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及考试分析

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及考试分析
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及考试分析

20XX年信息技术中考考试分析及知识点

青龙县袁春明

一、20XX年信息技术中考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1、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1)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13题,26分。

(2)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基本操作及相关概念原理9题,18分。

Photoshop,3题,6分

Flash,3题,6分

Dreamveaver,3题,6分

2、操作题共6题,共56分

(1)Windows基本操作 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2)IE因特网操作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3)电子邮件Webmail操作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4)文字处理Word操作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5)幻灯片Powerpoint操作5小题,其中4小题每题2分,1小题4分,共12分

(6)电子表格Excel操作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二、20XX年信息技术中考成绩统计

20XX年中考信息技术成绩统计

综合值=平均分*0.4+及格率*10*0.3+优秀率*10*0.3

我县总体情况是:平均分:6;及格率:56.21%;优秀率:21.86%;满分率7.04%;低分率:11.46%,

三、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学校、师生对课程认识不足

虽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我市从20XX年起,信息技术考试列入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内容,其成绩直接记入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总分,从成绩分析与日常信息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部分学校、师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认识不足,信息技术课时不足,即使上信息技术课教师也敷衍了事,让学生玩游戏、上网,完全忽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生自然就不会认真听讲,更不会认真练习,完不成教学任务。

面对这一问题,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按要求配备信息技术教师,开全上好信息技术课(每周两课时);学校要注重信息技术教学软硬件资源的投入,要配备专(兼)职软硬件设备维护人员,确保信息技术课的正常开展。其次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意义,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仅仅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以多样化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最后学生才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体,怎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积极自主地逃入到信息技术学生中来,我们应该从教学实践入手,通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合理的引导,逐渐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

2、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低

从近年来的初中信息技术考查成绩与今年的信息技术中考成绩来看,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能得高分的学生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操作实践环境,上机课时不足,学生得不到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师对考试考点指导的不是很到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确保信息技术的正常课时,确保信息技术教室的正常使用,要及时调试安装好“秦皇岛市中考信息技术考试模拟练习”系统,供学生练习,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中考前一定要架设信息技术中考的考试环境,多次进行全真模拟考试,及时发现考试系统及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不断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中考的上机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熟悉考试形式与知识要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3、学生兴趣严重偏向、学生差异日益巨大

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眼里大多是娱乐课,学生早早的来机房等待上课,他们期待的是在课上上网,游戏,看电影等,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不认真对待信息技术课,学生兴趣严重偏向。

针对这一现状,作为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比如给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医学,断案,科研等等,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服务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以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不同地域学生的交流学习,共同完成一个或多个主题任务,我们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所学工具软件实现班级成绩考评,计算平均分,优秀率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否定信息技术的单一娱乐性,当然教师要肯定信息技术的娱乐性,重点是要告诉学生信息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各个学校、地区设施和重视程度存在的差异;学生学习兴趣偏向;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的不足等原因,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使得信息技术教学要想所有学生全体、全面发

展非常有难度。针对这一现象,作为教师,应学会如何改善这样的局面,尽可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改善这样参差不齐现象。分层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的制定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有层次的进行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我们应当坚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软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将更加适应初中生的发展要求

四、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

1、选择题

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多媒体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基本操作及相关概念原理,photoshop图像的存储格式、常用的命令工具等……;flash3动画的存储格式、动画原理、动画类型(逐帧、渐变)、常用命令工具等……;dreamveaver3网页的存储格式、视图模式、css样式、框架机构、超链接、其他常用命令工具等……

2、操作题

(1)Windows基本操作知识点:

1.文件夹的建立(理解文件夹结构,子文件夹的含义)

2.新建文件(文本文件、声音文件、图形文件、word文件等)

3.查找文件(理解扩展名、通配符的含义)

4.文件的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

5.快捷方式的建立

6.文件的安装

7.文件的压缩与解压

(2)IE因特网操作知识点:

1、保存网页

2、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3、保存网页中的文字信息到文本文件

4、关键字搜索

5、文件的下载

(3)电子邮件Webmail操作知识点:

1、电子邮件的注册申请,

2、邮件的发送,注意附件、抄送、同时给多人发送

3、邮件的接收、回复、转发

4、邮箱的管理,如删除邮件等

(4)文字处理Word操作知识点:

一.编辑文字

1.删除文字:选中文字,选择“剪切”或按“Delete”键

2.移动文字:选中文字,选择“剪切”,将光标固定在插入点,后点击“粘贴”

3.分段(另起一行):将光标固定在分段处,然后按回车键

二.文字格式

选中文字后单击右键选择“字体”或打开“格式”菜单选择“字体”,然后可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字的颜色、下划线、着重号、阴影、上标、下标、动态效果、字符间距。

三.段落格式

选中文字后单击右键选择“段落”或打开“格式”菜单选择“段落”,然后可设置:左右缩进、段前段后间距(指段落间距)、行距(单倍行距、多倍行距、最小值、固定值)、特殊格式(悬挂缩进、首行缩进)、对齐方式(左对齐、右对齐、两端对齐、分散对齐、居中)。

四.查找与替换

五.页面设置

◆页边距:设置上、下、左、右边距◆纸型:A5、B4、B5等纸型

六.图片、文本框、自选图形

1.插入:

◆图片:定位光标,打开“插入”菜单,选择“图片” →“来自文件”,选择要插入的图片后点击“插入”按钮。

◆文本框:定位光标,打开“插入”菜单,选择“文本框” →“横排”。

◆自选图形:点击“绘图”菜单中的自选图形,从中选择要插入的图形后,在编辑区绘制出该图形。

◆2.设置:选中该图片、文本框或图形,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图片(文本框、自选图形)格式”。

七.页眉和页脚(页码)

八.表格的插入与设置

九.分栏

(5)幻灯片Powerpoint操作知识点:

一.插入新幻灯片

选择插入点后,打开“插入”菜单,选择“新幻灯片”(或CTRL+M),选择幻灯片版式,后确定。

二.删除幻灯片

打开“视图”菜单,选择“幻灯片浏览”,在浏览视图中选择要删除的幻灯片,然后点击“剪切”(或按“Delete”键)。

三.复制和移动幻灯片

进入浏览视图,选择要复制或移动的幻灯片,然后点击“复制或剪切”,定位光标后,选择粘贴。

四.文本框和艺术字(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可以使用文本框或艺术字)

