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06《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06《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小班

2.森林永续利用

3.森林成熟

4.信息

5.法正林

6.森林

7.林种区

8.森林调整

9.林班

10.森林档案

11.森林区划

12.全龄林

13.轮伐期

14.择伐期

15.采伐限额

16.标准年伐量

17.法证蓄积量

18.数量成熟

19.森林资源管理信息

20.郁闭度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接填写到每题的括

号内。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构、()、

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在1826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⑵G.L.Hartig⑶Endres⑷J.C.Hundeshagen

3.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12万m 3,轮伐期为100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1200万m 3⑵24万m 3⑶12万m 3⑷120万m 3 4.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

5.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到2008年全部完成调查任务。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⑴12.1%⑵20.36%⑶16.55%⑷37.5% 6.国有林场森林区划的系统是()。

⑴林场—营林区—林班⑵林场—营林区—小班 ⑶林场—经营区—林班—小班⑷林场—营林区—小班 7.法正蓄积量的计算表达式是()。

⑴2u Z V u

n ?=⑵Z u V u

n ?=⑶2

2Z u Z V u u

n -

?=⑷22Z u Z V u u n +?= 8.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时使用()。 (1)一阶段设计(2)两阶段设计(3)三阶段设计(4)作业设计

9.某经营单位马尾松大径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55年,要求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则其轮伐期为()。 ⑴54年⑵55年⑶56年⑷59年

10.按照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通常把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 ⑴用材林、公益林、兼用林、特种用途林和水源涵养林 ⑵防护林、商品林、公益林、薪炭林和竹林 ⑶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⑷公益林、商品林、自然保护区、经济林和竹林

11.某小班为慈竹林,经实测郁闭度为0.17,该小班应划分为()小班。 ⑴疏林地⑵有林地⑶无林地⑷未成林地

12.在森林收获调整中,年伐量的计算方法大约有一百多种,但归纳起来,其计算方法主要有()。 ⑴面积轮伐法和平均生长量法⑵法正蓄积法、数式平分法和区划轮伐法 ⑶较差法、汉茨利克式、兰多利特改正式以及面积轮伐法

⑷面积控制法、材积控制法、林分经济法和使用计算机以多目标决策为手段计算、分析、确定采伐量的方法。

13.林业用地划分为()。

⑴天然林地、人工林地、灌木林地、农林间作地和疏林地 ⑵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退耕还林地和无林地

⑶有林地、疏林地、新造林地、灌丛地、退耕还林地和无林地

⑷疏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无林地

14.合理的异龄林结构株数与年龄呈()曲线分布。

⑴正J形⑵反J形⑶倒J形⑷正态分布

15.经营用材林时,主伐年龄不超过()。因此,()是用材林采伐的最高年限。

⑴防护成熟龄⑵数量成熟龄⑶更新成熟龄⑷自然成熟龄

16.郁闭度()的林分为有林地。

(1)≥0.4(2)≥0.2(3)>0.6(4)>0.1

17.检查法是异龄林调整的一种方法,是由法国林学家 A.Gurnard于1878年创立,后由瑞士林学家

H.Biolley多年实践,证明最大径级:中等径级:最小径级的蓄积比例为()最为合理。

(1)6:4(2)3:5:2(3)5:2:3(4)5:3:2

18.尽管法正林学说有缺点和不足,但其理论在森林经营管理发展史的作用不容质疑,尤其作为材积的

()则更有意义。

⑴集约经营⑵经营管理⑶大砍大造⑷永续收获

19.()采用保护、恢复和严格管理措施,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直接的经济支持和特殊的政策,加以保

护和扶持,令其发挥最大的森林非产品服务功能和价值。

⑴商品林⑵木材林⑶经济林⑷公益林

20.完全调整林是由美国林学家()先后提出其概念来代替法正林理论。

⑴戴维斯、怀特和鲁斯克纳⑵海耶尔、克拉特和鲁斯克纳

⑶戴维斯、克拉特和鲁斯克纳⑷戴维斯、克拉特和哈啼

21.()是一种高度集约的经营方式,在瑞士和北欧许多地方一直持续至今,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和其

他定期调查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⑴材积平分法⑵面积轮伐法⑶检查法⑷龄级法

22.某小班优势树种为苹果,进入冬季经实测郁闭度为0.17,该小班应划为()小班。

⑴疏林地⑵有林地⑶无林地⑷未成林造林地

23.经营用材林时,主伐年龄不超过()。因此,()是用材林采伐的最高年限。

⑴防护成熟龄⑵数量成熟龄⑶更新成熟龄⑷自然成熟龄

24.在我国天然林面积达到()以上才能称为森林

(1)0.1hm2(2)0.2hm2(3)0.3hm2(4)0.4hm2

25.成熟林包括()个龄级

(1)1(2)2(3)3(4)不定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将正确答案直接选定填在试卷的括号内

1.在我国森林经理的指导原则主要有()。

⑴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⑵森林收获调整的原则⑶多种经营,多

元化发展的原则⑷社会性原则⑸整体性和计划性原则

2.异龄林的标准林是()。

⑴全林龄⑵法正龄级分配⑶标准择伐量⑷完全调整林⑸龄级与径级成正比

3.林班区划的方法是()。

⑴自然区划法⑵地形区划法⑶人工区划法⑷综合区划法⑸河流、道路区划法

4.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依据是()。

⑴优势树种⑵经营水平⑶经营目的⑷立地类型、林型和立地质量等级

⑸林分起源

5.法正林具备的条件是()。

⑴法正龄级分配⑵法正林分排列⑶法正采伐量⑷法正生长量

⑸法正蓄积量

6.影响数量成熟龄的因素有()。

⑴树种⑵地理位置⑶林分起源⑷查定范围⑸经营措施

7.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是()。

⑴森林资源的类型多⑵森林资源分布不均⑶森林的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不合理⑷林地的生产力低

