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的发展

合集下载

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化与和平时期

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化与和平时期

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化与和平时期日本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经历了长达250多年的相对和平与稳定。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繁荣,它对日本乃至世界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江户时代的文化,并探讨这段和平时期对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 文化的多元发展江户时代是日本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不同层面的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首先是文学艺术方面,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涌现出来,如松尾芭蕉、与蕉、与八滨、谢振礼等,他们的作品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歌舞伎剧院的建立和发展也使得戏剧艺术触达了更广泛的观众。

其次是绘画艺术的繁荣。

江户时代的绘画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如浮世绘、屏风画、国宝级山水画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浮世绘,成为日本艺术史上重要的一笔。

浮世绘通过描绘当时社会民生、戏剧、风景等场景,反映了江户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此外,江户时代的艺术品包括陶瓷、茶道、花道等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陶瓷产业蓬勃发展,与中国和欧洲的贸易使得日本瓷器的名声传遍世界。

茶道和花道作为传统的日本文化,也在江户时代形成并得到广泛的推广。

2. 和平时期的影响江户时代的相对和平使得社会风气逐渐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安宁,这种和平时期的氛围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和平使得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此外,和平时期还促进了人们的教育和精神追求,许多学校、学院和私塾得以建立,儒学成为主流学术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此外,和平时期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文学、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民众对文化和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种艺术活动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和平时期的文化和艺术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和平的持续。

优秀的文化和艺术创作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同时也加强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

日本文化的发展(PPT101页)

日本文化的发展(PPT101页)
正修科技大學
95學年度第1學期「通識講座課程」
日本文化的發展 -兼談其與中國文化之間的關係
徐興慶
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2006/11/16
前言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 舊石器文化(紀元前3萬-1萬年) ❖ 繩文文化(紀元前1萬-1千年) ❖ 彌生文化(紀元前300-紀元300年)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舊石器文化(紀元前3萬-1萬年)
河豚的種類
毒河豚
河豚與日本人的飲食文化
江戶時代的河豚禁食令 河豚禁食令的解除 世界上只有日本人吃河豚? 日本人如何吃河豚?
河 豚 全

河 豚 生 魚 片
河 豚 全 餐
河豚與日本人的飲食文化
百河豚美術館 河豚與「春帆樓」 「春帆樓」與「下關條約」
百河豚美術館
河豚與日本人的飲食文化
江戶時代(1603-1867)
町人文學
俳諧
松尾芭蕉
「古池や蛙飛込む水の音」
芭蕉創作足跡
四、江戶文化的特色及其與儒學發展的關係
町人文學 淨瑠璃
近松門左衛門
四、江戶文化的特色及其與儒學發展的關係
町 人 文 學
歌舞伎小屋
四、江戶文化的特色及其與儒學發展的關係
江戶時代(1603-1800)
歌舞伎
四、江戶文化的特色及其與儒學發展的關係
❖ 物語與文學
❖ 《竹取物語》、《伊勢物語》、《源氏物語》
❖ 日記與隨筆
❖ 《和泉式部日記》、《紫式部日記》、《枕草子》
❖ 假名文字之發明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平安時代
(唐風文化、國風文化、800-1200)
❖ 與中國的關係
❖ 最澄(767-828) ❖ 空海(774-835) ❖ 平清盛(1118-1181)與宋朝貿易 ❖ 中國船與神戶港

古代日本文化与历史的演变

古代日本文化与历史的演变

古代日本文化与历史的演变古代日本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独特的国家,它的文化和历史发展相互交织,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色。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日本文化和历史的演变。

一、古代日本的起源与形成古代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000年前的弥生时代,这个时期的日本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人们开始定居并种植谷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形成了一个等级制度,同时外来文化也开始渗透进来,最显著的是中国文化的影响。

这一时期,日本的政府体系开始形成,秦汉时期的中国对日本的政治、建筑、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日本古代文化的基础。

二、古代日本的宗教与信仰古代日本的宗教与信仰既包括原始宗教,也有像佛教、道教等外来宗教的影响。

最重要的原始宗教是神道教,这个宗教相信万物都有灵魂,神灵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神道教在古代日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日本独特文化的核心。

此外,佛教和道教也在6世纪后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化、艺术和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代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古代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最初的统治者是各个部落的首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他们建立起来的国家开始形成,并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最有名的统一者是第一位出现的天皇,他成为了日本政治和社会的核心。

