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重庆市江北区鲁能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江北区鲁能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江北区鲁能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江北区鲁能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这张物理试卷纸的厚度约1mm

B. 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l min跳动的次数约为30次

C. 中学生身体的体积约为

D. 现在平放在你桌面中央的物理答题卡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50Pa

2.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A. 平面镜中的像

B. 竖直杆的影子

C. 放大的邮票

D. 拱桥的倒影

3.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 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C. 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 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侧距离透镜16cm处

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

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 只有①和③

B. 只有②和④

C. 只有②和③

D. 只有①和④5.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如图所示,a、b、

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的距离大于2m,则()

A. 甲的图象一定为a

B. 乙的图象可能为b

C. 甲的图象一定为b

D. 乙的图象可能为a

6.小王将书放在桌子上,书和桌子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书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书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10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

作用于A、B两物体上,使A、B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和B之间摩擦力为0

B.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10N,方向水平向左

C. B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D.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0

8.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物体A紧贴在竖直的墙壁上并保持静止状态,若改

变F的大小,下列判断有可能正确的是()

①若适当增大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增大

②若适当增大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不变

③若适当减小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减小

④若适当减小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不变

A. 仅有②③④

B. 仅有①

C. 仅有②③

D. 仅有③④

9.某同学调节天平平衡时,未发现游码在标尺上2g处,始终无法调平天平,于是,她在左盘内放了1g

沙子,终于通过平衡螺母把天平调平衡了,开始称量物体时,她在右盘放入20g砝码2个,5g砝码1个,并将游码移到4g处,天平刚好再次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

A. 49g

B. 48g

C. 45g

D. 47g

10.甲乙两物质密度之比是4:1,用甲乙分别制作了质量、体积均不相等的两个正方体A、B,A、B的质

量之比为3:4,边长之比为1:2,则可以判断()

A. A物体一定为空心

B. B物体一定为空心

C. A、B均不可能为空心

D. A、B空心与否均不能判断

11.用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装满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甲和乙,甲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乙杯中两

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且ρ1<ρ2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若甲、乙两杯内液体的总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则()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确定

12.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

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1:3则()

A. 它们的高度之比::4

B. 它们的体积之比Ⅴ::3

C. 它们的质量之比::3

D. 它们对地面压力之比::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5.0分)

13.2018年12月28日,倍受市民关注的轨道交通环线正式通车,小楠终于可以乘座轨道交通上学了,当

小楠站在匀速向前行驶的列车里,以小楠为参照物,列车是______的,当列车减速进站时,乘客会向前倾,这是由于乘客具有______。

14.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

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

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_(选填“甲”或“乙”)的位置。15.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物体,若用一不透光的档板档在平面镜前,则物体在镜中的像

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若人眼在图中A处观察,所看到的像相对于未放档

板时亮度将______(填“变暗”或“不变”)

16.用力压弹簧,弹簧变短,这说明力可以改变弹簧的______,用球拍击球,球被打飞了,这说明力可以

改变球的______。

17.体重500N的王亮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加速向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______(选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500N,摩擦力的方向______。

18.物块A静止在相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随时

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萍从t=0开始,每隔2s记录一次物块A的位置(用“?”表示物块A),如图丙所示,6s~12s内物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__N,10s~18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

19.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变,篮球在上升

过程中受的合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落

过程中受的合力;如图,一只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匀速滑翔,

此过程中,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是______(选填“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或“与运动方向相反”)。

20.一个载重气球在空中匀速竖直上升时,受到的浮力是2000N,若在所

载重物中再加40kg的物体,这时气球就能匀速竖直下降,设气球上升和下降时所受的浮力和阻力大小均不变,那么气球上升时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气球运动时受到的阻力______N。

21.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2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280g(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则该瓶的容积是______cm3,瓶子的质量是______g。

22.如图所示,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116g,将冰块放入底面积为

100cm2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冰块完全沉入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1cm,

当冰全部融化后容器里的水面又下降了0.1m,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是______g,石

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已知ρ冰=0.9×103kg/m3)

23.如图,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0分)

24.一辆总质量6000kg的载货汽车沿着内环快速路由上桥匀速开往江北方向,15min内行驶了41km,汽车

在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

求:(1)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km/h?

(2)汽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25.某同学想测一条小鱼的密度,他用电子秤、杯子、记号笔等做了如下实验。如图甲,测出杯子和水的

质量m1;接着将小鱼放入水中,示数稳定时如图乙,且在水面位置作标记A;然后捞出小鱼,示数如图丙:再往杯中加适量的水,使水面仍在A处示数如图丁。求:

(1)小鱼的质量多大?

(2)小鱼的密度多大?

(3)捞出小鱼时会带出部分水,这对计算小鱼的密度有没有影响?

26.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已

知:A、B两圆柱体的高分别为8cm、10cm,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2,A对B的

压强是2000Pa,B的密度是3×103kg/m3,求:

(1)圆柱体A的密度;

(2)圆柱体A和B的重力之比;

(3)若将A沿水平方向截去2cm的高度,A对B的压强变化量是△p1,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是△p2,求△P1和△p2的大小。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7.请作出图中相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28.如图所示,重5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29.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前方立一支点燃的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A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此时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是经玻璃板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选填“A1”、“A2”或“A3”);

(5)如图甲,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平移,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将______(填“随”或“不随”)玻璃板平移;

(6)如果实验中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若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

0.96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cm。3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实

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使______相同。

(4)若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弹簧力计读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摩擦力。

(5)实验时,小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摩擦力。

(6)图丁是对实验进行的改进方案,请简单评价方案改进后的优点______。

31.小明和小红在物理实验室准测量一石块的密度,他们各自选用器材井设计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1)小明选用天平和烧杯测石块的密度,他的测量方案是:

①先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m1=______g。

②然后将石块放入烧杯中,加水把石块浸没,并在水面处微标记,接着取出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

质量为m2=350g。

③最后再往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375g,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g/cm3,

由于步骤2中取出石块会带出水,这会导致出的石块密度_____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红选用弹簧测力计和瓶子测量石块的密度,她的测量方案是: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石块的重力为G1

②用一瓶子装满水,用瓶盖盖上瓶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子总重力为G2

③打开瓶盖,将石块放入瓶中,水不再溢出后盖上瓶盖,用抹布擦干外壁的水,再次量瓶子的总重力

为G3。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

小红实验完成后才发现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指针指在零刻线上方一点,这种情况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___,对石块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___(均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

A、10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1mm,所以一张物理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1mm,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约为1000kg/m3,

中学生身体的体积约为:V===0.05m3,故C符合实际;

D、帕斯卡是较小的压强单位,平放在桌面中央的物理答题卡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答案】B

【解析】

解:

A、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竖直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放大的邮票是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拱桥的倒影,是平面镜,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时,要多留心生活中的实例,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镜子、倒影、潜望镜是光的反射;看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杯子或透镜看物体是光的折射。