⑸人工林面积大,但质量不高

8.森林经理成为林业的必要环节,与林业有关的特点主要有()。

(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2)森林效益的多样性(3)森林经营对象面积的辽阔性(4)森林成熟的不明显性(5)森林资源的自然再生性

9.经济成熟龄的计算方法主要有()。

(1)森林总收益最高的成熟龄(2)指率法(3)森林纯收入最高的成熟龄

(4)资本增值收益法(5)土地纯收益最高的成熟龄

10.确定择伐周期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择伐强度(2)树种特性(3)林分年龄(4)经营水平(5)立地条件

11.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的详细程度根据对象的复杂程度、设计的种类和施工要求可以分为()。

(1)三阶段设计(2)施工图设计(3)两阶段设计

(4)一阶段设计(5)作业设计

12.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依据包括()。

(1)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主的资料依据

(2)以《森林法》、《采伐更新规程》和《森林经理规程》等为主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3)以《林业专业调查技术规定》和林业科学研究新成就应用等为主的技术依据

(4)编案地区的技术经济背景和社会需求背景

13.森林经营方案的基本内容具有的特点()。

⑴具有法令性⑵具有统筹性⑶具有典型性

⑷具有综合性⑸具有长期性

14.森林主伐方式中的渐伐作业分为()。

(1)预备伐(2)下种伐(3)清理伐(4)皆伐和间伐

15.森林永续利用概念内涵的主要内容是()。

⑴林分经营类型时间与空间⑵森林资源(林分)数量与质量⑶森林培育与利用⑷林业后备资源

的多少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功能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是什么?

2.试述法正林学说的优点。

3.林班的概念及涵义是什么?

4.森林经营方案的意义和作用。

5.永续利用的3个阶段的简要介绍。

6.马克思所说的“持久的木材生产,本身要有一个活树的储备,它应是利用额的10倍至40倍”。请证明他的合理性。

7.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8.影响数量成熟的因素有哪些?

9.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

1.试述国有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要点。

2.试述林业的属性。

3.主伐的不同方式及其效益

4.试述森林的效益

六.计算题

根据以下数据划分龄级、龄组并计算工艺成熟龄和数量成熟龄(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云杉大型产品皆伐经营类型,轮伐期70a,龄级期限10a。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小班

为了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森林资源,便于开展森林经理活动,在林班内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而且与其它相邻的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小区地段叫小班。

2.森林永续利用

在社会主义林业条件下,基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原则,林木培育(森林更新与抚育)和森林利用(木材、竹材、林产品和其他多种有益效益)在数量与质量、时间与空间上的永续,其中,林木培育是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3.森林成熟

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和任务的状态,称为森林成熟。

4.信息

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管理决策和实现管理目标或任务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它是一种资源。

5.法正林

就是具备法正状态的森林。也就是说,具备能够实现严格永久平衡利用状态的森林,这种森林能进行严正的保续作业,也就是每一年有均等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的收获量。

6.森林

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受环境的制约又影响(改造)环境,形成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7.林种区

林种区就是在土地地域上相互连接,其内部经营强度一致,有相同的经营目的,并采取同一经营制度和

利用制度的所有林分或地段的经营实体。

8.森林调整

森林调整就是为了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森林经营应用森林调整理论与技术,对现实森林进行调整,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把现实森林的结构逐步调整成为完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秩序,能够使森林逐步实现永续利用。

9.林班

林班就是为了森林清查,计算森林资源和管理森林,在林场范围内,把林业用地区划成若干具有固定界线,且面积基本平衡的永久性的土地区划基本单位,就叫做林班。

10.森林档案

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使森林经营者对不同状态森林给以不同经营对策并产生不同的经营及生态效果,所进行的记录、测算和评价组成的系统文书就是森林档案。

11.森林区划

森林区划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就整个林区的土地进行调查、经营、管理并进行地域上的划分。12.全龄林

完全异龄林林分应具有一年生到主伐年龄的各种年龄的林木,通过调整,使异龄林的各龄级的株数分布均有一定数量,形成全龄林,即异龄林中的标准林

13.轮伐期

在实行永续利用的经营单位中(经营类型),皆伐所有的全部成熟林分之后,然后更新、再培育、直至再度皆伐成熟林分的间隔年限,称为轮伐期。

14.择伐期

采伐林分中所有符合一定规格尺寸的林木后,保留下来的林木继续生长,至再恢复到符合规格采伐尺寸时所需要的时间,称择伐周期。

15.采伐限额

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本行政区内的森林、林木的生长量进行调查与预测,依此控制计算与论证的年伐量,报经国家批准的,在一定行政区域的经营单位内,各单位每年以各种采伐方式,对森林资源采伐消耗的立木蓄积最大量。

16.标准年伐量

根据森林经营单位森林资源特点和林业生产条件,选用几种不同的公式计算森林的年伐量,得出几种不同的数值的采伐量,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不同的采伐量数值进行分析、比较和论证,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年伐量,称为标准年伐量。

17.法证蓄积量

在法正林经营单位内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蓄积量,叫做法正蓄积量

18.数量成熟

树木或林分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时状态,称数量成熟

19.森林资源管理信息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是与森林资源管理活动有关的经过加工的能反映资源现状、动态及管理指令、效果、效益等管理活动的一切数据。

20.郁闭度

林冠投影面与林地面积的比称之为郁闭度。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接填写到每题的括

号内。

1(3)、2(4)、3(3)、4(4)、5(2)、6(3)、7(1)、8(3)、9(2)、10(3)、11(2)、12(4)、13(4)、14(2)、15(4)、16(2)、17(4)、18(4)、19(4)、20(3)、21(3)、22(2)、23(4)、24(1)、25(2)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将正确答案直接选定填在试卷的括号内

1(1345)、2(1345)、3(134)、4(1345)、5(1245)、6(12345)、7(12345)、8(12345)、9(12345)、10(1245)、11(134)、12(1234)、13(12345)、14(123)、15(1235)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是什么?

