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设计方案和对策

光伏电站设计方案和对策
光伏电站设计方案和对策

前言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集开发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于一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世界光伏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以及我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光伏市场上举足轻重的良好表现,我国光伏技术应用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的态势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广泛应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太阳能发电的利用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太阳能发电系统所发出的电力输送到电网中供给其他负载使用,而在需要用电的时候则从电网中获取电能,称谓并网发电方式。另一种是依靠蓄电池来进行能量存储的所谓独立发电方式,它主要用于因架设线路困难市电无法到达的场合,应用十分广泛。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及意义

本项目拟先设计一个独立系统,安装在客户工厂的屋顶上,用于演示光伏阵列采取跟踪模式和固定模式时发电的情况,待客户参考后再设计一套发电量更大的系统,向工厂提供生产生活用电。本系统建成后将为客户产品做出很好的宣传,系统会直观的显示采用跟踪系统后发电总量的提升情况。

1.2光伏发电系统的要求

因本系统仅是一个参考项目,所以这里就只设计一个2.88kWp的小型系统,平均每天发电5.5kWh,可供一个1kW的负载工作5.5小时。

2.系统方案

2.1现场资源和环境条件

江阴市位于北纬31°40’34”至31°57’36”,东经119°至120°34’30”。气候为亚热带北纬湿润季风区,冬季干冷多晴,夏季湿热雷雨。年降水量1041.6毫米,年平均气温15.2℃。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等特点。其中4月-10月平均温度在10℃以上,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度2.5℃;最热月7月份,平均温度27.6℃。

Nature Resources:

2.2光伏系统方案的确定

本项目采用独立型光伏系统方案。系统由电池组件PV阵列,充电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等部件组成。(原理图如下:)

独立系统原理图

本系统由太阳电池组件,跟踪控制系统,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等部分组成。太阳电池组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直流电流;而充电控制器则协调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负载的工作,具有自动防止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储能蓄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的功能。蓄电池在系统中的作用就是存储能量,还能对系统起着调节电量、稳定输出的作用。逆变器的作用是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变为适合负载使用的正弦波交流电,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能进入配电柜;在配电柜内装有用于输出控制、过流保护、防雷保护等器件。

2.3计算机仿真

2.4系统方框图

系统方框图2.5配置方案

1. 本系统共使用了18块电池组件,组件每2块为一串,在接线盒里9串并联后输出。占地面积约22m2。

2.充电控制器选用48V50A的直流控制器,它是是具有自动防止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储能蓄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的设备,由它协调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负载的工作。在系统运行时,它能对蓄电池的荷电状况和环境温度自动、连续地进行监测,按照用户设置的参数对其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起到有效管理光伏系统能量、保护蓄电池及保证整个光伏系统正常工作的作用。

3.逆变器选用的规格为48V,3KVA,输出电压:220V AC,它的作用是将蓄电池的直流电压转变为适合负载使用的正弦波交流电压。在本系统中采用的正弦波逆变器具有波形失真小、保护功能全、转换效率高、可靠性高的特点。

4.蓄电池在系统中的作用就是存储能量。由于系统采用48V电压,蓄电池组由24节2V800Ah的蓄电池串联而成。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直流电能,

通过蓄电池将直流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另外它还能对系统起着调节电量、稳定输出的作用。全部蓄电池置于两排双层电池架上。电池架上装有输出控制开关,可方便地进行投入和切除。

2.6系统主要设备

2.6.1电池组件

本系统拟采用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SF-160单晶硅电池组件。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并在美国成功上市的国际性公司。公司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池片和组件生产设备加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了完美的产品品质。产品通过了IEC61215、TUV、和UL国际认证,在国内享有盛誉。该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高,表面玻璃为高透光低铁钢化玻璃,边框材料为轻质电镀铝合金。

SF-160单晶硅电池组件性能

SF-160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机械特性。

图2 SF-160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I-V特性

2.6.2充电控制器

光伏控制器性能、参数

性能特点:

1)微电脑芯片控制充放电各参数点、温度补尝系数可编程任意设定,可适应不

同场合的特殊要求;

2)LCD液晶模块点阵显示,中英文操作菜单,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

3)LED指示灯显示各路光伏充电状态和负载通断状态;

4)9个轻触按键操作;

5)控制电路与主电路完全隔离,具有极高的抗干扰能力;

6)1—18路太阳能电池输入控制;

7)实时显示蓄电池电压、负载电流、总光伏电流、每路光伏电流、蓄电池温度、

累计光伏发电安时数、累计负载用电安时数等十几个参数;

8)历史数据统计显示:过充电次数、过放电次数、过载次数、短路次数;

9)可编程设定发电机启停电压、次要负载通断电压、风机卸载和恢复电压、路

灯光敏切换电压等参数;

10)用户可分别设置蓄电池过充电保护和过放电保护时负载的通断状态;

11)具有二次下电控制能力,即对主要负载和次要负载在不同蓄电池电压点的下

电控制能力;

12)各路充电电压检测具有“回差”控制功能,可防止开关进入振荡状态;

13)保护功能:具有蓄电池过充电、过放电、输出过载、短路、浪涌、太阳能电

池接反或短路、蓄电池接反、夜间防反充等一系列报警和保护功能;

14)可配RS232/485 接口,便于远程遥信、遥控;PC监控软件可测实时数据、

报警信息显示、修改控制参数,读取30天的每天蓄电池最高电压、蓄电池最低电压、每天光伏发电量累计和每天负载用电量累计等历史数据;

15)参数设置具有密码保护功能且用户可修改密码;

16)告警:过压、欠压、过载、短路等保护报警;

