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纤维的现状及其发展应用前景

植物纤维的现状及其发展应用前景
植物纤维的现状及其发展应用前景

植物纤维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摘要:介绍了植物纤维的性能和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影响因素、特殊机理、不足

及改性方法;总结了天然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比较成熟的研究和具体应用, 指出天

然植物纤维在经过改性以后增强各种复合材料是切实有效且可行的, 并且有着非常广

泛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植物纤维降解复合材料发展趋势进展

植物纤维(plantfibre)是广泛分布在种子植物中的一种厚壁组织。它的细胞细长,两端尖锐,具有较厚的次生壁,壁上常有单纹孔,成熟时一般没有活的原生质体。植物纤维在植物体中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地球上现存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是非常

有限的。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 由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对人类的生产和

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解决原料短缺和环境问题, 人们逐渐把眼光转移到

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上。植物纤维材料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 生长和存在于大量绿

色植物中,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植物纤维用于复合材料的潜在优势越来

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它价格低廉, 密度小, 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 与无机纤维相近,

而它的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是最突出的优点, 是其它任何增强材料无法比拟的; 另

一方面,植物纤维与通用塑料共混制得的塑料是不完全生物降解的, 即在微生物作用下, 合成高分子仅能被分解为散乱碎片, 这种材料使用后仍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因而

植物纤维在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中得到了重视并迅速发展。国外采用植物纤维改性

的复合材料, 已经在汽车内部装饰、室内外装修饰材、建筑结构部件等一些领域有广

泛的应用。但国内的研究发展相对较落后, 近年来对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有了较

大的进展, 特别是对生物降解材料的复合已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植物纤

维改性高分子材料的一些性能变化,影响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因素以及植物

纤维的发展前景。

1 .不同种类的植物纤维复合材料

植物纤维与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复合材料中, 采用的天然植物纤维主要有麻蕉、黄麻、大麻、亚麻、剑麻等麻类材料及木材、竹材、棉纤维、纸浆纤维等。材料形态主

要是纤维态和粉态。麻纤维由于强度好、可再生等优点, 用来增强聚烯烃塑料用于汽

车内饰及部件, 在欧洲汽车工业已广泛应用。随着各行各业对环保的关注, 用天然麻

类纤维与高分子材料制备复合材料的研究较多, 而使用木纤维或木粉与高分子材料制

备复合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就生物降解材料而言目前研究较多的是PLA。PLA 结晶温

度介于170~180℃之间, 其力学性能接近于聚丙烯和聚酯树脂, 所以其复合材料具有较

高强度, 某些性能接近于天然植物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椰纤维和竹纤维同样具有非

常好的力学性能, 具有较高的韧性, 也比较适合作增强材料。

2 .植物纤维处理方法对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在植物纤维改性塑料的研究及应用方面, 主要是提取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来改性

塑料, 由于纤维素自身的结构使其具有亲水性, 而通用塑料均为非亲水性材料, 故二

者复合时界面的粘结性较差, 常要对其进行改性处理, 以更好的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

2. 1 植物纤维的预处理

对植物纤维的预处理目的是除去纤维表面的杂质, 同时希望能使纤维表面性能得

到改善, 用处理过的植物纤维与塑料进行复合, 能较好地提高塑料性能, 扩大其应用

范围。在研究中, 对植物纤维的预处理一般是先将其粉碎干燥,再用一定浓度的碱液处

理一定时间, 通过预处理的纤维表面杂质减少, 与树脂基体的接触面增加, 有利于复

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提高, 同时经过预处理的纤维亲水性有所降低, 得到的复合材料

的拉伸性能也有所提高。

2. 2 植物纤维的改性处理

植物纤维在增强复合材料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对植物纤维的改性来改善。植物纤

维在增强C- H 聚合物时, 极性的纤维素纤维很难和C- H 聚合物具有相容性, 增强用

纤维与基体聚合物两种材料不相容时, 就很难形成增强复合材料, 有效的办法是改善

两种材料(或其中之一)的表面能。处理方法主要有表面处理和改性处理。表面处理包

括物理加工、表面刻蚀、纤维的包润和降低纤维的亲水性等。改性处理则从接枝共聚

和界面偶合来考虑。接枝共聚是高聚物改性的重要手段, 对纤维进行接枝改性处理,可

改善纤维与基体的浸润性。而界面偶合的方法, 可以改变界面粘合性, 反应后纤维表

面的羟基减少, 从而使纤维的吸水性减小, 有利于纤维与基体聚合物键合的稳定。另

一方面, 通过处理可使纤维和聚合物之间形成交联网络, 减少纤维的溶胀。有学者在

研究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时, 用下面的方法对原麻进行处理,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原麻纤维经过高温煮练、脱胶、漂白后, 为进一步提高纤维的强度和进一步改善纤维

和树脂的粘接性能, 在室温下对原麻进行碱处理(碱的浓度为30% , 浸泡时间为30m in), 通过碱处理可脱去原麻果胶, 同时使麻纤维截面溶胀趋圆, 中间空洞偏小, 纤维

壁加厚, 从而改善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处理后的麻, 不仅自身性能大大提高, 而且还

