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4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4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4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4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中国日报》: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办,孙中山选择香港作为办报的基地。陈少白主编,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2、《中国日报》早期宣传内容:

①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和反对封建制度;

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

③报道革命党人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

④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荼毒京津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救国;

⑤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3、《鼓吹录》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4、《中国日报》特点: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

5、《开智录》:横滨,郑贯公主编,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略迟于它出版的是《译书汇编》。

6、其他留日学生所办报刊:《译书汇编》、《国民报》、《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

7、留日学生印发的革命宣传小册子: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通俗易懂,发行面广,革命的教科书。

8、“苏报案”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第二阶段即陈范阶段。第三阶段是陈范、章士钊阶段。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拘捕了章士钊,邹容自动投案,后《苏报》也遭查封。经多次开庭,1904年法庭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苏报案”。(2004)

一个月后,即8月7日章士钊又在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办起了《国民日日报》,内容和形式都继承了《苏报》的传统,人称“《苏报》第二”。

9、《清议报》,在横滨创刊,保皇会第一个机关报,出

满100期后,报馆发生大火,损失惨重,被迫停刊。

10、《新民丛报》:在横滨创刊,宗旨:“开民智”、“造新民”,成为保护皇会最主要的言论机关。发表长篇论文《新民说》。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但由于梁启超思想受革命拍的影响,也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谈论“破坏”,“革命”,后来梁的思想回到了保皇派的老路子上去,报纸也逐渐为思想激进的青年所厌弃而悄然停刊。(从此,《新民丛报》就变的“柔声缓语,形同妇妾,梦绕大清,心恋小丑”。)

11、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时间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

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

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1、“宗旨定而高”。2、“思想新而正”。3、“材料富二当”。4、“报事确而速”。

第三,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识;二曰真诚;三曰直到;四曰公心;五曰节制。

第四,提出了宣传的方法。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和煽动法。

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时间的概括和总结,此时他的新闻思想已经进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见。

12、《时报》,上海、狄楚青、罗普主笔。

13、《大公报》,天津,

14、《京话日报》,北京彭翼仲创办兼社长。

15、《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该报最高发行量答到 1.7万份,第6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

16、《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性质和意义:

答:《民报》创刊后,为从思想上扩大革命派的影响,主动向改良派报刊《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双方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论战:第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这是整个论战的中心。第二,进行民权革命?第三、要不要实行土

地国有、平均地权?第四、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论战中,《新民丛报》虽然具有一些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民报》从总体上把握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潮流,即革命。

在《民报》的带动下,革命派在海外和香港的各家报纸也纷纷与当地的改良报刊展开了论战,论战持续了两年多,最终以改良派的失败而告终。

《新民丛报》失败的原因:

第一、《民报》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坚持的改良道路更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第二、《民报》立论以事实为依据,《新民丛报》只是推测,难以说服读者。

第三、《民报》一方由孙中山坐镇,参与论战的有二十余人;而《新民丛报》只有梁启超一人招架。

论战的性质和意义:

1: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进攻,也是革命阵营与反革命阵营、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与半封建半殖民地道路的斗争,也是一次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斗争,在“中国往何处去”这个重大问题上,革命派占了上风。

2:这次论战是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三民主义

深入人心,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许多改良派的人也开始转向革命派,同时通过论战,革命派还培养起一批革命骨干。

17、《中国女报》:1907年创刊于上海,由秋瑾创办并自任主编兼发行人。该报属装订成册的杂志形式,内容有论说,新闻,译编,小说等。该报以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争取女权争独立争解放为宗旨。共出版两期,刊载几乎全是白话文。

18、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被人们称为“竖三民”。

19、《大江报》詹大悲总编辑,发表过两篇振聋发聩的评论:《亡中国者和平也》《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20、“大江报案”:《大江报》是武汉地区颇有影响的革命派报刊,是文学社的机关报。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了何海鸣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月26日又发表了黄侃撰写的言词更为激烈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鄂督瑞徵极为震恐,8月1日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自动投案。瑞徵原拟对二人判重刑,但慑于民愤,不得不从轻判处。这就是新闻史上著名的“大江报案”。“大江报案”是清政府迫害报人,压制舆论的专制统治的又一典型事例。(2003)

