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报告

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报告
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报告

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陆续涌现了许多由社区居民自发或由有关部门倡导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功能定位出发,分析了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对如何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社会组织和谐社区对策

一、社区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一)整合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取向,社区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等优势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随着人口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需求层次的提高,任何一个政府无论其多么强大都不可能提供所有的服务。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中更多地是依靠社会力量,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那些职能、事务剥离和转移交给民间组织,利用民间组织向居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来实现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中寻找定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沟通、理解、互助机会,促进邻里和睦,增强社区凝聚力,在提高社区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起到了政

府与社区,政府与家庭、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作用,成为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二)参与社区建设,拓宽社区建设资金的投入渠道

社区建设标准的高低,取决于政府财力的投入。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这些社会组织的涌现吸引了许多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拓宽了社区建设资金的资源。首先是增加了社区的社会保障资金。构建和谐社会须关爱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必须建立社会福利、救济、互助等社会保障机制,这单靠政府力量的帮扶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民间闲散资金来有效地帮助弱势群体。其次是社区建设资金。国外的社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和民间组织收取的服务费三种渠道。在我国,政府对社区建设投入总体不足,社会捐赠未形成风气,依靠社会组织可以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合理整合社会资源,繁荣社区经济。

(三)缓解社会问题,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

随着企业改革和单位体制的解体,大批下岗人员的就业转移到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许多以社区为基础的工作岗位,为待业人群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社会问题。社会组织致力于就业培训、成人教育、医疗卫生、各类中介服务、家政服务、老年人服务等,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为保证社区稳定、凝聚群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维护社区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

社区社会组织能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大量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解决好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为促进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和融合,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在有秩序的前提条件下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将减少自发行动给社会带来的对立、排斥、冲突,促进整个社会更加成熟、理性,有效地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五)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社区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是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如社区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群众文化团队等组织具有民间性、自发性的特点,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开展活动较为频繁,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引导社区居民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拓展人们奉献社会的渠道。社区日益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各类文艺、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日益增涨的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区居民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既体现了自身价值,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从而形成了整个社会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同时,活动的开展也多角度地加强了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真正发挥了社区的自治功能,改善了社区人际关系。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够有力地推动和谐社区的发展,和谐社区的建设也会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作为与

政府部门、市场部门一起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的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规范社会作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社区社会组织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没有理顺

例如,依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区居委会在性质上属于群众的基层自治组织,但现实是社区居委会是准行政组织,承担了大量行政事务,背离了自治的根本性质,丧失了独立自主性,社区居委会实际上承担着领导、指挥其他社区社会组织的职能,其自身也是被动的参与和谐社区建设。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没有形成吸引社区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相应机制,社区社会组织主体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我国目前有关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等方面的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法律政策层面上缺少鼓励、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相应制度,不仅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建立、生存和发展,也影响了其自治和相当一部分社会功能的实现。

(三)社区社会组织主体地位不明确

社区社会组织结构不合理,数量少,基础条件薄弱,规范化不够,其成员素质不高,自身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能力弱,难以发挥作用。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社区社会组织,政府投资占大多数,而相应的捐赠、减免税、财务等方面的政策也不完备,致使社区社会组织资产和理财

的能力不足。加上社区社会组织中公益服务类型的很少,这与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凸现,社会问题增多的现实很不协调,不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

(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和方式单一

从整体上来说,和谐社区建设中如何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我国还处于探索之中,加上社区社会组织经济实力上比较弱小,现实中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主要集中在家政服务等个别领域,途径和方式比较单一、分散,主要是自主的、零散的社区服务,或者是社区居委会依照基层政府要求开展的准行政职能工作等。

(五)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信任度低,社会动员能力有限

由于法制不健全,外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社区社会组织缺乏自身能力建设,内部管理混乱,有的甚至违背其服务宗旨,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服务质量,忽视社会信誉和社会责任,导致莫社会影响力大大降低,难以吸引社区居民参与,不能有效发挥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