3.【答案】B

【解析】

解:A、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明向平面镜靠近时,人的大小不变,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 正确;

C、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将不变,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故C错误;

D、红花绿叶是由于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绿叶只能反射绿光,故D错误;

故选:B。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来分析此选项。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即传播方向不变。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折射规律,特别要清楚光的折射现象,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及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特别注意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答案】C

【解析】

解: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6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即30cm>2f;2f>16cm>f,

解得:8cm<f<15cm。故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

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为使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采取的方法为:使光屏远离透镜,使像成在光屏上,故④错误。

故选:C。

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16cm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位置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出结果。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首先要熟记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

5.【答案】A

【解析】

解:

(1)由图象可知,相同时间内(如t=4s)a、b、c的路程关系为s

a

>s

b

>s

c

由速度公式v=可知,v

a

>v

b

>v

c

(2)由图象可知,t=5s时,s

a

-s

b

>2m,s

a

-s

c

≈4m>2m,s

b

-s

c

<2m;

(3)由题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结合前面解答可知,甲的s-t图象一定是图线a;乙的s-t图象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c;

故选:A。

(1)根据s-t图象找出同一时刻a、b、c对应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断三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关系;

(2)由图象判断5s内,三图象的路程差;

(3)根据图象a、b、c的速度及它们5s的路程差,根据题意选择答案。

本题是一道物体的s-t图象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分析清楚图象,由图象找出路程s与时间t的对应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6.【答案】D

【解析】

解:

A、书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桌子和书受到的总重力才等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也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C错误;

D、书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此题考查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7.【答案】D

【解析】

解:

对A分析,A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和B对A向右的静摩擦力,因为A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f

1

=F=10N,故A错误;

把AB看成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受向左的拉力F和向右的拉力F,由于两力拉力大小相等,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两个拉力,地面对B没有摩擦力,故D正确,B错误;

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故C错误。

故选:D。

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求出地面对B的摩擦力,隔离对A分析,得出B对A的摩擦力大小。

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求解,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

8.【答案】A

【解析】

解:

由于此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受到的重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G;

①②、若适当增大F,物体会仍然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不变,仍然是f=G,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若适当减小F,物体可能向下加速运动,滑动摩擦力小于重力;而原来静摩擦力等于重力,比较可知,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故③可能正确;

④、若适当减小F,物体可能仍静止或匀速下滑,则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不变,仍然是f=G,故④可能正确。

故选:A。

只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此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该题中的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利用二力平衡的特点分析即可判断。

物体受到墙的摩擦力等于物体重,故在增大压力F时,物重不变,故此时的摩擦力不变,这是本题的易错点。

9.【答案】D

【解析】

解:

虽然游码并未回零,在左盘内放了1g沙子,终于通过平衡螺母把天平调平衡了,故天平在测量前是平衡的;称量物体时,加上砝码后游码比原先的位置向右移动2g,所以物体的实际质量=20g+20g+5g+4g-2g=47g。

故选:D。

天平调节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如果一开始就指示一定的示数,最后又将这一示数与砝码质量加在了一起,必然会使读数偏大。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分析本题中的情况下,该不该将游码的示数计算在内了。游码相当于加在右盘里的小砝码,但如果因为调节的原因,这个小砝码是不应该加的,那当然在计算时就不能把它计算在内了。

10.【答案】B

【解析】

解:甲乙两物质密度之比是4:1,用甲乙分别制作了两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则体积之比为1:8,

根据密度公式,甲乙的质量之比为:

==×=1:2=3:6;

因A、B的质量之比为3:4,故可知B一定是空心的,只有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已知甲乙两物质密度之比是和边长之比,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甲乙的质量之比,结合题中质量之比确定哪个正方体是空心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甲乙的质量之比是关键。

11.【答案】A

【解析】

解:设杯子的容积为V,两液体的密度为ρ

1

、ρ

2

,则

甲杯,两液体的质量均为m

因为ρ=,

所以杯子中液体的体积V=+=×;

乙杯,两液体的体积均为,

m

=(ρ

1

2

)=××(ρ

1

2

)=m

×=m

×,

所以m

-m

=m

×-m

=m

(-1)=m

×>0,

所以m

>m

故选:A。

由题意可知两烧杯的容积相等即两杯中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表示出甲杯液体和乙杯液体的质量,然后两者相减,利用数学的不等式关系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表示两种情况小杯中液体的质量和隐含条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的应用。

12.【答案】C

【解析】

解:

由题知,两圆柱体的密度之比ρ

A

:ρ

B

=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

:p

B

=1:3,

A、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

则两圆柱体的高度之比:==×=×=2:3,故A错误;

CD、两圆柱体的粗细相同,即底面积(受力面积)相同,

p=可得,两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力:===1:3,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G=mg,

所以,两圆柱体的质量之比:====1:3.故C正确,D错误。

B、根据ρ=可得V=,

故两圆柱体的体积之比:==×=×=2:3.故B错误。

故选:C。

(1)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结合密度关系和压强关系求出两者的高度之比;

(2)两圆柱体的粗细相同,对地面压强的受力面积相同,根据p=得出两者对地面压力之间的关系,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再利用G=mg得出两者的质量之比。

(3)已知两圆柱体的质量之比和密度之比,利用ρ=可求两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的灵活应用,要注意对于均匀、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可以用p=ρgh进行运算。

13.【答案】静止惯性

【解析】

解:

小楠站在匀速向前行驶的列车里,若以小楠为参照物,列车与小楠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静止的;

当列车减速进站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减速,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会向前倾。

故答案为:静止;惯性。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物体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会表现出惯性。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惯性的应用,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4.【答案】折射乙

【解析】

解:

太阳落山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的虚像(即观察到的落日),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乙位置。

故答案为:折射;乙。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属光学基础题。

15.【答案】完整变暗

【解析】解: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用一不透光的档板档在平面镜前,故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若人眼在图中A处观察,用一不透光的档板档在平面镜前,射向平面镜的光减小,所看到的像相对于未放档板时亮度将变暗。

故答案为:完整;变暗。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6.【答案】形状运动状态

【解析】

解:用力压弹簧,弹簧变短,弹簧发生了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球拍击球,球被打飞了,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形状;改变运动状态。

17.【答案】大于竖直向上

【解析】

解:

王亮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加速向上攀时,说明王亮同学在竖直方向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因该同学加速向上攀时,所以摩擦力大于重力,即f大于G=500N,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故答案为:大于;竖直向上。

由于该同学加速向上攀,那么在竖直方向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据此分析他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方向。

此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注意物体加速运动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就可顺利解答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8.【答案】6 5.75

【解析】

解:

(1)由图丙知,12s~18s内物块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此时间内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6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滑动摩擦力f=F=6N;

由图丙可知,6~12s内,物块处于运动状态,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物体间的压力都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即6s~12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仍等于6N;

