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心衰的治疗方法是怎样的

心衰的治疗方法是怎样的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更注重于朋友之间的交际,往往经常酗酒抽烟,这样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心衰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心衰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出现心衰这样的症状一定不能拖延要及时治疗,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心衰的治疗方法是怎样的?心衰的治疗方法急性左心衰竭的处理1、坐位,双腿下垂。
2、吸氧。
氧气宜通过50%乙醇,或用1%二甲基硅油气雾剂,以利去除肺内泡沫,并可用面罩或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3、吗啡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100mg肌注(使呼吸变得深而长),必要时亦可静注。
有昏迷、休克、严重肺部感染、呼吸抑制者禁用,老年患者慎用,可先予半量观察后调整。
4、强心剂:目前多用毛花甙丙(西地兰)0.2~0.4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静脉缓注(心脏极其脆弱者禁用)。
5、快速利尿:静脉推注呋塞米(速尿)20~40mg,以期迅速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和肺淤血及水肿。
6、血管扩张剂:经上述处理心衰仍未能得到控制时,可采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钠等血管扩张药治疗。
用药前后必须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舌下含化于病情早期应用亦有效。
7、氨茶碱0.25g加入10%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注。
8、地塞米松5~10mg静注,可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周围血管、解除支气管痉挛、利尿,并有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9、肺水肿出现严重发绀者,或微循环明显障碍者,可酌情选用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等静脉缓注,以改善微循环灌注。
10、治疗病因,除去诱因,以防复发。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处理1、按心脏病护理常规。
低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休息、吸氧,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2、治疗病因,除去诱因。
3、洋地黄制剂:给药方法一般分两阶段,即先在短期内服负荷量,而后给维持量保持疗效。
根据病情及洋地黄在体内蓄积情况,负荷量有两种给药法。
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治疗的探讨

量 的补充 , 仅一味的投 以加强心 肌 收缩力 的药物 ( 如强心 例
甙) 从表面上心肌 逐渐增 厚 , , 但其 功能却 是逐渐 下降 , 以后 随着负荷 的增加和缺氧的加重 , 心肌细胞 内的生物化学过程 , 将从合成转 向为退变 , 后者成为右心 衰竭 的病 理学基础 。从
是一味投用加 强心肌 收缩 的强 心甙 。中国绝大 多数 C C患 P 者的原发疾病是慢性支气 管炎 和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 它们 发 展成为 C C的右心衰竭 , P 需要 1 年以上的病程 , 因是 反 O余 病 复的呼吸道和肺 的感染 , 帮凶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 留; 而以左
心为主要病变的心脏病 , 则与上述病 因和帮 凶无直接关系 , 因
此在 C C的治疗上寻找原发病 , P 控制 呼吸器 官的慢性顽 固性 炎症和纠正低氧血症以及排 出多余 的二氧化碳是至关重 要和 比较长期 的; 尤其是氧气 治疗 , 必须 贯彻低浓 度、 日夜 不 问断
对 3例肺 心病病人在心搏停止后 1 5分钟 , 出右室壁若 0~1 取 干块进行 光镜 和透射 电镜 的观察 。他们发现死者 的肺泡内动
脉除原肌型动脉的平滑肌 细胞 ( MC 出现增生 肥大 、 S ) 细胞 外 基质增多、 中膜增厚外 , 肌型动脉 出现 肌型化 , 非 因此肌 型动 脉数量增 多 , 非肌型动脉数量减少 , 其外径 的百分 比亦显示增 加。这种结构上 的变 型导致血流阻力增 加 , 压力升高 。在肺 心病早期 时, 右室壁 的肉眼观察无明显增厚 , 从 可是在透射 电 镜下 , 心肌细胞 已显 示肥大 的特征 , 线粒 体数量增 多、 肌原纤 维束增宽 、 肌节增多 。随着病情的加重 , 多数心肌细胞 已显示 明显 的退变 、 线粒体数量 减少 , 中以幼稚 型多见 ; 其 多数线粒 体 的嵴膜 减少或消失 。随着 阻塞 性肺气肿 的加重 , 泡压力 肺 增高 , 肺泡 内的血管受压或遭受破坏 , 使肺 血流从低阻低压变 成高阻高压 , 后者作用于 右室 , 导致压力超负荷 , 此乃 右室发 生肥大的始发因素 , 在形态结构上发生心肌细胞肥大、 细胞间 质增多和结构变型。从 动物模 型和临床检测 中 , 发现 心肌细
认识慢性心衰症状,早发现早治疗

