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6部地理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的比较分析

建国以来6部地理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的比较分析
建国以来6部地理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的比较分析

建国以来6部地理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的比较分析

许芬

学校地理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学科课程,包括学术性地理课程和活动性地理课程。学术性地理课程还包括地理必修课程和地理选修课程。学校地理课程具体通过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等来实施。地理教学大纲是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和颁发的,是教学领域里的法规,体现国家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统一要求。地理教学大纲的基本功能表现为“四个依据”。一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二是进行地理教学的依据;三是评估地理教学质量的依据;四是地理考试的依据。因此,它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学校地理教育活动中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掌握,切实贯彻执行。

确立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目标是学科的灵魂—它不仅为编制教材、选择教法提供主要依据,指导中学教师的教学工作,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还是学科价值的宣言。恰如其分地确立地理教学目标,并生动、精确地表述其含义,可使学生明确学好地理的重要作用,激发其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同时它在提高地理课的地位和公众信誉方面亦发挥作用,而这一切对地理课的发展,对地理教育功能的实现都至关重要。基于此,多数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地理

课程目标的确立,有关部门总是随着当时的政治倾向性、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思潮和现实问题而不断地对目标做出相应修改,以适应社会对人的需要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建立以来,为了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如政治地理内容和资源环境的变化、工农业生产过程的空间演变等以及针对地理科学新成就的不断涌现的时代特点,我国的地理教学大纲经历了多次变革,国家教育部先后制订了六部地理教学大纲,下面对它们做一下简单介绍并就教学目标的要求做对比分析。

一、建国以来的六部地理教学大纲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订和颁布执行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共有六部(1956年、1963年、1978年、1986年、1992年和1996年)。这几部地理教学大纲的制订与颁布执行,反映了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学地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1956年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

1956年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是新中国制订的第一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这部地理教学大纲是在批判了旧中国充斥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等资产阶级地理学的内容与观点,并且吸取了老解放区经验和学习原苏联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这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使中学地理教学目的从无到有地制订出来了,而且内容也较全面,因而

对于推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发展,起着很好的奠基作用。

(二)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是根据1958年国家颁布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以及在这个教育方针推动下,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所取得的一些新鲜经验而制订的。这个大纲自1963年实施以后,当年入学的初一学生还未来得及升入高一就进入了“文革”动乱时期,因而它也就随之中途夭折、不宣而废了。

(三)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动乱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读书无用”的谬论到处泛滥,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完全打乱,地理教学受到严重摧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许多学校的地理课从课表上被一笔抹掉,一代人的头脑中地理知识完全成了空白。粉碎“四人帮”以后,教育的春天回到了学校,中学地理教学也恢复了生机。在夺回十年浩劫耽误了的教育事业和加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精神鼓舞下,不到两年时间,一部新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诞生了,这就是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78年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规定,初一开设中国地理课程,每周授课3课时,初二开设世界地理课程,每周2课时,共5课时。

(四)1986年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随着现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教育思想的传播,为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腾飞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1983年高中地理课的开设,第一次将“正确阐明人地关系”这一现代地理学的观点引入中学地理课堂,从而使我国中学地理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前的过渡性大纲,诞生了1986年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1986年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初中一二年级分别开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每周共授课5课时,高中二年级开设系统地理,每周2课时(后改在高一开设系统地理,每周授课3课时)。这部教学大纲在一开头就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阐明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各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地理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段话非常清楚地阐明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且使大纲的内容体现了现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这部大纲不足之处主要是教学内容安排的份量较重,不大符合“少而精”的原则,这无论是

在高中还是在初中都很突出。因此,在实践三年之后,不得不在1990年对这部大纲进行了调整,适当降低了要求和难度。需要指出的是,调整方案将初中中国分区地理部分除黄河中下游区以外的各课题均作为选讲内容的作法,实践证明不大符合加强国情教育的客观要求,同时使学生得到的中国地理知识不够全面,因而不能说是一个较为稳妥的解决办法。

(五)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

为了促进我国普教战线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原国家教委按照普通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总体规划的部署,,于1992年5月审查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制订,总的来说,是继承、吸取了近年来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成果与经验,无论从大纲的指导思想和内容结构,以至大纲的形式与写法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创新。这部教学大纲的主要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教学目的进一步明确充实;(2)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更加切合实际;(3)知识体系和结构安排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地理认知规律;(4)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得到了适当的加强与落实;(5)教学要求实现了目标层次划分,便于教师使用。

