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对照试验的mea分析方法之一合并效应量计算

随机对照试验的mea分析方法之一合并效应量计算
随机对照试验的mea分析方法之一合并效应量计算

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之一:合并效应量计算

介绍metan命令的用法

数据来源:

Example1:

The following table gives data from 22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of streptokinase(链激酶) in the prevention of death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塞)

命令:describe

命令:generate alive1=pop1-deaths1

generate alive0=pop0-deaths0

metan deaths1 alive1 deaths0 alive0, rr xlab(.1,1,10) label(namevar=trialnam)

注意:

generate用于产生新变量,Stata和RevMan不一样,需要的是治疗组有效数和无效数,以及对照组的有效数和无效数,而不是有效数和治疗总数或对照总数。

metan就是Stata中Meta分析的命令。

deaths1 alive1 deaths0 alive0 就是四格表资料。

rr表示使用RR统计量。

xlab(.1,1,10)就是制定森林图中X轴的坐标,0.1~10,其中1是无效线。label(namevar=trialnam) 在森林图中用实验名称标识试验。

介绍meta命令的用法

The meta command uses 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 to calculate ?xed and random effects summary estimates, and, optionally, to produce a forest plot. The main difference in using the meta command (compared to the metan command) is that we require variables containing the effect estimate and its corresponding standard error for each study.

meta是Stata进行Meta分析的另一个命令,meta命令和metan命令的区别在于meta使用的是一般倒方差法,需要输入效应量和效应量的标准误。

命令如下:generate alive1=pop1-deaths1

generate alive0=pop0-deaths0

generate logor=log((deaths1/alive1)/(deaths0/alive0))

generate selogor=sqrt((1/deaths1)+(1/alive1)+(1/deaths0)+(1/alive0))

meta logor selogor, eform graph(f) cline xline(1) xlab(.1,1,10) id(trialnam)

b2title(Odds ratio) print

注意:

generate logor=log((deaths1/alive1)/(deaths0/alive0))

产生效应量,也就是LogOR值。

generate selogor=sqrt((1/deaths1)+(1/alive1)+(1/deaths0)+(1/alive0))

产生标准误,也就是SELogOR。

eform可以使LogOR在森林图中表示为OR。graph(f)固定效应模型的森林图

graph(r)随机效应模型的森林图

cline在森林图上合并效应量上画一条线

xlab(.1,1,10)标识X轴

xline(1)在1上画条垂直线

id(trialnam)Y轴使用研究名称

b2title(Odds ratio)森林图下显示Odds ratio标题print显示数据

下面依然以实例一的数据为基础运行下例命令:

实验八干燥实验

实验八 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洞道式循环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 2. 掌握恒定条件下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3. 测定湿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C ,加深对其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4. 熟悉恒速阶段传质系数K H 、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在空气流量、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定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和临界含水量,并了解其 影响因素。 2. 测定恒速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和传质系数K H 。 三、基本原理 干燥操作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水分蒸发分离的操作。干燥 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而且涉及到湿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质的 机理。由于物料含水性质和物料形状上的差异,水分传递速率的大小差别很大。概括起来 说,影响传递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含水量、含水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 度或颗粒的大小;热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热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目 前尚无法利用理论方法来计算干燥速率(除了绝对不吸水物质外),因此研究干燥速率大 多采用实验的方法。 干燥实验的目的是用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为简化实验的影响因素,干燥 实验是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即实验为间歇操作,采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的物料, 且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状态如温度、湿度、气速以及空气与物料之间的流动方式均恒定不 变。 本实验以热空气为加热介质,甘蔗渣滤饼为被干燥物。测定单位时间内湿物料的质量 变化,实验进行到物料质量基本恒定为止。物料的含水量常用相对与物料总量的水分含量, 即以湿物料为基准的水分含量,用ω来表示。但因干燥时物料总量在变化,所以采用以干 基料为基准的含水量X 表示更为方便。ω与X 的关系为: X =-ωω 1 (8—1) 式中: X —干基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料; ω—湿基含水量 kg 水/kg 湿物料。 物料的绝干质量G C 是指在指定温度下物料放在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到恒重时的质量。 干燥曲线即物料的干基含水量X 与干燥时间τ的关系曲线,它说明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干 基含水量随干燥时间变化的关系。物料的干燥曲线的具体形状因物料性质及干燥条件而 变,但是曲线的一般形状,如图(8—1)所示,开始的一小段为持续时间很短、斜率较 小的直线段AB 段;随后为持续时间长、斜率较大的直线BC ;段以后的一段为曲线

