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传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十大人物传记

中国古代十大人物传记

中国古代十大人物传记
1. 孔子:《论语》是他的主要著作,被尊为中国儒学的代表人物。

2.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理论被称为“孟子思想”。

3.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秦朝,他的事迹被后世称为“秦始
皇的传奇”。

4.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的统治被认为是中国汉朝的鼎盛时期。

5. 刘备:三国时期的开国皇帝,被后人尊为“中国古代仁者中
的仁者”。

6. 曹操:三国时期蜀汉的主要对手,以其智勇谋略而著名。

7.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被称为“武圣”,广受尊崇。

8.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以其明智的统治和文化繁荣而闻名。

9. 文天祥: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和文学家,他的忠诚和爱国主义精神被传诵至今。

10. 祝英台:明代最负盛名的女性艺术家,以她的美丽与聪明
才智而著名。

历史人物传记

历史人物传记

历史人物传记在我们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以其卓越的才智、崇高的品德和前瞻的思想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些历史人物的传记记录了他们的成长经历、思想观点、事迹成就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思想启示。

本文将选取几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以传记的形式来展示他们的生平和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第一章:孔子—思想家与教育家孔子,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生于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附近的一个小乡村。

孔子的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并迅速成为一名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其中记录了他与学生们的对话。

孔子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倡仁爱、礼仪和忠诚。

他的理念对中国的社会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者的传奇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出生于马其顿王国,是一位传奇性的军事统帅和征服者。

自小受到父亲的良好教育和培养,亚历山大在军事和领导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才能。

他在年轻时就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并开始对波斯帝国发动战争。

亚历山大以其骁勇善战,迅速征服波斯、埃及、印度等地。

他的帝国扩张战争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为后世的帝国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伊丽莎白一世—强大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于1533年出生于英格兰,是英格兰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王之一。

她在位期间,极力维护英格兰国家的独立和权利。

伊丽莎白一世还发展了英格兰的海军力量,支持海盗船队对西班牙的进攻,成功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格兰迈向了强盛。

她的政策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并为后来的英国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拿破仑—伟大的战略家拿破仑·波拿巴,于1769年出生于法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

拿破仑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他征服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法兰西帝国。

他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改变了战争的规则,为后来的战争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历史人物传记1000字

历史人物传记1000字

历史人物传记1000字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传记。

孔子(551年前后-479年前后):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汉朝的创始人。

他领导农民起义军反抗秦朝的暴政,最终成功建立了汉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长达400多年的汉代。

曹操(155年-220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

他以聪明才智和军事战略而闻名,成功统一北方并建立了魏国,被后世称为“曹魏”的创始人。

诸葛亮(181年-234年):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人物。

他以智慧和谋略而著称,为蜀国的发展和抵抗强敌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世誉为“卧龙先生”。

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他以英明的统治和开创性的改革而闻名,使唐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和强盛的时期之一。

郭沫若(1892年-1978年):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为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邓小平(1904年-1997年):邓小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他领导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这些历史人物各有千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传记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故事,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人物传记

历史人物传记

历史人物传记(标题:历史人物传记)篇一:毛泽东传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和伟大领导者。

他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一个农村的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农田里劳动。

他从小聪明好学,十分热衷于读书,对于反封建思想非常敏感。

1911年辛亥革命后,毛泽东开始关注政治问题,并积极投身革命运动,成为了当地的一名积极分子。

1919年5月4日,毛泽东参加了在北京发起的五四运动,这次运动使他认识到了革命的重要性和中国社会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之后,他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开始了他的革命思想的发展之路。

在学校里,他积极参加了左翼思潮的活动,并与其他革命理想者有了更多的交流。

1921年,毛泽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短时间内成为了湖南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名重要成员。

他积极筹备和组织工人运动,并在1927年领导了湖南地方武装,成立了农民军队和工人武装,发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由此开始了中国的红色革命。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卓越智慧和领导才能的政治家。

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群众路线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毛泽东成功地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国共党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成为了新中国的主要建设者和伟大领导者,提出了许多现实而又深入人心的口号和方针政策,如"打铺垫式、水平线上有个放大镜“、大庆精神、勤俭建国等等。

这些建设理念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的一生都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的。

他在国内外面临了许多政治和经济上的压力,但他始终充满信心和决心地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然而他也犯过一些错误,比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些错误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问题。