(六)1996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为了全面推动我国普教战线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原国家教委按照普通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总体规划的部署,在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各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基础上,于1994年开始组织制订同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于1996年初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普高地理大纲的制订,是继承和吸取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优点,同时又总结、吸收了近年来地理科学新发展和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因此,这部大纲从内容到形式,都较1986年大纲有了很大变化,而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新编的普高地理教学大纲的主要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构建了新的学科体系。整个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从环境的角度出发组织内容,按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分为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并以环境与发展中的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人文地理知识,由此增强了知识的综合性与地理性,减轻了负担,提高了质量。(2)更新了学科的内容,删除了大量在讲人地关系时用处不大的内容,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等,增加了如“人类可持续发展”等一批新的观念和内容。

(3)采用了地理原理与事实材料之间的新的联系方式——典型个案的方式。(4)增强了实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的指导。(5)要求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二、六部地理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标的比较分析

(一)六部地理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表述与比较

1、1956年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

这部大纲在阐述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时指出:“要把一定范围的地理知识教给学生,并且使他们获得一些实际的技能和熟练的技巧,帮助他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以无限忠诚献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献身于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这个教学目的,包括了地理知识教育、技能技巧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方面的要求。但是,有些地方要求仍显得不够明确具体,如“一定范围”、“一些实际”等提法都比较笼统,教师不易于领会和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上有些偏高,如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一项,就很难由地理一个学科来完成,也不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可以完全解决的。

2、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

这个大纲规定的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的、全球的、各大洲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使他们进一步掌握运用地图等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战胜自然、

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雄心。”这个教学目的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较之1956年大纲要明确和具体得多了,教师比较容易领会和掌握;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要求仍然有偏高的倾向,如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就很难通过地理教学来实现,而培养学生“战胜自然”的雄心又显然有些脱离当前人类掌握科学技术的水平与能力,因而这些要求就有些脱离实际,而缺乏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思想。

3、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这部教学大纲规定:“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国、世界各大洲、大洋和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使他们掌握运用地图的初步技能;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雄心壮志。”这个教学目的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基本上保持了1963年大纲的提法,只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要求作了适当的修订。一方面增加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同时删去了不切实际的“战胜自然”的提法。除了教学目的以外,这部大纲提出的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和安排教学内容的原则,以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各部分内容,都较多地沿袭了1963大纲的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出,经过十年动乱,人们虽然对林彪、“四人帮”一伙破坏我国教育事业、破坏中学地理教学的做法深恶痛绝,但是对十多年来现代地理学和中学地理教育学的发展,对于时代赋予我们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仍然缺乏认识,因而反映在1978年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就显得改革意识不够突出,缺乏时代气息。这也是十年动乱禁固了人们的思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4、1986年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在阐述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时,大纲指出“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此外,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雄心壮志。”从这个教学目的中我们可以看出,1986年大纲不仅强调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要求,从而使中学地理教学的三项职能趋于完善,这较之1978年及其以前的大纲可说是前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大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也较1978年大纲更加全面和明确,尤其是明确地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科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教育和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这不仅使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了,而且也使中学地理课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5、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1992年5月,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为:(1)使学生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2)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以及能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

(3)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国情和基本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该教学目的进一步明确和充实了对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目的的要求,而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人地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教学要求基本未变。

6、1996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

用)》:(1)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此高中地理教学目的,突出和深化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地理学处理“人地关系”的最高目标。该教学目的无论是从知识、能力,还是从思想教育方面,都围绕着人类——环境——发展的主线,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该教学目的还突出和深化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将高中地理教育的重心移到观念和观点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此外,该大纲还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共计四项;教学目标分年级而设,高一年级共四项目标,高二、高三年级共五项目标。

(二)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发展特点

从以上对六部地理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标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改革具有以下的特点:

1、对教学目标的表述日益具体完备。新大纲注重“落实”,

既有对课程目标的宏观把握,又有落实到学生个体的细致要求。

2、新大纲的教学目的求新、求实,并且体现新的教育理

念,把观念和能力的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3、对培养技能和能力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具体和