管理会计学本量利分析案例附答案

本量利分析案例 北京市当代剧院是一家以服务社区、为提供群众高雅艺术的非营利组织。日前已经宣告了其来年的经营安排。根据剧院的管理导演麦根的意向,新季的第一部戏将是《莎士比亚著作集锦》。“人们将会喜欢这部戏剧,”麦根说到,“他确实令人捧腹大笑。它拥有所有最著名的饰演莎士比亚戏剧的一线演员。演出尝试展示37部戏剧和154首十四行诗,而所有这一切仅仅在两小时内完成。” 虽然每月卖出大约8 000张戏票,卖根说他期望这会是剧院最好的一年。“记住,”他指出,“对我们来说,好的年份并不意味着较高的利润,因为当代剧院是个非营利组织。对我们来说,好的年份意味着许多人观看我们的戏剧,享受着我们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当代剧院艺术。” 对麦根来说,当代剧院是个现实的梦想。“我在大学里学习高雅艺术,”他说,“并且我想成为一名演员。我花了10年时间在北京人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并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在伦敦获得了MFA。但是,我一直清楚自己最终想成为一名导演。当代剧院给了我想要的一切。我在这个古老剧院中管理着美妙的戏剧公司。我一年导演了6部戏剧,并且通常在一两部戏中参加演出。” 卖根解释说,当北京市政府同意其使用具有历史意义的市剧院做当代剧院时,戏剧公司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北京市可获得月租费,外加一份来自戏票销售收入的报酬。我们尽力保持票价的合理性,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将戏剧带入到尽可能多的人们生活中去。当然,从财务上说,我们的目标是每年收支刚好持平。我们不想获利,但是我们也不能亏损运作。我们要支付剧本的版税、演员以及其他雇员的工资、保险费以及公用事业费等等。陶醉在戏剧里是很容易的,但是注意到事情的商业方面也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时,寻求我们的损益平衡点是很棘手的。我们不得不测算我们的成本会是多少,票价应定在什么水平上,并且估算我们将会从我们的朋友和支持者那里获得多少慈善行捐赠。即从财务上又从艺术上知道我们的行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想在未来的许多年中都要将伟大的戏剧带给朝阳区人民。” [当代剧院背景资料]: 北京市当代剧院作为一个非营利企业,其成立是为了将当代戏剧带给北京市人民。该组织拥有一个兼职的、不要报酬的托管人委员会,它由当地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是热忱的戏剧迷。该委员会雇用了如下的全职雇员: 管理导演:责任包括组织的全面管理,每年执导6部戏剧; 艺术导演:责任包括每部戏剧的演员和有关制片工作人员,每年执导6部戏剧; 业务经理与制片人:责任包括管理组织的商业功能预收票,指导那些负责舞台、灯光、服装以及合成的制片工作人员。 托管人委员会已经与北京市签订了协议,可在该市拥有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剧院中进行演出。该剧院已经有30年未被使用,但是北京市已同意对其翻新,并提供灯光与音响设备。作为回报,北京市将获得每月10 000元的租金,另外可从每张售出的戏票中获得8元。 [预计费用与收入]: 剧院的业务经理与制片人白德已经为经营的最初几年做出了如下的预计。 单位:元 每月固定费用: 剧院租金10 000 雇员工资与福利8 000 演员薪金15 000 制片工作人员的薪水 5 600

10表格数据的数值计算

10表格数据的数值计算 【教学目标】 1.知道低碳生活、碳足迹等概念,认识节能减排的意义。 2.掌握Excel中公式及函数的使用方法,计算自己碳足迹。 3.掌握Excel中排分类汇总等功能,进行数据分析。 4.培养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制定方案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本实践活动是围绕“低碳生活”展开的,运用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计算和分析同学们的月度碳排放量,为制定自己的“减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完成本活动前,阅读教科版教材4.2.1节 【学习过程】 一、引入 1.回顾上次课内容。 1.指出上次课学习的排序和筛选都是改善了我们对于表格信息获取的手段,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但这些操作只能是对于表格中已经存在的数据进行操作,如果我们要对表格进行进一步分析,统计,显然这些操作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表格的数值计算。 2.本节课用到的样表 1.“碳足迹”相关概念。 2.碳足迹计算样表 二.Excel相关知识点。 (1)公式计算: 以计算碳排放量为例:碳排放量=数据*转换系数。