17)多路无源输出报警或控制接点:蓄电池过充电、蓄电池过放电、柴油机启动

控制、负载断开、控制器故障;其它备用报警接点用户可选择,如水淹报警等;

18)工作模式有阶梯式逐级限流模式、PWM工作模式、一点式工作模式、光开

光断模式、光开时断模式、时钟控制模式、光开时断凌晨亮模式,其中前三种模式是针对通用负载场合的,后四种模式是针对路灯负载场合的,所有的延时长度和定时时钟都可以设置;

19)用户可设置参数还包括:均充电压、浮充电压、吸收电压、启动电压、动态

稳压系数、静态稳压系数、均充状态时间和吸收状态时间等。

20)不掉电实时时钟功能,显示与设置时钟;

21)防雷:根据系统要求,可安装不同等级的防雷装置;

22)具有温度补偿功能;

2.6.3逆变器

·32位DSP控制

·日本三菱第五代IPM功率模块单元

·高效逆变效率达94%(DC220V系列)

·多语种液晶显示功能

·标准RS485/232通信接口

·完美的保护功能

·故障记录功能

·低电压保护

逆变器器性能、参数

2.6.4蓄电池

3.工程施工

3.1工程费用概算:

3.2工程周期

本项目自签订合同并提交工程首付款后,我公司将着手进行工程所有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工作,直至系统通过调试,备货期为30天,进场后大约需要10天完成施工。

3.3施工期间需要业主配合的事项

⑴按要求提供施工时使用的动力电源。

⑵提供暂时保管进场物资(材料、设备、工具等)的临时仓库。

⑶协助施工方处理在当地施工时意外可能发生的问题。

⑷在调试结束后按合同要求会同我方进行现场验收。

⑸若条件许可,建议业主在工程开始时指派有一定电气基础知识的人员参于现场工作,以便今后更好地做好系统维护工作。

4.经济和社会效应

独立系统:它由太阳能电池采集阳光,转化为电能,通过控制和逆变设备,把直流电转换成目前家庭通用的220V交流电。目前采用高性的胶体铅酸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有可有效地为业主在任意时间连续提供电力。它的配置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组件),控制器,逆变器,供配电柜等设备,主要应用于与国家电网离得比较远的别墅,比如,在一些山区,林地或离城市较远的郊区.这种别墅由于配高低压电线和安装成本昂贵(包括输电线路,电线竿/电塔安装),比较适合安装太阳能独立系统.

1.优势特点

1)使用寿命长,无需专人维护.其中太阳能电池寿命长达25年以上.

2)自给自足,蓄电池作为蓄能装置,把白天太阳能电池收集的电能储存起来,方便业主使用,阴雨天气,可按用户要求连续供电(3-10天);

3)一次投资,终身受益,太阳能清洁无辐射,无污染.

4)绿色能源,安全环保.间接地减少对大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5)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能量随处可得,不受地域限制

6)无须消耗燃料,无机械转动部件, 无须另外架输电线路,可以按照业主的要求,方便地与任意地面或建筑物相接合.

7)建造的周期很短,实际建造时间按规模大小来算。

8)不破坏建筑的外观。太阳能电池板一般安装在屋顶或倾斜面,不会破坏原

有建筑外观,甚至有时会增加其建筑的美感。

2.减排效果:

光伏发电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无论从能源角度,还是从环境角度,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光伏并网发电的推广应用,无疑会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可以粗略计算“环境效益”如下:

①每KWh电耗煤:目前我国发电耗煤为平均390g标煤/KWh (能源基础数据汇编,国家计委能源所,1999。1,p16)

②每发1KWh电排放CO2

C + O2 = CO2

12 32 44

44/12?390 =1430g CO2/KWh ≈ 1.4kg CO2/KWh

=1.4?10-3TCO2/KWh

③每瓦光伏组件平均每年发2KWh.

④每瓦光伏组件平均每年相当减排CO2吨数

2KWh?1.4?10-3吨CO2/KWh=2.8?10-3T

按照EPIA的估计,光伏发电取代柴油发电机的CO2减排效果为1Kg/KWh; 光伏并网发电的平均减排效果为0.6Kg/KWh。到2020年,全世界光伏发电的累计安装量将达到195GWp,其中大约50%为光伏并网发电。2000-2020年通过光伏发电达到的CO2的减排量将是7亿吨,仅2020年当年CO2的减排将达到1.64亿吨,相当于4400万辆汽车或75个大型火力发电厂的排放量。

3KW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方案解析

Xxx市XX镇xx村3.12KWp分布式电站 设 计 方 案 设计单位: xxxx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2016年月

目录 1、项目概况................................................ - 2 - 2、设计原则................................................ - 3 - 3、系统设计................................................ - 4 - (一)光伏发电系统简介.................................... - 4 - (二)项目所处地理位置..................................... - 5 - (三)项目地气象数据....................................... - 6 - (四)光伏系统设计......................................... - 8 - 4.1、光伏组件选型....................................... - 8 - 4.2、光伏并网逆变器选型................................. - 9 - 4.3、站址的选择......................................... - 9 - 4.4、光伏最佳方阵倾斜角与方位.......................... - 11 - 4.5、光伏方阵前后最佳间距设计.......................... - 12 - 4.6、光伏方阵串并联设计................................ - 13 - 4.7、电气系统设计...................................... - 13 - 4.8、防雷接地设计...................................... - 14 - 4、财务分析............................................... - 18 - 5、节能减排............................................... - 19 - 6、结论................................................... - 20 -