深化。从以上几部教学大纲中可以发现,对能力目标的表述从“实际能力”到“运用地图的技能”进而发展到“学习地理的能力”。

4、世界观和品德目标也由模糊变为具体和富有时代精

神。过去那种认为学习地理就是热爱祖国,以辨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世界等宏观、模糊的认识,现在已具体到培养辨证的环境、资源、人口观,使地理中的世界观教育有了一定的地理特色。强调国情和国策教育,比起以前将地理中的世界观培养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一部分来说,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5、开始重视对方法目标的要求。在以往的老大纲中缺乏

对方法目标的规定和要求,92和96年的教学大纲中已经提出学生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实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

6、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要求学生认识如

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

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生活中的数字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生活中的数字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开展数字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数字的乐趣,通过生活实际中找数字,让同学们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同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让数学生活话,为了让同学们知道在我们的生中到处都有数字,同时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来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去体会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达到会运用数字的目的。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体会数字给同学们带来的乐趣,让同学们爱上数字,本着这样的设计背景和《纲要》的精神,我设计了本课。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字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数字的乐趣。 2、通过生活实际中找数字,让同学们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同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找到生活中的数字。 难点:感受数学的奇妙,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每人带一个有数字的玩具。并在家找找我们的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有数字。 2、电话、表、数字卡片、人民币。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QQ星成长体操》 二、师生互动,检查课前准备。 1、让同学拿出从家带来的带有数字的玩具,互相展示,互相交流,互相玩。 2、让同学们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上有数字。 3、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 三、数字的作用: 1、出示:119、120、110等数字,让同学们说说这些数字在生活 中见过吗?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2、出示电话号码,让同学们说说它的作用,并用数字卡片摆摆自 己家和自己亲人的电话号码。 3、用数字表示数量,说说你有几枝铅笔,你几岁了,我们班有多 少个同学等等。 四、课堂延伸: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 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 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滁州四中高三地理教学复习体系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

门科学。这门科学力图阐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的 1.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培养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适当评价。 3.有助于促进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课程安排 按照高中课程计划,高中地理必修课共三本教材,平均每周3课时,根据不同阶段调整。课程内容为关于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和人地关系;高中地理选修课,累计周4课时,课程内容为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必修课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理解地理环境各组成部1. 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应人文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大问题,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实施途径。 2.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 技能;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增强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展的观点 教学内 必修自然地理部 一、宇宙中的地 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又特殊的行星。了解地球的宇宙境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一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重大影响(二)日地关 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经纬网补充地球仪与经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91425039 二、编写说明 《客源国概况》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选修课,是为学生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诸如旅游文化学,英美文化概况,世界遗产概论等课程开设的课程,共开一学期,36学时。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干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考核方式采用考试。 三、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旅游文化学,英美概况,旅游市场营销以及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世界旅游客源市场(1学时)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了解世界六大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和海外旅游市场(2 学时)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2020年中国将 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 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共19 学时)亚太地区(1课时) 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 系)……4课时 第二节韩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 国的关系)4课时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这个单元以读数和写数为基础,我按照教参进行了教学。我在读数时特别注意了读数的要点强调,每一级的数都按照各级的读法读,

只是读完后在后面加上它的计数单位。通过这样的教学,全班一致攻克了读数这难关。写数也是一样,先要找出带“亿”、“万”的计数单位,弄清楚每个级里面的数到底是多少,在依次在每个级里写出相应的数,学生们这些都掌握的比较好。 对于组数的教学,在读题目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反复读三遍,把要组的数先能读出来,读数会读了,写数自然就轻松了,按照这样的规律,难度也降低了不少,学生们做类似的题目也稳定了。 省略尾数也是一难点,我首先就规定遇到大数必须给我先分级,好确定省略的部分,在合理的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最后再按要求改写,这样学生们掌握起来会容易的多。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2021-07-22 【篇一】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加强课后的练习,注重学以致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搞好单元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所授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 【篇二】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地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地理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 (2)班中成绩差别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3)优秀率不很突出,双优率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在毕业会考和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余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并培养学生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理念。 三、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为学科核心,从人地与时空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空间舞台的支持,而且在复原过去各个时间断面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角度讨论历史现象的环境成因机理,为历史现象寻求原动的起始因素,对于我们深化中国历史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历史系必修课,其它专业学生可以作为非学位课程选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有用于世的作用有一个清晰化的认识,并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考古学的知识,利用丰富的地理学、历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学和地理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撰写出一定程度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的文章,达到历史学学士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其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要求对学科性质、归属有认识,了解主要的历史地理文献,特别是阅读部分古代地理文献。 (二)对历史自然地理的气候变化和人文地理中的政区沿革要重点掌握,然后对历史植被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重点学习。 (三)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要掌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实际讲授中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并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 五、课程内容 导言(2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学习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认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观念 教学内容 一、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归属和学科发展问题 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问题的争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由传统历史地理学向现代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执笔人:适用学期:审核人: 学时: 64 制(修)订时间: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及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培养旅游欣赏能力,为今后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专业课程,也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起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 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诚实守信; 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