要点:1、公式前必须加上“=”。 反复重复同种公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寻求更有效方法的兴趣。 (2)填充:沿用同类公式的有效手段 实践一:学习Excel中公式的使用,计算我的碳足迹。 1.以月为单位,统计自己在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11个项目的大概数据,填在表10-1中。 表10-1 计算碳排放量的调查表 图10-2 计算个人碳排放量 (2)函数计算: 1、当公式计算过于繁琐或者无法达到的时候,可以用函数进行计算。 以合计为例,让学生了解公式只能计算较为简单的数据。 2、介绍函数界面,了解函数分类,了解函数基本格式。 介绍sum,max,min,average等函数。 实践二:运用Excel的常用函数,分析我的碳足迹。 (3)自动计算 有时并不需要将数据计算到表格,而是简单的快速查看一下,那么可以使用

管理会计本量利分析习题及答案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 一、关键概念 1.本量利分析 2.贡献边际3.保本点 1.安全边际2.保本作业率3.保本点4.保利点 1.本量利关系图2.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3.贡献式本量利关系图 4.利润—业务量式本量利关系图 二、分析思考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2.贡献边际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 3.单一品种保本点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1.经营安全程度的评价指标的内容及其计算? 2.单一品种下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和保利点,对安全边际以及对营业利润的影响是什么? 1.本量利关系图的含义及其类型有哪些? 2.因素变动对保本点等指标有哪些影响? 三、单项选择题 1.称为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也是本量利分析出发点的是()。 A.成本性态分析假设 B.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 C.产销平衡假设 D.品种结构不变假设2.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A.完全成本法B.变动成本法 C.吸收成本法D.制造成本法 3.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企业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 )。 A.税金成本B.材料成本 C.人工成本 D.变动成本4.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的自变量均为同一个( )。 A.销售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 C.固定成本D.产销量 5.计算贡献边际率,可以用单位贡献边际去除以( )。 A.单位售价B.总成本C.销售收入D.变动成本1.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定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 )。 A.保本量 B.贡献边际 C.保本作业率 D.保本额 2.当单价单独变动时,安全边际( )。 A.不会随之变动 B.不一定随之变动 C.将随之发生同方向变动 D.将随之发生反方向变动3.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45元,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产品单价为120元,为使安全边际率达到60%,该企业当期至少应销售的产品为( )。 A.2000件B.1333件 C.800件 D.1280件 4.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5元,单位变动成本3元,固定成本总额600元,则保本销售量为( )。 A.200件 B.300件 C.120件D.400件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是36元,固定成本总额4 000元,产品单位销售价格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 A .400件 B. 222件C. 143件 D. 500件 6.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只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保本点的措施是()。 A.提高单价 B.增加产量 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D.降低固定成本 7.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其保本量为20万件,单价2元,贡献边际率为40%,其固定成本为()。 A .50万元 B. 100万元 C. 8万元 D. 16万元 1.已知某企业本年目标利润为2 000万元,产品单价为600元,变动成本率为30%,固定成本总额为600万元,则企业的保利量为 ( )。 A.61 905 B.14 286 C.50 000 D.54 000 2.下列因素单独变动时,不对保利点产生影响的是( )。