可改善其与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 提高复合材料的硬度、抗压强度和耐磨性等。

3 .添加剂对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为了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常在复合材料中添加一些粘合剂、偶联剂、增韧

剂等添加剂, 以更好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实际应用中, 添加剂的加入除了

要考虑添加剂本身的性能及作用外, 还要考虑其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才能使

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性能达到最优。

4. 成型加工方法对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在研究中对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方法一般是将所用材料混匀后热压或挤

出成型关于成型加工方法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少, 其主要原因是一般的成型

设备较庞大, 在单个研究机构内加工成型设备不齐全, 成型方法很难多样化, 对该方

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5.植物纤维复合材料

与植与玻璃纤维、碳纤维等传统的增强材料相比, 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

性能偏低, 不适合作承受较大载荷的结构体, 只适合作为承受一般载荷的日用生活品

的结构材料, 但该材料可减少环境污染。总的来说, 国际上和国内对于植物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的研究相对于对高性能化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还是非常落后的, 对植

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熟研究和具体应用还很少。植物纤维与普通高分子复合材料

的制备相似, 植物纤维/可生物降解塑料生物质复合材料制备所采用的复合方式有挤出

法、共混捏合法、热压法、浸渍法、及层压法等。关于复合工艺的研究, 往往只是根

据研究者的研究内容进行选择, 而对于不同复合工艺的可行性及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

响的比较相对较少。从复合材料的性能来看, 随着纤维含量增加,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通常增加,但是也有不同结果。结果的不一致, 除了与塑料材料的本身

强度性能有关外, 和所采用的纤维复合方式及植物纤维材料和高分子塑料的相容性也

有关系。对于植物纤维与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复合机制, 除了两相界面结合机制外, 可

生物降解高分子在复合材料的中结晶行为、降解机制、影响因素是更受关注的方面。6.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降解性

由于通用塑料较难降解, 对环境污染严重, 白色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故将植物纤维添加到通用塑料中以提高其降解性能, 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对

于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加入植物纤维更能提高其降解性, 并降低材料的成本, 扩大

其应用范围。对于通用塑料基植物纤维复合材料, 其降解一般是先发生在两相界面处, 复合材料发生崩解, 成为残片, 减轻环境负担。而对于植物纤维增强可降解生物材料, 其降解性也有较大提高, 降解过程中, 复合材料首先发生崩解, 成为树脂残片, 降解

速率有较大提高。

7.可生物降解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可生物降解生物质复合材料可主要应用于汽车部件、装饰装修、包装等领域。欧洲汽

车内饰部件, 经历了由天然植物纤维材料替代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近几年, 随着汽车废弃回收利用问题的压力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汽车内饰行业已经把天然纤维

增强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作为目前汽车用内饰部件用塑料复合材料发展的必然方向。这

一点可以从欧洲国家对于天然纤维增强可生物降解塑料复合材料开发的关注程度得以证实。

可生物降解生物质复合材料只有在特定的堆肥条件下才会降解, 而在通常的使用环境下具有相当的耐久性, 所以该材料可以用来替代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种建筑装饰与装修材料, 另外各种食品、仪器等的包装材料往往是短期的一次性使用, 该种材料可在这些一次性或短期性应用部件方面不但满足使用要求, 而且废弃后不对环境造成污染。随该复合材料研究的深入, 其应用领域也将会被进一步拓宽。总之, 其应用领域是相当广泛的。由以上分析可见, 用天然植物纤维材料与完全可生物降解塑料复合制备新型的环境友好的生物质复合材料是最近几年新兴的研究领域, 虽然由于目前可生物降解塑料生产成本远高于普通塑料, 目前生物质复合材料还没有被大规模地应用。但是随着可用石油资源的减少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与应用将更加引起关注与重视。根据美国能源部的

植物及粮食基可再生资源技术路线图, 到2020年基本化学建筑材料中植物基可再生资源

材料利用要达到10% , 到2050 年达到50%。可见来源于植物等可再生资源的材料将是未来材料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日本已将生物降解塑料作为继金属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

之后的第四类新材料。由此可见, 生物质复合材料将是未来复合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我国金属包装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张虹.

2.天然植物纤维_可生物降解塑料生物质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郭文静.

3.天然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倪敬达.

4.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丁芳芳.

5.植物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张伏.

6.植物纤维与生物降解塑料界面相容性研究进展-李新功.

7.植物纤维在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张春红.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

