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春秋战国至清朝未)

中国历史地图(春秋战国至清朝未)
中国历史地图(春秋战国至清朝未)

中国历史地图(春秋战国至清朝未)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元时期图

元时期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1)——元时期图组 元时期图组编例 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二幅,分幅图十八幅,插图六幅。 二、全图二幅,分别反映前后期疆域政区概貌。 前期全图以1280年(至元十七年)为准,画出中书省和陕西四川、云南、江淮、福建、江西、湖广六行中书省的治所、省界,部分直隶于省的路府州,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土司。其时西南地区有一些洞寨尚未归附,因图上无法钩勒其范围,概作省界内处理。有些地方当时建置不明,图中只标地名,不标路府州县。东北标出成吉思汗诸弟封地大致范围。吐蕃地区领以撟苤圃簲,下设宣慰司、元帅府、招讨司等,具体建置罕见记载,图从从阙。西北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联兵抗元,二汗辖境难以分清,且察合台汗笃哇实受制于窝阔台汗海都,故作一区处理,标出二汗国大致范围;窝阔台汗的注记字体略大于察合台汗,籍以表示前者为主宰,后者为从属。二汗常同驻的塔剌思,以首府符号表示。 后期全图以1330年(至顺元年)为准,画出中书省和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行中书省的治所、省界、部分路府州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宣抚、安抚等司,和甘肃行省以西的哈密力、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三区,吐蕃地区由总制院改称的宣政院及其所辖三个宣慰司的大致范围。窝阔台汗国已不复存在;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二部,界域不明,故仅标“东部”、“西部”于相应地区,不画界线。二部首府用同一符号表示。其时又设征东行省于高丽国,行省最高长官“丞相”即由高丽国王兼任, “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行省仅有空名,故只标出省名,仍作邻国处理。 三、分幅图以1330年(至顺元年)为准。元十七幅:中书省、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行中书省、宣政院辖地各一幅;中书省及云南、江浙、湖广三行省部分地区建置太密,难以画全,各加一分幅,扩大比例尺,画出全部建置;西北直隶元廷的哈密力、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三区合一幅。另察合台汗国一幅。 四、地方建置凡直隶于省的路府州军、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元帅府、万户府作二级(路级)政区;属于路级的府州军凡领县的,注记作二级,符号作三级,不领县的,注记、符号均作三级(县级)处理。 五、大都路、上都路设有警巡院,比较繁荣的路、府治所设有录事司,管理城市居民;有别于县。因图上难以表示,按省列名于图背面。另有司侯司,性质同录事司,而级别较低,一般设于州治。警巡院、录事司、司候司初期设置较多,至顺时司候司已全部并入附郭县,警巡院、录事司亦多所罢并,凡此已废院司的所属路府州军,也附列于后。 六、四川、云南、湖广等行省设有蛮夷军民长官的洞寨、部、族、甸、处等甚多,图中只画出其方位可考者,无考者一概从略,不列表。凡见于《元混一方舆胜览》和《大明一统志》、明代地方志中所载元代确有的各级土司,其方位可考者,也一并画入。 七、元制在离省会较远的地区设有若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的宣慰司,一司辖一道,至顺时共有十一道:中书省二,河南江北行省二,四川行省一,江浙行省二,江西行省一,湖广行省三。各司除在图中作表面注记于适当位置外,并标出其治所,所辖路府州军司则在图背表列。 八、云南、湖广行省又有领有路府州军司而不称道的宣慰司和宣抚司,陕西行省又有领有府州的巩昌便宜都总帅府,均画出其治所界线。岭北行省的称海宣慰司不领州县,作路级处理。 九、各省又遍设肃政廉访司,职司监察,一司辖一道,至顺时共有二十二道,分隶三台(御史台、陕西行台、江南行台):中书省三,河南江北行省四,辽阳行省一,凡此内道八,隶于御史台;江浙行省四,江西行省二,湖广行省四,凡此十道,隶于江南行台;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各一道,凡此四道,隶于陕西行台。各道治所、隶属及所辖路府州军司,图上不予表示,仅列表附于图后。 十、岭北诸藩虽非行省直接管辖,与州县有别,但仍受行省控制,故一并作岭北行省辖区。诸藩境界大致可画出的,用路级界线表示。 十一、叶蕃地区由元延掌管佛教的宣政院(至元初设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改名)管辖;当地有事则设分院往镇。图中作宣政院辖地,按1288年至1330年期间概况编绘。境内设吐蕃等处、吐蕃等路、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三个宣慰司都元帅府,分领元帅府、总管府、万户府、千户所、招讨司、安抚司、万户、千户等机构,或管民,或管军,或总管军民。其中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元史·百官志》列于宣政院下,《元史·地理志》列于陕西行省下,实际是两属性质,图中作宣政院辖地处理。又有两属于四川成都府和本宣慰司的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安抚司下的威州,图中也作宣慰司辖地处理。吐蕃境内凡因记载缺略,各级政区间界线无可查考者,一律不画界,但用注记表示其大致方位。政区治所和其他邑落按其地位重轻,分别作路级、县级、聚邑级符号处理。 十二、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所建立的政权,名义上是元朝的宗藩之国,图依纂修于1330-31年的《经世大典》中笃来帖木儿(察合台五世孙)位下图及据此著录的《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画出。由于《经世大典》的西北三大汗国地图,是由各国自画进呈元廷的,所以图中根据此前察合台汗国曾经统治过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二地的传统观念,把此二地画入了察国范围。这是不符合于1330年时的实际情况的,但因此幅既以《经世大典》地图为据,对此二地也就不作改动。汗国境内不画政区界;凡蒙古大汗和元延在境内设置过的机构和存在年代,均在图中用括号表示。阿里麻里用首府符号,其他地名分别情况,以路级、县级、聚邑级符号表示。 十三、岭北、辽阳行省选绘了一部分具有政区性质的部族。 十四、根据宋明资料,补画了一些元时缺载的重要河流,有的注出名称,有的不注。 十五、已废和后置路、府、州、县择要入图,作县级以下地名处理,注出路、府、州、县等字样。 十六、插图六幅,其中大都附近、和林附近、大宁、辽阳附近、藏布中游地区、碉门地区五幅,是各该地区的扩大比例尺图,岭北行省北部一幅是该地区的缩小比例尺图。 元时期全图(一)

