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犯罪主体.共16页文档

合集下载

我国法律规定的犯罪主体(3篇)

我国法律规定的犯罪主体(3篇)

第1篇一、引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是犯罪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国刑法对犯罪主体的规定较为详细,主要包括自然人犯罪主体和法人犯罪主体。

本文将从我国法律规定的犯罪主体出发,对自然人犯罪主体和法人犯罪主体进行详细阐述。

二、自然人犯罪主体1.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具有法定年龄、精神状态正常的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然人犯罪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一般犯罪主体: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不论其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

(2)特殊犯罪主体:指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身份或职责的人,如国家工作人员、军人、教师等。

(3)未成年人犯罪主体:指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

2.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自然人实施犯罪行为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并预见到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仍然实施犯罪行为的能力。

我国刑法对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有以下规定:(1)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精神状态: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法律责任自然人犯罪主体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1)刑事责任: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情节、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犯罪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行政责任:犯罪行为违反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第五章 犯罪主体

第五章 犯罪主体
第五章 犯罪主体要件


刑事责任能力
与刑事责任有关的因素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单位犯罪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一、概念

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 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二、犯罪主体的分类

(一)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 (二)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 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刑 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山西省太原市某供热站的技术人员,一连三个 冬天都发现:锅炉昼夜不停地加油烧,可供暖 区内13栋宿舍楼的居民为啥总反映温度达不到 采暖标准?经过调查,供热站终于查清了缘由。 原来,是太原市某市政工程公司偷接了供热站 的供热管道,为其4栋宿舍楼窃热。了解情况后, 供热站立即报案。在接受公安机关传讯时,某 市政公司有关人员承认了他们擅自接通供热站 上下主管道窃热的事实。



二、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
1、原则上采取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 相应的刑罚。
2、例外采取单罚制——如违规披露、不披露重 要信息罪,只处罚相关自然人
第五节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一、定罪身份 如,伪证罪 二、量刑身份 如,诬告陷害罪
本章重点内容:
分析甲乙丙丁四人的刑事责任
甲(1986年4月8日出生);乙(1986年3月14日出 生);丙(1984年4月8日出生);丁(1981年5月 7日出生) 2000年4月8日晚10点多钟,该四人为甲和丙过完 生日后,到街上闲逛。见到一个商店的橱窗里有 一架摄像机,便将橱窗砸破,将摄相机偷走。12 点多钟,见有一单身少女在路上,便尾随至一僻 静处,以杀害相要挟,抢走其皮包内的手机。

第七章犯罪主体

第七章犯罪主体

控制能力:
具备支配、决定自己是否以行为触犯刑法的能力 • 辨认能力是前提、基础,控制能力是关键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
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2、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3、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4、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三)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1、精神状况 2、生理功能状况 3、醉酒或吸毒
2006年5月24日,12时许,李某在驾车途中 幻觉被人骑摩托车追杀。
三、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一)双罚制 (二)单罚制 A31:我国采取单罚制和双罚制相结合
二、研究犯罪主体要件的意义 • 定罪 • 量刑
第二节自然人犯罪主体要件
一、刑事责任年龄 (一)概念(P48)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P48-49) (三)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于刑事责任能力划分
(三)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满16周岁
完全负
相对 完全无
14周岁- 16周岁
不满14周岁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 放火、 爆炸、贩卖毒品、投毒罪(投放危险物质罪)
– 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应当

A49:已满七十五周岁的可以不适用死刑
–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 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二、刑事责任能力
(一)概念
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辨认能力 与控制能力
辨认能力:
对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性质、后果的分辩认识能力
练习
甲在13周岁时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时抢劫 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 在18周岁时又盗窃1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 计算其盗窃数额应为多少? (在追诉时效内)

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

第三节 犯 三,研究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
第四节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单位犯罪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 30条规定: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单位犯罪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一)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机关,团体. 机关,团体. (二)单位犯罪必须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由单位内部 成员实施的犯罪 (三)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性条文明确规定. 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性条文明确规定.
3.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 (1)从宽处罚的原则.(2)排除死刑的原则. 从宽处罚的原则. 排除死刑的原则. (二)精神障碍 我国刑法第18条专门规定了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我国刑法第18条专门规定了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18条专门规定了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1.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我国刑法第18条第 款规定: 我国刑法第 18条第1 款规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 18 条第1 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 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 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 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 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 医疗. 医疗." 2.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 我国刑法第18条第 款规定: 我国刑法第 18条第2 款规定: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 18 条第2 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八章 犯罪主体