历史人物传记中学生必读的历史人物传记推荐

历史人物传记中学生必读的历史人物传记推荐

历史人物传记中学生必读的历史人物传记推荐历史人物传记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传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及其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对于中学生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历史人物传记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推荐几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历史人物传记,希望能给学生们带来启迪和启发。

1.《朱元璋传》《朱元璋传》是中学生了解明朝开创者朱元璋的一本优秀传记。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在乱世中崛起,最终建立了明朝。

这本传记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深入剖析了朱元璋的成长经历和他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2.《李时中传》《李时中传》是一本描述唐朝文学家李白的传记。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传记通过李白的一生,生动地展现了李白的才华与个性,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

3.《屈原传》《屈原传》是一本介绍屈原生平和他的文学创作的传记。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是《楚辞》的主要作者之一。

这本传记通过对屈原的一生进行详细的描述,展示了他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成就,让读者了解到屈原的文学贡献和他背后的历史背景。

4.《曹操传》《曹操传》是一本关于曹操的传记。

曹操是三国时期乱世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魏国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这本传记通过对曹操的一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描述,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政治手腕和军事策略,让读者了解到曹操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5.《孙中山传》《孙中山传》是一本介绍民国时期伟大革命家孙中山的传记。

孙中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辛亥革命的中心人物,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这本传记生动地展示了孙中山的一生,他对中国革命的思想、实践和努力,帮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

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传记,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成就和思想,对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这些传记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激发对历史的兴趣。

史记中的其中十篇人物传记

史记中的其中十篇人物传记

史记中的其中十篇人物传记
1.《韩信》:这篇传记介绍了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韩信的生平和事迹,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项羽》:这篇传记记述了秦末楚汉之争中的楚军统帅项羽的经历和战绩,以及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3. 《吕不韦》:这篇传记讲述了秦朝宰相吕不韦的政治生涯和他对秦国的改革,以及他最终的悲剧命运。

4. 《李斯》:这篇传记介绍了秦朝大臣李斯的政治和文化成就,以及他在秦国建立和统一中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5. 《孙吴》:这篇传记描述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吴国开国皇帝孙权的生平和政治斗争,以及他所建立的吴国的历史贡献。

6. 《魏武》:这篇传记介绍了三国时期魏国的创始人曹操的生平和政治军事成就,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7. 《诸葛亮》:这篇传记记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才华和政治智慧,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8. 《唐太宗》:这篇传记介绍了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的崇高品质和卓越才能,以及他对唐朝繁荣昌盛的贡献。

9. 《李清照》:这篇传记讲述了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才华和人生遭遇,以及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10. 《文天祥》:这篇传记描述了南宋大臣、诗人文天祥的政治和文化成就,以及他对中国民族精神的影响。

- 1 -。

原题目:历史名人人物传记

原题目:历史名人人物传记

原题目:历史名人人物传记历史名人人物传记
1. 引言
历史名人人物传记是对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生平和成就的记录。

通过深入研究他们的个人经历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他们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历史名人的人物传记。

2. 人物一: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教学理念强调对道德伦理和个人修养的重视。

他的著作《论语》记录了他的言行和思想,被视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

3. 人物二:亚历山帝
亚历山帝(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帝国统治者。

他统一了希腊城邦,征服了巴比伦、波斯和埃及等地。

亚历山帝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西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人物三: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1732年-1799年)是美国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也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重要领导人。

他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并且对美国宪法的制定和建立具有重要贡献。

华盛顿的领导和决策为美国的独立和国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结论
通过研究这些历史名人的人物传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平和成就,并从他们的经验中获得启示。

他们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值得我们持续研究和研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以上就是几位历史名人的人物传记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历史和名人的兴趣,并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人物传记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人物传记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人物传记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勇气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选择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和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1. 孔子(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孔子被尊奉为"中国文化的圣人",他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的教育思想,他的学说主张追求个人德行和社会和谐。

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石,对后代影响深远,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2.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

他追求统一和集权,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

最著名的成就是修筑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

秦始皇的统一政权奠定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基础。

3.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 -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皇帝之一。

他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扩大了中央政权的权力,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他还实行开疆拓土的政策,使中国疆域达到了历史的最大范围,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唐太宗(公元598年 - 公元649年)唐太宗,全名李世民,是中国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他是唐朝最有影响力的君主之一,被誉为"唐代明君"。