(2)由图丙知,10s~18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v===5.75cm/s。

故答案为:6;5.75。

(1)根据题意判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种类;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由图丙确定物块在不同时间段的运动状态,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及图乙,利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2)根据v=算出10s~14s内的平均速度。

本题是有关力和图象的综合分析题目,在分析过程中,关键能够根据图丙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19.【答案】大于竖直向上

【解析】

解:

(1)篮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和,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差,所以,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于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

(2)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处于平衡状态,则丹顶鹤的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因为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故答案为:大于;竖直向上。

(1)篮球在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所受重力竖直向下,空气阻力竖直向下,重力跟空气阻力属于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下落过程中,则阻力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则合力等于二力之差。

(2)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和空气的作用力而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判断空气作用力情况。

本题主要考查对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了解,其中能否确定空气阻力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所在,难度不大。

20.【答案】1800 200

【解析】

解:

40kg物体的重力:G

=mg=40kg×10N/kg=400N,

由题知,气球上升和下降时所受的浮力和阻力大小均不变,

设气球上升时受到的重力为G

匀速竖直上升时,气球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下的重力以及向下的空气阻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

浮=G

+F

,即2000N=G

+F

--------①,

匀速竖直下降时,气球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上的空气阻力、向下的重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

浮+F

=G

+G

,即2000N+F

=G

+400N-------②。

联立①②解得G

球=1800N、F

=200N。

故答案为:1800;200。

匀速竖直上升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0,符合二力平衡条件。向上的浮力与向下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和相等。匀速竖直下降。也符合二力平衡条件,空气阻力不变,向上的浮力和空气阻力之和等于向下的所载物重之和。

本题考查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有一定难度。

21.【答案】200 120

【解析】

解:设空瓶子的质量为m,

由ρ

=可得,水和酒精的体积分别为:

V

水=,V

=,

分别装满水与酒精时,水与酒精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则=,即=,

解得:m=120g;

瓶子的容积:V=V

===200cm3。

故答案为:200;120。

水和酒精装满的是同一个瓶子,因此它们的体积都等于瓶子的容积。利用密度的公式,可列出水和酒精体积的等量关系式,再根据这一等量关系,首先求出空瓶的质量。再用任何一种液体的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除以相应的密度就能得到瓶子的容积。

解决此题除了要熟练运用密度的公式以外,还要学会根据题意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再求解。

22.【答案】26 2.6×103

【解析】

解:

设整个冰块的体积为V,其中冰的体积为V

1

,石块的体积为V

2

;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m,其中

冰的质量为m

1

,石块的质量为m

2

(1)冰块完全沉入水中,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根据ρ=,冰化成水后的体积:

V

化水

===,

由题意可知,冰的体积减去熔化成水后的体积,就是水面下降的体积,

所以V

1

-V

化水

=V

1

-=S△h

2

即V

1

-V

1

=100cm2×0.1cm=10cm3,

解得冰的体积:V

1

=100cm3。

则冰的质量:

m

1

V

1

=0.9g/cm3×100cm3=90g;

则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

m

2

=m-m

1

=116g-90g=26g。

(2)由题意可得,冰块和石块的总体积:

V=S△h

1

=100cm2×1.1cm=110cm3,

则石块的体积:

V

2

=V-V

1

=110cm3-100cm3=10cm3

所以石块的密度:

ρ石===2.6g/cm3=2.6×103kg/m3。

故答案为:26;2.6×103。

(1)设整个冰块的体积为V,其中冰的体积为V

1

,根据冰熔化为水时,质量保持不变,但体

积减小,以体积的减少量作为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即可求出冰块中冰的体积。

利用冰的密度和体积求出冰的质量总质量减去冰的质量就是石块的质量;

(2)利用V=S△h

1

求出整个冰块的体积,然后用总体积减去冰块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出石块的密度。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运用,关键是明确冰的体积减去熔化成水后的体积,就是水面下降的体积。

23.【答案】3.25

【解析】

解:

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5cm-2.00cm=3.25cm。

故答案为:3.25。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4.【答案】解:

(1)t=15min=0.25h,

汽车行驶的速度:

v==

?

=164km/h;

(2)汽车的重力:

G=mg=6000kg×10N/kg=6×104N,

汽车在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f=0.1G=0.1×6×104N=6×103N,

汽车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故牵引力F=f=6×103N。

答:(1)汽车行驶的速度是164km/h;

(2)汽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是6×103N。

【解析】

(1)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2)利用G=mg求出汽车的重力,然后根据阻力和车重的关系求出阻力,再利用力的平衡得出牵引力。

此题考查速度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难度不大,属于中考常见题型。

25.【答案】解:(1)小鱼的质量:m=m乙-m甲=1250g-1100g=150g;

(2)小鱼排开水的质量:m排水=m丁-m丙=1247g-1100g=147g,

小鱼排开水的体积就是小鱼的体积:V鱼=V水=排

==147cm3;

小鱼的密度:ρ鱼=

=≈1.0g/cm3;

(3)捞出小鱼时会带出部分水,使测得鱼的体积增大,根据ρ=知,测得鱼的密度偏小。

答:(1)小鱼的质量150g;

(2)小鱼的密度1.0g/cm3;

(3)捞出小鱼时会带出部分水,使得测量的小鱼的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解析】(1)用杯子、水、小鱼的质量减去杯子和水的质量就是小鱼的质量;

(2)小鱼的体积就是减少的水的体积,根据ρ=算出小鱼的密度;

(3)捞出小鱼时会带出部分水,使鱼的体积增大,根据ρ=判断对小鱼密度的影响。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掌握小鱼的体积就是排开水的体积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解:(1)A是柱体,A的体积可以表示为V A=S A h A,

A对B的压力等于A的重力F A=G A=m A g=ρA V A g=ρA S A h A g,

则A对B的压强p A===?=ρA h A g,

圆柱体A的密度ρA=?==2.5×103kg/m3;

(2)B的重力G B=m B g=ρB V B g=ρB S B h B g,

圆柱体A和B的重力之比:G A:G B=ρA S A h A g:ρB S B h B g=ρA S A h A:ρB S B h B=2.5×103kg/m3×1×0.08m:3×103kg/m3×2×0.1m=1:3;

(3)若将A沿水平方向截去2cm的高度,A对B的压强变化量是△p1=ρA△hg=2.5×103kg/m3×0.02m×10N/kg=500Pa,

A对B压力的变化量以及B对对面的变化量:△F2=△F1=△p1S A=ρA△hgS A,

因为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2,

所以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是△p2=△ =△?=ρA△hg=×2.5×103kg/m3×0.02m×10N/kg=250Pa。

答:(1)圆柱体A的密度为2.5×103kg/m3;

(2)圆柱体A和B的重力之比为1:3;

(3)A对B的压强变化量是△p1为500Pa;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是△p2为250Pa。