国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猪肉产量与消费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市场对猪肉的需求为美国以及其它的猪肉生产者开展国际业务创造了机会。各个对猪肉的需求取决于市场规模、其它肉类的供应与价格、人均收入,以及货币与经济波动情况。在那些以出口为主,并且经济情况变化很大的里,猪肉生产的利润会更低,并且不稳定。目前由于美元贬值,再加上巴西因口蹄疫的缘故无法向亚洲的主要市场出口猪肉,美国的猪肉出口水平得到了提高。美国养猪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动物福利、粮食提炼乙醇对饲料价格的影响、人工短缺、环境/政治问题以及食品安全/可追溯程序。尽管各个,既包括传统的也包括新兴的猪肉生产国,- 对出口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但随着全球经济成长,猪肉需求提高,亚洲各国表现尤为突出。这些都会给美国的猪肉生产与出口带来更多的机会。 1997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消费量提高了27%,2005年的猪肉消费量超过9300万吨。在世界围,猪肉是首选肉类,猪肉消费的提高为美国以及其它的猪肉生产者带来了拓展国际业务的机会。美国2005年的猪肉出口额是22.8亿美元,在美国平均每屠宰一头猪,就创造22.01美元的出口额。 猪肉产量最高的 中国的猪肉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排在第一位,之后是欧盟25国、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2000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产量提高了15.1%。在上述产量前12名的当中,这五年里猪肉产量增长百分率最大的依次为巴西(39.3%)、越南(27.8%)、中国(23.2%)、俄罗斯(17.0%)和加拿大(16.8%)。在这五年期间,美国猪肉产量增加了9.3%,欧盟25国的猪肉产量仅增加了2.3%(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因为世界围贸易自由化的带动,猪肉国际贸易量显著增加。各国养猪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可以显著提高出口国养猪生产的利润(Young, 2005)。要想在出口市场拥有竞争力,必须做到:生产成本低(但仅靠这一点并不能保证拥有竞争优势)生产效率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可靠的供应世界生猪贸易 2004年生猪出口量最大的是加拿大,850万头,而美国2004年的进口量最大,头数差不多相当于加拿大出口的头数。猪肉和生猪算在一起,加拿大的养猪业70%的产品都是出口到美国。 猪肉和生猪的这种国际贸易模式反应了北美养猪业不同的竞争优势(Young,2005)。加拿大的猪群繁殖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在生长猪肥育方面则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再加上美元相对坚挺,购买生猪的价格更加合算。 荷兰和丹麦的生猪出口规模都比较大,许多生猪出口到德国或东欧进行肥育、屠宰。中国则是香港活猪市场的主要供应国。 猪肉进口量最大的 环太平洋、俄罗斯和墨西哥是主要的猪肉进口国。其中,日本是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05年,日本进口猪肉133.9万吨,突破历史记录。其中超过120万吨为普通猪肉(冰鲜与深冻),9万吨为熟制或深加工猪肉。从美国、智利、加拿大、墨西哥、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增加,从丹麦的进口量减少。之所以这样,部分原因是由于2004年牛肉的供应紧缺(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日本的进口标准以及对标签的要求最为严格。日本新的食品进口标准可能要求美国进行更多

PLC国内外发展现状

PLC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对电力线通信的研究开始较早,1978年,Pico Electronics公司研发了国际通用的面向智能家居的电力线通信协议X10,成为全球第一个利用电力线控制电器设备的标准。该协议利用50Hz(或60Hz)的交流电过零点时刻进行数据传输[3],因而数据速率很慢,传输一条指令需要约Is,且只能传输有限的控制信号。但它的出现,使得电力线通信成为现实。1990年,英国联合电力公司的子公司Norweb通讯开始对电力线通信进行研宄并于1995年与加拿大的北电网络(Nortel)公司联合研发电力线通信这项新技术。在随后的两年里,这两家公司在英国曼彻斯特对20个居民用户进行了成功试验,但并未得到推广。同年10月两家公司在电力线通信的关键技术点上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其新开发的DPL(Digital Power Line)实现了 1Mbps的远程通信,从而将电力线网络变成了信息的高速公路[4],被认为是电力线通信发展历史的又一里程碑。 目前国外对于电力线通信的研宄从技术上主要分为两大方向:一类是窄带电力线通信的研究,其带宽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有不同的规定,美国为50-450KHZ,欧洲为(其中95KHZ以下用于接入,95KHz以上用于户内通信),主要应用于智能抄表,设备管理,照明控制等领域。另一类为宽带电力线通信的研究,在美国指4-20MHZ频段,主要用于户内通信;在欧洲尚无统一的标准,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的标准将它定为作为户外接入,10-30MHZ作为户内通信,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制定的标准以13MHz为分界点。宽带PLC主要应用于

Internet接入,视频监控等高速数据通信和多媒体信息传输领域。 致力于宽带电力线通信研究的主要有家庭插电联盟(HPA,HomePlug Powerline Alliance)、电力线通信论坛、IEEE P1901工作组等。其中HomePlug联盟于2001年推出了 HomePlug 版本技术规范【5],实现14Mbit/s的速率,应用于家庭内部互联。2005年推出HomePlug AV技术规范,实现200Mbit/s的速率,主要应用于家庭内部多媒体数据通信。该技术的代表产品主要是InteU<)n(己经被Atheros收购)的电力线芯片,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电力线以太网Modem采用该公司产品。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IEEE)会于2005年7月成立P1901工作组,主要工作目标是统一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其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宽带电力线通信的户外接入、户内宽带互联以及两者的互操作性三部分。该工作组于2009年提出草案,旨在建立包括电力线网络、电话线和同轴电缆在内的有线家庭网络的通用标准,实现高达Gbis/s 的速率。 窄带电力线通信技术虽然目前种类繁多,但并未像宽带PLC —样形成若干有基于G3-PLC的电力线通信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影响力的成熟标准。意法半导体(ST),以色列Yitran等公司均有应用于AMR系统的窄带PLC芯片,但这些技术大多只是实现了物理层协议,而未能提供包括上层协议的成套解决方案,需要用户或系统商另行开发。2007年由西班牙Iberdrola公司发起,数十家公司联合成立了 PRIME 联盟(PoweRHne Intelligent MeteringEvolution),并完成了窄带电