认识慢性心衰症状,早发现早治疗慢性心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让人的心脏功能下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初识慢性心衰慢性心衰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等。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最终阶段的结果,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临床病症候群,致死率相当高。
由于心力衰竭病症复杂,因此在治疗时仅仅采用一般的药物治疗和卧床休息等方式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药物治疗、卧床休息同时积极引入康复护理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部分资料显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引入康复护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临床表现。
运动耐力下降导致的症状:大多数慢性心衰的患者都是在运动耐力下降造成呼吸不畅、乏力之后选择就医的,这一症状可在充足休息之后缓解,但是再次运动又会复发。
同一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疾病,因此运动耐力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不能简单判断;体液潴留引起的症状:通常患者有腹部、腿部的水肿现象,因此选择就医。
运动耐力下降是一个渐进过程,可能患者很难发现,除非仔细询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无症状或其他心脏病或心脏病引起的症状:患者就医后可检查出其他心脏疾病,可发现心室扩大,心脏功能不全。
致病因素。
大多数慢性心衰患者都有过心脏病病史,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将会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
冠心病、高血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是造成慢性心衰的主要原因;风湿性心瓣膜疾病、急性重症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是造成年轻人患上慢性心衰的主要原因。
冠心病为收缩性心衰的主要原因。
积极重建血运是防止心衰恶化的关键。
二、慢性心衰患者的一般治疗患者常以劳力性呼吸困难作为主诉就诊,入院后完成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下降。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强心利尿扩血管”成为心血管医师倒背如流的“口诀”,但近些年的观点更注重“利尿扩管”,强心仅限于改善症状。
赵淳教授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学术经验

11 更 明确 了心 衰 发 生 发 展 的 主 要 机 制 是 心 肌 重 .
构[ 心衰 是 由于多种 原 因 的初始 心 肌 损伤 ( 心 1 q] 如
1 关 注慢 性 心 衰研 究 进 展 , 迪 防 治 策 略 、 路 和 启 思
方法
肌梗死 、 肌病 、 流 动 力 学 负荷 过 重 、 症 等 ) 起 心 血 炎 引 心肌结 构 和功能 的变化 , 后导致 心 室泵血 和 ( ) 最 或 充 盈 功能 低 下 。主要 表 现 是 呼 吸 困难 、 力 和液 体 潴 无 留 。心 衰是 一种 进 行性 的病 变 , 旦 起 始 , 一 即使 没有 新 的心 肌损 害 , 临床 亦 处 于 稳定 阶段 , 可 通 过 心肌 仍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1 年第3 卷第 1 期 00 l 2
管紧张素一醛 固酮系统( A S 的过度兴奋 , R A ) 导致多
种 内源 性 的神 经 内分 泌和 细胞 因子长期 慢 性激 活 , 造
成心肌 结构 、 功能 和表型 的变化 。而心 肌重 构 又促进 了上述 两个 系统 的 兴奋 , 成 恶 性循 环 。因此 , 疗 形 治 心衰 的关 键就是 阻 断神经 内分泌 的过度 激 活 , 阻断心
似 , 又不 拘泥 于此 。“ 但 学术 上 洞 明 阴 阳之 理 ” 关 老 ,
为 : 患病 的 生 理 基 础 是 阳虚 , 理 基 础 是 水 盛 人 病 引。
骨性 关节 炎阳法 治疗 , 乃是 治病求 本 之理 。
相 当欣赏郑 钦 安前 辈 的一 句话 “ 予非 专 用 姜 附 者也 , 只 因病 当服此 。关 老 在 理 论 上 强调 阳气 在 人体 的 重 ” 要 作用 , 尤其 看重 肾脾 二脏 之 阳气 , 同时 又非 常重 但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心脏疾病,通常是由于心脏肌肉的损伤或慢性高血压等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气短、疲劳、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目标是通过药物及生活方式改变等手段,使心脏泵血功能得以改善,从而减缓病情的发展。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组合,其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帮助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能够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而比索洛尔则是一种β受体阻断剂,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脏收缩力来减轻心脏的负担。
