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cma环境检测机构RBT214:2017程序文件(含环境检测机构补充要求)

2020最新cma环境检测机构RBT214:2017程序文件(含环境检测机构补充要求)
2020最新cma环境检测机构RBT214:2017程序文件(含环境检测机构补充要求)

XXXX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受控章:

发放编号:

总页数: 158页(含封面)

程序文件

(2.0/1 版)

XXXX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XX年XX月XX日实施日期:XXXX年XX月XX日

2

3

(第2.0/1版)批准令

为了保证本公司检验检测活动的质量,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现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63号)、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等文件,编制了适用于本公司检验检测活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运行,情况基本正常。为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再次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进行了修订。本程序文件(第2.0/1版)及相关的其他体系文件已经审定,予以发布,自XXXX年XX月XX日起实施。

《程序文件》(第2.0/1版)阐明了本公司加强质量管理,所有检验检测活动必须的操作规程,也是指导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公司员工必须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XXXX有限公司

总经理:

XXXX年XX月XX日

4

修订页

5

1.目的

保证和维持本公司的检验检测能力以及检验检测活动的公正性、诚实性。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人员、检验检测及业务活动。

3.职责

3.1 总经理

3.1.1 批准公正性声明,负责本公司公正性声明的执行;

3.1.2贯彻本公司经制定的员工行为规范并使之持久;

3.1.3对贯彻执行情况给予高度的重视,安排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

3.1.4对贯彻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维护其严肃性;

3.1.5提高本公司的检验检测能力,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2 技术负责人

3.2.1协助总经理对本公司检验检测资源的有效配置;

3.2.2 维持和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监督检查检验检测技术活动的符合性和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3.2.3贯彻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

3.3 质量负责人

3.3.1 协助总经理维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

3.3.2监督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日常运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

3.3.3及时向总经理反汇报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3.4部门主任

加强本部门公正性、诚实性的教育和管理,参与调查违背公正性、诚实性的行为,并向总经理报告工作。

6

3.5 公司人员

3.5.1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技术法规进行各项检验检测和其他业务活动,自觉抵制来自内部、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权利和其他方面的影响,保证检验检测活动的正常运行。

3.5.2 本公司人员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验检测活动判断独立性和工作诚实性活动;

3.5.3本公司人员参与检验检测活动以及所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不得和客户存在利益关系;

3.5.4 本公司人员不得参与和检验检测活动有关系的第三方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4. 工作程序

4.1 为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保护客户对本公司的良好信誉,总经理颁布了《公正性声明和承诺》,表明本公司不从事任何可能影响判断独立性和工作诚实性的活动,(详见《质量手册》)。

本公司制定并发布了《员工行为规范》(详见《质量手册》),规定了对员工遵守法律、法规,抵制干扰、秉公办事,保护客户所有权和机密信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判断的独立性的要求。《员工行为规范》实施,确保公正性、诚实性的实现。

本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公正性和诚实性的要求,全面贯彻和落实本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将确保公正性、诚实性的实现。本公司向社会、客户做出的服务承诺,包括了公正性、诚实性的承诺,接受客户的监督,从而保证质量目标实现(详见《质量手册》)。

4.2 自律、公正行为和诚实性的贯彻

4.2.1本公司将自律、公正行为准则、诚实性和质量方针作为全体员工的培训课程,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

4.2.2 全体员工应熟悉、理解和自觉遵守本公司的自律、公正行为和诚实性准则、质量方

7

针,执行中如发现需要改进、提高和补充内容,可以及时向总经理报告,并提出合理的修订、补充建议。

4.2.3落实管理职责,明确授权签字人的职责范围,保证出具的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准确、科学和公正反映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

4.2.4 设置足够的质量监督员,发挥其质量监督作用,对检验检测过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公正性的实现。

4.3监督检查

4.3.1部门主任应对本公司自律、公正行为和诚实性准则、质量方针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填写《公正性检查及违反处理记录表》。

4.3.2 检查中发现员工存在理解、掌握问题时,应组织培训。

4.3.3检查中发现员工有意违背自律、公正行为和诚实性准则、质量方针,部门主任应报告总经理,对其培训教育、批评帮助、警告或其他行政、司法处理。

4.3.4 对自觉遵守维护本公司自律、公正行为和诚实性准则、质量方针且能够提出合理

建议的,应予以表扬和奖励。

4.4 检验检测能力的维持

4.4.1总经理应经常听取技术负责人关于本公司技术资源配置和检验检测能力的情况汇报,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纠正、改进的措施提出要求。

4.4.2对技术资源配置和检验检测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总经理应给予积极协调和解决,对纠正和改进中出现的延迟给予积极负责的解决。

4.4.3总经理应充分重视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将该项工作的实施列入年度的重点工作安排,并力争始终保持满意的程度。

4.4.4总经理应经常召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研究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的情况,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水平,始终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8

应性。

4.5 检验检测能力的提高

4.5.1 总经理应了解本公司的检验检测要求,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本公司的强制、推荐性技术和标准的要求,确定本公司的发展方向并策划本公司的发展计划。