公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司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物业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经历了20多年,已逐步走入千家万户。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有开发商的附属单位到现在的自主营利、自负盈亏,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明显,这期间物业管理企业走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路程。 1994年8月8日,宁波市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新街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并开始对新街小区实施了物业管理。15年后,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也在快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相关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仅宁波市就有经营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225家,从业人员3.4万余人,管理物业项目(住宅小区、大楼、别墅区)1513个,管理面积9829万平方米,享受物业管理服务住户近60万户,中心城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8%。可以说,物业行业为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绿城物管公司为占领长三角地区市场空间,在05年组建并成立了宁波分公司,经过近四年的运作和发展,风雨之后终见彩虹,但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在不断进步当中,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应运对策,公司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才能立于同行业不败之地。以下是我进入公司两年,通过在三个园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实践中,结合目前物管行业的发展现状, 对我们宁波公司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 一、回顾公司的昨天: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宁波物管市场现有经营资质的物业公司225家中,我们绿城宁波分公司也属其中一家,公司成立于2005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当年第一个外接楼盘慈溪清水湾开始,07年又相继接管了新时代小区、聚金家园小区,08—09年外接楼盘紫郡花园、江南一品到内接楼盘桂花园、绿园、皇冠花园等,短短四年公司已经管理13个项目,面积达300万方(包括已签未交付),目前宁波分公司员工已有400多人,发展速度之快足以见证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之大。 二、俯视公司的现状: 宁波公司发展过快,人才出现紧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缺少、淡薄,员工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强;与同行相比培训力度尚有差距;其次,基层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显现出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过快、物业专业人才紧缺: 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向外拓展,不断拓展的同时,人才应该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然而宁波分公司过快的发展速度,出现物业管理人才的紧缺,熟、懂工程强、弱电,公司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硬件管理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更是稀少,如何提升内部优秀员工及引进同行业中的物业精英,成为了当前公司应该面对的重头问题。 (二)、服务意识淡薄,团队凝聚力尚佳,员工的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整体现状与高端物业相比仍有差距: 1、员工主动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园区除接管较早的新时代、聚金家园、慈溪清水湾和紫郡花

蜂产品行业前景及公司现状

蜂产品行业前景及公司现状 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室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而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次,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尽管十年前规模很小,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壮大。虽然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动下,中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将会走上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养生文化,用于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药补不如食补”。作为一个亟须培育的行业,保健品市场的需求潜力之大实在诱人。2011年我国保健食品年销售额达到800亿元,权威部门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1500亿元。 蜂产业市场基础 蜂产品作为农副产品的同时,在保健食品行业产业中占据不可小视的位置,近年来,由于饮食过度和过量的脂肪摄入,肥胖症,非胰岛素

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癌症等慢性病在我国逐年上升。有利于预防和改善这些疾病的功能型营养食品受到了中老年消费者的 欢迎。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尤为旺盛,购买力亦非常强。加上处于家庭、来, 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更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联合国工业规划署指出:“21世纪两大朝阳产业分别是以电子科技发展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和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健康产业。”而保健和医药正是生命科学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家庭收入的提高,对保健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近年来“亚健康”名词的出现让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追求无碳,安全,环保、健康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在此基础上,纯天然,纯生态,采与天然,来于自然的保健食品成为人们的追求和喜爱。蜂产品的原生态,安全环保,在保健食品行业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蜂产品与保健 蜂产品中不同的蜂蜜具有不同的功效;花蜜具有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压等作用,临睡前服用能起到催眠作用,常服本品能改善人的情绪,达到宁心安神的效果。枣花蜜性平偏温,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护脾养胃有助于人体系统功能改善,对脾胃虚弱有辅助疗效;有补血等作用。益母草蜜具有活血、祛痰、调经、消水、养肾、解毒、补气、养胃,是心血管及肠道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对症的滋补上品。枸杞蜜具有补气、滋肾、润肺、壮阳之功效。

