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人物传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学院建筑学

外国建筑史

教学单位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建筑学(艺术类)

班级建艺0901班

学生姓名张坤

学号 200808139095 指导教师陈实

时间 2012年5月

目录

分解导读

PART one

索渔

PART two

堆砌---建筑之我“看”

PART three

“谁”---认识大师之卡洛·斯卡帕PART four

“足迹”---追随者之“大师的角度”PART five

图解---辨图识筑

PART six

建筑“再”体验---走近大师之浅析PART seven

学习体会

PART one

索渔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从教授者映射于受教者的箭头所指衍射而成的一句话,反之,站在受教者的角度,我们大可以底气十足的喊出,“索之以鱼,不如索之以渔”。

知识的交流是不受地域与国界的限制的。它是所有种族与地域所共同追求的价值体系升华的体现。理所应当的,建筑作为知识构建中的一类全能项,他的应用与所有学科都有着丝丝缕缕的牵连与交融。那么,要想在建筑的行当赚得一方踏脚之地,所必要的基本能力无疑包括将建筑融合到时代的脉络中,但是,脱离了发展的成果大概只能充当奇思异想的半成品,因此,对于建筑的设计不仅应当理顺时代的脉络同时也要跨越历史的沟壑。所谓历史的沟沟洼洼在前辈的摸索下大多成就了一马平川的坦途,也就没有了翻土复工的多此一举的必要。但是,没有亲身的经历又很难凭空臆造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因此,一路前行,我们需要尽可能的从建筑大师的想法中抓住分毫的思路,而不是不分粗粕照单全收。“索之以渔,而非索之以鱼”。

PART two

堆砌---建筑之我“看”

关于建筑,有一种最为长久的说法,“建筑是一门艺术”。而最近艺术又常被归类于生产,以此类比,建筑也是一种生产。由此,我们可以用生产力的标准衡量建筑的体量。建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就是材料围合的空间体,围合于生产一途也就是堆砌二字的某一面阐释。建筑既然是一门生产的艺术,那么它的艺术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不同建筑的质的体现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别,知识某些建筑表现人

的情感与生命的方式更直接、更强烈,所以给人的印象也往往比其他建筑更深刻。但是建筑毕竟是融于我们的生活的,它并没有超出我们情感与精力的范畴。

黑格尔曾经说过:“住房与神庙必须假定有住户、人和神像之类,原先建造起来,就是为他们居住的,所以建筑是艺术的视觉需求与适应的感官需要结合的产物”。自古而今,建筑的发展历经了一个广而深远的形制变革,从人类初民为遮风避雨而建造的穴居、半穴居,到低吟小唱的茅屋竹楼,清理宁静的江南民居,进而到雄浑博大的皇家宫殿,巍峨飞动的万里长城。从静穆孤寂的金字塔尖,明丽典雅的希腊神庙,到冰清玉洁的泰姬陵,刺破青天的哥特教堂,进而到开篇独奏的埃菲铁塔、摩天大楼。虽然建筑的视觉形态在不断的向着人群的审美点靠拢,可是不可否定的是建筑的根本还是服务于人,定位与人,出发于人。那么建筑究竟是怎样与社会人群的不断磨合中发展进步的呢?千篇一律的设计固然可以体现建筑的形制改变以及发展进程,可是站在大师的角度更能直观的审视建筑的完善进程。

PART three

“谁”---认识大师之卡洛·斯卡帕

大师?何谓大师?大师指的大概是那类在专属领域有自己的思想并将之传承的杰出人物。在建筑的行当中,曾经在各自的思域中大放光芒的杰出先贤不胜枚举,例如柯布西耶,赖特等都是我们现今仍在推崇的大师殿堂的代表人物。但是,并不是每个殿堂级的强势人物都能够被人熟知的,譬如卡洛1斯卡帕(1906—1978)在意大利建筑界是绝对的殿堂级人物,但在中国却鲜为人知。有专业人士称,这对于大师来讲是一种不公,而对于国人来讲是一种遗憾。今天我要“认识”的殿堂代表就是这位“国人的遗憾”---卡洛·斯卡帕。

生平简岚

卡洛·斯卡帕(1906—1978)

1906年6月2日生于Venezia;

1908~1919年举家居于维琴察,后迁回Venezia;

1922~1924年与里纳尔多建筑师事务所合作;

1923~1926年作为建筑主管开始第一份工作;

1926年获得威尼斯皇家美术学院建筑绘画教授职位认证,同年作为G..C教授的助教开始了在威尼斯皇家建筑高级学院的执教生涯;1934年与Marries结婚,1935年儿子出生;

1954~1964年,在罗马为富布莱特法案基金会奖学金获得者授课;

1956年全国0livetti建筑奖;

1962年迁居吉特雷维索,维罗纳的作品博物馆获得国家IN—ARCH建筑奖;1967年周游美国,参观了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作品并拜访了路易斯·康(L·Kahn);

1969年周游日本;

1970年获英国皇家设计学院院士提名;

1972年迁居维琴察,同年出任威尼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1978年11越28日故于日本仙台。

PART four

“足迹”---追随者之“大师的角度”

“渊源”塑造的思想

固然,无论成败与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思域界定。即使是专业殿堂

的领衔人物亦不例外。对于斯卡帕而言,他的所谓思想亦或者是创作程式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大概就要从他所经或所得的“渊源”中寻求答案。

渊源一:威尼斯传统饿影响

威尼斯是建立在冲积土之上的程式,只能在岛上或焊完浅水地段木桩上建筑房屋,建筑之间的间隔很小,只有狭窄的立面朝向街市或运河。

人文主义思想浓厚,文艺复兴时期的入世原则在建筑中占统治地位,因此,影响到斯卡帕,对于古典艺术有较高造诣,特别是比例和构图方面的修养。

渊源二:新艺术运动和分离派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是一种二维的装饰风格,艺术家

们用线条所具有的力量来表达有节奏的运动和

生物的生长。分离派使斯卡帕更加重视建筑与其

他视觉艺术的联系,特别是绘画。

斯卡帕汲取他们的思想精华,经常运用重叠、交织、并置的线条和空间彼此限制、互相补充,并将其在建筑上发展为三维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