三、规范、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一)以培育发展为核心,加强社会组织备案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的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但往往都无“户口”,不受监管,方向极易走偏。一些没有正式注册的社区社会组织,有的走入半公开或地下状态,极易走入歧途,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反面力量。因此,社区社会组织要发展,必须要有一张合法的“身份证”,也就是民政部门要予以备案,承认

它的合法性。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起步艰难的问题,我们要把制定的政策用好、用实、用出效果,还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及等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减少登记、批准环节,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审核、审批制度,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提升社区成员申报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保障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发挥作用为根本,加快建立社会组织机制

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和培育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搬,因此,我们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保驾护航”。首先要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将社区内的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可为民服务的人员、可利用的服务设施进行梳理,分类建档,掌握社区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其次要按照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规模、功能、业务领域、成员与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根据其特点,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上,充分满足居民多层次需要,尽量适合居民喜好特长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程度,使居民通过参与社区基层社会组织活动实现自身价值,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然后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机制,形成以各地民政局为备案机关、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为主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为基础的三级监督管理网络,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

(三)以提升形象为目标,注重社会组织品牌建设

工作中,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注重研究解决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各个社区的具体情况,统筹规划,科学发展,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运行有序、作用明显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格局。要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引路、总结推广、完善提高”的工作思路,立足于以社区为平台整合民间资源,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凝聚社区力量,以社会志愿者为骨干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大力培育一批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作规范、服务功能较强的社区社会组织示范点,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带动社区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使各类社区基层社会组织已步入健康、规范、持续发展的轨道,逐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格局,为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作用。

(四)以群众满意为归宿,彰显社会组织服务功能

社区社会组织散落在社区中,大多没有规范的组织机构,缺乏组织协调和自我发展的动力,需要有一个活动和发展的平台,也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管理、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规范和引导两大任务摆在了民政部门面前。“规范”主要是帮助健全组织、理顺关系、搭好平台;“引导”主要是引导社区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多元化的特色服务,制度化地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等多种活动,凝聚了居民、服务了居民、满足了居民不同的需求,在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我们要积极培育、引导扶持、规范,努力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社区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保障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 [<<] [>>] --------------------------------------------------------------------------------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工作的关系,比较关注社区建设发展情况,同时对周边城区的社区进行了调研,提出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分析,提出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社区的认识有待深化。第一,对社区建设的主体认识模糊。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效力。而当前社区行政化现象普遍。一方面,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挥为主导,对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手段还不多,简单地把社区工作等同于完成部门交办的任务,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业比较滞后。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工作的下移,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街道办事处绝大部分的工作都压到了社区居委会的头上,政府部门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下属”,直接向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使得社区居委会责任大,任务多,负担重,疲于应付,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难以开展自己的工作。此外,社区还要应对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考核,社区各种记录、统计报表、台账有不计其数,造成了社区工作人员整天忙于填写各种报表、记录,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

和谐社区建设自查报告范文【精选】

我社区按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的指导标准,以“和谐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围绕大局,全面推进社区各项工作,使我社区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社区概况 概况:卫星路社区成立于年8月,位于卫星路北二巷22号,辖区东起太原路、西至乌昌路、南起卫星路、北至北海路,总面积0.49平方公里,以卫星广场为轴心,辖区分布着11条主次干道,17个住宅小区、14家企事业单位和105个商业点,属混合型社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31人。 居民基本情况:辖区共有居民楼53 栋,其中高层住宅2栋。社区居住有汉、维、回等9个名族,社区总户数3112户,7229人,其中常住居民2552户6099人,流动人口560户1130人;社区居民中党员总数117人。 阵地建设:社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408平方米,两层砖混建筑,为年老年星光计划修建,有产权,涵盖了社区六站一室所有业务办理大厅及居民文化活动场所、会议室、市民文明学校、图书室等。 二、社区党建建设 (一) 和谐班子建设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有一支过硬、廉洁、高效、和谐的领导班子,按照街道办的要求制定方案,成立相关机构,健全领导机构。 创建“和谐班子”,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创建中促进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抓紧学习这一关键环节,重点抓每周的学习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学习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努力学习型”的领导班子。初步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带动了社区党员、干部的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的学习。 2、把工作能力建设作为落脚点。在创建中把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总结经验,勤沟通多交流,制定“社区联系卡”、“民情日记”,来畅通居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3、我们制定了“三步走”的实施方案。第一步从社区环境入手,从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困难群体需要提供帮助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效管理,消化社会矛盾,创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促进人居环境和谐,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和认同感。;第二步通过和谐楼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机制和居民民主自治机制,建立弃管楼院的居民自管组织,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制定楼院《居民公约》、《居民代表议事规则》、《楼院管理制度》等自我管理规则和制度,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法制观念和参与意识。社区每半年进行评比,对团结邻里、热心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个人、家庭,分别授予“居民之星”、“睦邻之家”称号;第三步围绕社区的实际情况,创新地研究和制定“我爱家园”的活动开展与评比。各楼院要充分发挥党员、楼长的示范作用,带动楼内居民,加强治安看护和各