然而,天皇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大权掌握在贵族和武士的手中。

他们的系统被称为“律令制度”,这是一个以官僚机构为基础的政府体系,为日本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古代日本的艺术和文学古代日本的艺术和文学也经历了繁荣的时期。

在艺术方面,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陶瓷、雕刻和园林设计等。

其中,许多艺术形式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但日本艺术家也创造了许多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文学方面,古代日本的文学作品以和歌和诗歌为主,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诗意描写。

著名的文学作家如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和诗人松尾芭蕉等,为日本古代文学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汉字源自中国,因其美观而被广泛传开。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日本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会探讨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

汉字在日本的引入汉字是在公元3世纪时从中国引入日本的。

当时,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或书写体系。

传统的说法是,汉字是由古代日本的贵族阶层所学,逐渐传统至一般的日本人。

汉字由于数目庞大,使用上比较困难。

但是汉字代表了中国文化中丰富的思想和历史,因此在日本得到了快速的普及。

在平安时代,汉字已成为政治、文化、经济和宗教等各方面的主要工具。

汉字的演变在日本,汉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书写方式和读音。

由于汉字的原本含义和偏旁各不相同,因此日本人经常会造成误解甚至是谐音。

例如,汉字“伯”在日本被读作“はく”(haku),而原意是“长辈”或“主人”。

另一个例子是“本”,在日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读作“ほん”(hon),而原意是“根源”或“植物地”。

这些变化使得日本汉字在书写和阅读中存在许多的困难和独特的风格。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扮演汉字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影响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政治从公元8世纪至1867年,日本一共有两个大政权:朝廷和幕府。

它们使用的文件和文件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这些文件包括许多重要的政治决策和法律条文。

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汉字被广泛使用的领域包括茶道、武术、绘画、诗歌和音乐等。

在武术中,如柔道和空手道,汉字被用来表示技能和动作。

在茶道中,汉字被用来表示各种茶具和仪式。

在绘画和诗歌中,汉字被用来表示深刻的意义和情感。

教育在日本,汉字也是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

日本儿童的教育从小学开始,汉字就被作为学科之一。

儿童学习汉字的过程非常艰辛,需要记忆大量的汉字形状和使用方法。

但是,在学习的同时,儿童也能了解到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精髓。

经济汉字在日本经济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汉字的普及和使用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日本发展历程

日本发展历程

日本发展历程日本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弥生时代。

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形成稻作农业和铁器制造技术。

公元3世纪时,日本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称为大和国。

同时,佛教也从中国传入日本,对日本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后的几个世纪里,日本陆续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例如飛鳥時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被认为是日本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日本的政治、文化和艺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在这个时期,日本建立了士族制度和朝廷政府,并进一步吸收了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13世纪初,日本国内开始出现政治分裂和军事冲突。

这一时期被称为战国时代,日本的政权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然而,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历史上许多著名武将和军事家崛起的时期。

战国时代最终在16世纪末结束,日本进入了安土桃山时代。

在这个时期,日本国内开始出现统一倾向,尤其是在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领导下。

德川家康于1603年建立了江户幕府,开启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封闭和军事统治的时期。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积极进入东亚地区并进行殖民扩张,日本意识到自身的落后并开始进行现代化的探索。

明治维新于1868年爆发,标志着日本进入了现代时代。

在维新后的几十年里,日本迅速进行了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改革,并通过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成为一个独立、现代化的国家。

20世纪初,日本开始追赶西方列强,并逐渐成为世界的工业和军事大国。

然而,日本也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战后,日本面临着废墟,但通过努力与外援的帮助,日本迅速恢复了经济,并在二战后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

日本的经济奇迹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日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竞争加剧等一系列挑战。

然而,日本仍然是一个充满创新、科技和文化活力的国家,对世界各地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鼎盛与衰落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鼎盛与衰落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鼎盛与衰落日本战国时代(1336年-1573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武士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日本各地的武士集团竞相兴起,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武士文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革的发生,武士文化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本文将从鼎盛到衰落,探讨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鼎盛时期1.武士的崛起在战国时代的初期,日本国内出现了一系列的动乱和权力争夺,这促使了武士的崛起。