【解析】

(1)圆柱体A对B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受力面积等于A的底面积,利用体积公式、密度公式、质量公式、压强公式,可以求出圆柱体A对B的压强表达式,将数据代入求出圆柱体A 的密度;

(2)根据G=mg=ρVg=ρShg以及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2,算出圆柱体A和B的重力之比;(3)根据△p

1

A

△hg和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2算出A对B的压强变化量是△p

1

和B

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是△p

2

此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公式并能进行熟练推导得出压强的最终表达式,需要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

27.【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折射光线过二倍焦距处,其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处,如图所示:

【解析】

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画出折射光线;

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所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像在二倍焦距处,所

以过二倍焦距处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一定过另一侧二倍焦距处,画出入射光线。

此题考查透镜光路图的画法,关键是知道过二倍焦距处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处。

28.【答案】解: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与斜面接触面的中点处,过此点与斜面垂直向下的力,即为压力,如下图:

【解析】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作用在斜面上,作用点就画在斜面上,方向是垂直斜面并且指向斜面内部。

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力的示意图要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斜面,因此这个力的作用点不能画在物体上。

29.【答案】不透过未点燃相等等效替代法反射A2不随 0.48

【解析】

解:(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应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此时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是经玻璃板反射成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

2

(5)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虚像不在玻璃板上,所以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平移,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将不随门平移;

(6)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

2

倍,即平面镜的厚度是×0.96cm=0.48cm。

故答案为:(2)不透过;(3)未点燃;相等;等效替代法;反射;(4)A

2

;(5)不随;(6)0.48。

(2)根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一特点,可判断蜡烛的像能不能成在光屏上;

(3)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4)玻璃表面是光滑的,所以通过玻璃的反射后可以成像,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5)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形成;

(6)平面镜的前后两面都能起到反射面的作用,根据物体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30.【答案】二力平衡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大小小

于小于测力计静止,方便读数(或木板不用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解:(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比较甲、乙两图,接触面粗糙相同,乙中压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故得出:在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实验中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把木块和铜块叠加在一起是为了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4)因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大小不变,故摩擦力大小不变,若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变小,故弹簧测力计读数小于摩擦力;

(5)弹簧测力计使用时要进行调零,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在水平方向上使用,因为在竖直方向上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弹簧要比在水平方向上要长,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导致测量结果小于摩擦力;

(6)图丁中,物体静止,物体受到的测力计拉力与木板对其施加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故测力计静止,方便读数(或木板不用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压力大小;(4)小于;(5)小于;(6)测力计静止,方便读数(或木板不用做匀速直线运动)。

(1)水平匀速拉动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2)(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图中现象得出结论;

(4)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分析摩擦力大小不变,根据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分析拉力变化;

(5)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因弹簧自身重力的作用,再水平使用时,指针回缩,则测出的力的示数会变小;

(6)根据图丁中物体处于静止,物体受到平衡力分析。

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对实验方案的改进,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31.【答案】67 2.68 小于ρ石=ρ水偏小偏小

【解析】

解:

(1)①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

即m

1

=50g+10g+5g+2g=67g;

③加水把石块浸没,并在水面处做标记,接着取出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

2

=350g;

再往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

3

=375g,

加水的质量:

m

=m

3

-m

2

=375g-350g=25g,

由ρ=得石块的体积:

V=V

===25cm3;

石块的密度:

ρ===2.68g/cm3;

由于步骤2中取出石块会带出水,测得B烧杯中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所测水的体积偏大,在质量准确的情况下,根据ρ=可判断测得的石块密度小于真实值。

(2)由①②③可得,溢出水的重力G 溢出=m 溢出g=ρ水V 溢出g=G 1+G 2-G 3,

石块的体积: V=V 溢出=, 石块的质量m=,

石块的密度: ρ

石=

==ρ

水------①;

指针指在零刻线上方一点,实际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使得对重力测量结果偏小,设每次测量结果都偏小△G ,由①知可知分子、分母都减小△G , ρ

石=

ρ

水,由数学做差的思想比较大小可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①67;③2.68;小于;(2)③ρ

石=

ρ

;偏小;偏小。

(1)利用替代法测体积的方法,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与标记相平。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是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石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根据V=计算出小矿石的体积;

再利用密度公式求石块的密度;

(2)由①②可求得溢出水的重力,然后可求得溢出水的体积,因为石块浸没,所以V 石=V 溢,已知石块的重力G 1和可求得石块的质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石块的密度表达式; ③指针指在零刻线上方一点,实际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使得对重力测量结果偏小,由石块的密度表达式结合数学做差的思想比较大小。

此题是“测量固体的密度”的实验,考查了天平、量筒的使用和读数及密度的计算、测量误差的分析,最后一问难度较大。

重庆巴蜀中学

重庆巴蜀中学 关于开展校本课程总结表彰及等级评定的通知各位校长、各位老师: 为了调动学校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出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为了整理、总结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不断提高教师、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建设的能力,经学校研究,决定自2011年起,每年进行一次校本课程建设总结表彰。现将《巴蜀中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见附一)公布于此,并对校本课程等级申报、评定工作,做如下部署,请各位老师参照执行。 1、凡是参与过高2011级高一(下)选修课程开设(具体课程名称及指导教师姓名,见附三)的教师及课程;凡是参与过高2013级高一(下)选修课程开设(具体课程名称及指导教师姓名,见附四)的教师及课程,因相关资料在学校已有存档,故相关课程教师,可以不再提交资料及填写申报表,学校组织专家组根据学校已有资料进行评审。 2、学校除高2011级、高2013级外,在其他年级开设过选修课的老师,或附 3、附4有遗漏、错误的教师,请将开课的相关材料进行整理,于7月29日以前将纸质材料,课程等级申报表(见附二)交到本部行政楼二楼课改处。或发往bashu_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e45752713.html,。逾期不予受理申报申请。 重庆巴蜀中学 2011年7月21日

附一: 巴蜀中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试行) 一、指导思想及评价原则 落实学校教育理念。校本课程开设要符合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引领教师多元发展。 贯穿学校德育主线。校本课程必须体现学校的“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育人理念,校本课程评价必须依托“公正诚朴”的校训,提升学生对“善雅志”的感悟,培养紧跟时代主旋律的合格中学生。 彰显区域发展特色。校本课程在“131”校本课程体系内,教师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来设计课程,但课程的选择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学校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实际情况,体现区域发展特色。 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校本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扎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丰厚土壤,尽量体现经济发展的方向、政治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文化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热点。总之,校本课程要引领时代发展潮流。 坚持科学发展思路。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学生能否实现知识、能力、视野的拓展,能否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悟是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内容。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相一致,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帮助学生认识科学规律、接受人文熏陶。 二、评价策略