1.文本框: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文本框”工具,在幻灯片中绘制出文本框,在输入文字。

2.艺术字: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插入艺术字”工具,选择“艺术字式样”,输入文字,并设置字体、字号。

五.自选图形

1.插入: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自选图形”工具,选择要插入的图形,在幻灯片中绘制出该图形。(每种自选图形都有自己的名称)

◆如何打开绘图工具栏:打开“视图”菜单,选择“工具栏——绘图”

2.设置自选图形格式:选中图形,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在该对话框中可以设置:

◆颜色和线条:填充颜色、线条颜色、线型、线的粗细

◆尺寸:高度、宽度、缩放比例、锁定纵横比

◆位置:水平和垂直

六.幻灯片背景

打开“格式”菜单,选择“背景”,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其它颜色”或“填充效果”(过渡、纹理、图案、图片)。

注意:按题目要求选择“应用”或“全部应用”。

过渡中的预设效果:如“红日西斜”、“茵茵绿原”等…

纹理中效果:如:新闻纸、水滴、绿色大理石等…

七.幻灯片模版

在任意一张幻灯片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应用设计模版”,从模版列表中选择题目中要求的模版,点击“应用”按钮。

八.自定义动画

◆操作步骤:

1.选择要设置动画的对象(图形、文本框等)

2.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自定义动画”,在“效果”标签的“动画和声音”中选择动画效果和声音;(如果多个对象设置相同的动画,可同时选中再进行设置)

3.在“顺序和时间”标签中调整动画的播放顺序;

九.幻灯片切换

◆操作步骤:

1.选择要设置切换效果的幻灯片;

2.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幻灯片切换”,

3.设置切换效果、切换方式(单击鼠标、每隔…秒)和声音;

4.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应用”或“全部应用”

十.超级链接(在PPt中,文字、按钮、图形对象都可以设置超级链接)

例:将第一张幻灯片中的“生物”两个字设置超级链接,并链接到第五张幻灯片

◆方法一:选中“生物”两个字,点右键,选择“动作设置”,选择“超级链接到”,并在下面的列表中选择“幻灯片…”,选择第五张幻灯片后确定。

◆方法二:选中“生物”两个字,点右键,选择“超级链接”,选择“本文档中的位置”,并在右边的窗口中选择第五张幻灯片后确定。

另外:超级链接还可以链接到其他文件、网址、E-mail地址上。

(6)电子表格Excel操作5知识点:

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二.插入、删除行和列

◆删除行或列:选中该行/列的行号/列号,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删除”。

◆插入行或列:选中该行/列的行号/列号,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

三.行高或列宽(最适合行高、列宽)

◆行高:单击行号,击右键,选择“行高”,输入行高值。

◆列宽:单击列号,击右键,选择“列宽”,输入列宽值。

◆最适合行高:选中该行的行号,打开“格式”菜单选择:行——最适合行高。

◆最适合列宽:选中该列的列号,打开“格式”菜单选择:列——最适合列宽。

四.自动填充

五.计算(函数和公式)

1.公式:输入公式总以一个等号开头,用行号和列号表示单元格(例:=(A3+b5*2)/3-19)

六.排序

◆操作步骤:

1.选中表中任意一个单元格(一定要有数据),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排序”命令

2.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中,选择“有标题行”,依次选择主、次、第三关键字及其排序方式(升或降)——选择“确定”按钮。

七.筛选

◆操作步骤:

1.选中表中有数据的任意一个单元格,打开“数据”菜单,选择“筛选”→“自动筛选”

2.打开需要添加条件的字段名的下拉列表,选择——自定义,输入第一筛选条件(如:大于200)→选择“与”或“或”→输入第二筛选条件

注:不同字段的筛选条件之间的关系为“与”

八.分类汇总

根据某一字段的字段值,先对记录进行排序,然后再对各类记录的数值字段分别进行统计。

◆例:按“班级”递增的顺序进行分类汇总,汇总项为“语文”,汇总方式为“求和”。

◆操作步骤:

1.先对“班级”字段进行升序排序

2.选择“数据”菜单中的“分类汇总”命令→在弹出的“分类汇总”对话框中按上图设置

注:1.按哪个字段排序,分类字段就选哪个字段

2.如果分类汇总的结果有误,可按“分类汇总”对话框左下角的“全部删除”按钮消除

九.图表

1.创建图表的过程:

(1) 选定题中要求的数据区域(不连续的区域按住Ctrl键同时用鼠标选择),打开“插入”菜单从中选择“图表”

(2) 选择图表类型:在“图表类型”对话框中,按题目要求选择相应类型的图表,“下一步”

(3) 指定源数据:在“数据区域”标签中选择“系列产生在:”行或列,“下一步”

(4) 设置“图表选项”对话框:

①标题:设置图表标题、分类(X)轴、数值(Y)轴的标题

②网格线、坐标轴、图例等,“下一步”

(5)图表位置:按题目要求选择图表位置,“完成”

2.修改图表中的各项设置(在图表上单击鼠标右键,在菜单中选择……)

●图表类型●源数据●图表选项:图表标题、图例等●图表位置

考试系统改进建议

1、服务中心端软件与学校端模拟练习时能导出全体学生成绩,能按题型显示每个学生分数(例如选择题、windows、word分别得多少分),能导出多种格式的成绩(xls、dbf等)

2、在发卷前学生登陆后,服务器端考试系统中应能显示登陆状况及能换机

3、进一步精细设计报表(编场报表、查询统计报表),增添学生成绩分析报表,及学生成绩报表

附件1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

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

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

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

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

识敢于尝试的创新

精神

↓↓↓↓↓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

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

进方案,动手创新

↓↓↓↓↓

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

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

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这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小学的选修包括机器人教学和LOGO语言。中学的选修内容有机器人教学和基于汉语编程语言的程序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1.能识别计算机的外观和常用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输出设备(如监视器、打印机)及其他常用外接设备(如音箱、耳机、话筒等);能通过动手组装或观看组装示范,探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部件的基本功能(活动学习——直接经验;观察学习——间接经验)。