21、清政府加强对报业的控制而制定的报刊法规:1906

年7月,清廷颁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则》;1908年1月清廷正式颁布《大清报律》。

22:、简述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神州日报》1907年4月2日创刊,这是于佑任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而用干支和公元。办了80天,报馆被焚。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重新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自任社长,揭露贪官污吏罪行。于右任被驱逐出租界,该报只办了92天。1909年10月3日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吁”字在沉痛中尤含幽默意味。揭露日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进而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该报又发表文章赞扬安的英勇行为,说伊藤之死罪有应得。日本政府串通清政府于11月19日查封《民吁日报》。《民吁日报》被查封近一年,于右任又于1910年10月11日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该报的出版,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中华民国监时政府成立后,它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以及临时政府的各种消息,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互相衔接,故被人们称为“竖三民”。(2001竖三民)

23: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但是,他们的新闻思想与改良派的也有质的不同,他们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① 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革命党的纲领和主张。②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③把报纸视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③记者应该先知先觉。

除上述几点外,革命派报人还发表了一些鼓吹言论自由、重视开发“民智”、反映民意、指导舆论等方面的主张。但总的看来,革命派报人的办报主张都比较零碎,他们的“先知先觉”观点,还有唯心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历年试卷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 ) A.新闻 B.揭帖 C.牌报 D.进奏院状 2.小报产生并流行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 A.1813 B.1815 C.1817 D.1822 4.第一份在北京出版的近代报刊是( ) A.《依泾杂说》 B.《天下新闻》 C.《遐迩贯珍》 D.《中西闻见录》 5.《字林西报》的创刊地点是( ) A.香港 B.广州 C.上海 D.宁波 6.1874年,香港《循环日报》的创办人是( ) A.王韬 B.郑观应 C.容闳 D.郑贯公 7.《时务报》创刊于( ) A.1895 B.1896 C.1897 D.1898 8.《湘报》的主编是( ) A.梁启超 B.熊希龄 C.谭嗣同 D.唐才常 9.《苏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 ) A.胡璋 B.章太炎 C.陈范 D.章士钊 10.郑贯公等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 ) A.《开智录》 B.《浙江潮》 C.《国民报》 D.《直说》 11.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地点是( ) A.日本横滨 B.美国旧金山 C.日本东京 D.香港 12.中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是( ) A.徐彬彬 B.邵飘萍 C.黄远生 D.张季鸾 13.《新青年》的创办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4.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15.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是( ) A.《热血日报》 B.《政治周报》 C.《向导》 D.《前锋》 16.中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是( ) A.《新闻学大意》 B.《实际应用新闻学》

1月全国自考英语写作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英语写作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597 I. Correct the errors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改写病句)10% Example: After seeing an offensive mouthwash ad on television .I resolved never to buy that brand again. After seeing an offensive mouthwash ad on television, I resolved never to buy that brand again. 1.Those berries are poisonous don’t eat them. 2.Our city’s buildings are not as modern as your city. 3.To get ready for the trip, all the things she needed were put into a suitcase. 4.He told me that Mary had returned home for a week. 5.I read the book on the bus which did not interest me at all. II.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s and identify the topic sentence in each by underlining it.(阅读以下每段文章,然后在每段文章的主题句下划线。)20% 1. The biggest problem in ancient DNA reserch is getting the DNA in the first place. The favorite material to work with is bone, and a small chunk of it is best. Cells can lie inside the hard bone structure waiting to be liberated after the calcium has been dissolved away. That’s the easy bit. Getting the DNA out, what little of it that remains is horrendously difficult and many teams have succumbed to pitfalls in the past. The rule is that it has to be done in a clean room better than used to assemble spacecraft to go into deep space, and it has to be done away from any other source of potentially contaminating DNA. 2. Names usually have origins, especially for Indians. Indians with distinctiv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might be given names such as Big Foot or Crooked Leg. If there had been a big storm on the day of a baby’s birth, the baby might have been named Thundercloud. Grey Eagle, Red-Dog, Big Bear, and Spotted Wolf are examples of Indian names after animals. 3. Many TV commercials imply that a woman’s self-esteem depends on her cleaning ability. In one commercial, we see a woman terribly upset because her guests find spots on her glassware. Countless other commercials blur out the message that a woman will pass muster as a person if her kitchen floor gleams and her toilet bowl is blue. This idiocy must work, because the images of women scrubbing, moping, waxing and smiling keep on coming over the air. 4. As human beings, we are constantly in the stage of change. Our bodies change everyday. Our attitudes are constantly evolving. Something we swore by five years ago is now almost impossible for us to imagine ourselves believing The clothes we wore a few years ago now look strange to us in old photographs. Everything is changing. This is a prediction I can make with absolute certainty. 1

