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第7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第7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第7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考点宋元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①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

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的②高转筒车。

4.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期完成,③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二、手工业的进步

1.纺织业

(1)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2)元代黄道婆创制新式纺车,推广传授织造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④棉布逐

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教材补遗我国纺织原料的演变顺序

我国纺织原料的演变顺序是麻—丝—棉。棉布能很快取代丝织品的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丝织品较为贵重,主要为上层社会所消费,广大民众的衣料往往是麻布,辛苦劳作的妇女多衣衫

褴褛。而棉布物美价廉,柔软、舒适、温暖,且比丝织品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人民使用。同时

也由于元朝棉纺织技术的革新,棉布得以推广。

2.冶金业: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陶瓷业

(1)宋代制瓷业兴盛,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1 / 14

(2)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因

此被称为“瓷路”。

三、商业的繁荣

1.繁荣状况

(1)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2)北宋时在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⑤交子”。

(3)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市”的进步

(1)“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2)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⑥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归纳总结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1)打破严格的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2)官府不再直接监督商业活动。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误区警示“夜市”在唐代即已出现,而不是北宋开始出现的,到北宋时期,“夜市”已经

十分发达繁荣,“通晓不绝”。

漫画解史“交子”

“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其便于携带的特性也推动了商业发展。

2 / 14

探究点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史料实证

史料1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①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史料2 ②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

前期中期后期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北方278人84.5% 274人63.9% 121人40.3% 南方51人15.5% 155人36.1% 179人59.7%

◆史料解释

(1)史料1选自文人的论述,①体现了长江流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2)史料2以表格形式反映了南方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的人数比例不断增长。政治是经济的反映,这说明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由②可知表格的主要内容。

◆史料运用

(1)史料1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宋代赋税主要来源。经济重心南移。

(2)史料2中,南北方科举入朝做官人数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提示南方科举入朝做官人数比例逐渐上升并超越北方。

(3)综合以上史料说明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提示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3 / 14

◆史论归纳

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及影响

1.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南北经济水平趋向平衡。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

(2)隋唐五代: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发。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

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2.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进了北方人口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

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探究点二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史料实证

史料1 ①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②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史料2 (宋朝)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

4 / 14

熟,从而促进了农业发展。……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解释

(1)史料1出自宋代文学作品,①②说明在当时,“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2)史料2摘编自史学著作,其从生产率的提高、技术的发展、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和人口的增长等方面分析了宋代“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史料运用

(1)据史料1,分析相比于唐朝,北宋商业取得了哪些发展。

提示北宋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唐代的时空限制,更加繁荣。

(2)据史料2,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提示生产率的提高(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史论归纳

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1)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

(2)城市兴盛,与唐代相比,打破了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3)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4)中唐以来,传统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5)海外贸易发达,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对外贸易税收。

2.原因

5 / 14

6 / 14

(1)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3)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济较快发展。

(4)宋王朝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

(5)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

核心素养

(1)通过对该部分的学习,了解、学习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增强时空观念。

(2)从宋元时期中国与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体会民族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3)运用史料实证的能力,查找汉唐到宋元时期城市布局的历史资料,了解、学习从汉唐到宋元时期城市布局的变化。

记知识结构

背史论术语

(1)宋代的“不抑兼并”政策加剧了土地兼并,促进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2)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重农抑商有所松弛,“市”突破了原来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考点 宋元时期的经济

1.(2020广东茂名高三联考)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使用程度加深,加剧了土地用养的矛盾。对养地投入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租佃制的逐渐盛行。南宋时期农民逐渐拥有了土地的永佃权,且可将租佃权在土地市场上交换转让。土地租佃制的发展( )

A.减少了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

B.消除了土地用养的矛盾

C.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D.加剧了地主和农民矛盾

答案 A 租佃制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从长佃到永佃的发展,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去协调用地和养地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因实行短期契约的分租制带来的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故A项正确。但是土地租佃制的发展不能消除土地用养矛盾,故B项错误;农民长期甚至永久租种土地,并且可以转让租佃权,会使农民对土地的使用自主性增强,有利于弱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有利于缓解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故C、D两项错误。

2.(2019陕西咸阳模拟)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正面影响是( )

A.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B.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C.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D.促使新的生产方式萌芽

答案 A 本题考查北宋时期的土地政策。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农民大量失去土地,使农村部分人口流入城市的工商业领域,故选A项。

一、选择题

7 / 14

1.