这两种药物的组合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有望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针对这一药物组合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临床试验。
纳入符合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0例,对照组300例。
治疗组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对照组口服安慰剂。
两组患者均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研究药物或安慰剂治疗。
随访时间为12个月,每3个月一次随访。
随访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心功能评分等临床指标,并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测等相关检查。
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心功能评分、运动耐力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心肌重构程度也相对较低。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良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6例疗效观察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 2 1 . 0 2 3
慢性心力衰竭 ( C H F) 又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是各种心 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和 最主要 的死亡原 因。 目前慢性心力 衰竭的治疗仍 以西医常规治疗为主 ,可在不 同程度上改善心力 衰竭病人的症状和 体征 ,但对左室功 能改善及血液流变学影响 尚不 明显 ,笔者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 性心力衰竭 3 6例,疗效 显著,可 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左室功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v e me d i c i n e
李舟文 卜志浩 王金强 温志方 ( 1 . 嘉应 学院医学院,广东 梅 州,5 1 4 0 3 1 ;2 . 梅 县畲 江卫生院,广 东 梅县 ,5 1 4 7 7 9 ; 3 . 蕉岭县广福卫生 院,广东 蕉岭 ,5 1 4 1 6 5 ;4 . 梅 县雁 洋卫生院,广 东 梅县 ,5 1 4 7 5 9 ) 中图分类号 :1 1 5 4 1 . 6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2 1 . 0 0 4 5 . 0 2 证型 :B D GI
级 1 9例 , Ⅳ级 5 例 。心功能分级按纽约心脏协会 ( NY HA) 标 准 。排 除 肝 肾疾 患 和 血 流 动 力 学 控 制 不 良 的 C HF患者 。所
C J C M 中医 临 床 研 究 2 0 1 3年第 5卷 第 2 1 期
. . 4 5 . .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慢 , 陡心 力 衰 竭 3 6例 疗 效 观 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1 资 料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
本研究 8 患者均符 合全同肺心病 专业会 议修订 的慢性 0例
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的治疗标准。将 8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0 组 和对 照组 。两组 患者 的一般 资料 比较 , 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 P
表4 两 组患者 的 临床 疗效 对 比 ( )】 %
黄芪注射 液主要 是从 中药 黄芪 中提取 的有效成 分 , 现代研 究 表 明, 芪具有 强心 作用 , 黄 特别是 对于 失代偿 的一 脏效 果更 t 5 为 明显 , 够在增 加心 输 出量 的前提下 使心 肌收缩 振 幅增大 , 能
脑钠 尿肽 的 影响 『_ J 中国 中西 医结合 杂 志 , 00 5( : 7— 8 . ] 2 1, 7) 4 84 1 [] 玉波 , 4李 徐元 峰 . t 加 生脉 注射 液 治疗 慢性 肺 心病 急性 加 重 期 【1 通 络 5 J 现 . 代 巾西 医结合 杂 志 ,0 99(1 ) 84 87 20 . 2 : 7 —7 . 5 过海 东 , 龙华 , 刘 元文 峰 , . 苠注射 液治疗 慢性 肺心 病 合并 心衰 的疗 效 等 黄 观察 『1 J 实用 中 西医结 合 临床 ,00 4( ) 3 4 15 . . 2 1 , 8 :15 —3 9 【】 江 涛 . 6程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肺 病 心 衰临 床疗 效 观 察 Il 界 中西 医结 合 t 5 世 J J
杂 志 ,0 0 4( ) 1 1 14 2 1, 1 : 5 - 5.