东汉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

东汉《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东汉图组 东汉时期全图 司隶校尉部 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刺史部 徐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下邳国潘旌 青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东莱郡葛卢 东郡齐国间诸郡 冀州刺史部 冀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常山国都乡 荆州刺史部 荆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南阳郡成都 扬州刺史部

益州刺史部北部 益州刺史部南部 凉州刺史部 凉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汉阳郡兰干 武威郡左骑 张掖属国候官左骑千人司马官千人官 并州刺史部 并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太原郡于离 上郡候官 西河郡乐街平陆益兰 五原郡文国 幽州刺史部 幽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玄菟郡上殷台 交州刺史部 交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苍梧郡鄣平 西域都护府 鲜卑等部

东汉时期图组编例 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分幅图十三幅,简图一幅,插图三幅。 二、全图画出东汉顺帝永和五年的疆域政区包括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所察各郡、国、属国和西域长史府辖区,以及当时我国边区各族的分布地。东汉汉朝内部画出十三部界,标注部名和部刺史治所;画出大部分郡、国治所;西域只标出国名,不画界。边区各族因记载简略,只标注其大致方位,各族之间不画界线,惟鲜卑按其大致活动范围画界。 三、分幅图按汉朝当时的监察区司隶校尉部和十二刺史部分为十二幅,另西域都护府一幅。东汉司隶、豫州、荆州四幅,各附插画一幅。 四、东汉永和中的行政区划以一百另五郡、国、属国统辖一千一百八十个县、邑、道、侯国、公国。郡、国、属国用注记分别,治所符号相同。邑、道、侯国、公国治所一律用县治符号,注记