内部条件:⑴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林地区划)

⑵林木条件(树种林分结构与年龄林分蓄积量与生长量)

外部条件:⑴森林经营水平;⑵林道网的建设;⑶经济、社会、文化条件;⑷政策法规

2.试述法正林学说的优点。

法正林学说的优点

⒈法正林学说是用生长量来控制采伐量,这一理论和原则是正确的,是法正林学说理论的核心,实践证明,它是合理的、正确的,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它反映了经营单位内蓄积量、生长量和采伐量之间的自然规律,只有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森林必然会实现永续利用,目前许多国家都采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这一原则。

⒉法正龄级分配对实现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作用,它是达到法正生长量、法正蓄积量、法正林分排列的基础条件。理想的森林结构,实质就是理想的年龄结构,即龄级的均匀分配,往往不承认法正林学说的人,却承认林分按龄级分配均匀好。这实际上正是法正林学说的本质。

⒊法正林反映了采育结合、合理经营的观点。它要求采伐与更新同时进行,且面积数量相等,这样好形成新的龄级分配均匀,能够保证森林永续利用,也是林业再生产客观规律的反映。

⒋法正林分排列是构成法正状态的四个条件之一,从林学的角度看,有利于保护、更新和运输,这实际也与采育观点相结合的。对于环境保护和国土保安具有重要意义。

3.林班的概念及涵义是什么?

(一)概念

林班就是为了森林清查,计算森林资源和管理森林,在林场范围内,把林业用地区划成若干具有固定界线,且面积基本平衡的永久性的土地区划基本单位,就叫做林班。

(二)此概念反映以下几点涵义

⑴.林班有固定的界线,

⑵.林班是永久性的经营单位;

⑶.面积比较平衡,便于统计算森林资源,便于组织更大的营林单位;

⑷.林班是技术计算和技术组织的单位;

⑸.林班不是行政单位,它是森林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

4.森林经营方案的意义和作用。

森林经营方案是林业局(场)编制中长期及年度计划,进行作业设计,组织经营管理,安排林区基本建设和林业生产建设的法定性文件;是林业主管部门检查、监督、考核林业局(场)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各级林业经营单位保护发展与综合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总体规划设计文件;是制定考核各级领导干部任期森林资源消长目标,检查经营效果的依据;是科学兴林的重要基础。

5.永续利用的3个阶段的简要介绍。

第一阶段,永续利用思想雏形阶段(简要阐述)

第二阶段,木材永续利用阶段(简要阐述)

第三阶段,多效益永续利用阶段(简要阐述)

6.马克思所说的“持久的木材生产,本身要有一个活树的储备,它应是利用额的10倍至40倍”。请证明他的合理性。

由公式uZ=En=mu

而Vn=(u/2)×mu

2Vn=u×mu=u×En

轮伐期内总的法正采伐量等于二倍法正蓄积量,说明法正林的生产力很高⑷由Vn=(u/2)×En

设u=20,则Vn=10En

u=80,则Vn=40En

式中En为法正年伐量,即利用额,这就充分证明了马克思所说的“持久的木材生产,本身要有一个活树的储备,它应是利用额的10倍至40倍”。

7.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8.影响数量成熟的因素有哪些?

⑴树种;⑵地理位置;⑶林分起源;⑷查定范围

9.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

(1)森林资源现状

(2)森林资源消耗量和消耗结构、森林采伐限额的执行情况

(3)造林成活率和新成林面积

(4)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及发展趋势预测

(5)森林资源监测的其他内容

五、论述题

1.试述国有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要点。

经营决策、森林经营设计、森林经营利用设计、多种经营林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设计、局场址及辅助工程规划设计、经营管理设计、生产建设经费概算、财务分析与综合评价

2.试述林业的属性。

林业的行业属性

林业的公益属性

3.主伐的不同方式及其效益

●皆伐作业法(clear-cuttingsystem)

特点:伐区式的作业,一次伐光伐区上的所有林木,采伐后才更新,所以又称后更作业(after-regeneration),一般采用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的方法恢复森林,形成同龄林,主要适于阳性树种或中性偏阳的树种。

皆伐作业法优点:能充分利用伐区上所有的成熟的立木资源;采伐过程中易于机械化操作,集材可以不考虑幼树;更新系统完整,整地、造林很完整;作业方式简单,对林学技术要求不高;易于检查、监督,是否执行森林采伐更新技术管理条例,采伐面积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检查就可能检查出来。

皆伐作业法缺点:受自然条件限制,坡度大,冲刷严重的地方,不能采伐;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容易失去生态平衡。

根据采伐方式大小和采伐的一些自然条件又可分为大面积皆伐、小面积皆伐、带状(宽带或窄带)皆伐。

●渐伐作业法(shelterwoodsystem)

特点:

伐区式作业,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把伐区上的林分分几次逐步伐光,采伐前,就要更新,所以又称前更作业(advancereproduction),采伐分为:

预备伐:先采一些林木,目的在于改善林木的发育状况,促进林木的大量结实和加速死地被物的分解,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下种伐(darkfelling):在林木种子年进行,目的在于促进种子发芽和幼树初期生长。

