤 中 越冬 , 病菌借风雨传播 , 通过叶片气孔侵入 , 可进行多次侵 染 门气候条件对此病发生影响很 大,冷凉潮湿气候有利于 该病发生 , 发 病 最 早 在幼 果 期 。秋 季低 温多 雨 极 易 发病 。 i、 白腐 病 主要危 害果实 、 穗轴 , 也危害 叶片 。初期在果梗上长有

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霉()引起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害,发生在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位[1],可以引起1000多种果蔬发病,受到侵染的果蔬表面会出现白色或灰色的霉斑,受感染的部位会出现软腐烂和褐变,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美元)[2]。

.更容易侵染受损或衰老组织,导第44卷,第1期2024年1月栽培生理Cultivation Physiology中国果菜China Fruit&Vegetable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王方方,付清泉,史学伟,王斌*(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灰霉病是果蔬中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害,由灰葡萄孢霉感染所致,可以造成植物的严重损害或死亡,给果蔬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总结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灰霉病的病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灰葡萄孢霉引起灰霉病的分子机理,讨论了植物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为果蔬灰霉病的绿色防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灰霉病;灰葡萄孢霉;致病机理;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38(2024)01-0047-07DOI:10.19590/ki.1008-1038.2024.01.010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Control Measuresof Grey MouldWANG Fangfang,FU Qingquan,SHI Xuewei,WANG Bin*(Food Colleg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832000,China)Abstract:Grey mould is one of the common fungal diseas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mainly caused by infection,which causes serious damage or death to plants and brings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fruit and vegetable industry.This paper summarised the symptoms of.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 during plant growth,describ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causing grey mould,and discussed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grey mould in plants,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green control of grey mould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Keywords:Gray mould;;pathogenic mechanism;prevention and cure method收稿日期:2023-09-18基金项目:兵团第五师科技计划项目-鲜食葡萄灰霉病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2101);兵团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高效广谱酵母抗菌肽制剂的研发与应用(2022DZ014)第一作者简介:王方方(2001—),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学*通信作者简介:王斌(198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风味修饰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致植物损伤严重甚至死亡,并且具有传播速度快、寄主范围广和病原菌遗传变异性高等特点,被称为世界第二严重植物病原体[3]。

设施葡萄灰霉病药剂试验

设施葡萄灰霉病药剂试验

植保土肥 现代农业2017年9期 设施葡萄灰霉病药剂试验 王乐陶 (朝阳市植物保护站,辽宁朝阳 122000) 1 试验方法 病指数 ̄pt2病指数) ̄100 1.1试验设计 或(施药前无基数)=(CK。病指数一pt.病指数)/ 每个试验设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定点 CK 病指数×100 定株定叶定果调查发病程度,每小区调查5株,每株 发病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 ̄100 调查4穗果.每次施药前和施药后,按分级标准调查 在试验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防治 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施药后注意观 效果、推荐剂量、施药日期、方法、施药次数及间隔期、 察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有无药害产生。 注意事项等。 每个小区面积20 .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喷药, 1.3施药日期 施药2次,间隔期15d。施药器械为山东卫士牌WS一 5月3日,调查日期:5月10日、5月15日,试验 l6型喷雾器。每亩地按药液60kg计算。 地点:喀左县水泉乡。 安全性:施药后注意观察葡萄生长发育状况及有 1.4试验药剂 无药害产生。 ①4O%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②50%卉友3000 1.2试验调查 倍:⑧2.5适乐时500倍。 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l级:病斑面积占整 2试验结果 个果穗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穗的6%一 第一次药后调查防效分别达到了95.o9%、 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穗的ll%~20%;7级: 68.06%、29.47%;以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防效 病斑面积占整个果穗的21%~40%;9级:病斑面积占 最好。方差分析比较如表3:40%嘧霉胺悬浮剂1000 整个果穗的41%以上。 倍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第二次药后调查防效分别 计算公式:病情指数=∑【(各级病果数×相对级 达到了89.32%、75.84%、36.29%。方差分析比较如表 值数)】,调查总果数/9 ̄100 4:各处理之问差异明显,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 病情指数增长率(%)=(pt,病指数一pt 病指数)/ 和50%卉友3000倍防极效显著高于2.5适乐时500 pt。病指数 ̄100 倍防效,建议在田间推广使用。 防治效果(%)=(1一C 病指数xpt 病指数/CK。 表1 防治设施葡萄灰霉病药效试验原始数据 

葡萄灰霉病的防控与几种药剂的筛选试验

葡萄灰霉病的防控与几种药剂的筛选试验

葡萄灰霉病的防控与几种药剂的筛选试验作者:刘永波,王丽莎,邓凯娜来源:《果农之友》 2017年第4期葡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图1~图3)。

长江以南避雨栽培区域和北方设施栽培葡萄灰霉病发生都比较普遍。

灰霉病在花期造成花穗腐烂,发病的花穗,伤口部位湿度大时会密生鼠灰色霉层。

从品种上看,红地球、玫瑰香、红宝石等常见鲜食品种都易感灰霉病。

灰霉病是一个典型的喜凉爽高湿气候的病害,温度21 ℃、湿度97%是最适宜发病的条件。

在持续阴雨天气,易发且难防治。

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38%开特施水分散粒剂,2.5%汇葡悬浮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1.2 供试园区及作物试验安排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大明村,品种为红地球、红宝石、夏黑,树龄4 年。