2.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操作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3.能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利用计算机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基本流程;借助自己获取、加工信息的经验,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二、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1.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体验信息在生活、学习、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信息价值(理念先行)、敏锐捕捉有用信息(选择性注意)、主动获取相关信息(有目的的任务驱动)、甄别筛选正确信息(针对性、准确性、价值高低)、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逐步形成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能讨论每个个体在创作和共享有益信息方面的责任。

2.通过身边的事例或观看案例,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在获取、加工、存储、表达和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理解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加工器官的延伸,讨论人类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基本历程,形成乐于学习、勤于操作、敢于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树立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志愿。

3.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学科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能讨论这些技术应用带来的利弊。

4.能讨论应用信息、信息产品、信息技术现备和软件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能描述不恰当应用带来的后果;知道如何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成果和信息时理,知道如何注明出处和给予恰当的致谢;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学会防查杀病毒、简单的文件加密(如设置使用口令)等信息保护方法——“行为指导”“使用技能”。

三、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1.能根据学科学习和其他活动需要,分析所需的信息及其类型,讨论确定合适的信息来源(如他人、书籍、报刊杂志、光盘、录像、电视、因特网等),学会从不同的信息来源搜集资料的方法(如实验、调查、访谈等)。对信息搜集过程进行一定的规划,初步形成信息需求分析的意识和习惯。

2.学会利用常用设备(如数码相机、探测器、扫描仪、录像机等)获取第一手的信息,或利用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对传统介质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数字转换。

3.学会利用计算机输入和存储资料,学会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功能对文件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建立以及重命名文件(夹)、保护文件等,能迅速查找和提取自己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通过比较和实际体验,感受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存储和管理的优势,认识到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4.能熟练有效地运用远程通讯工具和在线资源(如E-mail、因特网等),浏览、查找、下载和保存远程信息,以满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其他问题解决的需要。

5.能根据任务需要评价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适切性和可能存在的偏差,甄别和选用有价值的信息。

四、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展开写作、绘画等活动,制作电脑作品。

1.学会使用一种计算机画图软件,设计并绘制图形。例如根据表达意图确定图画的主题和大体构思;能设置背景颜色和图画的颜色;能使用常用的电脑绘画工具画出点、线、面;能通过剪切、复制、粘贴等电脑特用的功能对点、线、面进行组合、编辑,构成符合表达意图的完整图画;能给图画上色,能对图画的整体或某个部分进行修改,或设置必要的效果。

2.学会使用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处理文字信息写作,在学会常用文字处理功能的基础上,学会通过文字编辑、版面设置、剪贴画、艺术字、绘制图形、插入图片、制件文字表格等方式,增加文档的表现力。

3.熟悉信息处理软件的界面和常用工具,比较不同软件界面的异同,总结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操作方式,积累技术应用经验。

五、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

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思考并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进而根据表达意图,比较图画、文字、表格、声音等不同信息表达形式的优缺点,选择(组合)合适的表达方式,对作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初步的思考和规划。

2.学会运用合适的信息处理工具或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画图或图形处理软件、计算机录音软件等),导入、插入图画、文字、表格和声音,并进行必要的编辑或修改,设置图像和文字的效果;制作或插入表格;录制或截取一段声音等。

3.学会使用一种简单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文字、图画、声音等信息,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4.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5.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电脑作品进行评议,并在评议基础上对电脑作品进行必要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比较利用电脑制作作品与传统作品的制作过程的异同。

6.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

六、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1.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共享信息、获取支持、表达观点或开展合作。

2.学会使用在线讨论工具或已有的学习网站,讨论课程相关问题或开展持续深入的主题研讨。

3.学会使用同页制作软件,规划、设计、制作发布简单的网站,通过网站共享信息、发表看法、发布成果、交流思想,支持合作探究或其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4.能观察和讨论网站交往中产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在使用网络与人交往时,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礼仪;能结合实例,讨论网络应用对个人信息资料与身心安全的潜在威胁,形成网络交往中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不恰当的网络应用和网络交往可能产生的后果。

七、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器人,体验“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控制动作”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1.能识别是建议机器人的基本构造;说出各类传感器(如声音、光敏、红外、温度、触摸)的功能及其对人类功能的模拟,能描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如通过传感器搜集信息。通过程序判断处理信息、控制外部动作等流程。

2.研究和了解现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讨论机器人与人类在解决相关问题上的优缺点。例如,机器人对复

杂情况的反应,机器人可以完成哪些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等。

3.学会根据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需要,设计、动手制作或组装简单的实物机器人(如:机器人导盲,机器人迎宾、灭火、踢足球、走迷宫等),将编制好的控制程序(使用流程图方式)导出到实物机器人,运行机器人并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程序做出必要的调试和修改。或使用简单易学的程序语言(如LOGO)编制简单的程序控制机器人做出简单动作或解决简单问题。

4.在不具备实物机器人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机器人仿真环境来模拟机器人的运动和调试使用流程图编制的简单的控制程序;初步感受利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1.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结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识;进一步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讨论每个个体在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公共知识创新中的责任,形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

2.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3.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4.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能结合应用实践,总结和描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初步认识互联的概念及与单机的区别。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间的常用功能。

2.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及其常用的关键技术指标,比较不同指标对计算机功能的实际影响,学会根据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具体要求,设计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方案。

3.讨论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

4.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其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搜索、设置安全和共享等)。通过实践,加深对资源管理的认识,养成资源管理的意识。

三、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2.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讨论网络信息获取与其他信息获取的异同点。

3.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学会判断不良信息、主动抵触不友好网络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学会管理电子邮箱和反垃圾邮件的管理的方法,学会在BBS、QQ、MSN 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四、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1.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

2.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3.学会使用一种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动态过程。

五、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根据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输入或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成表。

2.根据需要,学会用电子表格的公式和函数等功能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处理。

3.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和发现规律。

4.学会使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统计结果和研究结论,增强研究结论和结果的说服力。