后伐(clearance):又称终伐或清理伐,幼苗幼树生长旺盛,不需要庇荫,需要更多的光照,可以把老一代林木全部伐去。

三次采伐,中间不超过一个龄级,因此,还是同龄林,适宜阴性树种。

优点:保证更新,幼苗幼树得到保护;保护林地免受冲刷;适宜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林分。

缺点:不适宜森工部门采伐作业,采伐技术复杂,只适宜高度集约经营水平林区,机械化集材难以

实现,尽管这样,德国、瑞世等国长期使用这种方法。

●择伐作业法(selectionsystem)

择伐作业法是有选择地采伐伐区上的个别林木,所形成的森林常是异龄林,择伐作业法按择伐方式可以分为:

粗放择伐作业法,又称径级择伐作业法,仅仅是采伐一定径级以上的健壮林木,实质上是一种经营大径用材林的作业法,其对象必须是中等以上地位级的森林,这种采伐方式一般在交通不方便,经济条件差的地方适用。这只适宜于森工部门作业,但对现有集体林,自留山不受条件限制。

集约择伐作业法,又称更新择伐或志愿择伐作业法,就是以更新采伐为主,每一定时间择伐一次,择伐的间隔期短,但次数多,不仅要采伐达到一定直径的林木,而且还要采伐病腐木以及非目的树种,类似抚育间伐,采伐量小于或等于连年生长量,这种采伐,既是主伐,又是抚育伐,但采伐技术复杂,林木材质下降,采伐量分散,集材困难,只有在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及技术条件许可的小面积风景林森林中使用。

4.试述森林的效益

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六.计算题

根据以下数据划分龄级、龄组并计算工艺成熟龄和数量成熟龄(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云杉大型产品皆伐经营类型,轮伐期70a,龄级期限10a。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含参考答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机械制造工艺学 一、填空题: 1.对那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 段, , 。 2.根据工序的定义,只要 、 、工作对象(工件)之一发生变化或对工 件加工不是连续完成,则应成为另一个工序。 3.采用转位夹具或转位工作台,可以实现在加工的同时装卸工件,使 时间与 时间重叠,从而提高生产率。 4.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 。 5.拉孔,推孔,珩磨孔, 等都是自为基准加工的典型例子。 6.根据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类型划分为 、 和 单件生产三类。 7.某轴尺寸为043.0018.050+ -φmm ,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 mm 。 8.工艺基准分为 、 、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依次分为安装、 、 和走刀。 10.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 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

11. 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和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12. 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则该工序中有个工步,个工位。 图1 工件 13. 全年工艺成本中,与年产量同步增长的费用称为,如材料费、通用机床折旧费等。 14.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5. 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6.自位支承在定位过程中限制个自由度。 17.工件装夹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18.在简单夹紧机构中,夹紧机构实现工件定位作用的同时,并将工件夹紧; 夹紧机构动作迅速,操作简便。 19.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小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20.回转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夹具具有;盖板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 1.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假定安装条件。 9.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0.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 14.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16.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 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由于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引起。 18.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0.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2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 22.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23. 零件的加工误差值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4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__实用性____、可靠性和__经济性____三个方面。25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_定尺寸刀具法__、__调整法_____、自动获得尺寸法。 26__加工经济精度_____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27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形______。 28工艺上的6σ原则是指有__99.73%_____的工件尺寸落在了 3σ范围内 29零件的材料大致可以确定毛坯的种类,例如铸铁和青铜件多用_铸造____毛坯30表面残余拉应力会_加剧_ (加剧或减缓)疲劳裂纹的扩展。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1.设计工艺过程的基本要求是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工艺过程必须满足 优质、高产、低消耗要求。 2.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3.为保证加工表面和非加工表面的位置关系,应选择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4.铸件、锻件、焊接件毛坯须进行时效处理。 5.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全过程。 6.由机床、刀具、工件和夹具组成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7.生产类型一般分为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8.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查表法、估计法和分析计算法。 9.机械零件常用毛坯有铸件、锻件、焊接件、型材等。 10.工艺基准是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11.选择精基准时,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可以较容易地获得加工表面与 设计基准的相对位置精度,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可以较容易地 保证各加工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采用自为基准原则,可以使加工面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12.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13.零件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零件的年产量。 14.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15.以工件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__保证重要加工面均匀___。 16.常采用的三种定位方法是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夹具定位的方法。 17.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先面后孔。 18.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和夹紧的过程算为装夹。 19.在工件上特意加工出专供定位用的表面叫辅助精基准。 20.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称为安装。 21.工艺过程中的热处理按应用目的可大致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22.调质处理常安排在粗加工之后之后,半精加工之前。 23.渗氮常安排在粗磨之后,精磨之前之前。 24.加工轴类、套类零件上的深孔时、其装夹方式常常是一夹一托。 25.加工轴类、套类零件上的深孔时,单件、小批生产常在卧式车床上加工、大批量生产则在专用深孔加工机床上加工。 26.磨削轴类零件时、中心磨削的定位基准中心孔,无心磨削的定位基 准外圆表面。 27.与纵磨法相比,横磨的生产率高,表面质量低。 28.单件、小批生产花键常在卧式铣床上加工、批量生产在花键铣床上加工。 29.定位销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内孔面定位。 30.夹具尺寸公差一般取相应尺寸公差的 1/2—1/4 。 31.定位误差包含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 32.菱形销安装时,削边方向应时垂直(垂直或平行?)于两销的连心线 33.偏心夹紧机构一般用于被夹压表面的尺寸变化小和切削过程 中振动不大的场合。 34.定心夹紧机构是一种工件在安装过程中,同时实现定心和夹紧作用的机构。 35.V型块定位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V形块定位的最大优点是对中性好。V形块以两斜面与工件的外圆接触起定位作用,工件的定位基面是外圆柱面,但其定位基准是外圆轴线。 36.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7.主轴箱常用的定位粗基准是重要孔(主轴孔)。 38.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39.丝杠加工过程中为了消除内应力而安排多次时效处理。 40.轴类零件最常用的定位精基准是两中心孔,粗车时常用 一夹一顶的定位方式。 41.中心孔的修研方法有铸铁顶尖、油石或橡胶砂轮加少量润滑油、 用硬质合金顶尖修研及用中心孔磨床磨削中心孔。 42.同轴孔系的加工方法有镗摸法、导向法、找正法。调头镗法为保证同轴度,要求:①镗床工作台精确回转180度,②调头后镗杆轴线与已加工孔轴线位置重合。 43.平行孔系的加工方法有:镗模法、找正法、坐标法 44.中心孔的技术要求:足够大的尺寸和准确的锥角、 轴两端中心孔应在同一轴线上、中心孔应有圆度要求及同批工件中心孔的深度尺寸和两端中心孔间的距离应保持一致。 45.有色金属件的精加工应采用金刚镗或高速细车的方法。 46.滚压使表面粗糙度变细,强硬度较高,表面留下残余压应力,但仅宜于加工塑性金属材料的零件表面。