武士作为军事贵族集团,以其强大的武力和战斗技巧,在这个动荡时期成为了权力的核心。

武士通过战斗获取利益和土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特权。

2.军阀割据的局面战国时代的中期,日本国内由于各路武士的争斗,形成了分散的政权格局。

各个地方的武士势力互相争斗,形成了多个军阀割据的局面。

这种分散的政权格局为武士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各地的武士通过艺术、文化和礼仪的表达,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3.武士道的形成在日本战国时代,武士道作为一种独特的道德伦理体系逐渐形成并且深入人心。

武士视忠诚、勇敢和荣誉为最高准则,并通过严格的修行和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武士道的形成不仅提升了武士文化的内涵,也为战国时代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定的约束力。

二、衰落时期1.火器的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器的引入和流行逐渐改变了战争的形态,武士的战斗技巧和武装方式逐渐失去了优势。

火器的出现使得武士们不再是唯一的军事力量,他们的战斗方式逐渐被时代淘汰。

2.社会变革的发生战国时代的后期,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无数战斗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破坏和资源的匮乏。

同时,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也让武士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这些社会变革的发生让武士文化逐渐失去了其昔日的光辉。

3.统一日本的到来终于,日本在战国时代的末期实现了统一。

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等统治者以中央集权为目标,大力削弱了武士团体的权力,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使得武士失去了其特殊地位。

日本传统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传统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传统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日本传统书法艺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日本文化的精髓与智慧。

在日本的历史长河中,书法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内心的修养。

起源于中国的书法在约公元四世纪传入日本,最初是由中国的佛教传教士带来的。

这些传教士将书法作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带到了日本,并在当地逐渐发展起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日本,书法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修炼。

日本传统书法注重的是笔墨的运用和笔画的表现力,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简洁和纯粹。

与中国的书法相比,日本的书法更加注重笔墨的韵味和墨色的浓淡变化。

在书写过程中,书法家必须全神贯注地掌握每一笔每一划的力度和速度,以达到墨色的丰富和笔墨的流畅。

日本书法的发展离不开日本古代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在古代,日本的贵族阶层非常重视书法的修习,他们将书法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并将其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

贵族们常常亲自动笔,以此来培养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在日本的历史上,有许多贵族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道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化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贵族阶层,日本的武士阶层也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

武士们将书法视为一种修炼的方式,通过书写来提升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力。

他们相信,只有在书写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和掌握自己的情绪。

因此,书法成为了武士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书法逐渐走出了贵族和武士的范畴,成为了广大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在现代的日本,书法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笔,而是与时俱进,融入了现代科技的元素。

许多书法家开始使用电脑和平板电脑进行书写,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书法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总的来说,日本传统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充满着历史沧桑和文化传承的故事。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内心的修养。

日本文化的起源和影响

日本文化的起源和影响

日本文化的起源和影响日本,一个岛国的国度,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这个国家的文化起源十分深远,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相互交流,影响着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进程。

本篇文章将探讨日本文化的起源和影响,带领读者一同了解这个东亚的文化宝库。

一、日本文化的起源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10年,当时日本的首都在奈良。

在这个时期,日本受到了来自朝鲜半岛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宗教和政治制度方面。

唐朝的文化影响也在这一时期进入日本,给予了这个岛国的文化发展以启示。

一直到12世纪,日本被封建制度所统治,领主贵族们掌握着政治和经济命脉。

在这段时期中,日本的文化开始渐渐形成独特的特征。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武士文化,西方人常常称之为“武士道”。

这种文化极为注重忠诚、勇气和正义感,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核心部分。

除此之外,日本的演艺文化也是世界闻名的。

不论是日本的小剧院、花道、茶道或是国粹剧种,都有着千年的历史,并被视为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日本的动画和游戏产业更是深受全球年轻人的热爱,成为近年来日本文化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二、日本文化的影响尽管日本的文化影响主要是受到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文化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发展。

特别是在现代的全球化进程中,日本的文化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日本音乐、美食、时装、文学和电影等文化产业不仅在亚洲地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欧美地区也受到广泛欢迎。

例如,日本的流行音乐,知名歌手像安室奈美恵和宇多田光,不仅在日本传唱,也在欧美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又例如,日本特色美食寿司和拉面已经成为世界菜单中的常见品项,饮品则以日本绿茶为代表。

此外,日本的文学、电影和游戏等文艺作品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并对国际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从《东京物语》到《城市猎人》,日本电影逐渐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产业之一。