110kv等电压变电站线路设计方案

110kv等电压变电站线路设计方案 1.1 建设规模和依据 (1)变电所电压等级为:110/35/10KV,110KV是本变电所的电源电压,由330KV 变出双回110KV线路送到本变电所;35KV和10KV是负荷侧电压。 (2)10KV电压等级:出线12回,本期上10回,备用2回。负荷统计见表1.1。 (3)35KV电压等级:出线8回,本期上6回,备用2回。负荷资料见表1.2。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5500h,同时率取0.9,线路损耗取5%。 (4)系统归算到本变电所110KV母线阻抗值:正序X1=0.06;零序 Xo=0。 (5)气象条件:年最高温度40度,平均温度25度,年平均雷暴日为38日,气象条件一般。 1.2负荷统计 表1.1 10KV用户负荷统计资料 表1.2 35KV用户负荷统计资料 1.3 设计任务 1、熟悉题目要求,查阅相关科技文献 2、主接线方案设计 3、选择主变压器 4、短路电流计算 5、电气设备的选择 6、配电及继电保护设计

2 电气主线路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主接线的确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灵活、稳定、经济运行以及变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等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2.1 电气主线路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一、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主接线方式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 变电所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规模。负荷的重要性分级和出线回数多少对主接线的影响。 (3) 主变压器台数对主接线的影响。 (4) 备用容量的有无和大小对主接线的影响。 二、主接线的设计要求: 1、可靠性: ⑴断路器检修时,能否不影响供电。 ⑵线路、断路器、母线故障和检修时,停运线路的回数和时间的长短,以及能否保证对重要用户的供电。 ⑶电所全部停电的可能性。 ⑷满足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的要求。 2、灵活性: ⑴调度要求。可以灵活的投入和切除变压器、线路、调配电源和负荷,能够满足系统在事故运行方式下、检修方式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调度要求。 ⑵检修要求。可以方便的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且不影响对及户的供电。 ⑶扩建要求。应留有发展余地,便于扩建。 3、经济性: ⑴投资省;⑵占地面积小;⑶电能损失小。 操作应尽可能安全、简单、方便。电气主线路应简单清晰、操作安全方便,便于运行维护人员掌握。 由于我国工农业的高速发展,电力负荷增加很快,因此,在选择主线路时,应考虑到有扩建的可能性。 2.2拟定确认主线路方案 根据以上要求和本设计任务书要求,初步选择主接线如下: 变电所类型:降压变电所电压等级:110/35/10KV 出线情况:110KV进线两回,35KV出线8回,10KV出线12回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及施工方案范本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及施工方案

设 计 方 案 恒阳 6 月

1、项目概况 一、项目选址 本项目处于山东省聊城市,位于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 ‘之间。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坡降约1/7500,海拔高度27.5-49.0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干燥度为1.7-1.9。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光照充分,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太阳辐射减弱。年平均气温为13.1℃。全年≥0℃积温4884—5001℃,全年≥10℃积温4404—4524℃,热量差异较小,无霜期平均为193—201天。年平均降水量578.4毫米,最多年降水量为1004.7毫米,最少年降水量为187.2毫米。全年降水近70%集中在夏季,秋季雨量多于春季,春季干旱发生频繁,冬季降水最少,只占全年的3%左右。光资源比较充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6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为120.1—127.1千卡/cm^2,有效辐射为58.9—62.3千卡/cm^2。属于太阳能资源三类可利用地区。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根据公司要求的勘察单选定站址,并充分考虑了以下关键要素: 1、有无遮光的障碍物(包括远期与近期的遮挡) 2、大风、冬季的积雪、结冰、雷击等灾害 本方案屋顶有效面积60m2,采用260Wp光伏组件24块组成,共计建设6.44KWp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系统采用1台6KW光伏逆变器将直流电变为220V交流电,接入220V线路送入户业主原有室内进户配电箱,再经由220V线路与业主室内低压配电网进行连接,送入电网。房屋周围无高大建筑物,在设计时未对此进行阴影分析。 2、配重结构设计 根据最新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 中,对于屋顶活荷载的要求,方阵基础采用C30混凝土现浇,预埋安装地角螺栓,前后排水泥基础中心

110kv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

施工组织设计 批准: 审查: 校核: 编写:

3.1 工程概况 ** 水利枢纽施工供电110kv 变电站工程是为满足**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用电而建设,该项目位于枢纽** 大桥左侧下游约200m 处。施工变电站的110kv 进线接于** 地区东笋变,施工变电站建成投产后,将枢纽右岸已建成的35kv 临时变电站设备搬迁至施工变电站合并运行,35kv 线路延伸过江进110kv 施工变作为枢纽施工保安电源。 本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 (1)35kv 施工供电备用线路工程; (2)110kv 施工供电线路工程; (3)110kv 施工变电站土建及安装工程; 3.2 施工布署 3.2.1 工程质量目标 满足国家或电力施工验收规范,做到:土建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整项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 3.2.2 工期目标 按招标范围的施工图纸工程内容及招标文件要求,计划总工期210 日历天。 3.2.3 安全目标 群伤群亡事故为零;

重大设备事故为零; 重大火灾事故为零; 轻伤事故率控制在5‰ 以内。 3.2.4 工程主要施工负责人简介 施工主要负责人简介见第二章中“ 2.4 拟投入本工作的主要人员表”。

3.2.5 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本工程的施工是在场地平整工作完成后进行。施工队伍进场后,先按施工总平面图 布置临时设施,并按平面布置要求对站内的主控楼基础和排水系统及110kv 线路工程进行施工,在主控楼基础和排水系统完成后即安排主控楼主体工程、设备基础、电缆沟、构 架基础等施工;最后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及站内各附属设施的施工。110kv 施工变电所建成投产后,即进行35kv 临时变电站搬迁工作。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安排电气预埋、接地等交 叉作业。 3.3 施工进度计划 根椐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计划2001 年5 月25 日开工,2001 年12 月20 日完工,总日历工期210 天,详细的施工进度见《** 水利枢纽施工供电110KV 输变电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光伏电站设计方案实例