(完整版)《烹调工艺学二》试题库试题二(11)

《中国烹调工艺学二》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味的适应性 2、火候 3、初步熟处理 4、水煮 5、冻 6、基本味. 7、煸 8、烧 9、味觉 10、呈味物质 11、琼脂 12、黄酒 13、中程调味 14、熏制 15、鹿茸 16、菜肴质感。 17、质构 18、复合质感 19、调质工艺 22、炒 23、发料 24、拍粉 二、填空题 1、通常人的味觉能分辨出余种不同的味觉信息。 2、味觉一般都具有、、、关联性等基本性质。 3、咸味可以也可以与多种其他单一味相调配,因此习惯将其称为

“”,“百肴之将”。呈咸味的调料主要有和其他加盐调料,如酱油等。 4、辣味本不是味觉,而是某些化学物质刺激舌面、口腔及鼻腔粘膜所产生的一种。适度的辣味有的作用。常用的辣味调料有、胡椒、生姜、葱、蒜、芥末等。 5、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掌握利用开发的热源形式多种多样,如、木炭、、石油气、柴油、汽油、、远红外线等。 6、以油为介质,它的原理和水为介质一样,同样是传热。只是油的沸点普遍比水,它能使食物更快成熟。在过油走红炸制过程中充当介质。 7、预制复合味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或复合调味品、和其它原料,经加工制成调味品,需用时还需根据不同要求。 8、就是将大块的或整只的原料,在后或直接投入温水锅中煮至所需的成熟程度,为正式烹调做好准备的熟处理方法。一般多用于原料。 8、走红又称或。就是对一些经过焯水或走红油的半成品、原料进行上色、入味后再进行加热的一种方法。 9、过油的方法可分为和。滑油是指中油量温油锅,将原料滑散成半成品的一种熟处理方式。 10、味觉在本质上属属性。 11、味觉的基本要素包括、、。 12、味觉的灵敏性由、、三个方面综合反映。 13、味觉感度是指对味的程度。 14、我国国宴中有一道名菜叫烤乳猪,其原料多用;著名的金华火腿所采用的为浙江金华猪中的名品,其特征是头臀为黑色,其余为白色;丹麦的 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腌肉型猪。 15、动物被宰杀后,其眮体在组织酶和外界条件下,会经过、、和腐败期等四个阶段。 16、动物的舌头在饮食业中被叫做。 17、火腿的品质检验以感观检验为主,一般采用、、三步检验方法判断其坚硬程度、色泽、弹性、组织状态、气味等。 18、味觉的基本性质是控制标准的依据,是形成的基础。

2017年最全《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2017 年最全《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 1 生产过程:将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2 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4 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 5 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一个工步。 6 走刀: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7 生产纲领:机器产品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该产品的生产纲领 8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9 六点定位原理:采用6 个按照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称之为六点定位原理。 10 工件的实际定位:在实际定位中,通常用接触面积很小的支撑钉作为约束点。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称为完全定位。 1、不完全定位:工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仅限制 了1?5个自由度。 过定位:工件定位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所限制,称为过定位。 12 欠定位:在加工时根据被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即约束点不足,这样的情况称为欠定位 13 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元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14 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可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 15 设计基准:设计者在设计零件时,根据零件在装配结构中的装配关系和零件本身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确定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这些起始位置可以是点、线、或面,称之为设计基准、 16 测量基准:工件测量时所用的基准。 17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18 工艺系统:指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19原始误差:工艺系统的误差称为原始误差。 20 加工误差: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21 原理误差:即在加工中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近似的刀具轮廓和近似的加工方法而产生的原始误差。 22 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其理想回转轴线的漂移。23 导轨导向误差:指机床导轨副的运动件实际运动方向与理想运动方向之间的偏差值。 24 传动链传动误差:指内联系的传动链中首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误差。 25 误差敏感方向:指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26 刚度:工艺系统受外力作用后抵抗变形的能力 27 误差复映:由毛坯加工余量和材料硬度的变化引起切削力和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因而产生工件的尺寸、形状误差的现象 28 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统称为系统 误差。 29 随机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 小和方向是随机性的,称随机误差 30 表面质量:零件加工后的表面层状态 31 加工经济精度: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2 工序分散——即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 完成。 33 工序集中——即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 内完成。 34 加工余量:加工时从零件表面切除金属层的厚度 35 工艺尺寸链:在工艺过程中,由同一零件上的与工艺相关的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36 时间定额: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的时间。 37 机器装配:按照设计的技术要求实现机械零件或部件的连接,把机械零件或部件组合成机器。 填空 1. 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工位、工步、走刀、安装 2. 生产类型分为: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3. 工件的安装与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试切、调整、定尺 寸刀具、自动控制 4. 影响精度的因素:装夹、调整、加工,影响加工精度因素:工艺系 统几何精度、工艺系统受力 变形、工艺系统热变形 5. 影响刚度因素:联接表面间的接触变形、零件间摩擦力的影响、接合面的间隙、薄弱零件本身的变形 6. 工艺系统热变形产生的误差:1、工件热变形2、刀具热变形3、机床热变形。 7?内应力因起的变形:1.毛坯制造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引起的变形;2.冷校直带来的内应力引起的变形; 3. 切削加工带来的内应力引起的变形。 8.加工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分为常值和变值,原理误差、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的制造误差、调整误差、系统受力变形属于常值,工艺系统热变形、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磨损属于变值。复映误差、定位误差、夹紧误差、多次调整引起的误差、内应力引起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第 1 页共11 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 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__。 4. 表面残余_拉_ (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 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 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一、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 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 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假定安装条件。 9.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一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 作用的综合过程。 10.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 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 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 的工艺文件 14. 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 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 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17.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 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由于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引起。 18. 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 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 _____________ ,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 20. 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21.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 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 的安装误差。 22.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23. 零件的加工误差值越_______ 小(大)__________________ ,加工精度就越高 (低)。 24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_实用性______ 、可靠性和_经济性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25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_定尺寸刀具法_、_调整法 _____________ 、自动获得尺寸法。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填空 26. 27 28 29 毛坯要指标。30表面残余拉应力会加剧(加剧或减缓)疲劳裂纹的扩展。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库