六、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信息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选择适合的素材和住处表现形式,并对制作过程进行规划。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结合考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不同媒体形式素材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素材并形成组合方案;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必要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综合运用合适的软件和工具对原始素材进行初步的编辑、加工。

4.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各类素材,制作多媒体作品。

5.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6.能通过讨论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对作品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增强在现力;能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与传统作品制作过程的异同。

7.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技术创新意识,养成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七、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1.结合自己使用网站的经验,比较网站与其他多媒体作品在信息表达与发布方面的异同,比较网站和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2.学会根据学习或社会交往的需要,设计学习支持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的内容栏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学会使用合适的网站制作工具制作网站,尝试使用常用网站制作技巧支持课程学习、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会交往。

八、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含答案)

《初中信息技术与网络》基础知识与练习(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 信息是包含人类感官能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它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七下P2) 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等的技术,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的综合性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支柱(七下P7)。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七下P7): 1、语言的使用,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信息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先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和集成化(七下P8) 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信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技术中考操作题操作方法

信息技术中考操作题操作方法 复制 ctrl+c 粘贴 ctrl+v 一、windows 操作题 1、建立文件夹 2、复制 3、移动 4、删除 5、重命名 6、改属性--- 只读,隐藏,存档 二、网络 1、保存网页 操作方法:文件→另存为→选择T:\ietest→文件名(复制粘贴)→保存 2、保存图片 操作方法:右键单击要保存的图片→图片另存为→选择T:\ietest→文件名(复制粘贴)→保存 3、收藏 操作方法:收藏→添加到收藏夹→输入名称(复制粘贴)→确定 三、Word 1、字体格式: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 操作方法:选中要设置的文字→格式→字体 2、字符间距 操作方法:选中要设置的文字→格式→字体→字符间距→间距→选择加宽→改变磅值 3、对齐方式: 操作方法:选中要设置的文字→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选择对齐方式 4、行间距: 操作方法:选中要设置的文字→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行距→选择固定值→输入磅值 5、左缩进2个字符 操作方法:选中要设置的文字→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缩进→选择左 2个字符 6、段前与段后间距2行 操作方法:选中要设置的文字→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间距→选择段前2行、段后2行 7、替换 操作方法:编辑→替换→输入要查找内容(复制粘贴)→输入要替换为内容(复制粘贴)→全部替换8、设置纸张 操作方法:文件→页面设置→纸型→A4→确定 9、加入标题 操作方法:将光标放在第一行第一个字的前面→按回车空出一行→将光标上移一行→添加标题 四、Excel 1、设置行高 操作方法:选中要设置行高的行→右键单击→行高→输入数值→确定 2、设置列宽

信息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库

_工作表__为Excel窗口的主体,由单元格组成,每个单元格由__行号__和__列号__来定位,其中__行号__位于工作表的左端,顺序为数字1、2、3等依次排列,__列号_位于工作表的上端,顺序为字母A、B、C、D等依次排列。 220.3.18.101是一个___C___类IP地址。 4位二进制编码的最大值是__15 ASCII码用于表示___字符___编码。 ASCII是一种字符编码标准,它的全称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它的每个字符用一个二进制数表示。错BIOS和CMOS没有任何区别。错 CD-ROM在工作时,激光头与盘片之间是不接触的。√ 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______。外存 DNS的作用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错 DNS的作用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错 Excel 2003操作中图表的标题应在__图表选项___步骤时输入。 Excel 2003能对整张工作表进行打印错 Excel 2003中,___编辑栏___用于编辑当前单元格的内容。如果单元格中含有公式,则其中显示公式本身,而公式的运算结果会显示在单元格中。 Excel 2003中单元格信息的输入和单元格格式化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对 Excel 2003中的行或列被隐藏后将不会显示或打印出来。正确 Excel 2003中一个工作簿文件的工作表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错 Excel 中的图表形式有___嵌入式和独立的图表 EXCEL撤销,重复操作针对最后一次操作对 Excel中,单元格地址绝对引用的方法是______ EXCEL中单元格的名称可随意改动 HTML是用于编写超文本文件的计算机语言。对 INTERNET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方式访问资源 IP地址132.166.64.10中,代表网络号的部分是_132.166 Microsoft Excel 2003中,当使用错误的参数或运算对象类型时,或者当自动更正公式功能不能更正公式时,将产生错误值__#VALUE! Office2003可以运行在Windows98操作系统上。错 PC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是__C字长、主频、内存容量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Server指的是__接收服务器____。 PowerPoint 2003的一大特色就是可以使演示文稿的所有幻灯片具有一致的外观。控制幻灯片外观的方法主要是__设计模板 PowerPoint 2003规定,对于任何一张幻灯片,都要进行"动画设置"的操作,否则系统提示错误信息。错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的表格操作中,多个单元格合并后,合并后的单元格中将显示各单元格中的字符PowerPoint 2003中,保存演示文稿的快捷键是__Ctrl+S PowerPoint 2003中,幻灯片上可以插入__剪贴画、图片、声音和影片_多媒体信息。在Word2003中,若希望标题的文字均匀分布在一行上,可以使用_分散对齐__对齐方式。 PowerPoint 2003中,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可以在屏幕上同时看到演示文稿中的所有幻灯片,这些幻灯片是以____缩略图或缩略图形式__显示的。 PowerPoint 2003中,在幻灯片中既可以加入来自剪辑库管理器中的声音,也可以加入来自文件的声音。对PowerPoint 2003中提供了两种创建超级链接的方式:"超级链接"命令和__动作按钮 TCP/IP层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的_物理层和链路层 TCP/IP是一个工业标准而非国际标准。对 URL的组成格式为------------资源类型,存放资源的主机域名,资源文件名 WINDOW XP的---任务栏和任务管理器----显示了正在运行的程序 Windows XP窗口中,附加一栏上有一系列小图标,其功能对应着一些常用菜单命令,该栏是_工具栏 Windows XP的显示环境分为三个层次:桌面、窗口、对话框。对 Windows XP是一种___多任务___的操作系统。 Windows XP中,___任何时候同时按下Alt+F4组合功能键___可打开"关闭Windows"对话框。