(2019辽宁沈阳郊联体模拟)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

农( )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租佃关系的发展。魏晋时佃农受世家豪族的荫庇,不承担国家赋税,唐中期后“两税法”实施,失去土地的佃农不需承担主体税收——地税,故A项排除;宋代以后佃农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因而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故B项排除;魏晋时期佃农直接为世家豪族生产,受其剥削,唐朝以后佃农因租种地主土地需向地主交纳地租,因而佃农始终没有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故C项正确;材料中宋朝以后的佃农尽管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但因佃农一直受到地主剥削,所以其身份和地位并未有所改善,故D项排除。

2.(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化加速……粮、帛、茶、盐、铁、瓷(细瓷销城市,粗瓷销农村)、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逐渐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B.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

C.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

D.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宋代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日常生活用品所占的种类增加,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D项正确。

8 / 14

3.(2018北京文综)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南宋初年北民大量南迁,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价格暴涨,经济利益的驱使及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促使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从而打破了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因此①③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成书于明代,与“南宋”这一时间信息不符,排除②;曲辕犁是唐代江东地区发明的适合南方水田耕种的生产工具,排除④。本题选B项。

4.(2020河南高三阶段性考试)宋朝政府设立包括盐井监、楼店务、酒务等机构和榷货务、交子务、市易务等具有金融功能的机构。这说明宋代( )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政府经济职能增强

C.海外贸易日益频繁

D.国内长途贸易发达

答案 B 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宋朝时期一些主要经济机构的设立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政府的经济职能得到了加强,故选B项。

5.(2019河南安阳调研)南宋学者袁毂感叹道,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 )

A.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

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

C.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

9 / 14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社会流动。由材料中“农”转为“工”,“商”流为

“隶”,“贫”变为“富”,“贵”变为“贱”可知,南宋社会阶层出现了自由流动,导致财富转

移和原有的等级关系的改变,C项正确。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的发展状况,D项错误。

6.(2019江苏单科)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答案 D 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

释的能力,同时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

果关系作出解释。

从材料信息看,宋代当涂县黄池镇商业发达,商人聚集,州县官所需之物都能够从该镇购买。据此可知,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项。材料信息未涉及商税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

信息无法体现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扶持市镇经

济发展,故C项错误。

7.(2019新疆乌鲁木齐诊断)据南宋高斯得撰《宁国府劝农文》描述:“及来浙间,见浙人治田,

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入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大暑

之时,决去其水,使日曝之,固其根,名曰靠田。”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农业耕作技术发达

B.粮食产量迅速提高

C.经济中心地位稳定

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答案 A 材料中“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深耕熟犁”等突出江南农业耕作技术发达,故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粮食产量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江南地区在全国经济

中的地位及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故C、D两项错误。

10 / 14

8.(2019湖南怀化一模)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

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长途贩运呈现萎缩

答案 A 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封闭性等特点,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小农经济不能根据市场的需要而进行扩大再生产,因此同样的技术革新,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故A项正确。

9.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

B.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C.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D.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答案 A 据材料“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经济重心转移,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城市经济职能增强,而未涉及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当时汴京、杭州等城市中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商业市镇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地区性商业中心,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0.(2019新疆喀什适测)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这种局面客观上( )

A.减少了土地的垦荒面积

B.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C.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1 / 14

D.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

答案 B 由材料“不抑兼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可知宋代保

护土地私有及土地商品化,允许土地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故B项正确。土地商品化和私有化扩大了土地的垦荒面积,排除A项;土地私有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不抑兼并”的政策加剧了土地的集中而非分散,排除D项。

11.(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北宋末年庄绰的《鸡肋编》中记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中,非舟楫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1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宋代( )

A.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

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

C.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D.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

答案 B 材料表明,北宋末年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以种植柑橘桑麻等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依靠商贩供给,因严寒粮食不能运输以至饿死了许多人,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故B项正确。

12.(2019广东深圳调研)据史料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客观上有利于( )

A.行省制度的推行

B.民族的平等交流

C.丝绸之路的复兴

D.西欧城市的兴起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丝绸之路的复兴。材料强调的是元朝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和驿路畅通,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材料不涉及行省制度、民族的平等交流以及西

欧城市的兴起等信息,所以本题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0广东高三百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 14

材料宋朝政府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土地兼并基本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政府