光伏电站设计方案实例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甘肃某建筑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初步 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 1、项目意义 (略) 2、项目建设地基本信息: 、建设地:甘肃某地 、当地地理纬度: 36°左右, 、年平均太阳能辐射资源:㎡·day 、当地气温:最高气温:38°C,最低气温:-20°C 、光伏电站建设布局及占地面积 屋顶面积:58x35=2030平方米, 朝向:正南 设计阵列朝向:正南 三、项目规模 预计最大装机容量:2030m2x130W/m2=264kW 四、方案设计 1、逆变器初选:根据初步预算容量选 用5台50千瓦串接式逆变器。 MPPT范围:350-800V

最大输入电压:1000V 2、组件选择:选用300Wp光伏组件。 3、支架倾角设计:鉴于该建筑朝向东南45度,为了综合考虑朝向非正南对发电的影响,设计光伏支架倾角为30°。 支架结构设计(略) 支架基础设计(略) 4、平面设计及阵列排布 (1)采用光伏组件横向排布,上下2层支架设计,18块一串,阵列总长18米。每个阵列有18x2=36块组件封2串组成,合计10800Wp。

(2)计算阵列占地投影宽度米,遮阴间距米,取值米。错误:上面说,横向排布,上下2层支架设计,18块一串,阵列总长18米。L阵列斜长应为4米。投影宽度米,遮阴间距米.

(3)设计布局8排,共计24个阵列,总设计安装容量 (如果设计布局7排,共计21个阵列,总设计安装容量,前后空间比较大) 5、总平面布置图: 6、电路设计(略) 五、投资预算: 1、静态投资: 序号项目单价(元)合计(万元)1电站单晶硅光伏组件Wp 25台50kVA逆变器等并网配件Wp25 3C型钢支架Wp13屋面混凝土基础Wp 4电缆Wp 接入系统Wp 5其他配件Wp 6安装劳务费等W 7其他Wp 8盈利、税、25%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1.1.2 研究现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如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成为热门话题,研究单位和产品也越来越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北京四方公司的CSC 2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BSJ2200计算机监控系统,南京南瑞继电保护电气有限公司的RCS一9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电南自PS 6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武汉国测GCSI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许继电气公司的CBZ一8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瑞典ABB的MicroSCADA自动化系统等。现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站内间隔层设备(包括微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测控、直流系统等)以互联的方式与主机实现数据交换与处理,从而构成一种服务于电网安全与监测控制,全分散、全数字化和可操作的自动控制系统。 本系统站控层用的软件工具是瑞典ABB公司开发的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MicroSCADA和COM500,COM500作为前置机,它是整个系统数据采集的核心,MicroSCADA用于后台监控;间隔层测控装置用的主要是芬兰ABB公司生产的是REF54_系列和瑞典ABB公司生产的REC561等自动化产品,远动装置用的是浙江创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CWCOM200。

水面光伏电站的设计方案与成本

一、某地区大型水库项目概况(参考) 本项目选址,水域开阔,面积约为3000亩,项目现场照片情况如下: 水库的深度约3~4米,采用漂浮式光伏水面电站形式。组件和汇流箱漂浮在水面上,逆变器及后端设备设置在岸基上。 二、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解决方案 第一方案:传统浮筒 + 光伏支架方案 1)结构方案 传统浮筒尺寸为500*500*400mm,方阵主要采用单排浮筒,即可提供足够支撑。 另外一方面,考虑到系统维护通道的情况,需要每个浮筒阵列间隔使用双排浮筒。 组件子阵为2*11,采用255W组件,大方阵为6*16个子阵。大方阵单排浮筒和双排浮筒间隔使用。目的是综合考虑成本及电站维护通道的要求。 阵列面积—6327.75㎡ 光伏组件----2112块,538.56KW 浮筒----4191个 锚----预估60组 支架-----96组

2)方阵抛锚固定方案 锚固系统采用水下抛锚方式。先将组装好的浮码头拖移到合适的位置,与岸边通道对齐后,进行初步定位,待整个码头位置基本就位后开始进行锚固作业。 3)系统容量 本方案组件阵列面积6327.75㎡,功率容量为538.56KW。本项目3000亩水域,水域利用率通常60%-80%。保守情况下按照60%水域利用率计算,可以放置190个模块化组件阵列,约合102.3MW。 4)电气方案 电气系统与结构方案配套,22块组件全部串联形成子阵。每16个子阵并联入一个汇流箱。阵列为6*16个子阵组成,即每个阵列有6个汇流箱。 每2个阵列,即4224块组件(1077.12KW)接入到一台1MW的集中逆变站升压到35KV,送往站区再升压并网。汇流箱放置在光伏支架背面,漂浮于水面上,逆变器及后端设备安置于岸基上。 本项目共401280块255W多晶硅组件, 95组1MW的集中光伏逆变站,1140个16路入口的汇流箱,合计容量102.3MW。 5)方案概算表 水面电站电气设备及并网部分成本与地面电站基本无异,在此不再阐述。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随着电力部门工作模式的全面改造,各变电站/所均实现无人或少人值守,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运营成本。在电力调度通讯中心建立监控中心,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站场图像、关键设备监测图像、有关数据和环境参数等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些都已经提到了电力部门的发展议事日程。目前,各局都已设立了运行管理值班室及调度部门,虽有对各专业的运行归口协调职能,但不能及时掌握运行状况和指挥处理运行障碍。现在对运行监视通常由各专业运行部门采用打电话来了解和判断处理故障。各种运行管理联系松散,依靠原始的人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需要。要跟上发展步伐,必须在健全和完善电力网络的同时建立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将变电站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由变电站前端的设备采集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编码后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进行监控、存储、转发控制及管理。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实施为实现变电站/所的无人或少人值守,推动电力网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电力系统需求分析 1. 总体需求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图像监控、安防(防盗)系统、消防系统、保护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变电站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通过图像监控结合远程和本地人员操作经验的优势,避免误操作 通过图像监控、灯光联动、环境监控监视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起到预警和保护的作用配合其他系统(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的工作 2. 用户主要需求规范 监控对象和场景 变电站厂区内环境实时监视 高压区域的安全监视,人或物体进入高压区域立即产生报警 主变压器外观及中性点接地刀状态 对变电站内的全部户外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合分状态给出特写画面 对变电站内各主要设备间的监视(包括大门、控制室、继保室、通信室、高压室、电容器室、电抗器室、低压交流室等) 对少人值守变电站办公区域的监视