重庆鲁能巴蜀中学初一七年级第一次数学月考

重庆鲁能巴蜀中学初一七年级第一次数学月考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这是你进入中学参加的第一次正规考试,你可不要紧张哟,考题比较基础,希望你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祝你考出好成绩!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计算|2|-的结果是( ) A. 0 B. -2 C. 2 D. 4 2. 下列四个运算中,结果最小的是( ) A. 1(3)--- B. 1(3)-- C. 1(3)?- D. 1(3)÷- 3. 下列各组数中,其值相等的是( ) A. 24 4和2 B. 44 2(2)--和 C. 3 2 2(3)--和 D. 2 2 (32)32-?-?和 4. 下列有理数中,负数的个数是( ) ①(1)-- ②2 (2)-- ③|3|-- ④3 (4)-- ⑤22-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 计算:11(3)()333 ?-?-?等于( ) A. 1 B. 27 C. -9 D. 9 6. 若||8a =,则8 2 a +的值为( ) A. 0 B. 0或8 C. 4 D. -8或8 7. 下列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 ①2 2(2)6---=- ②2 (2)(2)6-+-= ③2 1 (2)(2)4 -÷-=- ④2 2(2)8-?-=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8. 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则这个数是( ) A. 2或-2 B. 4或-4 C. -1或3 D. 1或-3

重庆巴蜀中学生物八年级上学期 期末生物试题

重庆巴蜀中学生物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陆生脊椎动物 B.都属变温动物 C.所产的卵都有卵壳 D.发育过程都经过变态发育 2.下列对蝗虫外骨骼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保护内部柔软器官;B.支持体内器官; C.保护体内的骨骼;D.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对以下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归类,正确的是() A.水蛭——软体动物B.蝗虫——环节动物 C.蜈蚣——线形动物D.七星瓢虫——节肢动物 4.判断鲸是哺乳动物的最主要依据是() 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 C.体表被毛D.体温恒定 5.右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B.猫与虎的共同特征最多 C.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D.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 6.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合理的是()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影响 C.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 D.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7.有关哺乳动物的下列特征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都在陆地上生活 B.哺乳动物不同于鸟的特点是不能在空中飞翔 C.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D.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食、消化能力 8.在做蚯蚓的观察实验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擦拭蚯蚓体表,目的是()A.降温作用B.使体表湿润,维持正常呼吸C.保持身体柔软D.保持身体湿润,有利于运动

9.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口必须加水密封,其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B.阻止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D.阻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 10.引体向上是很多男同学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请问在做引体向上将身体拉到最高位置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舒张B.收缩、收缩C.舒张、收缩D.舒张、舒张11.动物具有学习行为,其意义主要是() A.便于找到食物B.能够逃避敌害 C.便于找到配偶D.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 12.搜救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取食行为D.防御行为 13.有口无肛门,有刺细胞的动物是() A.水螅B.涡虫C.蛔虫D.蚯蚓 14.消灭蝗虫时,把它的头部置于水中不能使它窒息,原因是() A.蝗虫可以吸收水中的氧气B.蝗虫可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C.蝗虫可以几个小时不呼吸D.蝗虫通过气管进行呼吸 15.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①卵生②用鳃呼吸③用鳍游泳④体表覆盖鳞片,有黏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6.食品腐败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 ) A.气温过高B.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C.食品生虫 D.食品中水分过少 17.医生给骨折病人做手术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护() A.骨髓B.骨密质C.骨松质D.骨膜 18.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新品种,是利用了A.基因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染色体的多样性 19.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动物结构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河蚌的贝壳——游泳B.蝗虫的气管——呼吸 C.蜥蜴的鳞片——保护D.家鸽的羽毛——飞行 20.鲫鱼生活在水中,其呼吸器官是() A.鳃B.鳔C.侧线D.鳍 2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 A.昆虫释放性外激素B.发现蜜源的蜜蜂“跳舞” C.猫头鹰晚上出来抓老鼠D.小狒狒对“首领”做出顺从的姿态 22.下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完整版)重庆巴蜀中学高2017级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及其答案

2014-2015重庆巴蜀高一(上)期末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地球的公转不能把地球当成质点 B .空间站中的物体由于处于失重状态会失去惯性 C .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才和路程相等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物体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如图所示为质点B 、D 的运动轨迹,两个质点同时从A 出发,同时到达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B 的位移大 B .质点D 的路程大 C .质点D 的平均速度大 D .质点B 的平均速率大 3.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 0时间 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 B .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 .Ⅰ、Ⅱ两个物体在t 1时刻相遇 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12 2 v v 第2题 第3题

4.一个质量为50kg 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的升降机地板上,升降机加速度大小2m/s 2, 若g 取10m/s 2,这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可能等于( ) A .400 N B .500 N C .700 N D .0 5.在地面上方某处,将一个小球以V=20m/s 初速度竖直上抛,则小球到达距抛出点10m 的 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g=10m/s 2)( ) A . 2S B .(2- 2)s C .(2+2)s D .(2+ 6)s 6.如图所示,清洗楼房光滑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 ,且视为质点.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 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 2,则( ) A .F 1= sin G B .F 2=Gtanα C .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则F 1与F 2的合力变大 D .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则F 1减小,F 2增大 7.如图所示,传送带向右上方匀速运转,若石块从漏斗里无初速度掉落 到传送带上,然后随传送带向上运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石块落到传送带上可能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石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受到向右上方的摩擦力作用 C .石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受到向左下方的摩擦力作用 D .开始时石块受到向右上方的摩擦力后来不受摩擦力 8.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5m/s ,它在一条河宽150m ,水流速度为4m/s 的河流中渡河, 则该小船( ) A .不能到达正对岸 B .渡河的时间可能小于30s C .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不能为150m D .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120m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理综生物试题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理综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的识别 B.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一般都具有双向性 C.无论生物体内还是生物体外,传递每一种信息都必须依赖具体的信息分子 D.人体产生的能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分子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2.在真核细胞的代谢活动中,都会产出[H](还原性氢),下列有关[H]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中产生的[H]将转移到线粒体内膜上并最终被消耗 B.具核细胞的无氧呼吸产少的[H]将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被消耗 C.光合作用中产生的[H]将从类囊体薄膜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中为CO2的固定供氢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都能产生[H],和两者的化学本质不同 3.下图Ⅰ和Ⅱ是两个有关渗透作用的U型槽,装置初期U 型槽内的液面均相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中,若仅水能透过半透膜,甲乙分别是等质量分数浓度的葡萄糖和麦芽糖溶液,则一段时间后,乙的液面高于甲的液面 B.图Ⅱ中,若仅水能透过半透膜,则一段时间后,乙的液面高于甲的液面 C.图Ⅱ中,若仅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则乙的液面高于甲的液面 D.图中水分子在甲、乙之间的渗透与动物细胞的吸水失水原理不一致 4.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常染色体显性,但最不可能是伴X显性 B.若Ⅰ1为纯合子,则Ⅲ1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2 C.若Ⅱ4不含该遗传病的正常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bb或X B X b D.若需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则需要对患病家族进行调查统计 5.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最终表现为性状的多样性 B.线粒体DNA的缺陷导致的遗传病可由双亲传给后代 C.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基因的改变必然导致蛋白质改变,蛋白质改变必然导致性状改变 6.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每一个阶梯代表的含义是相应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图中一般不会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包括分解者 D.图中能体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

