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PROFINET基础知识

01_PROFINET基础知识
01_PROFINET基础知识

文学概论doc

文学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2.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指文学话语包含了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文学:文学概念源于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指关于文学现象的认识和觉悟;文学概念是对文学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的词语形式。广义文学泛指一切口头或书面作品,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即情感的、虚构的或想象的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指介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作品,如诸子散文、史传文学、纪实文学。 4.巫术说:所谓巫术,就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艺术起源于“巫术”的观点,是西方人类学家在研究原始习俗、原始艺术作品、原始宗教和巫术信仰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观点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的思维和仪式活动之中。 5.游戏说:这是一种有较大影响的文学起源理论。此说源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康德把诗歌看成是“想象力的自由游戏”。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继承和发挥康德的“想象力的自由游戏”的观点,提出了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冲动”说。 6.直觉:所谓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和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7.陌生化:陌生化是指在艺术构思中,创作主体将人们习见的事物,用一种人们从未见过的形式,即陌生的形象显现出来,以获取最佳艺术效果的方法。 8.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的艺术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的,既能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的把握,又能体现作家的认知和感悟的真实。 9.艺术概括:所谓艺术概括是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作家依照自己的体验和认识,通过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的加工,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的方法。10.“诗意的裁判”:所谓“诗意的裁判”是指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作家通过文学形象所体现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判断和评价。它是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把握社会生活的特点和原则,也是文学创作活动的基本规律。 11.形式: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12.叙事类文学:叙事类文学是以客观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事件、人物和环境景物为题材内容,以模仿、虚构为构思方式,以具体生动的叙述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反映和表现创作主体对社会人生的审美把握的文学作品。 二、简答 1、文学活动与其他精神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文学活动是精神生产的一部分,具有一般精神生产的共性。但是,文学生产又是不同于其他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文学生产不同于其他精神生产的特殊性表现在: (1)文学活动是一种以文学语言为原料的话语活动 (2)文学活动与其他精神活动的区别还在于文学活动是一种话语活动 (3)文学活动是满足人审美需要的精神活动。 2、文学的双重性质是如何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 文学具有双重性质,即意识形态性质和审美性质。文学通过话语蕴藉表现其双重性质。

最新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1)

无线通信技术 1.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都是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电磁波频谱的使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通信过程的信息传输能力。 传输介质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有线通信,②无线通信,③光纤通信。 对于不同的传输介质,适宜使用不同的频率。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不同传输媒介可提供不同的通信的带宽。带宽即是可供使用的频谱宽度,高带宽传输介质可以承载较高的比特率。 2无线信道简介 信道又指“通路”,两点之间用于收发的单向或双向通路。可分为有线、无线两大类。