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促进了两宋时期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在租佃契约关系下,佃户尽管有沉重的地租负担,但基本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佃户人身自由有了基本保障,其身份地位大为提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主动性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但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土地兼并日益剧烈,大土地所有制逐渐扩大,自耕农、半自耕农的土地越来越少,激化了社会矛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两宋时期租佃制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宋时期的租佃制度。(6分)

答案(1)原因: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阶层流动性大;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繁。

(2)进步性:使佃户获得更多权利;利于调动佃户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局限性:造成佃户地租负担沉重;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14.(2019山西阳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认为,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

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

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请围绕材料中关于宋代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西方文艺复兴时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也冲破中世纪的黑暗获得较大发展。宋代具有西方文艺复兴时

代的许多特征。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世界上

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海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

13 / 14

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宋代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对少数民族输款(岁币)加剧财政负担;虽经王安石变法但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观点三:不赞成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观点。西方文艺复兴时代,西欧国家在非洲、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原始资本;同时,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总之,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的时代。而宋代虽然商品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儒学复兴、文学艺术和科技有极大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但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不具备社会转型的特征。

观点四:不赞成宋代积贫积弱的观点。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束了自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宋代与亚洲、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商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宋代自960年建立到1276年灭亡,历时300多年,延续时间长。

14 / 14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复习要点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复习要点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什么?“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 (1)内容: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2)地位: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

(1)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2)地位: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 (3)作用: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1)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的确立是由什么决定的?(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什么?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

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地关系(1)

抓好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县政府副县长王洪波 县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三化”协调发展,把经济做强、工业做大、农业做优、城市做靓、民生做实的基本思路和宏伟目标,给我县城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们城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县长,如何结合当前全县深化“一创双优”开展“六讲六比两带头”集中活动中,我进行了深入思考,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的领导下,重新审视我们的城建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措施,把城市扮靓,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擦亮“名片”,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助推二三五目标早日实现。 一、不断提高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城市作为永续发展的地域空间,是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做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实现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城市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综合力的增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对立统一、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1、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次,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扩大投资、推动消费、促进发展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通过城市建设,可以带动房地业、建筑业、商业等十几个相关产业的大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全局看,城市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作用,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参与价值的创造。加快经济发展城建必须先行。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大变样,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吸纳剩余劳动力、促进招商引资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建设是经营城市增加财力的重要途径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加速向资本的转化,是解决城市建设钱从哪里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政府通过公开拍卖、挂牌出售等方式,把存量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产,实现土地资产价值,进而形成了对城市土地的再投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加速其向资本的转化,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建资金短缺与加速城市建设的矛盾,切实积聚城市建设、改造资金,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向高起点、大手笔、大投入跨越。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房地产建设,虽然这个观点是落后的,却是我县目前情况下的唯一选择,是符合目前发展需要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三)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三) 课程标准解读: 1、感受周围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进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庞大变化〔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庞大的成就。表达在: ①祖国发生庞大变化②日常生活发生变化 2、明白我国现时期差不多经济制度〔一〕 差不多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进展。 确立这一差不多经济制度的缘故: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时期国情决定的。a、我国是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时 期,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进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明白得让一切制造社会财宝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 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 势,相互促进,共同进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全然原那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制造,让制造财宝的源泉涌流。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制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 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进展做出奉献。 4、养成良好行为适应。 中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消费时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 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 ?我国经济社会进展大体分”三步走〃。目前正在完成的是〔〕 A. 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咨询题 B. 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差不多实现现代化 D.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差不多实现现代化 2. ”十五'’期间我国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缘故之一是我国坚持了________ 的差不多经济制度。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第17课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考纲要求:民族工业的创建A 重点:近代上海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导入:结合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提问:开埠之前的上海处于怎样的经济地位? 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上海,在开埠之前已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其商贸主要表现在

埠际贸易的发达。但开埠以后的上海,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的主流,并推动了民族工业和整个城市建设的发展,上海以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变化,进入了近代大都市的行列。 一.经济的发展 1.19世纪下半叶的上海经济 (1)近代经济起步A.时间:19世纪50年代后

B.表现 a上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b上海集中了数量众多的洋行、银行、钱庄、栈号等商业贸易组织和机构。(2)经济主流:外贸为主导的贸易导向性经济(3)民族工业的创建A.原因 a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李鸿章等人在上海举办的民用企业作用巨大;

b依托繁荣的对外贸易,上海民族商业资本迅速积累; c洋货行销的刺激下,上海诞生了仿洋机制品工业,进一步孕育了民族工业的创建; d上海沿海傍江、位居中国东部中间的优越地理位置。 B.时间——19世纪80年代 C.行业——轻工业:一大批面粉、棉纺织、火柴、