关于社区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社区管理的调查报告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社区服务受到空前关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一些社会组织、治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社区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城市社区是一种非简单地等同于行政区划的概念,它超脱了行政辖区的范围。 如今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用到社区这个概念,也越来越涉及到了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社区的状况及社区的治理模式。通过对城市社区管理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城市社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活动简介 (一)调查时间:2014年9月1日至10月15日 (二)调查地点:榆林市一些社区 (三)调查对象:社区居民和社区基层管理人员 (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法、文献调研 (五)调查内容:当前居委会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是通过实地走访榆林部分社区并对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居民进行随机调查,发送问卷和询问其基层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发现我市社区在不断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调查城市社区现状和主要问题如下: 1、社区工作职能错位,社会管理精力不足。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政府职能转变密切相关。随着政府工作重心下移,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在社区设立机构,将原本由本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是

目前社区承载量的真实写照。社区成为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面和落实层,疲于应付、不堪重负,影响了管理社区、服务居民、开发就业等重要职能的发挥。而地方政府和部门没有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量义务劳动挤占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社区经济上的负担。 2、社区服务功能缺位,社会管理工作不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依赖度越来越高。就榆林地区情况看,相当数量的社区服务规模、内容、档次不能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对社区服务认识上存在误区,把社区服务完全“市场化”,将社区服务看做发展街道福利的财源经济;另一方面,形同小“政府”的社区存在着“衣食住行无力管,升级达标使劲抓”的缺位、越位现象。 3、社区队伍素质偏低,社会管理能力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虽然已经得到不断充实和加强,但从调查的所有社区干部看,初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一半以上。素质机构不够合理,居委“老大妈”式的人员占相当比例;有的社区工作者缺乏社区社会工作知识和自治能力;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仍然偏低,难以吸引专业人才的加盟。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着社区工作者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 (一)客观原因。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离退职工、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职能回归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会基层部门,考验着社区居委会的承接能力。 (二)对社区居委会认识模糊。由于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对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而对居民来说,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务,很容易让他们混淆居委会角色地位,因此许多居民都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 (三)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关系理论与现实的错位。现实中在政府与居委

社区发展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社区发展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社区位于××县城南××南侧、××镇××社区管委会东侧,原隶属××管委会,于XX年11月划归××镇管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在“地少人多”的困难情况下,积极开拓多种致富路子,农业经济效益高,工副业发展兴旺,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社会公益事业较为完善,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氛围。但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在新时期的发展也遇到一定瓶颈,需要积极转换思路,创新举措,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社区基本情况 (一)人口土地。××社区在册2542人,实有1999人;全社区适龄劳动力1387人,其中外出务工300余人,经商100余人,副业及三产500余人,社区人均纯收入达7800元/年;全社区土地948亩,可用耕地622亩,典型的“地少人多”。 (二)集体经济。××社区现有一座砖瓦厂,筹建于1986年,前期为集体经营,后期对外出租,XX年出租收入为5万元;社区于××社区街头有一处三层楼的房产,XX年出租收入为万元;社区内还有部分闲置坑塘,零散由个人承包。XX 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约为11万元。 (三)村居建设与管理。××社区分为6个小组,全部集

