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测定实验四油脂中脂肪酸含量测定

合集下载

酸价的测定实验报告

酸价的测定实验报告

酸价的测定实验报告酸价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酸价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油脂中所含有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评价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酸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脂的新鲜程度、保存状况以及是否适合食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用油中的酸价,掌握酸价测定的方法和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酸价测定一般采用酸碱滴定法,常用的指示剂是酚酞。

实验中,将待测食用油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后,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从而计算出酸价。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实验室器皿清洗干净,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准备所需试剂:食用油样品、无水乙醇、酚酞指示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2. 操作步骤a. 称取约2克食用油样品,加入100毫升容量瓶中。

b. 加入10毫升无水乙醇,摇匀使油溶解。

c. 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溶液变为粉红色。

d. 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溶液由粉红色变为稳定的淡红色。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四、数据处理根据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可以计算出酸价。

假设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毫升),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为C(mol/L),则酸价的计算公式为:酸价(mg/g)= V × C × 56.1 / m其中,56.1为脂肪酸的摩尔质量,m为待测食用油样品的质量(克)。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酸价可以反映食用油的质量。

一般来说,酸价越高,表示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越多,说明油脂质量较差,不适合长时间保存和食用。

相反,酸价较低的食用油质量较好,适合长时间保存和食用。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中要注意避免试剂的污染,尽量使用干净的器皿和试剂。

2. 滴定过程中,应该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以免过量滴定导致误差。

3. 实验室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的溅出和皮肤接触。

六、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食用油中的酸价,并根据酸价的高低评估了食用油的质量。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基础知识:油脂是食品的重要组分和营养成分。

油脂中脂肪酸组分的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是气相色谱法。

样品前处理采用酯交换法(甲酯化法),图谱解析采用归一化法。

气相色谱(GC) 是一种把混合物分离成单个组分的实验技术它被用来对样品组分进行鉴定和定量测定。

一个气相色谱系统包括:• 可控而纯净的载气源能将样品带入GC系统• 进样口同时还作为液体样品的气化室• 色谱柱实现随时间的分离• 检测器当组分通过时检测器电信号的输出值改变从而对组分做出响应• 某种数据处理装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氢气和空气燃烧所生成的火焰产生很少的离子。

在氢火焰中,含碳有机物燃烧产生CHO+离子,该离子强度与含量成正比。

该检测器检出的是有机化合物,无机气体及氧化物在该检测器无响应。

当纯净的载气(没有待分离组分)流经检测器时产生稳定的电信号就是基线。

1——载气(氮气);2——氢气;3——压缩空气;4——减压阀(若采用气体发生器就可不用减压阀);5——气体净化器(若采用钢瓶高纯气体也可不用净化器);6——稳压阀及压力表;7——三通连接头;8——分流/不分流进样口柱前压调节阀及压力表;10——尾吹气调节阀;11——氢气调节阀;12——空气调节阀;13——流量计(有些仪器不安装流量计);14——分流/不分流进样口;15——分流器;16——隔垫吹扫气调节阀;17——隔垫吹扫放空口;18——分流流量控制阀;19——分流气放空口;20——毛细管柱;21——FID检测器;22——检测器放空出口;方法来源:GB 5009.1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油酸值的测定方法

油酸值的测定方法

油酸值的测定方法
油酸值是指脂肪酸或油脂中油酸的含量,常用于评估油脂的质量和稳定性。

以下是常见的油酸值测定方法:
1. 酸价法:将待测样品溶解在无水醇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然后加入已知浓度的醇溶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

根据样品消耗的酸溶液的体积计算油酸值。

2. 碘价法:将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的碘溶液反应生成油酸碘化物,剩余的碘浓度用过碘酸钾溶液滴定,根据滴定时消耗的碘溶液的体积计算油酸值。

3. 气相色谱法:将样品以甲醇为溶剂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根据样品中油酸峰面积与标准品峰面积的比值计算油酸值。

4. 衰减全反射红外法:通过红外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吸收峰,根据油酸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计算油酸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样品性质和具体实验条件会影响测定结果,因此在具体实验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另外,相关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或行业规范中也有相关的测定方法可以参考。

油脂中脂肪酸含量测定

油脂中脂肪酸含量测定

实验四油脂中脂肪酸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油中脂肪酸成分一、目的与要求油脂是食品加工中重要的原料和辅料,也是食品的重要组分和营养成分。