4.5.2 总经理应经常听取、了解有关客户利益的要求,从而分析本公司可能涉及到的法律责任和后果,及时采取积极的化解、改进措施,防止酿成不良的责任和后果。

4.5.3 技术负责人应经常向总经理报告检验检测活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将本公司的发展策划转变为实施计划,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4.5.4质量负责人应经常保持与总经理的沟通,负责连续跟踪资质认定评审要求,及时反映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检验检测能力的提高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有效运行。

5. 相关文件

《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程序》XXXX-CX-02-2019

《质量监督程序》 XXXX-CX-04-2019

《纠正措施程序》 XXXX-CX-19-2019

《应对风险和机遇程序XXXX-CX-21-2019

6.记录

《公正性检查及违反处理记录表》 SCCW-ZLJL-01-01

9

1.目的

为确保客户及本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维护本公司的公正形象,防止泄密,保守客户及本公司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人员、检验检测及业务活动。

3.职责

3.1 总经理

3.1.1 落实保护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各项措施实施所需的资源和责任人;

3.1.2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或授权相关人员处理。

3.2 质量负责人

3.2.1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违反本规定行为的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违规处理意见;

3.2.2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及时向总经理报告;

3.2.3 批准借阅保密资料。

3.3 部门主任

3.3.1负责本部门保密工作,如发现有泄密现象,应及时报告质量负责人;

3.3.2负责对本部门保密工作监督检查并作记录。

3.4 样品管理员

做好客户样品的交接及保存工作,记录客户对样品及资料的保密要求。

3.5 检验检测人员

对检验检测的过程、记录、报告内容做好保密工作。

3.6 资料管理员

按照本程序做好文件和记录的保密管理。

4.工作程序

4.1 样品与资料的保密控制

10

4.1.1 业务员在接受客户委托时,要询问客户对样品以及技术资料(含图纸,下同)的保

密是否有特殊的要求,将特殊要求信息填写在委托单上(必要时,应与客户签订协议),以便样品及技术资料在流转过程中接触到的所有相关人员知晓并按照其要求执行。

4.1.2 对于样品与技术资料的流转,只允许指定流转人员接触,其它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接触样品及浏览相关技术资料,因个人行为而导致的泄密情况将按照本程序内容进行处置,除非法律法规有特殊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向第三方透露相关信息时,应征得客户同意。

4.1.3样品管理员针对有特殊保密要求的样品在仓库存放时应给予充分的保密措施;资料管理员对客户所提供的技术资料的存放不可较长时间的脱离其质量控制范围,以免为无关人员获得导致泄密,客户的任何资料未经客户同意,不得外借或无关人员查阅、复印。4.1.4对检验检测过程中获得或产生的信息,以及来自监管部门和投诉人的信息承担保密责任。

4.2 检验检测过程和检验检测数据保密的控制

4.2.1 在检验检测过程中,检验检测人员应对检验检测的内容及结果保密,拒绝回答无关人员及外部来访人员有关样品信息及可能涉及到客户资料的问题。

4.2.2 样品和资料在检验检测过程中应该由负责的检验检测人员实时控制,不得较长时间脱离负责人员的控制范围,以免为无关人员获得导致泄密。

4.2.3 当客户需要参观及进行与其工作有关的检验检测活动或验证所需检验检测物品的准备、包装和发送时,需要由质量负责人同意,由技术部主任或其指定人员陪同,在确保其它客户样品及资料信息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需谨慎对待客户提出的问题及要求,以免涉及到其它客户的样品及资料信息安全问题。

4.2.4与检验检测有关的文件资料由资料管理员归档保存,未经允许不得泄露。

4.3 记录的保密控制

4.3.1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应记在技术(原始)记录表上,在检验检测项目的流转过程中,相关人员不得将技术(原始)记录信息泄露给无关人员。

4.3.2所有检验检测资料统一汇总并由资料管理员统一保管存档,无关人员未经允许不得

查阅,如需查阅需经技术负责人批准。

11

4.4 电子资料信息的保密控制

4.4.1 检验检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电子资料信息在流转过程中,根据《数据信息管理程序》的要求,需由相关人员严格控制,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发、打印及提供给无关人员浏览,在电脑中浏览的资料信息应实时受到相关人员的控制,相关人员在离开电脑前需对其电脑显示的信息进行关闭或者屏蔽处理,以免无关人员擅自浏览导致泄密。

4.4.2 以传真、电子邮件或其他电子手段传递的资料信息(包括检验检测记录、报告等)应明确收取人的信息,在确认收取对象确实为实际需要提供资料信息的收取人时,方可传输。

5.泄密的处置

5.1 部门主任对程序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填写《保密性检查及泄密处理记录表》;本公司任何人员发现他人有泄密行为,均有义务且有权报告给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组织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由总经理或其授权人员实施处理。

5.2 《保密性检查及泄密处理记录表》交资料管理员整理归档,必要时应报上级有关部门。

6. 相关文件

《保证公正性和诚实性程序》 XXXX-CX-01-2019

《质量监督程序》 XXXX-CX-04-2019

《纠正措施程序》 XXXX-CX-19-2019

《应对风险和机遇程序XXXX-CX-21-2019

《记录管理程序》XXXX-CX-21-2019

《数据信息管理程序》 XXXX-CX-28-2019

7. 记录

《保密性检查及泄密处理记录表》 SCCW-ZLJL-02-01

12

1.目的

通过对公司员工进行有效管理,确保人员相关的活动按规范进行,保持与检验检测有关人员的能力,确保检验检测活动满足顾客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与检验检测活动相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