中居住,绝大部分居民建筑为两层楼房,家庭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全社区共设3个垃圾处理点,日常聘用3名保洁员负责清理维护社区卫生,保洁员工资由上级拨付。 (四)社会公益事业。经过近几年上级政策的支持和××社区两委班子的努力,社区内水泥道路目前基本齐全,全部入庄到户,道路总长度约千米。社区拥有单独的水电站,电力供应设有独立总线,方便自行管理;收取居民的水费也很低,仅为元/吨,居委会每年补贴水费近3万元。社区内有一处约5XX年历史的乱茔,总面积约13亩,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平坟的基础上陆续于地面重起新坟,近几年逐渐规范管理,由居委会统一修建坟墓小区,以成本价出售给本社区居民。 (五)村部建设。村部设在村居中心位置,由旧学校改造而成,占地近1亩,院内有一座建筑面积约37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及一座仓库式偏房,设有会议室、民调室、综治室、农险办理室、便民服务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基本满足社区两委班子日常办公和服务群众需求。卫生室根据业务需要,设在××社区街头。 (六)党员干部队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9人,交叉任职,其中支委会班子成员6人,居委会班子成员7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由1人兼任,各居民小组组长全部由社区干部兼任;党支部共有53名党员,常住流动党员约35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特点 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特点、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特点简介 按照“突出重点,主攻难点,消除盲点,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建立新社会组织党建机制,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立足行业组织特点,把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作为独立的党建领域来抓。建立由组织部牵头,民政局具体负责,司法、劳动人事等15个单位、部门党组织协助指导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确保这一领域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行业党组织体系,创建“协会+党支部”的党建模式。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及时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规模较小、同一领域、业务相近、地域相邻的社会组织,采取行业统建、区域联建等方式建立联合党支部。 三是落实党建责任,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根据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实际,采取“内部选育、外部选派、社会招聘”等方式,选配党性强、业务精、热爱党务工作的党组织负责人。同时,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问题? 在开展党建工作方面,由于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建立的时间不长,新社会组织自身又存在着结构松散,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大多数单位的党组织在机构建设、运转方式和发挥作用上,目前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党的工作需要。 一是有的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尚未认识到党建工作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社会组织组织机构过于松散,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难以把握,特别是党员基础性资料变化大,给党建工作带来不确定性。 三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复杂,缺乏相应的培训制度,使得社会组织党的负责人参加党的业务工作学习、培训和交流,了解党建工作新内容、新要求、新方法和新思路的机会不多。而社会组织党的负责人则反映不能及时看到党的文件,不能及时听到党的声音,参加不了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意见建议? 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是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党的工作在新社会组织领域中的延伸和拓展。 一是要深入研究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实践中出现

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和谐社区建设调查 ——吉林磐石 姓名 学号 专业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和谐社区建设调查 摘要:(300 字以内) 和谐社区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以“社区”为主体;二是处理好与社区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关系;三是必须本着体现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与价值目标,要求以居民作为考虑问题的根本,以人为中心,“互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原则和中华民族的满足人的需要,增进人的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美德,人与人之既涉及到社会结构的三大板块——政府、社会与企业,又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许多方面。“人本、互助、自主”这六个字很好地概括了和谐社区的基本内涵。“人间要相互关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自主”体现了社区的自治功能和工作运行机制要互相帮助,促进社区人际和谐,。求,根据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社区生活、社区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使政府、社区、居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关键词:磐石、和谐、社区、建设 一、社区整体基础建设和规划如何? 基础建设 一般说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包括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其他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二是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三是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解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四是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五是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六是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 规划 社区整体规划不错,户型设计还可以,住在大社区比小社区便利性会更明显。 二、社区建设中组织建设如何(如党组织、居委会、民间组织的作用)? 党组织的作用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的战斗堡垒是党在城市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城市结构的不断变化社区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居委会的作用 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办理本地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民间组织的作用