不予区别。 五、东汉仅少数边郡设置都尉,在其治所旁加注记表示。又设有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东夷校尉等主卫护内附诸族,中惟前二者有治所可考,即在其治所旁加注表示。 六、郡、国、属国的名称、辖境和治所,都按《续汉书·郡国志》画出。《续汉志》所载以顺帝永和五年簿籍为据,但是年九月上郡、朔方二郡已内徙于冯翊、五原,而《续汉志》仍列出全部属县;章帝章和元年置阜陵国,永和时见在,而《续汉志》竟不载,因无可确考,姑从《续汉志》画出。 七、已废或后置的郡县择要画出,用聚邑级符号注记。 八、西域都护府以和帝永元六年至安帝永初元年为准,治所作郡治处理,所辖属国的首府作县级处理。校尉、都尉等治所用县治符号,其他各城皆作聚邑处理。诸国辖境用表面注记标示其大致地区。

高中历史先秦春秋战国(教案)

先秦时期(二)----春秋战国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选修 1、(改革)前4世纪中期,秦国商鞅变法。 *背景: ①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②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③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④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⑤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内容: ①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制定秦律 ④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⑤社会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在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性质: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 *总体评价:

①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壮大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广大人民所受剥削与压迫;未予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人物)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仁、礼的政治主张,性相近的人性论,“中庸”的哲学主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编撰了“六经”。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经济: 1、农业: 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土地私有制确立: (1)原因:春秋时期,由于_______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_______ ,_______遭到破坏。 (2)经过: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_____收_____,这实际上承认了___________。 ②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 法,废除井田制,以_______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_。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的出现和_______的逐渐推广,提高了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的确立

2020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春秋战国(解析版)

春秋战国(公元前5~前3世纪)时的社会转型 一、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二、具体表现: (1)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国家政局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战国后期);宗法分封礼乐制崩溃;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从封邦建国到诸侯割据,从战乱纷争到秦朝一统天下;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世卿世禄到军功授爵) (2)经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从青铜时代到铁器牛耕,从井田时代到土地私有) (3)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礼乐制崩溃(从礼乐文化到诸子学派,从百家争鸣到秦汉时文化专制);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4)阶级:“士”阶层活跃;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 (5)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三、转型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四、真题训练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练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练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练习 巩固强化 1.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是在 ( ) A.商朝 B.春秋后期 C.西周 D.战国初期 2.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负责这一工程的是 ( ) A.李冰 B.郑国 C.禹 D.范蠡 3.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 ) A.江汉平原地区 B.关中地区 C.川西平原地区 D.中原地区 4.战国时期,煮盐业兴旺,主要产盐地区是 ( ) A.齐、赵、魏 B.齐、燕、魏 C.齐、燕、楚 D.燕、魏、赵 5.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原因是 ( ) A.实行商鞅变法 B.使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6.农民注意选种和适时耕种是在 (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7.任用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 ) A.秦穆公 B.秦始皇 C.秦孝公 D.秦二世 8.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 ( ) A.1700年 B.1900年 C.1000年 D.1200年 9.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是 ( )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巴比伦 10.下列内容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是 ( ) ①奖励耕战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③建立县制④受封的贵族传到第三代,就收回爵位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________时期,铁器在_______和_______生产上开始被使用。 12.战国时期,手工业方面,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都有显著进步。其中,国的丝织品最出名。

13.在各国的变法运动中,________是其中比较彻底的。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__________逐步确立起来。 迁移拓展 14.以下属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表现的是 ( ) ①牛耕得到推广②会因地制宜施肥③注意选种和适时耕种④开始掌握 人工灌溉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战国时期著名的冶铁中心有 ( ) ①邯郸②临淄③棠溪④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6.举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三件史事。 17.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应用创新 18.阅读下面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引商鞅语 请回答: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它表明了什么态度?结果如何? 19.试述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A 6.D 7.C 8.B 9.A 10.C 11.春秋农业手工业 12.煮盐业纺织业漆器制造业齐 13.商鞅变法封建制度 14.B 15.D 16.①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早欧洲1900年;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③丝绸纺织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教案