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 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 (三)能力目标 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 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 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项目 模块教学知识要求重点及难点知识和能力目标学时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自然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 2、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多样性、差异性、广泛性和集中性、季节性、互补性、文化 性、悠远性、奇特性) 重点: 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 理背景 2、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 征 难点:无 考核方式:笔试 1、掌握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 背景及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简答) 2、能运用所学旅游资源形成地理 背景知识分析相关案例,辨析旅游 资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背景,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案例分析) 3、应用“职业道德与企业理论”’ 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分析企业行为 的善恶,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案例分析) 第1周 (4课时)

《生活中的大数》一课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大数》一课教学反思 一 : 《生活中的大数》一课教学反思今天我听了王培培老师上的《生活中的大数》的一节课,感受很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第四册的26-29页的内容“数一数”王老师在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上先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我们现在实施的“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习。数字只是一种代码,王老师注重将数与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突破对大数的具体认识。在学生认识了千和万之后,安排学生抱一抱一万个小正方体,感受一万,以及估计轴承文化宫和八区体育场的座位数,也是学生自主探索、自行尝试解决的,从课堂的学习氛围看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听了王老师的课,使我在教学上也有了一些想法:教师要善于使用教材,合理的创造运用教材。在上课时,要多给学生时

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 :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一、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感受什么是面积,面积是怎么求的。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包括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的地图,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能够绘制简易地图和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 3.使学生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 4.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增强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对自然美和环境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并能够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 二、教学容的确定和安排 (一)确定教学容的原则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教学容要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2.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因此,使学生深刻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中学地理课程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学地理教学容的核心。在组织地理教学容时,应当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着重阐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广度和深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弹性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实际,考虑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容,力效。因此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学生和教师选择的余地,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 4.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按照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确定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展现较为宽泛的科学和人文背景,加强知识的综合,加强教学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的条件,给学生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容的组成和安排 初中地理教学容的安排,既要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符合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面向历史系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旨在向学生讲解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并向学生传授以地理思维模式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与视角。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基础上,深刻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尽全时空”与“人地互动”的思维模式,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三)教学内容 绪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与人类社会;中国历史时期的沙漠与沙漠化问题;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学;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地理学;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共授课36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将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与论文写作有机结合。 二、本文 第1章绪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点与基本理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1 导论(1学时) 历史地理学的概念 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1.2 历史地理学重要典籍与研究动态(1学时) 历史地理学要籍。 历史地理学人物。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考核要求: 历史地理学的概念;历史地理学要籍与人物。 第2章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 教学要点: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规律;现代气候变迁的地理学解释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2.1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3学时)

2.2 气候变化的规律。(2学时) 2.3 现代气候变迁的地理学解释。(1学时) 考核要求: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概况;气候变化的规律 第3章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与人类社会 教学要点: 土壤的成因与变迁;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分类与社会发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3.1 土壤的成因与变迁。(1学时) 3.2 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分类与社会发展。(2学时) 考核要求: 土壤的形成;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分类。 第4章中国历史时期的沙漠与沙漠化问题 ——以西北地区为主 教学要点: 中国沙漠的分布;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及沙漠化的成因;中国历代治理沙漠的对策与现代启示教学时数; 7学时 教学内容: 4.1 中国沙漠的分布。(1学时) 4.2 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及沙漠化的成因。(4学时) 4.3 中国历代治理沙漠的对策与现代启示。(2学时) 考核要求: 中国沙漠的分布;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及沙漠化的成因。 第5章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 教学要点: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的原因及现代启示 教学时数: 7学时 教学内容: 5.1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相关原理与理论。(1学时) 5.2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1学时) 5.3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3学时) 5.4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的原因。(2学时) 考核要求: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第6章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学 教学要点: 历代人口概况;影响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分布的原因;中国历代移民与文化 教学时数: 5学时