光伏电站设计方案

前言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集开发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于一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世界光伏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以及我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光伏市场上举足轻重的良好表现,我国光伏技术应用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 的态势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广泛应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太阳能发电的利用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太阳能发电系统所发出的电力输送到电网中供给其他负载使用,而在需要用电的时候则从电网中获取电能,称谓并网发电方式。另一种是依靠蓄电池来进行能量存储的所谓独立发电方式,它主要用于因架设线路困难市电无法到达的场合,应用十分广泛。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及意义 本项目拟先设计一个独立系统,安装在客户工厂的屋顶上,用于演示光伏阵列采取跟踪模式和固定模式时发电的情况,待客户参考后再设计一套发电量更大的系统,向工厂提供生产生活用电。本系统建成后将为客户产品做出很好的宣传,系统会直观的显示采用跟踪系统后发电总量的提升情况。 1.2光伏发电系统的要求 因本系统仅是一个参考项目,所以这里就只设计一个 2.88kWp的小型系统,平均每天发电 5.5kWh,可供一个1kW的负载工作 5.5小时。 2.系统方案 2.1现场资源和环境条件 江阴市位于北纬31°40’34”至31°57’36”,东经119°至120°34’30”。气候为亚热带北纬湿润季风区,冬季干冷多晴,夏季湿热雷雨。年降水量1041.6毫米,年平均气温15.2℃。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等特点。其中4月-10月平均温度在10℃以上,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度 2.5℃;最热月7月份,平均温度27.6℃。

变电站标准设计

2009年版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第三卷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 第五篇CSG-110B-3B33AWD方案 广东电网公司 2009年6月

批准: 审定: 审核:李粤穗汤寿泉熊焰雄杨骏伟罗博马辉王政源刘巍金波黄燕金黄志秋郭峰戴新胜林卫铭李国张宏宽 校核:杨骏伟张雨罗涛张章亮周健曾深明梁森荣梁小川乔海涛张端华陈曦李广华李峰刘建强冯晓东陈洁朱敏华朱海华谷新梅胡晋岚董剑敏苏伟杨承矩梁杰霍艳萍崔鸣昆刘忠文蓝翔吕书源陈学辉刘岩杨汝泉张建明刘昆苏艳何文吉张桂娟

编写: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朱敏华陈荔李沛准黄成殷雪莉卢毓欣岳云峰郭金川黄阳董仕镇文思卓谷新梅鲁丽娟黎妙容朱海华池代波吴小蕙谭可立张肖锋范绍有吴志伟肖国锋黄淑贞徐中亚何梓欣李海央黄汉昌 广州电力设计院:霍艳萍许鸿雁梁振升陈伟浩陈红许汪梓坤何岗朱耀明何一龙陈伟标陈丽莉陈昌振朱荣彬陈明兰林辉高海静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蓝翔贺艳芝王建张德艺林忠东钟万芳胡滨朱敏周茜吕书源窦守业马妍邹永华王连锋简福安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余崇高潘静丽刘岩候光荣董桂云孙淑秀白国卿童能高卢小兰徐迎光邓旭坚李志凌王巧荣张伟强赖洪亮韦辉陈洁 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孙志清胡伟涛孙玉彤肖军董晓峰陈宏新杨帆戴明刘平刘立马龙 东莞电力设计院:马长林熊远策梁春明邱瑞敏刘称辉苏柱恒熊外望汪静胡雨姣邱海先

序 为贯彻执行南方电网公司变电站标准设计,科学地建立健全广东电网公司标准体系,广东电网公司在积极推广应用南方电网公司颁布的变电站标准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广东电网公司创先工作,根据广东电网的建设特点,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工作,落实生产运行的反措、安评等要求,将标准化设计向施工图阶段推进,发挥标准设计的更大作用,进一步挖掘标准设计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上的潜力,提高标准设计的先进性、通用性、统一性、可操作性,建设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现代化电网。 随着电网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大,变电站建设任务日益繁重,广东电网公司编制的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变电站建设的速度和效率,倡导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政策和理念,规范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又好又快地建设电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更进一步规范工程的建设管理,科学合理地为生产服务;更进一步便于集中招标和设备采购,加快工程的建设步伐;更进一步统一变电站的风格,体现企业形象。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标准设计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按照科学合理,好用实用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讨论、精心组织,特别是110千伏变电站做到施工图细化阶段,设计出一套统一灵活、先进可靠、操作性强、经济实用的500kV、220kV和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 望各单位加强变电站标准设计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标准设计细化后的作用,为广东电网作优作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彩钢瓦屋顶光伏电站设计方案及投资资料

湘潭彩钢瓦屋顶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湖南科比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7月