现代制造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纲领:计划期,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3.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4.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8.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9.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0.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1.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2.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 13.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4.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

125483-专升本插班生考试-14.《烹调工艺学》

14.《烹调工艺学》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总体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及其相应的工艺方法和手段,对烹饪原料选择与加工工艺、调配工艺、制熟工艺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烹调方法。 绪论 (一)考试内容:烹调工艺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二)基本要求: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饮食文化的重大意义;怎样学习烹调工艺学。 第一章烹饪原料的选择与感官鉴别 (一)考试内容:烹饪原料的选择;烹饪原料的感官鉴别 (二)基本要求:了解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要求和质量标准。掌握烹饪原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懂得品质鉴别的意义、标准、方法、能根据烹调工艺的要求对常用的烹饪原料进行感官鉴别。能够根据烹调工艺的要求对常用的烹饪原料进行感官鉴别。 第二章初加工工艺 (一)考试内容:鲜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解冻工艺 (二)基本要求:了解烹饪原料初加工工艺的一般流程,了解烹饪原料解冻的方法和原则,了解干制原料涨发工艺和概念。一般流程和影响因素。掌握各类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工艺,掌握常用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掌握各类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工艺,掌握常用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 第三章分割与成型工艺 (一)考试内容:分割工艺;刀工工艺;刀工成型工艺 (二)基本要求:了解分割与成型工艺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常用动物性原料的骨骼结构。掌握一般动植物的分卸工艺,熟练各种刀工

技法,掌握基本原料的成型工艺和剞花工艺。掌握一般动植物的分卸工艺,熟练各种刀工技法,掌握基本原料的成型工艺和剞花工艺。 第四章组配工艺 (一)考试内容:单个菜肴的组配工艺;筵席菜肴的组配工艺;(二)基本要求:了解组配工艺的概念、意义和种类,了解烹饪原料组配与筵席菜肴组配之间的关系,筵席菜肴的构成及其组配的原则与要求;掌握烹饪原料组配的作用,要求、形成、原则和方法;掌握烹饪原料组配的作用,要求、形成、原则和方法。 第五章风味调配工艺 (一)考试内容:调味工艺;调香工艺;调色工艺;调质的工艺;(二)基本要求:了解菜肴风味调配的概念,意义,内容、作用;掌握调味工艺、调香工艺、调色工艺和调质工艺方法,原则和要求。 第六章烹制工艺基础 (一)考试内容:烹制工艺的概念和作用;烹制工艺中的热传递现象;烹制基本方法;火候及其调控;初步热处理工艺;制汤工艺;临灶操作与勺工工艺; (二)基本要求:了解烹制工艺的概念、作用和烹制工艺中的热传递现象,理解火候和初步热处理的概念以及制汤原理,了解临灶操作的一般要求,能熟练运用勺工工艺的各种技法;掌握各种烹制基本方式的特点和应用,掌握火候调控的一般原则,初步热处理和制汤的工艺流程与操作关键。 第七章热菜烹调工艺 (一)考试内容:炒制工艺;油炸工艺;熘制工艺;拔丝工艺;汆制工艺;烧制工艺;蒸制工艺;烤制工艺;焗制工艺;其他烹调方法。(二)基本要求:了解热菜烹调工艺的一般流程和热菜烹调方法的分类,掌握各种常见烹调方法的概念、工艺流程、基本原理、工艺关健、

2018年自考《烹饪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烹饪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烹饪 是指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洗净,加热调味,使之成为色、香、味、形、质、营养兼美的安全无害的、利于吸收、益人健康、强人体质的饭食菜品。 2、烹饪辅料 也可称之为配料,目的是为了改善菜肴的香味、色泽、质地的动、植物性原料。主要是香辛料、增稠料。 3、碱性食物 如果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钾、钠、钙、镁等,在人体内经过生物氧化后可使体液呈碱性,这种食物我们称之为碱性食物。主要是果蔬。 4、营养不良 是指因营养素摄入的种类不足、过剩或比例失当而影响健康的现象。 5、剞花 在原料表面上切割一定深度的某种图案条纹,使之受热收缩或卷曲成花形的加工,称之为剞花。 6、码味 又称着味,就是按成菜的要求,在菜肴烹制前,对原料加入一定量的调味品进行腌制调味的操作技术。