旅游地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范围: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 学时数: 52 其中实践学时:21 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旅游地理学》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面向高职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开设。其目标在于奠定学生对作为一种空间现象的旅游产业及其影响的基本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理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旅游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学习旅游市场学、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规划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旅游地理学》系统全面地反映当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旅游客源地理,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背景、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及旅游客流分布等;了解旅游资源产生的条件及各类资源的分布规律;对旅游规划开发、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设计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了解旅游开发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和负面影响。 旅游地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走出课堂,深入旅游景区,灵活运用,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该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要求学生知识面较宽,如对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民族学、园林学、美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及其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及多媒体

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引入相关案例讲授和分析,从分析的过程当中得出讲授时的相关结论。同时,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较少的客观实际,就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授,而一般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学习方法及其要求 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复习思考题、课外作业);利用多媒体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对和本课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正的价值意义的内容,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五、课程内容改革 本课程教学知识容量大,涉及内容多,为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制作并使用旅游地理多媒体课件,发挥景观图片、声频、视频的直观效果,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为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到旅游景区去感受,全面掌握旅游地理知识。

2021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字》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都会被打乱或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开展了本次教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以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陪养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1、理解所学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与同伴交流。 3、通过做一做、玩一玩,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各种有数字的包装盒若干; 2、电话机一部、照片数张;

3、实物展示台、投影仪; 4、腊光纸若干。 1、以数字儿歌引出课题。 提问:你从儿歌里听到了哪些数字? 2、找一找包装盒上的数字。(文.章出自教.案网) (1)幼儿互相交流。 (2)集体交流。 幼儿积极阐述自己发现的数字,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数字的含义。 3、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字。 教师利用实物、照片帮助幼儿拓展认识。

4、游戏:打电话。 本次活动环环紧扣,目标明确,幼儿也比较感兴趣。整体来说本次活动完成的还是不错的。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而且孩子们每天都会和数字打交道,数字已成为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数字的存在。活动唤起了孩子们对于数字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让幼儿感受数字的趣味性,对数字产生兴趣。鼓励幼儿从物品中找出数字,并尝试说出数字的含义。引导孩子说说我们的生活中的数字及作用,并一起观看一些有数字的图片。最后以有趣的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不足之处: 1、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够,老师应利用家长资源在与孩子收集材料时,有意识地启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数字,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2、如果在最后一个环节前面再重点讲解一下几个特殊数字,那效果应该会更好吧。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2、英文名称: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分四大部分。首先,揭示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叙述了旅游的产生与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阐明了旅游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阐述了旅游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分述了各种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征,分布规律及与旅游的关系;第三,提出了旅游地理区划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及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对象和主要的旅游区,分析了各旅游经济区中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旅游线路的布局特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产品的特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情况等;第四,旅游交通地理,论述了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旅游交通的特点与分类,主要旅游交通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等。 三、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四、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任意选修课,在各专业教学中起辅修作用,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和扩大知识面。 五、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中国旅游地理学概述 1、内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旅游的产生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2、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史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掌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熟悉与旅游地理学研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确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二)旅游资源概述 1、内容:旅游资源概念,分类原则和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的特性等。 2、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研究范畴,了解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分类方法,弄清旅游资源的特性。 (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1、内容: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各类型资源的旅游价值。地貌、水域、气候天象、生物等。 2、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中的各类型资源对旅游的作用,掌握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中各类型资源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各类型资源在我著名景区景点中的分布情况。(四)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1、内容: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各类型资源的旅游价值。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古迹和建筑、宗教文化、风土民情等。 2、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中的各类型资源的特色及其旅游价值,分析各类型人文景观资源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开发和利用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一般要求。 (五)旅游交通地理 1、内容:旅游交通概念及主要类型、特点,中国旅游交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 2、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掌握旅游交通网络的结构及