EXCEL表格中的数据运算

【教材分析】 《Excel表格中的数据运算》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2006年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在上一节中,同学们学会了建立表格的基本方法、在表格中录入信息以及自动填充功能的熟练掌握。本节课,通过对表格中的数据实行公式、函数运算,协助用户方便的对原始数据实行运算,从而为下节课分析数据和展示分析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学生,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有一定的基础,而部分学生仍然是零基础学习。虽然Excel的运算在本教材中所占篇幅不长,只简单涉及到了“求和”、“求平均值”个最常用函数,但在近几年的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对函数部分的考查比例持续增加,尤其是IF函数,更是历年必考的内容。所以在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上,拓展了5个常用函数,也把重点放在让同学们能清楚数据计算的思路,达到灵活使用公式、函数的计算功能,以方便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更加好的驾驭操作题部分。 本节课内容实用性强,如果举例恰当,由简到难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对应操作,能极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灵活掌握相对应的操作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及其格式。 (2)学习用Excel处理数据的基本技巧,掌握公式与函数的应用。 (3)灵活利用函数运算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水平,通过体验用Excel实行数据统计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Excel的热情。【教学重点】 公式、函数以及填充功能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公式和函数的灵活使用、数据范围的选择。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师讲解、指点协作完成。 【教学环境】 1、硬件:网络机房。 2、软件:教学广播软件、Excel200 3、演示幻灯片、Excel文档(学生成绩表、教师工资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院(部):化学工程学院 姓名:王敬尧学号: 2010016068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012班 同组人员:雷雄飞、雍维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流化床干燥实验 实验日期: 2013.6.4 北京化工大学

干燥实验 一、摘要 本实验在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实验装置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干燥实验中通过计算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干燥速率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实验中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空气流速来测定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 段的传质系数k 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 X。 三、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0)。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

第3章-本量利分析计算题.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1.某企业2011年的销售收入为600万元,销售变动成本总额为300万元,固定成本总额为450万元。预计2012年增加固定成本2 2.5万元,产品单价为150元。 要求:(1)计算2012年保本点。 (2)若企业计划2012年实现目标利润15万元,计算保利点 解:先求单位变动成本: 因为:(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额-固定成本=利润(-1500000) (150-单位变动成本)*6 000 000-4 500 000=-1 500 000 (150-单位变动成本)*6000 000=3 000 000 150-单位变动成本=3000 000/6000 000 单位变动成本=150-3000 000/6000 000=150-0.5=149. 5 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450万+22.5万)/(150-149.5) =945万 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单价=945 万/150=6.3万 (2)若企业计划2012年实现目标利润15万元,计算保利点 因为:(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额-固定成本=15 0000元 =(150-149. 5)* 保本销售额-(450万+22.5万)=150 000 0.5*保本销售额-(450万+22.5万)=15万 保本销售额=(15+622.5)/0.5 =975万元 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单价=975万元/150=6.5万件 2.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年固定成本为91 800元,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 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保本额和各产品保本点。 (1)各产品边际贡献率: A产品边际贡献率=单价边际贡献/单价=((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200-160)/200×100%=20% B产品边际贡献率=(240-180)/240×100%=25% C产品边际贡献率=(320-224)/320×100%=30% (2)各产品销售收入和各产品销售比重: A产品的销售收入=单价*销售量= 200×1 200=240 000(元) B产品的销售收入= 240×1 000=240 000(元) C产品的销售收入= 320×1 000=320 000(元) 总销售收入=800 000(元) A产品销售比重= 240 000/800 000=0.3 B产品销售比重= 240 000/800 000=0.3 C产品销售比重= 320 000/800 000=0.4 (3)综合边际贡献率: 20%×0.3+25%×0.3+ 30%×0.4=25.5%

干燥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干燥实验实验日期:2012-5 班级:化工0906 姓名:郭智博 同组人:常成维尉博然黄金祖学号:200911175 干燥实验 一、摘要 本实验在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实验装置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干燥实验中通过计算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干燥速率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实验中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空气流速来测定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 段的传质系数k 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 X。 三、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

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0)。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 mf)。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见下图)。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将干燥速率对物料含水量作图,即为干燥速率曲线(见下下图)。干燥过程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本量利分析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本量利分析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单一品种产品企业,保本销售额=() A.保本销售量×单位利润 B.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率 C.固定成本总额÷(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毛益率 E.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 2、生产多品种产品企业测算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 A.单位贡献毛益 B.贡献毛益率 C.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D.综合贡献毛益率 3、从保本图上得知,对单一产品分析,() A.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高 B.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 C.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 D.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低 4、利润=(实际销售量一保本销售量)×() A.贡献毛益率 B.单位利润 C.单位售价 D.单位贡献毛益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6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4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0.5元,销量为500件,则其产品贡献毛益为()元 A.650 B.750 C.850 D.950 6、下属因素中导致保本销售量上升的是() A.销售量上升 B.产品单价下降 C.固定成本下降 D.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下降 7、已知产品销售单价为24元,保本销售量为150件,销售额可达4800元,则安全边际率为() A.33.33% B.25% C.50% D.20% 8、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A.贡献毛益 B.营业利润 C.营业毛利 D.期间成本 9、在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断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 A.保本量 B.贡献毛益 C.保本作业率 D.保本额 10、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率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销售量()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1、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A.完全成本法 B.变动成本法 C.吸收成本法 D.制造成本法 1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之间的关系是() A.两者相等 B.前者一般大于后者 C.后者一般大于前者 D.两者之和等于1 13、销售量不变,保本点越高,则能实现的利润()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D.不一定