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详解一

[操作系统(windows)] 一、桌面组成:桌面图标、任务栏、桌面背景 二、活动窗口:Windows 是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允许打开多个窗口,正在使用的窗口叫“活动窗口”, 活动窗口只有一个。 三、窗口组成:控制菜单、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按钮(最大化、最小化、关闭)、 垂直/水平滚动条。 四、窗口的操作:①移动窗口的位置:拖动标题栏;②改变窗口的大小:拖动边框。 五、鼠标的基本操作:移动、单击、双击、拖动、单击右键。六、对话框的类型:单选框、复选框、文字框、下拉列表框。 七、任务栏的使用:任务栏是用来进行多任务切换的,每打开一个窗口,任务栏上会出现相应的按钮,通过单击这些按钮可以在窗口间随意切换。 八、资源管理器 1、资源管理器的功能:管理计算机的资源,主要是文件和文件夹。 2、四种查看方式:①大图标;②小图标;③列表;④详细资料:名称、类型、大小、修改时间 3、选定文件或文件夹: ①选一个:单击;②选定多个相邻的:单击一头,按Shift键,单击另一头; ③选定多个不相邻的:单击选定其中一个后,按下Ctrl键不放,依次单击其他; ④Ctrl+a(推荐使用)或者全选:“编辑”→“全部选定”;⑤取消:单击空白。 4、新建文件夹: ①方法一:在资源管理器右侧空白处点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夹”。 ②方法二:“文件”→“新建”→“文件夹”。 5、改名: ①方法一:单击选定文件(夹)两次,注意时间间隔要大于0.6秒。 ②方法二:单击选定文件(夹),“文件”→“重命名”或鼠标右键“文件”→“重命名” 6、查找:“工具”→“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注:通配符:“*”表示若干字符;“?”表示一个字符。例:“*.DOC”表示所有扩展名为DOC 的文件;“?A*.*”表示所有第二个字母是A的文件。 7、移动文件(夹): ①方法一:用鼠标:选定文件(夹),按住Shift键不放,拖放到目标文件夹。 注:放手时要先放鼠标后松键盘。如果不按Shift键有时也可实现移动,但也可能只是建立了一个快捷方式。 ②用菜单或工具栏:选定文件(夹)→“剪切”→进入目标文件夹→“粘贴”。 8、复制文件(夹): ①用鼠标:选定文件(夹),按住Ctrl键拖放到目标文件夹。 ②用菜单或工具栏:选定文件(夹)→“复制”→进入目标文件夹→“粘贴”。

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打印

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选择题20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就是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符号、动作、情景等载体所呈现的内容。 2、载体:即媒体,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 3、信息技术(IT):指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等相关的技术。 4、IT 的全称为In formatio n Tech no logy 。 5、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6、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计算机辅助管理;CAT —计算机辅助测试 二、计算机的发展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作ENIAC(埃尼阿克)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依据计算机主要逻辑元件组成划分为四代: 代次时间主要元件体积特点速度特点 第一代1946 f 1958电子管大慢(5000 次/ 秒) 第二代1959 f 1964晶体管较小较快(几万次/秒) 第三代1965 f 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小快(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1971 f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很小很快(几千万、上百亿次/秒) 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走进千家万户。 3、依据计算机体积可划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又称个人计算机,PC机) 4、计算机发展方向是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巨型化、微型化。 三、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数学家)3个计算机设计思想: 1、计算机五部分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

初中信息技术_中考信息技术操作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条公路 B.一条车流量很大的高速公路 C.一条信息流通量很大的公路 D.一个能够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以及各种日用电子设备组成的完备网络 2.有关E-mail的说法,以下不正确的是: A.E-mail的内容可以使用windows的记事本来编写,然后再粘贴到信体窗口 B.可以将一个文件作为附件随E-mail一起发送出去 C.不上网也可以发送E-mail D.上网后,在outlook express的主窗口单击“发送和接收”按钮,可接收新邮件 3.internet (因特网)是()的雏形: A.计算机广域网 B.信息港 C.信息高速公路 D.信息技术 4.在windows 98中可能同进出现多个窗口,通常活动窗口的特征是: A.标题栏有“活动”两字 B.窗口的大小与众不同 C.互相重叠时显示在最左面 D.标题栏的颜色与其他窗口不同 5.有关文件的阐述()是错的: A.文件是一组信息的集合 B.文件只是一组字符的集合 C.文件通常指应用程序、文档等 D.文件可存于文件夹中 6.微机中的中央处理单元,是微机的核心,英文缩写是: A.CPP B.RAM C.ROM D.CPU 7.1991年6月我国颁布的()进一步为软件版权的保护提供了法制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B.《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刑法的修订》 D.《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8.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 A.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自动化 B.巨型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C.巨型化、微型化、一体化、智能化 D.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9.下列英文缩写与其后的中文说明相符的是: A.CAD计算机辅助教学 B.CAI计算机辅助制造 C.CAM计算机辅助设计 D.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10.excel 2000是()的一个组件: A.lotus B.windows C.office2000 D.word 11.浏览Internet上的网页,需要知道: A.网页的地址(URL) B.网页制作的过程 C.网页的设计原则 D.网页的作者 12.有关E-mail的收发,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E-mail同进发给许多人 B.发送E-mail时,应准确填写收信人的E-mail地址 C.书写好E-mail后,关机就可以自动发送 D.撰写好E-mail后,直接单击“新邮件”界面的“发送”按钮即可 13.在一所大学中,每个系都有自己的局域网,则连接各个系的校园网是: A.广域网 B.局域网 C.地区网 D.这些局域网不能互连 14.Windows 98的窗口中,用鼠标对()操作,可以滚动显示窗口中的内容: A.菜单栏 B.滚动条 C.标题栏 D.文件及文件夹图标 15.要输入字符“#”,应先按住()键,再按“3”: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业务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某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填报高考志愿,详细分析了近五年来各高校每年高考投档 分数线,终于从中发现了部分高校投档分数线的动态变化规律,今年毕业的学生在他的指导下都被自己理想的学校录取。这一事实最能说明信息具有()。 A、可传递性 B、共享性 C、载体的可变性 D、可处理性和可增值性 2、2006年8月15日,代表中国象棋界最高水平的国际大师柳大华应某计算机公司之 邀与计算机对奕,通过精彩的博杀后以两盘平局告终。这一事实说明()。 A、计算机比人脑更聪明 B、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的特点,无所不能 C、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D、计算机运算速度比人脑快,存储信息多 3、对话框是Windows 98中一种常用窗口,当()时,就会弹出对话框。 A、选择了带省略号的菜单项 B、选择了带向右三角形箭头的菜单项 C、选择了颜色变灰的菜单项 D、启动了一个应用程序 4、文件名()在Windows98系统中是非法的。 A、My Note.txt B、Photo.jpg.exe C、readme/s.doc D、@320$.& 5、如下图所示,要将find文件夹下从1a.jqm至ss.txt连续的多个文件复制到Docum ents文件下夹,正确的操作是()。 A、单击1a.jqm,按住Shift键单击ss.txt,拖动被选文件到Documents文件夹下 B、单击1a.jqm,按住Ctrl键单击ss.txt,拖动被选文件到Documents文件夹下 C、单击1a.jqm,按住Shift键单击ss.txt,按住Ctrl键拖动被选文件到Document s文件夹下 D、单击1a.jqm,按住Ctrl键单击ss.txt,按住Ctrl键拖动被选文件到Documents 文件夹下 6、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中文输入法,中文标点与英文标点相互切换的快捷键 为()。 A、Ctrl+. B、Ctrl+, C、Ctrl+’ D、Ctrl+; 7、为了节省电能保护显示器,我们可以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选择()选项卡,单击“监 视器的节能特征”组合框中的“设置”按钮来调整显示器的电源设置。 A、背景 B、屏幕保护程序 C、效果 D、设置 8、目前,学校计算机网络机房的拓扑结构大多为()。 A、总线型 B、星型 C、环型 D、树型