无线信道相对于有线信道通信质量差很多。有限信道典型的信噪比约为46dB,(信号电平比噪声电平高4万倍)。无限信道信噪比波动通常不超过2dB,同时有多重因素会导致信号衰落(骤然降低)。引起衰落的因素有环境有关。 2.1无线信道的传播机制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机制如下: ①直射:即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②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一般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墙壁表面发生; ③绕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锐的物体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 ④散射:当无线路径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量较多的时候发生散射。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上,一般树叶、灯柱等会引起散射。 2.2无线信道的指标 (1)传播损耗:包括以下三类。 ①路径损耗:电波弥散特性造成,反映在公里量级空间距离内,接收信号电平的衰减(也称为大尺度衰落); ②阴影衰落:即慢衰落,是接收信号的场强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一般由于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由于障碍物的电磁场阴影区所引起的; ③多径衰落:即快衰落,是接收信号场强在整个波长内迅速的随机变化,一般主要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 (2)传播时延:包括传播时延的平均值、传播时延的最大值和传播时延的统计特性等; (3)时延扩展: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沿不同的方向到达接收端会引起时延扩展,时延扩展是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述; (4)多普勒扩展:是一种由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衰落过程的频率扩散,又称时间选择性衰落,是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述; (5)干扰:包括干扰的性质以及干扰的强度。 2.3无线信道模型 无线信道模型一般可分为室内传播模型和室外传播模型,后者又可以分为宏蜂窝模型和微蜂窝模型。 (1)室内传播模型:室内传播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小、环境变动较大、不受气候影响,但受建筑材料影响大。典型模型包括: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Ericsson多重断点模型等; (2)室外宏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架设较高、覆盖范围较大时所使用的一类模型。实际使用中一般是几种宏蜂窝模型结合使用来完成网络规划; (3)室外微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的架设高度在3~6m时,多使用室外微蜂窝模型;其描述的损耗可分为视距损耗与非视距损耗。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1.1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玻璃纤维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或光缆(Optical Cable)。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通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ITU: 国际电信同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ETSI: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Institute)T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 Address) 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 Address) F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 Address) 帧中继:FR(FRAME RELAY) 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CCITT: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会 移动用户国际ISDN码:MSISDN=CC+NDC+SN(CC=国家代码、NDC=国内目的地代码、SN=用户号码) 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MCC+MNC+MSIN(MCC=移动网国家代码(三位)、MNC=移动网代码(两位)、MSIN=移动用户识别码(十位)) 移动台漫游号:MSRN=CC+NDC+SN(CC=国家代码(被访问国家)、NDC=国内目的地代码(服务的网络)、SN=用户号码(临时与IMSI相关的内部号)) 位置区标识:LAI=MCC+MNC+LAC( MCC=移动网国家代码(被访问国家)、MNC=移动网代码(服务的PLMN)、LAC=位置区代码(四位十六进制)) 全球小区标识CGI=MCC+MNC+LAC+CI 切换号HON=CC+NDC+SN 位置更新类型:1、位置登记(开机)2、一般性的3、周期性的 位置登记时,成功登记后,网络向移动台发送两个号码:LAI和TMSI 执行切换两个原因:1.由于测量结果引起的切换2.由于话务量的原因引起的切换 由于测量结果引起的切换由所在BSC控制,由于通信量的原因引起的切换由MSC控制 四种不同类型的切换:1.小区内——BSC内切换2.小区间——BSC内切换3.小区间——BSC 间切换4.MSC间切换切换优先级:干扰〉上行质量〉下行质量〉上行电平〉下行电平GSM使用三种算法用于鉴权和加密的目的,这些算法是:A3,A5和A8。 A3被用于鉴别,A8用于产生加密密钥,A5用于加密。 A3和A8位于SIM卡模块和鉴权中心中,A5位于移动台和BTS中。 1、根据发送信息的特性,业务可分为(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 2、另一区分:①基本业务,可自动获得②补充业务 GSM900和GSM1800技术规范描述的业务标准类别:电信业务、承载业务 语音业务:T11 紧急呼叫:T12 短信收:T21 短信发:T22 小区广播:T23 为了建立呼叫的被叫的位置请求,称之为“HLR Enquiry”.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整理

通信常识:波特率、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的相互关系 【带宽W】 带宽,又叫频宽,是数据的传输能力,指单位时间能够传输的比特数。高带宽意味着高能力。数字设备中带宽用bps(b/s)表示,即每秒最高可以传输的位数。模拟设备中带宽用Hz表示,即每秒传送的信号周期数。通常描述带宽时省略单位,如10M实质是10M b/s。带宽计算公式为:带宽=时钟频率*总线位数/8。电子学上的带宽则指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围。 【数据传输速率Rb】 数据传输速率,又称比特率,指每秒钟实际传输的比特数,是信息传输速率(传信率)的度量。单位为“比特每秒(bps)”。其计算公式为S=1/T。T为传输1比特数据所花的时间。 【波特率RB】 波特率,又称调制速率、传符号率(符号又称单位码元),指单位时间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可以以波形每秒的振荡数来衡量,是信号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为“波特每秒(Bps)”,不同的调制方法可以在一个码元上负载多个比特信息,所以它与比特率是不同的概念。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式为:Rb=RB*log2 N。其中,N为进制数。对于二进制的信号,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奈奎斯特定律】 奈奎斯特定律描述了无噪声信道的极限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推导出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公式: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RB = 2W Baud。其中,W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是赫兹(Hz),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对于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则是: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RB= W Baud,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1个码元。 符号率与信道带宽的确切关系为: RB=W(1+α)。 其中,1/1+α为频道利用率,α为低通滤波器的滚降系数,α取值为0时,频带利用率最高,但此时因波形“拖尾”而易造成码间干扰。它的取值一般不小于0.15,以调解频带利用率和波形“拖尾”之间的矛盾。 奈奎斯特定律描述的是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或码元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是在研究信号经过一段距离后如何衰减以及一个给定信号能加载多少数据后得到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它描述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或码元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以比特每秒(bps)的形式给出一个链路速度的上限。