卷烟、肥皂等民族资本工厂纷纷建立。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城市 (1)城市地位:跻身世界大都市行列; (2)经济地位:国际资本在中国和远东的汇聚点和世界市场的东亚枢纽;民族工业繁荣,化工、电气等企业成为龙头企业(3)贫富分化严重:富者掠夺成果,贫者难以温饱

二.城市建设的推进1.城市现代化开始 (1)时间:20世纪初(2)标志:道路交通建设的演进 2.城市现代化的发展(1)城市公共照明系统建立 (2)城市供水网络初具规模 三.“大上海计划” 1.雏形:孙中山“上海商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 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

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 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宋元时期的文化

滦平八中历史学科导案编号: 课题宋元时期的文化备课 时间3.22 上课 时间 3.23 主备 人 佟勇建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 司马光《资治通鉴》、宋词、元曲 难点 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个案补充 1、复习13课的内容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导入新课 在屏幕上展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通过这节课,总结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发明者、意义。

的朗诵视屏,然后老师再介绍:这首气势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著名词作。宋词是我们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你还想了解宋元时期的其他文化艺术成就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3、讲授新课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内容) 1、先提问学生回答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 2、介绍司马光的生平:(1019~1083)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编写《资治通鉴》一书。 3、请学生根据课本p72上的“思考与讨论”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提问学生:《资治通鉴》:全书 为294卷的编年体通 史,该书记载了从战 国到五代共1362年 的历史,总结出许多 经验教训,给统治者 提供了借鉴。它史料 翔实,考证谨严,文 笔简洁生动。以叙事 论人为主,兼及各代 的制度、文化等。 乐于助人、聪明机 智、勇敢、有胆识、进行情感

《宋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关于这一课,教师可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如引导学生阅读《资治通鉴》的精彩段落、欣赏一些宋词元曲,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喜爱这些文献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本课,通过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和教师的精彩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的温婉才情和辛弃疾的忧国忧民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怀。 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是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备注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有很多史学著作,你知道哪些?《资治通 鉴》是一本史学巨著,价值很高,是谁写了这本书呢? 引出作者:司马光 司马光长大后成为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著名 的政治家。在政治上,司马光是保守的,反对变革,但 在史学方面,他却是成就显著。他在史学方面的最重要 成就就是主持编写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什么叫编年 体?什么叫通史?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 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 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 对这 一部分,还 可加上司 马光小时 候的一些 小故事,增 加趣味性, 同时注意 对学生进 行培养,教 育他们养 成从小就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我们中学生之所以要关注经济发展,是因为 ①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要靠经济的发展 ②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③可以帮助我们感受经济生活的变化,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上的使命,更好地融入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目前正在完成的是 A.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到建国100年时,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是 A. 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 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D. 初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公有制 B.非公有制 C.个体经济 D.国有经济 5.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控制我国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分是 A. 公有制经济 B. 混合所有制经济 C. 国有经济 D. 集体经济7.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 A.基本政治制度 B.基本经济制度 C.根本政治制度 D.根本制度 8.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决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B.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C.我国的分配制度 D.中国*的性质 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它决定了我国只能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③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它的发展。 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不可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0.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时,应该 ①要提倡奉献精神②要落实分配政策 ③要反对平均主义④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在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归根结底必须 A. 达到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B. 平均分配个人消费品,以缩小贫富差距 C.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表明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B.为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正在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完整word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4.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全国经济重心是怎样南移的?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的发展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1.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从唐朝中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2.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是具有改革开放特征并且是几个改革开放城市中建设发展最为成功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经验无疑是试验田的宝贵果实。二十几年的发展让深圳极具吸引力,汇集了全国的高端人才,融合了四面八方的文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区城市。正因为如此,深圳的融合文化优势、政策优势,在未来会起到引领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发展历史,深入了解这座特殊的年轻城市如何建设发展,其规划发展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并给予解答。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深圳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临近珠江入海口,通过口岸可以直达香港。全市面积1991.6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有1035万人,包括流动人口约有1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251万人。全市共有六个行政辖区,由西至东分别是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和龙岗区。另外,还设有龙华、坪山、大鹏以及光明四个功能区。深圳的发展是奇迹式的,从仅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摇身成为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仅只花了20多年的时间。目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必要和重要的过程,怎么样运用好城市规划是现在问题所在。深圳的城市规划作为实验地,它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首次与市场接触,其不足反映了高速发展的城市设计中的问题与矛盾。因此,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试验田和代表,对其进行规划范式深入研究,其成果能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 1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考虑到深圳的政治、经济以及发历程等情况,在此用时间来划分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9年至1986年,深圳城市建设的基础时期。“文革”的影响使城市规划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后来的城市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上实质仍是50年代苏联模式的延续。因此在最初的深圳城市规划中,规划仅是延续了国民经济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计划具体的落实,并没有新的规划信息加入,也没有特定的研究。从城市建设角度来