中国新闻事业史

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新闻史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史》课程研究的是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衍变规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二)学习要求: 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了解邸报、民报等的发展与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识记: 1.金石碑刻 2.“露布” 二、领会: 1.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 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邸报 一、识记:

1.邸报 2.开元杂报 3.敦煌进奏院状 二、领会: 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与特点。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 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民报 一、识记: 1.小报 2.京报 二、领会: 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第二章近代报刊之始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与主要报刊。 (二)学习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掌握《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新闻报》等主要报刊。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概说 一、识记: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蜜蜂华报》 3.《中国丛报》 二、领会: 1.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特殊性、背景及其作用。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中国丛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2、宣称“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的报刊是()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D.《各国消息》 3、马礼逊的儿子、英军翻译马儒翰所创办的报纸是() A.《南华早报》 B.《中国邮报》 C.《蜜蜂华报》 D.《香港钞报》 4、得到上海工部局资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观点的英文报纸是() A.《香港船头货价纸》 B.《教会新报》 C.《北华捷报》 D.《圣心报》 5、提出文章“贵在乎纪事述情,直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的报人是() A.洪仁玕 B.王韬 C.郑观应 D.陈炽 6、1891年,《广报》因触犯广东总督李小泉而被查封,其罪名是() A.破坏纲常、犯上作乱 B.莠言乱政、淆乱是非 C、颠覆政府、背叛祖国 D.宣传革命、结党营私 7、主编过《湘学新报》和《湘学报》,因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武装勤王起义而遭杀害的是() A.唐才常 B.康广仁 C.谭嗣同 D.熊希龄 8、1900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的机构是()

A.兴中会 B.广学会 C.新学会 D.马礼逊教育会 9、1904年,改良派人士在上海创办的《时报》宣称() A.“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 B.“作报人的心是中国的” C.“忠告政府,指导国民” D.“灌输世界之知识,造成健全之舆论。” 10.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A.“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B.“臣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C.“不得妄议国体、诽谤革命” D.“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11、带头改用“洪宪”年号,称袁世凯为“今上”,记者署名“臣记者”的报纸是() A.《民哀日报》 B.《帝国日报》 C.《大同报》 D.《亚细亚日报》 12、1920年底至1921年初,胡适写信给陈独秀,抱怨() A.《新青年》过多刊登白话文,忽视古代经典 B.《新青年》差不多成了《苏俄》的汉译本 C.鬼神之说不张,国家之命遂促 D.鬼神之势大张,国家之运告终 13、1921年到1922年,英国的路透社、日本的东方社、美国的美联社、德国的海通社等相继在华建立分社,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称这种现象为() A.黑暗的中国社会的明灯 B.西化、分化中国的阴谋 C.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突破口 D.新闻的侵略 14、中共成立后不久领导出版的《妇女声》半月刊致力于() A.推动中华女界联合会加入世界人权公约组织 B.宣传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促醒女子加入劳动运动 C.在全国重要城市建立女子学校 D.帮助妇女解放思想,鼓动知识女性回到家庭 15、为加强新闻管制、牵制社会舆论,国民党政府于1933年在南京、上海、天津、北平等重要城市设立了() A.中宣部特别办事处 B.新闻检查所 C.中宣部新闻代办处 D.新闻登记所 16、1933年,红色中华社利用仅有的一部收报机抄收中央社和塔斯社电讯,选编成油印单页资料,报送() A.共产国际