日本动漫作品也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物描写,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年轻人的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與宋朝貿易
宋朝商船
二、武士階級的思想 與日本深層文化的關聯性
鐮倉時代
(唐風文化、國風文化、800-1200)
源賴朝(1200-1300) 新興佛教的出現 蒙古襲來

二、武士階級的思想 與日本深層文化的關聯性
源賴朝
源賴朝之墓
二、武士階級的思想 與日本深層文化的關聯性 新興佛教的出現
法然(1133-1212)創淨土宗 榮西(1141-1215)創臨濟宗
四、江戶文化的特色及其與儒學發展的關係
江戶時代(1603-1800)
與中國的關係
朱子學的普及 長崎的貿易活動與中國文化人的東渡 隱元(1592-1673) 京都宇治萬福寺 朱舜水(1600-1682) 德川光圀(1628-1700)
與水戶藩《大日本史》的編纂
五、日本近代文化的轉型與東西文化的融合
1984年
2004年
福沢諭吉
福沢諭吉
1984年
2004年
新渡戸稲造
樋口一葉
1950年
1963年
聖徳太子
伊藤博文
1984年
2004年
夏目漱石
野口英世
紙鈔人物肖像選定原則
民意調查結果,以學者、文化人、
藝術家為肖像,較具日本各階層的 代表性。 肖像人物的五官、頭髮、鬍鬚等愈 清楚印出,則紙鈔的凸版彫刻越明 顯,可防止偽造。 肖像人物必須具備高知名度、高品 格,並為一般國民所喜愛。
正修科技大學
95學年度第1學期「通識講座課程」
日本文化的發展 -兼談其與中國文化之間的關係
徐興慶
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2006/11/16
前 言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舊石器文化(紀元前3萬-1萬年) 繩文文化(紀元前1萬-1千年) 彌生文化(紀元前300-紀元300年)
祭 壇 花九 鳥州 文國 蒔立 繪博 物 館
工藝與南蠻文化
三、安土桃山時代的文化 (1573-1598)
唐船・南蠻船圖屏風 九州國立博物館
三、安土桃山時代的文化 (1573-1598)
茶道
千利休遺偈
三、安土桃山時代的文化 (1573-1598)
茶道
四、江戶文化的特色 及其與儒學發展的關係
江戶時代(1603-1867)
日蓮(1222-1282)創日蓮宗
二、武士階級的思想 與日本深層文化的關聯性
蒙古襲來
史 蹟 元 寇 防 壘 蒙古襲來繪詞
三、安土桃山時代的文化 (1573-1598)
建築 繪畫 工藝與南蠻文化 茶道

三、安土桃山時代的文化 (1573-1598)
建築(安土城)
信長之館(安土城復原)
三、安土桃山時代的文化 (1573-1598)
建築(安土城)
象徵天界 信長之館(安土城復原)
三、安土桃山時代的文化 (1573-1598)
建築(安土城)
信長之館(安土城復原)
日本三大名城
姬路城
熊本城
名古屋城
姬路城
姬路城的淵源
千姬與姬路城
姬路城
千姬與姬路城
千姬與姬路城
江戶時代的河豚禁食令 河豚禁食令的解除 世界上只有日本人吃河豚? 日本人如何吃河豚?
河 豚 全 餐
河 豚 生 魚 片
河 豚 全 餐
河豚與日本人的飲食文化
百河豚美術館
河豚與「春帆樓」
「春帆樓」與「下關條約」
百河豚美術館
河豚與日本人的飲食文化
百河豚美術館
河豚與「春帆樓」
懷石料理
由來
飲食及生活文化
懷石料理
温石焼
仕出弁当
飲食及生活文化
會席料理
飲食及生活文化
會席料理
河豚與日本人的飲食文化
河豚棲息於河川?海洋? 河豚的種類?
河豚有毒?
日本人何時開始吃河豚?
日本人何時開始生吃河豚?
什麼季節的河豚最好吃?
河豚的種類
毒河豚
河豚與日本人的飲食文化
熊本城
築城時間
築城人物
加藤清正
熊本城