一、设计说明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初步设计装机容量为642.6K Wp,属并网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光伏组件安装在楼顶屋面彩钢瓦上。光伏组件采用与彩钢瓦平行的安装方式。本项目共安装2520块255Wp太阳能电池组件,8台15路光伏直流防雷汇流箱,1台8进1出光伏直流配电柜,1台630K Wp逆变器(无隔离变压器),1台630KV A带隔离升压变压器及1台并网计量柜。 项目于合同签订后15个工作日内即可开始建设,预计6周后可并网发电并投入运行。 光伏组件阵列发出的直流电分120串先经8台15路光伏直流防雷汇流箱汇流,再经1台8进1出光伏直流配电柜进行二次汇流,再连接到630K Wp逆变器,再经逆变器转换为315V交流,再经升压变将电压升至400V,最后经并网计量柜后接至低压电网,所发电量优先供工厂自身负载(机器、照明、动力和空调等)使用,余电送入电网。 太阳电池方阵通过电缆接入逆变器,逆变器输入端含有防雷保护装置,经过防雷装置可有效地避免雷击导致设备的损坏。 按《电力设备接地设计规程》,围绕建筑物敷设闭合回路的接地装置。电站内接地电阻小于4欧。 光伏系统直流侧的正负电源均悬空不接地。太阳电池方阵支架和机箱外壳通过楼顶避雷网接地,与主接地网通过钢绞线可靠连接。 屋顶设备,含电池板,支架,汇流箱等设备总质量约为50吨,单位面积载荷约为50吨÷(160m×60m)=10.2kg/m2 。 2、设计依据 本工程在设计及施工中执行国家或部门及工程所在地颁发的环保、劳保、卫生、安全、消防等有关规定。以下未包含的以国家和有关部门制订、颁发的有关规定、标准为准。如国家有关部门颁发了更新的规范、标准,则以新的规范、标准为准。 参考标准: GB 2297-89太阳能光伏能源系统术语

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3.1 工程概况 **水利枢纽施工供电110kv变电站工程是为满足**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用电而建设,该项目位于枢纽**大桥左侧下游约200m处。施工变电站的110kv进线接于**地区东笋变,施工变电站建成投产后,将枢纽右岸已建成的35kv临时变电站设备搬迁至施工变电站合并运行,35kv线路延伸过江进110kv施工变作为枢纽施工保安电源。 本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 (1)35kv施工供电备用线路工程; (2)110kv施工供电线路工程; (3)110kv施工变电站土建及安装工程; 3.2 施工布署 3.2.1 工程质量目标 满足国家或电力施工验收规范,做到:土建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整项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 3.2.2 工期目标 按招标范围的施工图纸工程内容及招标文件要求,计划总工期210日历天。 3.2.3 安全目标 群伤群亡事故为零; 重大设备事故为零; 重大火灾事故为零; 轻伤事故率控制在5‰以内。

3.2.4 工程主要施工负责人简介 施工主要负责人简介见第二章中“2.4拟投入本工作的主要人员表”。 3.2.5 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本工程的施工是在场地平整工作完成后进行。施工队伍进场后,先按施工总平面图布置临时设施,并按平面布置要求对站内的主控楼基础和排水系统及110kv线路工程进行施工,在主控楼基础和排水系统完成后即安排主控楼主体工程、设备基础、电缆沟、构架基础等施工;最后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及站内各附属设施的施工。110kv施工变电所建成投产后,即进行35kv临时变电站搬迁工作。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安排电气预埋、接地等交叉作业。 3.3 施工进度计划 根椐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计划2010年5月25日开工,2010年12月20日完工,总日历工期210天,详细的施工进度见《**水利枢纽施工供电110KV 输变电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10MW光伏电站设计方案

10MW光伏电站设计方案 10兆瓦的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推荐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成10个 1 兆瓦的光伏并网发电单元,分别经过35KV变压配电装置并入电网,最终实现将整个光伏并 网系统接入35KV中压交流电网进行并网发电的方案。 本系统按照10个1兆瓦的光伏并网发电单元进行设计,并且每个1兆瓦发电单元采用4台250KW并网逆变器的方案。每个光伏并网发电单元的电池组件采用串并联的方式组成多个 太阳能电池阵列,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入光伏方阵防雷汇流箱后接入直流配电柜, 然后经光伏并网逆变器和交流防雷配电柜并入35KV变压配电装置。 (一)太阳能电池阵列设计 1、太阳能光伏组件选型 (1)单晶硅光伏组件与多晶硅光伏组件的比较 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具有电池转换效率高,商业化电池的转换效率在15%左右,其稳定性好,同等容量太阳能电池组件所占面积小,但是成本较高,每瓦售价约36-40 元。 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效率高,转换效率略低于单晶硅,商业化电池的转换效率在 13%-15%,在寿命期内有一定的效率衰减,但成本较低,每瓦售价约34-36 元。 两种组件使用寿命均能达到25年,其功率衰减均小于15%。 ⑵根据性价比本方案推荐采用165WP太阳能光伏组件。 2、并网光伏系统效率计算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总效率由光伏阵列的效率、逆变器效率、交流并网等三部分组成。 (1)光伏阵列效率n 1:光伏阵列在1000W/ rf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 标称功率之比。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组件的匹配损失、表面尘埃遮挡损

失、不可利用的太阳辐射损失、温度影响、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取效率85%计算。 (2)逆变器转换效率n 2 :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 取逆变器效率95%计算。 (3)交流并网效率n 3:从逆变器输出至高压电网的传输效率,其中主要是升压变压器的效率,取变压器效率95%计算。 ⑷系统总效率为:n 总=n 1 Xn 2 Xq 3=85% x 95% x 95%=77% 3、倾斜面光伏阵列表面的太阳能辐射量计算 从气象站得到的资料,均为水平面上的太阳能辐射量,需要换算成光伏阵列倾斜面的辐 射量才能进行发电量的计算。 对于某一倾角固定安装的光伏阵列,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与倾角有关,较简便的辐射量 计算经验公式为: R 3 =S X [sin( a + 3 )/sin a ]+D 式中: R 3 --倾斜光伏阵列面上的太阳能总辐射量 S--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量 D--散射辐射量 a --中午时分的太阳高度角 3 --光伏阵列倾角 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太阳能辐射数据,按上述公式计算不同倾斜面的太阳辐射量,具体数据见下表: 不同倾斜面各月的太阳辐射量(KWH/m2)