在位期间,他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他还积极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唐代的"贞观之治",被后世称为"贞观之治盛世"。

5. 文天祥(公元1236年 - 公元1280年)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名臣,他以忠诚而知名。

面对外族侵略,文天祥坚决反抗,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重要官职。

他以辞章赋诗表达爱国情怀,成为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一代代表。

他的诗文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激励着后代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气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

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

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汉元年(前206)十二月,项羽率军至函谷关。

见关门禁闭,又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大怒。

于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关,准备讨伐刘邦。

此时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驻扎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的项王营)。

刘邦有兵10万,号称20万,安营霸上。

谋士范增劝说项羽立即攻击刘邦。

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素有交情,当夜策马至刘邦军中将范增的计谋密告张良,劝张良赶快逃避。

张良马上将情况告诉刘邦。

刘邦请项伯从中调解,项伯要求刘邦第二天到鸿门。

随后,项伯连夜赶回鸿门,劝说项羽。

项羽认为项伯所说有理。

第二天早晨,刘邦亲自来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

席间,范增三次举起所佩玉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犹豫不决。

范增于是指示项羽堂弟项庄来席前舞剑助兴,意在击杀刘邦。

项伯见此情况,也拨剑起舞,并经常用自己身躯保护刘邦。

张良也离席去叫樊哙,樊哙携带剑盾闯入军门,指责项羽要杀有功之人。

后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脱身。

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

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

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

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

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

公元前213年,嬴政为了控制思想,采纳李斯的建议,将秦国的历史、医药、卜筮和植树以外的书下令焚毁。

禁止私学。

第二年,方士卢生和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施刑罚。

赢政闻知后派人追缉,侯生、卢生逃亡,赢政大怒,将有牵连的460多个儒生全部坑杀于咸阳。

这两件事.史称“焚书坑儒”,它钳制了思想,严重地摧残了文化。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

他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了中国,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人民和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秦朝的赋税和徭役繁重,刑罚残酷,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

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就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奏的统治被推翻了。

吕太后本纪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

使者往返多次,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皇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还小。

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掉,我不能让赵王前去。

况且赵王又有病,不能接受诏命。

"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

周昌被召到长安,吕后又派人去召赵王。

赵王动身赴京,还在半路上。

惠帝仁慈,知道太后恼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宫中,亲自保护,跟他同吃同睡。

太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

七年(前181)正月,太后召赵王刘友进京。

刘友的王后是吕氏的女儿,刘友不喜欢她,而喜欢其他的姬妾,这个吕氏的女儿很嫉妒,恼怒之下离开了家,到吕后面前诽谤刘友,诬告刘友曾经说:"吕氏怎么能封王!太后百年之后,我一定收拾他们。

"太后大怒,因此召赵王来京。

赵王到京后,太后把他安置在官邸里却不接见,并派护卫队围守着,不给他饭吃。

七月中旬,吕后病重,就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王吕产统领南军。

吕后告诫吕禄、吕产说:"高帝平定天下后,曾和大臣们立下誓约,说:'不是刘氏子弟却称王的,天下共同诛讨他。

'现在吕家的人被封为王,大臣们心中不平。

我如果死了,皇帝年轻,大臣们恐怕要作乱。

你们一定要握住兵仅,保卫皇宫,千万不要为我送丧,不要被人所制服。

"辛巳日,吕后去世,留下诏书,赐给每个诸侯王黄金千斤。

将、相、列侯、郎、吏等都按位次赐给黄金。

大赦天下。

以吕王吕产为相国,以吕禄的女儿为皇后。

太史公说:孝惠皇帝和吕后在位的时候,百姓得以脱离战国时期的苦难,君臣都想通过无为而治来休养生息,所以惠帝垂衣拱手,安闲无为,吕后以女主身份代行皇帝职权,施政不出门户,天下却也安然无事。

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

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起来了。

夏本纪夏禹,名叫文命。

他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帝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叫黄帝。

禹就是黄帝的玄孙和颛顼的孙子。

只有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不曾登过帝位,而是做臣子。

尧逝世以后,舜帝问四岳说:“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大家都说:“伯禹当司空,可以光大尧帝的事业。