3.职责

3.1总经理:

批准人员的录用以及职务的任命(授权)。

3.1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负责人员资格(任命、授权)和能力的确认,对人员能力保持进行监督。

3.2综合部:

负责对人员的招聘、选择录用、辞(离)职等进行全面管理,建立人员档案。

3部门主任:

对本部门人员资格及能力保持的考核及管理。

4. 工作程序

4.1岗位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

根据法律法规、本公司检验检测活动的要求,设置工作岗位。综合部负责提出并制定:4.1.1《岗位任职条件》(见《质量手册》附件9),由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

4.1.2《岗位职责》(见《质量手册》附件10),由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

4.2 人员选择录用

4.2.1 各部门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经审核同意后,综合部/市场部在招聘网站、人才市场、行业会议等方式进行初选,并与初选人员进行沟通,约定面试;面试由管理层参

13

加,最终由总经理按《岗位任职条件》决定是否录用。面试和录用人员需要重点考虑:人员教育、资格、培训、技术知识、技能和经验,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积极性等方面。4.2.2本公司与面试录用人员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并承诺不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公正性、诚实性、保密性等有关规定。

4.2.3 本公司管理层,特别是总经理应与新入职人员就其职责和权限进行沟通,确保人员知晓其职责和权限,沟通宜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

4.2.4在试用期满(一般3个月)后,自愿提出转正申请。由使用部门根据试用人员在试用期间的工作表现、考核、考察情况,填写《人员综合考核表》上报综合部。对通过综合考核合格人员,综合部上报总经理同意,办理转正手续,并为其购买社会保险。

4.3能力确认

4.3.1 各岗位人员的能力应能满足相应的法律法规、客户、资质认定评审及本公司的要求,才能独立从事与检验检测相关活动。

4.3.2 本公司确保所有可能影响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内部人员或者外部人员)达到如下要求:

1)行为公正,符合《保证公正性和诚实性程序》、《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程序》;

2)有和所承担工作相匹配的能力;

3)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4.3.3 根据本公司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由各部门按照资质认定评审要求,依据其包括对教育、资格、培训、技术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要求进行确认,填写《人员能力与资格确认(授权)表》,并将确认结果报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审批,做到持证上岗,同时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

4.3.4. 通过人员能力确认,来确保人员具备和其负责的与检验检测活动相关的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的偏差程度。

4.3.5 开展人员持续能力评价,对能力不能保持的人员需要重新进行培训、考核、能力评价,重新上岗,多次能力评价不合格者考虑对其进行换岗。

4.4 人员授权

14

总经理授权人员从事特定的检验检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活动:

a) 开发、修订、验证和确认方法;

b) 分析结果,包括结果符合性声明或结果意见和解释;

c) 报告结果、审查和批准结果;

d) 操作特定仪器设备;

总经理依据人员能力的确认对上述人员进行授权,并手写签字。资料管理员对授权文件进行保管。

4.5岗位变更

4.5.1人员岗位变更时,应以不影响检验检测业务正常开展为前提下实施。

4.5.2各部门应根据人员的性质、技术能力,安排上(替)岗人员的培训、考核,并能满足新岗位的工作需求,完善《人员上岗考核记录表》,持证上岗。

4.5.3人员变更时,报总经理审批。

4.5.4关键岗位变更时,应在资质认定部门备案;关键岗位包括授权签字人、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

4.5.4.1授权签字人变更必须经资质认定评审员/专家考核确认并签字评价,报请资质认定部门办理备案。

4.5.4.2 最高管理者(仅限法人委托授权情况)、技术负责人变更,需报请资质认定部门办理备案。

4.6 人员辞职离职

4.6.1《劳动合同》没有到期,员工不辞而别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如果员工自动离职确实给公司造成了损失,依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员工应予以赔偿。

4.6.2员工离职需要办理手续

4.6.2.1如果《劳动合同》还没到期,提前一个月向部门主任提交《人员辞(离)职申请表》,部门主任同意后报综合部。

15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标题目录章节号 环境管理体系 程序文件 保定心慧教育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2012年 3月 8 日批准2012年 3 月 9 日实施

标题目录章节号 目录 编号编写者韩超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2、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3、法律与其他要求获取更新程序 4、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5、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6、文件管理程序 7、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8、检测、监控管理程序 9、不符合、纠正预防与处理程序 10、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12、相关方影响管理程序 13、能源控制管理程序 14、化学物品使用管理程序 15、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6、噪声控制程序 17、废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标题目录章节号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识别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 3职责 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别。 3.3总经办负责对各部门排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各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一)各部门在实施环境因素识别工作时,采用输入输出法等排查方法,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的环 境问题尽可能的全面识别出,没有遗漏。 (二)识别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三)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四)对环境的影响可包括以下类型,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型:(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 (4)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对土壤的污染 (6)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7)生产经营活动对社区的影响 (8)其他地区性环境问题 4.1.2各部门将识别的环境因素填在环境因素排查表,交总经办,由总经办统一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备,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备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职责 3.1生技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进行控制。 4程序 4.1生产设备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1设备的识别 企业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备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机械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备、运输设备等。 4.1.2设备的提供 a) 生技部根据使用部门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生产设备配置要求,总经理批准后,由市场部具体实施采购;

b)需要自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由生技部设计,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加工制造。 4.1.3设备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备,生技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技部和使用部门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备验收单》由生技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生技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备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生技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管理卡》和设备档案,并在《生产设备一览表》上登记; d)生技部根据验收合格的设备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备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4.1.4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生技部组织编写设备的操作规程,按《文件控制程序》由管理部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备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b)生技部制定《设备周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按有关规定发给使用部门各岗位人员执行,各部门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生技部每半年收集《设备日常保养表》,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ISO14001-2015全套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

