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中八种脂肪酸的分析测定

合集下载

饲料油脂中脂肪酸成分含量及油脂酸价的检测技术

饲料油脂中脂肪酸成分含量及油脂酸价的检测技术

饲料油脂中脂肪酸成分含量及油脂酸价的检测技术
龙昌动保针对某饲料配方中油脂的脂肪酸成分含量及油脂酸价进行了检测,油脂样本检测分析报告如下:
1、脂肪酸分析
油脂的水解产物为脂肪酸,根据脂肪酸链中有无双键,可将脂肪酸分为
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

含有 1 个双键脂肪酸称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脂肪酸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

不同的脂肪酸组成影响着油脂的理
化性质。

数据分析:
根据该油样脂肪酸组成,混合油脂可能性较大。

饱和脂肪酸占比30%左右,不饱
和脂肪酸占比70%左右,棕榈酸与硬脂酸(含量越高,消化率越低)总占比29%左右,亚油酸与亚麻酸(动物必需脂肪酸合成前体,含量越高,对动物营养需求有利)总占
比23%左右。

2、油脂酸价评定
油脂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含量与储存时间、保管方法、去
杂程度等因素有关。

因此测定酸值可用于评价储藏方法是否得当及油脂品质的
好坏,同时能为油脂精炼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

油脂的酸价指中和1g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单位(mg KOH/g油)。

数据分析:在畜禽饲料中,一般认为,游离脂肪酸≤3.5%,油脂酸价
≤7,为一级油;游离脂肪酸≤10%,油脂酸价≤20,为二级油。

经测定,
该油样酸价为 1.13 mg KOH/g 油,说明油脂质量较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较高。

从上述油脂样本检测分析报告中,可以很详细的了解该饲料油脂的脂肪酸成分组成及含量,以及油脂的酸价进而可以评定饲料油脂的品质,为优化饲料配
方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文章来源:山东龙昌动保官方网站)。

红外光谱法分析食用油脂肪酸组成

红外光谱法分析食用油脂肪酸组成

红外光谱法分析食用油脂肪酸组成根据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C-H在3009 cm~-1附近的特征吸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油脂中碳碳双键进行定量。

提出以石英比色皿作为样品容器,测定油脂碘价(IV)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

油脂四氯化碳溶液的FTIR谱图中,=C-H特征吸收峰的峰高A和样品浓度c 的比值A/c,与油脂IV间存在良好线性关系。

以亚麻籽油和椰子油按一定比例,配制不同碘价的标准样品,建立IV测定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5。

由该方法测定的36个油脂样品碘价的结果显示,本方法测定的油脂碘价(IV_IR)与国家标准方法(IV_GB)的结果一致,二者相关系数为0.9978,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食用油碘价的快速测定。

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中=C-H的特征吸收位置分别为3006、3010和3012~cm-1。

根据这三种不饱和脂肪酸特征吸收位置的不同,利用顺式=C-H伸缩振动在3009 cm-1附近的吸收带预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根据吸光度加和原理,利用多元线性拟合技术,通过FTIR光谱数据与气相色谱法(GC)测定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得到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酰基的顺式=C-H谱带吸收曲线。

用FTIR光谱预测的44种油脂中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与GC测定结果一致,表明FTIR光谱法可用于快速测定食用油中所有的烯烃键都是顺式构型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组成。

对不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橄榄油、大豆油以及亚麻籽油,以硝基苯正己烷溶液做内标,采集在4000~400 cm~-1波段内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并求得966 cm-1处负二阶导数。

油样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和反式脂肪酸中孤立的反式双键在966 cm~-1处的特征吸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建立红外吸收峰强度和气相色谱测定的反式脂肪酸中双键含量间的定量关系。

并利用此标准曲线测定油脂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FTIR法测定结果与GC法偏差较大。

通过对油脂C=C双键的催化转化,制备了具有较高反式双键含量的橄榄油、大豆油和亚麻籽油。

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出口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的检验方法滴定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出口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2.原理概要将试样溶于规定的溶剂中,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游离脂肪酸。