第八章 犯罪主体

第八章犯罪主体第一节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它包含自然人和单位两类。

第二节自然人犯罪主体一般要件◆自然人犯罪主体一般要件是指自然人成为所有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一、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即行为人对于犯罪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①辨认能力是指行为人具备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性质、后果和意义的分辨认识能力。

②控制能力是指行为人具备支配、决定自己是否以行为触犯刑法的能力,或者说是控制自己不去实施犯罪行为的能力。

③二者的关系:辨认能力是控制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具备控制能力必然具有辨认能力,没有辨认能力必然没有控制能力,但是具备辨认能力未必具有控制能力。

具备控制能力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知情意●激情犯:是指由于外部刺激引起,激情爆发而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主要是针对犯罪人在行为时的心理状态是处于无法自抑、不可自控状态,或者说是意识阻碍状态。

激情犯罪的起因之“刺激对象”大都指向对犯罪人之近亲属的伤害行为,在这种情形,激情犯的二、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的主体为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2. 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1)绝对不负刑事责任阶段:对任何危害行为均不承担刑事责任(不满14周岁)(2)相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只对少数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从轻或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17条“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六讲 犯罪主体

第六讲 犯罪主体

第三节 单位犯罪主体
一、单位犯罪主体的概念 单位犯罪主体,就是具备刑事责 任能力,实施了刑法规定可以由单位 构成的犯罪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和机关、团体。
(一)单位组织 我国刑法上所谓的“单位”,特指公 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二)刑事责任能力
与自然人主体有所不同。 首先,其刑事责任能力是有期限的 (始于成立、终于撤销或者解散) 其次,单位有独立性,又有依附性,是独 立性与依附性的辩证统一。 再次,单位刑事责任能力又具有明显的限 定性
返回
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
(3)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根 据 我 国 《刑法》第 17 条 第1款的规定, 已满 16 周岁的人 犯罪,应当负刑 事责任。
返回
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
(4)减轻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按照《刑法》第17条第3款的规定 对于实施了犯罪并 需要负刑事责任的 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应当从 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是法学标准,又称心理学标准 第18条第2款明确规定:“间歇性 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 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 轻或者减轻处罚。”`
(2)醉酒的人。 我国《刑法》第 18 条第 4 款规定:“醉酒 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生理性醉酒和病理性醉酒 生理性醉酒:一种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病理性醉酒 : 是一种由于少量饮酒即可引 起人的严重精神障碍。发病突然,持续时间 短暂,并常常以昏睡告终。
二、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规定 双罚制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主体
辩认能力
刑责年龄
x<14
14=<x<16

我国法律规定的犯罪主体(3篇)

我国法律规定的犯罪主体(3篇)

第1篇一、引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在我国,犯罪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

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犯罪主体是指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单位。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国法律规定的犯罪主体,包括犯罪主体的条件、类型、刑事责任等方面。

二、犯罪主体的条件1.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条件(1)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单位犯罪主体的条件(1)依法成立:单位犯罪主体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

(2)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单位犯罪主体应当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包括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犯罪主体的类型1. 自然人犯罪主体(1)一般自然人犯罪主体: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未达到法定年龄或因精神障碍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特殊自然人犯罪主体:指具有特定身份的自然人,如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外交人员等。

2. 单位犯罪主体(1)企业单位犯罪主体:指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各类企业。

法律规定的犯罪的主体(3篇)

法律规定的犯罪的主体(3篇)

第1篇一、引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即犯罪分子。

在我国刑法中,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种。

本文将从犯罪主体的定义、种类、刑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犯罪主体的定义犯罪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在我国刑法中,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种。

三、犯罪主体的种类1. 自然人(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未满18周岁,但已满14周岁的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3)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未满14周岁的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 法人法人犯罪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或者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

在我国,法人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企业法人犯罪: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实施的犯罪行为。

(2)事业单位法人犯罪: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

(3)社会团体法人犯罪: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实施的犯罪行为。

四、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1.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1)刑事责任年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刑事责任能力: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法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1)法人犯罪,由法人承担刑事责任。

(2)法人犯罪,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五、犯罪主体的认定1.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认定(1)年龄认定:通过身份证、户口簿等证明材料确认犯罪嫌疑人的出生日期。

(2)刑事责任能力认定:通过医学鉴定、司法鉴定等方式确认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2. 法人犯罪主体的认定(1)法人资格认定:通过工商登记、社会组织登记等证明材料确认犯罪嫌疑人的法人资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