必需脂肪酸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一般取自食品用油,即食用油脂。

气象色谱法测定油脂脂肪酸组分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一些相关标准(如:GB/T17377)规定应用的检测方法。

甲酯化是分析动植物油脂脂肪酸成分的常用的前处理方法,也是常用的标准方法(GB/T 17376-1998)。

本实验要求了解气相色谱法测食用油脂肪酸组成的原理,掌握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学习食用油脂中脂肪酸组分的色谱分析技术。

二、原理本实验甲酯化方法采用国标--GB/T 17376-1998,甘油酯皂化后,释出的脂肪酸在三氟化硼存在下进行酯化,萃取得到脂肪酸甲酯用于气象色谱分析。

样品中的脂肪酸(甘油酯)经过适当的前处理(甲酯化)后,进样,样品在汽化室被汽化,在一定的温度下,汽化的样品随载气通过色谱柱,由于样品中组分与固定相间相互用的强弱不同而被逐一分离,分离后的组分,到达检测器(detceter)时经检测口的相应处理(如FID的火焰离子化),产生可检测的信号。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归一法确定不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一)仪器1.气相色谱仪: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2.恒温水浴锅3.移液管4.胶头滴管5.小圆底烧瓶6.冷凝管7. 样品瓶(二)试剂1.正己烷:分析纯,沸程60~90℃或30~60℃,重蒸。

2.氢氧化钾甲醇溶液3.三氟化硼甲醇溶液4.饱和食盐水5.市售大豆油四、实验步骤(一)样品预处理甲酯化:取2~4滴大豆油样品于x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3ml的KOH甲醇溶液,70℃水浴加热回流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可用水冷),加入5ml三氟化硼溶液,70℃水浴加热回流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3ml正己烷,70℃水浴加热回流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饱和食盐水溶液,静止3~5min,取上层油样1ml于试样瓶中,进GC分析。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
一、实验目的1.掌握谷物脂肪酸值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2.了解谷物中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并对比分析其含量变化趋势。

二、仪器和试剂1.仪器:马福炉、薄层扫描仪;2.试剂:脂肪酸甲酯(6NH3- AO3)、异辛烷、正庚烷、无水乙醇、正十六烷。

三、原料和样品(由脂肪酸检测部门提供)。

四、方法步骤
(一)材料的采集和处理取100克大米,立即称重后置于洁净干燥的金属盘内。

(二)处理将上述米放入沸水锅内煮5 min,迅速捞出冷却至室温,加入等体积的冰醋酸或盐酸溶液15ml,使其缓慢受热而挥发,用微孔滤膜过滤,在室温下静置24h以除去杂质。

油脂四指标检测原理

油脂四指标检测原理

酸值-过氧化值-皂化值-碘值酸值: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常用以表示其缓慢氧化后的酸败程度。

一般酸值大于6的油脂不宜食用。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种指标。

过氧化值是衡量油脂酸败程度,一般来说过氧化值越高其酸败就越厉害!是1千克样品中的活性氧含量,以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表示。

用于说明样品是否因已被氧化而变质。

皂化值:完全皂化1g油脂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是三酰甘油中脂肪酸平均链长的量度,即三酰甘油平均分子量的量度。

皂化值的高低表示油脂中脂肪酸分子量的大小(即脂肪酸碳原子的多少)。

皂化值愈高,说明脂肪酸分子量愈小,亲水性较强,失去油脂的特性;皂化值愈低,则脂肪酸分子量愈大或含有较多的不皂化物,油脂接近固体,难以注射和吸收,所以注射用油需规定一定的皂化值范围,使油中的脂肪酸在C16-C18的范围。

碘值:每100克脂肪,在一定条件下所吸收的碘的克数,称为该脂肪的碘值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上有不饱和键,可以吸收卤素(Cl2,Br2或I2),不饱和键数目越多,吸收的卤素也越多。

