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34题解决方案

考研政治34题解决方案
考研政治34题解决方案

马原分析题的难度就在于提问不明确考哪个原理,要从众多原理中自己去匹配,这个思维模式要去仔细研究真题、做真题来体会。真题是我们复习这门课分析题的最佳资料,从中你也可以看到哪些原理是容易命题、经常命题的。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08、09、11、12年连续命题,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原理,在头脑里搭建的框架图中也必须明确这个原理的位置。

之前我已经多次强调,做马原分析题,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快都搞不清楚。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头绪没有整理清楚。我建议同学们自己画一个框架图,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中给出的11页哲学逻辑图,自己把过去10年的马原分析题认真研究之后,标出各个原理所在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考的,在复习框架图的时候就要尤其注意这些原理的应用。

比如说关于认识与实践,在《提要》逻辑图的第6页,需要掌握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2013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在08、01年考查,③在01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2013年)。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7页),需要把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年)。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又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年)。实际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把这种常见的“套话”记住,在结合材料组织语言的时候就不怕没有素材可用,可以让回答更加“丰满”。

上图为《知识点提要》哲学逻辑图中认识与实践相关框架图汇总

【审题技巧】

马原分析题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不要怕浪费时间,如果原理找不准,写的再多再好也没用。如果点踩到了,自己围绕知识点再加一些“套话”(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按规律办事,采取科学的方法,勇于创新等),10分就可以拿到7、8分。下面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马原分析题的

提问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隐晦的问法,比如2010年梅兰芳这道题的提问:(1)

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这类提问难度较大,需要自己完成整个分析过程。还有一种是限定性的问法,比如2006年34题第一问: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2009年34题第一问: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这种提问方式明确告诉了考生要从某个角度分析,难度略低,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种限定,每年考试都有考生忽略了这种限定,丢分是非常可惜的。下面我将主要讲解第一类难度较高的提问如何从审题来分析所考原理。

提问中的提示(篇幅所限,具体题目材料可参考《讲真题》)

1.(2004年真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这道题考察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很多考生对这个考点比较陌生,很容易找偏方向。但是如果审题仔细,此题第二问中实际上已经点出了第一问要回答的考点,抓住这种明确的提示就大幅降低了第一问的难度。

2.(2010年真题)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这道题的第三问实际上已经点出了第一问就是在问为什么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难免发生错误,当然第一问即使没有提示也是比较好答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同学考虑使用矛盾普遍性来回答。(2011年34题第二问)

题干中的提示

为了给大家多留下一些题独立思考,这里我还是使用2010年梅兰芳“错成经典”的例子。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这道题的题目材料中有两处需要注意:

1.第二段这三行,完全属于总结陈述,“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求胜,化腐朽为神奇。”非常明确的表达了转化的意思,因此要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来解释,具体来说就是标准答案的前半部分“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第一段,“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这句话就是在从梅兰芳个人角度讲能够“错成经典”的原因,因为他是大师,有深厚的功底和应变能力。所以考生完全可以把这句话改写成自己的话:标准答案的下半句就是“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

【答案组织】

马原的答案是很简练的,判卷的时候也是踩点给分,这点可以通过研究真题标准答案来体会。比如说梅兰芳这题的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关系,只需点明对立统一,相互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即可。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提问相对是比较开放的,如果感觉到关键句不够,或者原理找得不是很明确,至少应该用自己的话结合题目来进行改写。比如还是以2010年真题为例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这里比较明显可以想到的原理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促成矛盾转化,使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学们可以通过研究真题的标准答案来学习如何组织语言。

真题答案:

“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这些话毫无疑问不是教材上可以死背的现成知识点,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这种答题模式,实际上有一定作文功底的话是完全可以发挥出来的。政治这门课在考试的时候必然是要多写一点的,这种编话的方法是应该结合真题研究的。