重庆巴蜀中学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重庆巴蜀中学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苗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进行“探究杜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已知纡个钩码重 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半衡。 (2)在图甲中的A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_个钩码。 (3)如图乙所示,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弾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____N;若在C点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____(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右 3 1.5 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杠杆在使用前左端下沉,说明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B L B,得 4G×3L=F B×4L 解得 F B=3G 即需在B点处挂3个钩码。 (3)[3]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C L C,得 4G×3L=F C×4L 解得 F C=3G=3×0.5N=1.5N [4]如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动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才能使杠杆仍然水平平衡。 2.如图,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相同的重0.5 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

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巴蜀中学高2022届高一(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果。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统一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74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的诗意从不空洞 梅子涵 ①让现代人在童年时阅读到儿童文学,是诗意文明、浪漫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实也含有对生命的实用意义。真正的诗意和浪漫向来不空洞。 ②童年时光会有许多内容陪伴,儿童文学是其中一个高级部分。文学、艺术本是人的生命所创造,却常常被悬置,因为人更注重看得见的物质和利益,却不是如泰戈尔所说,更愿意把“无物”的诗握在手里。巴金说,童话虽然讲的都像梦话,但是这些梦话里有新鲜空气,值得生活里的人进来呼吸。拥有儿童文学阅读的童年,便有一生和文学亲近的可能,童年的接触和喜爱最有可能延长为终身记忆和习惯。一个期望拥有高级趣味的人,是必须有文学阅读习惯的。 ③文学阅读是对母语更高层次的学习。这便是孩童语文课本中必须有文学篇章、而且应当选取优质文学篇章的理由。母语最优美的语气、搭配、节奏、表达力都在母语文学里,孩童若拥有丰富的文学阅读,便从小就有了更形象、更干净、更准确运用母语的能力。优美的儿童文学语言令人安定,心平气和,值得被记忆储存,以为日常运用。 ④幽默、诙谐是儿童文学的天然素质,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大本领,是可爱、智慧人类的人格成分,是生活着的日子里优美的交往能力和呼吸中的香水味道。幽默和诙谐很有可能来自天生,也有可能在成长中渐渐增添。无论是先天已经具备还是后天渐渐生成,儿童文学阅读都具备唤醒和提供幽默诙谐的能力。

2021届重庆市重庆巴蜀中学高三(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物理试题

2021届重庆市重庆巴蜀中学高三(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 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a、b、c悬空靠墙均处于静止状态,对于a、b、c三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受到的两个静摩擦力方向均竖直向上 B.b总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C.c总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a与墙壁摩擦力的大小随F的增大而增大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街上看见某品牌汽车尾部标有“40TFSI”字样于是回家查询资料了解到其数值“40”是表示该车辆从静止加速到100km/h过程所获得最大加速度 的10倍(且该加速度单位由国际单位组成)。那么该车从静止加速到100km/h所需最小时间约为() A.6s B.7s C.8s D.9s 3.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所示,某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从雪坡上先后以初速度之比v1:v2=4:5沿水平方向飞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从飞出到落到雪坡上的整个过程中() A.运动员先后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相同

B.运动员先后落在雪坡上的速度方向不同 C.运动员先后落在雪坡上重力做功之比为9:16 D.运动员先后落在雪坡上动能的增加量之比为16:25 4.中国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在月球背面软陆。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引力范围时,通过变轨先进入绕月圆轨道,再经变轨,进入椭圆轨道,其中A、B两点分别为近月点和远月点,如图所示。已知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绕月圆轨道半径为r,忽略地球引力的影响,则嫦娥四号探测器从A点飞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 A B C D 5.图甲为一种大型抛石机,将石块放在长臂一端的石袋中,在短臂端挂上重物,爱射前将长臂端往下拉至地面,然后突然松开,石袋中的石块过最高点时就被抛出,可筒化 为图乙所示。将一质量m=80kg的可视为质点的石块装在长L=40 3 m的长臂末端的石袋 中,初始时长臂与水平面成α=30°。松开后,长臂转至竖直位置时,石块在轨迹最高点被水平抛出,落在水平地面上。石块落地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120m。忽略长臂、短臂和石袋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和所有摩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块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为50m/s B.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石块机械能的增加量 C.石块从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石袋对石块做功1.6×105J D.石块圆周运动至最高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3600W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受水平恒力作用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曲线运动,经过时

重庆巴蜀中学高2017级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及其答案

重庆巴蜀中学高2017级高一(上)期末考试 数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0=A ,{}3,0,1+-=a B ,且B A ?,则a =( ) A .1 B .0 C .2- D .3- 2、不等式 2 01 x x -<+的解集是( ) A .()2,1- B .()(]2,11,-?-∞- C .()[)+∞?-∞-,21, D .(]2,1- 3、已知点)cos ,(tan ααP 在第三象限,则角α的终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函数21,1()23,1x x f x x x ?-=?->?≤,则1 ()(3)f f 的值为( ) A .7 3 - B .3 C . 1516 D .89 5、将函数cos(2)4y x =+π的图像向右平移8 π 个单位,再把所得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 来的1 2 (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 ) A .()cos 4f x x = B .()sin f x x = C .()sin 2f x x = D .()cos 2f x x = 6、已知函数1 ()ln 3 f x x x =-,则)(x f 满足( ) A .在区间1,1e ?? ???,()e ,1内均有零点 B .在区间1,1e ?? ???,()e ,1内均无零点 C .在区间1,1e ?? ???内有零点,()e ,1内无零点 D .在区间1,1e ?? ???内无零点,()e ,1内有零点 7、已知1a = ,6b = ,()2a b a ?-= 则向量a 和向量b 的夹角是( ) A .6π B .4π C .3π D .2π

重庆巴蜀中学物理电功率(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重庆巴蜀中学物理电功率(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电功率易错压轴题(难) 1. ( ) U U U P U I R - ==额额 额额额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为了比较精确的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压表的量程应选0-____V; (2)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故障可能是_____(选填“电流表与导线”或“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是2.5V,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W; (4)测量结束后,应先______,再拆除导线,最后整理好器材; (5)某实验小组在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描点法,在坐标纸上作出了如图所示的I-U图象,请指出作图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是_______; (6)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还缺一根导线连接才完整),可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其中R为定值电阻?请写出本实验主要测量步骤及所测物理量: ①电路连接完整后,开关S2断开,S1?S3闭合,调节滑动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额; ②_______,开关S3断开,S1?S2闭合,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2; ③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额=______(用R?U额?U2表示) 【答案】3 灯泡与灯座 1.25 断开开关图线不应画成直线或横坐标的标度取值过大 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 () U U U R 2 额额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题中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所以电压表的量程应选0~3V。 (2)[2]实验时,小灯泡不亮,且电流表示数几乎为0,则电路中有断路现象,而电压表有示数,即电压表与电源是接通,则故障可能是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 (3)[3]由图示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小灯泡的电功率