碘值愈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愈高。

因此对于一个油脂产品,其碘值是处在一定范围内的。

油脂工业中生产的油酸是橡胶合成工业的原料,亚油酸是医药上治疗高血压药物的重要原材料,它们都是不饱和脂肪酸;而另一类产品如硬脂酸是饱和脂肪酸。

如果产品中掺有一些其它脂肪酸杂质,其碘值会发生改变,因此碘值可被用来表示产品的纯度,同时推算出油、脂的定量组成。

在生产中常需测定碘值,如判断产品分离去杂(指不饱和脂肪酸杂质)的程度等。

酸值1 原理中和1g样品中游离的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2 试剂和试液a. 95%乙醇;b.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0.05mol/L〕:称取3g氢氧化钾溶于1000mL 蒸馏水中,静置一周,取上层清液摇匀,参照GB 601标定;c.酚酞指示液:1g/L乙醇溶液;d.中性乙醇: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5.1.2b)将95%乙醇(5.1.2a)调至微红色。

脂肪酸分析检验实习报告

脂肪酸分析检验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脂肪酸作为食品中重要的成分之一,其含量和组成直接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培养具备脂肪酸分析检验能力的技术人才,我国相关部门在各大院校设立了脂肪酸分析检验实习课程。

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实习,现将实习情况汇报如下。

二、实习目的1. 熟悉脂肪酸分析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脂肪酸分析检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技巧;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认识。

三、实习内容1. 脂肪酸概述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脂肪酸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了解脂肪酸在人体健康、食品加工和食品品质评价等方面的重要性。

2. 脂肪酸分析检验方法(1)气相色谱法(GC)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气相色谱法在脂肪酸分析检验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样品前处理、色谱柱选择、检测器使用、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脂肪酸分析检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学习了HPLC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及实验技巧,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该方法在脂肪酸分析检验中的应用。

(3)红外光谱法(IR)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脂肪酸分析检验方法。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3. 脂肪酸分析检验仪器设备实习期间,我们熟悉了脂肪酸分析检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如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

掌握了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4. 实际案例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多个脂肪酸分析检验的实际案例,如植物油、乳制品、肉类等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成果1. 掌握了脂肪酸分析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练操作了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设备;3. 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深入了解了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性。