和谐社区的自查报告2020

和谐社区的自查报告2020 我社区按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的指导标准,以“和谐社区” 建设为突破口,围绕大局,全面推动社区各项工作,使我社区各项工 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社区概况 概况:卫星路社区成立于2001年8月,位于卫星路北二巷22号,辖区东起太原路、西至乌昌路、南起卫星路、北至北海路,总面积 0.49平方公里,以卫星广场为轴心,辖区分布着11条主次干道,17 个住宅小区、14家企事业单位和105个商业网点,属混合型社区,社 区现有工作人员31人。 居民基本情况:辖区共有居民楼53 栋,其中高层住宅2栋。社区居住有汉、维、回等9个名族,社区总户数3112户,7229人,其中常住居民2552户6099人,流动人口560户1130人;社区居民中党员总 数117人。 阵地建设:社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408平方米,两层砖混建筑, 为2005年老年星光计划修建,有产权,涵盖了社区六站一室所有业务 办理大厅及居民文化活动场所、会议室、市民文明学校、图书室等。 二、社区党建建设 (一) 和谐班子建设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有一支过硬、廉洁、高效、和谐的领 导班子,按照街道办的要求制定方案,成立相关机构,健全领导机构。 创建“和谐班子”,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创建中促动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抓紧学习这个关键环节, 重点抓每周的学习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学习规范化、制度化、经常

化。建立“努力学习型”的领导班子。初步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带动了社区党员、干部的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的学习。 2、把工作水平建设作为落脚点。在创建中把理论学习和调查研 究结合起来,总结经验,勤沟通多交流,制定“社区联系卡”、“民 情日记”,来畅通居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3、我们制定了“三步走”的实施方案。第一步从社区环境入手, 从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困难群体需要提供协助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效管理,消化社会矛盾,创建一个 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促动人居环境和谐,让 有困难的人得到协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满意 度和认同感。;第二步通过和谐楼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统 筹协调机制和居民民主自治机制,建立弃管楼院的居民自管组织,充 分征求居民意见,制定楼院《居民公约》、《居民代表议事规则》、《楼院管理制度》等自我管理规则和制度,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法制 观点和参与意识。社区每半年实行评比,对团结邻里、热心助人、积 极参加公益活动的个人、家庭,分别授予“居民之星”、“睦邻之家”称号;第三步围绕社区的实际情况,创新地研究和制定“我爱家园”的 活动展开与评比。各楼院要充分发挥党员、楼长的示范作用,带动楼 内居民,增强治安看护和各种灾害预防,搞好楼院内的卫生清扫与保持,花草树木的绿化与美化,共建安全整洁温馨的家园。 4、社区党的领导班子健全,相继在社区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党员议事会”、“在职党员联络站”、“党员服务站”等“三会两站”。以党员为主体建立“四自”管理模式(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自 我形成、自我完善)。建立健全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支部组织生 活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干部能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 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为居民群众作好表率,持续扩大和延伸社区党建 触角,带动和谐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 思想建设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是社会组织建设制度环境逐渐完善。有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若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架构的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以《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批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为框架的社会组织配套政策不断健全完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社会组织作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要求必须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是社会组织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社会组织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类别单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9万多个,同时,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20万多个。 三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初步健全和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为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型政社关系实践取得新进展,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新探索,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社会组织依法监管不断改进,年度检查、财务审计、信息公开和社会评估等规范措施稳步推进,行政管理、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社会组织积极作用日益彰显。社会组织涉及和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和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是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的法人治理机制初步建立,领导班子建设日渐加强,从业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广泛执行,自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不断加强,逐步涌现出一批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科学、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高的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速度很快,迄今为止已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体系,并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管理功能,但总体上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有差距。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1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30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2500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1000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 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_问题与建议