2021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有趣的数字》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有趣的数字》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为了使幼儿体会数字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本次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幼儿的学习活动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王国的兴趣,感受数字与生活的奇妙联系,引导他们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感受数字、运用数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1、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事先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2、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数码相机中。 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照片,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1、教师出示照片,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的数字。找一找: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 么?(如: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等) 2、重新出示照片,猜一猜:了解数字的用途。 师: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教案网出处](如: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 二、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数字,并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及用途。 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解答疑问并出示相关的图片。 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1、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 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它们都有什么用?(如:衣服,鞋子,风扇,空调,温度计等) 2、发现不同物体上的数字有不同作用。 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数字和大小有关;如鞋子上的数字,衣服上的数字,风扇上的数字,温度计上的数字等) 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1、请幼儿在白纸上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边用数字表示用法、数量等。 2、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交流“说明书”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幼儿对数己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提高了对数字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学王国的探究兴

最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内容

厦门安防科技学院教师教案编写规范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对教案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要点》,制定本教案编写规范。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教师要认真贯彻课程教学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课程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2. 创新性原则。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精心编写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教案。 3. 艺术性原则。就是巧妙构思自己的教案,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4. 操作性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教学思路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 1. 教案编写应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符合教师个人独特风格的教案。 2. 教案的编写必须与教学进度表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教学进度表相一致。 三、教案编写的内容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授课内容和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的需要,教师要清楚写出通过教学最终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形成何种技能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重点,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明确写出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时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告知学生教学内容的哪部分是难点,并通过怎样的讲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教法与学时分配。教师要通盘考虑教学总学时,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各章具体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与过程是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过程,抓住重点与难点,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贯彻启发式、讨

大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教学意图,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理解所学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数字的认识,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与同伴交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吧。 教学意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都会被打乱或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开展了本次教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以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陪养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所学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与同伴交流。 3、通过做一做、玩一玩,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各种有数字的包装盒若干; 2、电话机一部、照片数张; 3、实物展示台、投影仪;

4、腊光纸若干。 教学过程: 1、以数字儿歌引出课题。 提问:你从儿歌里听到了哪些数字? 2、找一找包装盒上的数字。 (1)幼儿互相交流。 (2)集体交流。 幼儿积极阐述自己发现的数字,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数字的含义。 3、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字。 教师利用实物、照片帮助幼儿拓展认识。 4、游戏:打电话。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环环紧扣,目标明确,幼儿也比较感兴趣。整体来说本次活动完成的还是不错的。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而且孩子们每天都会和数字打交道,数字已成为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数字的存在。活动唤起了孩子们对于数字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让幼儿感受数字的趣味性,对数字产生兴趣。鼓励幼儿从物品中找出数字,并尝试说出数字的含义。引导孩子说说我们的生活中的数字及作用,并一起观看一些有数字的图片。最后以有趣的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不足之处: 1、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够,老师应利用家长资源在与孩子收集材料时,有意识地启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数字,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0 学分:2.5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 课实用专业:旅游管理 连云港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旅游系 20XX 年8月30日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中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着重介绍旅游地理基础理论和我国各主要旅游区的地理要素和旅游景点、旅游资源状况,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技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旅游文化素质,培养他们旅游服务能力。 二、教学目标 了解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基本关系。了解各地理要素的旅游价值。掌握主要旅游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使学生初步 掌握阅读和绘制旅游地图的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旅游者地理研究 学习目的 了解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最新定义,了解影响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及其影响的地域差异、旅游决策行为与空间行为规和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地域结特征以及客流产生与变化规律。 主要内容 旅游者概述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活动层 次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旅游客流的地理研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旅游者及其行为规律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地理研究 学习目的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熟悉旅游资源的范畴,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认识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主要内容 旅游资源概念旅游资源范畴旅游资源分类和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旅游资源的概念、范畴、分布。 第三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 熟悉地质地貌资源对旅游及人文景观的作用,掌握重要地质地貌的成因和特点。 重要内容 地质地貌与旅游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旅游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貌类型及其旅游价值。 第四章水景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 熟悉水景资源对旅游的重要作用,掌握重要水景的旅游特点。 主要内容 水景与旅游海洋旅游湖泊旅游江河旅游涌泉旅游瀑布 旅游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