良好 的活血化瘀 功能 。其 中丹参 解除肺小血 管痉挛 , 能降低 并
血液 的黏稠度 , 于改善肺部 血液循 环缓解肺 动脉高压 具有 良 对 好 的效果 。此外 , 参对 于冠 状动 脉具 有一定 的扩 张作 用 , 丹 能 够使 心肌血 供情 况得 到改 善 , 从而改 善心 功能 ; 冬提 取物 麦 麦冬 总皂苷 能够 明 增加 心肌 收缩 力 , 时增 加 心输 l 量 , 同 叶 I 对 于有心 力衰竭具有 良好 的治疗效 果 , 近年来研究 发现麦 冬总皂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力 衰 竭 症状 得 到有 效控 制 ,共 计 接受 治疗 ( 1 3 . 5 6± 3 . 1 6) d 。两 组 患 者心 力衰 竭症 状控 制 时间 和临 床治疗 总 时间组 间 差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详见 表2 。
际应用 过 程中 根据 患 者的 血压 变化 情况 对剂 量进 行适 当调整 ,计 划 治疗 2 周。
1 . 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控
制 效果 、心力 衰竭 症状 控制 时 间 、临床 治疗 总 时间等 情况 作 为观
察 指标 进行 对 比。
3 讨 论
表2两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控制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比 较 ( ± , d )
1 . 2 方 法 :① 对 照组 治 疗 方式 :采 用 单硝 酸 异 山梨 醇 酯 、强 心 剂 、利 尿 剂 实 施 常 规 治疗 。② 治 疗 组 治疗 方 式 :在 对 照组 基 础 上 ,1 2 1 服 卡托 普 利 ,每 次剂 量 控制 标准 为4 m g / k g ,1  ̄ . / d ,在 实
④可 以发 挥 明显 的抗 氧 自由基 防脂 质过 氧化作 用 】 。
2 结 果
2 . 1 慢 性 充 血性 心 力 衰竭 病 情 控 制效 果 :对 照组 经 常规 洋 地 黄
利 尿剂 治疗 后有 l 3 例 患 者 的慢性 充血 性心 力衰 竭病 情 达到 显效 治
吉林 医学 2 0 1 3 年9 月第 3 4 卷第 2 7 期
56 6 3
慢性 充血性 心 力衰竭 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xx中医院xx(614100)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目前进展很大,现代医学从解剖研究到了分子研究,目前发现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肌重构之间的恶性循环才是心力衰竭患者不断进展的关键所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不仅改善症状,更主要的是改善预后,改变了衰竭心脏的生物学特性,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笔者收集我院内科2003~2006年慢性心力衰竭98例,体会到掌握各类药物的用药时机,合理应用纠正心衰的各类药物非常重要,略谈体会:一、临床资料:男62例,女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岁。
1、心脏基础病疾病:心肌病46例,高血压心脏病23例,冠心病20例,肺心病18例,风心病例。
2、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累、心跳、呼吸困难、浮肿、或有胸水,(2)全部病例都作了X线胸片检查:都有心影增大,肺血增多,12例作了超声心动图,11例作了胸部CT检查。
3、心功分级: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法,I级分功12例,II级心功45例,III级心功56例,IV级心功23例。
其中左心衰65例,右心衰23例,全心衰11例4、治疗方法和结果:本组二、体会1、合理使用利尿剂1、广泛应用:只要有心衰,不管有无水肿均应选用,不因水肿消退而停药。
2、合理应用:注意利尿剂的半衰期,半衰期短易出现药物反跳,如速尿半衰期为半小时,其作用强,但可剌激RASS发生代偿性反跳,出现明显水钠潴留。
在心衰时应选用半衰期相对长的药物,如双克。
其剂量以能缓解症状为宜。
一般以12.5mgqd即可。
有人主张“间断使用疗法”能提高疗效,不引起水电紊乱(即用药3~4天再停用3~4天)。
3、联合用药:主张与ACEI同用,时间宜长,不因水肿消退而停药。
有人观察:速尿+氨体舒通+少量多巴胺+ACEI疗效佳。
二、合理使用洋地黄1、熟悉强心剂的药理作用(正性肌力,负性频率)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体内代谢过程。
适应症(1)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
(2)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伴室速,房扑,室上速)禁忌症(1)肥厚性心肌病(舒张不全)。