在我国,社会组织的主体是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三类组织,也曾被统称为民间组织、民间 非营利组织。现代政治学、社会学认为,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是构成和谐社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文/孙伟林 第三,加强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维权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调的质量。 政府应加强对三方协调的领导,吸纳工商联、个体和私企协会进入企业代表的组织,提高其代表的广泛性。与此同时,完善各级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并建立工会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关于职工权益的事项。在部署工作、检查监督、考核评估等环节形成联动机制。应通过制度安排,赋予工会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各种决策听证的权利,完善政府决策程序。 第四,强化劳动保护立法和劳动执法,解决无法可依、有法难依和有法不依的问题。 我国劳动立法和执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劳动立法在很多重要领域仍然是空白,如《就业促进法》、《劳动关系调整法》等劳动领域不可缺少的法律至今没有出台。二是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往往可操作性较差。三是有法不依,致使劳动违法成为普通现象且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当前,除了要进一步加大立法力度,还特别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法律规定上加大对劳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进一步强化劳动执法,切实解决劳动监察机构力量不够、难以应付日益增多的劳动违法案件的问题。应在制度安排上支持工会参与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调查处理,赋予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处理权,直接参与侵犯职工权益案件的处理。 第五,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解决基层工会工作过分薄弱的问题。 强有力的企业工会,是推动企业尊重员工、公正对待员工的最重要的力量。构建互利合作的劳动关系,前 提条件就是工会必须成为与资方对等的、代表劳方利益的主体。工会不一定采取与资方对抗的办法来维护职工利益,但工会必须强大到足以使资方不得不把其当作“合作”的对象。 为此,一是要进一步推进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建,把基层工会组建纳入党建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和整体考核评估体系之中。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行上级工会指导下的企业工会负责人由职工直接选举的办法。三是进一步强化对工会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维护力度,对阻挠工会开展工作、对工会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四是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完善的行政救助和司法救助制度。 第六,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和重大贡献,在全社会树立互利合作的和谐劳动关系理念。 要在各种宣传媒体开设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专题栏目,不断提高各级党政对党的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工厂企业、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推动社科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加强对新时期工运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研究和教育。要让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决策层认识到,不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也不会有企业的健康成长,更不会有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柳可白等:《当代工人阶级地位与作用》,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工运研究所郭跃等:《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个重大问题》) (作者: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海南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笔谈 Penconversations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雅安市雨城区城区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摘要: 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攀上新高度、寻找新方向、达到新高度、产生新思路,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 关键词: 社区文化、精神需求、十八大、目标、文化建设 (一)、目前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概况 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区域内人们的各种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系统。其重要内涵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 满足其精神需求, 使他们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同时, 社区文化对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以及增强社区竞争力等方面,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奋斗目标,可见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城市化进展不断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还相当薄弱,与城市社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巨大的挑战。据调查:全国6524个街道,共有文化占4545个,建有文化展仅占69.67%,在全国83370个社区居委会中,共有社区文化活动室37732个,建有文化展的仅为45.26%,文化设施的缺口还很大。全国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或财政拨款4.08亿元,平均每个活动室仅1.08元,按城镇人口5.77亿算,人均仅0.7元,可见社区文化投入严重不足。此外,还存在社区文化设施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基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等问题。 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有所发展但仍面临挑战,为了解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情况,我们毛概调研小组在10月到11月一个月时间内,通过调查问卷、随机采访等方式对雨城区城市的社区建设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在调查数据及查阅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雨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概况做了简单总结,对社区文化与人类生活做了探讨,并针对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调查分析