实验四午餐肉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午餐肉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测定脂肪含量的意义
营养学
了解食品中脂肪含量对于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和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脂肪 含量过高的食品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而过低的脂肪摄入也 可能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食品工业
在食品工业中,测定食品中脂肪含量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了解脂肪含量有 助于调整生产工艺、优化产品配方,并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03 实验步骤
样品准备
1 2
准备午餐肉样品
选择不同品牌和种类的午餐肉,确保样品具有代 表性。
样品处理
将午餐肉切成小块,用粉碎机或刀具将其粉碎成 细末。
3
称量样品
准确称量一定量的午餐肉样品,记录其质量。
实验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提取脂肪
将称量好的午餐肉样品放入索 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进行提
取,直至无油渍。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午餐肉中脂肪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品牌、不同生产日期午餐肉样品之间的 差异。
讨论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午餐肉中脂肪含量对产品品质、口感和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如样品称重误差、测定方法误差等。
误差控制
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午餐肉中脂肪含量的影 响因素,并得出结论。
04 结果分析
数据表格与图表展示
实验数据表格
列出实验过程中测定的午餐肉样品重 量、脂肪含量等数据,形成完整的数 据表格。
图表展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午餐肉中脂肪含 量随样品重量变化的图表,便于直观 地观察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峰2 15 峰3 峰4 峰5
C18:0 15
C18:0 40
• 完成思考题
医学ppt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医学ppt
2
实验目的
• 了解气相色谱法测食用油脂肪酸组成的原理 • 掌握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学习食用油脂中脂肪酸组分的色谱分析技术
医学ppt
3
色谱分析法
• 气相色谱系统和理论 • 样品前处理
医学ppt
4
色谱理论
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根据 不同的待分离组分在两相中作用能力不同而达到 分离目的的。 塔板理论、 速率理论、 层析理论
• 油脂分析常用的前处理方法 甲酯化、乙酯化
• 甲酯化 碱催化、 酸催化、BF3催化
医学ppt
21
甲酯化步骤
• 取样
• 皂化—样品加KOH甲醇溶液皂化,除去不皂化物, 将脂肪酸从三甘酯上释放出来,
• BF3催化甲酯化—加入BF3甲醇溶液,样品在BF3 的催化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脂肪酸甲 酯,
固定相 液体固定相:由担体和固定液组成
医学ppt
12
分离系统的温度控制
恒温 程序升温
医学ppt
13
恒温和程序升温分析烃类化合物
医学ppt
14
检测器
• 作用: 将色谱分离后的各组分的量 转变成可测量的电信号,然后纪录下来。
• 要求: 灵敏度高
线性范围宽
响应速度快
结构简单
通用性强
• 常用检测器: 热导检测器
• 萃取—加入正己烷将甲酯萃取出
• 加入饱和食盐水—将甲酯与其他水溶性物质分开
• 移取甲酯样品,进样分析
医学ppt
22
实验报告
• 根据标准图谱确定大豆油不同的脂肪酸组分的百分含量
峰1
标准图谱 样品图谱
保留时 脂肪酸 保留时 脂肪酸 百分含 备注
间/min
间/min
量/%
5
C16:0 5
C16:0 20
9
毛细管柱进样口
载气
隔垫吹扫出口
分流出口
F1
玻璃衬管
F2
医学ppt
10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流路图
载气
隔垫吹扫出口
分流出口
F1
玻璃衬管
F2
医学ppt
空气400-600ml/min 氢气40-60ml/min
尾吹气约35ml/min
11
• 3、分离系统
色谱柱 填充柱(2-6mm直径,1-6m长 毛细管柱(0.1-0.5mm直径, 几十米长 固体固定相:固体吸附剂
油脂中脂肪酸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检测大豆油脂肪酸组成
医学ppt
1
• 油脂是食品加工中重要的原料和辅料,也是食品的重要组 分和营养成分。
• 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脂肪酸组分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也 是一些相关标准(如:GB/T17377)规定应用的检测方法。
• 甲酯化是分析动植物油脂脂肪酸成分的常用的前处理方法, 也是常用的标准方法(GB/T 17376-1998)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电子捕获检测器
医学ppt
15
气相色谱的检测器
检测器 载气种类 测定浓度 应用
热导(TCD)
氦、氢、氩、 氮
50ppm
以上
氢火焰离子化 (FID)
氦、氮
数 ppm 以上
电子捕 (ECD)
获氮
数 ppb 以上
火焰热离子 (FTD)
氦、(氮)
数 ppb 以上
火焰光度 (FPD)
氦、氮
约 0.1ppm
医学ppt
7
常用的载气:
氮气
氢气 氦气
2、进样系统
包括进样装置和汽化室。
进样通常用微量注射器和进样阀将样品引
入。液体样品引入后需要瞬间汽化。汽化 在汽化室进行。
对汽化室的要求是:(1)体积小;(2) 热容量大;(3)对样品无催化作用
医学ppt
8
散热片
分流出口 接色谱柱
加热块
载气入口
汽化室示意图
医学ppt
无机气体、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有机卤素 等化合物 氮、磷 化合物 硫、磷 化合物
医学ppt
16
FID的检测原理
• 在氢火焰中,有机化合物燃烧产生CHO+离 子,该离子强度与含量成正比。
• 该检测器检出的是有机化合物。 • 无机气体及氧化物在该检测器无响应。
医学ppt
17
FID检测器
医学ppt
18
TCD的检测原理
• 利用被测组分和载气的热导系数不同而响 应的浓度型检测器。
• 灵敏度低,通常用来测气体样品。
医学ppt
19
样品的预处理
• 有机溶剂萃取 • 固相萃取(吸附柱法) • 吹扫捕集 • 静态顶空 • 微固相萃取 • 衍生化
医学ppt
20
样品前处理—样品衍生化
• 前处理的作用
降低气化温度将不挥发成分变为挥发性, 增加组分稳定性,防止热分解, 防止吸附, 改善分离, 加入官能团,使用选择性检测器,提高灵敏度。
医学ppt
5
气相色谱仪
进 样
汽化室 净化器
放 空
检测器


记录器
流量计
色谱柱
柱箱
气相色谱仪流程图
医学ppt
6
• 气相色谱仪主要包括四部分: 载气系统进样Biblioteka 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
1、载气系统 载气由压缩气体钢瓶供给,经减压阀、稳压
阀控制压强和流速,由压强计指示气体压强,然 后进入检测器热导池的参考臂,继而进入色谱柱。 最后通过热导池、流量计而放入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