《秦统一中国》 教材分析 《秦统一中国》这一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秦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上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都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秦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

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2)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有维护统一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秦的统一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2、秦统一的意义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打开ppt,通过学生观看一段秦始皇的视频,让学生对秦始皇有初步了解,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秦始皇统一天下史实的学习(学生们大都听过秦始皇,但不知道他所开创的秦朝),有利于下面的教学活动。 二、讲授新课 (一)少年质子一统天下 1.简单介绍秦始皇的生平。秦王少年的时候是一位少年质子。(什么叫做质子?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出身的贵族)。为什么会互派质子?因为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两国之间为了表示互相不会攻打,就会派质子去他国。表示真诚。)2.阅读教材并已学知识,分析秦国灭六国的原因?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 序言: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历史地图 “疆域”与“领土” 了解历代疆域变迁与学习历史的关系 秋海棠与雄鸡 疆域变迁和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的编制:裴秀、杜预、贾耽和税安礼 清代杨守敬集古代地图研究之大成 中国历史地图的里程碑——《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的来历和变化 中国古代疆域的类型 1.走向统一国家的漫长历程:先秦 从部落联盟到王朝——三皂五帝到夏 盘庚迁殷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的疆域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序言: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历史地图 “疆域”与“领土” 了解历代疆域变迁与学习历史的关系 秋海棠与雄鸡 疆域变迁和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的编制:裴秀、杜预、贾耽和税安礼清代杨守敬集古代地图研究之大成 中国历史地图的里程碑——《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的来历和变化 中国古代疆域的类型 1.走向统一国家的漫长历程:先秦 从部落联盟到王朝——三皂五帝到夏 盘庚迁殷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的疆域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弦高犒军和春秋战国诸侯兼并 2.中原王朝疆域的扩大和稳定:秦汉时期 第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建立 郡县制的形成和巩固 西汉初的困境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匈奴和其他边疆政权 东汉的疆域 边疆诸族的内迁和扩张 3.长期的分裂与短暂的统一:三国至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形成 乱世群雄的角逐:十六国的兴衰

对峙中的稳定:北方的统一和再分裂 北方的局部扩张的南方的退缩 4.从大统一到大分裂: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行政区域的扩大 空前的开拓:唐朝前期的疆域 强盛后的衰落:唐朝中期以后的疆域 边疆政权的消长 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5.分裂的延续和结束:宋、辽、金、元时期 “黄袍加体”不再重演 北宋和南宋的疆域 辽、金和其他政权的疆域 牧业民族一统天下:元帝国的建立 6.退缩中的中原王朝:明时期 奴尔干都司的设置和撤销 北方和西北诸卫所的内迁 南方和西南的退却 对西藏主权的延续 其他政权的疆域 7.统一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清朝时期 东北地区的统一 从人关到平定台湾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讲课讲稿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 迁 图1:西汉版图与疆域 图2:唐代版图与疆域

图3:元代版图与疆域 图4:清代版图与疆域(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就交织着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自夏禹之后,华夏族以居中原之势不断吸收同化周边各方国和各民族。秦朝建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形态开始形成,既为日后中国形成多民族的统一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石,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由中国中心区域向四周发散扩张的趋势和过程。在这个趋势与过程中,形成了历朝历代的中国版图和疆域,并奠定了现当代中国领土的基础。因此,中国今天有着如此广袤的土地和辽阔的疆域,都是历史上以华夏(汉)族为核心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开发的结果,这份基业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疆域和版图不断变迁的最终定型。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了解这个范围有多大,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我们掌握历史的基本事实和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秦汉时代: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与演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共历时400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秦统一前的几年里,通过征伐战争即拥有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和原楚地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发兵50万征百越,征服了越族,置桂林、南海、象郡3郡,将两广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此前一年秦将蒙恬兵击匈奴,取河南地又置九原郡,将匈奴势力逐至阴山以北,正式将河套地区纳入版图。与此同时,还将战国时秦、赵、燕长城重新修缮和连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柔万余里”的秦长城。在南方,征伐越人时还开凿了连通长江与珠江的灵渠,并将政治势力深入到云贵的五尺道。于是一个历史上空前的也是第一个地理上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形成了,“它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逾五岭到琼岛,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面积为5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咸阳,强大的秦帝国由于长期施行暴政终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洪流中。4年后刘邦打败项羽即皇帝位,称高祖建立汉王朝。 到西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经过汉初以来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增强,开始不断向外扩张领土,使汉代的疆土达到了空前的辽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历史干货 _ 中国历史地图变迁史:从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艰苦卓绝