3.主要试剂和仪器3.1.主要试剂乙醇-乙醚混合溶剂:按1+1(V+V)将95%乙醇和乙醚混和。

每100ml溶剂中,加入0.3ml 酚酞指示剂(若试样色泽过深,则改用0.3ml碱蓝6B指示剂,使用前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中和至中性;0.1M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称取5.8g氢氧化钾溶于1000ml新沸冷却蒸馏水中,摇匀。

按下法标定其摩尔浓度;称取在125℃烘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0.8~0.9g,精确至0.00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以50ml蒸馏水溶解。

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上述氢氧化钾溶液滴定至粉红色。

同时做空白试验;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按式(1)计算:M=G (1)(V-V0)×0.2042式中:G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V ——氢氧化钾溶液的用量,ml;V0 ——空白试验氢氧化钾溶液的用量,ml;0.2042 ——每毫摩尔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0.5M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称取28g氢氧化钾溶于1000ml新沸冷却的蒸馏水中,摇匀。

参照0.1M氢氧化钾标准溶液进行标定;1%酚酞指示剂:1g酚酞溶于100ml 95%乙醇中;2%碱蓝6B指示剂:2g碱蓝6B溶于100ml 95%乙醇中。

3.2.仪器锥形瓶:250ml;滴定管:25ml;分析天平。

4.分析步骤4.1.试验样品按照ZB X 04007-86《出口植物油取样方法》取得平均样品,混匀后供检验用。

4.2.测定称取混匀的试样5~10g,精确至0.001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中和至中性的乙醇-乙醚混合溶剂100ml,摇动使其溶解,用0.1M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指示剂变色。

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碱蓝6B由蓝色变为红色,至少维持10s不退色。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基础知识:油脂是食品的重要组分和营养成分。

油脂中脂肪酸组分的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是气相色谱法。

样品前处理采用酯交换法(甲酯化法),图谱解析采用归一化法。

气相色谱(GC) 是一种把混合物分离成单个组分的实验技术它被用来对样品组分进行鉴定和定量测定。

一个气相色谱系统包括:• 可控而纯净的载气源能将样品带入GC系统• 进样口同时还作为液体样品的气化室• 色谱柱实现随时间的分离• 检测器当组分通过时检测器电信号的输出值改变从而对组分做出响应• 某种数据处理装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氢气和空气燃烧所生成的火焰产生很少的离子。

在氢火焰中,含碳有机物燃烧产生CHO+离子,该离子强度与含量成正比。

该检测器检出的是有机化合物,无机气体及氧化物在该检测器无响应。

当纯净的载气(没有待分离组分)流经检测器时产生稳定的电信号就是基线。

1——载气(氮气);2——氢气;3——压缩空气;4——减压阀(若采用气体发生器就可不用减压阀);5——气体净化器(若采用钢瓶高纯气体也可不用净化器);6——稳压阀及压力表;7——三通连接头;8——分流/不分流进样口柱前压调节阀及压力表;10——尾吹气调节阀;11——氢气调节阀;12——空气调节阀;13——流量计(有些仪器不安装流量计);14——分流/不分流进样口;15——分流器;16——隔垫吹扫气调节阀;17——隔垫吹扫放空口;18——分流流量控制阀;19——分流气放空口;20——毛细管柱;21——FID检测器;22——检测器放空出口;方法来源:GB 5009.1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油脂的检验

油脂的检验

第3章油脂的检验油脂是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常用原料,以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为主,其组成主要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其次是人工合成的油脂,以及少数的矿物油,如凡土林等。

油脂由于来源、品种、加工条件、保管等情况不同,其质量优劣的差异较大。

油脂分析项目甚多,通常是根据其用途及评价的需要来选择分析项目。

例如化妆品用的油脂和蜡的熔点、色泽、气味等项目是必须测定的。

3.1 油脂物理性能的测定3.1.1 熔点的测定油脂的熔点是指油脂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

纯净的油脂和脂肪酸有其固定的熔点,但天然油脂的纯度不高,熔点不够明显。

油脂的熔点与其组成和组分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一般组成脂肪酸的碳链愈长熔点愈高;不饱和程度愈大,熔点愈低。