通信基础知识(137-147)

第三单元通信技术及公司产品知识 第一章通信网技术基础 第一节通信网概述 通信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交流文化、传播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多,通信业务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到生产、管理、服务、生活的各个环节,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从社会分工来看,通信是负责传递信息的服务行业,通信生产的不是实体产品,而是社会效益,因此在讲求竞争和效益的社会中不可能不充分使用通信手段。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建设和完善本国通信网,使之更好地满足各界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目前,我们公司的产品几乎触及了通信网的各个领域,现代通信网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强,通信网的每个构成要素都是作为整个通信网的一部分存在并且起作用的,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全网的概念。 1.1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多用户通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称之为通信网,习惯上把它分为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以及广播电视网等等。目前,通信网实现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五种: 网型网:网型网是具有代表性的完全互连网,在每两个通信节点之间都建立一条传输链路。 星型网:增加了一个转接交换中心,完成所有节点间信息的汇集、接续和分配。 复合网:是以星型网为基础,在通信量较大的区间构成网型网结构。 环型网:节点之间由链路构成一个封闭的环状网。 总线型网:特点是传输流通的信息速率较高,它要求各节点或总线终端节点有较强的信息识别和处理能力。在计算机通信网中应用较多。 1.1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从通信网的基本结构可以看出,构成通信网的基本要素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转接交换设备以及新近几年引入的接入部分。 终端设备是通信网中的源点和终点。对应不同的通信业务,有不同的终端设备。 传输链路是网络节点的传输媒介,是信息和信号的传输通路。 137

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基础 1.创作的准备:它包括作家的生活积累、人生感受和体验、艺术价值观、艺术修养和才能的磨砺等。 2.直接经验:作为创作的准备,作家要具备广泛的人世阅历,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刻的人生体验。这是“行万里路”,故社会生活是文学作品的唯一源泉。 3.间接经验:作家受各种条件(时间、空间、精力、环境等)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亲身体验和经历。因而,他还需要有间接的生活经验来补充直接经验的不足,为创作想像提供空间。这是“读万卷书”。所谓间接经验,是指作家从过去的著作中、从他人的生活经历中间接获得的生活经验。这是文学的“流”。 4.创作的过程:这是作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将自己体验、感受过和积累起来的丰富生活素材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是把心灵的酝酿转变为物质实在的时间历程,是对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和再认识,是对作家自身的情感态度、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理想进行反思自省的过程,是对生活进行艺术开掘和表现的过程。 5.人类掌握世界有四种主要的方式:哲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1)“哲学方式”是凭借理性和逻辑思维来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和真理。如康德哲学。 (2)“艺术方式”是以生动、具体可感的方式(形象)来把握世界,即鲍姆加登《理论美学》谈及的“诗意的思维方式”。 (3)“宗教方式”是凭借信仰和虚构的世界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如佛教。 (4)“实践—精神方式”是凭借道德理性、通过具体的行为来把握世界的方式。 6.从人类思维的角度看,一般认为,人们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有两种: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 (1)抽象思维通常也叫逻辑思维,其理论基础是相信人类天生具有“理性”,人类凭借理性可以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真理”,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表达方式是语言,特点是客观、中立、没有倾向性,目的是为了“认识真理”。这就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2)形象思维即所谓“用形象来思考”,作家在创作构思中运用的不是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而是运用生动、具体的活生生的生活图画。它始终不脱离具体生动的形象,艺术思维始终伴随着想像和联想,具有自由性,还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7.灵感最初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他提出的“迷狂”状态;到后来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艺运动时期,一些文学家和理论家用它来说明作家在创作中受到某一事物的激发,突然得到具有创造性的构思,创作即刻出现新的突破的思维现象和状态。现代的一些文学理论把“灵感”理解为作家的艺术思维在某个阶段或时刻变得特别活跃而敏锐,想象力蓬勃腾飞,在一刹那间捕捉到了平时艰苦构思不能获得的形象和妙句,编织出了出人意料的精彩情节和画面。它是在作家长期积累和经过构思等条件下产生的,具有突发性、短暂性、亢奋型和创造性。 8.文学风格:作家艺术家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是作家创作的独特标志。它从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统一中显现出来,并贯穿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是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具有不可重复性。在文学理论和批评中,“风格”这一概念也被用来指文学流派的风格、文学的民族风格、文学的时代风格等。这些不同“风格”的基础和核心,是作家及其作品的风格。中国古代也有“文气”、“体性”等类似的词。