全套ISO9001:2015及ISO14001:2015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目录 0.1章颁布令 (3) 0.2 章管理方针、目标 (4) 0.3章公司组织机构 (5) 0.4章管理职责描述 (5) 1章范围 (9) 2章引用标准 (9) 3章术语和定义 (9) 4章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背景环境 (10) 4.1 公司的内外部环境 (10) 4.2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0) 4.3 管理体系范围 (11) 4.4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11) 5章领导作用 (13) 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13) 5.2 管理方针 (14) 5.3 岗位职责与权限 (14) 6章策划 (15)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5) 6.2 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7) 6.3 变更的策划 (18) 7章支持 (19) 7.1 资源 (19) 7.3 意识 (22) 7.4 顾客沟通/信息交流 (22) 7.5 文件化信息 (22) 8章运行 (23)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23)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24) 8.3 设计与开发 (25)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28) 8.5 销售和服务提供 (29)

8.6 产品放行 (32) 8.7 不合格品控制/应急准备及响应 (32) 9章绩效评价 (33)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33) 9.2 内部审核 (35) 9.3 管理评审 (35) 10章改进 (37) 10.1 总则 (37) 10.2 不合格与纠正措施 (37) 10.3 持续改进 (38) 附录A: 质量管理职能分配表 (39) 附录B: 环境管理职能分配表 (1)

ISO9001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范围 本程序文件的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作环境的控制要求和方法。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控制。 2.0引用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3.0术语和定义 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注:条件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如温度、承认方式、人体功效和大气成分)。 4.0职责 4.1技术部门 负责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生产现场所需的工作环境条件(标准)。4.2综合管理部门 负责办公室和成品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3生产管理部门 4.3.1负责生产过程中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3.2负责对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控制;负责安全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4.3.3负责原材料、外购成件和辅料等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4承制单位 负责按照工作环境控制要求组织实施。 5.0控制要求和程序

5.1办公室的控制要求 5.1.1办公室物品实施定置管理,文件资料分类管理,标识清楚,易于查找。 5.1.2办公室门窗、墙壁、天花板等设施完好整洁,室内明亮、空气清新,地面平整、干净,通道畅通。 5.2生产现场的控制要求 5.2.1生产现场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技术条件、标准的规定,以保证产品所需的环境要求。 5.2.2热处理、打磨工作间、锻造生产现场等应配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保持通风良好。 5.2.3凡有温度、湿度要求的作业场所、生产现场必须严格按要求控制,并每天在“温度、湿度记录表”中填写实测数据。 5.2.4热处理、锻造等生产现场一般工作温度为常温;生产现场环境噪音应控制在85dB以内。 5.2.5各种理化试验的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理化试验技术条件及设备、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如磁场、震动、高频、灰尘、腐蚀性气体、放射性、噪声、光线、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设备、仪器、仪表、材料和试验方法允许的范围内。理化试验人员应对理化试验规定的理化环境定期进行测试并做好原始记录。5.2.6计量工房等精密工作间应保持恒温、清洁、照明等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5.2.7生产管理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和承制单位库房严格按技术资料、工艺流程记录卡等发放原材料和零部件。 5.2.8生产单位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多余物,并按指定位置集中存放,保证产品的清洁度要求。 5.2.9生产现场文明生产 5.2.9.1进入生产、试验场地应按规定穿着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及遵守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环境治理体系程序文件

某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2012年 3月 8 日批准2012年 3 月 9 日实施

目录 编号编写者韩超 1、环境因素识不程序 2、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3、法律与其他要求猎取更新程序 4、教育培训治理程序 5、信息交流治理程序 6、文件治理程序 7、应急预备与响应程序 8、检测、监控治理程序 9、不符合、纠正预防与处理程序 10、环境记录治理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12、相关方阻碍治理程序 13、能源操纵治理程序 14、化学物品使用治理程序 15、大气污染防治治理程序 16、噪声操纵程序 17、废水污染防治治理程序

1.环境因素识不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操纵和可能施加阻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不,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识不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 3职责 3.1环境治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不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不。 3.3总经办负责对各部门排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不 4.1.1各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不。

(一)各部门在实施环境因素识不工作时,采纳输入输出法等排查方法,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的环境问题尽可能的全面识不出,没有遗漏。(二)识不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今后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三)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对环境的阻碍,包括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阻碍。(四)对环境的阻碍可包括以下类型,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型:(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阻碍 (4)噪声对周围环境的阻碍 (5)对土壤的污染 (6)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阻碍

最新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手册+程序文件)

1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全套资料 (手册+程序文件)

XXXXXXX有限公司 环境手册 IS O14001-2015 文件编号:E M-01 A/10 编写: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1日实施日期:2019年11月01日