启示类提问

这种提问是开放性很强的,比如

2014年真题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

这一问一定要结合第(1)问中涉及到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回答(提问中要求的“上述事例”)。那么肯定要提到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此外,需要同学们研究真题来体会和学习的,就是这一问的后两个得分点,“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这就是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积累的经验,前面我讲过,“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都是很好的应对启示类提问的“套话”。此外还有“要用辩证思维方法”、“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绝对化、片面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这些实际上都是我们哲学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应该加以总结,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哲学框架图里每个原理后面给出的方法论意义,这种“文字储备”是应对启示类提问的资本。

【练习】

我建议同学们把近10年真题中的马原分析题都研究一遍甚至多遍,然后在哲学框架图上加以标记,反复识记,一方面是训练找原理的思维方法,另一方面是学习如何结合材料组织语言,毕竟很多同学最怕的就是分析题没有话说。真题完成之后可以去做《8套卷》里的马原分析题,不要求语言组织得多好,起码应该找到相应的原理。如果做真题分析题感觉还找不到方法的话,可以去听我在《讲真题》第二个配套视频里的详细讲解。

最后祝同学们复习顺利,最后一个多月加油!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2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2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2021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2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考研全套 目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2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名校)?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中央财大、武汉大学等名校)?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全国名校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汇编 说明:本科目近年由“802西方经济学”调整为“802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暂时难以获得,故本部分收录了往年“802西方经济学”的考研真题,方便了解出题风格、难度及命题点。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政治经济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3.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名师精讲及点评展开视频列表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网授精讲班展开视频列表 ? 试看部分内容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计算题(考试以选择题形式出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8、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是多少? 10、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 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补充:

考研政治大题模板(50分的大题能拿40分左右!)

考研政治大题模板(自己听课总结的,2014年考研政治50分主观题我得了40分) (一)政治第34题是马原题,有2问或3问。最后一问一般只回答方法论意义,不用结合材料。除非是5分的题,则要用几个半句话结合材料。前1~2问都要回答原理及内容,并单独用一句话结合材料。 34题第一问: ①如果材料告诉了原理,先把原理里面关键的名词的定义解释一下。例如2013年第34题第一问要先回答“认识”的定义,回答了就得2分。 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认识论)认为:原理A内容(如果是按老师的模板写得就不要再细分,全写于这点就ok。 ③用一句话,结合材料说明材料是怎么做到原理A的。 ④此外,这也反映了原理B、原理C(B和C只写原理名字,建议C可以写万能原理,食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中间这问:步骤同上。 最后一问: 上一问考的是辩证法的原理就回答全部的辩证法方法论意义。 ①矛盾是普遍联系的,(......是不可避免的。5分的题则要结合半句材料,其他不用结合材料),我们要正视矛盾,要正确分析和解决矛盾。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具体地分析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5分的题需要结合半句材料。) ③解决矛盾时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⑤要坚持与时俱进,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要坚持通过现象看本质。 上一问考的是方法论的原理就回答全部的方法论方法论意义。 ①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活动。 ②要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对待........(抄题干关键词)。 ③要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④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全面具体地看问题。 ⑤要坚持与时俱进,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要坚持通过现象看本质。 老师给模板回答原理内容: A和B是并列关系,则按以下答内容:A和B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A 和B的定义、特征、作用和地位不同。A和B相互依存,A离不开B,B也离不开A(或用正、反、换。“A和B相互依存,只有.....才.......;如果没有.......就不会........;所以........可以|/是.........。”)。A和B相互渗透,A渗透着B,B也渗透着A。A和B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A能转化为B,B也能转化为A。 A和B是从属关系(很少见),则按以下答内容: 和大题常考的原理名称(综合了所有辅导班老师压的重点,但近几年大题只考认识论和辩证

考研政治思修第一章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鲜活力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去曾有种种同情人民群众的思潮或学说,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用科学理论揭示了工人阶级获得自身解放乃至解放全人类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是并没有停留在19世纪。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与建设为己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排斥而且最能够吸收、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虽然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所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同时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科学预见。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胡