(2)二狭(加重肺瘀血)。
(3)心包填塞(心脏受压)。
(4)急性心梗24小时内(对坏死心肌无效,末坏死心肌收缩力增强致不协调收缩,加重梗死范围,且缺血心肌对洋地黄敏感)。
(5)高心心衰,在降压后心衰仍不能纠正时方可便用。
(6)肺心病心衰洋地黄易中毒,在防治感染改善通气仍无效后小量使用。
(7)高排出量性心衰(甲心,贫血,VB 1缺乏脚气病)疗效差。
中效类地高辛是目前证实唯一可长期应用的制剂,对房颤且室速快者尤优,与ß-受体阻滞剂同用可控制因活动或交感神经兴奋而增给药方法:近年来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洋地黄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改变了过去传统先给保和量以后给维持量的用法。
现以证实:洋地黄的疗效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即“小剂量小作用,中剂量中作用,大剂量付作用,中毒坏作用”。
目前多推崇“维持量给药方法”。
地高辛0.25~0.5mg/天,一周后,体内蓄积达稳定于最佳治疗水平,此时若仍给予固定维持量给药,其血药浓度不再明显增加。
但应注意个体差异。
3:停药与持续用药指标加心率,补充地高辛的不足。
持续用药指标:各种因心肌收力下降而致心衰/并发房颤者;停用洋地黄心衰复发者;停药后稍活动即感心悸,安静时心率大于90次者;在用药期间心衰仍不能控制者;在维持治疗期间心衰仍复发(此时应注意诱因治疗,重新调整剂量)。
停药指标:中毒;高心病左心衰、急性心梗心衰及各种诱因(如感染、手术、分娩)所致心衰,均属继发性心衰,经去除诱因,心衰控制2周后即可停药。
(三):关于ACEI的应用1:应用机理:a,抑制AI转化AII,使外周小动脉、小静脉扩张,从而减轻心前后负荷。
b抑制心肌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能防止和逆转心肌纤维化。
c 醛固酮分泌减少,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低钾,低镁,降低心律失常。
d 能使下调的ß-受体密度上调,增强对ß-受体兴奋剌激的敏感性,改善心室功能。
国际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对轻中度心衰患者,ACEI可降低心衰的复发率、恶化率、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目前多作为慢性心衰的首选药。
2:应用注意:a 除非有ACEI药物的禁忌症(低血压、明显肾功不全、双肾动脉狭窄)所有病例均需长期服用,不受心肌缺血与否,心衰程度影响。
专家建议,有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均应接受ACEI。
即使心衰无症状也可选用,只是血压不稳时不宜急于使用。
b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最后确定可接受的最大有效量,不能单纯按症状的改善调整剂量。
c 联用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后述)3:ACEI联用醛固酮拮抗剂的机理醛固酮对心衰的影响:醛固酮的贮钠排钾可导致心率失常,它还因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促进心肌纤维化,且因能促进心肌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加重心肌肥厚、心肌缺血,恶化心衰进展。
而ACEI对抗醛固酮是暂时的,应用ACEI 2~3个月后,普遍病人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使醛固酮升高,联用醛固酮拮抗剂则可避免上述作用。
最近,有人研究小剂量醛固酮(氨体舒通)在慢性心衰的作用,选择1663例(心功四级)患者,ACEI+利尿剂+氨体舒通,随访三年,死亡率下降27%,住院率下降36%。
此时氨体舒通无利尿作用,而发挥神经内分泌拮抗作用,对抗醛固酮对心肌,血管纤维化作用,能有效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并加强利尿、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但要注意高钾、必要时联用排押利尿剂)。
4:常用药物:卡托普利:(用于急慢性心衰,尤伴有高血压者),近来有学者用于心衰的预防。
12.5mg Tid开始,最大150~400mg/dxx:为长效制剂,作用似上,10mg bidxx普利:作用时间更长,2.5~5mg Qd 2~4W增至5~20 mg /d(四)非洋地黄类正心肌力药的应用:该类药物从不同途径使CAMP升高,而CAMP可使钙离子从肌浆网及钙池中动员出来,细胞中钙增高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分类:(1)ß 受体激动剂:激活腺苷酸环酶升高CAMP(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抑制CAMP降解,升高CAMP。