2020年中考基础知识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信息概述 一.信息定义 信息是通过文字.数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的内容。 可以解释为信息=内容 信息.物质与能量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二.信息的表示 信息是需要一定的载体,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播。 载体: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 途径:书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 在现在信息技术中,信息处理最主要的工具是计算机。计算机处理的是数据,而数据就是信息的载体。 三.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传递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普遍性。 载体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照片胶片磁带光盘等甚至人的大脑都是信息的载体。 共享性:信息本身可传递,具有扩散性它是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传递性:信息可借助一定的载体传递,使人们感知并接受。 价值性:信息本身是有价值的,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一是精神上的满足,二是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 时效性:信息具有生命周期,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信息的效用以信息价值为前提,信息需不断更新。比如红绿灯的变化天气预报 真伪性:信息有真伪之分,而衡量信息准确与否的标准是信息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 如手机获奖信息 qq求助信息。 普遍性:信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有的。 四.信息的来源 信息的采集工具: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五.信息的获取 主要途径:感官感受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文献检索广播电视浏览网络。 获取的过程: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保存信息---评价信息-----反馈信息。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方法 1文件下载 2网页保存 保存网页中的文字 保存网页中图片 保存当前页 不打开网页或图片而直接保存 3收藏夹的使用 利用收藏夹收藏网页地址 “收藏夹”菜单,选择“添加到收藏夹”命令;弹出收藏夹设置提示窗口,设置收藏网页的名称;选择“创建到”按钮,设置书签所在的分类目录;单击“确定”。 快捷键CTRL+D 收藏夹的整理 1、点击“收藏夹”菜单,选择“整理收藏夹”命令调出整理窗口;创建“新建文件夹”,用鼠标 点选出一个文件夹或一条记录,点击“重命名”按钮,再重新输入新名称,回车确定。保存网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T确定信息来源T多渠道获取信息T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⑵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信息技术中考操作题:Word操作题

信息技术中考操作题:Word操作题 初识Word2003: 1.Word的进入: 点击桌面快捷方式 或点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2003” Word2003的窗口界面 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标尺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 2.保存文档: 以原名保存:点击“文件”“保存” 换名保存:点击“文件”“另存为” 3.打开文档: 点击“文件”“打开” 注:“文件”菜单下面会显示最近打开过的文档 4.关闭文档: 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或点击“文件”“退出” 文档编辑: 5.插入改写状态及切换 插入状态:在插入点位置处插入文本; 改写状态:新键入的内容将替换掉原来的内容。 双击状态栏上的“改写“按钮”或按“Insert”键切换两种状态 6.选定文本 拖动选择 选定整行:将鼠标指针移到页的左侧空白处单击所在行 选定整个段落:将鼠标指针移到页的左侧空白处双击所在段落 7.复制文本 ○1选定要复制的文字 ○2点击“编辑”“复制”或在被选中的文字上单击右键 ○3将插入点光标移至要插入的位置 ○4点击“编辑”“粘贴”或单击右键 8.移动文本 ○1选定要复制的文字 ○2点击“编辑”“剪切”或在被选中的文字上单击右键 ○3将插入点光标移至要插入的位置 ○4点击“编辑”“粘贴”或单击右键 9.删除文本 选中这些文字或段落,按下Delete键或点击“编辑”“清除”“内容” 10.查找和替换文本 ○1.点击“编辑”“查找” ○2在“查找内容”文本框中输入查找内容 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替换后内容。 ○3.单击“全部替换”按钮,一次性替换文档中所有符合要求的内容