通信基础知识

第1章基础知识 1.1 通信基础知识 1.1.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 众所周知,个人通信(Personal communications)是人类通信的最高目标,它是用各种可能的网络技术实现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任何地点(wherever)与任何人(whoever)进行任何种类(whatever)的交换信息。 蜂窝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是超乎寻常的,它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之一。在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进程时我们不得不提起1946年第一个推出移动电话的AT&T的先驱者,正是他们为通信领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然而,移动通信真正走向广泛的商用,为广大普通大众所使用,还应该从20世纪70年代末蜂窝移动通信的推出算起。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从技术上解决了频率资源有限,用户容量受限,无线电波传输时的干扰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的蜂窝移动通信采用的空中接入方式为频分多址接入方式,即所谓的FDMA方式。其传输的无线信号为模拟量,因此人们称此时的移动通信系统为模拟通信系统,也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然而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大大发展,对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模拟系统本身的缺陷,如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保密性差等,已使得模拟系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广大的移动通信领域里的有识之士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出了基于数字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即所谓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也称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克服了模拟系统所存在的许多缺陷,因此2G系统一经推出就倍受人们注目,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短短的十几年就成为了世界范围的、最大的移动通信网,几乎完全取代了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已经完全取代了模拟系统。在当今的数字蜂窝移动系统中,最有代表性是GSM系统和N-CDMA系统。

通讯基础知识

通讯知识简介 RS232: 是一种经典的通讯接口,也称串口。标准的RS232接口为九针,分针头(公头)和孔头(母头),见上图。以前电脑都带针头的串口,现在电脑一般不带串口,可以通过USB-232转换器接出串口。 实际应用时一般只使用三线(收RXD#2,发TXD#3,公共端GND#5),接口型式有时使用接线端子或者其它更容易制作的端子。DMP3301后面的通讯的232接口为接线端子型式,维护口的232接口为RJ-45水晶头型式(只用了8线中3线),新DMP3300保护装置的维护口为电话线接口型式。 RS232的电压在5V~12V,插拔和接线时最好关闭装置电源,否则容易烧坏串口芯片。 RS232通讯距离一般不超过50米,也有的厂家要求不超过30米。 RS232是全双工通讯,接收和发送数据可以同时进行。适用两台装置进行通讯,两台装置的收和发要交叉。 对于一些装置前面的维护口,为了方便维护,有的内部已经交叉收和发,可以直接用USB-232转换器的线接到维护口上(如GE保护),要注意看说明书。 RS-232通讯要设置的几个参数,通讯的装置串口参数必须一致,一般电脑和通讯管理机设置成与智能装置一致:波特率:bps,位/秒,数字通讯速率单位,表示收发数据的快慢。常用4800bps、9600bps等。 奇偶校验:有三种,奇校验(ODD)、偶校验(EVEN)、无校验(NONE)。 数据位:数据位长度,一般都是8。 停止位:停止位长度,一般都是1,极个别有1.5和2。 流控制:硬件、软件、无。一般选用无。早期为防止数据缓冲区溢出,需要控制串口的数据收发,现在硬件的缓冲区一般都很大足够用了。如果使用硬件,串口除235端子以外的其它端子也需要使用。 RS485 是一种改进的串行通讯接口。使用两根线(A-,B+),电压一般在+/-4V左右,两根线短路一般不会烧坏串口芯片。通讯距离最远1200米。新DMP3300保护装置的通讯接口是RS485。. RS485通讯是半双工的,一个485接口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一般采用主从式通讯,一台主机和多个装置进行通讯,装置不主动发送数据,主机发送命令,所有的装置都能收到命令,只有命令中的地址与自己地址相同的装置返回数据,主机收到数据后,再发送其它命令,如此循环。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03794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 ,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 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 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 1.1 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 玻璃纤维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 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 或光缆(Optical Cable) 。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 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 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无线信道,也可按传输数据类型的不同分为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信道容量(Channel