表格数据的据计算

表格数据的数据计算 教学设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把信息技术作为生活和学习的工具;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分层式教学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既可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依据课程标准全面科学地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 学习目标: (1)让同学们认识到EXCEL电子表格具有计算准确、快速高效、方便实用等功能; (2)分析表格中不同的数据及不同的要求来采取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3)关心表格加工工具的效率,掌握高效运用表格信息加工的技巧。 教学重点: (1)EXCEL电子表格中公式的输入方法及应用技巧; (2)EXCEL电子表格中函数的使用方法; (3)EXCEL电子表格中批量运算功能的使用方法; (4)用EXCEL电子表格解决数学中较复杂的运算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运算时单元格的引用。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同学没有学过EXCEL电子表格,而电子表格最强大的功能就是其运算功能。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表格中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运算的基本方法,掌握对大量数据进行批量运算的技巧。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掌握利用公式在电子表格中进行计算的多种方法; (2)掌握利用函数在电子表格中进行计算的多种方法; (3)掌握对大量数据进行批量运算的技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电子表格加工的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整合能力; (2)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感受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身边实际问题后所得到的乐趣; (2)使学生逐步学会欣赏他人和正确评价他人。 4、发展目标 (1)加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 教法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展示一个已做好的有大量数据需要计算的电子表格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出明确、可行的任务,并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完成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表格数据的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表格数据的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表格数据的数据计算”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中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和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在现代办公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 2、熟练运用公式与函数统计数据 3、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工作表数据计算、运用公式与函数统计数据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和分类汇总等 四、教法: 讲练结合法和网络教学模式法, 任务驱动法, 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次重点中学联考各科的成绩都出来了,如果要你把每个同学的的总分算一下,你该怎么办?把每个同学的平均分算一下你打算怎么办?如果再看看你的成绩名次你该怎么办? (用传统手算或者是计算器计算与计算机的使用引出人们常用的表格办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出新课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处理各种各样的表格,如学生成绩表、考勤表、学籍档案表、工人工资表等等,并对这些表格数据进行挖掘、提炼后统计和分析,形成科学准确地分析报告,以便人们能快速地接收和提取所需的信息,作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 常用的表格处理软件是Execl,我们下面就以Execl为例看一下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讲述概念: 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

管理会计白玉芳本量利分析思考题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其基本公式如何表达它具有什么用途 答: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利润等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即: 销售收入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利润 或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利润设销售单价为p,销售量为x,固定成本总额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利润为P。则将这些符号代入上述方程式,则为: px-(a+bx)=P 本量利分析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企业预测和决策常用的基本方法。可用于保本点预测分析、目标销售量或目标销售额的预测分析、利润预测分析及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不确定性分析、经营风险分析、全面预算编制、责任会计与业绩评价等。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哪些内容 答:本量利分析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假设: 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 本量利分析必须在成本性态分析已经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即假设本量利分析所涉及的成本因素已经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相关的成本性态模型已经形成。

2.线性假设 假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产销业务量范围内,总成本性态模型表现为线性方程式(y=a+bx);同时,在相关范围内,单价也保持不变,使得销售收入函数也是一个线性方程式(y=px)。此外,总成本函数和收入函数均以同一产销业务量为自变量。 3.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假设企业只安排一种产品的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均能通过市场实现销售,并且自动实现产销平衡。对于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在总产销量发生变化时,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在全部产品总销售额中所占比重不变。这种假设可使分析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单价、成本以及业务量对利润的影响上。 3、什么是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的实质是什么 答:贡献毛益,也称边际贡献、创利额,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贡献毛益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源泉,企业销售的产品如果不能提供贡献毛益,就不可能获得利润。但是,销售产品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并非营业利润,它首先要用来弥补固定成本。只有当贡献毛益弥补固定成本之后,剩余的贡献毛益才是企业的营业利润。如果贡献毛益不能补偿固定成本,则会出现亏损。 4、什么是贡献毛益率和变动成本率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 答:贡献毛益率是指贡献毛益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单位贡献毛益占单位产品售价的百分比。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占单位产品售价的百分比。 贡献毛益率和变动成本率的计算公式可得出二者的关系,即: 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 贡献毛益率=1–变动成本率