考研政治经济学冲刺复习必做12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经济学冲刺复习必做12题及答案解析 1 .为什么说货币并没有消除商品内在矛盾,相反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发展了? 参考答案: 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产生以后,充当商品流通手段,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克服了商品直接交换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大大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条件下,使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成为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会出现买而不卖和卖而不买的现象,引起买卖的脱节,从而加深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条件下,许多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如果有的人到期不能支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商业危机的可能性。 2.怎样理解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参考答案: (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形成的。(2)生产价格的形成是平均利润形成的结果,但它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原因是:①从整个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和和商品价值总和仍是一致的。②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全体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③生产价格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动。(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为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剩余价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形成平均利润。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是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不能把平均利润率看作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平均利润率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整理附答案)

⒈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 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4)每双鞋的价值量。 ⒉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 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⒈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 ⒉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⒊(2)c=22×(8/4)×50=2200(元) ⒋v=8×50=400(元) ⒌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⒍(3)m=2×4×50=400(元) ⒎m’=400/400=100% ⒏(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⒐总双数=8/4×50=100(双) ⒑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⒒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⒓(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 ⒔(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⒕(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⒖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 ⒗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 ⒘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 ⒙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⒚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六、计算题 ⒈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⒉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80%,使用寿命为10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40%,使用寿命为5年;甲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0次,乙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5次,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求 (1)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为多少?(2)年剩余价值率各为多少?(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各为多少? ⒈ 解:(1)n=U/u=12/3=4(次) n=U/u=12/0.5=24(个月)=2(年) 答:(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为4次。(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为2年。 ⒉ 解:(1)年剩余价值量: M甲=v×m’×n=100/(9+1)×100%×10=100(万元)

考研政治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外在性 B.可感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惟一特性。 【拓展】要注意题干问的是惟一特性,主要依据的是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物质概念的定义及其定义的方法。 【解析】列宁对物质的哲学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在意识观念中标示为“客观实在”)来定义的。其他选项无法对物质进行界定。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深刻把握列宁定义的物质内涵,这样才能相应地对他定义的方法与角度有准确的把握。 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质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自然科学概念的关系。 【解析】哲学与自然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它们的概念也自然具有这种关系。而哲学与自然科学里的概念都具有其他三项所叙述的关系,所以不选。 4.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答案】B

5.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科学实验 B.社会关系实践 C.生产实践 D.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活动的理解。 【拓展】生产实践始终都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题干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迷惑性的句子,考生应该从“生产力”而不是“科学技术”的角度把握,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选得答案C而非A。 6.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 A.自我意识的出现 B.社会对自然的诞生 C.人类的实践活动 D.自然对于人的生成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 【解析】在实践中实现了人的自然化以及自然的人化,其他选项都可以从C项中得到解释。【拓展】做这种题目的时候,一般看到既有自然也有人类,既有分化又有统一的字眼,就应该与实践联系起来。 7.人类生活的实践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A 【考点】本题是对人类实践活动产生结果的考查。 【解析】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了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这是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不是由实践产生的,故B、C错;D项只涉及社会关系即人类社会,不全面。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答案】B 【考点】本题是对生产实践活动创造性的理解。 【解析】B项是恩格斯的话语,意思是:人类通过实践将客观的天然物质转化成了人工产品。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人类不能脱离天然物质而神化般地创