双键位置不同熔点也有差异。

固体油脂及硬化油等样品,通常测定熔点目的是用以检验纯度或硬化度。

测定熔点的方法有毛细管法,广口小管法,膨胀法等。

一般常用毛细管法,具体测定方法见本书第2章2.2.1介绍。

3.1.2 凝固点的测定凝固点是油脂和脂肪酸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在制皂工业中,对油脂的配方有重要指导作用。

测定凝固点的原理、仪器装置和测定方法见本书第2章2.2.2介绍。

3.1.3 相对密度的测定纯净油脂的相对密度与其脂肪酸的组成和结构有关,如油脂分子内氧的质量分数越大,其相对密度越大。

因此,随着油脂分子中低分子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羟基酸含量的增加,其相对密度增大。

油脂的相对密度范围一般在0.87~0.97之间。

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有密度瓶法和密度计法等,具体的测定步骤见本书第2章2.1介绍。

3.1.4 色泽的测定油脂愈纯其颜色和气味愈淡,纯净的油脂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

通常,油脂受提炼、贮存的条件和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程度的色泽。

一般商品油脂都带有色泽,例如:羊油、牛油、硬化油、猪油、椰子油等为白色至灰白色;豆油、花生油和精炼的棉子油等为淡黄色至棕黄色;蓖麻油为黄绿色至暗绿色;骨油为棕红色至棕褐色等。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第一法内标法2原理加入内标物的样品经水解-乙醚溶液提取其中的脂肪后,在碱性条件下皂化和甲酯化,生成脂肪酸甲酯,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

依据各种脂肪酸甲酯含量和转换系数计算出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3试剂和材料注: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3.1.1盐酸(HCl)。