2MW光伏电站设计方案

宁夏塞尚乳业2MW光伏电站 设计方案 宁夏银新能源光伏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12-5-15

一、综合说明 (4) 1、概述 (4) 2、发电单元设计及发电量预测 (6) 2.1楼顶安装 (6) 2.2车间彩钢板安装 (6) 2.3系统损耗计算 (8) 2.4光伏发电量预测 (9) 二、光伏电站设计: (10) 1、光伏组件的选型及参数 (10) 2、逆变器设计: (12) 3、逆变器的选型 (13) 4.防逆流设计 (15) 三、太阳能电池阵列设计 (16) 1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分层结构 (16) 2.系统方案概述 (17) 3.太阳能电池阵列子方阵设计 (17) 4.电池组件串联数量计算 (18) 5.太阳能电池组串单元的排列方式 (20) 6.太阳能电池阵列行间距的计算 (20) 7.逆变器室布置 (21) 8.太阳能电池阵列汇流箱设计 (21) 9.太阳能电池阵列设计 (22) 10.光伏阵列支架设计 (22) 四.电气 (22) 1电气一次 (22) 2电气二次 (22)

一、综合说明 1、概述 宁夏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太阳能辐射的高能区之一(太阳辐射量年均在4950MJ/m2~6100MJ/m2之间,年均日照小时数在2250h-3100h之间),在开发利用太阳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地势海拔高、阴雨天气少、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高、大气透明度好。区域内太阳辐射分布年际变化较稳定,因地域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其特点是北部多于南部,尤以灵武、同心地区最高,可达6100MJ/m2,辐射量南北相差约1000MJ/m2。灵武、同心附近是宁夏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

35KV变电所设计配置方案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题目: 35KV变电所设计配置方案 英文题目:35KV substation design configuration program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姓名: 论文提交时间:

内容摘要 变电所即改变电压的场所。是介于发电与用电的环节,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5kV相比于110kV以及220kV来说,35kV属于小型容量的变电所。这种小型的变电所在诸如北上广深等用电量大、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已不再进行建设,但在二、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等依旧仍将长期存在。本文依据总体情况,就县、乡(镇)以及农村35kV提出合理的设计解决方案以及适用范围。 关键字:小型化 35kV变电所设计方案

ABSTRACT The place where the voltage changes. Is between the power generation and electricity links,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power system, safety and efficienc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35kV compared to 110kV and 220kV, 35kV is a small capacity of the substation. This small substation, such as Beijing , Shanghai, Guangzhou and Shenzhen and other larg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first-tier cities are no longer construction, but in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tier cities and rural areas will st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 Based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design solution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to county, township (town) and rural 35kV. Keywords: miniaturization 35kV substation design

22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方案

22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方案 第1章概述 1.1 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能被日益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电能可以方便的转化为期他形式的能源,例:机械能、热能、光能、磁能等,并且电能的输送和分配易于实现,可以输送到需要它的人和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电能的应用规模也很灵活以电能作为动力,可以促进工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保证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电气化程度以电能代替其它形式的能源,是节约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电力工业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与其它工业的区别在于: (一)、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电力系统从一种运行方式过度到另一种运行方式的过度,过程非常短促。 (三)、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实际上同时完成的不能大量储存。 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的重要纽带,是将电能从产品变成商品的中间环节。它担负着电能转换和电能重新分配的重要任务。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次所设计变电站担负着向开发区的炼钢厂供电及变电所附近的地区负荷供电,承担着该市的输变电任务。根据《电力系统技术规程》中的有关部分,特别是: 第1.0.2条:系统设计应在国家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在审议后的中期、长期电力规划的基础上,从电力系统整体出发,进一步研究提出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案;应合理利用能源,合理布局电源和网络,使发、输、变电及无功建设配套协调,并为系统的继电保护设计,系统自动装置设计及下一级电压的系统等创造条件。设计方案应技术先进、过度方便、运行灵活、切实可行,以经济、可靠、质量合格和充足的电能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与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 第1.0.6条:系统设计的设计水平可为今后第五年至第十年的某一年,并应对过度年进行研究(五年内逐年研究),远景水平可为第十年至第十五年的某一年,且宜与国民经济计划的年份相一致。系统设计经审查后,二至三年进行编制,但有重大变化时,应及时修改。

光伏电站设计方案实例

甘肃某建筑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初步 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 1、项目意义 (略) 2、项目建设地基本信息: 2.1、建设地:甘肃某地 2.2、当地地理纬度: 36°左右, 2.3、年平均太阳能辐射资源:5.5KWh/㎡·day 2.4、当地气温:最高气温:38°C,最低气温:-20°C 2.5、光伏电站建设布局及占地面积 屋顶面积:58x35=2030平方米, 朝向:正南 设计阵列朝向:正南 三、项目规模 预计最大装机容量:2030m2x130W/m2=264kW 四、方案设计 1、逆变器初选:根据初步预算容量 选用5台50千瓦串接式逆变器。 MPPT范围:350-800V

最大输入电压:1000V 2、组件选择:选用300Wp光伏组件。 3、支架倾角设计:鉴于该建筑朝向东南45度,为了综合考虑朝向非正南对发电的影响,设计光伏支架倾角为30°。 3.1支架结构设计(略) 3.2支架基础设计(略) 4、平面设计及阵列排布 (1)采用光伏组件横向排布,上下2层支架设计,18块一串,阵列总长18米。每个阵列有18x2=36块组件封2串组成,合计10800Wp。

(2)计算阵列占地投影宽度1.75米,遮阴间距2.34米,取值2.45米。错误:上面说,横向排布,上下2层支架设计,18块一串,阵列总长18米。L阵列斜长应为4米。投影宽度3.46米,遮阴间距4.91米.

