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洛阳黄河湿地保护的几点思考_刁锐民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思考和建议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思考和建议中国有两大灵魂,一是黄河,二是长江。
作为中国重要的母亲河,黄河一手孕育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也承载了无尽的土地、生态资源和人文记忆。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上游、中游、下游面临了极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压力,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
一、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制度保障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法律体系,对损坏黄河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格追责,为内外资合作创造更优良的商业环境。
2.加强制度保障,着力打造绿色发展。
鼓励发展生态经济,推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企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等专项行动,切实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二、推进环境治理,加强环保合作1.绿色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
强化环境安全意识,重点加强化工、煤炭、电力等高污染产业的监管和治理,大力推进绿色化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减少污染物排放。
2.环保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制定全流域统筹规划,加强区域合作,形成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建立跨界河流治理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多层次合作体系,发挥政府、企业、公众等力量相互协作的作用。
三、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治理效率1.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治理效果。
加强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绿色技术、生态慢成长技术、生态红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力度。
加强生态环境监控,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全方位、多角度把握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2.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建立生态文明社区。
完善区域生态产业体系,加强典型地区生态建设特色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
实施绿色标准化建设,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创新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打造生态文明社区。
四、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推进全民参与1.构建全民参与模式,弘扬环保意识。
河南黄河湿地保护法治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河南黄河湿地保护法治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引言:黄河湿地是河南省的重要生态资源,对于维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黄河湿地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法治化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河南黄河湿地保护法治化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障碍分析(一)法律法规不完善河南省现行的湿地保护法规相对较少,对于黄河湿地保护的具体细则和措施缺乏明确规定,导致监管手段不足,容易出现法律空白,难以保障黄河湿地的正常生态功能。
(二)监管部门力量不足黄河湿地保护的监管权属于多个部门,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不够,监管力量不足,导致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存在滞后的情况。
(三)缺乏有效的经济手段湿地保护的成本相对较高,但目前缺乏有效的经济手段来支持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导致湿地的保护事宜往往得不到重视。
(四)缺乏法治意识在湿地保护相关的各方面,尤其是地方政府、居民和企业等方面,法治意识相对较弱,往往以短期利益为导向,忽视湿地生态的重要性,采取破坏湿地的不合理行为。
二、对策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立法工作,制定专门的黄河湿地保护法规,明确湿地保护的具体细则和措施,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强化湿地保护的法治化手段。
(二)加强监管机构建设整合黄河湿地保护的相关部门,设立专门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增加湿地保护监管的人员和专业人才,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监管力量和效能。
(三)建立有效的经济手段设立湿地保护专项基金,通过引入社会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筹集资金来支持湿地保护工作。
同时,鼓励湿地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为湿地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四)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加强对湿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释,提高各方面的法治意识。
加强学校和社区的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破坏湿地的行为。
结论:河南黄河湿地保护法治化面临着多重障碍,但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建立有效的经济手段和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河南黄河湿地保护工作的法治化进程,实现湿地保护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范文(精选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范文(精选篇)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流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参与了一项生态保护实践活动,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需要增强生态保护的意识。
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长期遭受破坏的背景下,我们作为公民,应该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只有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并且明白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状。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工作。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生态修复。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防止土壤侵蚀。