考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计算题详解

考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计算题详解 随着2009年考研政治的改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部分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从改革后这两年的试题情况来看,试题的难度都比较小,大多侧重于对于重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例如,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的单选题第3题考察的就是商品变为货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第18题考察的是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而以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与难点的计算型题目则没有出过。 然而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计算型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多,对考生把握重要概念和原理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不可多得的好题目,在以后的考试当中,完全可能重新出现,成为政治考试中拉开档次的题目,各位有志于参加2012年考研政治的考生需要注意。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考研政治经济学中的计算型题目的一个例题: (单选,2006年第5题)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A.80万,100% B.40万,400% C.40万,100% D.80万,400%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剩余价值量与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实际上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预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等等。要把这道题做好,必须有扎实的政治经济学的功底才行。整道题目当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的符号有:C 不变资本;V 可变资本;M 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率M′ =M/ V) 整道题目的计算是这样的: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则预付资本总额是100万,即C + V=100。资本有机构成是4:1,即C:V=4:1 得出C是80,V是20。由M′(M/ V)=100%,可以得出M=20。由于资本一年周转四次,则一年的剩余价值量为20*4=80。则一年的剩余价值率为80/20=4, 即400%。这道题目的答案是D。 这里为了方便大家练习,特地再出2道类似的题目,供各位同学巩固提高。 1. 已知预付资本为600万, 一年周转3次,共获得450万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为100%, 求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3:1) 2. 某预付资本一年周转2次,可获得50万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为50%资本有机构成4:1, 求预付总资本? (250)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一.去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为1元。今年,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1、试计算:今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应为多少?2、这道题证明了马克思的哪一个原理? 题解: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力 =1/单位商品价值量 ∵去年劳动生产力=1/1=1 ∴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 ∴今年大米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0·80元 二.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为 1元。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 币币值仍然没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 为5,000件,而社会需要为1,0000件。 试计算:(1)该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 (2)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背离是多少? 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力 =1/单位商品价值量 ∵去年劳动生产力=1/1=1 ∴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 ∴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100/125=0·80元 根据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原理: ∵社会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为5000件,社会需求商品使用价值量为10000件 ∴社会必需的价值量为10000×0·80元=8000元 ∴单位商品价格=0.80 ×5000/10000=1.60元 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1.60元-0.80元=0.80元 答:1、该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60元;2、价格高于价值0.80元 三.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不是偶然的。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思想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主要是:第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而复杂的人民大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这些因素与条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形成一种历史的合力,共同推动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苏俄革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事求思想路线的提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思想进入曲折发展阶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毛泽东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形成了新鲜活泼和、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党领导人民从事的丰富的实践及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和丰富经验。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自从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后,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曾对这一概念作出概括与说明。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第一部分计算题(一) 1、假定某生产部门,工人每天劳动8小时。原来每小时生产件产品,每件商品价值25元,现在该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若商品原料价格可忽略不计,试计算: ①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为多少? ②每天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有何变化?答案①元②不变 2、今年全社会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其中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为250亿元,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发行纸币总量为200亿元。试计算: ①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②货币的贬值程度有多高?答案①150亿②货币贬值后每元值元 3、设某资本家拥有100万元的资本,其中不变资本为90万元,可变资本为10万元。每个工人每天劳动8小时,平均月工资为80元,每小时创造价值元,每月按30天计算。试求: ①资本家每月获得的m是多少? ②m'? ③一个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多少? 答案①2万②20%③6小时40分;1小时20分 4、某企业,投入劳动资料120万元,使用年限5年,劳动对象40万元,生产周期3个月,产量1万吨,雇工100人,月工资800元。