自考英语写作基础试题(doc 13页)

自考英语写作基础试题(doc 13页)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英语写作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597 Ⅰ.重写句子(15 points,1.5 points each) Revi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Example: The history of English words is the history of our civilization in many ways.(periodic sentence) In many ways, the history of English words is the history of our civilization. 1.Hockey is a sport which is popular in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simple sentence) 2.Not until he crossed the line and felt the tape snap against his chest did Johnson know he had won the race.(loose sentence) 3.I have checked my documents several times. I still can’t find the problem.(compound sentence) 4.The teacher returned the homework. The teacher noticed the error.(complex sentence) 5.When we are relieved of working pressures of the office, we can enjoy happiness and relaxation at home.(modifying phrase) 6.Alan passed the test. Alan had studied hard. Alan had understood the material.(complex sentence)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 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 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 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第一个 用新闻一词的人) 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 应运而生。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 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 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是进奏官 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 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 “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 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 ②仍以手抄为主; 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 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 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 闭关自守政策。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 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 策。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产生中 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外形就像中国的线装书,采用木版雕印,一直出版到1821年。内容除了宣传宗教,还发表了许多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 ,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会宣传模式。 《察世俗》中的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 如《月蚀》是最早的预告性的新闻; 《告贴》是最早的广告; 《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最早的新闻图画。 《察世俗》的宣传方式,对以后的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 立创办和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外形很像《察世俗》,都采用中国纪年,也都引用儒家语录,内容也是由宗 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也是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进行宣传的。 22、《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创办的,它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 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 1、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3、王韬提出: 一、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二、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四、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王韬的这些新闻观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康梁等人影响很大。 5、林则徐、洪仁玕江、王韬、郑观应,对为什么要办报和如何办 报等问题分别作了阐述,他们的报刊观点冲破了历史上民不议政的传统的封建观念,表现出要求政治改革、言论出版自由和实行民主政治 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是近代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 国人早期自办的报刊: 6、近代国人最早进行办报活动的:林则徐。将重要的信息和言论 译成中文,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同时抄报朝廷,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这种翻译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 《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相当于现在的《参考消息》。但不公开发行。 11、王韬:1857年参加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74年2月4日创办了着名的《循环日报》。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治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成一种新的报章 文体,以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影响极大。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英语写作基础考前密卷00597(含答案)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英语写作基础考前密卷00597(含答案) 一、重写句子(20 points,2 points each)Revi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Example: The history of English words is the history of our civilization in many ways.(periodic sentence) I 第1题 We are watering the trees. We don’t have any rain for a month. (compound sentence) 【正确答案】 We are watering the trees, for we don’t have rain for a month.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分 你的得分修改分数 第2题 Jane walked out of his life,bursting into tears as she left the room. (peri odic sentence) 【正确答案】 Bursting into tears as she left the room,Jane walked out of his life. 【你的答案】 本题分 数2分 你的得分修改分数 第3题 In 1976, John Adams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loose sente nce) 【正确答案】 John Adams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1976. 【你的答案】

