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及预防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句不通,最后一次修改,如再不认真,直接退稿。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及预防对策【摘要】随着临床药物的增多,药品的监测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难题。
各类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虽然具有可观的效果,但是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问题;整改
加强药品的监督和管理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工作,体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的水平。
随着制药行业的发展,药品的不良反应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然而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就其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整改意见。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受到一定的阻碍
医院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往往选择不上报,主要是因为上报程序较为麻烦,要经过多个步骤,且上报之后还要继续跟踪记录,调查不良反应的原因[1]。
加上患者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原因并不理解,如果上报的话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很多医院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上报并不予以重视。
1.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缺乏上报意识
药品是由制药企业研发的,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有着监管的职责,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制药机构因为担心上报药品的不良反应会给自身的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很多发现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制药企业选择谎报或者隐瞒。
1.3我国没有完善的医药相关法律
《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是我国目前的医药法律法规,虽然已经明确地规定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但实际上,对很多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以至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制药企业没有足够的约束力[2]。
1.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宣传力度不够
因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关的培训也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因此社会群众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不够,缺乏基本的用药安全认识。
加上政府和监管部门在服药患者上报药品的不良反应后并没有给患者相应的补偿,因此即使患者出现服药后的不良反应,也会选择不上报。
1.5对于中药的不良反应不重视
大多数医务人员对中药有一定的误解,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从而对中药的监测不加以重视。
而我国的《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365种中药中就有120多种药物有一定的毒性,这些药物被列为下品[3]。
比如在最近几年,就出现了因为过量使用某种药物而引起肾毒性的不良反应事件。
如鹿茸、地龙等中药就出现了过敏反应的报道,还有板蓝根水煎液灌服小鼠15天可致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整改方案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是用药人员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广大医务人员应加以重视,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做好药品的监测和上报工作。
医疗机构要抓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而要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水平,不仅仅是制药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责任,还要依靠群众和政府的力量,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协调药监、卫生和医疗机构的沟通,以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机制提供坚实的基础[4]。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2.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中,法律法规是有力的依据,虽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但是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的责任和权力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明确指出违反相关规定后的处罚条例。
所以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法律法规给予进一步的完善能够给药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对上报主体的权责和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加以明确,能够提高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品监测力度,促进其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及时反馈和上报,并对各级监测机构和行政部门加以约束。
2.2明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需要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标准、相关法规和操作流程,才能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疗机构应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对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提高医务人员药品监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药品监测的方法和上报不良反应的详细规则,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要及时上报,不隐瞒不谎报,落实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政府和医疗机构要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宣传工作,对医务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让医务人员了解到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和上报的重要性,促使工作人员在遇到药品不良反应时不是为了避免纠纷,而是督促其合理用药,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提高药物的监督和管理水平。
2.3定期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交流会
在各医疗机构,应针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定期开展交流大会,总结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
并进行学术分析,加强各个科室的经验交流,通过讨论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便于在临床治疗中对这些存在问题进行规避,减少医患纠纷。
在医疗机构内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奖惩制度,对于在药品监测工作中完成较好的科室和个人予以奖励;对于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出现重大失误的科室和个人予以批评和处罚,保证奖惩的公开公正性。
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反馈和评价机制,定期对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总结评价,对医务人员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2.4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加以改进
在医疗单位和企业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实现监测工作的普及化、规范化和网络化。
要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加以改进,提高报告主体即药品生产和经营单位以及个人的报告意识。
在这个方面上,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强制报告制度对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约束,并结合个人自愿报告制度,对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加以明确,以促进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的提高。
此外,对于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奖励,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质量。
2.5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
药师作为研制药物、对药品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员,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
药师要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可通过网络传播、编译资料和论文发表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在医院内部,利用报刊提高医务人员的药品知识;可定期邀请专家和学者来医院开展讲座,让医务人员深刻了解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对病人负责。
在医院设立用药咨询,患者可向药师进行咨询,以对药物的情况和不良反应有所认识,从而减少药物对自身的伤害。
3.结语
随着药物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要对此给予肯定。
然而我们还要辩证地看待药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各医疗机构和药品监管部门等要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监督和管理。
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保证合理用药,在遇到药品的不良反应时要及时上报;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药品监测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落实药品安全。
【参考文献】
[1]程红燕.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医学信息,2014,27(05):489.
[2]刘源,明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9):189-190.
[3]李文武.辩证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工作现状[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06):337-340.
[4]周淑丽.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