修订记录

目录第1 章概述 1.1 颁布令 1.2 公司简介 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1.4 环境手册的管理 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 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3.1 引用标准文件 3.2 术语和定义 第4章组织的背景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第5章领导作用 5.1 领导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3 合规义务 6.1.4 措施的策划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

6.2.1 环境目标 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第7章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信息交流 7.4.1 总则 7.4.2 内部信息交流 7.4.3 外部信息交流 7.5 文件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文件信息控制 第8章运作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第9章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 9.1.2 合规性评价 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9.2.2 内部审核方案 9.3 管理评审 第10章改进

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欢迎阅读1.0 目的 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确定和实施工作环境所需的人和物理因素,使产品符合要求。 2 范围 3 职责 3.1 行政部定期抽查各车间的工作环境情况。 3.2 各部门主管负责分管范围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3 公司应提供适宜的工作场所。 4 5. 5.1 的环境能够: 满足生产要求,保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归属感及提升企业形象。 5.2 工作环境的要求 5.2.1 人员控制要求 所有参加生产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能够适应其岗位工作的环境和资格要求; a) 进入洁净区的所有人员,应符合人员卫生管理规定的条件; b)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 ,应执行人员进入生产区的规定; c)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符合工作着装管理的规定 5.2.2生产环境的控制

a)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针对生产过程中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环境、设备、人员的健康、洁净区及服装等的控制,由生产部编制?洁净区管理制度?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其中对在环境控制区域内临时工作的人员须接受必要的培训或在训练有素的人员的监督下工作,进入洁净区前要在“进入洁净区人员记录表”上记录并有生产科长监督确认签字。 b)行政部按?培训管理程序?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理解,掌握。 c)生产控制区域与非生产控制区域均需要有明确标识,人员进入生产控制区域后,则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d)生产车间环境卫生按30万级净化车间环境的要求,严格执行?洁净区管理制度?。 e)空气压力保持正压,没有空气紊流现象。 f)生度, 相对 g)各消毒等动 h)操污染造成 i)车照? j)区域内的定要求, k)员过程中发可进行原 l)生 m)其 n)生 5.2.4 5.2.3 6.0 ? ?洁净 7.0 7.1 7.2 车间菌落数检测记录 7.3 风速检测记录 7.4 员工手、工作台面菌落数检测记录 7.5 净化车间尘埃粒子数检测记录 7.6 净化系统运行记录 7.7 场所清洁消毒记录 7.8 车间设备清洗记录 7.9 管道清洗记录 7.10 工作服清洗记录 7.11 清场记录 7.12 消毒液配置记录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供参考)

目录编号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2、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3、法律与其他要求获取更新程序 4、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5、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6、文件管理程序 7、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8、检测、监控管理程序 9、不符合、纠正预防与处理程序 10、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12、相关方影响管理程序 13、能源控制管理程序 14、化学物品使用管理程序 15、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6、噪声控制程序 17、废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识别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 3职责 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别。 3.3总经办负责对各部门排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各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一)各部门在实施环境因素识别工作时,采用输入输出法等排查方法,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的环境问题尽可能的全面 识别出,没有遗漏。 (二)识别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三)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四)对环境的影响可包括以下类型,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型: (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 (4)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对土壤的污染

(6)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7)生产经营活动对社区的影响 (8)其他地区性环境问题 4.1.2各部门将识别的环境因素填在环境因素排查表,交总经办,由总经办统一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 4.2新增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 4.2.1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或试运行时,由总经办负责组织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分类、汇总。 各部门按程序规定在二周内将新变化的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结果报总经办。4.2.2 4.3当原来排查的环境因素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时,相关部门在二周内按程序要求进行环境因素的更新,并将结果报总经办及时更新环境 因素台帐。 4.4总经办在对全公司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后,向各部门分发一份环境因素台帐。 5相关文件 5.1环境因素台帐 环境因素台帐(污染类物)

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工具,工装,设备,环境设施,工作场地等资源进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获得有效的支持。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用工装机械,附助用工具设施,对及场地等资源 3 职责 3.1生产部,设备管理员,负责对生产用工装设备的校验、定期保养,异常检修,管理; 3.2管理部,负责对非直接用于生产的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规划安置. 4 程序 4.1 设施的确定 4.1.1 基础设施包括:工作场所(如办公场所)、生产设施(如生产设备、照 明设施、水电气控制设施等)、公司局域网、支持性设备和工具(如维修用设备工具等)。 4.2 设施的提供 4.2.1 设施的采购:一般物资设备的采购,由制造部填写《采购申请表》,具 体按照《采购控制程序》,经审批后实施;办公用品采购,由管理部按《办公用品采购 管理制度》执行,经审批后实施;新开发产品所需生产设施的采购,由技术部门提出 申请,由公司领导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策划确定设施的项目、数量及投入的资金等。 具体按《采购控制程序》进行。 4.2.2 设施的验收: a.新开发产品生产用设备: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一起负责验收,并填写 《设施验收单》,达不到要求的,应通知设施供应单位整改或退货。验收合格后,设施验收资料由制造部负责保管,设施技术资料由人事行政部存档,生产部借阅 使用。 b.常规产品新购生产设施的验收:由生产部组织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设 施验收单》上签字,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 及资料等。《设施验收单》由制造部保管。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由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 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对公司的电子办公用品,包括:公司计算机的软硬件、复印机、电话机等,由 管理部负责验收。验收时应核实备件、附件、资料、配置、数量、性能等。若合格则办理入库,设备资料、图样等管理部存档;若不合格则联系供货商退货或重新供 货。 4.3 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报废 4.3.1 生产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报废 4.3.1.1生产部应建立生产设备台帐,在《基础设施一览表》中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数量、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审控制程序(2020版)