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学科方向“文艺学”博士研究生 一、书目 (一)文学理论部分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一川《文学理论》(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础》(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2]Rice,PhilipandWaugh,Patricia.Eds.ModernLiteraryTheory:AReader.4thedition.London,AHodderArnoldPublicat ion2001. [24]Richter,DavidH.Ed.TheCriticalTradition:ClassicTextsandContemporaryTrends.2ndEd.BedfordBooks:Boston,19 98. [25]Rivkin,JulieandRyan,Michael.Eds.LiteraryTheory:AnAnthology.Malden, Massachusetts:Blackwell,1998. [26]Castle,Gregory.BlackwellGuidetoLiteraryTheory.Malden, MA:BlackwellPublishing,2007. [27]JulieRivkinandMichaelRyaned LiteraryTheory:AnAnthology.Editedby.Malden, MA:BlackwellPublishing,2004.(二)文艺美学部分

通信基础知识

通信基础知识(一) 2012-08-10 11:06:24 分享: 最近一直在恶补通信原理方面的知识,整理一下,方便菜鸟们学习。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发送设备的作用就是将信息转换为原始电信号(也叫基带信号),它通常要做的事情包括调制、放大、滤波和发射;数字通讯里面还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信道就是信号传输通道,一般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 噪声源,不用多做解释了,就是信道中的所有噪声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统中其它各处噪声的集合。 接收设备,功能与发送设备相反,不多作解释了,主要包括解调、译码等。 模拟通信系统

语音信息首先经变换器将语音信息变成电信号(模拟信源),然后电信号经放大设备后可以直接在信道中传输。为了提高频带利用率,使多路信号同时在信道中传输,原始的电信号(基带信号)一般要进行调制才能传输到信道中去。调制是信号的一种变换,通常是将不便于信道直接传输的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这一过程由调制器完成,经过调制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在收端,经解调器和逆变换器还原成语音信息。 数字通信系统

信道编码的任务是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其基本做法是在信息码组中按一定的规则附加一些监督码元,以使接收端根据相应的规则进行检错和纠错,信道编码也称纠错编码。接收端信道译码是其相反的过程。 数字通信系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单元,即同步系统。它可以使通信系统的收、发两端或整个通信系统,以精度很高的时钟提供定时,以使系统的数据流能与发送端同步、有序而准确地接收与恢复原信息。 按信道中传输的信号是否经过调制可分为基带传输系统和频带(调制)传输系统。频带(调制)传输系统 按照调制信号的性质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类 模拟调制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数字调制有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和差分移相键控 (DPSK)等。 按照载波的形式又分为连续波调制和脉冲调制两类 脉冲调制有脉幅调制(PAM)、脉宽调制(PDM)、脉频调制(PFM)、脉位调制(PPM)、脉码调制(PCM)和增量调制(ΔM)。 其他分类方式 按通信设备的工作频率不同分为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和微波通信。 根据通信业务类型的不同,通信系统可分为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和图像通信系统等。 按信号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又可分为频分复用(FDM)通信系统、时分复用(TDM)通信系统和码分复用(CDM)通信系统等。 通信基础知识(二) 2012-08-17 22:59:31 分享:

文学理论作业

文学理论教程论文 题目浅谈言与意的关系 姓名普成潇 学号124030266 院、系文学院 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 指导教师曹静漪 职称(学历)本科

浅谈言与意的关系 摘要:言意之辩始终贯穿中国美学和文学理论中。中国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关于言意的文学理论,但是注重通过作品认识文学,而作品最主要展现的形式还是言。因此言与意之间关系总是值得论证的。 关键词:文学作品的言;言作为意的媒介;言与意的关系 文学作为作家本人的审美体验的在现,或是对世界得反映,或是再现历史画卷等。存在的形式有各种各种,可以通过口头的形式、网络、印刷等为载体存在。但都离不开文学首先必须是一个语言文本的客观事实。[1]那么文学的语言和生活中语言有什么区别。文学也是艺术,因此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因它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因此它语言的性质也随之变化,马舍夫斯基在《艺术语与实用语》一书中做了解释:“在日常生活中,词语通常是传递消息的手段,即具有交际功能说话的目的是想对方表明我们的思想。”再有就是:“文学作品则不然,它们全然由固定的表达方式来构成。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特别注重词语得选择和配置。比起日常实用语言,它更加重视表现本身。”[2]文学是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文学语言虽然在很大程度与日常语言使用相同的词汇和语法,但仍然还是有许多文论家对文学语言的特殊性做出了区分。[3]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言语要清晰,又不能流于一般”。[4]因此他主张多使用“奇异词”。托那么存在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托马舍夫斯基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一种特殊的艺术性言语:“文学是具有自我价值并被记录下来的语言。”[5]可见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当被作家记录下来时,显然它在生活中传递信息或是表达意愿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它是承载着作家的审美体验且还肩负着传达作家不受时空限制的心灵感受。在文学作品中语言即使是一句平庸流俗的话,放到整个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出了作家的自我价值的感受。当然这其中也涉及到结构学的内容了。比如诗,同样的话语,不一样的排列,给读者不一样的期待。即这样的排列让语言有了节奏,既然拥有了这样的节奏,那么读者的经验在提醒读者,就使得读者有了诗的期待,这样的语言也就有了不一样的韵味。当然也有朱光潜先生提出的:“诗里有一个形式化的节奏,我们不能否认;不过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读者与作诗者都不应该完全信任形式化的节奏,应该设法使它和自然的语言节奏愈近愈好”。[6]当然我们不能单纯的从结构学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文学作品。用结构主义的眼光来研究文学作品,就会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内在的一种限制,一种用语言构建起来结构。这样难免视角会受到辖制。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作品中的言并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它的本质中少不了语言这个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 中国通过作品来看文学,力求从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经验研究出文学的本质。正如中国台湾学者王梦欧所说:“中国人不但爱好文籍而已,而且爱好具有文学性的记录。这就说:中国人无论记录任何重要的生活行为,感情思想,都很讲究那点文学性,所以自古流传下来的许多哲理教训,生活记录,皆无异于文学作品,因此较早时期的文学批评,亦是面对着这广义的文学作品而作。”[7]言意之辩始终贯穿中国美学,文艺理论中,这足以说明“言”在文学本体的重要性。从作品本身研究文学,注重了语言,声音,技法,文体等形式方面的问题。皮亚杰《结构主义》里说:“一个结构所固有的各种各样转换不会超出结构的边界之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路由器及RIP协议 一、路由器基本原理及功能 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实现在不同网络中转发数据单元。 1.路由表中包含了下列关键项: 目的地址(Destination):用来标识IP包的目的地址或目的网络。 网络掩码(Mask):与目的地址一起来标识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的网段的地址。将目的地址和网络掩码“逻辑与”后可得到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网段的地址 输出接口(Interface):说明IP包将从该路由器哪个接口转发。 下一跳IP地址(Nexthop):说明IP包所经由的下一个路由器的接口地址。路由优先级(Priority):也叫距离管理,决定了来自不同路由来源的路由信息的优先权 2.路由信息的来源(Protocol/Owner) 在路由表中有一个Protocol字段:指明了路由的来源,即路由是如何生成的。路由的来源主要有3 种: 链路层协议发现的路由(Direct):开销小,配置简单,无需人工维护,只能发现本接口所属网段拓扑的路由。链路层一定要UP 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Static):静态路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它由管理员手工配置而成。通过静态路由的配置可建立一个互通的网络。静态路由无开销,配置简单,适合简单拓扑结构的网络。 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RIP、OSPF等):当网络拓扑结构十分复杂时,手工配置静态路由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错误,这时就可用动态路由协议,让其自动发现和修改路由,无需人工维护,但动态路由协议开销大,配置复杂。 3.路由的花费(metric) 标识出了到达这条路由所指的目的地址的代价,通常路由的花费值会受到线路延迟、带宽、线路占有率、线路可信度、跳数、最大传输单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动态路由协议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因素来计算花费值(如RIP用跳数来计算花费值)。该花费值只在同一种路由协议内有比较意义,不同的路由协议之间的路由花费值没有可比性,也不存在换算关系。静态路由的花费值为0。 二、路由匹配原则 1.最长匹配原则-使用路由表中达到同一目的地的子网掩码最长的路由。 2.Cost/metric值越小的路由越优先? 不同的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Cost没有比较意义 3.在Router A上被优选的路由,Router B上也一定优选? 路由选优完全是“单机行为” 三、路由协议原理 1.静态路由 在组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网络中,只需配置静态路由就可以使路由器正常工作。接口静态路由优先级是0,这意味着它是直接连接网络的路由。