重庆巴蜀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重庆巴蜀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食品腐败和食品保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B.保存食品时超量添加食品防腐剂对人体无害 C.冷藏保存食品主要是因为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风干保存食品是因为干燥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2.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蝗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 B.鲫鱼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 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3.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是对其水生生活的适应 B.具有角质的鳞是蛇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 C.身体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 D.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点 4.如图表示的是人体的屈肘动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1、2分别表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B.前臂骨和上臂骨通过2两端的肌腱连接起来 C.完成屈肘动作时,1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 D.在屈肘动作中1 和2是相互配合活动的 5.人们在运动中难免会遇到意外伤害。下列意外伤害不会影响运动功能的是 A.尺骨骨折B.肌肉拉伤C.肩关节脱臼D.皮肤檫伤 6.四川的泡菜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一种风味小菜。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B.阻止尘埃 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发酵 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进行发酵 7.屠呦呦因创制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分类学上,青蒿和向日葵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向日葵的近 B.青蒿与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

重庆巴蜀中学高2018级高一上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x A 、-1 B 、1 C 、-2 D 、2 重庆市巴蜀中学 2015-2016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2018 届(一上)数学试题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 12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集合 M 1,1,3,5 ,集合 N 3,1,5 ,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5、f (3x )= x ,则 f (10)=( ) 3 10 A 、log 310 B 、 lg3 C 、 103 D 、310 6、为了得到 y =sin (2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 y =sin2x 的图像( ) 6 e x ,x ≤0 7、下列函数中,与函数 y = 1 x 的奇偶性相同,且在(- ∞,0)上单调性也相同的是 ( )x ,x 0 e 1 2 3 A 、y =- B 、y = x +2 C 、y =x -3 8、 tan70 cos10 ( 3 tan 20 1)的值为( ) 2、“x ≥3”是“ x ﹥3”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 件 3、 sin585 的值为( ) 2 A 、- 2 B 、 2 C 、- 3 D 、 3 2 2 2 2 4、若 θ是第四象限 角, 且 cos cos ,则 是( ) A 、 N M 2 2 2 B 、 N M C 、 M N 1,5 D 、 M N 3, 1,3 A 、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6 C 、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6 B 、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12 D 、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12 D 、y = log 1 x e

(完整版)2019年重庆巴蜀中学小升初数学试卷

数学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填空:(每题3分,共36分) 1、一个四位数□73□,有约数3,又是5的倍数,这样的四位数一共有 个。 2、 在己考的4次考试中,张明的平均成绩为90分(每次考试的满分是100分),为了使平均成绩尽快达到95分以上,他至少还要连考( )次满分。 3、有一种由3份甲种糖和2份乙种糖配成的什锦糖,比由2份甲种糖和3份乙种糖配成的什锦糖每千克贵5. 28元,那么每千克甲种糖比每千克乙种糖要贵( )元。 4、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宽比是3:1,乙的长宽比是5:1,甲、乙两个长方形面积比是( )。 5、一堆棋子有黑、白两种颜色,其中黑子占22 7 ;若增加10枚白子,这时黑子占72。那么, 这堆棋子原有 枚。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是acm ,底是bcm ,这个图形的面积最大是( )cm 2。 7、把 7 1 化成小数后,小数点后50个数字之和是( )。 8、重庆巴蜀中学五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约有二百多人,考试成绩得90~100分的恰好占参赛人数的 71,得80~89分的占参赛人数的51,得70~79分的占参赛人数的3 1 ,那么70分以下的有 人。 9、有一正方体的体积是12cm 3,把这个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 )cm 3。 。 10、己知a:b=c:d ,现将a 扩大2倍,b 缩小到原来的31 ,而c 不变,d 应( ) 比例仍然成立。 11、某球赛门票15元1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则每张门票降价了( )元。 12、五年级参加文艺会演的共46人,其中女生人数的54是男生人数的12 1 倍,则参加演出的男生( )人。 二、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一个长20分米的方木的横截面是边长为m 分米的正方形,将它锯掉8分米后,方木的体积比原来减少( )。 A 、8m 立方分米 B 、12m 立方分米 C 、8m 2立方分米 D 、12m 2立方分米 2、 把一根铁丝分成两段,第一段是全长的32,第二段是全长的3 2 米,第一段与第二段比(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比较 3、 a × 52=b ×53=c ×5 7 =d ,a 、b 、c 、d 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 ) A 、a B 、b C 、c D 、d 4、 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比7:8,它们的底面半径的比是3:2,那么该圆锥体和圆柱体高的比是( ) A 、7:18 B 、32: 63 C 、7:6 D 、6:7 5、下面判断中错误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②因为2012年的2月有28日这一天,所以2012年是平年。 ③一件大衣,如果卖100元,可赚25%;如果卖120元,就赚50% ④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0.1后的近似值是2.0.这个小数最大是2.44。 ⑤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1 。 三、计算:(共28分) 1、直接写出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6.15÷1.7+0.85÷1.7= 199+99×99= ( 94+135+95+138)×1009= 2.25× 53+2.75÷13 2 +60%= 99999÷5+9999÷5+999÷5+99÷5+9÷5= 2、神机妙算(每题3分,共18分) 1、5132×5 3+7143×74+9154÷59 2、 256×255254+254×2551 3、141-521×19961995×521380 -181 1 4、 121+201+301+421+561+721+901 就读学校: 年级 班 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密… …封 … … 线 … … 内… … 不 ……得……答… …题 … …

2019-2020学年重庆市江北区鲁能巴蜀中学九年级(上)入学物理试卷

2019-2020学年重庆市江北区鲁能巴蜀中学九年级(上)入学物 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6分) 1. 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2019年7月份重庆主城区的平均气温可达40°C B.家庭用电中,冰箱正常工作一天约耗电10kW?? C.人体大拇指甲盖上承受的大气压力约10N D.现在市场上的智能手机的电功率约为100W 2. 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3. 下列对图中有关电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是因为两者之间一个带正电,另一个带负电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定向移动的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C.验电器既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又能粗略判断物体的带电量的多少 D.电视机后盖和机壳是由塑料制成,它也是非常好的电工材料 4.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例如:如:由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推知分子间有空隙,下列能体现这种科学方法的是() A.在两张自由下垂的纸中间向下吹起,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B.用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说明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C.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小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就是它的体积 D.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拉力的大小代替摩擦力的大小 5. 关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了液体压强与液体的重力有关