信息技术类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寿光市2014年春季高考模拟考试 信息技术类专业基础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到答题卡上) 1.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A.降低成本B.打印文件C.资源共享D.文件调用 2.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Internet B.ARPANET C.Chinanet D.CERNET 3.以报文为单位,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不需要在通信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专用的物理线路的数据交换技术是() A.电路交换B.信元交换C.分组交换D.报文交换 4.一旦中心节点出现故障则整个网络瘫痪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环型网络B.星型网络C.总线型网络D.树型网络 5.TCP/IP协议中的最低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中的() A.物理层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传输层D.传输层 6.OSI/RM参考模型中灵气加密与解密所在层次是() A.应用层B.表示层C.会话层D.传输层 7.某C类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则每个子网中的有效主机数是() A.14 B.30 C.62 D.224 8.因特网中某主机的二级域名是“EDU”,表示该主机属于() A.赢利性商业机构B.军事机构C.教育机构D.非军事机构 9.下列关于电路交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在两个工作站之间建立实际的物理连接 B.线路利用率高 C.由于信道专用,通信速率较高 D.通信的双方必须同时工作 10.B类IP的地址范围是() A.128.0.0.0-191.255.255.255 B.192.0.0.0-223.255.255.255 C.1.0.0.0-126.255.255.255 D.224.0.0.0-239.255.255.255 11.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 A.用户调用、访问网络的应用程序 B.管理网络节点间的连接 C.将数据放入IP包 D.在网络介质上传输包 12.路由器的功能不包括() A.路径选择B.数据转发C.数据过滤D.数据转换 13.下列属于网络操作系统的是() A.DOS操作系统B.Windows98操作系统 C.Windows NT操作系统D.数据库操作系统 14.使用Partition Magic“创建分区”向导时,在“分区属性”对话框中,不能进行设置的是() A.容量大小B.主或逻辑分区类型 C.文件系统类型D.分区在未分配空间的位置 15.不属于ghost子菜单local中的是() A.disk B.partition C.check D.quit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

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in tn 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是装取、公理、传输,制和利用信息等相关的技术的总称。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识别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网洛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通信技术等。 2、什么是射航技术 射须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 l den if cation,缩写RFID) ,是20世纪90年代开好兴起的一种手接触式的白动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 3、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 、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 my uting) 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 的发展.“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技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则被称为“云'.4、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题识别、红外感威器、全球定位系统、滋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在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迪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5、什么是信息系统?其核心是什么? 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 ,是一

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仔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传统的MIS条统的核心是CS(Clint/Server一客户端/服务器) 架构,而基于Inte met的MIS系流的核心是B/S(Browser/Server一浏览器/服务器) 架构。 6、什么是搜紫引擎?有哪两种类型?各自特点分别是什么? 搜索引擎(searchengine) 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将用户检索的相关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月其工作原理来分主要有全文搜索引学、目录书索引擎两种基本类型, (1)全文搜索引攀 全文检索通过计算机索引程序扫描文章中的每一个词,并对每一个词建立索引,指明该词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和位置,当用户查询时,检索程序就根据事先建立的索引进行查找,并将查找的结果反馈给用户的检常方式。这种引擎的特点是“搜全半*比较高,如Google、百度等,它们从互联网提取各个阳站的信息(以网页文字为主),建立起数据库,并能检索与用户查询条件相甚配的记录,按一定的排列顺序返回结果。 (2)目录控索引擎 日录搜索引擎是以人工方式或半自动方式搜集信息,由编辑员查看信息之后,人工形成信息擠要,并将信息置于事先确定的分类框架中,信息大多面向网站,提供目录润览服务和直接榆常服务,这种引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操作题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word操作题 新华社伦敦5月6日电丹麦科学家最近发现,80年代以来全球 气温升高及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不是太阳活动,而是人类排放的 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最近报道,科学界一般认为,全球 变暖主要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但 也有科学家认为,太阳耀斑周期性出现才是全球变暖的主因。 1991年,丹麦气象研究所的克努兹·拉森及其同事对1861年 至1985年间的太阳耀斑及北半球气温记载进行研究,认为耀斑出 现与北半球气温升高有显著联系。在这期间,耀斑活动引起的气 温升高,占气温升高总量的80%以上。但拉森最近与天体物理学 家彼得·海尔合作研究后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情况发生 了明显变化,耀斑活动难以解释气温升高。这表明,有新的因素 已经取代太阳活动成为全球变暖的主因。他们认为,最可能的解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

塞万提斯以及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的时间里,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演戏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对这些活动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呼吁我们国家也开展类似的活动。 为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并宣布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为2001年的“世界图书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历年当选“世界图书首都”的城市分别有:马德里(西班牙,2001年)亚历山大(埃及,2002年)新德里(印度,2003年)安特卫普(比利时,2004年)蒙特利尔(加拿大,2005年)都灵(意大利,2006年)波哥大(哥伦比亚,2007年)阿姆斯特丹(荷兰,2008年)贝鲁特(黎巴嫩,2009年)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201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2011年)。 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

2010年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考试试题(选择和填空) 选择题: 1. ( A )可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取信息。 A. 输入设备 B. 音箱 C. 输出设备 D. 运算器 2. 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信息不可以脱离载体而存在 B. 信息都不能保存 C. 过时的信息不属于信息 D. 信息都是真实的 3. “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这10个汉字占用(C )个字节。 A. 10 B. 18 C. 20 D. 12 4. 下列存储器中,容量最大的是( A )。 A. 30GB硬盘 B. 256MB优盘 C. 1.44MB软磁盘 D. 64MB内存条 5. 下列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一条公路 B. 一条车流量很大的高速公路 C. 一条信息流通量很大的公路 D. 一个能够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以及各种日用电子设备组成的完备网络 6. 我们要给自己的电脑安装Office2000软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B )。 A. 购买一个通过正版拷贝的Office2000软件 B. 购买一个正版的Office2000软件 C. 购买一个盗版的Office2000软件 D. 从网上下载一个Office2000软件 7. 下列属于应用软件的是( D )。 A. Linux B. DOS C. Windows98 D. Word2000 8.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A )年,名字叫做()。 A. 1946,ENIAC B. 1954,EAINC C. 1964,ENIAC D. 1976,EAINC 9. Windows98 "开始"菜单下的"文档"菜单中存放的是( C )。 A. 最近打开过的文件夹 B. 最近打开过的文档 C. 最近运行过的程序 D. 最近建立的文档 10. 下列关于菜单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黑色菜单选项,表示当前不能使用 B. 带有三角形标记的菜单选项,表示有对话框 C. 单击带省略号的菜单选项,将会弹出一个对话框 D. 灰色菜单选项,表示当前能使用 11. Windows98是(B )的操作系统。 A. 单用户单任务 B. 单用户多任务 C. 多用户单任务 D. 多用户多任务 12. Windows98图形化操作界面是人机对话的桥梁,表现为( A )。 A. 桌面图标、程序窗口、菜单及对话框 B. 程序窗口和文档窗口 C. 桌面图标与对话框 D. 常用工具栏及格式工具栏 13. 删除Windows98桌面上某个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图标,意味着(A )。 A. 只删除了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被保留 B. 只删除了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图标被隐藏 C. 该应用程序连同其图标一起被删除 D. 该应用程序连同其图标一起被隐藏 14. Word中设定打印纸张的大小,应做的操作是( C ) A. [文件][打印预览] B. [视图][页眉和页脚] C. [文件][页面设置] D. [视图][工具栏] 15. 在Word2000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中文字体中默认的是宋体 B. 在字体对话框中也可以调整字符间距 C. 在字体对话框中也可以进行动态效果的调整 D. 字号默认的中四号字体 16. 在Word中,如果文档中每段之间要留有较大间隔,一般应(D ) A. 在两段之间用按Crtl+回车键的办法添加空行 B. 用字符格式设定来增加间距 C. 在两行之间用按回车键的办法添加空行 D. 用段落格式设定来增加段间距 17. 在Word的编辑状态,执行“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后( B ) A. 剪贴板中的内容移到插入点 B. 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插入点 C. 被选择的内容移到插入点处 D. 被选择的内容移到剪贴板 18. INTERNET中采用的主要通信协议是(A )。 A. TCP/IP B. SPX/IPX C. WWW D. FTP 19. 要保存网页中不含超链接的一幅图片,则正确的操作是(B )。