3.1.2氨水(NH3·H2O)。

3.1.3焦性没食子酸(C6H6O3)。

3.1.4乙醚(C4H10O)。

3.1.5石油醚:沸程30℃~60℃。

3.1.6乙醇(C2H6O) (95%)。

3.1.7甲醇(CH3OH):色谱纯。

3.1.8氢氧化钠(NaOH)。

3.1.9正庚烷[CH3(CH2)5CH3]:色谱纯。

3.1.10三氟化硼甲醇溶液,浓度为15%。

3.1.11无水硫酸钠(Na2SO4)。

3.1.12氯化钠(NaCl)。

3.2试剂配制3.2.1盐酸溶液(8.3 mol/L):量取250 mL盐酸,用110 mL水稀释,混匀,室温下可放置2个月。

3.2.2乙醚石油醚混合液(体积比1:1):取等体积的乙醚和石油醚,混匀备用。

3.2.3氢氧化钠甲醇溶液(2%):取2 g氢氧化钠溶解在100 mL甲醇中,混匀。

3.2.4饱和氯化钠溶液:称取360 g氯化钠溶解于1.0L水中,搅拌溶解,澄清备用。

3.3标准品3.3.1十一碳酸甘油三酯。

3.3.2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37种)。

3.3.3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丁酸甲酯C4:0(C5H10O2)CAS NO. 623-42-7;己酸甲酯C6:0(C7H14O2)CAS NO.106-70-7;辛酸甲酯C8:0(C9H18O2)CAS NO.111-11-5;癸酸甲酯C10:0(C11H22O2)CAS NO.110-42-9;十一烷酸甲酯C11:0(C12H24O2)CAS NO.1731-86-8;月桂酸甲酯C12:0(C13H26O2)CAS NO.111-82-0;十三烷酸甲酯C13:0(C14H28O2)CAS NO.1731-88-0;肉豆蔻酸甲酯C14:0(C15H30O2)CAS NO.124-10-7;肉豆蔻脑酸甲酯C14:1(C15H28O2)CAS NO.56219-06-8;十五烷酸甲酯C15:0(C16H32O2)CAS NO.7132-64-1;顺-10-十五碳烯酸甲酯C15:1(C16H30O2)CAS NO.90176-52-6;棕榈酸甲酯C16:0(C17H34O2)CAS NO.112-39-0;棕榈油酸甲酯C16:1(C17H32O2)CAS NO.1120-25-8;十七烷酸甲酯C17:0(C18H36O2)CAS NO.1731-92-6;顺-10-十七碳烯酸甲酯C17:1(C18H34O2)CAS NO.75190-82-8;硬脂酸甲酯C18:0(C19H38O2)CAS NO.112-61-8;反油酸甲酯C18:1n9t(C19H36O2) CAS NO.1937-62-8;油酸甲酯C18:1(C19H36O2)CAS NO.112-62-9;反亚油酸甲酯C18:2n6t(C19H34O2)CAS NO.2566-97-4;亚油酸甲酯C18:2n6c(C19H34O2)CAS NO.112-63-0;γ亚麻酸甲酯C18:3n6(C19H32O2)CAS NO.16326-32-2;花生酸甲酯C20:0(C21H42O2)CAS NO.1120-28-1;顺-11-二十碳烯酸甲酯C20:1(C20H38O2)CAS NO.2390-09-2;亚麻酸甲酯C18:3n3(C19H32O2)CAS NO.301-00-8;山嵛酸甲酯C22:0(C23H46O2)CAS NO.929-77-1;二十一烷酸甲酯C21:0(C22H44O2) CAS NO.6064-90-0;顺-11,14-二十碳二烯酸甲酯C20:2(C21H38O2) CAS NO.2463-02-7;顺-8,11,14-二十碳三烯酸甲酯C20:3n6( C21H36O2) CAS NO.21061-10-9;顺芥子酸甲酯C22:1n9(C23H44O2) CAS NO.1120-34-9;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C20:3n3(C21H36O2) CAS NO.55682-88-7;花生四烯酸甲酯C20:4n6(C21H34O2) CAS NO.2566-89-4;二十三碳酸甲酯C23:0(C24H48O2) CAS NO.2433-97-8;顺-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甲酯C22:2(C23H42O2) CAS NO.61012-47-3;木蜡酸甲酯C24:0(C25H50O2) CAS NO.2442-49-1;顺-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甲酯C20:5(C21H32O2) CAS NO.2734-47-6;神经酸甲酯C24:1(C25H48O2) CAS NO.2733-88-2;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C22:6(C23H34O2)CAS NO. 2566-90-7。

食用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分析方法

食用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分析方法

食用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分析方法食用油中的脂肪酸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但某些油脂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被称为"反式脂肪酸"的物质,其摄入过多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食用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两种主要的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旨在为食用油生产与质量监测提供指导。

一、气相色谱法分析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1. 样品准备首先,取食用油样品,通过加热至适当温度使样品液化。

然后使用无水醇(如甲醇或乙醇)将非脂类物质从样品中提取出来。

待提取完成后,将样品转移至小瓶中,用氮气吹干。

2. 反式脂肪酸甲酯化将样品中的脂肪酸转化为甲酯形式,以方便后续的气相色谱分析。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甲醇和硫酸催化进行。

3. 气相色谱分析将甲酯化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通过设定合适的温度梯度和流速条件,将样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分离出来。

根据分离出的峰面积和已知标准样品建立标准曲线,以确定样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1. 样品准备将食用油样品中的纯油脂取出,通过加热使其溶解。

然后,用乙腈等有机溶剂提取样品中的非脂类物质,待提取完成后,经氮气冲洗,使残留的溶剂蒸发。

2. 脂肪酸乙酯化将样品中的脂肪酸转化为乙酯形式,以方便后续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甲醇和硫酸催化进行。

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将乙酯化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通过控制流速、检测波长和列温等参数,将反式脂肪酸定量分离和测定。

同样利用标准曲线来计算样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三、结论通过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准确测定食用油样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

两种分析方法均需要样品的预处理和适当的仪器设备,对于食用油生产厂商和院校实验室而言,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人们的健康。

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开发和改进食用油生产工艺、质量监测以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油脂和脂肪酸的分析

油脂和脂肪酸的分析

油脂和脂肪酸的分析油脂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和现代的仪器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溶剂抽提、脂肪酸甲酯化等步骤来提取和转化脂肪酸,并使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来分离和检测各个脂肪酸的含量和种类。