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 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

立。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从夏朝到清朝历史版图演变

从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的艰苦卓绝: 从历史地图看中国疆域扩张 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 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

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 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 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谭其骧主编。自原始社会至清末,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20个图组,共304幅地图(插图未计在内)。地图全部采用古今对照。本图集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编纂,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严重干扰,1975年出版了内部版更是错误百出。1982年起陆续出版了1-8册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资料! 目录 1简介 1. 1.1 内容 2. 1.2 底图 2作者简介 3总编例 1. 3.1 概述 2. 3.2 若干幅 3. 3.3 分幅图 4. 3.4 断代年代 5. 3.5 结语 4书籍历史 51996年版 1. 2. 1简介 内容 内容包括:已公布的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的重大遗址,各民族政权的疆域或活动范围、政区和一些部族的分布,秦以前可考地名、秦以后全部可考县以上政区(含县)和县以下重要地名的位置或范围,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塞、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及海岸线、岛屿等。各册都有编例和地名索引,共收地名约7万个。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1-8)》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底图 图集采用高精度的今地图为底图,以19世纪40年代前的清朝版图为基本范围,历史时期的各个政权均编绘上图;总图和分幅图都确定其标准年代或标准时期,尽可能地反映同一个年代或时期的疆域和政区;大量吸收国内外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果。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了前人许多错误。 2作者简介 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出生于浙江嘉兴。历史地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 作品:《中国历史地图集(合装8册)》《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精装本)》《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精装本)》《第七册:元、明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精装本)》《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全8册)精》《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精装本)》《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 3总编例 概述 原始社会遗址图三幅,一幅显示全国所有已发表的原始社会时期的遗址,另二幅用扩大比例尺分布显示遗址比较稠密的东部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

秦统一全国

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 过程与方法: 阅读史料,归纳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演示历史地图,理解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实施巩固措施的原因、用表归纳历史史实,学生更好理解与记忆,运用相关史料评价历史人物,学习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PPT中播放李白的《古风》这首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师:从这首诗中,秦王灭了六国,实现国家的统一,那么秦朝为什么可以统一六国,它又是怎样统一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秦统一中国》进行了解。师:通过阅读课本42页的第一段总结秦朝实现统一的原因,大家可以从人民的愿望、秦国的实力以及秦国的人才三个角度总结。 生:(1)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2)秦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3)秦王嬴政善于用人,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并认真听取建议。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提纲 历史地理学的性质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从时间是讲,历史地理学主要不是研究史前时期,即地质时代的地理环境变化也不是主要研究当代地理环境的问题,而主要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历史地理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区域历史地理、历史地图学四个大类。 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纵观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不难看出,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 先秦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汉代班固的《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以水系为纲的地理名著。此后历代相继,至南宋已形成一项独立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王应麟的《通鉴地理通释》;到清朝早期,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晚期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代表了封建时代中国沿革地理研究的最高成就。 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是近代中国历史地理时期。1909年“中国地学会”的成立,可以认为是近代中国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开端。1934年2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和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共同创办了一个专门研究沿革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这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台湾出版《中国历史地理》通论性著作,谭其骧主编了《中国历史地图集》。 近30年来,中国近代的历史地理学在吸取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后,形成了现代历史地理学,逐渐向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发展。 气候变迁的不同阶段特征 中国气候时期划分:地质时期、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时期。 (1)、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即距今8000年到5000年左右的温暖期,为冰后期的气候最适期、 (2)、公元前1100年左右为近5000年来第一个寒冷期。这个寒冷期持续长达200多年。(3)、春秋开始到西汉末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的温暖期这个时期持续了700多年,气候温暖。主要表现在黄河流域冬天结冰期短,梅树与竹类的广泛分布。(4)、东汉到南北朝的寒冷时期。这是一个近600年的寒冷期。南朝时建康建有冰房。(5)、唐北宋温暖期。时间为600年至1000年左右,学术界一般称为中世纪温暖期。(6)、1000年至1200年左右的南宋寒冷期。华北梅树不能生长,1111年冰封太湖,洞庭山柑橘全部冻死;苏州运河经常结冰 (7)、1200年至1300年的元代温暖期。即南宋后期至元代,是一个十分短的温暖期元代初年黄河流域的竹类又得到恢复,许多地方的司竹监又恢复起来。 (8)、从1400年至1900年的明清宇宙期。又称为方志期或明清小冰期,为低温多灾的时期,学术界多简称LIA。 全新世大暖期 大温暖期湿润的气候环境特别有利于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大暖期的鼎盛阶段(距今7200年至6000年),古代人类文化飞速发展,这在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渭河流域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前期和半坡类型都有十分明显的表现。全新世温暖期气候与新石器文化对应的人地机理是:新石器文化是一种原始农耕文化,它是从旧石器文化打制石器的采集