2004年4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答案

2004年4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 ) A.新闻 B.揭帖 C.牌报 D.进奏院状 2.小报产生并流行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 A.1813 B.1815 C.1817 D.1822 4.第一份在北京出版的近代报刊是( ) A.《依泾杂说》 B.《天下新闻》 C.《遐迩贯珍》 D.《中西闻见录》 5.《字林西报》的创刊地点是( ) A.香港 B.广州 C.上海 D.宁波 6.1874年,香港《循环日报》的创办人是( ) A.王韬 B.郑观应 C.容闳 D.郑贯公 7.《时务报》创刊于( ) A.1895 B.1896 C.1897 D.1898 8.《湘报》的主编是( ) A.梁启超 B.熊希龄 C.谭嗣同 D.唐才常 9.《苏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 ) A.胡璋 B.章太炎 C.陈范 D.章士钊 10.郑贯公等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 ) A.《开智录》 B.《浙江潮》 C.《国民报》 D.《直说》 11.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地点是( ) A.日本横滨 B.美国旧金山 C.日本东京 D.香港 12.中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是( ) A.徐彬彬 B.邵飘萍 C.黄远生 D.张季鸾 13.《新青年》的创办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4.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15.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是( ) A.《热血日报》 B.《政治周报》 C.《向导》 D.《前锋》 16.中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是( ) A.《新闻学大意》 B.《实际应用新闻学》 C.《新闻学撮要》 D.《新闻材料采集法》 17.1922年5月正式成为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的是( ) A.《先驱》 B.《中国青年》 C.《少年先锋》 D.《青年周刊》 18.中国第一座官办的广播电台是( ) A.北京广播电台 B.上海广播电台 C.天津广播电台 D.哈尔滨广播电台 19.“红中社”的创建年份是( ) A.1930 B.1931 C.1932 D.1933 20.1934年在浙江海宁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的著名报人是( ) A.邵飘萍 B.黄远生 C.史量才 D.沈荩 21.抗战时期,国统区新闻事业最集中的地方是( ) A.桂林 B.重庆 C.贵阳 D.西安 22.1939年10月毛泽东撰写发刊词的党内刊物是( )

英语写作基础考试试题(1)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英语写作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597 全部题目用英文作答。 I.重写句子(15 points,1.5points each) Revi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Example: The history of English words in the history of our civilization in many ways.(periodic sentence) In many ways, the history of English words is the history of our civilization. 1.I like roller-skating. I like ice-skating better.(compound sentence) 2.If you sit by the window facing the sun on a sunny winter day, you may feel nice and warm.(loose sentence) 3.Mary put the steak on the grill. The charcoal was burning evenly.(complex sentence) 4.His valuable papers were destroyed in the fire. Tom called the insurance company.(complex sentence) 5.I asked my friend if we should tip the driver when the bus tour ended.(periodic sentence) 6.Your uncle married my aunt. He is rich. She is poor.(simple sentence) 7.Jerry is smart. He should be able to handle eighteen credits this semester.(compound sentence) 8.I returned to school following a long illness. The math teacher gave me make-up work to do, but the history teacher made me drop her course.(compound-complex sentence) 9.Jack applied for a job. He went for an interview. He was hired.(parallel structure) 10.Meet me in the courtyard for dessert when you finish doing the dishes.(periodic sentence) II.改写病句(15 points,3 points each) Correct the errors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1.The rain might last for a while, clouds covered the entire sky. 12.In the evening we would swim in the lake and dancing afterward. 13.That woman just bought her dog a milk shake in a red skirt. 14.To pass the course, your term paper must be handed in on time. 15.Harry wouldn’t make a good negotiator he doesn’t have the patience. III.标出主题句(15 points,5 points each) 16.Choose the best topic sentence from the group below. Write the choice in the blank. A.I eat a lot of homemade ice cream. B. Homemade ice cream is my favorite.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1、《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创刊,兴中会第一个机关报,打破了改良派垄断阵地的局面。1902年与报黄牌广州《岭南报》展开笔战的第一次交锋。报馆既是革命宣传阵地,又是革命联络指挥机关。 2、《开智录》(横滨,1900),由郑贯公(号自立)任主编,冯懋龙(号自由)、冯斯栾(号自强)任撰述,人称“三自”,《译书汇编》(东京,1900)、《国民报》(1901,东京)、《游学编译》(东京,1902)、《浙江潮》(东京,1903,发表了鲁迅第一篇小说《斯巴达之魂》)等革命派海外报刊。 3、《苏报》和“苏报案” ①《苏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报刊,②1896年在上海由胡璋创办,内容低劣。1900年由陈范接办后同情革命,渐成旗帜鲜明的革命派报纸;③章士钊担任主笔后,连续发表十几篇富有革命色彩的评论文章,《苏报》成为资产阶级的言论机关报,因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介绍著名革命家邹荣《革命军》,引起清政府注意;④1903年6月29日,《苏报》发表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蓄谋已久的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馆,逮捕章太炎等五人。⑤章太炎、邹荣被捕后,一场以洋人为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上演,章太炎、邹荣被判永久监禁,章太炎、邹荣以法庭为讲坛,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和卖国求荣的罪行。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最后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荣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4《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章太炎。 (1)《民报》: ①它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也是最主要的机关报,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二个高潮。②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办,主编有胡汉民、章太炎等;③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先提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十六字纲领。④《民报》与保皇派刊物《新民丛报》展开大论战,使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大论战: ①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激烈论战主要在《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展开,历时两年,双方投入的报刊达几十种之多;②《民报》一创刊,就全力以赴宣传“三民主义”,主动向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公开批驳康梁的“君主立宪”主张; ③双方论战集中在三个方面:a、革命,还是改良?b、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是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④《民报》由“以文章排满的骁将”章太炎为主帅,《新民丛报》的文章则出自“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之手,最后以改良派失败而告终。⑤经过大论战,保皇派一蹶不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3)章太炎: 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职业报人、学者;②1903年因“苏报案”在报界声名大振,后担任《民报》主编,充当“以文章排满的骁将”;③生性耿直,为争取新闻自由,求