九年级政治 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人教 新课标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我们中学生之所以要关注经济发展,是因为 ①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要靠经济的发展 ②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③可以帮助我们感受经济生活的变化,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上的使命,更好地融入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目前正在完成的是 A.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到建国100年时,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是 A. 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 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D. 初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公有制 B.非公有制 C.个体经济 D.国有经济 5.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控制我国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分是 A. 公有制经济 B. 混合所有制经济 C. 国有经济 D. 集体经济7.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 A.基本政治制度 B.基本经济制度 C.根本政治制度 D.根本制度 8.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决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B.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C.我国的分配制度 D.中国*的性质 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它决定了我国只能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③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它的发展。 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不可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0.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时,应该 ①要提倡奉献精神②要落实分配政策 ③要反对平均主义④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在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归根结底必须 A. 达到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B. 平均分配个人消费品,以缩小贫富差距 C.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表明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都市圈经济的繁荣与政府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

都市圈经济的繁荣与政府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论文关键词:都市圈经济政府公共管理体制创新 论文内容提要:都市圈经济的飞速繁荣,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的巨大正面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在都市圈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投资与贸易、资源配置、环境治理、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都市圈公共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都市圈政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政府公共管理体制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该文论述了都市圈政府公共管理体制创新的主要着力点。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人到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阶段后,城市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在经济的集聚作用下,这个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不是全国平推一盘棋,而是形成若干个都市圈。这个时期形成的都市圈大都以一个或以上的城市为中心,涵盖周围若干个城市。如南京都市圈就是以南京为中心,涵盖了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地带的江苏和安徽两省,覆盖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巢湖8个城市。参照日本的经验,每个都市圈一般以120公里到15。公里为半径,所覆盖的面积大概是4万平方公里到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万,圈内GDP约为1000亿美元。 根据预测,我国到203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的时候,将有可能形成20个左右的都市圈,其中包括京津都市圈、大齐(大庆、齐齐哈尔)都市圈、沈大(沈阳、大连)都市圈、徐州都市圈、上海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成渝(成都、重庆)都市圈等。每个都市圈都是由十几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构成的城市群。除了这“20大都市圈”之外,还有像厦门、昆明、贵阳、西安、兰州等工业城市的发展,也会对周边地区发生带动作用,可能会形成相应的都市圈。 都市圈经济的飞速繁荣,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的巨大正面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在都市圈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投资与贸易、资源配置、环境治理、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