我们还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质。
另外,我们还可以恢复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给大量的鸟类栖息和繁殖的场地,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使用,黄河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需要加强对黄河水资源的管理,通过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黄河的水资源。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政策支持。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政策的支持,我们才能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了解其受到破坏的程度和原因,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政府和各界要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为生态保护提供政策保障。
通过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参与生态修复工作,并推动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来。
只有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黄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黄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方案黄河湿地作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地之一,是珍贵的自然遗产。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黄河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以保护和恢复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
一、加强生态系统保护1. 建立湿地保护区:制定计划,建立黄河湿地保护区。
设立进出口管制口,禁止非法猎捕、捕鱼和采矿等目的的进入、破坏湿地。
2. 建立监测中心:建立黄河湿地监测中心,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定期、系统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湿地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做好气象、水文、水质、生境植被等方面数据的归档和分析。
3. 加强管理:加强黄河湿地的管理,增加公共设施,使游客可以充分感受黄河湿地的美丽。
在入口设立环保提示牌,提示游客维护湿地环境。
并定期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4. 恢复湿地:黄河湿地是我国北方湿地的代表之一,维护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颇扶贫攻坚的同时,适时开展恢复黄河湿地的工作,将各种人工湿地作为恢复黄河湿地的手段。
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1. 推广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保护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
在湿地周边设定生态农业示范区,提供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并将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增加地方经济发展收益。
2. 减少污染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化学和生物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
对于关键污染源(化学、生物、医疗等)要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恢复植被:黄河湿地一度被过度利用和人类活动所破坏,导致植被严重被削减。
因此,需要开展植被恢复工作,并引入适宜的植物物种,为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
三、完善法规保护1. 优化政策法规:建议加强对黄河湿地的立法,保障黄河湿地的合理使用和开发。
润滑政策、法规、标准等,健全黄河湿地的自然保护机制,依法行政,加强执法。
2. 建立保护机制:落实对湿地的保护责任,建立黄河湿地管理机构。
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资源与环境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第6期湿地对于调节生态环境有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其和海洋、森林一起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有着“天然物种库”、“地球之肾”的美称。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湿地面积日渐减小,湿地资源也不断遭到破坏。
本文根据开封市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对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大家共同探讨。
1存在问题1.1湿地面积被蚕食。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对于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大增,同时植被、林地、湿地等自然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尤其是人为因素成为了湿地减少的主要因素。
开封市柳园口湿地也逐渐被蚕食,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湿地的功能逐渐退化。
1.2湿地生态环境逐渐被污染。
湿地植被面积逐渐减少,但是湿地植被斑块数目却有所增加,这说明湿地破碎化程度正逐渐加大。
而且人类的活动、城市化建设,也使得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农药、化肥、养殖污水等大量排入湿地,污染湿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程度降低,野生动物以及鸟类的数量减少,沼泽的植被逐渐减少,湿地自成一体的小生态链条断裂,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1.3区域内气候变化对湿地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提升,导致水分蒸发量逐渐增大,天然水位下降;开封的年降水量也逐渐减少,地下水以及河流补给天然湖泊的水量减少,从而引起自然水面面积减小,土地沙化、盐碱化比较严重,湿地植被退化,湿地生物多样性特质面临严峻考验。
1.4湿地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对湿地造成不良影响。
黄河湿地美景引人入胜,自然也成为趋利者眼中的“摇钱树”。
保护区内旅游项目的开发,吸引来数量众多的游客,投资的热潮也提升,他们借助湿地人文景观,大肆宣传湿地的文化特色,以此带来商机,获取更多的利润,众多的违章建筑及不合理的开发都会对湿地资源产生不良的影响。
1.5湿地交通与野生动物栖息产生矛盾。
湿地内的交通资源,如汽车通过时产生的噪音、尾气以及道路两旁的灯光等都会对野生动物的栖息、捕食、生长、繁殖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迁移和分布。
对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思考

对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思考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全球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中,湿地起着关键作用,具有水源涵养、水质净化、防洪抗旱、生态保护、气候调节、景观旅游等诸多功能。