而现代的仪器分析方法,如核磁共振、质谱等,可以更加精确地定量和鉴定油脂中的脂肪酸。

脂肪酸是由长链碳原子和羧基组成的酸,它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指的是碳链上没有双键的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和一些植物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指的是碳链上只有一个双键的脂肪酸,如橄榄油中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指的是碳链上存在多个双键的脂肪酸,如鱼油中富含的ω-3脂肪酸。

脂肪酸的分析首先需要将油脂样品转化为脂肪酸甲酯。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甲醇和碱催化剂,将脂肪酸与甲醇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

然后,可以通过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来分离和定量脂肪酸甲酯。

GC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分析技术,它使用高温下的气相载气将脂肪酸甲酯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来定量不同脂肪酸甲酯的浓度。

而HPLC则是一种基于液相的分析技术,它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和流动相将脂肪酸甲酯分离,并通过紫外光谱检测器来定量不同脂肪酸甲酯的浓度。

另外,现代的仪器分析方法也在脂肪酸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核磁共振(NMR)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的氢核或碳核来确定不同脂肪酸的含量和分布。

质谱则可以通过测量脂肪酸分子的质荷比来鉴定和定量不同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

总之,油脂和脂肪酸的分析是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油脂中脂肪酸的分析,可以了解其组成和营养价值,帮助我们合理地选择和利用食物资源,并为食品工业的产品开发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脂中八种脂肪酸的分析测定 黄龙娣1,郑建明2,姚维武3,张丹青4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油脂经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甲酯化后,生成的脂肪酸甲酯用DB-WAX毛细管柱进行分离,GC-FID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回收率在91.45%~112.5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八种脂肪酸的检出限在0.29 μg/mL ~1.10 μg/mL之间。本方法准确度高,检出限低,能满足实际检测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脂肪酸;气相色谱法;油脂 Determination of 8 kinds of fatty acids in oils HUANG Long-di1,ZHENG Jian-ming2,YAO Wei-wu3,ZHANG Dan-qing4 (Jiangsu Skyray Instrument Co.,Ltd.,Jiangsu Kunshan,215300) Abstract: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8 kinds of fatty acids in oils by GC-FID was developed.Fatty acids were methylated to fatty acid methyl ethers(FAMEs) by KOH in methanol.FAMEs were quantitively measured by DB-WAX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The recoveries of fatty acids ranged from 91.45%~112.53%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less than 8%,and the detection limits were in the range of 0.29μg/mL ~1.10μg/mL.With the high accurate and low detection limits,this metod could be used in many laboratory detectings. Key words:fatty acid;gas chromatography;oil

油脂是食物中3大产能营养素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12个碳原子以上)的甘油酯,是人类从饮食中摄取能量的主要来源,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油脂中所含的亚油酸、亚麻酸为必需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只能由食物供给[1]。但是,在最近10年来,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失衡的情况。由于膳食营养比例失衡所导致的儿童发育不良、贫血,成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因此,膳食营养摄入必需考虑各种脂肪酸的搭配,尤其是必须脂肪酸一定要有足够的量[2]。可见,对油脂中脂肪酸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对于科学评价油脂的营养价值,指导人们合理安排膳食具有重要意义。 油脂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气相色谱法。脂肪酸的极性较强,虽然脂肪酸可以直接在极性固定相上进行分析,但是如果把脂肪酸衍生为脂肪酸甲酯就可以降低它们的沸点得到更为可靠和重复性的数据。常用的方法有三氟化硼法、三甲基氢氧化硫法、酯交换法等[3-6]。笔者采用氢氧化钾-甲醇进行甲酯化,用DB-WAX毛细管柱进行分离,优化了甲酯化的条件,对橄榄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及猪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试剂 仪器:气相色谱仪(GC5400),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氢气发生器(AYH-300),北京天雨泽科技有限公司;空气发生器(AYK-2000)北京天雨泽科技有限公司;微量进样器(10μL),安捷伦 试剂:正己烷(色谱纯),百灵威;氢氧化钾(分析纯),江苏强盛化工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纯),SANFO;脂肪酸甲酯标准品,AccuStandard公司 样品:橄榄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猪油均购自市场 1..2 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棕榈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花生酸甲酯标准品于同一容量瓶中,用正己烷溶解并定容至100mL,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1.3 样品处理 称取0.1000g左右(精确到0.001g)试样至具塞试管中,用移液管移取3mL正己烷溶解试样,再加入1.0mol/L KOH-CH3OH 溶液2mL,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衍生20min后取出冷却