基本经济制度 公开课教案

第五课基本经济制度 知识目标 1.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2.了解各种经济形式的含义、地位、意义。 能力目标 1.明确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2.感受公有制经济中各种经济成分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感受多种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 重点 1.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难点 1.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异同。 2.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整理总结。 1.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正处于社会主义________阶段,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经济制度。2.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内容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________。 (2)内容: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________经济、________经济以及________所有制经济中的________成分和________成分。 3.正确认识国有经济 特点:生产资料属于____________共同所有 地位: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_力量 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____________、发展重要______________产业、保护__________、支持__________和保障__________等,具有________作用 国家政策:国家________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4.正确认识集体经济 特点:生产资料属于______________共同所有 作用:对于广泛吸纳__________、缓解________压力、增加__________和实现 __________等具有________作用 国家政策:国家________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集体经济的发展 5.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 内容:________经济、________经济等 作用:在支撑________增长、增加________、扩大________、促进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等方面发挥着________作用 国家政策:国家________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________、支持、________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宋元时期文化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说明】 宋元时期我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文化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五代宋元时期史书、宋词、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课标精解】 1、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宋元时期文化辉煌灿烂,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高峰。宋元时期,《资治通鉴》的编纂,成就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史学著作,宋词在我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地位,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书法和绘画也涌现出几位大师及经典作品。 【学情分析】 课程改革的冲击下,历史课堂已经不能封闭自为。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早已经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影视作品、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接触历史,他们更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资料,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进行本课教学时,他们已经多少接触过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了解本课的历史背景;还初步具备了阅读、分析、比较史料的学科能力,为参加本课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做好了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图片资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三) (10)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同步练习(人教 新课标初三) (10) 一、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感受周围的变化 〔1〕实现共同富裕的〝三步走〞战略部署: ①经济社会进展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咨询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 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民生活比较,差不多实现。 ②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丰富了〝三步走〞战略,形成了〝两个100年〞的目标。 第一个〝100年〞即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进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二个〝100年〞,即到建国100年时,差不多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至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水平。 2、充满生气和活力的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公有制经济包括:①;②;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它能够有多种实现形式。 〔2〕国有经济 ①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能够有多种实现形式。☆②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力量。〔什么缘故讲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因为: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操纵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③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力量,关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和,具有关键性作用。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包括哪些?〔了解〕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如国防工业、造币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等。 B、支柱产业和高心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如机械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建筑业等。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行业如大江大河的治理、重点防护林工程、重点公益事业等。 D、自然垄断的行业如油田、天然气、大型煤矿等。 ○你明白哪些集体经济蓬勃进展的例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 〔3〕集体经济 ①含义:生产资料归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它也能够有多种具 体形式。 ②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着的原那么,能够广泛吸 取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宝和国家税收。进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习题: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第7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精练含解析

第7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一、选择题 1.(2019辽宁沈阳郊联体模拟)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租佃关系的发展。魏晋时佃农受世家豪族的荫庇,不承担国家赋税,唐中期后“两税法”实施,失去土地的佃农不需承担主体税收——地税,故A项排除;宋代以后佃农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因而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故B项排除;魏晋时期佃农直接为世家豪族生产,受其剥削,唐朝以后佃农因租种地主土地需向地主交纳地租,因而佃农始终没有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故C项正确;材料中宋朝以后佃农尽管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但因佃农一直受到地主剥削,所以身份和地位,并没有有所改善,故D项排除。 2.(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 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化加速……粮、帛、茶、盐、铁、瓷(细瓷销城市,粗瓷销农村)、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贩运贸易非常的繁荣 B.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 C.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 D.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宋代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日常生活用品所占的种类和比例增加,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D项正确;贩运贸易繁荣的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宋代坊市的空间界限被打破,B项错误;C项只是对材料题意的简单概括,而没有指出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C项错误。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配置城市资源、调控城市布局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市的发展规律与现状,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的概念、阶段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简要分析与描述。 【关键字】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重要性;影响 1978年11月,我国在经济上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而后的三十多年里,我的经济的发展果然不负众望,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在飞速进行中,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还是沿海内地,城市的面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华灯璀璨。在建筑设计者、城市规划设计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者们的辛苦努力下,我们生活的城市的环境与形象变得越来越美好,居住的家园变得越来越温馨。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在早期,人们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场所,三五成群,靠捕鱼打猎为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开始崛起,人们也开始由此进入到群居的最高级模式,逐渐的走向了成熟与文明的时代。当然,伴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一个新的名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城市规划。 谈及城市规划,每个民族对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知识的组成。所谓城市规划,顾名思义就是科学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处理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它侧重于研究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根据,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中位于最首要的地位,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分析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随着时代与地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并且紧跟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存在了,而因为各个学科的参与,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例如地理学科、社会学科、历史学科以及考古学科等知识文化对研究城市

第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新民中学胡元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瓦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变化和繁荣不仅对市民的衣食住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市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九年级)doc

九年思品第七课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能力目标:体会“三步走”发展战略既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体会坚持和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体会国有经济、集 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作用,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经济制度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 同的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 教学重点: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教学难点: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法;讨论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其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该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分 配制度,学会合理消费,这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负的使命,也有利于我 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讲授新课】 一、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感受身边的变化 (活动)杨妈妈的帐本 (讨论)①杨家的帐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比较杨妈妈与女儿的帐本有哪些差别?这些差别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既体现在祖国的巨大变化上,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三步走”战略 目的: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 富裕。 出发点:我国国情(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具体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两个100年”的目标 到建党100年时(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100年时(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 注意: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