但是伴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逐渐受到破坏和损失,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成为了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全球湿地减少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0%以上,湿地面积锐减给本地区的环境和生态安全带来了不良和严峻的影响,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面临严重的危机,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和保护。
尤其是我国,作为亚欧大陆具有丰富湿地资源的国家,湿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需要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调查,建立并完善湿地保护区划体系,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增加湿地保护区面积和保护区的类别。
第二,要大力发展生态文明,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和恢复。
第三,增强科技创新力度,研发先进的湿地环保技术和方法,开发湿地保护的新型工艺和材料,建设湿地生态工程示范区,促进湿地生态管理创新和智能化,促进湿地生态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需要政策、资金、法制等多重手段,推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落实。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构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湿地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资金来源。
另一方面,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湿地保护,推进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项目的PPP合作,构建多元化湿地经济,共建和共享湿地资源。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实现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在未来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中,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注重科技创新和实践创新,把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并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共建更加美好的生态文明。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个人心得体会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个人心得体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所依赖的自然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流经人口最多、农业最发达、河岸人口最集中的河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黄河流域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积极参与了相关的生态保护工作,并从中获得了一些个人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生态系统养护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体生存和繁衍的基础,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黄河流域,过度的农业化和工业化发展导致了土地的沙漠化和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了河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保护好了生态系统,才能确保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参与生态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我主动加入了植树造林、草场改造等活动,努力恢复和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了一份微小的贡献。
其次,我认识到环境意识的培养和宣传的重要性。
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污染,许多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意识。
因此,在生态保护工作中,我积极参与了环境保护宣传活动,通过组织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环境知识,引导大家关注和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
我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通过撰写博客、发表文章等方式,传播生态保护的理念和经验。
通过这些宣传和教育活动,我希望能够在更多的人心中种下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种子,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生态保护的行动中来。
再次,我深刻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生态保护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中,我积极参与了各级政府组织的相关会议和座谈会,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通过合作,我们能够互相分享资源和经验,共同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的方案,提高工作效能和保护成果。
在生态保护工作中,我还加入了一些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团体,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而努力。
湿地生态保护心得体会范文有关湿地保护的文章精选

湿地生态保护心得体会范文有关湿地保护的文章精选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我参加了一次湿地保护志愿者活动,下面是我对湿地保护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湿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并承担着防洪、储炭和净化水质等重要功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湿地的保护意义,我们参观了一个湿地公园。
在公园中,我看到了各种珍稀物种,包括候鸟、濒危植物等。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珍稀物种的重要作用。
因此,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其次,湿地保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在实际的湿地保护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湿地保护不仅仅需要政府和公园管理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
在志愿者活动中,我们除了参与湿地清理和植树等工作,还组织了一场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知识。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希望能够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湿地保护的热情。