7、勾芡 根据烹调要求在菜肴接近成熟或成熟装盘后将粉浆淋入锅(盘)内,使粉浆糊化后能附着于原料上的一种方法。 8、药膳 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二、填空题 1、成菜的质量指标:色、香、味、形、质地、营养、卫生。 2、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水 3、人体四大组织:骨骼组织、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 4、鱼胶即鱼鳔的干制品,富胶质,故名鱼胶,也称鱼肚、花胶。 5、所谓鱼翅,就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是用鲨鱼的鳍加工而成的一种海产珍品。 6、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动物油脂常温下为固态。 7、健康人的体液(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应该呈弱碱性,PH值在7.35~7.45之间。 8、从中医角度说,食物分为五大性,一般是平、寒、凉、温、热这五性。 9、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安全性最高的是有机食品。 10、大学生男性每日需要能量为2500千卡,女性为2100千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加工套类零件的定位基准是( D )。 A.端面 B.外圆 C.内孔 D.外圆或内孔 2. 磨刀、调刀、切屑、加油属于单位时间哪部分。( C ) A.基本 B.辅助 C.服务 D.休息 3.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 B )来保证。 A.基准重合 B.互为基准 C.自为基础 D.基准统一 4. 平键连接中,传递转矩是依靠键与键槽的( C )。 A.上、下平面 B.两端面 C.两侧面 D.两侧面与底面 5. 常用的光整加工的方法中只能减少表面粗糙度的是( C )。 A.研磨 B.高光洁度磨削 C.超精加工 D.珩磨 6. 轴类零件加工时最常用的定位基准是( C )。 A.端面 B.外圆面 C.中心孔 D.端面和外圆面 7. 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A )。 A.精基准 B.粗基准 C.互为基准 D.自为基准 8. 定位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定位称为( B )。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 9. 试指出下列刀具中,哪些刀具的制造误差不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B )。 A.齿轮滚刀 B.外圆车刀 C.成形铣刀 D.键槽铣刀 10. 车削时,车刀刀尖运动轨迹若平行于工件轴线,则不为(C )。 A.车外圆 B.车螺纹 C.车圆锥面 D. 车孔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铰孔可以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减小孔表面粗糙度,还可以对原孔的偏斜进 行修正。(错) 12. 所有零件在制定工艺过程时都应划分加工阶段。(错) 13. 钻出的孔一般应经扩孔或半精镗等半精加工,才能进行铰孔。(对) 14.拉孔前工件须先制出预制孔。(对) 15.不完全定位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没有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错) 16. 同种磨料制成的各种砂轮,其硬度相同。(错)

(新)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精)

大学学年第二学期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或同时对几个工件 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尺寸链: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和尺寸封闭图形。 .基准: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附和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空分,共分) .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间歇移 动。 .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零件)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刨削和插削都是(间断)切削,刀具易受到(冲击),因此(切削速度)不宜 太高。 .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作进行加工的方法。 .切削用量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和()的总称。 .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的过程,它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部分内容。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 三、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加工有影响。 、车销内外圆、车销端面车销螺纹 .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 、设计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设计基准、工艺基准、装配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来保证 、基准重合、互为基准、自为基础、基准统一 .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为 ()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受迫振动系统在共振区消振最有效的措施使() 增大系统刚度;增大系统阻尼;增大系统质量 .用()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更具加工要求,只需要少于()的定 位,称为()定位 六个支撑点;具有独立定位作用的六个支撑点;完全;不完全;欠定位.零件装夹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 合误差。 设计(或工序);工艺;测量;装配;定位

2017年最全《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2017年最全《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 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2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4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 5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一个工步。 6走刀: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7生产纲领:机器产品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该产品的生产纲领 8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9六点定位原理:采用6个按照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称之为六点定位原理。 10工件的实际定位:在实际定位中,通常用接触面积很小的支撑钉作为约束点。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称为完全定位。 1、不完全定位:工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仅限制了1~5个自由度。 过定位:工件定位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所限制,称为过定位。 12欠定位:在加工时根据被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即约束点不足,这样的情况称为欠定位 13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元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14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可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 15设计基准:设计者在设计零件时,根据零件在装配结构中的装配关系和零件本身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确定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这些起始位置可以是点、线、或面,称之为设计基准、 16测量基准:工件测量时所用的基准。 17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18工艺系统:指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19原始误差:工艺系统的误差称为原始误差。 20加工误差: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21原理误差:即在加工中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近似的刀具轮廓和近似的加工方法而产生的原始误差。 22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其理想回转轴线的漂移。 23导轨导向误差:指机床导轨副的运动件实际运动方向与理想运动方向之间的偏差值。 24传动链传动误差:指内联系的传动链中首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误差。 25误差敏感方向:指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26刚度:工艺系统受外力作用后抵抗变形的能力 27误差复映:由毛坯加工余量和材料硬度的变化引起切削力和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因而产生工件的尺寸、形状误差的现象 28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统称为系统误差。 29随机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性的,称随机误差 30表面质量:零件加工后的表面层状态 31加工经济精度: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2工序分散——即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完成。 33工序集中——即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 34加工余量:加工时从零件表面切除金属层的厚度 35工艺尺寸链:在工艺过程中,由同一零件上的与工艺相关的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36时间定额: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的时间。 37机器装配:按照设计的技术要求实现机械零件或部件的连接,把机械零件或部件组合成机器。 填空 1.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工位、工步、走刀、安装 2.生产类型分为: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3.工件的安装与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试切、调整、定尺寸刀具、自动控制 4.影响精度的因素:装夹、调整、加工, 影响加工精度因素:工艺系统几何精度、工艺系统受力 变形、工艺系统热变形 5.影响刚度因素:联接表面间的接触变形、零件间摩擦力的影响、接合面的间隙、薄弱零件本身的变形 6.工艺系统热变形产生的误差:1、工件热变形2、刀具热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库定稿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 库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