试验园区土质疏松,肥力中等,株行距1.5 米×3 米,试验田常规管理,露天栽培,果实不套袋,V 架结构,地面无杂草覆盖。

1.3 试验方法(1)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 个处理,分别为38%开特施1 000 倍液、1 500 倍液、2 000 倍液,2.5%汇葡悬浮剂300 倍液,50%腐霉利1 000 倍液,25%吡唑醚菌酯2 000 倍液,50%啶酰菌胺1 200 倍液,以清水为对照。

每个处理3 次重复,共24 个小区,每小区定点10 株,随机区组排列。

于葡萄花前及果实临近成熟期两个阶段灰霉病发病初期用工农16 型背负式手动压缩喷雾器按处理浓度喷雾,喷水量900 千克/公顷。

连续用药两次,中间间隔7 天,各小区管理措施一致。

(2)调查方法末次用药后3 天进行病情调查,每小区调查5 株,每株分上、中、下部随机取样,每点调查10 个花序(果穗),记录总花序(果穗)、各级病花序(果穗)数。

花序(果穗) 发病的分级标准如下:0 级:无病斑;1 级:病部占整个花序(果穗)的6%以下;3 级:病部占整个花序(果穗)的6%~15%;5 级:病部占整个花序(果穗)的16%~25%;7 级:病部占整个花序(果穗)的26%~50%;9 级:病部占整个花序(果穗)的50%以上。

葡萄灰霉病咋防效果好?

葡萄灰霉病咋防效果好?

葡萄灰霉病咋防效果好?
作者:董信
来源:《果农之友》 2015年第11期
葡萄灰霉病俗称“烂花穗”,也称灰腐病,是目前葡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发生比较严重的
一大病害,生长期间主要危害葡萄的花序、幼小或成熟期的花穗以及果梗、新梢、叶片等,贮
藏期间该病对葡萄造成的损失也最为严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结合修剪搞好冬季清园,消灭越冬菌源。

幼芽萌动前喷施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1%过氧乙酸水剂300倍液。

棚室栽培的,扣棚前结合整地用50%异菌脲悬浮剂1 000 倍液处理土壤。

(3)增施腐熟有机肥,有徒长现象的要控制氮肥施用量,芽前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每
株5~6 克对水穴浇于树下,或于开花末期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抑制新梢
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4)药剂喷雾除治(尤其是开花前后)。

(a)50%异菌脲悬浮剂1 000 倍液。

(b)70%
嘧霉胺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

(c)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900 倍液。

(d)“菌思奇”牌25%啶菌恶唑乳油750 倍液。

董信(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瑞丰农资有限公司河北邯郸0568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灰霉病
俗称“烂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葡萄灰霉病是目

前世界上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在所有贮藏发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损失最为严
重。

为害症状:
葡萄灰霉病危害花穗和果实,有时也危害叶片和新梢。花穗多在开花前发病,花序
受害初期似被热水烫状,呈暗褐色,病组织软腐,表面密生灰色霉层,被害花序萎
蔫,幼果极易脱落;果梗感病后呈黑褐色,有时病斑上产生黑色块状的菌核;果实
在近成熟期感病,先产生淡褐色凹陷病斑,很快蔓延全果,使果实腐烂;发病严重
时新梢叶片也能感病,产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病斑有时出现不规则轮纹;贮藏期
如受病菌侵染,浆果变色、腐烂,有时在果梗表面产生黑色菌核。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以菌丝和菌
核及分生孢子在被害部位越冬,第2年春季温度回升,遇雨或湿度大时萌发,借气
流传播,侵染花穗,病斑上又可形成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并引起浆果发病。发病
的最适温度为18℃,相对湿度94%。通风不良,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偏施氮
肥,葡萄易发病。品种问抗病性差异很大。一年中有2次发病期,第1次在开花前
后,此时温度低,空气湿度大,造成花序大量被害;第2次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
如遇连雨天,引起裂果,病菌从伤口侵入,导致果粒大量腐烂。该病的发病温度为
5—31℃,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0~23℃,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达90%以上
时发病严重。在春季多雨,气温20℃左右,空气湿度超过95%达3天以上的年份
均易流行灰霉病。此外,管理措施不当,如枝蔓过多,氮肥过多或缺乏,管理粗放
等,都可引起灰霉病的发生。葡萄在贮藏期间也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如玫瑰香、黑汉等;出现徒长的葡萄应控
制氮肥,轻剪长放,喷生长抑制剂,增强抗病能力;畅通排水,清除杂草,
避免枝叶过密,及时绑扎枝蔓,使架面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温度,以减少发
病;塑料大棚中空气湿度控制在80%以下;晴天当棚温升至33℃时开始放
风,下午棚温保持20~25℃,傍晚棚温降至20℃左右关闭风口;上午尽量
保持较高棚温,使棚顶露水雾化;夜间棚温应保持15℃左右,不要太低,尽
量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阴天也应注意通风;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暗灌,用
喷粉或熏烟方式施药,采用无滴膜均可有效地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在南方改
篱架为棚架,对减少葡萄灰霉病及其他病害的发生有显著效果;葡萄园不宜
间作草莓,以免该病交叉感染。
(2)药剂防治。花前10天及始花前1-2天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间,常
用药剂有30%爱苗乳油5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
多菌灵800倍液,50%速灭灵可湿性粉剂2 000~4 000倍液,25%使百克可
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大生一M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2.5%丰收纯可湿
性粉剂800倍液,65%克得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棚室栽培的葡
萄在扣棚前,结合整地土壤喷洒50%福美双400倍液或扑海因1 000倍液进
行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