创建文明社区自查报告

创建文明社区自查报告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区广大居民的支持下,xx社区的精神文明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xx届中央历次全会及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创建文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净化社会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领导有力。社区两委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层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切实为农民办好事、实事。建立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干部坚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在群众中树立威信。 (2)基础设施完备。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均已达标,设有“一站式”社区公共服务站(包括社区警务室、阅览室、图书室、文娱室、卫生服务站等),办公设施齐全。主次干道畅通,路面平整,小街巷路面均已硬化,无明显坑洼积水,无被侵占、损毁现象。排水管道畅通无堵塞,路灯无破损、功能完好。 (3)服务功能完善、志愿服务广泛深入。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合理规划,建设居民楼、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配套设立超市、幼儿园、快餐店等服务设施;全社区100余名志愿者组建党员、青年、巾帼、“五老”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特别是为老党员、孤寡老人、烈军属、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做好生活服务,定期上门提供各种帮助,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濮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对我市农村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县委农办、住建局、产业集聚区办公室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召开座谈会,对全县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情况 濮阳县共辖6镇14乡,1005个行政村,总人口108.6万人,县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耕地135万亩。2010年,全县GDP完成192.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61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43元,城镇化率达到39.32%;柳屯镇、文留镇跻身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部分明确指出: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建成区内现有城中村,加快转变为城市社区,同步推进社会组织形态转变,使村民真正转化为市民。选择工业集中、基础好的文留、柳屯、户部寨、庆祖四个乡镇优先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12年,在县产业集聚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不宜居住的村庄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十二五”期间建设40个新型农村社区。 2011年初,县委成立了由县政协主席曹雪生任组长的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集聚区内23个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结合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5年内拟投资47.6亿元,对涉及的23个村庄实施拆迁,并进行集中安置。该社区的建设以实现中心村聚集为目标,采用投资开发模式运作,规划设计教育、商业、医疗、娱乐等功能齐全。总体设计为南、北2个分区。南区规划在县城濮阳师范东侧、南环路以北、国庆路以南区域,北区规划在濮台铁路北侧、大庆路东侧区域。建成后,南北区共可容纳10万人居住,其中,安置城关镇管辖的大屯、裴西屯、张庄、谷家庄、铁炉、邢庄等15个村,拆迁5000余户、近20000人。安置房建设计划今年9月份实施,拆迁安置从2012年开始,至2015年底全部完成。 二、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濮阳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全面规划、示范带动、启动社区、整治环境、整合涉农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从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确定了城关 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庄等社区提前发展,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形式主要以中心村聚集、一村一社区型、融入城镇型为主。五星乡安寨村属于典型的一村一社区型,安寨村已启动“和谐新村”建设,全村共192户,890人,1309亩耕地,新型社区共规划8栋楼房,现已启动建设2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30余亩,节约土地用于村内招商引资;城关镇大屯社区属于融入城镇型发展,依托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整合可利用土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由开发商统一开发,村民住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施工”,目前已做好前期规划,正在与开发商洽谈;户部寨乡宗郭庙村属于中心村集聚型,投资类型属于投资开发型,有三个自然村庄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建设“新宗村花园”社区,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村民筹资2000万元(含拆迁补偿款),土地流转资金1237万元,村民房屋拆迁费用按照一亩4万元的标准进行赔偿,资金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入住新户只需补齐差价,如果资金不够,开发商先给予垫付,在以后的食品工业园区就业后偿还。在原村庄宅基地上规划新型社区,占地面积13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采取先建后拆滚动发展的模式,稳步推进的方式实施,目前已开工建设14栋楼房。

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理论研讨文章 **花镇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2014年8月)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 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群众的力量,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当前,社区建设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规和完善,并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更好提出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我多次走访**花镇辖内社区,对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花镇社区建设概况 **花镇辖区内共有13个社区,社区辖区总人员7.4万人,总户数21400户;社区办公面积共5800平方米;社区工作人员 130人。目前,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得了规范发展和完善,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基本设施已逐步到位。社区全部成立了社区党支部,加强了党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领导。 (一)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情况 硬件设施是影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彻底改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的办公和活动阵地是重要任务。在短短年时间将全镇社区建设硬件建设基本完善,社区服务中心配备在旗委政府和上级组织、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近几年的新建、购置和产权置换等多种形式,全镇现有13个社区的办公用房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平均达到450平方米以上,社区服务中心具有社区事务受理大厅、社区服务、文体活动、学习培训、图书阅览等功能,目前,我镇社区整体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二)社区软件建设情况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围绕强化服务,通过网络建设、升级换代,使得我镇社区办公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手段实现电子化,服务方式实现人文化,运作模式实现市场化,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新思路。当前,社区服务手段日趋丰富。在社区服务方式上,由最初的政府单打独斗,力不从心,投入不足,到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协作,服务力量发展壮大,使得社区服务社会建,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队伍建设情况 我镇的13个社区共有干部63人,平均每个社区5人。新社区干部文化程度提高,政治素质提高,年龄明显降低,结构更加合理,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年龄结构。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居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素质不断提高,使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不断得到优化。 二、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费短缺,干部待遇偏低问题。 一是社区办公经费少。政府部门工作大部分进入社区,但经费较少,各类办公经费和费用开支给社区增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每年下拨给每个社区居委会的经费仅够维持社区居委会的水电费、电话费、日常办公用品的开支,而居委会又没有其它经济实体,