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计算

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计算 【摘要】本文介绍了应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计算常见的四种方法。 【关键词】数据;单元格;公式;函数;EXCEL VBA EXCEL作为三大办公软件(WORD、EXCEL、PPT)之一,以其功能强大、界面友好、应用快捷等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已成为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款颇具代表性的软件。它不仅能够方便处理表格和进行图形分析,更强大的功能体现在对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那么如何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计算呢? 1 直接输入数据进行计算 打开EXCEL电子表格,选择单元格(以A1为例),在编辑栏处输入=100-10,按回车键,A1中的数据就变成了90了。 还可以在A1单元格输入=100-10,按回车键,A1中的数据就变成90了。 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如果输入的单元格列宽比较窄,而输入内容又比较多的情况下,前种方法输入内容显示完整,一目了然。 简单的四则运算,如加(+)、减(-)、乘(*)、除(/)

及幂(^)等都可采用这种方法。这些运算符号都可以直接通过键盘输入,快捷、方便。 2 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公式是由用户自行设计的对工作表进行计算和处理的 表达式。它由等号(=)开始,包含运算符,运算对象常量、单元格引用和函数等。 往单元格中输入公式,选中单元格后就可以输入。例如,单元格A1和B1中已分别输入“10”和“20”,选定单元格C1并输入=A1+B1。按回车键,则在C1中就出现计算结果30。这时,如果再选定单元格C1时,在编辑栏中则显示其公式=A1+B1。 编辑公式与编辑数据相同,可以在编辑栏中,也可在单元格中。双击含有公式的单元格,该公式就在单元格中显示。 由例可见,应用公式时:(1)全部公式以等号开始;(2)输入公式后,其计算结果显示在单元格中;(3)当选定含有公式的单元格,该单元格的公式就显示在编辑栏中;(4)对输入单元格中数据的修改可立即引起公式结果的改变。 3 应用函数进行计算 EXCEL中既可应用内置函数,也可应用自定义函数来进行数据计算。 3.1 应用内置函数进行计算 EXCEL内置函数是预先定义,执行计算、分析等处理

洞道干燥计算机实验

洞道干燥实验装置说明书 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2013.06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并掌握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2.练习并掌握物料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对物料临界含水量Xc 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4.练习并掌握恒速干燥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5.学会用误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估算。 二、实验内容 1.在固定空气流量和空气温度条件下,测绘某种物料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和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 2.测定恒速干燥阶段该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 三、实验原理 当湿物料与干燥介质接触时,物料表面的水分开始气化,并向周围介质传递。根据介质传递特点,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恒速干燥阶段。干燥过程开始时,由于整个物料湿含量较大,其物料内部水分能迅速到达物料表面。此时干燥速率由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所控制,故此阶段称为表面气化控制阶段。这个阶段中,干燥介质传给物料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气化,物料表面温度维持恒定(等于热空气湿球温度),物料表面的水蒸汽分压也维持恒定,干燥速率恒定不变,故称为恒速干燥阶段。 第二阶段为降速干燥阶段。当物料干燥其水分达到临界湿含量后,便进入降速干燥阶段。此时物料中所含水分较少,水分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递的速率低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干燥速率由水分在物料内部的传递速率所控制。称为内部迁移控制阶段。随着物料湿含量逐渐减少,物料内部水分的迁移速率逐降低,干燥速率不断下降,故称为降速干燥阶段。 恒速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和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大小、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以及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等。 恒速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是干燥过程研究和干燥器设计的重要数据。本实验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对帆布物料进行干燥,测绘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目的是掌握恒速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干燥速率测定 τ τ??≈ = S W Sd dW U ' ' (1) 式中:U —干燥速率,kg /(m 2 ·h ); S —干燥面积,m 2 ,(实验室现场提供); τ?—时间间隔,h ; 'W ?—τ?时间间隔内干燥气化的水分量,kg 。 2.物料干基含水量 ' ' 'Gc Gc G X -= (2) 式中:X —物料干基含水量,kg 水/ kg 绝干物料; 'G —固体湿物料的量,kg ; 'Gc —绝干物料量,kg 。 3. 恒速干燥阶段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tw w tw r t t Sd r dQ Sd dW Uc )('' -= ==αττ w tw t t r Uc -?=α (3) 式中:α—恒速干燥阶段物料表面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W/(m 2 ·℃); Uc —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kg/(m 2 ·s ); w t —干燥器内空气的湿球温度,℃; t —干燥器内空气的干球温度,℃; tw r —w t ℃下水的气化热,J/ kg 。 4.干燥器内空气实际体积流量的计算 由节流式流量计的流量公式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可推导出:

本量利分析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单一品种产品企业,保本销售额=() A.保本销售量×单位利润 B.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率 C.固定成本总额÷(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毛益率 E.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 2、生产多品种产品企业测算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 A.单位贡献毛益 B.贡献毛益率 C.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D.综合贡献毛益率 3、从保本图上得知,对单一产品分析,() A.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高 B.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 C.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 D.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低 4、利润=(实际销售量一保本销售量)×() A.贡献毛益率 B.单位利润 C.单位售价 D.单位贡献毛益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6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4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0.5元,销量为500件,则其产品贡献毛益为()元 A.650 B.750 C.850 D.950 6、下属因素中导致保本销售量上升的是() A.销售量上升 B.产品单价下降 C.固定成本下降 D.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下降 7、已知产品销售单价为24元,保本销售量为150件,销售额可达4800元,则安全边际率为() A.33.33%

C.50% D.20% 8、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A.贡献毛益 B.营业利润 C.营业毛利 D.期间成本 9、在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断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 A.保本量 B.贡献毛益 C.保本作业率 D.保本额 10、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率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销售量()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1、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A.完全成本法 B.变动成本法 C.吸收成本法 D.制造成本法 1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之间的关系是() A.两者相等 B.前者一般大于后者 C.后者一般大于前者 D.两者之和等于1 13、销售量不变,保本点越高,则能实现的利润()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D.不一定 14、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月计划销售600件,单位变动成本6元,月固定成本1000元,欲实现利润1640元,则单价应为()

实验5、干燥实验讲解

实验洞道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气流常压干燥设备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 2、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3、了解操作条件改变对不同的干燥阶段所产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干燥是最常见的有效除湿的方法之一,干燥速率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与物料及其含水性质、干燥介质的性质、流速和干燥介质与湿物料接触方式等因素有关,一般由实验测定。 三、实验装置 图1 实验装置流程图 1.中压风机; 2.孔板流量计; 3. 空气进口温度计; 4.重量传感器; 5.被干燥物料; 6.加热器; 7.干球温度计;8.湿球温度计;9.洞道干燥器;10.废气排出阀;11.废气循环阀; 12.新鲜空气进气阀;13.干球温度显示控制仪表;14.湿球温度显示仪表; 15.进口温度显示仪表;16.流量压差显示仪表;17.重量显示仪表;18.压力变送器。

四、实验步骤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 将被干燥物料试样进行充分的浸泡。 2. 向湿球温度湿度计的附加蓄水池内,补充适量的水,使池内水面上升至 适当位置。 3. 将被干燥物料的空支架安装在洞道内。 4. 调节新空气入口阀到全开的位置。 (二) 装置的实验操作方法 1. 按下电源开关的绿色按键,在按风机开关按钮,开动风机。 2. 调节三个蝶阀到适当的位置,将空气流量调至所需读数。 3. 在温度显示控制仪表上,利用(<,>,︿)键调节实验所需温度值,sv窗 口显示,此时pv窗口所显示的即为干燥器的干球温度值,按下加热开关,让电热器通电。 4. 干燥器的流量和干球温度恒定达5分钟之后,即可开始实验。此时,读 )。 取数字显示仪的读数作为试样支撑架的重量(G D 5. 将被干燥物料试样从水盆内取出,控去浮挂在其表面上的水份(使用呢子 物料时,最好用力挤去所含的水分,以免干燥时间过长。将支架从干燥 器内取出,再将支架插入试样内直至尽头)。 6. 将支架连同试样放入洞道内,并安插在其支撑杆上。注意:不能用力过大, 使传感器受损。 7. 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并记录显示仪表的显示值。然后每隔一段时间 记录数据一次( 记录总重量和时间 ),直至减少同样时间重量的减少是恒速阶段所用时间的8倍时,即可结束实验。 注意: 最后若发现时间已过去很长,但减少的重量还达不到所要求的克数,则可立即记录数据。 注意:放入物料后不要在点击〈读取操作条件〉,那样会使实验程序进入错误状态,无法正常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练习题及其答案