求: ①若该产品的社会价值106元/吨,该企业的m'? ②若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该企业的超额m? 答案①m'=150%②33万 5、某企业原有资本100万元,c:v=3/1,m′=150%。现有资本210万元,c:v=9/1,m′=180%。计算: ①原有资本中的c、v、m各为多少? ②现有资本中的c、v、m各为多少? ③如果工人的工资不变,每年1200元,那么有机构成提高后雇工人数是增还是减? 答案①c=75万,v=25万,m=万②c=189万,v=21万,m=万③-33人 6、解放前某纱厂,工人每天劳动10小时,平均每个工人生产棉纱20斤,消耗原料价值40元,机器设备磨损5元,每斤纱售价3元,每个工人日工资3元。求每个工人: ①每天创造新价值? ②平均每天生产的产品价值? ③一天创造的m? ④m'? 答案①15元②60元③12元④400%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练习题及答案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篇一】 1.我国能够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和平改造的客观条件(或可能性)在于 A.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 B.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C.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D.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2.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正确的论述有: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1956 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4.1964 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就是: A.在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1980 年代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温饱 C.在20 世纪内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在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5.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动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2 年12 月5 日,******到河北省西柏坡进行调研,重温了西柏坡精神,重申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在经中央媒体报道后,此举引发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海内外舆论普遍将此解读为极具符号性的行为。针对上述材料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忧患意识 B.“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C.“两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D.共产党要永葆先进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6.毛泽东当年曾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新中国成立50 多年来,“两个务必”时时警示着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激励着广大干部、党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赶考”仍在继续,但“赶考”的环境、“考题”和“考生”状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关于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考题”变为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赶考”的主人没变,依然是中国共产党,”考官”没变仍然是全体中国人民 C.评判“考生”成绩的标准变为是否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赶考”环境更加复杂,“赶考”的任务更加艰巨,“考生”的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 7.1964 年6 月毛泽东提出了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具备: A.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 B.必须是能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必须是民主集中指导模范执行者 C.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必须用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D.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8.在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毛泽东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是: A.中国是一个大国, 经济发展不平衡 B.人口多、底子薄 C.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生产力不发达 9.在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考研政治经济学部分出题老师思路以及考点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考研政治经济学部分考研必备的笔记以及考点分析 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使用一本也是基本足够的。育明教育今天就以宋涛老师的书为教材讲,因为这是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人大的经济学综合有什么样的特点?人大的经济学综合卷偏重论述,文字性较强。以2008年的卷子为例,总共150分的题目,计算题一共只占到30分,1/5,简答题和论述题只涉及一些图形的描绘。所以,这要求大家在准备的时候,务必把每个知识点弄清楚,弄清楚来龙去脉,弄清楚理论之间的渊源关系,弄清楚一些公式的背后含义。卷子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但这一点近年来会做一些调整,因为我们育明的相关负责人与人大的经济学领导在聊天,总会听到经济学领导人说高级微观和高级宏观经济学的老师抱怨卷子太简单,计算性不强,特别是在他们与其他学校,比如清华北大做了对比之后。从他们的语气和眼神中,似乎做了斩钉截铁的打算。所以,大家对人大的计算题不可掉以轻心,这也是育明教育推荐大家使用绿宝书的原因:我们需要很多的练习。这些题目中,基础性的题目占多数,会有一两个,顶多两个是需要个人发挥的题目,这要求大家有比较牢固的理论功底,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 我们来看一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各个比重。三门课中,政治经济学的比重略为偏小一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本持平。所以,三门课的复习深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要考虑复试的情况。比如,政治经济学专业的考生,虽然政治经济学的分数比重不是最大,但是,政治经济学却需要弄的特别清楚,即使你知道有些内容是不会考察的;世界经济专业的考生,应该特别注意一下国际经济与贸易部分,比如,购买力平价理论,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等等。国民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的考生,相对需要准备的程度要小一些。总之,在初试和复试最好是结合起来的。但是,育明教育还是需要强调一下,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请自便。 综合卷子都是简答题或者论述题,分值很大,题目不多,书写量很大。按照一般的规律,字数看上去就过少的答题得分肯定不高。基本上,专业课的高分考生都能将答题纸写满,甚至意犹未尽。但是,在那瞎写乱写也是不得分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记忆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而是知识块,是相互联系的知识点组成的一个理论框架,这样,在答题的时候,才能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发散。大家务必建立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他考察的是你对那一块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那一点知识的死记硬背。专业课的复习基本上经过四轮的准备:第一轮的时候属于理清知识点的过程,政治经济学中,所有的概念都应该在第一遍的复习中弄懂,比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实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定义分别是什么含义,西方经济学中,比如,什么是供给曲线,什么是需求定理,什么是恩格尔系数,什么是潜在产出,什么是古典二分法,什么 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中传教授创办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