书单 读史良伴:历史地图集好书推荐-中国史

书单读史良伴:历史地图集好书推荐-中国史 书单| 读史良伴:历史地图集好书推荐-中国 中图机器人 这里主要选取的是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方面的、评分较高的书籍,主要来自网友们的推荐并参考豆瓣评分。各位中图书友如有推荐请在评论中留言,万分感谢。 地理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10本地理学科普书物理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10本物理学科普书数学>>>书单|业余爱好者的10本高分数学科普书化学>>>书单| 罗密欧的毒药!化学科普书!天文学>>>书单| 星辰之书!业余爱好者的天文学科普书心理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高分心理学读物建筑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建筑学读物艺术史>>>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艺术史入门读物 《中国历史地图集》作者: 谭其骧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年: 1982-10页数: 120定价: 482.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中国历史地图集ISBN: 9787503118449豆瓣:9.5分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

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本书深受网友好评,几乎所有关于历史地图集的贴子中都被推荐。价格较高,可尝试搜索电子版。部分电商有售)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作者: 谭其骧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年: 1991-10-01页数: 125定价: 48.00装帧: 精装丛书: 中国地理丛书ISBN: 9787503110153豆瓣:8.9分《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由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及上自原始社会下迄中华民国的各历史时期地图共36幅组成,并有包括序图在内的约7万字的图说及地名索引。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历史时期疆域政区设置、部族分布的概貌和我国历代疆域政区沿革的情况,供广大的史地工作者、大中学校的史地教师、大学文科学生参考用。(同样由谭其骧老师著作,据网友评价这本确实相当“简明”。各电商有售)《北平历史地理》作者: 侯仁之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原作名: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译者: 邓辉/ 申雨平/ 毛怡出版年: 2013-11-1页数: 215定价: CNY 72.00装帧: 精装ISBN: 9787513537582豆瓣:9.3分《北平历史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