我国工业现状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有明显提升作用。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发展道路,大多是引进成套设备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目前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发展,我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目前,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 发展。 一、以工业PC为基础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将成为主流 众所周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依靠技术进步(即新设备、新工艺以及计算机应用)开始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使工业到飞速发展。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变化就是全球市场形成。全球市场导致竞争空前激烈,促使企业必须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时间(TimetoMarket)、改善质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以及完善服务体系(Service),这就是企业T.Q.C.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结合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追求更完善T.Q.C.S.,使企业实现“正确时间,将正确信息以正确方式传给正确人,作出正确决策”,即“五个正确”。这种自动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是一种高投资、高效益同时是高风险发展模式,很难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采用。我国,中小型企业以及准大型企业走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道路。工业控制自动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是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其核心是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传统自动化系统,基础自动化部分基本被PLC和DCS所垄断,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部分主由各种进口过程计算机或小型机组成,其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价格之高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PC-based工业计算机(简称工业PC)发展,以工业PC、I/O装置、监控装置、控制网络组成PC-based自动化系统到了迅速普及,成为实现低成本工业自动化重要途径。我国重庆钢铁公司这样大企业几乎全部大型加热炉,也拆原来DCS或单回路数字式调节器,而改用工业PC来组成控制系统,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获了良好效果。基于PC控制器被证明可以像PLC一样可靠,*作和维护人员接受,,一个接一个制造商至少部分生产中正采用PC控制方案。基于PC控制系统易于安装和使用,有高级诊断功能,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了更灵活选择,从长远角度看,PC控制系统维护成本低。可编程控制器(PLC)受PC控制威胁最大,PLC供应商对PC应用感到很不安。事实上,他们现也加入到了PC控制“浪潮”中。 近年来,工业PC我国到了异常迅速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PC主要包含两种类型:IPC工控机和CompactPCI工控机以及它们变形机,如AT96总线工控机等。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对工业PC运行稳定性、热插拔和冗余配置要求很高,现有IPC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将逐渐退出该领域,取而代之将是CompactPCI-based工控机,而IPC 将占据管理自动化层。国家于2001年设立了“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基础开放式控制系统产业化”工业自动化重大专项,目标就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PC-based控制系统,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竞争能力,对制造技术不断优化和推陈出新而形

成的。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技术内涵和构成。从目前各国掌握的制造技术来看可分为四个领域的研究,它们横跨多个学科,并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1 现代设计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包括:有限元法,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模糊智能CAD等。 2)性能优良设计基础技术包括: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动态分析与设计;断裂设 7)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 2.4 系统管理技术 1)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集成管理技术;3)生产组织方法。 3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3.1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现状 在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方面, 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实现了机械制

养猪设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养猪设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养猪设备的工艺水平目前已经从中级阶段向高端发展。目前,从中国养猪业的总体来看,大多数养猪场对设备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猪场设备等同于猪栏,而忽略了自动喂料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粪污处理系统设备的重要性。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养猪业者交往的频繁,一些观念超前的企业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工厂化养猪生产设备并应用到养猪生产中,养猪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因为受国外的影响而大大加速了。 从传统养殖到结合科技,再到脱离传统养殖彻底走向科技化,机械化,可以说,养猪设备的发展是促进畜牧机械积极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一、养猪设备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养殖设备和现代化设备比较 1、猪舍建筑及规划与设备选型密切相关 传统规划的600头母猪场与现代600头母猪场的建筑与规划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猪场猪舍栋数多,猪场占地多,建筑面积大,土建与设备投资大,劳动强度大。现代猪场猪舍栋数少,节约土地,建筑面积小,土建与设备投资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在传统规划设计的情况下,设备达到一般水平,每头母猪建场需要投资2万元,而采用现代规划设计的情况下,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每头母猪投资1.5万元。与传统设计规划比较节约投资25%。猪舍结构方面,我国传统猪舍多采用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猪舍建筑,除分娩母猪舍和仔猪培育舍外,猪舍内部环境调控措施较少,基本依靠自然通风方式。猪舍保温隔热性能差。所以传统养猪场规划和房屋结构决定了很少使用现代化的设备,不利于猪的生长,浪费劳动力,造成生产效率下降。 而现代化猪舍全面科学的考虑了通风和保温要求,及减少劳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现代化的猪舍与配套的先进的气候调控,自动喂料及高效猪栏一起构成了符合猪生长繁殖的现代化工艺设施。 猪栏是工厂化养猪场的必备设备,用它饲养不同类型、不同日龄的猪群,形成猪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猪的饲养密度、饲养环境、饲养管理条件,都与猪栏的形式、结构、材料、排列组合方式有密切关系。伴随着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猪生物学特点的进一步了解,猪栏也在工艺方面不断提高。 (1)分娩栏 分娩区是猪场的核心区域,整个猪场的运行效益很大程度取决于分娩区的生产状况。良好的分娩栏工艺设计,对提高分娩阶段的饲养效果极为重要,是养猪生产成功的关键。 传统分娩母猪采用高床饲养。母猪和仔猪都生活在漏缝地板上,与低温潮湿的地面脱离。粪便通过漏缝地板很快落入粪沟,使仔猪减少了与粪尿接触的机会,保持了床面的清洁、卫