全国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全国 09-04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形成是在() A.语言产生之前 B.语言产生之后 C.文字产生之后 D.报纸产生之后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的时间是() A.1815年 B.1823年 C.1828年 D.1833年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办人和主编是() A.郭士立 B.麦都思 C.安东尼奥 D.米怜 4.鸦片战争后,英文商业报刊中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的是() A.《中国之友》 B.《香港纪录报》 C.《孖剌报》 D.《德臣报》 5.《昭文新报》创刊的地点是() A.上海 B.南京 C.汉口 D.香港 6.广州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中文日报是() A.《述报》 B.《广报》 C.《汇报》 D.《循环日报》 7.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出色的报刊活动家是() A.王韬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徐勤 8.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万国公报》 B.《强学报》 1

C.《时务报》 D.《国闻报》 9.《时务报》创刊的地点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长沙 10.维新派在华南的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 A.《湘学新报》 B.《湘学报》 C.《湘报》 D.《知新报》 11.《国闻报》的创办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唐才常 12.1893年孙中山与葡裔印刷商飞南弟合作出版的中葡双语报纸是() A.《镜海丛报》 B.《濠镜报》 C.《濠镜晚报》 D.《澳门时报》 13.《苏报》创刊的时间是() A.1895年 B.1896年 C.1898年 D.1900年 14.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 A.《中国日报》 B.《二十世纪之支那》 C.《开智录》 D.《民报》 l5.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清议报》 B.《新民丛报》 C.《文兴日报》 D.《新中国报》 16.戊戌政变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大公报》 B.《京话日报》 C.《时报》 D.《香港商报》 17.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报纸是() A.《广州纪录报》 B.《字林西报》 C.《大陆》 D.《中国日报》 18.辛亥革命时期,正面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的第一篇文章是() A.《民报发刊词》 B.《正仇满论》 1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第14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事业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事业(1976—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为教学重点之一。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了解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了解新闻改革和进展情况。 重点和难点: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2、改革开放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3、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媒体的发展。 4、中国进入WTO后媒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主要内容: 第一节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 一、新闻界揭批“四人帮”的斗争 新闻界揭露批判了“四人帮”的种种罪行,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拨乱反正。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宣传报道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障碍,直接推动了平反冤假错案的进行。 三、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 新闻界学习刘少奇对新闻工作的指示,恢复和发扬了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闻媒介逐渐摒弃了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宣传模式,开始按新闻规律办事。批评报道得以恢复和加强;读者工作受到重视。 第二节改革开放中的新闻事业 一、加强经济报道,推进经济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新闻报道也随之发生了转移。新闻媒体报道推进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报道了大城市和大企业的改革举措,推进了经济改革。 二、新闻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 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民主自由”,反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新闻界对其进行了斗争,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三、新闻改革的起步及其经验教训 随着新闻数量的增加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新闻失实的现象时有发生。新闻界学习江泽民和李瑞环对新闻界的讲话,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了新闻改革。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邓小平南巡讲话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要求,加快和深化了经济改革。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受到了普遍重视;新闻界和海外的交住日益频繁。 二、新闻业务的改进和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 新闻界告别了铅与火,改为激光照排,联网编辑,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促进了新闻业务的发展。