第三,湿地保护需要长期坚持。
湿地的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改进的。
在志愿者活动中,我们了解到湿地保护工作需要不断的监测和研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
此外,湿地保护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交流经验和技术来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进展。
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够取得湿地保护的持久成果。
最后,湿地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保护湿地不仅仅是政府和专业机构的事情,也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减少垃圾和污染物的排放,节约水资源,增加湿地植被的覆盖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湿地保护志愿者活动,向他人普及湿地保护的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次湿地保护志愿者活动,我对湿地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长期的坚持以及每个人的参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2期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Vol. 27 No. 2
2 0 0 7年6月 Journal of Hen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 2 0 0 7
收稿日期:2007-04-20
对洛阳黄河湿地保护的几点思考
刁锐民,刘伟
(洛阳市林业调查规划管理站,河南 471000)
摘 要:洛阳黄河湿地的生态地位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和管理的力度。作者通过对洛阳黄河湿地现
状的深入分析,指出了目前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对洛阳黄河湿地的前景规划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洛阳;黄河湿地;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630(2007)02-0034-01
洛阳黄河湿地位于河南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具有丰富
的动植物资源,在河南湿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生态
功能上具有缓冲和调节黄河水体、净化水质、补给洛阳及周
边地区地下水的作用,既是黄河鲤鱼及其它一些回游鱼类的
良好栖息地,也是黑鹳、白鹳、丹顶鹤、白天鹅、野鸭等候
鸟迁徙中补给食物、生殖繁衍的重要场所。
为了加强对黄河湿地的保护,2005年12月洛阳市人民
政府成立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管理处”,
将湿地保护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在管理上建立了处、站、
点三级管理体系。并在对当地及周边环境充分论证的基础
上,做出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管理处建
设初步设计”,使对黄河湿地的保护及管理逐步走上建康有
序的轨道。
1洛阳黄河湿地概述
1.1位置 洛阳黄河湿地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洛阳市的北端,
涉及新安、孟津、吉利3个县(区),共7个乡(镇),总面积
24000.0hm
2
。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47′34″~35°04′16
″,东经111°57′53″~112°48′16″之间。东西长
96km,南北宽约3~16km。
1.2地貌及湿地类型 洛阳黄河湿地从西到东依次为两种不
同的地貌类型,即低山和平原地貌。从新安与渑池交界到小
浪底大坝以下的西霞院为低山地貌类型,海拔介于
400~800m之间。黄河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此处形成
27320hm2的大面积水域(上溯至三门峡)。小浪底以下至孟津
是由山地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河道逐渐由200~300m,放
宽到3~5km,两岸滩涂逐渐增多,北岸是断续的黄土低崖,
南岸为绵延的邙山。洛阳黄河湿地是以河流为依托,包括了
河流湿地、水库、池塘等自然和人工湿地类型。其中水库类
型约占东西长度的2/3,河流湿地类型约占1/3,池塘零星分
布于平原地貌的河道两岸。
1.3动植物资源 据调查,洛阳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有
河道水域生态系统、河滩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林地生
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湿地内有植物743种,其中低等
植物有159种(包括苔藓植物27种;蕨类植物14种);高等
植物584种(其中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582种)。动物867
种,其中鸟类175种,兽类22种,昆虫437种,鱼类63
种,爬行类17种,两栖类10种,其它动物143种。国家一
级保护的动物有黑鹳、白鹳、金雕、白肩雕、大鸭、白头鹤、
白鹤、丹顶鹤、玉带海雕、白尾海雕10种;二级保护动物
有鸟类31种,兽类1种(水獭)和两栖类1种(大鲵)。鱼类中
有珍贵黄河鲤鱼及一些经济价值很高的回游鱼类如鳗鲡等。
2湿地保护面临的几个问题
2.1自然因素 诸如暴雨洪水、气候干旱,风浪侵袭等自然
灾害严重影响着黄河湿地的健康发展。
2.2人为原因 不规范的人为活动使黄河湿地受到日益严重
的威胁。
2.2.1历史上的盲目围垦造田、过度利用使湿地调蓄水资源
的生态功能减弱。由于洛阳黄河湿地紧临县、区的居民生活
区,当地农民的围垦造田习惯历代延续,甚至有的还有土地
承包证,再加上私搭乱建违章工程,使得天然湿地面积消减、
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围垦与湿地用途
的改变,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渔业生产、湿地经
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也相当严
重。
2.2.2过度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使湿地的失去了生态平衡。
附近的居民由于历史原因,经常在湿地内捕鱼捞虾、割草放
牧、围场狩猎,这不仅威胁着水生物种的安全,也破坏了湿
地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而严重影响了这一
区域的生态平衡。如黄河鲤鱼、丹顶鹤、白鹳、金雕等珍稀
物种,由于滥捕乱杀,使得其种群数量日益减少,严重影响
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从以上湿地所面临的主
2.2.3湿地污染,严重危害湿地生态系统。水体污染是洛阳
黄河湿地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上游开矿炼矿、工业
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因素,不仅使湿地的水质严重恶化,
而且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也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2.4非法的开采湿地沙石,使得湿地水域环境遭受破坏。
由于采沙卖沙获利巨大,当地居民受利益驱使,经常在湿地
偷采沙石,严重影响了湿地的稳定,导致黄河湿地滩涂缩小,
进而使赖以生存的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受到了严重制约。
另外采沙船的活动和噪音也严重影响着湿地鸟类的生存和
繁衍。
3应对措施
3.1自然因素引起的湿地破坏 自然因素如暴雨洪水、气候
干旱,风浪侵袭等,我们可以通过在上游及周边地区植树造
林,退耕还湿,达到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小浪
底水库、西霞院反季节调水大坝的建成起到了蓄水抑洪、防
(下转第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