中国蜂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蜂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蜂业生产现状 2005年,饲养的蜜蜂数量已达730万群,其中西方蜜蜂约占 2/3 ,东方蜜蜂约占 1/3。东方蜜蜂以生产蜂蜜为主,西方蜜蜂生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蜂蜜为主,另一类以生产蜂王浆为主。养蜂发达地区的蜂农以生产蜂王浆为主,如江浙一带。相对来说,中国西南部、东北部等地区以生产蜂蜜为主。 2005 年,中国蜂蜜产量为 29.3万t、蜂王浆产量为3000t、蜂花粉产量为 5 000t、蜂胶产量为 350t、蜂蜡产量为4000t。全国现有蜂农约30 万人,分为专业养蜂者和业余养蜂者。 中国由于疆域广阔,植被众多,一年四季均有蜜源植物开花泌蜜,很适合养蜂。据初步调查,现被蜜蜂采集利用的蜜粉源植物有14317种,分属于864 属,141科,分别占全国被子植物的 58.77%、29.32%和48.45%。其中主要辅助蜜源植物66种,主要粉源植物24 种。中国能够生产大宗商品蜜的全国性和区域性主要蜜源植物 50 多种。东北地区的主要大宗蜜源植物有椴树、油菜、胡枝子、向日葵,华北地区主要有荆条、枣树、刺槐,西北地区主要有枣树、刺槐、百里香、老瓜头、养麦,华中地区主要有油菜、紫云英、乌桕、黄荆、棉花、柃木,华南地区主要有荔枝、龙眼、山乌桕、蜡烛果、窿缘桉、鹅掌柴、米碎花,西南地区主要有油菜、白刺花、乌桕、黄荆、鹅掌柴、米碎花、野坝子、东紫苏。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砍伐现象,中国的蜜源情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二、中国蜂业销售现状 目前,中国蜂业企业的销售范围主要包括蜂产品、种王、蜂药、蜂机具等,其中大多数企业从事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蜂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经营企业现状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蜂产品加工企业约2000 家,遍及全国各

PLC国内外发展前景

1、软PLC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概况 在欧美等国家,软PLC已开始投入工业使用,而且市场份额每年都在增加,根据ARC 的调查和估计,1997年全球的软PLC市场有3千6百万美元,到2000年软PLC的市场达到了1亿4千5百万美元,2001年差不多又增长了一倍。目前,欧美等西方国家都把软PLC 作为一个重点投资对象进行研究开发。工业领域已经开始使用软PLC产品,而且软PLC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典型的软PLC 应用产品有: (1)SOFTPLC公司的SoftPLC。SoftPLC是基于PC的开放式控制软件,具有开放的控制平台,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硬件。支持用户用梯形图和C、C++、Java等高级语言来编写自己的程序。此外,SoftPLC内嵌Web 和FTP 服务器,用户可进行远程维护和监控。 (2)SIEMENS公司的SIMATIC WinAC。SIMATIC WinAC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控制软件,具有可视化人机界面,它将控制、数据处理、通信等技术集于一体,采用了Ventru Com司提供的实时操作系统作为Windows NT的扩展,具有“硬实时”的特性。 (3)CJ International公司的ISaGRAF。ISaGRAF能够在多种操作系统下运行,具有良好的网络通讯能力,包括数据传输、远程监控和维护、在线调试、应用程序下载以及支持运行于多个目标机上的控制程序间的通讯。 除了上述典型产品外,还有许多自动化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如Wellspring Solutions 公司的OA2Control;德国KW公司的MULTIPROG;GE-FANUC公司的CIMPLICITY;Intellution公司的Paradym-31;Rockwell automation公司的SoftlogixTM5Controller;BECKHOFF公司的TWinCAT等等,它们在技术和应用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1.2 国内研究概况 软PLC大约在1996年以后才被介绍到国内来。目前国内的一些工控方面的公司及研究机构在这方面也开展了部分基础技术研究工作,但起步较晚,现在还没有一家公司或机构可以推出比较完整的产品。国内有一些著名的自动化软件公司(如北京亚控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中文软PLC产品,另外也有一些自动化工程公司开始代理销售这些商用化的软PLC产品。我国自行开发的DCS系统,如上海自仪公司的SUPMAX- 800,选用法国CJ International公司的符合IEC61131-3的IsaGraf和美国的强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精)教学教材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自80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多年来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不是生猪强国,和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国外养猪业发展特点: 一、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个(减少48%,每场平均猪数从96头增加到147头。在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养猪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养猪生产。 二、猪品种和类型的转变:脂肪型猪种趋向消亡,而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也是国外养猪生产水平高的表现。 三、饲料工业发达: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 四、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养猪业。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己内酰胺的理化性质及主要用途 己内酰胺caprolactam (简称CPL) 分子式:C6H11NO 分子量:133.16 结构式: 己内酰胺是ε-氨基己酸H2N(CH2)5COOH分子内缩水而成的内酰胺,又称ε-己内酰胺,它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尼龙—6纤维(即锦纶)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单体,可生产尼龙塑料、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它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熔点(CH2)5CONH69~71℃,沸点139℃(12毫米汞柱)、122~124℃(665Pa)、130℃(1599Pa)、165~167℃(2247Pa)。比重:1.05(70%水溶液),熔化热:121.8J/g,蒸发热:487.2J/g。纯己内酰胺的凝固点为69.2℃,在760mmHg时沸点为268.5℃,85℃下密度1010kg/m3。在20℃水中溶解度为100g水溶解82g己内酰胺。受热时起聚合反应,遇火能燃烧。 常温下容易吸湿,有微弱的胺类刺激气味,手触有润滑感,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石油烃、环己烯、氯仿和苯等溶剂。受热时易发生聚合反应。 己内酰胺(CPL)主要用于生产聚己内酰胺纤维树脂,广泛应用在纺织、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