( 管理体系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审控制程 序(2020版)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审控制程序(2020版) 1目的 验证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活动,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标准和体系文件的要求;公司所建立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保持、实施和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的要求。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年度内审计划和内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年度内审计划和内部质量环境体系审核报告;负责批准内审实施计划;负责审核小组的建立。

3.3品技部负责编制年度内审计划并负责监督实施;负责内审资料的整理、保存。 3.4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审实施计划;负责审核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审核报告的编制。 4内容与要求 4.1年度内审计划 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和改善情况,再结合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由品技部负责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目的、范围、频次和大致时间,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应至少包含这样一次内审(间隔不超过12个月),即审核应覆盖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质量审核。 a)组织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b)出现重大质量环境事故,或顾客及其他相关方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质量环境管理手册版本的更换;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管理程序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策划、频次、范围、方法。本程序适用于RRRRRR 有限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2.职责 2.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审核计划并将审核结果汇报总经理。 2.2RRRR部在环境管理者代表领导下,负责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计划、组织、实施与验证。 2.3各被审核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条件与配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并采取整改措施。 3.控制要求 3.1内审标准和审核内容 3.1.1内审标准GB/T24001-1996idtlSOIS014001:1996标准、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 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等。 3.1.2审核内容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审核标准要求;体系是否得到正确的实施和保 持。 3.2年度审核计划 3.2.1RRRR部经理编制年度审核计划,经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 3.2.2计划应覆盖体系17个要素和公司所有部门,计划审核每年不少于一次,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部门或活动视情况可增加审核频次。 3. 2. 3特殊情况可追加审核频次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或相关方严重抱怨;环境方针、 目标指标、重要环境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生产工艺、生产场所、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化时;第二方审核、第三方认证或监督审核前一个月。 3.3审核准备 3.3.1RRRR部每年应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纳入年度计划,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涉及所有要素部门的审核每年至少一次。对涉及重大环境因素的部门或活动可增加审核频次。 3.3.2每次内审,环境管理者代表指定具有丰富审核经验和具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担任审核组组长,审核组长组织审核员组成审核组。审核员必须经过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并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 3.3.3审核组长负责编写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审核计划包括审核目的与范围、审核准则、审核组成员、各受审核部门的预定审核时间及审核员分工,分工时考虑审核员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根据需要安排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时间。 334审核实施计划在审核前五天内发放至各受审核部门,各被审核部门接到计划后,要确定本部门的联络员,做好接待准备。 3.3.5审核员按分工事先编写审核检查表(见附表1)。 3.4现场审核 3.4.1审核员通过交谈、查阅文件/记录、观察有关活动和现场,记录审核发现的证据。

生产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实现我公司环境管理目标,清除事故隐患,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优化组合,达到良好工作环境,提高劳动效率之目的,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确保我公司环境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2 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工程、车间及产品提供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设施和人员的控制和管理。 3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以管理循环(PDCA)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3.2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4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5 环境表现(行为)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3.6 环境指标enviromental 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公司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4 职责 4.1 公司生产运营部是本程序制定、修订和实施的归口管理部门,品质部为本程序的监督、考核部门,其它相关部门为本程序的协管部门。

4.2 公司动力设备部、供应配套部负责与工具、设备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施工生产技术、消防、安全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4.3 人力资源部负责与公司机关办公区域、办公设施、基础设施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我公司生产活动中职业病危害部位的环境监视和测量。 4.4 生产运营部、品质部负责所辖生产工具、物料、设备、办公区域环境因素识别、维护、控制措施和验收。 5 运作过程 5.1流程图(见附录) 5.2 行政部是安全的核心组织,要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 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2.1 大力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2.2 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2.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2.4 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2.5 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3 文明生产 5.3.1 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3.2 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量具、测仪存放整洁。 5.4 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5 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设备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6 行政部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2),定期对各部进行“7S”运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7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3)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7 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7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5.7.2 各部组按“7S”、《目视、定置管理实施标准》要求,通过科学的整理整顿使现场人、机、物三者结合状态达到最佳程度。 5.7.3 各部组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对产品所涉及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卫生及通风情况等)进行有效管理。 5.8 组织验收考评 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每月按“7S检查评分表”、“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对各部门进行评比。 5.9 质量记录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3.6素养: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 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成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3.7 5M2E: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检测仪器、环境和资讯。 四、职责: 4.1 各部门负责所管辖的工作环境,不定期对员工进行“5S”现场指导和监控。 4.2生产部负责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及生产机器进行修整。 4.3生产各部组员工积极配合主管做好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工作。 4.4 行政部负责对工作环境的监督工作,同时对公司的消防安全负责。 五、程序内容: 5.1 流程图(见附件流程) 5.2 行政部是安全的核心组织,要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2.1 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2.2 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2.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2.4 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2.5 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3 文明生产 5.3.1 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 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3.2 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 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设备、仪器存放整洁。 5.4 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 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5 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手段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 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6 行政部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1),定期对各部进行“5S”运 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5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2)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7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5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新版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文件号:ZZQA/M -2017A/0版 环境管理手册 [依据GB/T24001-2016idtIS014001:2015标准编写] 受控状态: 分发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7年1月1日发布 2017年1月10日实施