(完整版)重庆巴蜀中学2020届初三上物理期中考试(word版无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物理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B.让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50℃ C. 1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D.家用电冰箱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10A 2.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一一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一一液化吸热 3.下列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4.如图1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一定的 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 B.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 C.两片金属箔都带上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D.两片金属箔都带上负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手机充电,手机电池是用电器 B.在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 C.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D.两个轻质小球相互吸引,则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6.如图2所示是一款平衡车,它是依靠电力驱动及人体平衡能力控制的代步工具,当电 源开关S l闭合时指示灯亮起;人站在平衡车踏板上时开关S2自动闭合,电动机才能 启动开始运动,紧急情况时S l自动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下列电路图中,与其原 理相符的是()

重庆巴蜀中学小升初数学试卷2019届

1 重庆巴蜀中学小升初数学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填空:(每题3分,共36分) 1、一个四位数□73□,有约数3,又是5的倍数,这样的四位数一共有 个。 2、 在己考的4次考试中,张明的平均成绩为90分(每次考试的满分是100分),为了使平均成绩尽快达到95分以上,他至少还要连考( )次满分。 3、有一种由3份甲种糖和2份乙种糖配成的什锦糖,比由2份甲种糖和3份乙种糖配成的什锦糖每千克贵5. 28元,那么每千克甲种糖比每千克乙种糖要贵( )元。 4、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宽比是3:1,乙的长宽比是5:1,甲、乙两个长方形面积比是( )。 5、一堆棋子有黑、白两种颜色,其中黑子占22 7 ;若增加10枚白子,这时黑子占72。那么, 这堆棋子原有 枚。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是acm ,底是bcm ,这个图形的面积最大是( )cm 2。 7、把 7 1 化成小数后,小数点后50个数字之和是( )。 8、重庆巴蜀中学五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约有二百多人,考试成绩得90~100分的恰好占参赛人数的 71,得80~89分的占参赛人数的51,得70~79分的占参赛人数的3 1 ,那么70分以下的有 人。 9、有一正方体的体积是12cm 3,把这个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 )cm 3。 。 10、己知a:b=c:d ,现将a 扩大2倍,b 缩小到原来的3 1 ,而c 不变,d 应( ) 比例仍然成立。 11、某球赛门票15元1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则每张门票降价了( )元。 12、五年级参加文艺会演的共46人,其中女生人数的54是男生人数的12 1 倍,则参加演出的男生( )人。 二、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一个长20分米的方木的横截面是边长为m 分米的正方形,将它锯掉8分米后,方木的体积比原来减少( )。 A 、8m 立方分米 B 、12m 立方分米 C 、8m 2立方分米 D 、12m 2立方分米 2、 把一根铁丝分成两段,第一段是全长的32,第二段是全长的3 2 米,第一段与第二段比(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比较 3、 a × 52=b ×53=c ×5 7 =d ,a 、b 、c 、d 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 ) A 、a B 、b C 、c D 、d 4、 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比7:8,它们的底面半径的比是3:2,那么该圆锥体和圆柱体高的比是( ) A 、7:18 B 、32: 63 C 、7:6 D 、6:7 5、下面判断中错误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②因为2012年的2月有28日这一天,所以2012年是平年。 ③一件大衣,如果卖100元,可赚25%;如果卖120元,就赚50% ④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0.1后的近似值是2.0.这个小数最大是2.44。 ⑤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 1 。 三、计算:(共28分) 1、直接写出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6.15÷1.7+0.85÷1.7= 199+99×99= (94+135+95+138)×1009= 2.25× 53+2.75÷13 2+60%= 99999÷5+9999÷5+999÷5+99÷5+9÷5= 2、神机妙算(每题3分,共18分) 1、513 2×53+7143×74+9154÷59 2、 256×255254+254×2551 3、 141-521×19961995×521380 -1811 4、 121+201+301+421+561+721+90 1 就读学校: 年级 班 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肖老师培训学校 班 ……密… …封 ……线 … … 内……不 ……得……答… …题… … 联系电话: …题 … …

重庆巴蜀中学初2011级初二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重庆巴蜀中学初2011级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卷 (本卷:g=10N/kg)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mg B.中学生在平静时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180次左右 C.一张试卷纸的厚度大约0.8纳米 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一般是5km/h 2.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旁边一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 A.子弹飞行速度很慢B.飞机飞得很快 C.子弹在空中静止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3.光学元件的应用中,正确解释的是() A.穿衣镜(平面镜)产生的是放大的虚像; B.“弯曲镜子”(俗称“哈哈镜”)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 C.物体在普通照像机前面的任何位置都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D.照相机、幻灯机使用的光学元件都是凸透镜。 4.某同学站在磅秤上, 下列哪一对是平衡力() 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B.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地面的压力; D.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压力。 5.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我们需要一直用力推地上的木箱,木箱才能持续运动下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 B.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由于运动快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6.下列实例中,减小摩擦的实例是 ( ) A.若要把拧得很紧的瓶盖扭开,可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 B.在我们的鞋底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为了把玻璃窗擦的更干净些,要用更大一点的力压抹布 D.移动较重的货箱时,在货箱下面垫上几根圆木 7.关于重力,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下面没有支撑的物体都要下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这个力叫重力 B.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物体的重心有的可能不在物体上 C.地球表面的所有物体,它们的重力方向可能不平行 D.地球表面的所有物体,它们的重力方向都是平行的 8.一只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 A.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不变B.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也减小 C.密度不变,质量不变D.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9.在用天平测质量时,珊珊同学用了严重磨损的砝码测物体的质量,其结果()A.测量值小于真实值B.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C.测量值等于真实值D.无法判断 10.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棒截成两段,两段的长度之比是2:1。则它们的质量之比和密度之比分别是( ) A.1:1和1:1 B.2:1和1:1 C.2:1和2:1 D.1:1和2:1 11.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图线如图1所示,在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 )

重庆巴蜀中学高2018级高一上期末英语精彩试题

实用文档 重庆巴蜀中学高2018级高一上期末考试 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题1.分,满分7.5分)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A. Driving. B. Working C. Walking 2. How is the weather? A. Hot. B. Warm. C. Cool. 3. Where will the man go first? A. A theater B. A library. C. A restaurant. 4.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Giving directions. B. Making invitations C. Introducing a theater. 5. Whom is the man complaining about? A. His wife . B. His kid. C. The teach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ich fligh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take? A. The 7:45 am one. B. The 4:05 pm one. C. The 7:25 pm one 7. How will the woman pay for her ticket? A. By credit card. B. By check. C. In cash. 9题。段材料,回答第听第78、s opinion about her colleagues? '8. What is the woman A. Stupid B. Talented. C. Lazy 9. What does the man his boss to do? A. Finish his work earlier. B. Rely one his employees. C. Become stricter in choosing clerks.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