二、市场分析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世界己内酰胺的消费结构为:工程塑料和食品包装膜占总消费量的25%,尼龙6纤维占总消费量的75%。在尼龙6纤维的消费量中,民用丝(包括运动服、休闲衣、袜子等)的消费量占47%,地毯的消费量占30%,工业丝(包括帘子布、渔网丝等)占23%。在我国,尼龙6纤维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86.2%以上,尼龙6工程塑料占12.2%以上,其它方面的消费量不大,约占1.6%。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根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达到487.2万吨,巴斯夫、帝斯曼和霍尼韦尔是目前世界上的三大己内酰胺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总能力的15.1%、12.6%和7.7%。 我国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直到1994年我国引进的两套大型己内酰胺装置建成投产,才使国内己内酰胺的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有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南京帝斯曼(DSM)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化纤责任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巨化集团公司4家企业生产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为48.7万吨/年。除了中石化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的装置采用甲苯法外,其余装置均采用苯法生产工艺。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展望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 摘要: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中国养猪业的发展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养猪业;现状;战略与政策 猪为六畜之首,粮猪安天下。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养猪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生猪产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畜产品需求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生产中占居重要位置。 我国是传统的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主要的肉食来源,占日常肉类消费的60%以上。但是产业的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市场价格波动,成本持续上涨,疾病与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一、生猪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但长期以来都是传统饲喂方式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从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才真正走出家庭副业,向商品经济转化,促使养猪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正向着质量型和效益型的方向发展。 目前,就全国而言,我国生猪存栏和出栏基本保持平稳发展,存栏和出栏呈现同步发展的趋势,但是饲养规模区域存在显著差异:河南、辽宁等平原农业区年出栏49头猪的分散养殖农户数量快速下降,出栏大于50头的小规模养殖农户快速增,而福建和四川受土地规模限制,50头以下的生猪饲养户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当前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玉米、小麦主产区、东北玉米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等四大地区。在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猪养殖业正逐步实现规模化与产业化同步发展的势头,越是规模化饲养的地区其产业化发展速度也越快,农民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河南省养蜂业概况及其发展前景

河南省养蜂业概况及其发展前景 ●河南蜂业概况 一、悠久的蜜蜂文化 中华蜜蜂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我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发现。贾湖遗址是距今9 000年前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坊。由中科大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04年12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贾湖遗址联合考古报告证明,贾湖先民已经开始酿酒,其成分主要是蜂蜜、稻米、山楂、葡萄等,古人已经掌握添加蜂蜜自然发酵酿酒的工艺,也开创了华夏文明的蜜酒文化之源。河南舞阳贾湖为代表的文化遗址和郑州、洛阳、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是伏羲、女娲以及皇帝族的文化遗存。华夏人类文明的源头就与华夏蜜蜂文化的源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女娲部落从事蜜蜂产品的采集,而伏羲部落从事蜜蜂产品的加工,9000年前就已经酿造出世界上最古老的蜜酒。 二、我省蜂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东地区,黄河中下游。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 6.7 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4%),2008年底总人口9918万人,居全国第一。我省平原广袤,大河纵横,气候温和,交通便利,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区分布集中,发展养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河南现已成为主要的蜜蜂产品商品基地,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发展养蜂业的自然条件

河南省蜜源植物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广,花期长,是蜜源条件较好的省份之一。从早春3月的榆、柳花期到晚秋10月的野菊花,全省蜜源花期长达8个月。其中能提供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有刺槐、泡桐、枣树、芝麻等十几种。 全省现有成片分布的刺槐林23.3万公顷,平原种植刺槐 6.5亿株。刺槐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集巾成片的林带主要在豫西山区及黄河故道区。刺槐花期 7-10天,本地刺槐流蜜期从4月中旬至5月中旬将蜂群适时进行转地,在省内可连续采2-3个花期。丰年,群产蜜可达30-50kg。泡桐是本省特有的主要蜜源植物之一。它开花早,泌蜜多,分布集中。全省农田间种的成年林有 5 万多公顷,在四旁种植的有 4.1亿株,集中分布在商正、开封、郑州、许昌五地市,以农桐间作为丰要栽培方式。本省广为种植的泡桐品种较多,花期交错,从4月中旬始花到5月中旬结束。—般年景,每群蜂可产蜜15-20kg。 本省是全国最大的芝麻蜜源基地,播种面积19.8万公顷左右,7 月中旬开花,不同品种花期前后铅外,持续到8月下旬结束,历时40多天。一般年景,每群蜂可产蜜15kg左右,高者可达40kg。 丰富的蜜源为河南养蜂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短途转地一年可赶4-5个主要蜜源花期,使河南成为全国较理想的养蜂地区之一。本省各种主要蜜源植物总面积约200万公顷。据计算,贮蜜量约18万吨,每年可为社会提供商品蜜6万吨左右,相当于现在年产量的3-4倍。油菜、紫云英花期可载蜂80万群,产商品蜜1.4万吨;刺槐花期可载蜂70-120万群,商品蜜产量约在1.1万吨以上;枣树花期可载蜂40万群,产商品蜜8000吨以上,芝麻花期载蜂70万群,产商品蜜8000吨6荆条花期载蜂30万群;棉花花期载蜂100万群;泡桐花期载蜂20万群,其它主要蜜源花期载蜂180万群次,按每群蜂年利用4个主要蜜源花期计算,全省可饲养蜜蜂140万群。 我省养蜂业现状,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我国的蜂群数量已达820万群,成为世界第一大蜂群拥有国,蜂群数量占全世界的1/8。我省拥有丰富的蜜源,蜂蜜年总产量为2.53万吨,蜂蜜产品年出口1.6万吨,居全国第二,蜂蜡年产量3000吨,居全国第一。 蜂群的饲养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PLC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概述