(3)腺苷酸环化酶直接激动剂1:ß 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小剂量(2~5ug/kg/分)利尿,中剂量(6~10ug/Kg/分)兴奋ß1受体出现强心作用,大剂量(大于10Ug/kg/分)兴奋ą受体收缩血管。
一般以10~30%浓度静滴,从0。
5ug/kg/分开始,渐增速(3~5ug/kg/分最为宜)常用量0。
75~1mg/Kg/d多巴酚丁胺:主要作用ß1受体,故强心优于多巴胺,特别适用于心肌梗塞及心源性休克,其半衰期短(2~3分),仅用于急性心衰,一般5~10ug/kg/分为宜,(从2~5ug/kg/分开始),1~2分起效,10分达高峰。
该药刚用有效,4~7天疗效减弱,采用间断滴注法(每效程5~7天)可提高疗效。
2:磷酸二酯酶抑制:此类药不多,仅限于短期用于急性心衰及顽固性心衰,长期使用增加心律失常率,猝死率,远期死亡率。
常用药有:氨吡酮(氨力农)米利酮(xx)等。
(五)ß受体阻滞剂的应用1:作用机理:慢性心衰时其因对交感神经激活对心脏的不利影响,应用ß受体阻滞剂予以阻断。
(1)阻断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保护机体免受儿茶酚胺导致心肌缺血的毒性作用。
(2)抑制被激活的RAAS,减少肾上腺素、加压素分泌,与ACEI协同作用,间接减少A II的生成。
(3)减慢心率,延长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改善心肌供氧。
(4)抗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心律2:适应症:扩心病及其它心衰经强心、利尿、控制不理想,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均可选用,尤适用于舒张功能不全伴快速心律失常者。
禁忌症:支哮、严重心衰(四级以上心功)、窦缓、病窦、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及瓣膜返流性疾病(二闭)。
3:使用注意:(1)先在使用利尿、ACEI基础上,心衰病情相对稳定,病员不处于抢救状态。
(2)小剂量开始,先以整片~起,每周~10天增加一次剂量,至最大耐受量(剂量与疗效有关)。
加药过程中BP、HR降低不必停药(专家建议:清醒状态下收缩压不低于90mmHg、心率不低于50/分不必停药,一般3~4周即可耐受,BP 、HR上升)。
若心衰症状加重可加利尿剂,仍无效则停药观察。
(3)开始应用时应严密观察心功能状况,有的病人心功恶化,可能系下列原因a:可能患者心功能尚不稳定,因此主张在利尿、强心、ACEI使用的基础上,血流动力学稳定下应用。
b:由于ß受体阻滞剂可能使肾血流减少发生水肿,故应监测体重、记出入量,必要时加用利尿剂。
c:增加ß受体阻滞剂剂量频率过快所致。
4.常用药药:单位:mg/d非心脏选择性普萘洛尔40~80醋丁洛尔200~400(5)稀丙xx25~15xxxx25~50失常。
(5)使心衰患者ß受体密度上调,恢复心肌对ß受体的敏感性。
吲哚洛尔15~40美托洛尔50~100氯稀xx120~240四: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原则1:联合用药:利尿、强心、ACEI、可作为一线药物联合应用。
2:用药时机:开始阶段,对每一个心衰病人应选用利尿剂迅速控制肺瘀血及解除水肿,但要注意用药时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如利尿剂导致低钾,过早加用洋地黄有中毒的危险,利尿剂增加血管对AII的依赖性,过早加用ACEI可致低血压。
使用利尿剂数月~数周待体重减轻,症状改善,再加用利尿剂/ACEI较为安全。
联用小剂量配合醛固酮拮抗剂可避免醛固酮逃逸现象。
心衰相对稳定后有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选用ß受体阻滞剂。
扩血管药物一般短期用于急性心衰,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短期用于顽固性心衰/急性心衰。
抗凝剂用于低排血量性心衰伴心脏扩大的患者,特别是房颤者。
钙拮抗剂在冠心、高心心衰早期应用,晚期因负性肌力作用可使心衰恶化,不宜使用。
利尿(数月~数周)→强心剂/ACEI+醛固酮拮抗剂(特殊情况)→ß受体阻滞剂/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
3:注意基本病因的防治和诱因的治疗。
基本病因中如瓣膜病变可手术,甲心控制甲亢,高心控制高血压,心梗溶栓等。
诱因中有感染、心律失常、妊娠分娩、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输液输血过快、失血贫血、水电紊乱等。
五: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最近研究表明,以往传统的心衰70%为收缩功能不全,30%为舒张功能异常,由于心室舒张不全,舒张末压增高,回心血量减少,排血量降低。
其主要疾病有高心、冠心、肥厚性心肌病(导致心肌缺血、纤维化、室壁肥厚僵硬从而心室舒张异常,左/右房压增高,肺/体循环瘀血。
其症状体征与收缩功能不全难以区别,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心导管等检查(舒张功能不全心衰射血分数降低,心脏不扩大,特殊检查可资鉴别)。