北京朝阳区20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练习(一模)历史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练习一 历史试卷 2020 .4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 分)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孔子之后“朋友”“同志”有了新的解释:“同处师门曰朋,同执一志为友”。这一解 释 打破了原有的 A.禅让制 意。字从二肉。表示二人相与为 B.宗法制 C.礼乐制 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D.世 ——《国语·晋语四》 2.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雅乐),则唯恐 卧;听郑卫之音(俗乐),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对这一现象分析准 确的是 ①雅乐代表的是礼仪规范②春秋战国之际周礼崩坏 ③音乐艺术的日趋通俗化④人才交流促成文化多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农具与其工作原理示意图组合准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4.“暇蟆对我说,使君休怨嗟。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年。休怨嗟,休怨嗟。明年此日君见我,不知又是谁田蛙。”《田蛙歌》形象地反映出 A.抑制土地兼并 B.农民流离失所 C.租佃经济活跃 D.地权转移频繁 5.“官事至重,古法虽圣犹试。故令丞相设四科之辟,以博选异德名士,称才量能,不宜者还故官。第一科曰德行高妙,志节贞白。二科曰学能行修,经中博士。三科曰明晓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科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照奸,才任三辅剧令皆试以能,然后官之”。依据材料判断这应是在 A.西周时期 B.东周时期 C.两汉时期 D.明清时期 6.长征,被后人称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棋局。开局时蒋介石赢得先手,收官时,中国局势已然展开一场新局。这一局的转机就在 A.① B.② C.③ D.④ 7.近期,交大某教授称在这段“充实而魔幻” 期间完成两篇关于鼠疫史的论文,对日军散布鼠疫杆菌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发争议并重新引起人们对细菌战的关注。27 万人, ① ② ③ ④

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练习(一模)试题

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练习(一模)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孔子之后“朋友”“同志”有了新的解释:“同处师门曰朋,同执一志为友”。这一解释 打破了原有的 A.禅让制“朋”象形兼会意。字从二 肉。表示二人相与为 B.宗法制友,同类相好。 C.礼乐制“志”同姓则同德,同德则 同心,同心则同志。 D.世禄制 ——《国语·晋语四》 2.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雅乐),则唯恐卧;听郑卫 之音(俗乐),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对这一现象分析准确的是 ①雅乐代表的是礼仪规范②春秋战国之际周礼崩坏 ③音乐艺术的日趋通俗化④人才交流促成文化多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农具与其工作原理示意图组合准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4.“暇蟆对我说,使君休怨嗟。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年。休怨嗟,休怨嗟。明年此日君见我,不知又是谁田蛙。”《田蛙歌》形象地反映出 A.抑制土地兼并 B.农民流离失所 C.租佃经济活跃 D.地权转移频繁 5.“官事至重,古法虽圣犹试。故令丞相设四科之辟,以博选异德名士,称才量能,不宜者还故官。第一科曰德行高妙,志节贞白。二科曰学能行修,经中博士。三科曰明晓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科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照奸,才任三辅剧令皆试以能,然 ①②③④

后官之”。依据材料判断这应是在 A.西周时期 B.东周时期 C.两汉时期 D.明清时期 6.长征,被后人称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棋局。 开局时蒋介石赢得先手,收官时,中国局势 已然展开一场新局。这一局的转机就在 A.① B.② C.③ D.④ 7.近期,交大某教授称在这段“充实而魔 幻” 期间完成两篇关于鼠疫史的论文,对日 军散布鼠疫杆菌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发 争议并重新引起人们对细菌战的关注。27 万 人, 这是部分学者认为死于一场侵略军实施细菌战的中国民众数量,浙江是此次遭受细菌战毒害最严 重的地区之一;在侵略军的代号为“十八秋鲁西作战”中,中国军民42.75万人在战火和人为制 造的疫情中丧生。这些严重违背国际公约的行径发生时间大致在 A.1894年——1895年 B.1900年——1901年 C.1931年——1937年 D.1938年——1945年 8.20世纪中期,新中国对国内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策略 B.对小企业实行严格监督 C.允许外国资本介入承租 D.宣布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 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国按照“亲、诚、惠、rong”的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根 据你对中国相关外交政策的理解,这个“rong”字应是 A.熔 B.荣 C.容 D.融 10.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古罗马将法律条文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公布于众,公元前 536年的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下列选项理解准确的是 ①公布成文法推动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 ②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执行 ③打破了贵族专断刑律任意处置的局面 ④是中西方君主政体中原始民主的遗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高中毕业会考是测定学生是否达到国家程度和标准的测试。首次出现于1788年的普鲁士,1808年拿破仑于法国确立会考制度。1932年中华民国政府面对20、30年代的社会状态提出整顿 教育就是在整顿救国的基础,中国开始实行会考。这一制度 ①彰显着国家控制权②全民普及义务教育 ③实现全体国民达标④强调国家教育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寄回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