至室温,加入2mL饱和氯化钠溶液,振摇1分钟,静置分层,取上清液过滤,用做气相色谱分析。 1.4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DB-WAX毛细管柱(3m×0.320 mm×0.2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1.40MPa,分流比10:1,柱温:200℃,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进样量:1.0 μL。 2 结果与讨论 2.1 甲酯化条件的选择 2.1.1 甲酯化温度的选择 实验比较了甲酯化温度对反应的影响,选择30℃、40℃、50℃、60℃的甲酯化温度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甲酯化反应温度为50℃时,甲酯化反应效果相当,甲酯化反应温度为60℃时,正己烷易挥发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实验选择甲酯化温度为50℃。 2.1.2 甲酯化时间的选择 任何反应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时间是影响甲酯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太短,甲酯化反应不完全;时间太长,则影响了实验效率。因此本实验对不同时间下的响应值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甲酯化时间的响应值 甲酯化时间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响应值(Mv) 411751 397385 364968 355626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甲酯化时间的增长,响应值越来越小,因此本实验选择甲酯化时间为10min。 2.1.3 甲酯化试剂浓度的选择 KOH-CH3OH的浓度是影响甲酯化程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本实验对不同浓度的KOH-CH3OH溶液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加入不同浓度KOH-CH3OH溶液时的响应值 KOH-CH3OH浓度(mol/L) 0.4 0.8 1.0 1.2 响应值(MV) 452349 482986 598519 589965 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1.0mol/L KOH-CH3OH和1.2 mol/L KOH-CH3OH,甲酯化反应效果相当,因此本实验选择KOH-CH3OH溶液的浓度为1.0mol/L。 2.2 工作曲线 将1.2配制的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溶液逐步稀释,在最优化色谱条件下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以脂肪酸质量为横坐标,其相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各脂肪酸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见表3。方法的检出限是依据线性最低浓度点,以3倍噪声比计算得出。 表3 八种脂肪酸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

脂肪酸名称 线性范围(ng) 线性方程 相关系数 检出限 (μg/mL) 豆蔻酸 3.29~26.32 y=91.028x+125.72 0.9996 0.29 棕榈酸 2.85~22.8 y=97.232x+232.1 0.9995 0.38 棕榈油酸 3.32~26.56 y=73.061x+192.73 0.9995 0.48 硬脂酸 3.02~23.52 y=108.92x+215.3 0.9996 0.71 油酸 4.31~34.48 y=60.893x+140.17 0.9994 0.63 亚油酸 3.42~27.36 y=105.37x+258.32 0.9995 0.90 亚麻酸 4.26~34.08 y=52.9x+158.23 0.9995 1.00 花生酸 2.94~23.52 y=87.986x+68.4 0.9999 1.10 2.3 回收率与精密度 取橄榄油样品进行标准添加试验,每个添加量做3个平行实验,试验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脂肪酸的回收率在91.45%~107.5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2%~7.83%(n=3)之间。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表4 4种脂肪酸的加标回收实验结果 2.4 样品中八种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分别对标样和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利用保留值定性,外标法定量,图1、图2分别为标样和样品的色谱分离图。油脂的定量结果见表5.

图1 标样色谱图 图2 猪油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分离图 注:(1)C14:0;(2)C16:0;(3)C16:1;(4)C18:0;(5)C18:1;(6)C18:2;(7)C18:3;

脂肪酸 名称 添加 量(mg) 添加水平1回收率 RSD% 添加 量(mg) 添加水平2回收率 RSD% 添加 量(mg) 添加水平3回收率 RSD%

豆蔻酸 1.645 97.47 3.55 3.29 107.55 3.89 4.93 91.45 5.67 棕榈油酸 1.66 106.62 7.83 3.32 101.47 1.12 4.98 103.52 6.47 亚油酸 1.71 93.76 3.48 3.42 101.005 4.99 5.13 98.42 4.23 花生酸 1.47 99.65 1.52 2.94 105.76 4.05 4.41 95.09 5.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