现代制造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3.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4.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8.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9.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0.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1.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中式烹调师初级理论考试模拟试题1

中式烹调师初级工理论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道德是以( B ) 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A 、正误判断 B 、善恶评价 C 、客观判断 D 、实践经验 2.>道德要求人们在获取个人利益的时候,是否考虑(B ) 。 A 、对单位的奉献 B 、他人、集体和社会利益 C 、对社会的责任 D 、对他人的帮助 3.>职业道德是人们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 D ) 。 A 、制度 B 、目标 C 、条例 D 、总和 4.>( D ) 有范围上的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式上的多样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 A 、社会道德 B 、伦理道德 C 、公民道德 D 、职业道德 5.>职业道德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和( B ) 的和谐。 A 、社会关系 B 、人际关系 C 、职业之间 D 、企业之间 6.>要在全社会( D ) 共同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A 、工矿企业 B 、服务行业 C 、餐饮行业 D 、各行各业 7.>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树立良好的( C )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A 、产品品牌 B 、文化品牌 C 、企业形象 D 、个人形象 8.>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是( D ) 的具体要求。 A 、公正廉洁、奉公守法 B 、忠于职守、遵章守纪 C 、爱岗敬业、注重实效 D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9.>尊师爱徒、团结协作的具体要求包括平等尊重、顾全大局、( C ) 、 加强协作等几个方面。 A 、师道尊严 B 、克己奉公 C 、相互学习 D 、相互攀比 10.>食品的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昆虫、寄生虫和( A ) 的污染。 A 、微生物 B 、寄生虫虫卵 C 、螨类 D 、谷蛾 11.>( A ) 中以镰刀菌及其毒素污染为主。 A 、小麦 B 、大豆 C 、蔬菜 D 、肉类 12.>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包括( D ) 。 A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B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C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D 、麻痹性贝类中毒 13.>食用( D ) 可引起含氰甙类食物中毒。 A 、马铃薯 B 、山药 C 、四季豆 D 、李子仁 14.>发芽马铃薯中含有的有害成分是( D ) 。 A 、植物红细胞凝血素 B 、蛋白酶抑制剂 C 、氢氰酸 D 、龙葵碱 15.>清除果蔬残留农药的方法有( C ) 。 A 、汆水 B 、熏蒸 C 、人工刷洗 D 、食盐水洗涤 16.>饮食卫生“五四制”中用(食)具实行“四过关”但不包括( C ) 。 A 、一洗 B 、二刷 C 、三抹 D 、四消毒 17.>饮食企业的环境卫生要求厨房的面积和餐厅面积比例不得( B ) 。 A 、小于1:1 B 、小于1:2 C 、小于1:3 D 、小于1:4 18.>脂肪的消化只发生在( D ) 。 A 、口腔 B 、食管 C 、胃 D 、小肠 19.>人体内的必需脂肪酸是( A ) 。 A 、亚油酸 B 、不饱和脂肪酸 C 、饱和脂肪酸 D 、花生四烯酸 20.>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是( C ) 。 A 、淀粉 B 、乳糖 C 、蔗糖 D 、葡萄糖 21.>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占总能量的( D ) 。 A 、10%~15% B 、20%~30% C 、40%~50% D 、55%~65% 22.>维持人体正常视觉功能的维生素是( A )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B1 D 、尼克酸 23.>长期食用精白米容易引起缺乏的营养素是( D ) 。 A 、维生素B2 B 、维生素 C C 、尼克酸 D 、维生素B1 24.>可以增加钙消化吸收的营养素是( B ) 。 A 、维生素A B 、乳糖 C 、脂肪 D 、铁 25.>在肝脏中贮存量最多矿物质是( A ) 。 A 、铁 B 、磷 C 、硒 D 、锌 26.>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D ) 。 A 、钙 B 、磷 C 、淀粉 D 、水 1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充题 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 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a),(b),(c),(d)。 答案: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a);(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表面相互位置精度 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 ),(b),(c)。 答案: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1 刀具磨损属于(a )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 )来补偿。 答案: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

12 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a),(b),(c)、(d)。 答案:表面粗糙度及波度、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 14 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答案:塑性变形、温度变化、金相组织变化 15 精密机床加工精度零件为了减少热变形,加工前应具备两条:(a),(b )。 答案:热平衡、恒温室 15 弯曲的轴进行冷校直后,原来凸出处会产生(a )应力,原来凹下处产生(b)应力。 答案:拉、压 16 磨削长薄片状工件时若在长度方向两端顶住,在热影响下工件发生(a)的变形,冷后具有(b)的形状误差。 答案:上凸、下凹 17 解释自激振动的原理主要有两条(a),(b)。 答案:再生振动、振型耦合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长轴外圆,若机床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a)的形状误差;若工件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b)的误差。 答案:中凹、腰鼓形 19 普通车床上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导轨误差是(a)及(b)。 答案:水平面内的平行度、导轨的平直度 20 切削加工中,若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工步为(a),若一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刀具为(b)。 答案:复合工步、复合刀具 21 十大原始误差中(a),(b),(c),(d)属于动误差。 答案:热变形、内应力变形、弹塑性变形、磨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