程序文件清单

1.目的 对与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在文件的各使用现场得到有关文件的适用版本,防止使用作废文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环境-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3 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统一管理,负责有关法律法规的识别。 3.2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环境手册、环境手册和程序文件。 3.3总经理负责审核环境手册和程序文件,并组织对现有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 3.4品质管理部负责组织编制环境相关的技术性文件。 3.5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编制。 4 工作程序 4.1 本公司控制的文件范围 a. 环境手册; b. 程序文件; c. 支持性文件,包括环境管理规范、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等; d. 环境支持性文件,包括环境管理规范、产品安全数据清单,以及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等; e. 记录; g.外来文件,如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顾客提供的技术要求等。 4.2 文件的编号 4.2.1本公司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之前发布的文件,继续沿用原编号,待下次修改时再按以下编号方法。 4.2.2环境环境管理手册的编号 ZZQA / M –口口 顺序号 环境环境管理手册代码 公司简称(拼音缩写) 4.2.3程序文件的编号 ZZQA / P –口口 顺序号 程序文件代码 公司简称(拼音缩写)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次: 受控号: 受控状态: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 范围 凡与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现场、车间、仓库和厂房区域等均适用之。 3. 职责 3.1.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仓库的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各相关部门。 3.2.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工作环境检查和监督:生产部、安环部。 4. 工作程序 4.1.工作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 4.2.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和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业绩,公司对产品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和员工作业的工作环境进行策划和规划;当公司有新的工作环境需求时,由需求部门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经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部门主管和各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策划和规划,并营造适宜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组合,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4.2.1.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和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发挥公司人员的潜力; 4.2.2.安全规则和指南,包括防护设备的使用; 4.2.3.人机工程; 4.2.4.工作场所的位置; 4.2. 5.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4.2.6.热度、湿度、光线、空气流动; 4.2.7.卫生、清洁度、噪声、粉尘、振动和污染。 4.3.工作环境区域划分:

以管理者代表为主导召集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实际的工作区域使用情况划分各部门的工作环境、责任区域,明确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并赋予其职责和权限。 4.4.组建5S检查小组和工作环境卫生定期检查: 以管理者代表为主导召集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组成5S检查小组,选出小组组长,对公司内所有的生产现场、车间、厂房(包括办公室)等工作环境区域按公司工作环境区域规定的项目和内容每周进行至少一次不定期5S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于“5S管理检查表”中,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事项当场或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于下次进行5S检查时对其执行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验证,直至其符合规定要求,5S管理内容详见集团《5S管理制度》。 4.5.工作区域的环境要求: 4.5.1. 地面上的环境要求: 4.5.1.1.没有“死角”或凌乱不堪的地方; 4.5.1.2.没有闲置或不能使用的叉车、机器、设备、物品等; 4.5.1.3.没有闲置于各生产区域的清扫用具、垃圾桶、包装袋、容器、油桶等; 4.5.1.4.工作场所没有不该有的东西,如:衣服、拖鞋、雨伞、皮包、空盒子、花盆、纸屑、杂物等。 4.5.2.通道的环境要求: 4.5.2.1.通道宽度要求: A)人行通道:1.0米以上; B)消防通道:1.8米以上; 4.5.2.2.通道规划的颜色要求: A)通道线颜色:黄色。 通道线表示法:用黄色胶带粘贴或黄色油漆涂刷。 B)通道线颜色度宽: a)主通道:10; b)次通道或区域线:57。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1、目的 建立和实施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确保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流程符合ISO9001:2000与ISO14001:1996标准,有效地执行、维护和持续改进质量环境管理体系,防止不符合现象发生。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实施包括全棉灯芯绒、全棉卡其、弹力灯芯绒、弹力卡其、麻类织物及特种功能整理的纺织印染产品生产、服务在内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及相关质量环境管理工作。 3、职责 各职能部门必须遵照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程序做好质量环境管理工作,切实落实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各项要求。 4、管理程序 4.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结构,详见表1:质量环境管理体

系文件化结构。 4.1.1、第一层次:质量环境手册(规划公司质量环境方针、目标及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4.1.2、第二层次:程序文件(规划公司系统化作业过程,各部门协作关系,信息传递的方式途径等); 4.1.3、第三层次:各级各类人员质量环境职责规定、作业指导书、技术文件(各级各类人员质量环境职责规定、作业指导书规定各岗位应做什么、应尽什么责任以及怎样做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作业方式;技术文件:国标、产品检验标准、原辅材料检验标准等); 4.1.4、第四层次:使用记录、表单等(确定信息交流和记录的格式及检测、评审的依据)。 4.2、ISO9001:2000标准和ISO14001:1996标准对照表,见附录1。 4.3、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见附录2。 质量职能分配表,见附录3。 环境职能分配表,见附录4。