通信主设备基本知识综述(doc 47页)

通信主设备基本知识综述(doc 47页)

一、爱立信基站设备基本介绍 1、RBS2000系列基站设备的具体分类 爱立信基站主要类型:RBS2202系列、RBS2206系列、微峰窝系列、室外站系列。 RBS2101~RBS2103系列 这种设备属于室外安装类型的设备,这个类型的基站设备主要为室外的环境使用而设计的,除了主设备以外,还有空调,温度控制,供电等附属设备,通常采用独立供电进行工作,可以防雨水、防霜冻等。但受外界干扰较大,不利网络的稳定。在我国GSM运营商几乎不使用该系列的机型。 RBS2202系列 这种类型的设备属于室内安装的设备,结构较RBS2100系列的设备简单,没有独立的外部环境系统,不可独立供电(但可以自带整流模块)等,必须在室内安装使用。这种系列是我国GSM运营商所采用的主要Ericsson设备类型。 RBS2301、RBS2302、RBS2402、MAXITE系列 这种类型的设备属微蜂窝设备,可以在室内和户外安装,可以独立供电使用,体积较小,安装灵活方便。主要用在街道覆盖、室内覆盖等。 RBS2206系列 这种类型的设备属于室内安装的设备。RBS2206 是一种室内型宏蜂窝基站设备,每个机柜可支撑最多12 个收发信机。其机柜与RBS2202 占地面积相同,略高,由于采用新型两倍容量的收发信机和合路器,机柜的载波容量也是 RBS2202 的两倍。。其“双收发信机”—dTRU—与目前的单个TRU 体积相同,却在一个单元里包含有两个收发信机 2、RBS2000系列基站组成: 下图是RBS2000在网络中的位置及结构: ●移动台(MS):移动用户使用的便携终端。由收发信机、天线、人机介面、 电池等构成; ●基站(BS):基站收发信机、控制设备、天馈系统等组成,提供MS与BSC ●基站控制器(BSC):为MSC接口,管理BS。 ●移动交换中心(MSC):网络的核心,提供交换、网络控制与管理、互连 接口等功能。