初中信息技术 青岛版 考试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上

基础知识单元(上)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 《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 (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6.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1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题63514

(必考)Windows操作题 1.新建文件夹,并命名:右击执行“新建”---“文件夹”---输入名称 2.新建文本文档,并命名:右击执行“新建”---“文本文档”--输入名称 3.重命名:右击执行“重命名”---输入名称 4.移动或复制文件(夹):选中--右击执行“剪切”或“复制”---打开目标 文件夹---右击执行“粘贴” 5.为文件(夹)在指定位置创建快捷方式,并进行命名:选中--右击执行“创 建快捷方式”---选中创建好的快捷方式,右击执行“重命名”---输入新名称,并移动到指定位置 6.设置文件(夹)的属性:右击执行“属性”---设置相关属性(如只读、 隐藏等) 7.对文件(夹)进行压缩操作:右击执行“添加到压缩文件”---按要求设 置 压缩文件名称 压缩文件格式(.rar或 .zip) 在“浏览”中选择保存的位置 点击“确定”即可。 (必考)Word操作题---文字处理 1、Word有“改写”、“插入”两种编辑状态,通过按“Insert”键位实现两者切换,在状态栏有显示。改写状态下,输入文字后光标后的文字会被覆盖;插入状态下,输入文字后光标后的文字会被向后顺次移动。 2、在Word编辑状态下绘制图形,文档应处于页面视图。 3、在Word中页眉在页面顶部,页脚在页面底部。 “视图”――“页眉和页脚” 4、边框和底纹:“格式”→“边框和底纹” 5、插入符号:“插入” →“符号” 或“插入” →“特殊符号” 6、查找和替换:“编辑” →“替换”(注意:查找内容不能有空格;替换内容有格式设置时,先打开“高级”,再进行选中文字、设置) 7、插入文本框:“插入”――“文本框” 文本框格式设置:右击文本框边框――文本框格式设置(包括线条、填充、大小等设置) 8、插入图片:“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中文件 图片格式设置:右击图片――图片格式设置(包括线条、填充、大小、版式等设置) 9、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艺术字”

信息技术教师考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全国信息技术教师考试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 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工程 适合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练习 信息技术教师考试试题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按照动画的制作方法和生成原理,Flash的动画类型主要分为哪两大类() A、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 B、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 C、引导层动画和遮罩层动画 D、可见层动画和不可见层动画 答案:B 2、用于减小搜索结果的围的方法是() A、-号 B、+号 C、空格 D、等号 答案:B 3、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博客辅助教师来发布信息的功能( ) A、教师利用博客发表与学科相关的主题,组织学生对该主题进行讨论;收集其他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等的评价建议,通过回复这些评价建议,共同探讨使自身不断完善。 B、教师发布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吸引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访问该博客,实现信息更为广泛的共享。 C、教师利用博客发布教学通知、布置作业,书写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等日记随笔,将教学资源上传。 D、教师根据教学资源种类或用途,将博客中收集的多种形式教学资源分类存放;也可以根据日志容不同,将博客中书写的日志分类存放。 答案:C 4、以下哪一种信息交流技术可以辅助教师与学生开展实时交流() A、E-mail B、BBS C、Blog D、gate face门面 答案:D(无需域名) 5、使用Excel创建学生成绩图表时,漏掉了数学成绩一列,可以在图表向导的哪个对话框中进行修改() A、图表位置 B、图表选项 C、图表源数据 D、图表类型

答案:C 6、可以对Excel电子表格中一组数据返回最大值的函数是() A、average B、count C、min D、max 答案:D 7、创建教师个人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一般首先要设计的结构,其次要做的一项工作是() A、发布 B、收集与加工所需素材 C、编辑网页 D、预览网页 答案:B 8、教师在利用Flash制作课件时,会用到很多的实例与符号(也称元件),对于实例与符号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两者根本没有关系 B、修改符号的属性会影响实例的属性 C、修改实例的属性会影响符号的属性 D、修改符号的属性不会影响实例的属性 答案:B 9、采集音频时,我们一般将采样率设置为(),这样音质就能够接近CD音质,满足教学的一般需要。 A、22.05 kHz B、44.1 kHz C、88.2kHz D、176.4kHz 答案:B 10、下面软件中,不属于音频编辑工具的是() A、GoldWave B、豪杰音频解霸 C、gateface门面 D、Cool Edit Pro 答案:C 11、对于正在制作和以后需要继续编辑的图像,要将其保存为()格式 A、GIF B、BMP C、PSD D、JPEG 答案:C 12、当利用Photoshop选取图像中的一部分时,下列选项中我们可以用到的工具是() A、缩放工具 B、裁剪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