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汉字之美 妙在多维》教案2(长春版九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汉字之美妙在多维

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散文的特点,学习有条理地阐述问题。

2 在合作探究中理清文章思路;在体验、拓展中感悟汉字的多维之美;在论辩、争鸣中培养传承中华传统文明的意识。

3 热爱中国汉字,热爱传统文化;自觉捍卫、弘扬、传承中华文明。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思路,感悟汉字的多维之美。

教学难点

以书法艺术为窗口,培养“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的意识,自觉捍卫、弘扬、传承中华文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汉字五千年》是国家汉办国庆 60周年献礼巨片,于2009年春节期间在央视4套隆重播出。该片通过生动展示汉字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在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去溯求和展示中华文化连绵不断的精神纽带。全片包括人类奇葩、高天长河、霞光万道、内在超越、翰墨情怀、天下至宝、浴火重生、芳华永驻八集,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同学们即将观看的是从第二集“高天长河”中截取的部分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这段视频展示了汉字的前世和今生,汉字作为一种社会生命体,从甲骨文到信息时代的键盘文字,从未中断过自己的生命,它是一位天生的舞者,穿越时空,舞动在每位炎黄子孙的心里梦里。这节课我们一起品读一位科学家眼中的汉字之美。

二、初读文章,夯实基础。

1 朗读课文,标注、解释重要词语。

琳琅满目各领风骚美不胜收笔力千钧如出一辙

堪称独步不吐不快遒劲挺拔力透纸背泽被四邻

旷世奇美璀璨一时意犹未尽历久而弥新

2 明确写作角度,由几何学角度引出科学散文,由科学散文引出作者。

(1)写作角度。

从几何学角度发掘汉字之美。

(2)科学散文。

科学散文是以科学内容为题材的科学小品文,它与一般科普文章相比,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可见,融科学性与文学性于一身,是科学散文的突出特点。科学散文和我们平时的科普文章是不同的。“科普文章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知识,而科学散文的主要目的是发掘科学的美,两者有联系,但是毕竟是不同的。简单说就是科学散文和科学诗比较侧重文艺性,而科普是比较侧重于对科学内容的述说、解说、介绍,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但是还是很不同的。”(沈致远)它可以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的醇郁,具有科学性、文学性、趣味性、通俗性的特点。

(3)作者介绍。

沈致远,江苏溧阳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沈致远研究兴趣和领域包括微波、超导、激光以及物理学和经济学等,拥有美国专利 15 项。在国际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四十多篇学术论文。专著《微波技术》被国内高等学校有关科系长期用作教材,《高温超导微波电路》是该领域唯一的专著,为各国同行所经常引用,被昵称为“灰皮书”,并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中国清华大学等校选作博士研究生教材。

沈致远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从事科学散文及科学诗创作。1998年应邀在《文汇报》副刊《笔会》上开辟了《天趣园》专栏,专门发表他的科学散文及科学随笔。科学散文集有《科学是美丽的》和《科学是大众的》两本。《说数》《师法自然》《蒙娜丽莎微笑揭秘》等多篇文章被收入大中小学教材。写散文固然不易,写科学散文须将科学与文学联姻,则更为不易。沈致远先生的科学散文,以生动的笔触,隽永、流畅的文字,穷天地之幽玄,述生命之奥秘,既折射其知识的底蕴,又足见其文学的功底,读引人入胜。擅文学者对科学常有隔膜,长科学者对文字又多欠功力,以生花之妙笔,娓娓阐述科学真谛,款款抒发心曲波澜,熔真、美、情、理于一炉,可谓难得。

三、再读文章,梳理思路。

1明确文章哪些段落正面阐述“汉字之美妙在多维”,并找出标志性词语。

明确:全文共14个段落,正面阐述“汉字之美妙在多维”的是第5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标志性词语是第5 自然段段首的“言归正传”和第13自然段段首的“诚然”。

2 能否删去非正面阐述的前 4个自然段?

明确:不能,因为前4个自然段主要解释“多维”这一概念。第1自然段高度赞美汉字,并交代本文写作视角,总领全篇。本段最后一句简洁地交代了写作视角,从几何学角度发掘汉字之美。第 2 自然段紧承前文的“几何学”,解释“维度”,洞中潜蛇、原上奔马、空中飞鸟三个例子将“几何学的三个维度”解释得通俗浅近、明白晓畅。第 3 自然段引出了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连续统”,由空间维度拓展到时间维度,由三维拓展到四维。第2、3自然段是解释“维度”,下一段是文字如何体现维度,作者在第4自然段将拼音文字与汉字做了比较,相比汉字的四维之美,拼音文字本质是一维的,充其量也只能说具有一维半空间。没有这4个段落,第 5 自然段段首的“言归正传”显得不伦不类,也难以让读者明白什么是“妙在多维”,这4个段落是必不可少的。

3 能否去掉非正面阐述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明确:不能,第 13 自然段总结上文,将横写文字与汉字作比较,用“堪称独步”盛赞汉字,与第 1 自然段中的“独具一格”“举世无双”“全世界最美丽”遥相呼应、前后勾连、相得益彰。横写文字见字发音方便学习,字母易于输入电脑,与数学公式兼容,但缺乏汉字的美感。在对比中彰显汉字的多维之美。第 14 自然段段首“意犹未尽,不吐不快”道明原委,心中还有未释放之“块垒”,原作者想对那些打着“科学”旗号试图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同胞进行规劝和呼唤!书法艺术如此斑斓陆离,美不胜收,但它只是中华文明这棵蓊郁繁茂的大树上的一枚小小绿叶,可以想见中华文明是多么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传承中华文明既是神圣权利,更是应尽义务。作者在这两段道出了写作目的,抒发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所以不能删掉。

4 总结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高度赞美汉字,并交代本文写作视角,总领全篇。

第二部分(第 2—12 自然段):集中书写汉字之美,妙在多维。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4自然段),解释“维度”的概念;

第二层(第 4—12 自然段),解释汉字的多维之美。

第三部分(第13—14自然段):总结全文,比较中抒发热爱之情。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思维方式勾连全篇,结构谨严,勾连有致。应注意学习作者这种有条理的阐述问题的方法。

四、细读文章,感悟多维。

1 品读第5自然段。

环节一:请同学书写“汉字”两个字的篆、隶、楷、行、草体,再提供甲骨文、篆、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