(3)设计布局8排,共计24个阵列,总设计安装容量259.2kWp (如果设计布局7排,共计21个阵列,总设计安装容量226.8kWp,前后空间比较大) 5、总平面布置图: 6、电路设计(略) 五、投资预算: 1、静态投资: 序号项目单价(元) 合计(万元) 1 259.2kWp电站单晶硅光伏组件 3.20/Wp 82.94 2 5台50kVA逆变器等并网配件 1.00/Wp 25 3 C型钢支架0.5/Wp 13 屋面混凝土基础0.1/Wp 2.59 4 电缆0.2/Wp 5.18

变电站改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35KV 变电站改造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名称 ***35KV 变电站改扩建工程 二、组织单位 1、建设单位:***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2、施工单位: 土建部分:***房地产开发公司; 变电部分:输变电管理所 3.设计单位:***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4.监理单位:***电力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三、工程概况 1.施工条件:工程位于***镇原***35KV 变电站原变电站站址,将现有35kV母线改为分段运行,新增I、II母联隔离开关及真空断路器,增加35kV母线架构,更换原有351、352油断路器为真空断路器,新增35kV进线电压互感器一台,对原主控部分进行综自改造;土建部分为35kV母线架构基础、隔离开关基础,母联断路器基础,电压互感器基础;场地较为狭小,且与运行中35KV母线及其相关设备较近,需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施工用水、用电均可利用现有35KV 变电站系统及设备。

2.建设规模: 1)土建部分:按照设计要求新增容的8000kVA主变基础、35kV电流互感器基础及电气部分已于2008年7月改造完毕;本次土建部分为35kV母线架构基础、隔离开关基础,母联断路器基础,电压互感器基础; 2)电气安装:新增35kVI段母线间隔,35KV真空断路器3台,35kV隔离开关2台,35kV电压互感器1台;综合自动化系统1套; 为保证该工程顺利完工,各施工单位均作了必要的准备。在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协助下,对工程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相关资料、图纸进行了了解,施工时按公司要求进行。 因该工程为35KV 改造,为保证进度和安全,减少停电时间,特制定本方案。 工程开工后,土建基础按不停电施工,现场采取相应限高安全措施,设专人监护,并设置专用通道等,电气一次设备安装按停电计划申请执行,综自改造利用安装一次设备及母线分段时全站停电的时间,首先将直流屏、主变保护屏就位并进行二次保护接线;馈线及控制屏二次接线、保护整定试验、传动试验采取单条和相邻线路停电进行施工。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梦之园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设 计 方 案

编制单位:光宏照明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3年7月12日 1.综合说明 1.1.编制依据 光伏发电是节约能源利国利民的新型产业,本着从科学的角度展示他的价值作为主导思想为依据。根据国家现行的法规和规范编制: 1)IEC61215 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2)IEC6173O.l 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构造要求 3)IEC6173O.2 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测试要求 4)GB/T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 5)SJ/T11127-199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 6)GB/T 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7)EN 61701-1999 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 8)EN 61829-1998 晶体硅光伏方阵I-V特性现场测量 9)EN 61721-1999 光伏组件对意外碰撞的承受能力(抗撞击试验) 10)EN 61345-1998 光伏组件紫外试验 11)GB 6495.1-1996 光伏器件第1部分: 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 12)GB 6495.2-1996 光伏器件第2部分: 标准太阳电池的要求 13)GB 6495.3-1996 光伏器件第3部分: 地面用光伏器件的测量原理及标准光谱辐照度数据 14)GB 6495.4-1996 晶体硅光伏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 GB 6495.5-1997 光伏器件第5部分: 用开路电压法确定光伏(PV)器件的等效电池温度(ECT) 16)GB 6495.7-2006 《光伏器件第7部分:光伏器件测量过程中引起的

光伏发电设计方案

1概述 1.1设计依据 1.1.2设计围 本工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一期工程规模10MW,本工程设计围为 (1)新建110KV升压站一座 (2)相关电器计算分析,提出有关电器设备参数要求 (3)相关系统继电保护、通信及调度自动化设计 2.电力系统概述 3..1.电气主接线 本期工程建设容量为20MWp,本期光伏电站接入110KV系统,光伏电站设110KV、35KV集电线路回,经一台升压变电站接入电站110KV变电站,SVG 容量为10Mvar 3.1.3.1 110KV升压站主接线设计 本期110KV升压站设计采用1台20MWa/110KV升压变压器,1回110KV出线。 3.1.3.2 光伏方阵接线设计 1概述;1.1设计依据;1.1.11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规程、规定等:;1)《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205;2)《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3)《3kV~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4)《35-110KV变

电站设计规》(GB20;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GB14;6)《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 1 概述 1.1设计依据 1.1.11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规程、规定等: 1)《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2056-1996); 2)《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T5103-1999); 3)《3kV~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GB20060-92); 4)《35-110KV变电站设计规》(GB20059-92); 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GB14285-93); 6)《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GB20062-92); 7)《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8)《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规程》(GB/T15145-94); 9)《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程》(DJ9-87); 10) 其它相关的国家规程、规及法律法规。 1.2设计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