”舜说:“嗯,好!”然后命令禹说:“你去平治水土,要努力办好啊!”禹叩头拜谢,谦让给契、后稷、皋陶。

舜说:“你还是快去办理你的公事吧!”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

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

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

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

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

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

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

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

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

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

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

太史公说:禹是姒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在各地,用国号为姓,所以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据说孔子曾校正夏朝的历法,学者们有许多传习《夏小正》的。

从虞舜、夏禹时代开始,进贡纳赋的规定已完备。

有人说禹在长江南会聚诸侯,因为是在考核诸侯功绩时死的,就葬在那里了,所以,把埋葬禹的苗山改名为会稽山。

会稽就是会计(会合考核)的意思。

周本纪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

他的母亲是有邰(tái,台)氏部族的女儿,名叫姜原。

姜原是帝喾(kù,酷)的正妃。

姜原外出到郊野,看见一个巨人脚印,心里欣然爱慕,想去踩它一脚,一踩就觉得身子振动像怀了孕似的。

满了十月就生下一个儿子,姜原认为这孩子不吉祥,就把他扔到了一个狭窄的小巷里,但不论是马还是牛从他身边经过都绕着躲开而不踩他,于是又把他扔在树林里,正赶上树林里人多,所以又挪了个地方;把他扔在渠沟的冰上,有飞鸟飞来用翅膀盖在他身上,垫在他身下。

姜原觉得这太神异了,就抱回来把他养大成人。

由于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

方框小的时候,有巨人的志向.它把种植一些植物当作游戏.长大了,就喜欢种田,发现适宜种田的地方,就在那里耕种,那里的人都效法他.帝尧听说了这件事,就推选方框作为农业导师,跳下人因此受惠.帝舜说:方框,老百姓开始饿肚子,后稷就每年种植很多农作物(?). 把邰地封给了他,号叫做后稷,别姓姬.在尧,虞,夏在为之际,后稷都有美好的恩惠.后稷死了,他的儿子不窋(不是从洞穴里出来的人)继承他事业.不窋末年,夏国的国君氏没有搞好政治,不好好管理农务, 不窋因为丢了官而跑到戎狄那里赋闲. 不窋死了,儿子鞠,鞠死了,儿子公刘.公刘虽然在戎狄赋闲,但却重新整治了后稷的事业,老百姓都很富足.因此很多人都移民过来.周朝就从此开始兴旺. 公刘死了,儿子轻节, 在豳(读音宾)立国. 新平县,或者汉漆县,就是公刘所分封了土地.庆节死了,儿子皇仆继位.黄埔死了,儿子差弗继位,差弗死了,儿子毁隃继位, 毁隃(对朝政作了很大的破坏)死了,儿子公非(大家都否定他)继位, 高圉(辈份最高的善于养马的人), 亚圉(辈分第二的洋马的人), 公叔祖类, 古公亶父(厚道的人,或者生产很多粮食的人). 古公亶父重新整治后稷和公刘的事业,积德行义,国人都爱戴他. 蛮族熏育来攻打他,想抢夺财物, 古公亶父就给了他们.然后他们又来攻打,想要土地与人民,老百姓都很生气,想要开战. 古公亶父说:有老百姓支持的君主,应该也为老百姓谋福利.现在蛮族因为我的人民和土地而来攻打我.人民在我这边,或者在蛮族那边,有什么不同?仅仅因为我的缘故,人民想要而战,这样凭着牺牲别人的父亲和儿子来当君主,我不忍心.他就跟家人离开了斌,来到岐山下.斌国的老百姓无论男女老少,老弱病残,全部跟着古公道了岐山.邻国的人民听说了,也有很多人来投奔.于是古公在岐山脚下建造房屋,给投奔他的老百姓居住,也搞好了政治.老百姓都歌颂他.孔子世家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境鄹城)。

他的先世本来是宋国的公族,到了叫孔防叔的,才因避祸逃来鲁国定居。

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

梁纥晚年再娶颜姓女子(《礼记·檀弓》云孔子母名徵在)才生了孔子,而且是到尼丘(一名尼山)去向神明祈祷才有孕生下孔子的。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五五一年),孔子诞生。

孔子刚生下时,头项中间是凹下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字叫仲尼,姓孔氏。

齐景公问孔子为政的道理,孔子说:“国君要像个国君,臣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