社区工作自查报告范文

社区工作自查报告范文 按照街道纪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区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推动社区科学发展,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基层干部队伍,我社区组织学习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通过学习《规定》中“五个禁止”和“二十二个不准”, 填补了以往没有专门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制度空白,对于健全和完善党 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制度体系,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履职中出现的各种不廉洁、不规范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纪法规建设同步推进,形成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推动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我社区的工作实际,自查如下: 一、《规定》学习贯彻情况 坚持“以学习促提升、以自查促整改、以实践求实效”的原则,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自觉把“五个禁止”“二十二个不准”要求融入到具体社区工作中,严以律己,忠诚履职,个人执行《规定》总体良好。 1、坚持“知”与“行”结合 逐条学习《规定》,全面、准确、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将形成的理念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在学习中对照检查

“五个禁止”和“二十二个不准”执行情况,主动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践行廉洁履职,真正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社区工作者。 2、坚持“自律”与“他律”结合 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和规定,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时时提醒自己,处处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规定》。 3、坚持“尽心”与“尽职”结合 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清正廉洁,树立良好作风,创新发展思维,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勤于思考,从普遍性问题中发现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和提炼经验性做法,用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难题、工作中的症结。 二、学习《规定》发现的问题 通过对照“五个禁止”“二十二个不准”,深入开展自查,我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有的意识和自觉性 在自身修养方面要求不够严格,标准不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2.学习有所欠缺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因为认识不足疏于学习、事物繁忙难以集中时间学习、学习缺少系统性。 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够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崭新舞台. 而完善新型社区建设格局, 推进新农村建设, 需要对不同地区农村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挖掘。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日星期四调查地点:虞城县乔集乡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初中和高中的文化程度调查方式:是以走访的形式调查的 调查的重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这项工作开展以来,被我们县纳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个人的思想认识上,也对这项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新型农村社区既是社区,又在农村,如果简单一点儿,能够理解为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在农村建的社区,但它又不但仅是居住环境的改进,加上新型两个字,其本质就发生了变化,提高到了新的层次。新型是对农村社区居民生活质的一个提高,她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

的转变。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主要是指居住环境的改进、农民精神风貌的改进,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个方面,是较低层次的农村社区。而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质的、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并经过产业支撑,把农业劳动力变成了一产、二产或三产工人,实现了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转变,群众文化素质修养的根本提高。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改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逐步拉大,三农问题愈来愈突出。就商丘而言,近年来,市区和各县城区变化很大,环境更加优美整洁,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进。可是在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环境,虽有改进但变化不大,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不相同步。就是说,广大农民还没有完全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这些年,国家虽然不断加大惠农力度,取消了农业税,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义务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但这些都是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用于改进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绝大部分放到了城市,这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现状有关。政府财政有限,如果投向农村,点多面广、居住分散、蜻蜓点水,根本不解决问题,因此集中用于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深圳社区为例

内容摘要 伴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以灵活的体制和多功能的服务形式在承接政府职能、理顺社区关系、整合社区资源、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以全国社区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深圳为例,首先对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目前深圳市有社区社会组织3000多家,在深圳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后分析了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指出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立法滞后、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行政监管亟需完善、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缺乏协同机制、新型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缺位、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的理念、方法滞后。最后文章针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简化登记程序,出台规范性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制体系,规范监管体系,实现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优化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框架,同时,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方法,推行“四位一体”管理体制。 关键词:社区社会,发展,城市社区建设

目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的意义 (1) (三)相关文献综述 (1) (四)论文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2) 二、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3) (一)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基本情况 (3) (二)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 (4) 三、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 (4) (一)登记管理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4) (二)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立法滞后 (5) (三)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行政监管亟需完善 (5) (四)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缺乏协同机制 (5) (五)新型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缺位 (6) (六)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的理念、方法滞后 (6) 四、推动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6) (一)简化登记程序 (6) (二)出台规范性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制体系 (7) (三)规范监管体系 (7) (四)实现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