管理会计前三讲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费用中不属于酌量型固定成本的是()。 A.广告宣传费 B.技术研发费 C.职工培训费 D.不动产税金 2.在Y=a+( )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额,则X的系数应是()。 A.单位变动成本 B.单位边际贡献 C.变动成本率 D.边际贡献率 3. 关于固定成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定成本总是不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 B. 随着产量的上升,单位固定成本下降 C. 固定成本总是针对某一特定范围内而言的 D. 酌量性固定成本可以有管理人员自由控制 4.机会成本概念应用的理财原则是()-2011注会真题 A.风险报酬权衡原则 B.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C.比较优势原则 D.自利行为原则 5.下列成本估计方法中,可以用于研究各种成本性态的方法是()。-2011注会真题 A.历史成本分析法 B.工业工程法 C.契约检查法 D.账户分析法 6.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中,主观性最强的方法是() A. 账户分析法 B. 高低点法 C. 散点图法 D.回归直线法 7.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的计算范围是()-2011注会真题 A.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B.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制造费用 C.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D.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管理及销售费用 8.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 A. 0元 B. 1 000元 C. 5 000元 D. 6 000元 9.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20 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8 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之差为()。 000元000元 C. 28 000元 D. 20 000元 10.若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 11.按照管理会计的解释,成本的相关性是指()。 A.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特性 B.与控制标准有关的成本特性 C.与资产价值有关的成本特性 D.与归集对象有关的成本特性 1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是36元,固定成本总额4 000元,产品单位销售价格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 A .400件B.222件C.143件D.500件 13.已知企业某产品的单价为2 000元,目标销售量为3 5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100 000元,目标利润为600 000元,则企业应将单位变动成本的水平控制在( )。

量本利习题(1)

第3章本量利分析 一、复习思考题 1.试述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2.边际贡献与变动成本有何区别与联系? 3.边际贡献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其计算公式如何? 4.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有何区别与联系? 5.试述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6.试述有关因素变动对对安全边际的影响。 7.试比较利润对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以及销售量等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销售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后的余额称做( )。 A.安全边际 B.营业毛利 C.边际贡献 D.边际贡献率 2.盈亏临界分析的关键是确定( )。 A.安全边际 B.边际贡献 C.成本性态 D.保本点 3.某企业生产产品A,单位变动成本10元,年产销量均为5 000件,年固定成本10 000元,单位售价15元,则保本点销售量为( )。 A.1 000件 B.5 000件 C.2 000件 D.1150件 4.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该产品单位售价8元,单位变动成本5元,年固定成本为 30 000元,保本额( )元;若销售量为13 000件,则安全边际量为( )件。 A.10 000,24 000 B.30 000,10 000 C.50 000,39 000 D.80 000,3 000 5.其他条件不变,单位变动成本提高,则保本点( )。 A.提高 B.不变 C.下降 D.不一定 6.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45元/件,固定成本总额为60 000元, 产品单价为120元,为使安全边际率达到60%,该企业当期应销售( )产品。 A.800件 B.1 280件 C.1 333件 D.2 000件 7.下列关于安全边际和边际贡献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边际贡献的大小,与固定成本支出的多少无关 B.边际贡献率反映产品给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 C.提高安全边际或提高边际贡献率,可以提高利润 D.降低安全边际率或提高边际贡献率,可以提高销售利润率 8.本量利分析的基础是()。 A.盈亏临界点 B.目标利润 C.成本性态分析 D.目标销售量 9.某企业经营甲产品,其销售单价为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400 000元,目标利润为400 000元。现要求目标利润增加20%,则以下哪种方式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A.销售量增加500件 B.变动成本增加128元 C.单价上升2% D.固定成本减少80 000元 10.某公司生产B产品,单价为10元,单位制造变动成本为6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