2020年7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是() A.马礼逊B.米怜 C.麦都思D.吉德 2.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新闻图画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 A.《张远两友相论》B.《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C.《告帖》D.《月蚀》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时间是() A.1815年B.1823年 C.1828年D.1833年 4.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 A.《香港新闻》B.《遐迩贯珍》 C.《香港船头货价纸》D.《香港华字日报》 5.我国最早的画报是1877年5月《申报》出版的() A.《点石斋画报》B.《瀛寰画报》 C.《环宇锁记》D.《民报》 6.《循环日报》创办的时间是() A.1872年B.1873年 C.1874年D.1875年 7.《汇报》的创办人是() 1

A.容闳B.王韬 C.邝其照D.艾小梅 8.《时务报》创刊的时间是() A.1895年B.1896年 C.1897年D.1898年 9.维新派在国内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 A.《时务报》B.《国闻报》 C.《知新报》D.《湘报》 10.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湘报》B.《湘学报》 C.《湘学新报》D.《知新报》 ll.梁启超早期新闻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A.《新民说》B.《少年中国说》 C.《论报馆有益于国事》D.《变法通议》 12.1900年胡璋把他创办的《苏报》出售给了()A.康有为B.梁启超 C.章士钊D.陈范 13.《中国日报》宣传革命内容的著名副刊是() A.《消闲录》B.《鼓吹录》 C.《黑暗世界》D.《大公园》 14.辛亥革命时期影响最大的白话报刊是() A.《京话日报》B.《安徽俗话报》 C.《杭州白话报》D.《中国白话报》 15.《民报》创刊的时间是() A.1902年B.1905年 C.1908年D.1910年 2

4月全国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新闻”概念的出现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出现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3.人们把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出现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4.《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是( ) A.马礼逊 B.米怜 C.麦都思 D.吉德 5.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 ) A.《天下新闻》 B.《各国消息》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D.《蜜蜂华报》 6.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近代报纸是( ) A.《明报》 B.《邸报》 C.《京报》 D.《昭文新报》 7.我国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是( )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弢园文录外编》 D.《国闻汇编》 8.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 A.《中外纪闻》 B.《强学报》 C.《时务报》 D.《国闻报》 9.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出色的报刊活动家是( ) A.王韬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徐勤 10.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 ) A.《中国日报》 B.《二十世纪之支那》 C.《开智录》 D.《民报》 11.1900年,胡璋把他创办的《苏报》出售给了(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士钊 D.陈范 12.“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条款第一次载入的中国国家根本大法是( ) A.《大清报律》 B.《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 C.南京临时政府的《暂行报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时名为( ) A.《中国青年》 B.《青年杂志》 C.《新青年》 D.《新青年杂志》 14.《新青年》第2卷第5号刊载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作者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胡适 D.李大钊 15.毛泽东早年写的长篇政论《民众的大联合》曾连载于( ) A.《劳动界》 B.《劳动音》 C.《每周评论》 D.《湘江评论》 16.1921年2月到1922年2月间,周恩来采写的旅欧通信连载于天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