193 2012年第4期总第114期 No.4. 2012Sum 114 高职教育 PLC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概述 赵 斌 (福安职业技术学校 福建福安 355000) 摘 要:介绍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应用现状,对PLC在开关量的逻辑控制、模拟量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通信及联网等多个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通过总结PLC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建立新型PLC教学实验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PLC;发展前景;应用现状;控制 中图分类号:G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2)04-0193-01 收稿日期:2012-03-09 作者简介:赵 斌(1967-),男,福建福安人,高级讲师,从事PLC编程的应用和发展方向的研究。 一、概述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是微机技术与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克服了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触点的接线复杂、可靠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灵活性差的缺点,充分利用了微处理器的优点。近年来,PL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职业教育院校而言,按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PLC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为了让学生掌握PLC 的最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就要求PLC的教学工作必须与PLC的发展现状相适应。 二、PLC的应用现状 经过 30多年的发展,PLC已十分成熟与完善,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应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这是可编程序控制器最基本和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2)模拟量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及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3)运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4)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 三、PLC发展前景与PLC的实验教学随着技术的发展,PLC的抗干扰能力将越来越强。PLC是专为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设计的,一般而言,无须任何保护措施就可以直接在工业环境中使用。然而,当生产环境过于恶劣,电磁干扰特别强烈,或安装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程序错误或运算错误,从而产生误输入并引起误输出,这将会造成设备的失控和误动作,从而不能保证PLC的正常运行。因此,PLC控制系统可靠性将伴随PLC的抗干扰能力的增强而提高,未来PLC的抗干扰性会大大提高。 另外,PLC的应用会朝网络化、数字化的趋势发展。PLC网络化技术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方面,PLC网络系统已经不再是自成 体系的封闭系统,而是迅速向开放式系统发展,各大品牌PLC除外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PLC网络系统,完成设备控制任务之外,还可以与上位计算机管理系统联网,实现信息交流,成为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现场总线技术得到广泛的采用,PLC与其他安装在现场的智能化设备,比如智能仪表、传感器、智能型电磁阀、智能型驱动执行机构等,通过光缆链接起来,并按照同一通信规约互相传输信息,由此构成一个现场工业控制网络,这种网络与单纯的PLC远程网络相比,配置更灵活,扩展更方便,造价更低,性能价格比更好,也更具开放意义。 第三,PLC正向高性能小型化方向发展,PLC的功能正越来越丰富,而体积则越来越小。现有三菱的FX-IS系列PLC最小型号的体积仅为60×90×75mm,但却具有高速计数、斜坡、交替输出及16位四则运算等能力,还具有可调电位器时间设定功能。PLC已不再是早期那种只能进行开关量逻辑运算的产品,开始具有越来越强的模拟量处理能力,以及其他过去只有在计算机上才能具有的高级处理能力,如浮点数运算、PID调节、温度控制、精确定位、步进驱动、报表统计等。也就是说,PLC系统与DCS (集散控制系统)的差别已经越来越小,用PLC同样可以构成一个过程控制系统。 最后,PLC的操作将向简易化发展。PLC的复杂编程使一些用户望而却步,而且不同厂商PLC所有编程的语言也不尽相同,用户往往需要掌握更多种编程语言,难度较大。PID控制、网络通信、高速计数器、位置控制、数据记录、配方和文本显示器等编程和应用也是PLC程序设计中的难点,用普通的方法对它们编程时,需要熟悉有关的特殊存储器的意义,在编程时对它们赋值,运行时通过访问它们来实现对应的功能。 PLC技术正向着网络化、数字化、功能丰富化、操作简易化的方向发展,为了缩短PLC教学和实践的差距,不能继续以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掌握PLC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PLC实验教学体系是必要的。这是PLC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急需的PLC人才的必要手段。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PLC会有更大的发展,产品的品种会更丰富、规格更齐全、性能更优越,通过完美的人机界面、完备的通信设备、成熟的通信能力会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业控制场合的需求,PLC作为自动化控制网络和国际通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我国工业自动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满足社会对PLC人才的需求,建立新型PLC教学实验体系是必要的。PLC教学实验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学生,而且为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中职院校营造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新环境。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PLC Zhao Bin ( Fu'an Occupation Technical School, Fu'an Fujian, 355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of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PLC in switch control logic, analog control, motion control, data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and other aspects. Through summing up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PLC technology, and points out that establishing a new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PLC is imperative. Key words: PLC; development prospect; application status; control [责任编辑:刘丽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