南邮801通信原理基础知识99题及对应答案--平界

南邮801通信原理基础知识99题 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主要性能指标是______或______;可靠性主要性能指标是______或______。 2、信源编码可提高通信系统的______;信道编码可提高通信系统的______。 3、一离散信源输出二进制符号,在______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的1比特信息量;在______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的信息量大于1比特。 4、消息所含的信息量与该信息的________有关,当错误概率任意小时,信道的_______称为信道容量。 5、香农公式标明______和______指标是一对矛盾。 6、在t 秒内传输M 个N 进制的码元,其信息传输速率为______;码元传输速率为______。 7、某随机信号)(t m 的平均功率为0P ,则信号)(2 t m A 的平均功率 ______。 8、使用香农公式时,要求信号的概率分布为______,信道噪声为______。 9、窄带平稳高斯随机过程的同相分量与正交分量统计特性______,且都属于 ______信号,它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分布是_______,均值为______,包络一维分布服从______分布,相位服从______分布,如果再加上正弦波后包络一维分布服从______莱斯分布______。 10、设某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为)( R ,______为平均功率,______为直流功率,______为交流功率。 11、某信道带宽为3kHz ,输出信噪比为63,则相互独立且等概率的十六进制数据无误码传输的最高传码率为______。 12、随参信道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3、由电缆、光纤、卫星中继等传输煤质构成的信道是______信道,由电离层反射、对流层散射等传输煤质构成的信道是______信道。 14、经过随参信道传输,单频正弦信号波形幅度发生______变化,单频正弦信号频谱发生______变化。 15、窄带信号通过随参信道多径传输后,其信号包络服从______分布,称之为______型衰落。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周文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他们所以界定文艺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就因为他们认为文艺自身的存在无法说明自身,必须从社会存在、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才能揭示文艺存在的社会规定性。P117 从而形成了“社会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这两个相互联系、却表述不同内涵的范畴。前者“涵括的是根据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意识反映现实关系及其发展的对象内容与方式的特殊性而区分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学与艺术等等”;而后者“则是揭示了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在其内容和功能作用的方式等方面与特定社会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转引《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225页,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 《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周文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用“意识形态”范畴所揭示的,是特定社会集团、阶级或阶层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对现实的虚幻、歪曲的反映。P119 恩格斯晚年说:“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因此,他想象出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因此这是思维过程,所以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他从纯粹的思维中——不是从他自己的思维中,就是从他的先辈的思维中引出的。他只和思想材料打交道,他毫不迟疑地认为这种材料是由思维产生的,而不去进一步研究这些材料的较远的、不从属于思维的根源。而且他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他看来,一切行动既然都以思维为中介,最终似乎都以思维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726页。 意识形态对现实关系的反映的虚幻和歪曲的性质只是从总的方面来说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与现实关系在任何时候都是背道而驰的,关键取决于特定历史阶段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次、意识形态的虚幻、歪曲的性质也不表明某些精神可以完全摆脱现实的物质生活过程。因此“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72页。 《文学理论基础》袁鼎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文学从本质上说属于意识形态。根据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常识,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层次构成,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等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两个层次构成;意识形态又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如哲学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等。 意识形态是关于人的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或者可看作是人对世界及自我的观念及其体现,它总是涉及人们所说、所写、所信仰的东西与人们身处其中的种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复杂联系。它表明话语领域存在着不同集团、阶层、阶级、民族或各种权利之间的复杂冲突与调解情形。文学属于意识形态,同样具有这种一般性质。任何意识形态都必然表现为话语形态,文学正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P41~42 在现代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里,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范畴,也是现代思想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重要的分析参照系。意识形态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范畴,包容量极大,争议颇多,但透过这个范畴,可以把许多基本问题囊括其中,可以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视野把握文学的本性,对文学作出总体性的解答。P42 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有一个共性,即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同的意识形态反映的对象不同,各个形态的意识形态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但又互相独立。例如文学会为政治服务,这是文学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召唤作出应答,但文学会为政治服务,它可以否定它,远避它,如隐士之诗。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种支配性的地位,所以历来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相当敏感,但本质上文学和政治是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