4.4、质量环境管理规划 4.4.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规划: a)质量环境方针、目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流程、组织机构等要结合公司各类资源和将来发展方向进行全 面规划,以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和资源,做到质量环境规划真正切实可行; b)由于组织机构变更、所推行的质量环境管理标准变更或导入其它管理体系(如职业安全、卫生等),管理 者代表应重新评估、规划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环 境管理体系重新规划后,应进行内部质量审核,以确 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有效性及与其它管理 体系的相容性,必要时应召开管理评审会议讨论; c)管理者代表,每年底对下一年度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等质量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制订“年 度质量环境工作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 4.4.2、新产品/过程规划 本公司不适用,详见QEM/MZD101-2003《质量环境手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_共4页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为确保公司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能满足质量管 理体系运行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使用于本公司未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及 维护。 本公司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支持性服务(通讯或信息系统)。 本公司的工作环境与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条件有关,包括物理的、环境的 和其他因素(如温度、湿度、照明等)。 3.职责 3.1管理部负责公司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用基础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工作环境的日常管理。 4.程序 4.1基础设施管理 4.1.1管理部负责对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建立基础设施/设备检修维护 台账。 4.1.2基础设施/设备的使用部门应负责设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发现问题及 时报告管理部,并有管理部负责安排处理。 4.1.3支持性服务工具如通讯或信息系统设施等由管理部负责其日常管理。 4.2基础设施维护、保养和维修 4.2.1对正常使用的设施,由使用者负责其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4.2.2对出现问题的基础设施,由管理部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作出维修或报废的 决定。对决定维修的设施/设备,由管理部统一安排由公司内部修理或送外部修理,并保存相关记录。检修好的设施应由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方可使用。 4.3基础设施/设备的添加 4.3.1由使用部门填写《采购申请单》,报管理部审核,由总经理同意方可按《采购控制程序》的控制要求进行购买。 4.3.2购进的设施/设备由管理部负责安排检验和验收。

4.3.3经验收合格的设施/设备报管理部备案后,由申请购买的部门使用和维护。 4.3.4需要自制设施的,由使用部门提出并组织设计。设计结构经总经理批准后由 使用部门组织加工制造,并由管理部安排检验和验收,合格后由管理部备案,并 由使用部门使用和维护。 4.4基础设施/设备的报废: 4.4.1对决定报废的设施/设备,由使用部门填写《设备报废记录表》,报管理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4.2报废的处理方式:有转让、作为废品出卖或作为垃圾处理三种方式。 4.4.3设施/设备报废的处理: 当报废的设施/设备采用转让、作为废品出卖时,由使用部门将转让或作废品 出卖后所得金额交财务部,管理部应在《设备报废记录表》中记录相关处理过程 及结果,并由财务部签字后交管理部备案;当报废的设施/设备作为垃圾处理时, 由管理部安排设施/设备使用部门将报废设备送到合法的垃圾堆放处,并在《设备 报废记录表》中记录后交管理部备案。 5.工作环境管理 5.1各部门应保持部门所属工作区域的环境卫生。应对工作区进行划区标识。工 作区域内工位器具摆放合理有序,现场文件包括图样、工艺文件(工艺说明、工艺卡、作业指导书等)、检验文件(检验规程、检验卡)等应保持清洁、清晰并放在指定位置;工作区域外,不准有工件、废料、杂物、脏物等,确保通道顺畅。 5.2管理部负责安排生产区域以外的环境绿化、卫生打扫等相关事宜。 6.表单 《设备报废记录表》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程序

为了加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规范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程序,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于1998年23月发布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暂行管理规定》。该《规定》共分4 章23条,现予全文刊登如下: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暂行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改善各类组织的环境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进企业的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促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由中国环境管理认证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管理。指导委员会社下列机构: (一)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认可委员会); (二)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环境管理认证人员注册委); (三)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经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对各类组织依据国际标准ISO14001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确认,并颁发认证证书的活动。 第五条本规定所称组织是指公司、集团公司、商业或社团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或上述单位的一部分或结合体。 第六条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循环自愿申请的原则。 第二章申请认证条件与认证程序 第七条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守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总量控制标准; (二)已按ISO14001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运行至少3个月。 第八条认证程序: (一)具备第七条所规定条件的组织可向机构认可委认可的认证机构提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书面申请。 (二)认证机构应在收到认证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该组织签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合同。对于不受理申请的组织,认证机构应说明不受理的理由。 (三)认证机构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四)认证机构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审核、现场审核情况和市(地)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证明文件,决定申请认证的组织可否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市(地)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包括: 1.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文复印件; 2.通过“三同时”验收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3.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控制指标达标排放证明人;

组织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职责 3.1策划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3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4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4定义 4.1组织环境:经营环境对组织的产品、服务、投资及相关方产生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和状况的总和。 4.2相关方:对组织的决定或行为能够施加影响、或受其影响、或者自身感觉到受其影响的个人或者组织。 5工作程序 5.1组织环境管理 a)行政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技术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业务部、采购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d)策划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文件、内部管理制度、信息公告、经营计划方案、经营运行数据统计信息、顾客调查和分析报告、外部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法规、标准等。 a)与组织相关的法律规范; b)国家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安监等部门; c)国际法规定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的法律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