歷築 史城 變背 遷景 與 特 色
武者返し
名古屋城
築城時間
築城人物
名古屋城

歷築 史城 變背 遷景 與 特 色
金鯱
金 鯱
金 鯱
三、安土桃山時代的文化 (1573-1598)
繪 畫 ( 狩 野 派 )
南 蠻 屏 風 神 戶 市 立 美 術 館
關 西 : 「 豚 ま ん 」
飲食及生活文化
關東、關西大不同
關東:「おにぎり」 、三角型。
飲食及生活文化
關東、關西大不同
關西:「おむすび」 、俵型。
飲食及生活文化
關東、關西大不同
稻荷壽司:關東四角
關西三角
飲食及生活文化
關東、關西大不同
關東:左立 右行
關西:左行 右立
飲食及生活文化
平城京 佛教文化的東傳
遣唐使船與鑑真和尚(688-763)
東大寺(745年)
唐招提寺(759年)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平城京 佛教文化的東傳
東院庭園
平城京 朱雀門(復元)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遣唐使船與鑑真和尚(688-763)
鑑真登陸記念碑、記念館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壺形土器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繩文文化(紀元前1萬-1千年)
縄 文 土 器 ( 縄 の 文 様 が つ い て い る )
新潟県馬高遺跡出土の火焔土器 (縄文時代中期)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繩文文化(紀元前1萬-1千年)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彌生文化(紀元前300-紀元300年)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舊石器文化(紀元前3萬-1萬年)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舊石器文化(紀元前3萬-1萬年)
北海道ピリカ舊石器文化館
舊石器文化(紀元前3萬-1萬年)
上高森遺跡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繩文文化(紀元前1萬-1千年)
小形土器
石鏃 7500年前 上野原遺跡出土 磨製石斧 7500年前 上野原遺跡出土
三、安土桃山時代的文化 (1573-1598)
繪 畫 ( 狩 野 派 )
狩 野 元 信波 白士 衣頓 觀美 音術 圖館
工 藝 與 南 蠻 文 化
三、安土桃山時代的文化 (1573-1598)
南 蠻 人神 蒔戶 繪市 鞍立 博 物 館
三、安土桃山時代的文化 (1573-1598)
工 藝 與 南 蠻 文 化
文明開化
交通 貨幣 飲食及生活文化 福澤諭吉 夏目漱石
貨 幣
紙鈔的種類 紙鈔的人物肖像
紙鈔人物肖像選定原則
紙鈔人物說明
紙鈔種類
紙鈔種類
紙鈔的人物肖像
萬 圓 五千圓 千 圓
發行年
1958年
肖 像
聖徳太子
發行年
1957年
肖 像
聖徳太子
發行年
1942年
肖 像
日本武尊
繩文時代
31歲 漁獵 糧食不足 居無定所 貧富均等 地位平等 ←→ ←→ ←→ ←→ ←→ ←→
彌生時代
40歲左右 稻 作 米 食 定 居 貧富不均 敗者淪為奴隸
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倭奴國王」金印
(西元57年-後漢光武帝)
《魏志倭人傳》與「邪馬台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倭奴國王」金印
(西元57年-後漢光武帝)
1784年2月23日 福岡志賀島 金印公園 現存福岡市博物館
2.3cm

委國 奴王
108.7g
《魏志倭人傳》 「邪馬台國」
魏志倭人伝
吉野ヶ里遺跡
《魏志倭人傳》 「邪馬台國」
三角緣神獸鏡
埴輪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奈良時代
(白鳳文化、天平文化、700-800年)
與中國的關係
「春帆樓」與「下關條約」
「春帆樓」
河豚與日本人的飲食文化
百河豚美術館
河豚與「春帆樓」
「春帆樓」與「下關條約」
「 春 帆 樓 」 「與 下 關 條 約 」
談和會場
唐招提寺 (西元759年)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平安時代
(唐風文化、國風文化、800-1200)
物語與文學
《竹取物語》、《伊勢物語》、《源氏物語》
日記與隨筆
《和泉式部日記》、《紫式部日記》、《枕草子》
假名文字之發明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平安時代
(唐風文化、國風文化、800-1200)
東大寺(745年)
南大門
阿形像(仁王像)
吽形像(仁王像)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東大寺(745年)
鴟尾
金堂(大佛殿)
鴟尾(合成照片)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東大寺(745年)
八角燈籠
盧舍邦佛像(大佛)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東大寺(745年)
鐘 樓
一、日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特點
紙鈔人物說明
福澤諭吉 (1834-1901)

新渡戶稻造 (1862-1933)

樋口一葉 (1872-1896)
紙鈔人物說明
舊 夏目漱石 (1867-1916)

野口英世 (1876-19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