拯救篇-考研政治主观题(30分钟拿下,对于根本没看过书的大神们非常有效)

当代: 1、(关键词)国际新秩序6句 美国3句: 美国打着建立新秩序旗号,实际是维护旧秩序; 国际旧秩序的实质就是国与国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压迫多数发展中国家; 所谓美国的领导,就是维护这种不平等。 中国3句: 中国的主张与国际旧秩序完全对立,倡导国家的平等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民主、文明,符合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方向,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正确主张; 中国的主张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2、(关键词)经济全球化2句 北方发达国家1句: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南北国家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差距,其根源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3.中国1句话: 全球化是必然的、利大于弊;所以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进展。 其他的关键词,霸权主义新表现、一超多级的国际政治新格局、世界多极化,这3个字眼一定要塞进去,不管题目有没提到! 模仿万能作文总结的万能段落,只要能对上号的都往上丢,保证能多加5分以上 以下各条只是一些点,相应展开一下就可以了—— 万能依据: (1)中国国情,性质,基本制度……决定的 (2)生产力发展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三个文明需要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掌的需要 (4)关于党的——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党的先进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5)从经验总结出来的——革命经验,现代化建设经验,他国,他人经验…… (6)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理论要这么做的 (7)最重要的一条: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万能意义: (1)哲学方面的:党制定执行正确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论基础、根本依据; 有助于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说明一下; (2)……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4)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中的国际地位于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大计。 (5)最重要一条:有利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万能结尾: 总之,(抄一下题目)。

考研政治经济学分类真题5有答案

考研政治经济学分类真题5 一、概念题 1. 内涵扩大再生产 答案:内涵扩大再生产是“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对称,指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力和原有生产设备的数量,而是依靠技术进步、采用更先进的设备、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来扩大生产规模的再生产。有时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原有设备、挖掘生产潜力、减少浪费,不追加或少量追加投资也可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内涵扩大再生产的主要优点有:(1)可以广泛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组织形式,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2)可以节约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条件,提高经济效益;(3)可以在更高水平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2.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答案:社会生产需要连续进行,这种周而复始、连续进行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在维持原有规模基础上的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资本追加到生产上,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再生产称做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不足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扩大再生产则是简单再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3. 社会再生产 答案:社会再生产指整个社会或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的总的再生产。个别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个别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有机构成部分和基础,社会再生产是相互联系、相互交替的个别再生产所构成的有机总体

和前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个别生产单位或企业,在社会分工的总体系中相互建立紧密的联系,相互交换其产品或劳务,因此,它们的存在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个别再生产正是通过这种相互联系而形成有机的总体。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个别再生产的总和,构成社会再生产。 4. 资本积累 答案:资本积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剩余价值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资本家用作个人消费,另一部分用作资本积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大小。如果在一定量剩余价值中资本家个人消费的比例大,积累量就小;反之,资本家个人消费的比例小,积累量就大。 5. 资本价值构成 答案:资本价值构成指资本在价值形态方面的构成,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c:v。资本价值构成与资本技术构成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来说,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却不一定是由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以价值构成来表示的。但是,这里的价值构成是必须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不是由于技术构成变化引起的价值构成变化就不属于有机构成的范畴。 6.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考研政治主观题知识点

考研政治主观题知识点 【篇一:考研政治主观题知识点】 考研政治大题模板(自己听课总结的,2014年考研政治50分主观 题我得了40分) (一)政治第34题是马原题,有2问或3问。最后一问一般只回答 方法论意义,不用结合材料。除非是5分的题,则要用几个半句话 结合材料。前1~2问都要回答原理及内容,并单独用一句话结合材料。 34题第一问: ①如果材料告诉了原理,先把原理里面关键的名词的定义解释一下。例如2013年第34题第一问要先回答认识的定义,回答了就得2分。 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认识论)认为:原理a内容(如果是按老 师的模板写得就不要再细分,全写于这点就ok。 ③用一句话,结合材料说明材料是怎么做到原理a的。 ④此外,这也反映了原理b、原理c(b和c只写原理名字,建议c 可以写万能原理,食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中间这问:步骤同上。 最后一问: 上一问考的是辩证法的原理就回答全部的辩证法方法论意义。 ①矛盾是普遍联系的,(......是不可避免的。5分的题则要结合半句 材料,其他不用结合材料),我们要正视矛盾,要正确分析和解决 矛盾。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具体地分析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5分的 题需要结合半句材料。) ③解决矛盾时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坚持两点论 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⑤要坚持与时俱进,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要坚持通过现象 看本质。 上一问考的是方法论的原理就回答全部的方法论方法论意义。 ①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活动。 ②要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对待........(抄题干关键词)。 ③要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